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难点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两个学科,它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以及培养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旨在培养和发展人的能力、品质和智慧。
2.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目标是对学生个体和社会的期望,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任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3.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
4.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得成果和发展情况的评估,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考试制度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手段,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5.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是组织、协调和监督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
教育领导是指在教育机构中具有指导、激励和推动作用的人员。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内容。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解释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指导着教学实践。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4. 教育心理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评价与测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业水平。
它包括智力测量、兴趣爱好测试、性格评估等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
5. 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的专业服务。
它通过个体或集体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
教育学总结整理1.中文“教育”的字源字义①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②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分别做了具体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者: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学习者:忽视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积累起来的各种丰富经验,是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学习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
4.教育形态是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形态。
5.根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形态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从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看,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从教育所运行的时间来划分,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化社会的教育。
6.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论(最古老)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顺从神或天。
②生物起源论(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法·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是一种本能的生物现象。
缺点是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
缺点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劳动起源说(最科学,越正确)主要集中于我国和苏联,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
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7.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没有独立形态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和相对稳定的教育对象④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与生活⑤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9.学校产生的时间:奴隶社会初期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想要成为教师的人来说,掌握教育学的重点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的总结。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其中,劳动起源说是科学的教育起源说。
4、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等。
5、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6、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7、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和多样化发展阶段。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体现在教育具有传承、选择、融合和创新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教师工作计划重难点分析
教师工作计划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1. 教学内容设计: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科教学要求,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
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 教学方法选择: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
4. 课堂管理与教学秩序: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课程进度,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5. 学生学习评价: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难点分析:
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注意。
2.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导致教师难以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拓展。
3. 课堂管理不当,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混乱的情况。
4.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难以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5. 学生学习评价不准确,难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小学教育重点难点分析报告
小学教育重点难点分析报告一、引言小学教育是儿童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对小学教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教师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语文教育1. 重点分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积累词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重点。
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文章,反复积累词汇,可以提升语文素养。
写作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文字表达的规范和技巧。
2. 难点分析小学生常常在语文学习上遇到的难点包括字词辨析、句法结构和阅读理解。
帮助学生养成勤读勤写的习惯,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难点。
三、数学教育1. 重点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重点。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分析数学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数学题目的应用。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注重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联系,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难点。
四、英语教育1. 重点分析在小学英语教育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 难点分析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包括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对口语技巧的训练、语法知识的系统梳理和词汇量的扩充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五、综合教育1. 重点难点综合分析综合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教育的难点在于解题方法和概念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教学、项目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结语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中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督促。
通过对小学教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小学教育重点难点的分析报告,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家长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初级教育阶段。
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石,小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
二、小学课程设置小学课程设计合理,内容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各方面能力。
三、小学教学方法小学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教学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障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方向。
五、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品德和氛围的关键,校园文化要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六、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应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七、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推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小学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发展服务。
八、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和健康发展。
九、小学家校合作小学家校合作是推动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业和成长,共同营造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
十、小学教育未来发展展望未来,小学教育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促进小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及其实践活动的科学。
2. 教育目的:指导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和预期成果。
3.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育哲学基础1. 教育本质论: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2. 教育价值观:关于教育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理论。
3. 教育人论:关于人的本性和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三、教育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学习者心理特征和学习条件。
2.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规律。
3. 教育评估: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方法。
四、教育史1. 教育制度史:研究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2. 教育思想史:研究历史上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演变。
3. 比较教育学: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五、教育政策与法规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行动方针和措施。
2. 教育法规:规范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3. 教育管理:教育组织和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六、教育实践1. 教学论:研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
2. 课程论: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理论。
3. 教师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和专业发展。
七、教育技术1.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2. 远程教育: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教育活动。
3. 教育媒体:教育信息传播的工具和平台。
八、教育评价1.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2. 教育质量评价: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3. 教育效果评价:对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九、特殊教育1. 特殊需要教育:针对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的教育。
2. 残疾教育:针对残疾人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3. 多元文化教育: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十、终身教育1. 终身学习: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学习活动。
2. 成人教育:针对成人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的教育。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在小学教育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小学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小学课程设置、小学教学方法以及小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学的重点内容。
一、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阶段教育的科学,主要包括小学生身心发展、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等内容。
小学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方法,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它是小学教育的前奏和基础。
学前教育的核
心任务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小学课程设置
小学课程设置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学科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科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小学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任
务驱动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五、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
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积极情绪,确保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内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
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篇: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1.萌芽阶段:机构:雅典大学;稷下学宫(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孔子、老子(世界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2.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最早的学科:医学、文学、法学、神学。
汉代太学、唐宋书院。
书院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3.成型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4.完善阶段:大学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形式与结构发展扩张中的高等教育特征: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2、总体上看属于应用性学科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存在不同的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的表现)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本体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社会价值:1、社会化2、社会选择3、社会流动。
个人本位价值观: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认为: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知识的创新;3.高等教育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而达到目的。
知识本位价值观:早稻田大学的教育宗旨;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2.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教资教育学重难点
教资教育学重难点教资教育学是国家开展教师资格考试的一门科目。
它涵盖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教育实践的知识要点,是考生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备考教资教育学方面,很多考生都会遇到一些重难点。
本文将对教资教育学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教资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它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本质、功能、原则和规律等。
在备考教资教育学时,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
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在备考教资教育学时,考生要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如行为主义强调利用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认知主义注重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等。
考生还需要了解各种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弄清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教育背景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理论。
三、教育学的教学原则教育学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准则和规律。
其中最基本的三个原则是:启发性原则、递进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和技能。
递进性原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发展规律,将知识和技能组织成递进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应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方式。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研究法等。
在备考教资教育学时,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此外,考生还要了解如何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内容。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近年来,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备受关注。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塑造个体和社会的重要力量。
教育学的研究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以及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成就所产生的影响。
下面将总结教育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以期让读者对教育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的定义并不唯一,但大多数理论都强调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通过习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来培养人的整体发展。
教育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道德目标和社会目标等。
认知目标指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知识储备;情感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道德目标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伦理行为;社会目标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二、教育的发展理论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教育的发展理论。
这些理论探讨了个体的发展和学习在教育过程中的关系。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布鲁纳的构建主义理论等都是教育学中重要的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指导着实践者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研究了学生如何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文化主义是学习理论中的主要派别。
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馈的作用;认知主义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知识构建;社会文化主义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教育学中的核心内容。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探究法等。
此外,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还可以采用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教学等策略。
五、评价和测量评价和测量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步,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测试、考试、观察和作业等。
为了评价的客观和有效,教育学研究了许多评价和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的发展理论、学习理论、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评价和测量等。
教育学重点归纳
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学的发展。
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难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难点总结教育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之一。
教育学包含了广泛而复杂的知识体系,涉及到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领域。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教育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总结。
本文将以教育学的三大重点难点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教育学的重点难点教育学的重点难点主要包括学派理论的掌握、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应用和教育方法学的实际操作。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学派理论学派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经典学派和现代学派两个方面。
经典学派主要有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等,而现代学派则包括社会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派等。
学生需要熟悉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教育原则,了解它们的核心观点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2.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教育与学习的内在规律。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动机,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
3. 教育方法学的实际操作教育方法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解决教育学的重点难点的方法针对教育学的重点难点,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备考。
1. 系统学习教育学知识非常广泛,考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还需了解学科的相关发展和前沿研究。
建议考生系统地学习教育学的各个学派理论,了解它们的理论背景和研究对象,掌握它们的核心观点和教育原则。
2. 多维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教学观察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参观学校、观察教师的教学实践,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动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重点总结
1 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把他们努力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的活动。
2 教育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活动,实质上承认教育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即肯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教育实践。
5 教育现象泛指教育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思潮,观念,条件,要求,矛盾,问题等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6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7 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概括文艺复兴以来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公开出版了《大教育学论》,这是近代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8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其基本观点是:(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改造(3)学校即社会(4)课堂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5)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9 在我国,1930年出版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10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历史法,调查法,统计法,行动研究11 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化为多维度的劳动者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能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能为社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3)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作用;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交流作用;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12 人的发展就是指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所谓的个体发展,通常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13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各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因素:1遗传影响人的发展(1)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因素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因素具有可塑性2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发展但不决定人的发展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1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15教育目的是社会对学校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成员的质量的规定或所要达到的标准的设想。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下面是对《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的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和地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实践,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塑造人格、培养人力、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的自我满足等多重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准则和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唯心主义教育观、唯物主义教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社会文化人类学教育观和社会学教育观等。
第五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征:教育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特征。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六章: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激励原则等。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结构与特点:教育过程包括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精细操作和持续评价。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
一、小学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小学教育是指针对6-12岁儿童进行的基础教育阶段,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
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的特点包括课程内容以培养综合素质为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二、小学教育的教育学重点
1. 学习理论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育学中,了解学习
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发展心理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了解发展心理学对于教师很有帮助。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 教学设计与评价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
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4. 教育技术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教
师需要灵活运用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技术
应用等方面。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小学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在小学阶段,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关注小学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以更好地指导孩子全面发展。
重点1.基础知识的打好小学是孩子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必须打好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2.兴趣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
3.德育教育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难点1.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孩子在小学阶段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缺乏兴趣,这就成为小学教育的一大难点。
教师和家长需要通过激励、引导和帮助,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学习能力差异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孩子学习快,有些学习慢。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是一项难点。
3.家庭教育疏忽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有些家庭存在教育疏忽,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缺乏关心和引导,这也是小学教育面临的难点之一。
结语小学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任务,关注小学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和家长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关怀。
学前教育说课稿的教学重难点解析
学前教育说课稿的教学重难点解析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儿童综合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说课稿则是学前教育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教学重难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说课稿中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解析。
二、教学重点解析1. 任务导向的教学重点在学前教育中,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任务的设置和引导,使儿童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和发现。
例如,在教授形状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形状分类的任务,让儿童观察并将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和观察力。
2. 情感与情绪的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另一个重点是培养儿童的情感与情绪。
教师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和激发,帮助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并引导他们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 社交技能的教学重点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重点。
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包括分享、合作、倾听、尊重等社交技能。
例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三、教学难点解析1. 个别差异的教学难点学前教育中,每个儿童的个别差异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由于每个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教师需要灵活应对。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每个儿童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
2.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关联和整合,提高教学综合效果。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是一个难点。
教师需要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设计,将知识有机结合,使儿童能够在综合的教学环境中全面发展。
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作解释;3、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家庭教育;4、狭义教育:学校教育;5、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6、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共始终;(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自身规律;(6)生产性;(7)民族性;(口诀:永历继长相对生民)7、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8、原始社会的教育:(1)非独立性;(2)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原始性。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1.产生了学校教育;2.特征:(1)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和相对立;封建社会:(1)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10、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1)阶级性;(2)等级性;(3)象征性。
11、古代中国:(1)夏代是我国最早出现学校的朝代;(2)西周(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春秋战国:私学兴起;(4)两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新办最高教育机构太学;比较著名的有“文翁兴学”。
(5)隋唐:制度上采取科举制,没落于1905年清末;六学二馆(6)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13、古代埃及:(三种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开设最多));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14、古代希腊:雅典教育:西方最早形成和谐教育,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军人。
15、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16、近代社会教育:(1)国家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学前教育学知识重难点
学前教育学知识重难点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以及学习能力。
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的知识点众多,有些难以掌握。
本文将针对学前教育学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探讨。
一、儿童发展与心理学知识儿童发展与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儿童的心理需求以及促进儿童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学前教育者需要了解儿童在0-6岁期间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如婴儿期的感知与运动发展、幼儿期的语言与认知发展等。
这些知识将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2. 儿童心理需求:学前教育中,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非常重要。
儿童需要被爱、被关注、被尊重,同时也需要获得适度的自主和自由。
教育者应当注重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
3.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者需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例如儿童的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这些知识有助于教育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
二、幼儿教育学知识学前教育的核心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学知识是学前教育学习的重难点之一。
1. 幼儿园教育课程: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教育目标、活动设计、教材选择等方面。
教育者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科学制定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多元能力,如语言、社交、科学等。
2. 幼儿园教育评价: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对幼儿教育质量的客观评判和反馈。
教育者需要了解评价的目的、方式和方法,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指导教学改进和提升。
同时,评价应当注重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而非仅仅侧重某一方面的成绩。
三、幼儿园管理与教育实践良好的幼儿园管理和教育实践是学前教育的保障和支持,但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中的难点。
1. 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管理包括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概述1、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2、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交往起源论。
5、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
小学教育1、在我国,从夏朝开始就有了小学教育。
2、春秋以后,“官学衰废”“私学兴起”。
3、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20世纪初才被废除。
4、古埃及在中王朝时期建立了三种典型的初等学校:寺庙学校、宫廷学校、书吏学校。
5、小学教育的早期学校化教育阶段,象征性的形式目的占据主导地位,功用性的实用目的不被重视。
6、教育内容上,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成为基本的教材,核心思想是灌输仁义礼智信。
7、教育方法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是最基本的方法。
8、教育权利上,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9、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1)小学教育的基础化;(2)小学教育的公立化与法制化;(3)小学教育对象普及化;(4)小学教育内容世俗化。
10、近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1)变革旧学制,创立近代小学;(2)改革普通教育及课程体系,初建小学教育体系。
11、1963年颁布了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计划,成为改革开放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教育计划。
12、1986年,制定《中华人民XXXX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13、中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公立化、法制化、课程设置学科化。
14、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15、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6、义务教育又叫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17、小学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
18、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19、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学习小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小学教育的意义:(1)有助于小学教育工作者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教育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有助于小学教育工作者增强专业素养,提高教育的热情和效率;(3)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要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条件。
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表现:(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的组织形式(三)社会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和而教育观念;2》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3》文化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先进程度和性质(四)人口对教育的制约: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教育的规模和而发展速度;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能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XX意识、促进社会政治XX;3》教育可以形成积极地舆论力量,促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3、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是科学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发展和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手段4、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可以保存和传递文化;2》教育可以传播和普及文化;3》教育可以发展和创新文化5、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3》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流动教育的相对制约性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在一定X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水平以及文化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这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
2、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人的发展: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和逐渐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发展的特点:(1)特殊的自然性;(2)社会性;(3)文化性。
3、人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四个方面:政治社会化;交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智力及能力的社会化。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1、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外铄论、内发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外铄论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3、内发论强调儿童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儿童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5、儿童身心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影响:(一)遗传因素;(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因素;(1)环境影响着遗传可能性能否得以实现;(2)环境制约着儿童的发展性质和方向;(3)环境制约着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水平;(4)环境是造成儿童发展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三)教育因素;(1)教育史有目的的,克服了环境影响的自发性;(2)教育是有计划的,克服了环境影响的偶然性;(3)教育是有系统的,克服了环境影响的片段性;(4)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行为,克服了培育中的盲目性。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推动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2)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1、小学阶段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性: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7岁至11-12岁,这两个阶段是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相对平稳阶段。
2、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1)注意不稳定、不持久、X围较小;(2)感知觉比较笼统,不精确;(3)记忆呈现出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小学三年级有意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4)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创造成分增多。
3、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5)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要求教育因势利导、顺应规律。
1、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2、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3、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科、专业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的性质、任务提出的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4、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依据功能、评价功能。
5、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社会的教育思想和民族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结婚向世界、面向未来。
”3、1986年,《中华人民XXXX务教育法》规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2)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3)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1、德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西斯昂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X,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塑造儿童心灵的教育活动。
2、智育:教育者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4、素质教育的特点: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
教师概述1、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素质的使命。
2、教师的社会作用:(1)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职能;(2)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3、教师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教师劳动的示X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5)教师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爱你的连续性。
4、教师专业素质:(一)教师的专业精神。
(1)教育信念;(2)专业态度和动机;(3)专业自我。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
(1)普通文化知识;(2)学科内容知识;(3)教育学科知识;(4)实践性知识。
(三)教师的专业能力。
(1)教师的教学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科研能力。
5、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学生管理权、获取报酬待遇权、XX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6、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2)学生之具有完整性的人;(3)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2、学生的时代特点:主体意识增强;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多元文化的冲击比较大;受同辈的影响较大。
3、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主要呈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