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登革热护理措施

登革热护理措施

登革热护理措施背景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热、全身疼痛和皮疹等症状。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着登革热的爆发和传播。

由于登革热病毒是通过蚊子传播的,因此在疫情高发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此外,对于已经患上登革热的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登革热护理措施下面是一些登革热护理措施的建议:1. 病患隔离对于已经确诊患有登革热的患者,要将其与健康人群隔离。

这有助于阻止疾病在社区内的传播。

2. 用药控制发热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因此需要适当控制体温。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退热药物。

患者应按照医嘱剂量和频率服用药物,并在服用过程中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3. 补充水分患者发热时易出汗,这会导致身体脱水。

因此,患者需要大量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水平的平衡。

建议患者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并加强摄入富含电解质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

4. 休息充足登革热是一种疲劳性疾病,患者往往感到乏力和疲劳。

因此,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来帮助身体恢复。

在疾病发作期间,建议患者多休息,减少活动。

5. 注意饮食在护理登革热患者时,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

建议患者食用容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6. 空调温度控制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是帮助患者降低发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天气或空调维持低温环境的地区,确保室内温度适宜,有助于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

7. 注意个人防护在护理登革热患者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以避免被病毒传播。

这包括戴口罩、穿戴手套、勤洗手等。

8. 感染控制登革热是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蚊子传播。

因此,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采取措施预防蚊虫叮咬,避免再次感染或传播。

例如,穿戴长袖衣物和长裤,使用驱蚊剂等。

结论登革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患者可以更快地康复。

隔离病患、用药控制发热、补充水分、休息充足、注意饮食、控制室内温度、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都是护理登革热患者的重要措施。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登革热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登革热

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登革热诊疗指南》第2版。

(1)登革热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革热的诊断。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2)重症登革热的诊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s、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1000 IU/L)、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发热期-邪犯肺卫证临床表现:发热,畏寒,头痛,身痛,面红目赤,倦怠,舌淡红,苔薄白或厚白,脉浮滑或数。

2. 极期(1)湿热郁遏证临床表现:高热畏寒、或不畏寒,身热不扬,头痛,周身疼痛,倦怠乏力,口渴,呃逆或呕吐,小便短赤,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厚或厚腻,脉滑数或洪数。

(2)气营(血)两燔证临床表现:壮热烦渴,心烦不宁,斑疹隐现,或鼻衄或齿衄或便血,尿血或阴道出血,舌质红或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或促。

(3)阴竭阳脱证临床表现:神疲懒言,气息衰微,面色萎黄无华,手足厥冷,胸腹灼热,斑疹紫黑,有汗或少汗。

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微细或沉缓或结代。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三篇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三篇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三篇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篇一】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登革热疫情,充分做好前期的防控工作和疫情发生后的应急反应,切实做好应对流感流行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增强防控登革热工作的责任意识,根据卫计委关于印发《广东省登革热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关于《登革热诊疗指南(20XX年版)》的通知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意见,根据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xx医院登革热工作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和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措施。

(一)领导小组组长xxx院长副组长xxxx副院长成员xxxxxxxxxxx。

职责全面负责登革热应急处置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部署,上传下达等工作,确保保项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由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和信息的收集上报。

充分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好技术、人员,物资,及思想准备,进行必要的登革热病人救治及转运演练,确保一旦疫情发生时,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工作,急诊做好重症或疑似病人的急救转诊等工作的准备和演练,如果有疫情发生,各科医护人员,随时听从调配(二)疫情(国家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防控与医疗救治专家组1.发热门诊管理小组组长xxxx主任成员门诊全体医师职责负责发热预检,一旦发现登革热疑似病例,当事人在做好防护和隔离的同时,严格按照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向医务办或院感上报并积极进行诊疗或抢救及转诊,做好登革热相关知识的培训。

2.院内医疗救治专家小组组长xxx副院长副组长xxx主任、xxx 主任成员xxxxxxx。

职责组织相关院内专家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配合感染科进行诊疗、抢救及转诊等工作3.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督导小组组长xxx主任成员xxxxxxx职责指导、监督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同时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组长xxxx副院长成员xxxxxxxx。

传染病护理学登革热的护理管理

传染病护理学登革热的护理管理

传染病护理学登革热的护理管理传染病护理学—登革热的护理管理传染病护理学是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的学科,对于登革热这类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登革热的护理管理进行探讨,包括护理措施、病人教育、环境控制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系统分析登革热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

一、登革热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其特点是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登革热的护理管理至关重要。

二、护理管理措施1. 病房环境控制登革热是一种蚊传传染病,所以病房环境的清洁与蚊虫防护非常重要。

确保病房内的窗户、门、屏风等密封良好,防止蚊虫进入。

使用电蚊拍、蚊香等物理和化学手段杀灭蚊虫,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干燥。

2. 病人教育对登革热病人进行教育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

护士可以向病人介绍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告知病人蚊子叮咬的预防措施,如穿长袖衣服、使用蚊虫驱避剂、居住环境清洁等。

此外,护士还需提醒病人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 定期观察对于登革热病人,护士需要进行定期观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注意病人的皮肤黏膜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出血点。

同时,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其精神状态、食欲和排尿情况等,以便及时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药物治疗与护理登革热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补液、退热等。

护士需要掌握药物使用的剂量和频次,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与休息,随时观察治疗效果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5. 动态液体管理登革热患者因发热、出汗、呕吐等原因,易造成体液的不平衡。

护士需要经常检测病人的尿量、体重等指标,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 定期床旁教育床旁教育是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并提供关于治疗、病情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的重要手段。

护士应利用床旁教育机会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耐心回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并向其传达正确的护理观念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登革热。

登革热的护理与宣教

登革热的护理与宣教

登革热的护理与宣教【摘要】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疾病具有严重性,可能导致出血症状和器官衰竭。

对于登革热的护理措施包括清洁环境,避免蚊虫叮咬,及时就医等。

宣教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在家庭、医院和社区方面,护理与宣教都具有重要性,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关注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措施至关重要,包括清除孳生地和防止蚊虫叮咬。

护理与宣教的结合将在预防登革热和保障公众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登革热、护理、宣教、传播途径、严重性、家庭护理、医院护理、社区护理、重要性、预防措施、挑战、展望1. 引言1.1 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亚洲虎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患有登革热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烧、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发展成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危及生命。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流行病学特点,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导致数以千计的死亡病例。

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成为关键。

加强对登革热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1.2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病毒主要经伊蚊、埃及伊蚊和亚洲虎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伊蚊主要在城市和乡村流行,喜欢繁殖在清洁、积水较少的环境中,而埃及伊蚊则更喜欢在乡村地区繁殖于黑色过渡至臭水虻。

亚洲虎蚊多在亚洲地区流行,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蚊子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后,蚊子本身携带病毒,再叮咬其他人类,从而传播疾病。

登革病毒还可以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有效防控蚊虫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流行季节,避免去蚊虫密集的地区,穿长袖衣物、裤子,使用驱蚊剂等都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重要措施。

1.3 登革热的严重性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登革热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优质课件ppt

登革热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优质课件ppt

03
登革热的控制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
01 02
传播方式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也称为亚洲虎蚊或白纹伊蚊)传播。蚊子在叮咬 一个已感染登革热的人后,病毒会在其体内繁殖,经过8-14天的潜伏期 后,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就会传播登革热病毒。
地理分布
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亚洲、太平洋岛屿和加 勒比海地区。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 内繁殖,通过叮咬将 病毒传播给人类。
蚊子种类繁多,不同 种类的蚊子传播不同 的登革病毒。
蚊子主要在白天活动 ,因此登革热的传播 也主要在白天进行。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 ,平均为7天。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
登革热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 些人可能只表现出轻微症状,而 有些人可能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
亡。
02
医院感染的预防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患 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而外源性感染是指来自患者以外的病原体传 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医 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
一。
强化环境清洁消毒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 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 面,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
实施隔离措施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采取 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 、负压隔离等,以减少交叉感 染的风险。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一、登革热的防控措施二、登革热的治疗三、登革热的具体危害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1、登革热的防控措施之提高人群抗病力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登革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已研制出登革病毒1型和2型的蛋白和DNA基因疫苗,正在进行动物试验,但尚未能在人群中推广应用。

由于低滴度的抗登革病毒1型抗体有可能成为促进型抗体,诱发登革出血热的发生,因而增加了疫苗研制、应用的难度。

2、登革热的防控措施之控制传染源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

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

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3、登革热的防控措施之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

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4、登革热的症状
4.1、发热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

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

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4.2、皮疹
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

登革热流行期间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其效果

登革热流行期间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其效果
的主要措施n 】 。2 0 1 2 年 6月开始 中山市部分镇 区暴发 流行登革
热疫 情 , 我院 2 0 1 2年 7月_9月共 收治患者 9 6例 , 现将 登革
热流行期间医院感染 防控措施及效果总结如下。
1 一 般 资料
2 . 3 . 2 家属 的管理 。 为避免交叉感染 , 尽 量不设 陪侍人 。 病
上 报医务科 , 并按登革热监 测病例诊治 流程进行 管理 , 排除登 2 . 4 环境管理 灭蚊是 预防登革热 的根本措施 ,动员全
能会持久 和扩大 ,医院应随时做好 登革热 患者收治 的准备工 作, 发现登革热病例必 须从 第 1 例开始严格进行隔离 。所有登
革热患者和疑似登革热患者集 中在一个病 区治疗 , 限制室 内活 动, 这样容易管理和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避免漏诊 。
2 . 2 按虫媒传染病隔离
2 . 2 . 1 设 专用病区收治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传播 的疾病 ,
周 围镇 区一旦 出现登革热暴 发流行 , 因人 员流动性 大 , 势必可
群, 首先要做 好全院 的培训工 作 , 并 对登革热 的相关知识 进行 考核 。 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穿长衣裤 、 穿袜子 , 凡暴露部位 皮肤 每隔 4 h喷 防蚊 花露 水 ,蚊子可 以隔着 薄薄的衣服 叮咬 , 因而在衣服上也需喷撤 防蚊花露水 , 强调休息时一定要放蚊帐 和点蚊香 , 医生值班室装窗纱和纱f 1 囡 。 医务人 员出现发热必须
窗纱 。 病 区大 门是容易忽视的地方 , 如果敞开或不装 纱门 , 人员 进出频 繁 , 蚊子会 自由进 出病 区, 很难消灭病 区内的蚊子 , 所以 病 区的大门也应安 装纱门 , 缝 隙较 大的地方需用泡沫胶水封死 缝隙,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隔离效果 。

登革热治疗方案

登革热治疗方案

登革热治疗方案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传播范围广泛且病情严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治疗登革热,医学界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登革热治疗方案。

1. 对症治疗针对登革热的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治疗方案的基础。

患者通常出现高热、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因此应注重退热、镇痛和抗炎等治疗。

常用的退热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发热症状。

此外,还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减轻患者的关节痛,如消炎痛等。

2. 补液治疗登革热患者常出现严重的体液丧失状况,这是由于热稳定蛋白破坏血管壁引起的。

因此,进行补液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补液治疗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以补充体内缺乏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

在补液过程中,医生还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尿量、血压和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细胞因子治疗登革热发病的过程中,炎症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毒感染后,机体会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因此,通过给予患者合适的细胞因子治疗,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促进恢复。

常用的细胞因子治疗药物包括干扰素和白介素等。

4. 抗病毒治疗登革病毒是引起登革热的主要病原体,因此对病毒的抗感染治疗是治疗方案的关键。

目前,已有一系列抗病毒药物被应用于登革热的治疗,如奥司他韦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结起来,登革热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对症治疗、补液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和抗病毒治疗,这些治疗方案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促进康复。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加强个人防护、维护卫生环境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更是减少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登革热护理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登革热护理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登革热护理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该病在短期内迅速蔓延,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登革热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护理流程、护理措施和护理要点三个方面,对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登革热护理进行论述。

一、护理流程1. 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体温变化等,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2.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将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3. 治疗计划: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体温的波动、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2. 体温管理: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擦浴、冷敷等,以控制患者的高热。

3. 补液治疗:因为登革热患者易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适当的补液,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

4. 疼痛管理:登革热常伴有关节和肌肉疼痛,护理人员可使用非处方药物或采取物理疗法,如按摩、理疗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5.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胃口和饮食状况,合理安排膳食,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三、护理要点1. 传播途径: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登革热病毒的了解,清楚掌握其传播途径,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2. 预防措施:加强环境卫生,消灭蚊子孳生源,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使用蚊帐,穿着长袖衣物等。

3. 疫苗接种:全面推进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减少人群感染登革热的风险。

4. 家庭护理: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相关知识,教授正确的护理方法,提醒患者及时就医。

5. 社区宣传:加强对登革热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防护意识,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总之,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登革热护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护理人员应熟悉登革热的护理流程,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登革热病人的护理

登革热病人的护理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经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 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疼 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WBC减少
登革热病毒不耐热,60℃加热30min或 100℃2min即可杀灭,但能耐低温,在-20℃可 存活5年,在-70℃可存活8年以上,不耐酸,不 耐醚。紫外线、0.05%甲醛可以灭活。
1.传染源:病人和隐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其次为白
纹伊蚊。
3.人群易感性:人类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2)季节性 (3)流行形式 (4)人群分布
潜伏期为3-15天,通常为8-10天。 临床பைடு நூலகம்分为3型:典型、轻型和重型。
1.典型登革热:发热,全身毒血症状,皮疹,出血。
2.轻型登革热:症状较轻,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 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
3.重型登革热:早期表现类似于典型登革热,3-5 天时病情突然加重。
以急性血管内溶血最常见,发生率为1 %。其他并
发症有精神异常、心肌损害、胸膜炎、尿毒症、急 性脊髓炎、吉兰-芭蕾综合征、肝功能异常等。
登革热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及支持治疗。 1.一般治疗 2.对症治疗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增强人群免疫力
1.隔离防护 2.一般护理 3.病情观察 4.对症护理 5.心理护理 6.健康指导

医疗设施内登革热病毒感染防止与治疗手册(第二版)

医疗设施内登革热病毒感染防止与治疗手册(第二版)

医疗设施内登革热病毒感染防止与治疗手册(第二版)1. 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本手册旨在为医疗设施内的医护人员提供关于登革热病毒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指导。

2. 病原学2.1 病原体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有四个血清型,分别为DENV-1、DENV-2、DENV-3和DENV-4。

各血清型之间存在交叉保护,但不同型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2.2 传播途径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后,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2.3 病毒变异登革病毒具有较强的遗传变异能力,病毒变异可能导致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以及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失效。

3. 临床表现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出血、休克和心衰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4. 预防措施4.1 控制蚊虫1. 定期喷洒杀蚊剂,消灭蚊虫滋生地。

2. 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3. 保持室内卫生,避免积水。

4.2 健康教育1. 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登革热防治知识。

2.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4.3 疫情监测1. 定期对蚊虫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病毒流行情况。

2. 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检测和报告。

5. 诊断与治疗5.1 诊断1. 临床表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

5.2 治疗1. 对症治疗:退热药、止痛药等。

2.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使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

3. 严重病例:输液、血浆置换等支持治疗。

6.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重要的蚊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本手册为医疗设施内的医护人员提供了关于登革热病毒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指导,以降低疾病在医疗设施内的传播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请注意,本手册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请遵循专业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官方卫生部门的建议。

第二医院登革热防治预案

第二医院登革热防治预案

第二医院登革热防治预案摘要本文档旨在为第二医院制定登革热防治预案,以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指导原则。

通过对登革热病情的了解及相关预防控制措施的介绍,帮助医院工作人员提高对登革热的认知,并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1. 简介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热带病。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输血或母婴垂直传播。

登革热症状多样,从轻度发热到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等,严重病例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第二医院作为一家综合性医院,必须制定有效的登革热防治预案,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预案旨在规范医院内登革热的防治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原则,以便在处理登革热病例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控制措施。

2. 登革热防控措施2.1 确认与报告•医院工作人员应通过相关培训加强对登革热病情的识别能力,及时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

•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按要求提交相关信息。

2.2 患者隔离与检测•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要隔离治疗,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病情扩散。

•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登革热病毒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

2.3 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医院内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清除可能积水的地方,以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2.4 蚊虫防治•定期巡查医院周边环境,清除蚊虫滋生的场所。

•高效杀虫药物可用于蚊虫防治,但要注意使用安全性和效果。

•提醒医院职工和患者在佩戴清凉湿润衣物、使用蚊虫叮咬防护用品。

2.5 教育与宣传•组织相关培训,加强医院工作人员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防控知识。

•向患者和公众普及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提高防控意识。

3. 预案实施3.1 预案制定单位•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制定登革热防治预案。

•预案的制定需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有效实施。

3.2 预案制定步骤•搜集登革热防治的相关资料和经验,了解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

•制定医院内部登革热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及具体的做法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及具体的做法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及具体的做法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及具体的做法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登革病毒可在热带和亚热带通过伊蚊传播而持续存在,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分布广、发病多、危害较大的虫媒病毒性疾病。

该病潜伏期为3-14天。

临床上主要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两种类型。

登革热主要以高热、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痛、极度疲乏、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皮疹、淋巴腺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此类型登革热传播迅速,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但病死率低。

登革出血热则是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

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直接传播登革热的。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目前登革热尚无疫苗保护,无特异治疗药物,而以静卧、对症治疗为主。

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水沟堵塞,清除死水,除去家居、学校、工作地点及附近的积水,防止蚊子孳生,以及避免被蚊子叮咬。

到流行区的旅游者应穿长外衣,减少皮肤暴露,白天使用驱避剂,防止蚊子叮咬。

休息时使用防蚊剂或进行室内空气灭蚊,挂蚊帐,以减少蚊子的叮咬传染。

我校为了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预防登革热。

向学生宣传各种防范措施:(一)防范措施1、出门时可带上蚊怕水、清凉油、风油精或喷液,尽量穿长衫长裤,可有效避免蚊子叮咬。

2、室内的电压为220V,可直接使用“雷达”等电驱蚊器预防蚊叮。

3、保持个人卫生,及时清扫家居及蚊子易于滋生的地方。

4、一旦出现发烧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吃退烧药及V c。

5、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被染上的可能性极低,若不幸染上,及时就医,便可无事。

6、对于儿童而言,出现发烧等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主要措施是吃退烧药和V c,控制温度。

请勿服用“阿斯匹林”,最好的办法是上医院就医。

7、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登革热隔离措施

登革热隔离措施

登革热隔离措施引言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由于登革热的爆发和传播能力,采取合适的隔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登革热隔离措施,包括患者的隔离、病例报告和防蚊措施等内容。

患者的隔离患有登革热的患者是疫情传播的主要来源,因此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对于控制传染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患者隔离的常见措施:•将患者隔离在专用的病房或病区,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以减少传染的风险。

•为患者提供单独的卫生用品和生活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以免传播疾病。

•加强患者的卫生防护,包括频繁洗手、戴口罩和避免外出等。

•对患者所在的环境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

病例报告登革热是一种法定传染病,对于疾病的监测和控制,准确的病例报告至关重要。

以下是病例报告的相关要点:•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登革热病例,确保疫情信息及时上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病例的登记和统计工作,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情况、传染途径等。

•督促医疗机构细化登革热病例报告制度,提高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对登革热病例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疫情蔓延的趋势和规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防蚊措施蚊子是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媒介,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可以降低登革热的传播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防蚊措施:•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及时清除水体,尤其是积水环境。

•安装蚊帐、使用蚊香等,有效防止蚊子叮咬。

•使用驱蚊剂,特别是在蚊子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和地区。

•穿着长袖长裤等衣物,尽量减少暴露皮肤面积,降低受到蚊子叮咬的机会。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严重传染病,为了减少疫情的传播,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介绍了患者的隔离措施,包括设立专用病房、个人卫生防护和环境消毒等。

同时,病例报告和防蚊措施也是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登革热疫情,保护人民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路径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应用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实际效果。

方法:将2014年7-1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登革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

试验组患者按照临床路径诊疗流程进行防治护理,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诊疗程序实施防治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费用、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及治愈时间方面的差异。

结果: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试验组的治疗费用(3609.35±503.1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916.61±634.51)元,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94.40±4.30)分、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90.30±3.5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0±2.80)、(76.10±3.70)分,治愈时间(8.30±3.3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80±2.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临床路径防治护理登革热能显著地缩短治愈时间,提高防治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认知,降低医疗成本,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1],是临床治疗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198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护士Karen Zander第一个运用临床路径,这种方法被证实既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又可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广东今年遭遇了20年来最严重登革热疫情袭击,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致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以发热、皮疹、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疲乏、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

针对此次登革热疫情高要市人民医院应用临床路径防治护理登革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11月登革热疫情期间本院收治的112例登革热传染病患者,有发热症状者112例,占100%;头痛者104例,占92.9%;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乏力者100例,占89.3%;皮疹者72例,占64.3%;出血症状者32例,占28.6%。

其中出现鼻衄者16例,黑便8例,牙龈出血10例。

登革热抗体检阳性有112例,占100%,测血小板数减少者有52例,占46.4%,血小板数值减少多在病程的4~9 d,最低为4.08×109/L。

将11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

试验组患者中,女26例,男30例,年龄12~88岁,平均(47.0±2.3)岁;对照组患者中,女27例,男29例,年龄10~86岁,平均(46.7±2.2)岁。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且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症状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防治护理方法1.2.1 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入院后按照临床路径进行防治护理,包含以下执行流程:疾病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检查以及治疗目标和途径,有关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调整,有效监控组织与程序。

具体执行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以时间为横轴,以日为单位进行防治护理等医疗活动并记录分析患者各种医疗活动结果。

住院第1天患者来到护士站前,5 min内接诊患者并落实“五个一”。

按规范要求整理好病房单元,如标准化防蚊措施主要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病房装防蚊网,病床悬挂蚊帐等,协助患者更换患者服和做好个人清洁处理。

做好相关宣教指导和准备及健康教育,重点讲解登革热预防措施、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提供针对性措施,如一般护理、高热护理、皮疹护理、出血观察及相关并发症护理。

落实首诊负责制,临床路径医嘱出来后30 min内执行,准备第2天的执行单和药单。

做好当天和第2天的辅助检查(登革热患者检查明确了解登革热抗体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心功能等,对有必要的相关检查做了解,对于不必要相关检查则省去。

)执行实时记录评估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HCT等。

住院第2天床边接班完成三级查房,评估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并进行补充。

评估患者检查结果根据临床路径变异进一步行相关检查。

评估患者病情并和临床路径进行对比,实时记录,阅读医嘱及相关记录,评估延续相关治疗护理的落实效果。

住院期间每天全面跟进并保证连续落实患者住院过程中的所有护理治疗,动态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从而做到全程健康教育,执行实时记录,严格按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治疗。

出院前1 d主管护士与主管医生沟通了解患者出院信息充分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落实出院宣教。

出院当天执行出院注意事项交代,协助整理行李,发放疾病预防保健及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卡。

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安排人员送患者出院。

允许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

1.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版)进行防治护理,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防蚊隔离到退热症状缓解,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HCT等,所有DF患者经予抗病毒、抗炎、补液、营养支持、中药及对症治疗护理,血小板严重减少并有出血倾向者,予止血、输注血小板。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费用、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及治愈时间。

治疗费用由医院统一计算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总费用。

防治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认知度调查由科室在患者出院前1 d向其提供调查表,共包括防治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认知50余项相关问题,总分均为100分,出院时收回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防治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安全性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

3 讨论广东今年遭遇了20年来最严重登革热疫情袭击,疫情最严重的广州市确诊病例已突破4万例。

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为主、防蚊隔离、病情观察、临床护理、心理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健康教育等。

现今各医院临床防治护理工作水平不一,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及时间费用相差很大。

临床路径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2]。

该模式逐渐成为既能贯彻质量保证法以及持续质量改进法(CQI),又能节约医疗资源的标准化模式,较为普遍地被称为临床路径。

我国各地护理工作者采用临床路径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登革热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登革热防治方法而言,传统登革热防治方法即是每位医护人员个人防治方法,其随意性较大,防治方法不规范效果不明确。

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登革热防治方法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护人员个人间出现不同防治方案[3],避免了登革热防治随意性,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节医疗约资源,标准化防蚊隔离,防止其广泛传播。

登革热临床路径针对患者从入院开始防蚊隔离、健康教育、检查、治疗、护理及治愈出院均做了明确规定。

(1)标准化防蚊措施主要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病房装防蚊网,病床悬挂蚊帐。

这样统一规范化防蚊隔离能够起到明显效果,加强护理管理,提升院感防控水平,能防止其广泛传播[4]。

(2)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达(90.30±3.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主要是笔者在患者入院后给予的健康教育讲述了登革热概念、发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办法等内容,其中重点讲解登革热预防措施、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及时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从而做到全程健康教育[5],使患者对登革热得到充分认知,自护能力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认知度。

(3)试验组患者治疗费用为(3609.35±503.1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这是由于笔者让登革热患者能够明确了解登革热抗体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心功能等,对有必要的相关检查做了解,对于不必要相关检查则省去。

比如常规入院检查的小便规、甲乙丙肝检测及相关B超、CT检查等。

这些费用的减少对总体治疗费用的减少有很大帮助。

如果出现临床路径变异必要时可进一步行相关检查,这样能有效减少部分住院医疗费。

(4)另外登革热患者治疗为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HCT 等。

所有患者经予抗病毒支持及对症治疗,以护理观察为主,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必要补液用药。

相对发达国家,中国临床上补液过多,许多患者没有指征进行补液却被强行补液,补液治疗费及其加用不必要的贵重药物在治疗费用上占很大比例,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后,笔者遵循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用药的原则,不必要的补液费用明显减少,不必要的贵重用药减少,这样减少大多数患者不必要用药及补液从而进一步减少治疗费用。

(5)试验组患者的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达(94.40±4.30)分。

笔者经分析后考虑登革热患者护理细化,按登革热临床路径根据病程进展突出重点。

一般护理、高热护理、皮疹护理、出血观察及相关并发症护理都有规范化,内容全面并有预见性。

护理人员不再随意护理,被动观察病情。

在防治方面按相关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调整,不再盲目执行医嘱,避免因经验、学历、技术水平、差异等客观因素对预期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在对临床路径全面掌握后能主动评估病情,有计划全面向患者执行,充分提高护理工作主动性、责任性和自律性[6]。

全程无遗漏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从而提高其满意度[7]。

(6)患者治愈及时出院。

工作中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不想出院,无故拖延出院时间,应用临床路径后向患者说明住院必要性,出院前1 d主管护士与主管医生沟通,了解患者出院信息,充分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落实出院宣教。

出院当天执行出院注意事项交代,协助整理行李,发放疾病预防保健及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卡。

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安排人员送患者出院,得到患者充分理解,治愈后及时出院,不仅能够有效缩短住院天数,而且可间接减少住院产生的费用。

试验组患者治愈时间为(8.3±3.3)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

登革热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登革热患者相关医疗程序,如防蚊隔离程序、规范治疗、病情观察、优质护理、护理干预、心理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健康教育、患者调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