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6章 第四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合集下载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4.1复习笔记
14.1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 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 思维

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认识了“狗”,“猫”。
2、通过语言获得概念(成人讲解、科学概念) (1)什么是小鸟?
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
(2)什么是人? 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三、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 念的发展。
概念的结构
上级概念(内涵):反映事物的本 质特征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概念?
1、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 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数 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
2. 利用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 概念。
结合游戏,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如从球框里拿出几个球和小朋友一起玩等。
推理是人在头脑中根据已有的判断推导出新判断 的过程。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
讲卫生的小朋友不随地吐痰 小华比小贝高,小东比小贝矮
随地吐痰的小朋友不讲卫生 小华最高,小东最矮
2、学前儿童推理的特点
(1)抽象概括性差
年龄小的幼儿看到红积木、黄木球、火柴棍漂浮在 水上,不会概括出木头做的东西会浮的结论,而只会 说:“红的”、“小的”东西浮在水上。
2、幼儿认识数的序列的发展
数序指的是每一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 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 ~ 4 岁:幼儿多数能按物点数 5 以内数量的物体, 但问起“ 4 个”和“ 5 个”哪个多时,相当多的幼儿 并不知道。
4 ~ 5 岁:幼儿大约有一半能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5 ~ 6 岁:幼儿一般都能顺利地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 小
这个父亲的做法如何?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活动的组织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后)
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运用假设、推理和演绎等高级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鼓励儿童提问和讨论问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多角度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例如,可以让儿童讨论关于环保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 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画书和玩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对于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提供更复杂的书籍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注重家庭教育
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02
和嗅觉等感知器官来获取对周围事
物的认知
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会进行简单的
03
探索,比如拿起东西、丢东西、摸
一摸等,以增加对事物的理解
PART.2
前操作阶段(2-7岁)
前操作阶段(2-7岁)
x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 事物,进行基本的想象和模仿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事物的固有属性, 例如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
2 -
01
02
03
04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 杂而有序的过程,从皮亚杰的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学前 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经历了以
下几个阶段
PART.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01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运动活 动来获得对世界的初步理解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重点。作为教 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特点,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 思维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活动来获取对世界的初步理解。因此,提供丰富的 感知刺激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儿童接触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和声音的物品 ,以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学前儿童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特点
一、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是指在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一
些独特的心理特点。

首先,学前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他们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难以理解他人的立场。

此外,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还具有不可逆性,即难以逆向思考,往往只能按照前后顺序来理解问题,难以理解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特点
在情绪方面,学前儿童往往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特点。


们的情绪表现多为直接、表现明显,难以自我控制。

此外,学前儿童在情绪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模仿性,容易受同伴或大人情绪的影响而产生相似情绪表现。

三、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的行为发展也具有一些特点,例如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为偏好简单
直接、难以延迟满足等。

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直接的需求驱动,缺乏考虑长远后果的能力,容易陷入短视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交发展特点
在社交方面,学前儿童表现出对同龄伙伴的关注和依赖性强,但在团体中往往
表现为自我中心,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同时,学前儿童在社交互动中也具有模仿性,容易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改变自身行为。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具有认知、情绪、行为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心理特点,了解
并正确引导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简述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简述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简述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是指幼儿在认知和思维方面的特殊特点。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迅猛,思维方式从感性向理性转变,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以下将从主要的几个方面来简述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一、感性思维特点:幼儿在3-6岁这个阶段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通过感觉、直观来获取信息。

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环境和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去认识和了解的,这也是幼儿期重点发展感官系统的原因之一。

幼儿通过看、听、摸、闻、尝等感觉,认识到自己身体所接触到的事物、物品、颜色、声音、味道等。

二、以自我为中心: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来看待事物,往往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考虑问题。

比如,他们会认为只有他们知道的事情才是对的,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是唯一正确的,而忽视了其他人的看法和需求。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在社交和合作中的行为。

三、片面性和不合逻辑性:幼儿的思维存在片面性和不合逻辑性的特点。

幼儿在对待事物和问题时,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面或表面现象,并且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

比如,他们可能会认为用相同大小的杯子,不同形状的杯子里的水量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杯子的形状而忽略了容量。

此外,幼儿的思维容易出现严重的逻辑错误,比如以偏概全、以片面认识事物等。

四、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形象思维是一种依赖感觉和具象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感性形象的表达来进行思维活动。

幼儿在思维过程中常常借助图像、模型、图案等形象来形成思维内容,并通过观察和模仿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

这种形象思维方式使得幼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的概念和观念。

五、固定思维和刻板思考:幼儿的思维往往比较固定和刻板。

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规则和习惯去思考和行动,对于新的情况和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

比如,他们可能会坚持认为两个同样的苹果,一个切成两半,一个保持完整,两个苹果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指幼儿在认知能力、语言表达、问题解决和创造思维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进行详细描述,并符合标题中心扩展。

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

在0-2岁的幼儿阶段,他们主要通过感知觉来认知世界,了解周围的事物。

他们开始注意到物体的存在和形状,并能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开始能够区分颜色、形状和大小,并能够将物体进行分类。

在3-6岁的幼儿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出概念和符号的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到了7-12岁的儿童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进行抽象推理和综合分析。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发展。

在语言方面,幼儿从最初的单词表达逐渐过渡到短句和完整的句子表达。

在0-2岁的阶段,幼儿开始能够模仿大人的语音和语调,并能够用单词表达自己的需求。

到了3-4岁的幼儿阶段,他们的词汇量逐渐增加,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到了5-6岁的幼儿阶段,他们开始运用更加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叙述。

到了7-12岁的儿童阶段,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表达和交流。

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逐渐发展。

在问题解决方面,幼儿从最初的依赖成人指导逐渐过渡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0-2岁的阶段,幼儿开始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决简单的问题,比如找到隐藏的物体。

到了3-4岁的幼儿阶段,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到了5-6岁的幼儿阶段,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的问题。

到了7-12岁的儿童阶段,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幼儿具有一定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创造思维方面,幼儿从最初的模仿和复制逐渐过渡到独立思考和创造。

在0-2岁的阶段,幼儿通过模仿大人和其他儿童的行为来学习和探索。

学前心理学之第六章--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第六章--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



(四)创造性特点
图象语言更象凝结创造能力的一 条纽带。它可以使学习的游戏不 会结束,让发现一个接着一个, 不断延续。

第三节
幼儿表征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表征涉及的范围 (一)幼儿进行表征的技能,观察的灵 敏性和有意注意的质量。
(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
(三)幼儿的认知结构。

二、幼儿表征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环境互动策略 环境互策略是培养幼儿进行表征 的基本策略。 幼儿表征是图象和符号的语言, 而幼儿的图象是建立在与周围环 充分互动的基础之上。


(二)表征与回忆
有了表征,幼儿的回忆,主要靠 表象。


(三)表征与思维

表象不是原有感知形象的简单重 复,而是对感知过的东西加工和 概括的结果。
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 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 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 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 对象。

三、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 (一)内化作用: 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内部转化的 过程。


(二)注意强化策略
幼儿的观察不仅需要成人的指导, 而且还要强化幼儿有意注意,只 有当幼儿的注意的品质提高了, 才能促使幼儿对周围事物引起注 意,才能使幼儿在有意注意之中 发现问题,才能去探究,最后才 会有表现的愿望。


(三)鼓励支持策略
幼儿期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用 自己所理解的图象和符号进行对 事物认识的记录是稚嫩的,而且 是成人有时无法理解和读懂的。


(四)技能提高策略
要求幼儿对事物认识后的记忆、 想法和感受用图象和符号等非语 言进行表现,然后转化成语言进 行交流。

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幼儿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幼儿思维的特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以及家庭和学校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幼儿思维的特点1.1 意象思维幼儿在思维过程中主要依靠感官和意象进行思考。

他们通过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事物,形成具象的思维表达方式。

例如,当幼儿想象一只小猫时,他们会运用对小猫的形态、颜色和声音等感官印象进行思考和描述。

1.2 动态思维幼儿的思维具有较强的运动性和活跃性。

他们常常通过模拟、拟人化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

比如,当幼儿看到飞机在空中飞行,他们可能会模拟自己是一名机师,用手比划着控制飞机的方向和速度。

1.3 集中思维幼儿的思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他们常常只能集中在特定的对象或活动上。

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投入了自己的注意力后,很难让他们立刻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

二、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2.1 提供多元化的经验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家庭和学校应给予幼儿丰富多样的经验。

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进行户外探索活动,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等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经验,拓展他们的思维领域。

2.2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的好奇心是他们积极主动思考的动力源泉。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勇敢探索未知的领域,培养对世界的探究精神。

2.3 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幼儿在思考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家长和教师不应该过度干预幼儿的思维,而是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

三、家庭和学校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3.1 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可以通过给予幼儿正面的认可和鼓励,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的资源和玩具,与他们进行亲密的互动等方式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6、7-12、13岁儿童处 在小学学习的时期。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 还具有明显的幼儿心理特 点,而小学高年级儿童则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 渐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个 时期被称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 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 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 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的五个等级
Ⅰ级:直观概括水平。儿童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掰手指头 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运算就中断或发生困难。 Ⅱ级: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儿童进入了“整数命题运 算”,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Ⅲ级: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处于从具体形象概括向抽 象概括发展的过程中,这阶段由于儿童的数表象的丰富与数 的实际意义的扩大形成了数概括的新特点 Ⅳ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即初步代数的概括 运算水平。 Ⅴ级: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儿童根据假设进行概括,完 全抛开算术框图进行运算。只有极少数小学儿童能达到这一 水平。
(二) 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 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儿童在这种特殊 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受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 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2.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 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 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 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 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3.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在共同的学习中,儿 童发展了交往技能,提高了社会认知水平,培养了合作、互 助的集体精神,掌握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发展了各 种良好的品德。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 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牛永远也不会把草吃光, 因为草会 不断的生长。
人类至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是为什么可以知道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之久?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
感觉 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 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 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
间接性
(直接反映)
(间接反映)
◈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 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种“想”和“考虑”, 就是指人的思维活动。
◈ 思维的发生时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六、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 儿童的认识过程是在出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的。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思维的发生, 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不久, 在我国某研究单位和一些农民用发霉花生长期喂养鸡和猪等家畜, 也产生了上述结果。
1963年澳大利亚又有人用霉花生喂养大白鼠、鱼、雪貂等动物, 结果被喂养的动物也大都患癌症死了。
霉花生有毒
【例】从下面的事实中概括观点 (1)贝多芬弹钢琴的时间长了,手指发热,就在凉水里浸泡。 (2)作家杰克·伦敦在房子里的窗帘、衣架、橱柜、镜子上挂满写有词语、资料的长纸条,以便随时看到、记忆。 (3)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时,晚上在图书馆用功,经常到后半夜两点多,有时饿得竟晕倒了。 三人的共同点: 一是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都具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 于是可以概括出以下结论: 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都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2.概括性 (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共同 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抽取出 来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的特性。例如,尽 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的大小和内角角度不同,但它们都属于三 角形;在严格了解太阳运行周期的情况下, 我国总结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即“二十四节气”。 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 具体事物的局限,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 识范围,还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有重 要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 志着学前儿童认识水 平的提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在感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得较晚。人类的各种认识活动都 是在出生后逐渐养成的,思维的发生标志着人类的认识过程已经基本齐全, 思维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认识过程的质变。 在思维的指导下,知觉已经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在特征,还能够进一 步地理解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例如,在思维形成之前,学前儿童看到钟表 的指针一圈圈地旋转会觉得很有趣,思维的出现使他们理解了时间的概念, 知道短针指向12的时候是12点,短针指向5的时候是5点。在思维的参与下, 人类的各种认知水平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十四节气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 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个别特征并加以思 考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 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 面、角、体;把动物分解为 头、尾、足、躯体;把一篇 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 语等。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2.综合 (一)分析与综合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 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把无序的词语组成句子;教师在观察某学 生的品行、才智、性格等方面的基础上将他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由此形 成对这个学生的总体评价;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对该商品的价格、 性能等方面做总体了解,然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购买,这些都属于综 合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进程中过程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分析与 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发现 事物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ppt课件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ppt课件

可编辑ppt
3
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 思维的发展是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 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感情、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
▪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0~3岁左右) 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3、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思维: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 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 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可编辑ppt
2
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借助某些媒介与 头脑加工来进行反应。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应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应的是 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由于这一特性,人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 象和外部特征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可编辑ppt
19
思考题
1.学前儿童思维的三个发展阶段?各个的年龄阶段? 2.学前儿童的思维最主要是哪个阶段,有什么特征? 3.今天学习的理论是否和你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况相符?对此你有何见解?
可编辑ppt
20
谢谢大家
可编辑ppt
2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可编辑ppt
14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幼儿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 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思维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幼儿 普遍存在的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 色彩。例如,幼儿认为在采摘植物时植物会受到伤害。植物也会感到疼痛。在整个前 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不可逆性,幼儿不理解逻辑运算的可逆性 。例如,4岁的幼儿不能理解当A>B时,则B<A。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其各自的特征。

本章将简要介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和不同年龄儿童接触时,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这也将为本课程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将涉及以下具体内容: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先学前期儿童动作的发展;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五章第六章婴儿期的年龄特征期的年龄特征(第一节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 岁)第七章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

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第八章第九章一、婴儿的身体生长第十章婴儿期是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cm 以上,1 岁时,身高可以达到 70~ 75cm,体重可达 9~10kg。

同时其神经系统也迅速发育。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婴儿动作的发展。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一)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第十三章 1.新生儿环境的变化胎内环境恒温比较安静黑暗寄生胎外环境变化声音光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第十四章第十五章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差异很大,也就是说新生儿出生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

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能之多,令人惊讶。

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

下面简述一些。

吸吮反射。

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0-6岁的阶段内,心理能力和行为习惯逐渐成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经历着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幼儿。

正文内容:1. 认知发展1.1 幼儿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

在幼儿期,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周围的事物,并能通过感官接受信息。

1.2 幼儿的思维逐渐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开始形成概念,并能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1.3 幼儿的记忆力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物和经历,并能够将其回忆起来。

2. 情感发展2.1 幼儿的情感表达逐渐多样化。

他们开始能够通过语言、行为和表情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

2.2 幼儿的情绪逐渐稳定。

他们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2.3 幼儿的情感依赖性逐渐减弱。

他们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和决策,不再完全依赖于成人的指导和支持。

3. 社交发展3.1 幼儿的社交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主动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并逐渐学会分享和合作。

3.2 幼儿的角色认同逐渐形成。

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性别和身份,并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和角色。

3.3 幼儿的社交规范逐渐建立。

他们开始学会遵守一些基本的社交规则,如尊重他人、分享玩具等。

4. 语言发展4.1 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理解并遵循简单的口头指令,并能够理解简单的故事和问题。

4.2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开始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

4.3 幼儿的词汇量逐渐增加。

他们能够逐渐掌握更多的词汇,并能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和交流。

5. 知觉发展5.1 幼儿的视觉能力逐渐发展。

他们能够逐渐辨别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并能够观察和分辨物体。

5.2 幼儿的听觉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能够逐渐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理解和回应简单的口头指令。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教案主题: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

2.掌握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和方法。

3.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2.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

3.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学习材料、互动工具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思维发展的概念(15分钟)1.引入教学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故事情节,让学生谈论他们的想法和理解。

2.解释思维发展的概念,指出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逐渐成熟和提高。

Step 2: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25分钟)1.介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知发展、语言发展、逻辑思维发展等。

2.讨论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如对于符号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思维运转比较简单和表达能力的局限等。

Step 3: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30分钟)1.介绍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如拼图游戏、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

并举例说明这些活动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参与一种思维发展活动,例如给出一些形状的卡片,让学生用这些卡片拼成一个特定的图案。

Step 4: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0分钟)1.讨论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等。

2.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思考多个解决方案和运用创造性思维等。

3.组织学生进行一种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活动,比如给学生一些废旧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Step 5:总结和展望(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培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2.展望下节课教学内容,介绍更高阶段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已经初步介绍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图片、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6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6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想象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和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1. 掌握想象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想象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3. 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 点和一般趋势 4. 掌握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 想象的发展是相对比较早的。由于儿童身体 和心理上的局限, 他们的需要更多的是通过想象来实现的, 如儿童的游戏就 是最好的例证。他们的想象比成年人更加丰富, 更加新奇, 幼小的儿童有一 半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 案例中的“ 明明” 就沉浸在自己幻想的 世界中。儿童在他们所进行的想象活动中表现并发展着他们所有的心理能 力。所以, 对儿童想象发展的研究, 不仅能够发现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而且 可以从中了解儿童的其他心理的发展。
(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1. 想象的目的不明确 4. 满足于想象的过程
2.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 想象内容零乱、 无系统
5. 想象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二)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 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2. 幼儿的想象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三)幼儿初期想象具有夸张性,幼儿中后期 想象开始具有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2. 设计两个促进儿童想象发展的活动方案。
(五)想 象的形 成方式
1. 综合 2. 夸张 3. 拟人化 4. 典型化
第一节 想象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 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想象在学前儿童 学习中的作用
(二)
想象在学前儿童 游戏中的作用
(三)
想象的发展是幼 儿创造思维发展

简述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简述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前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2岁到4岁。

幼儿主要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与外界互动,如抓、推、拉、找等。

他们开始对一些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如按照大小、颜色等。

此时,幼儿的逻辑思维刚刚萌芽,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还不能理解事物的逻辑关系。

2.操作阶段:从4岁到7岁左右,幼儿开始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如根据大小、长短进行排序。

他们也开始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如时间、空间等。

此时,幼儿的逻辑思维仍然比较具体,但已经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3.具体操作阶段:大约从7岁到10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如归纳和演绎等。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如数学中的分数、音乐中的音符等。

同时,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开始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等。

总体来说,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

在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过渡是从较为直观的形象思维逐渐向较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

2.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均衡。

由于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不同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速度并不相同。

例如,幼儿的分类能力的发展可能比推理能力的发展要早。

3.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幼儿的大脑发育速度不同,因此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而有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较慢。

4.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养。

由于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因此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才能帮助幼儿逐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这是儿童与别人顺利交往,实现社会化的 重要条件。
(五)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4)具体逻辑思维: 假定A>B,B>C,问A与C哪个大? 如果是三个具体的人则不同;
(五)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明确判断真 假的陈述性语句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
的反映。
(一)思维的概念(举例说明)
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 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 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一)思维的概念(举例说明)
四个人在屋子里打麻将,突然警察 来了,把他们都带走了。请问,这是 为什么?
答案:因为被 打的那个人的 名字叫着“麻 将”。
固定性——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 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 “认死理”。
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 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两人非要 原来那一个。
(三)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
近视性——只考虑眼前的关系,不会思考 事情的后果。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 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 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
(五)幼儿思维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小班儿童在拼图之前往往说不出要拼什 么。他们拿到拼图板后马上动手摆弄。偶尔 拼凑出一种图形,就非常惊奇或者好像突然 有所发现地喊:“哈!雨伞!我拼了把雨 伞!”“机器人!”拼出来的图形像什么,就说 是拼了什么,说不出是怎样拼成的。
(五)幼儿思维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中班儿童在开始行动之前,只能笼统地 说出想要拼什么,拼的过程中常常有言语活 动伴随,边拼边说。拼成之后,能比较完整 地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但却不能详细地说 明拼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幼儿初期,即3岁左右,思维仍保留很 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 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
2.幼儿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为主 2.幼儿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为主
(1)具体性 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幼儿在思考问题
总结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 辑思维开始萌芽;
谢谢欣赏!
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他 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 概念。比如,“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 等抽象,幼儿较难掌握。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 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
(2)形象性 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
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 等事物的生动形象。比如:爷爷总是长着 白胡子,奶奶总是头发花白,兔子总是 “小白兔”。
第七章 幼儿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实验任务
要求幼儿用杠杆想办法去拿用手直接拿不到的 糖果
上述任务用三种不同方式提出:第一种,是在 实验桌上有实物杠杆,使儿童能以直观行动的方式 解决问题;第二种,是在图画中画出有关物体的图 形,使儿童没有利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但可依靠具体形象进行思维;第三种,是既没有实 物,也没有图片,只用口头言语布置任务,要求幼 儿的思维在言语的抽象水平上进行。
(3)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表面 现象来进行,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幼儿听妈 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他问:“妈妈, 你舔过她吗?” (4)绝对性。由于思维的具体性和直观性,使得 思维所能把握的往往是事物的静态,而很难把握 那种稍纵即逝的动态和中间状态,缺乏相对的观 点。
(5)自我中心性。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 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 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 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 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年龄(岁) 3~4 4~5 5~6 6~
17.5
0
85.0
53.8
0
87.5
56.4
15.0
96.3
72.0
22.0
(一)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思维水平
有着显著的差异。 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2.幼儿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皮亚杰设计的“三座山试验”
先请儿童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让他从不同的角度观看 模型,然后请他坐在模型的一边,从许多三座山的照片 (拍摄角度各个相同)中选出和自己以及坐在B、C、D位置 的娃娃所看到的模型相一致的照片。结果发现,相当一部 分幼儿挑出的往往是与自己的角度所见完全相同的照片。
自我中心的特点还伴随有其他一些表现: ① 不可逆性。即单向性,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 ② 拟人性。自我中心的特点常常使儿童由己推人。自 己有意识有情感有言语,便以为万事万物也应和自己 一样有灵性。(泛灵论) ③ 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的。
• (6)固定性 • 幼儿思维的固定性使幼儿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认死理”。例如:美工活动中,小 朋友都等着教师发剪刀,可是发到中途剪刀没有了, 老师拿手工区的剪刀给他们,他们说什么都不肯要。 这就是思维的固定性。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幼儿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开始要 求了解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相互关系等。 (2)幼儿思考力进一步发展,逐步能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及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