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培训
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及规范
办公设计要点---马国利原创 1.办公人数的估算 15平米每人建筑面积。北京市曾在报纸上公布过一个公务员标准是 16.5平米/人(建筑面积)。 电梯商实际也是根据15平米/人,但他们有时用10平米/人(使用面 积),有时用11平米/人(使用面积),实际就是使用系数67%73%之间,也就是70%这个数。 2.客梯的门宽 高挡一点的写字楼最好不用1吨的电梯,因为1吨电梯的门偏小,只有 1M宽,1150kg的电梯可以做到1.1M的门,这样进出就比较理想。也 有1600kg电梯能做到1300门宽的,对特大型建筑人数特多的建筑 应该考虑,门宽可以提高效率。
办公楼设计规范
写字楼过去叫办公楼,高层写字楼已不是一条过道两排房,加上楼梯、厕所就完成了。 现代写字楼在各城市里,已发展到了100M高的高层建筑乃至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高层写字楼中有关消防的内容,消防规范里规定得比较详细:如防烟楼梯,消防电梯, 防烟前室,正压送风、避难层等,在设计方面好像并不困难。但另外一些内容:如客 梯的数量、货梯的数量、卫生间、清洁间、咖啡备餐间、新风机房、强弱电用房、排 烟、管道、过道排烟等,过去不属于建筑专业的内容就不太清楚了,往往方案定了之 后,一改再改,业主着急,自己也着急,甚至于认为都是其他专业的事,应该另请顾 问,而不是建筑专业的事,让业主哭笑不得。其实,我们稍加研究,这些问题是有可 能弄清楚的,至少来一个八、九不离十,才不会被动。此外还有大堂、地下餐厅、地 下车库、屋顶冷却塔等也是高层写字楼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是一个定数。为什么是定数呢?本来一栋建筑物还没有建成,还没有使用,即使使用 以后,一栋高层建筑至少也要用50年,50年里是否会永远人数不变?事实上本来就是 一种模糊统计的数字,本身就不是计算出来的,所以不是只有电梯商才能够说出的数 据。为此,我问过境外的机电顾问公司:你的使用面积那里来的?他说是根据方案图, 而我们的设计图纸还在方案阶段,我又问我们方案不断修改,你是用什么办法跟上的, 他答不上来。实际没有方案图,有总面积,有层数,他们就是根据70%的系数来决定 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初期时只有建筑面积(平方米),为什么不用平方米自己来推 算呢?我工作的办公楼15000平米,两台1000kg客梯,合7500平米/1吨电梯,上下班 特别紧张。办公楼是21层,越是紧张越是站站停,十分着急。后来改成单双号停,好 了一点,但还是不能承受,于是使用了十多年的大楼,正在想办法加电梯。由此说明 合理的话,一定在7500平米/1吨以下才行。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培训.pptx
五、避难层(间)设置
设置原则: 起始高度为±0.00层,第一个避难层距室外地面宜在50m左右 相隔楼层数宜为15层 宜结合电梯运行分区 避难空间的形式选择 避难面积的计算 避难层疏散楼梯的平行错位或分隔
六、电梯系统配置
1、超高层办公楼建筑电梯系统的布局概念 1)多区段
2)多区域/空中大厅
良好的配置:
高层区
低层区
中层区
3)电梯数量的计算方法 国际通用软件:ELEVATE OTIS电梯决策工具 电梯分区布置方式 分区方式一般分为三种: 即传统分区方式、双层轿厢方式以及快速梯与分区梯结合式与立体电 梯厅方式 电梯分区可分为单区电梯系统、多区电梯系统以及双层轿厢系统和区 中区电梯系统
1、单区系统 多用于10层左右且建筑面积不大的建筑
通道宽
根据使用功能、建筑规模、有效使用面积数、室内空间尺度的重组 灵活性与实用性,自然采光的环境卫生、视觉空间感受等综合因素,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标准层房间进深尺度以10~15m为宜。
2、办公楼层高与室内净高 1)层高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结构梁所占高度 空调主干管的高度及位置 消防喷淋管的高度 电缆桥架高度及位置 照明灯具、入吊顶的高度 吊顶构造高度
3、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面积实例:
深圳国贸:
50层
1322㎡
日本世贸中心:40层ຫໍສະໝຸດ 2458㎡香港中银:
70层
2030㎡
东京阳光:
60层
3187㎡
纽约世贸中心:
110层
271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100层
3364㎡
三、超高层办公建筑深进尺度、层高及采光节能
1、办公室的尺度
>20m(超深度空间) 11~19~(深度空间) 6~10m(中度空间) 4~5m(浅度空间)
高层办公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25
房间隔墙
不燃烧体 0.75
不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25
柱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50
不燃烧体 2.00
难燃烧体 0.50
梁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00
难燃烧体 0.50
二、办公楼主要特点
高层办公建筑防火设计
高层办公建筑防火设计
添加标题
建筑部综合设计培训
01
添加标题
办公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表规定:
02
添加标题
办公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03
名 称
耐火等级
构 件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墙
防火墙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3.00
六、办公建筑中设置柴油发电机房的要求
高层办公建筑防火设计
建筑部综合设计培训
设置在建筑物内的锅炉、柴油发电机,其进入建筑物内的燃料供给管 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设置自动和手动切断阀; 2、储油间的油箱应密闭且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3、燃气供给管道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有关规定; 4、供锅炉及柴油发电机使用的丙类液体燃料储罐,其布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不燃烧体 3.00
承重墙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50
不燃烧体 2.00
建筑设计攻略之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建筑垂直的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300米以上,甚至600米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已经陆续开始建设。
由于不同的设计环境与设计条件导致了超高层建筑设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试图总结一套适用于所有类型、所有高度的超高层建筑设计规则和结论是很困难的。
然而目前的建筑实践中,大部分的超高层建筑使用功能为办公建筑,高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间。
因此,本文为此高度段的超高层办公建筑总结了一些经验性的设计要点。
一方面是避免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时出现较为明显的错误,另一方面也尽量减少项目后期与各专业配合时做较大的调整。
ONE | 标准层面积分析影响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面积的因素较多,比如项目性质、场地条件、投资规模、建筑体型等,一般情况标准层面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高,电梯组数的增多而增大。
从项目建设效率和项目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办公标准层面积控制在1600~2500㎡之间为宜,不宜超过3000㎡。
超高层建筑由于竖向交通复杂,需要的核心筒面积较大,因此使用效率与传统的中廊式办公建筑相比较低。
但一味地扩大标准层面积,则导致使用区域进深过大,内部采光、视觉感受较差。
同时跨度增加,结构梁高及层高增加,有时候反而不经济。
一般来说,核心筒所占标准层面积的比例约为25%-30%之间。
▲不同高度建筑的标准层大小TWO | 标准层进深分析使用空间的进深指从外维护到房间最内侧墙边的距离,房间进深的确定需综合考虑以下的因素:1、进深越大,分隔组合的可能性越多,灵活性越大。
反之,进深较小,空间划分的可能方也越少,灵活性降低。
2、进深越大,每层的办公面积越大,建筑的使用效率越高;进深越小,建筑交通面积和公共空间面积所占的比例会相对增大,使得建筑实用效率降低。
3、进深越大,房间内区的面积越大。
办公室内区距离外窗较远,空气流动性差、品质得不到保障,无法利用用自然采光。
内区的办公环境是较差。
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超高层办公楼在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超高层办公楼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企业形象和实力的象征。
然而,超高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与普通建筑相比,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结构设计超高层办公楼的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高度较高,建筑物所承受的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较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框架结构等。
在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核心筒承担了大部分的水平荷载,框架则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办公楼的设计中。
巨型框架结构则是通过设置大型的框架梁和柱来抵抗水平荷载,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但造价相对较高。
此外,结构材料的选择也十分关键。
高强度钢材和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构件的尺寸和重量,从而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
二、垂直交通设计超高层办公楼中的人员数量众多,垂直交通的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电梯是垂直交通的主要工具,因此需要合理配置电梯的数量、速度和载重。
一般来说,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建筑面积和使用人数,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电梯的数量。
同时,为了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可以采用分区运行、高速电梯、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
例如,将建筑物分为低区、中区和高区,每个区域设置独立的电梯组,减少电梯的停靠次数,提高运行速度。
此外,还可以设置转换层,方便不同区域的电梯转换。
除了电梯,楼梯也是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设施。
楼梯不仅是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也是日常人员活动的辅助通道。
楼梯的数量、宽度和位置应符合消防规范和使用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
三、消防设计超高层办公楼的消防设计是重中之重。
由于高度较高,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消防措施。
首先,要合理规划防火分区。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具有迥异于普通建筑的特点,那么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1 超高层建筑的技术原则
(1)建立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友好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营造以人为本、健康高效的高质量微气候环境,室内环境达标率为100%。
(2)结合独特的气候环境与建筑本体特征,最大程度地优化建筑节能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节能率大于60%。
2 超高层建筑的优缺点
所谓高层建筑,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规划。
在我国高层建筑是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其他建筑均称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是近代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
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促使了近代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发展。
3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有哪些设置规定
1.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 层;这是因为登高、举高消防车,最大作业高度在
30~45m;根据对消防队员的实测,登高超过10 层时,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不适应扑就的需要,会给灭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结合上述原因,并兼顾节约投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及以上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 层;
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间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断开,但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3.避难层的净面积宜按每平方米5 人计算;。
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国际建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震、风荷载、抗倾覆能力、承载能力等。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地震是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会对建筑物施加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震力,对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状况,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和抗震措施。
常见的抗震措施包括使用抗震支撑和减震装置,增加剪切墙和柱子的数量,提高结构体系的刚度等。
其次,考虑风荷载也是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较大,容易受到风的作用产生较大的风荷载。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风速,合理计算和选取风荷载。
常见的抗风措施包括使用结构抗风技术,如加强楼板、加固连墙、增加风向柱等,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抗倾覆能力也是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较大,容易受到倾覆的影响。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结构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结构布置,如采用沉桩基础,并增加剪切墙、加固核心墙等结构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
最后,承载能力也是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比较大,需要能够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
结构设计师需要合理选择和布置主要承重构件,如梁、柱和墙等,以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设计荷载。
此外,还需要合理使用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综上所述,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包括考虑地震、风荷载、抗倾覆能力、承载能力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和抗震措施、增加剪切墙和柱子数量等方式,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需要合理计算和选取风荷载,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结构布置,以提高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
超高层办公楼设计要点
• 按使用性质:行政、商贸、电讯电信、金融、科研、信息 中心等。
• 按人均面积指标:一级办公楼(13-15m²/人)
•
二级办公楼(11-12m²/人)
•
三级办公楼( 9 -10m²/人)
• 2,等级分类
• 智能型甲级写字楼 • 甲级写字楼 • 乙级写字楼
规定如下:
• 4.1.11 根据办公建筑分类,办公室的净高应满足:一类 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70m;二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60m; 三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50m。 办公建筑的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贮藏间净高不应低 于2.OOm。
• 据空间感受和使用因素:
• 100m²以下楼面,净高不宜低于2.4m。 • 100m²--500m²楼面,净高不宜低于2.6m。 • 500m²--1000m²楼面,净高不宜低于2.8m。 • 1000m²--1500m²楼面,净高不宜低于3.0m。
w w
其适合内部空间分割灵活、各层功能不同、层高不同的复杂复合结构。 进深W为20—25M,标准层面积1500--2000m²。
• 3)特殊布置
中心为交通核心,外围为竖井
中心为交通核心,竖井随机布置
• 2,核心筒占标准层的总面积比例 • 通常情况下为25%左右。 • 当此数据达到28%以上时,有效使用面积降低,不经济。
3)国内外超高层办公楼标准层面积参考
• 深圳国贸
50层 1322m²
• 日本世贸
40层 2458m²
• 香港中银
70层 2030m²
• 东京阳光
60层 3187m²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110层 3364m²
• 2,标准层办公空间的深进尺度,层高,采光及节能 • 1)办公室的尺度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 ppt课件
超高层建筑由于纵向交通的关系,所需核心筒面积较大,而标准层面积一
味地控制在2000㎡以内,势必造成使用效率的降低,不经济,同时也不利于办
2020/12/27
5
公空间的布置。但如果平面规模过大,进深过大则内部交通流线组织、防火分 区、疏散距离、建筑体形处理等将会出现问题。
3、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面积实例:
2020/12/27
20
2020/12/27
2123
3、双层轿厢系统和区中区系统 当楼体规模再增大,楼内人数就更加密集,为提高标准层净有效使用 面积,因此提出双层轿厢系统及高空门厅系统概念。后者是将特别高 大的楼体先分成几个大区,从大区中再分几个小区,称为区中区系统, 高层各大区相连接的厅为“高空门厅”。
通道宽
根据使用功能、建筑规模、有效使用面积数、室内空间尺度的重组 灵活性与实用性,自然采光的环境卫生、视觉空间感受等综合因素,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标准层房间进深尺度以10~15m为宜。
2020/12/27
7
2、办公楼层高与室内净高 1)层高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结构梁所占高度 空调主干管的高度及位置 消防喷淋管的高度 电缆桥架高度及位置 照明灯具、入吊顶的高度 吊顶构造高度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2020/12/27
1
目录
一、超高层办公建筑类型及等级划分 二、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规模及有效率 三、超高层办公建筑深进尺度、层高及采光节能 四、核心筒布置 五、避难层(间)设置 六、电梯系统配置 七、屋顶设计 八、立面设计 九、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2020/12/27
2
一、超高层办公建筑类型及等级划分
2020/12/27
10
四、核心筒布置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目录一、类型及标准二、总平面消防三、核心筒布置四、电梯系统布置五、层高控制六、避难层设置一、类型及标准二、总平面消防消防落地面【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4.1.7条: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当只有一个长边落地时,应注意雨篷的设置,按裙房落地面规定设计。
大堂不在消防落地面处,应注意在消防落地面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三、核心筒1.核心筒的位置2.核心筒的组成楼梯消防电梯客梯设备房:空调机房管道井:电井、水暖井、新风井、送风井、排风井、排烟井、楼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1)楼梯的数量:安全疏散设计(每个防火分区2个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5m)。
办公等公建类不应使用剪刀楼梯(消防暂行规定)。
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不应小于10㎡。
3)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间净宽不宜小于2.7m。
4)办公建筑的开放式与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此安全出口是指房间开向走道的出口,若无走廊应到楼梯出口30m)。
5)综合楼内的办公部分的疏散出入口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6)走道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7)办公一类建筑标准层面积不宜超过2000㎡,避免增设防火分区。
消防电梯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1、消防电梯的数量1500㎡设置1台,1500㎡-4500㎡设置2台,4500㎡以上设3台,宜分别设在不同防火分区。
2.2、消防电梯载重不小于800㎏,首层到顶层运行不超过60s 计算确定。
超高层写字楼专题培训
PART 1 超高层写字楼设计要素
整体设计
大堂
交通组织
标准层
特色空间
甲级写字楼 参照标准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交通组织要素
• 首层交通流线组织 • 垂直交通流线组织
PART 1 超高层写字楼设计要素
整体设计
大堂
交通组织
标准层
特色空间
甲级写字楼 参照标准
各种物业形态分设出入口,保证各种物业形态的使用相互丌受干扰
特色空间
甲级写字楼 参照标准
大堂层高一般为10-18米,大多数大堂装修采用高档建材,如花岗岩、 大理石墙、地面,艺术天花吊顶,呈现独特的气质
海岸城—高13米,面积近700 平方米的豪半大堂,黑白色高档 大理石材料
卓越时代广场二期——首层丰富几何图形的挑高大堂
荣超滨海大厦——2层通高约10.5米, 11.8米的最大进深,大堂柱距最宽达21米
甲级写字楼 参照标准
电梯的速度和轿厢容量不超高层建筑的层高和面积大小有关。 各国采用
的电梯速度与轿厢容量大同小异,一般轿厢容量通常在1135-1800kg (17-27人)之间,电梯速度采用中、低速为1.25-2.5m/s。
轿厢容量(kg)
不同标准电梯参数表
轿厢尺寸(mm)
井道尺寸(mm)
速度(m/s)
PART 1 超高层写字楼设计要素
整体设计
大堂
交通组织
标准层
特色空间
甲级写字楼 参照标准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
优势:
节约大量的土地
劣势:
比同等面积的高层建筑消耗更大量的 资源
在城市空间、日照、风环境和景观等 方面都容易对城市环境及周围建筑产 生不利的影响
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分析摘要:近年来,城市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数量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了保证超高层建筑的质量,有必要做好相关设计工作。
超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
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和对空间的需求,超高层建筑将成为一个有着巨大磁力的新中心吸引着大量企业和人员来到这座城市。
本文主要探究了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并对办公楼建筑设计情况作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引言随着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极大地带动了超高层办公楼的建设,使得超高层办公楼成为新时期建筑建设的主要楼群之一。
鉴于高层的办公楼往往建设在人口密集、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的地带,而且在体型方面不同于其他建筑楼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便不能将其他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以及思路原封不动的应用于高层办公楼的设计工作中。
近年来,设计人员为了完善高层办公楼这类项目的设计方案,纷纷展开了对其设计中常见问题以及具体设计环节等工作的研究,为目前开展设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1.1平面构成超高层办公楼在平面构成上可分为线生形和形生形两种。
其中,线生形是以基本线型的组合发化,可生出无穷发化的平面形式。
基本线型有两种:直线、曲线。
而形生形是以基本形为构形基础要素,创造新形体的构形方式。
基本形有:正方形、矩形、正三角形、园形、菱形等。
基本形经渐变、弯曲、切割、错叠、群化、减切、伸展、拉压等,可产生各种新的形式。
而将原形作交合、取舍,也可产生许多新形式。
不同的平面组合构成不同的建筑形体,从而形成极具特征及标志性的写字楼产品。
1.2体型研究办公楼在功能方面的定位较为简单,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体型设计时,一般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建筑内容与功能等问题。
但是,由于办公楼常处于繁华地段,代表着某个区域的整体风貌,其体型设计必须实现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城市地域特点、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00 4400 4800 4500 3900 4000 4300 4500
---
2)办公室的室内净高 办公室净高与楼面面积有关,一般为: 100㎡以下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4m 100~5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6m 500~10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8m 1000~15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3.0m
---
3)特殊型
W
进深W宜为10~20m, 用于服务设备
中央核心用于垂直 交通 外围为竖井
核心主要用于垂直 交通,设备竖井分 散布置
---
2、核心筒占标准层总面积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为25%左右 当核心筒占比例达到28%以上时,则表明有效使用面积在降低其结果 是不经济的,解决的方法有几种: 电梯系统: 提高电梯的运行速度,加大载重量 采用双轿厢系统,减少井道空间 采用区中区系统 疏散系统: 两台消防电梯与疏散楼梯合用一个前室,可减省4.0㎡
2030㎡
东京阳光:
60层
3187㎡
纽约世贸中心:
110层
271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100层
3364㎡
பைடு நூலகம்
---
三、超高层办公建筑深进尺度、层高及采光节能
1、办公室的尺度
>20m(超深度空间) 11~19~(深度空间) 6~10m(中度空间) 4~5m(浅度空间)
通道宽
根据使用功能、建筑规模、有效使用面积数、室内空间尺度的重组 灵活性与实用性,自然采光的环境卫生、视觉空间感受等综合因素,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标准层房间进深尺度以10~15m为宜。
---
四、核心筒布置
1、核心筒类型 1)中央型
W
W
W
W
W
WW
A
B
C
D
其中:A、B、C中的进深W为10~15m,标准层面积为1800~2500㎡
D中的进深W宜为20~25m,标准层面积为2000~3000㎡
---
2)外围型
W
W
此种能得到其有高度灵活性的大房间,适用于各层功能不同,层高不同 的复合结构。进深W宜为20~25米,标准层面积为1500~2000㎡
味地控制在2000㎡以内,势必造成使用效率的降低,不经济,同时也不利于办
---
公空间的布置。但如果平面规模过大,进深过大则内部交通流线组织、防火分 区、疏散距离、建筑体形处理等将会出现问题。
3、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面积实例:
深圳国贸:
50层
1322㎡
日本世贸中心:
40层
2458㎡
香港中银:
70层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
---
目录
一、超高层办公建筑类型及等级划分 二、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规模及有效率 三、超高层办公建筑深进尺度、层高及采光节能 四、核心筒布置 五、避难层(间)设置 六、电梯系统配置 七、屋顶设计 八、立面设计 九、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
一、超高层办公建筑类型及等级划分
1、建筑类型
---
例如:美国波士顿约翰·汉孝光大厦共60层,全部采用双层厢电梯 ,五个分区的层次:1~16层;15~26层;25~36层;35~48层及47~ 60层,每区由一组电梯服务,最高一组电梯是由首层快速到47层,再开 始逐层停靠,奇数层由门厅乘电梯,偶数层由门厅的夹层乘电梯,门厅 与夹层之间有自动扶梯连接
二、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规模及有效率
1、相关因素 1)建筑场地 2)投资规模 3)使用要求 4)有效使用效率 5)建筑形体 6)体型美学
2、经验建议 综合上述因素,通常建筑高度在250米左右时其标准层的面积为2200~2500㎡
较为合适。更高时应用”有效使用效率””建筑形体”来综合判定!
超高层建筑由于纵向交通的关系,所需核心筒面积较大,而标准层面积一
---
---
---
---
3、双层轿厢系统和区中区系统 当楼体规模再增大,楼内人数就更加密集,为提高标准层净有效使用 面积,因此提出双层轿厢系统及高空门厅系统概念。后者是将特别高 大的楼体先分成几个大区,从大区中再分几个小区,称为区中区系统, 高层各大区相连接的厅为“高空门厅”。
1)双层轿厢系统 采用双层轿厢电梯,停靠站数省一半,缩短运行进间,与单层轿厢电 梯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多运输75%人,另外可减少井道空间25%。
良好的配置:
高层区
低层区
---
中层区
3)电梯数量的计算方法 国际通用软件:ELEVATE OTIS电梯决策工具 电梯分区布置方式 分区方式一般分为三种: 即传统分区方式、双层轿厢方式以及快速梯与分区梯结合式与立体电 梯厅方式 电梯分区可分为单区电梯系统、多区电梯系统以及双层轿厢系统和区 中区电梯系统
按使用方式:专用办公楼、出租办公楼、办公综合楼 按使用性质:行政、商贸、电讯、电信、金融信托、科研、信息中
心等。 按人均面积指标: 一级办公楼:13~15㎡/人
二级办公楼:11~12㎡/人 三级办公楼:9~10㎡/人
---
2、等级分类
1、智能型甲级写字楼 2、甲级写字楼 3、乙级写字楼
---
---
1、单区系统 多用于10层左右且建筑面积不大的建筑
2、多区系统 当楼层超过20层以上时,楼内竖向交通宜分区设置,各个区由不同容 量与速度的电梯服务,形成运行周期短、运转效率高、电梯台数少等 有利因素,分区原则:
---
1)高、低二区系统 一般用于由不同功能组成的综合性建筑如:酒店与办公、办公与信宅 等,分区后提供的服务即安全、方便、经济、快速。 2)高、中、低三区系统 将高楼垂直分成三区,或按楼宇功能分成三区 3)低、中低、中高、高四区系统 通常用于规模较大的高层建筑、接近40层或40层以上 4)低、中低、中、中高、高五区系统 当层数达到60F或更高时,宜采用五区电梯布局,为提高运载能力和 效率,采用双层厢电梯或大容量的单层厢电梯
---
2、办公楼层高与室内净高 1)层高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结构梁所占高度 空调主干管的高度及位置 消防喷淋管的高度 电缆桥架高度及位置 照明灯具、入吊顶的高度 吊顶构造高度
---
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层高设计实例:
香港汇丰银行 香港中环广场 香港中国银行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深圳地王大厦 世界贸易中心 世界金融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
五、避难层(间)设置
设置原则: 起始高度为±0.00层,第一个避难层距室外地面宜在50m左右 相隔楼层数宜为15层 宜结合电梯运行分区 避难空间的形式选择 避难面积的计算 避难层疏散楼梯的平行错位或分隔
---
六、电梯系统配置
1、超高层办公楼建筑电梯系统的布局概念 1)多区段
---
2)多区域/空中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