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课堂实录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篇1复习内容: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复习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并能迁移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了解对知识进行整理的几种方法。
(3)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复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突破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题卡、知识点梳理教学过程:导入:子曰:“学而习时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了知识以后时常去温习和练习,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学而时习”的快乐!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1、自主梳理,小组交流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对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
下面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整理的既全面又合理。
然后每组推荐出一份比较好的,小组合作进行展示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各组间互相补充完善。
投影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拿着实物圆锥、圆柱叙说各知识点。
小组同学展示完后,问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补充? (关注学生不同的整理方法)板书:图表、树状图、知识结构图刚才提到了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乘高,它是由哪个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来的?(长方体),还有哪个图形的体积出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正方体),圆锥的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需要乘1/3)二、学以致用,融会贯通1、创设情境,实际应用。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掌握它们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2. 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3. 圆柱、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实例演示公式的应用。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圆柱、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2. 板书内容: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重点、难点提示,课后作业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柱、圆锥在工程、生产中的应用。
3. 拓展题:研究圆柱、圆锥的其他性质,如切割、拼接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如何改进。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掌握它们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联系”促学生深度学习——“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实录及点评
课堂实录一、激活经验,寻找联系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图形(课件出示各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如果要把它们分成两类,可以分成哪两类?(生1:可以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属于什么图形?(生2:立体图形)这两个立体图形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有联系?这两个立体图形之间又存在怎样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用联系的方法整理与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先说圆柱。
由圆柱这个立体图形你能联系到哪些平面图形?生3:圆!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
师:不错!你的确建立了立体图形圆柱与平面图形圆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我们一眼就能看到。
这种显而易见的联系当然很好,如果我们能发现隐藏在深处的联系那会更妙。
举个例子(课件演示动画),这个圆柱慢慢地变矮,最后变成平面图形圆;或者,很多张这样的圆形纸片逐步叠加,变成立体图形圆柱。
这种联系就更奇妙!圆柱和圆锥这两个立体图形,你能联系到哪些平面图形呢?像老师刚才这样,我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谁找到的联系越多,越巧妙!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生4:我联系到长方形。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有意思的联系!生5:我由圆锥联系到扇形。
如果将圆锥的侧面笔直剪一刀,展开以后是扇形。
生6:如果沿着底面圆的直径切开圆柱,截面是长方形,圆柱与长方形有联系。
生7:如果沿着底面圆的直径切开圆锥,截面是三角形,圆锥与三角形有联系。
生8:你们看,我将一张长方形纸的对边重合卷成了圆柱,圆柱与长方形的确有联系。
生9:用一张扇形纸片可以围成一个圆锥,圆锥的确与扇形有联系。
生10:我以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轴旋转得到了圆柱。
师:联系越来越奇妙了!(课件出示长8cm、宽4cm的长方形)谁来具体说说是怎么旋转的?生11:可以旋转成一个底面半径是8厘米,高是4厘米的圆柱。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堂教学实录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①学生能系统地整理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②通过变式练习,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③利用本单元学生的错题资源,让学生反思错题原因,提高总结分析能力和改编再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圆柱圆锥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课件、圆柱圆锥错题卡(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与设计:1 回顾与整理(8 分钟)1.1 课题引入(课件展示名人语录)。
师:同学们,法国著名的艺术家塞尚曾说过:“要用圆柱、圆锥和球体来处理自然”。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们的魅力吧!(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没有数据)。
1.2 复习基本知识。
(课件显示出圆柱和圆锥的相关数据(圆柱圆锥底面直径都为4cm,高都为6cm))。
师:此时,你有什么想告诉我呢?请你想一想,理一理,将它们记录在草稿本上,在小组内说一说。
(给生4 至5 分钟整理记录和讨论,接着全班汇报,师根据学生结论,板书总结)2 变式训练(15 分钟)2.1 圆柱表面积增减问题1。
师:好,接着它们将有一系列小小的变化,看看大家是否能灵活地运用基本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敢接受挑战吗?请看大屏幕(生:敢)(课件此时隐去圆锥及所有数据,播放圆柱高减小的动画,并同时出示问题1)。
问题1:圆柱的高减少了2cm,表面积减少50.24cm2。
师:你能从题中知道哪些隐含的数学信息?(给生思考一会)预设:生1:可求得底面半径。
生2:可求底面面积(师追问原因)师:看来同学们观察思考得都很到位,如果我还想知道它的体积,我们还需要知道圆柱的什么?(生:圆柱的高,因为底面积已经知道了)师:你是站在出题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棒!2.2 圆柱表面积增减问题2。
师:请看大屏幕,此时原来的圆柱又发生了变化,它被截成了3段(课件显示切割动画和圆柱高6cm,同时出示问题2)。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堂实录
《一段圆木中的数学问题——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课堂实录杨珍环节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师:课件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回顾整理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
生:学生自主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中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
生:同桌合作,讨论补充,准备汇报。
生:全班探讨,完成表格,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微课播放表格中的内容。
师:(1)圆柱的侧面怎样剪后,展开是平行四边形?(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有什么关系?(3)说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转化的思想)(4)说出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板书:特征,表面积,体积,关于这些,你们到底学的怎样呢?环节二:(创设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所学的知识师:课件呈现:一段圆木,追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师布置任务:仔细观察圆木,结合已学圆柱与圆锥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看谁的问题更有创意!生1:圆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生2:把圆木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生3:削去了多少立方分米?生4:沿着直径切开,表面积增加了多少?生5:立着放,他的占地面积是多少?生6:横着切,表面积增加了多少?生7:木料的侧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刷”出表面积师:这一圆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求表面积?(板书:刷)师:刷油漆的时候,你准备怎么刷?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生1:如果是柱子,只刷侧面。
师:凭什么只刷一个侧面?(当柱子,滚动一圈)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只求侧面的面积?(饮料包装标签)生2:如果是木桩,只涂一个侧面和一个底面。
师:为什么?生:木桩底面不用刷。
生3:如果是圆木料,可刷整个表面。
“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多的表面积师:有同学说可以把圆木切开来,求表面积增加了多少?那怎么切呢?(板书:切)生1:沿直径纵切师:沿着直径切开,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师:演示课件纵切生:增加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的面,长和圆柱的高相等,宽和直径相等。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堂实录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教师: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完了所有的立体图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圆柱、圆锥以及其它的立体图形进行一个回顾与整理。
二、分线整理,联系沟通(一)用围的方法沟通教师:华老师手上有1张长16cm,宽12cm的长方形纸,它是某个立体图形展开后的侧面,你认为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同时课件出示)要求:请你先独立思考并操作,然后同桌交流,比一比,谁想到的多?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学生说的图形,老师同时在黑板上粘贴)请学生上台围一围,并说一说学生1:我认为它可能是圆柱。
它的底面周长是16cm,高是12cm。
教师追问:有没有同学围成的也是圆柱,但你的信息和他不一样。
学生2:我围成的圆柱底面周长是12cm,高是16cm。
教师评价:刚才这两位同学验证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非常厉害,给他们一点掌声。
教师: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同样请同学上台演示并且说一说。
学生3:我认为它可能是长方体。
它的底面周长是16cm,高是12cm。
或者底面周长是12cm,高是16cm。
学生4:我认为它可能是三棱柱。
它的底面周长是16cm,高是12cm。
或者底面周长是12cm,高是16cm。
教师:刚刚的2位同学思路非常开阔,能够举一反三。
那么如果它的底面是五边形可以吗?(教师准备好,直三棱柱、直五棱柱)学生:可以。
教师:五边形可以,那六边形可以吗?有学生在下面说道:可以。
只要满足底面周长是16cm,高是12cm或者底面周长是12cm,高是16cm的的柱体就可以了。
教师:哦,这位同学太棒了,他用一句话就概括出我们所有的情况。
你能再大声的说一说吗?学生5:只要满足底面周长是16cm,高是12cm或者底面周长是12cm,高是16cm的的柱体就可以了。
教师:没错,像这样的立体图形称之为直棱柱。
(同时课件展示)教师提问:既然他们都叫直棱柱,它们肯定有共同特点。
思考一下,求这些直棱柱的体积、表面积和侧面积有没有通用方法?(沟通)学生6: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学生7:体积=底面积x高学生8: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课堂实录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课堂实录
王延安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7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王延安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延安文化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课堂实录 [J], 王延安
2."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课堂实录 [J], 王延安
3.浅谈单元复习课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为例 [J], 宗业华
4.基于"思辨"与"明理"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
——"圆柱与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片段思考 [J], 林丽琴
5.教学中的蒙太奇:运用时间价值曲线设计过渡教材的单元复习课——“圆柱圆锥复习课”教学实录 [J], 王郑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复习课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复习课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
2 内容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阶段学生几何知识学习的最后的两个内容,也是学生小学立体图形学习的结束,在本单元中,教材的编排仍然延续着五年级长正方体知识的研究轨迹,从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等方面开展研究,让学生由表及里的对这两个几何图形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单元的复习,也是对本单元知识的一次梳理,也是对小学几何知识学习的一个整体的回顾和梳理。
3 教学设想:作为复习课,怎样有效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空间观念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并没有把目光仅仅关注到本单元的知识上,而是落脚到整个小学阶段,对整个小学阶段几何知识进行一次梳理和回顾,而对于本单元的知识更多的关注综合理解和运用,侧重在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培养,良好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富有兴趣和挑战性的题目,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养成,进而达到在复习中提升,在复习中思考,在复习中学会方法,在复习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4 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帮组学生梳理和复习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
2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们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想象能力,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解题思路的表述。
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梳理小学几何学习轨迹(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小学阶段知识的一次梳理过程,通过成语引入,通过想象将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思考,也是对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一次梳理。
出示成语:以点带面:(课件出示)以点带面用数学的眼光看这个成语,你能发现数学元素吗?师:同学们,能读一下么?生:(学生读)师:如果以数学的眼光来看着四个字,从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元素。
生1:可以想象成一个圆,因为一个点成为一个面,就是一个圆。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圆柱和圆锥的认识_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圆柱和圆锥的认识_苏教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激趣导入1.出示一根线师:用数学的眼光看这个,是什么?生:线段。
师甩线,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生:圆。
2.出示小旗师:旋转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生:圆。
师:是圆?生:是圆柱。
(课件呈现小旗旋转为圆柱的过程)3.出示一些图片师:这些图片中,哪些是圆柱?生2:有3个面。
师指着立体图,生回答:上面、底面、侧面。
师:底面有几个?生:2个。
(板书:底面 2个)师:侧面是怎样的面?生:曲面。
(板书:侧面曲)师:我们来感受一下,摸摸这曲面和课桌桌面,有何不一样?指名回答。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它的高。
(师板书:高)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指名几位学生进行交流。
师:这样的高有多少条?生:无数条。
(师板书)师:无数条怎么理解?指名交流。
举例:师出示牙签盒(形象地解释了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师: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成什么?引导:出示硬币生马上回答:厚(度)师:还有吗?如果是水管呢,我们可以说成是?生:长。
师:水桶?生:深。
总结:根据不同的物体,圆柱的高还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硬币我们说厚,水管是长,水桶是深……(二)认识圆锥1.师:下面的图形旋转后得到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演示三角形旋转过程。
师:三角形旋转得到了圆锥。
揭示另一课题:圆锥(板书)2.小组讨论:①研究圆锥是什么?②用什么方法?③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1.研究了圆锥的高,圆锥只有1条高。
(板书:1条)2.研究了圆锥的侧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板书:曲)3.研究了圆锥的底面,圆锥只有一个底面,是圆形。
(板书:1个)师:圆锥的高在哪里?(出示圆锥立体图)生:顶点到圆锥的距离是高。
再多点名几位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h。
(生读) 3.小组合作:量圆锥的高。
小组上台交流测量方法。
4.师:那么,圆柱、圆锥有何区别呢?生1: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只有1个;圆柱有无数条高,而圆锥只有1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课堂教学实录旗城学校小学部陈明洁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给咱们班的同学们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男生和女生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也给他们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有尖的和没有尖的(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生:长方体有12条棱,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相等。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6个面完全相同。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三、主动探究,认知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生:我们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圆面都是圆形,并且大小是完全相同的。
生: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面是平的,旁边的面是弯曲的。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师: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课堂教学实录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实录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课堂教学实录效果最优化。
课堂教学实录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形状各异的物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平面图形,一类是立体图形,谈谈你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生:长方形,正方形。
生: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师:立体图形有哪些?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类图形中的圆柱体(板书)出示挂图师: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生:指一指;师:这些都是,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生:茶叶筒,药瓶子,硬币,吸管生:电线杆师:电线杆?我们仔细想一下,有没有意见。
生:电线杆上下不一样大,师:我们今天认识的是上下一样大的直圆柱。
师:这些圆柱按图描下来,就是这样的。
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师:为什么图上有的'是实线,有的是虚线?生:实线是看得到的,虚线是看不到的。
师:小结,同学们桌上有两个圆柱,大家可以摸一摸,观察一下,同桌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生:操作,想互说一说。
师:谁来说。
生:我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
师:小结板书生:它不象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上有棱。
师:它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边上有棱。
(更正)生:圆柱体只有3面师:这些面有什么不同生:长正方体的面是直的。
师:长正方体的面是平的,是平面,圆柱的面是曲面。
生:圆柱的上下是一样粗的。
师:小结板书师: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没有顶点。
师:同学们看看下下两个面怎样。
生:上下两个面面积相同,都有直径和半径,都是圆形。
师:你怎么知道上下面是一样的,怎样比较。
生:把上面拆下来比一比,发现完全相同。
师:小结师:每个面都有名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上18页下面的4行话。
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阅读。
师:谁来说说,生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标出师:什么是高,你是怎样理解的。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实录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实录师:前段时间我们和大家一起学过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对吗?学过吗?生齐答:学过——师:今天针对我们这些知识来上一节复习课。
(板书课题:复习课)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会了些什么?生1: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
生2:我还学过了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的1/3。
师:嗯,还学会了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对吗?还学会了什么?生3:还学会了圆柱的表面积。
师:还学会什么了?怎么都学会的是些计算。
生4:还学会了解答应用题。
师:还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是吧!最基本的没学会呀!那圆柱长什么模样呀!生5:我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师:长什么模样学会了,那圆锥呢?生5:圆锥展开了是一个扇形加一个圆。
师:一个扇形的侧面加一个圆形的底面,是吗?生6: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生7:圆柱体的形成。
生8:把圆柱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
师:人家说了一遍,你又说,真是讨厌!(模拟小品中的搞笑)开玩笑哈!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两个底面是相同的两个圆形。
来,继续说下去!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什么,宽是什么?生8: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形的周长,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怎么样,人家这会儿补充得怎么样?生:很好!生9:还知道圆柱和圆锥是一个旋转体。
师:嗯!是旋转得来的。
看来,大家学得还真不少!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三个内容。
第一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后来我们又学会了它们表面积的计算;最后我们研究的是它们的体积的计算。
(教师板书:特征、表面积、体积)到底你学得怎么样呢?自己说,学得怎么样?生不好意思地齐答:好——师:到底怎么样?那么就试试看。
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会儿我们通过回答问题,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请看屏幕——(出示一个圆柱体)现在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什么?生:圆柱体师:是圆柱体,圆柱体的什么?生:圆柱体的木头师: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生:它高30厘米,底面直径20厘米师:高30厘米,底面直径20厘米,对不对?好了,接下来就交给各组一个任务,哪些算一个组呢?横着一排就算一组。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复习》教学实录
《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2、通过复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复习重点:系统整理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
复习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圆柱和圆锥计算的相关细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希望同学们能在这节课中快乐的学到新的知识,争当小老师。
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
[板贴:圆柱和圆锥的复习]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1、师: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了这部分内容,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整理的内容,交流完后,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好,开始吧!(课件:出示交流要求)2、组间交流。
师:孩子们,交流完了吗?刚才我下去搜集了两个小组整理的,请看,这是哪个组的?请派代表上来讲解一下。
生:我们组先分别整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师:谢谢你的精彩解说。
师:这是哪个小组整理的?代表请上来汇报一下。
生:简单的介绍整理的知识点。
师:你的汇报也很出色,条理清楚。
师:对于这两个小组整理的你有没有想补充的?师:没有,看来他们整理的非常完整。
3、观察、比较这两种整理方法。
师:观察这两个小组整理的,你更喜欢哪一种?你说,你说,你再说,唉,孩子们,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第二种方法呀?(指生说)生:因为这样整理简单,清楚。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
这种方法简单,条理清楚,还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旨在通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交流、补充,通过两个小组的汇报,让学生通过比较说出更喜欢哪种整理方法。
] 师:刚才我们分别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体积三个方面做了整理(板贴:特征表面积体积)师:圆柱有哪些特征,圆锥呢?生: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曲面,有无数条高。
1圆柱和圆锥第十课时教案+实录+反思
《圆柱和圆锥单元整理与练习(一)》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单元整理与练习(一)》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⑴教师谈话,揭示课题.教师谈话:“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的学习基本结束,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示课题:圆柱与圆锥的复习.教师谈话:回顾“圆柱与圆锥”的学习,如果分为几个板块的话,你会怎样分?生答:分成三个板块,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或者,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师按照第一种分法板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⑵整理“特征”.教师谈话:谁来交流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生答:圆柱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一样大,都是圆形;圆柱上下一样粗细,(教师引导:横截面都是圆形,可以想象出无数个圆片叠加就成了圆柱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特殊的时候是正方形,(教师引导:周长和高相等时展开面是正方形);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从正面或侧面观察圆柱,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长方形(教师引导:不管从哪个方向观察圆柱,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长方形),特殊的时候是正方形(教师引导:直径和高相等时观察到的面是正方形).圆锥圆锥只有一个底面,是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圆锥的高只有一条;从正面或侧面观察圆锥,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三角形(教师引导:不管从哪个方向观察圆锥,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三角形).⑶整理“表面积和体积”.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倾向分步列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倾向综合列式计算.二、练习与应用⑴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选择最后一空,独立计算,统计一次计算的正确人数.题目:圆锥的底面半径是0.6米,高1.8米,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过程一:计算过程二:0.6×0.6×3.14×1.8×1/3 0.6×0.6×3.14×1.8×1/3=0.36×3.14×0.6 =0.216×3.14=1.1304×0.6 =0.67824(立方米)=0.67824(立方米)⑵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阅读题目;理解“前轮”,指出“直径”和“轮宽”的所在之处;理解“前轮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的意思;列式解答,交流矫正.⑶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阅读题目,交流计算“至少需要彩带多少厘米”的方法,一般的策略是分类.⑷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列出算式,利用计算器计算.⑸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理解“哪个瓶里的五彩石多一些”的含义:哪个瓶里的五彩石多一些,就是哪个瓶里的空间大一些,也就是计算瓶的容积.三、知识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完成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第3、5题.《圆柱和圆锥单元整理与练习(一)》教学案《圆柱和圆锥单元整理与练习(一)》教学反思复习课的目的在于整理、梳理知识,使学生能清晰地建立知识网络,它不是"炒冷饭"的代名词,而应是学生自主学习又一个好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发学生的自主复习,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营运意识。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复习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以及利用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着重回顾和整理了本单元的两个重点内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完成了上述知识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情景的创设,完善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
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会进行概括整理,在活动中培养分析、归纳、判
断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师:想一想,在炎热的夏天,你走在街上最想吃的是什么?
生:冰糕。
生:冰激凌。
师:大家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为了大家吃冰激凌方便,我准备开一家冰激凌店。
(课件出示冰激凌图)
师:一切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差制作一批放冰激凌的纸杯,这是我设计的第一批纸杯的平面设计图,你能不能猜出我设计的纸杯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纸杯的平面设计图)
生:圆柱和圆锥。
师:说的具体一些哪一个能围成圆柱,哪一个能围成圆锥。
生:第一、二、三幅能围成圆柱,第四幅能围成圆锥。
师:在说的具体一些,那一部分做圆柱的侧面,那一部分做圆柱的底面。
生;长方形做圆柱的侧面,圆形做圆柱的底面。
师:你看这样说多好,大家都能听得很清楚。
继续。
生:近似于长方形的不规则图形做圆柱的侧面,原子能够做圆柱的底面。
生:平行四边形做圆柱的侧面,圆形做圆柱的底面。
师:(指着第四个图形)这是一个扇形,扇形未回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生:圆锥。
生:是一个没有底面的圆锥。
师: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
(用扇形卡纸实际操作)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把我的秘密看穿了,不过这也充分说明大家对圆柱和圆锥这两个立体图形还是非常了解。
你能不能猜一猜我设计的纸杯是什么样的?
能不能说的具体些,哪个平面图形能围成圆柱?哪个能围成圆锥?扇形能围成一个圆锥,
同学们一下子就才出来了,说明
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二、自学教材,展开复习
快速的浏览课本10-31页,然后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填在表上。
集体交流
三、利用情境,延伸练习
1、准备做100个圆柱形的纸杯,每个高8厘米,底面周长18.84
厘米,至少要用多少硬纸?
2、准备做100个圆柱形的纸杯,每个高8厘米,底面周长18.84
厘米,能放多少冰激凌?
两个问题任意选择一个解决。
提问:关于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关于计算圆柱的体积,哪些量最关键?
3、计算圆锥形纸杯的体积。
一个圆锥形的纸杯高是9厘米,底面直径是4厘米,在这样的纸杯中能放多少冰激凌?
为了吸引顾客,在冰激凌上再加12.56立方厘米的冰激凌你能求出对加出来这个圆锥的高吗?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求一个不规则的土豆的体积,并且把方法一日记的形式及下来。
设计思路:
“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
这节课的教学教师着力让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资助的在整理和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将学生置身于为开冰激凌店做纸杯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自主复习。
在让学生说纸杯的形状的过程中加深对圆柱侧面积的理解,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次我让学生以填表的形式,对之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做一个梳理,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整理,是学生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中将知识体系得以完善,在学生回顾知识的同时注重复习方法的指导,使其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接着我设计了四个练习。
我觉得复习课上的练习不一定取决于体谅的多少,关键是看思维的含量,看学生自主联系的积极性,因此我将练习都是以具体的情境为背景出现的,这样不仅能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最后,将求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留给学生课下思考,将学生所复习的知识方法发展延伸,为今后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