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布局
3.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的一般性的程序
• (七)划分作物的种植区划或配置 • 在确定了作物的结构后, 在确定了作物的结构后,要进一步地将作
物配置到各种类型不同的土地上去,即拟定种 物配置到各种类型不同的土地上去, 植区划,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 植区划,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尽可能 把相适应相类似的作物划在同一种植区, 把相适应相类似的作物划在同一种植区,划出 作物现状分布图和计划分布图。 作物现状分布图和计划分布图。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原则
(4) 多样性与专一性 多样性的优点有: 多样性的优点有: 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在自给性经济下, 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在自给性经济下,可以 保障供给; 保障供给;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条件,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条件,有助于全 年均匀地使用劳动力; 年均匀地使用劳动力; 可以增加生产和收入的稳定性减少风险。 可以增加生产和收入的稳定性减少风险。 多样性的不利的方面主要是: 多样性的不利的方面主要是: 商品率低,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 商品率低,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原则
(2) 作物搭配效果原理(机会成本,影 子价格)
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作物的搭配问 但此法是在影响作物的其它因素(除面积外) 题,但此法是在影响作物的其它因素(除面积外) 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 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往往与实际有一定的 差距。 差距。用线性规划方法则是将各作物置于整体条 件的关联之中, 件的关联之中,并将各作物的搭配作了量上的确 所以更接近实际和实用。 定,所以更接近实际和实用。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一般性的程序
第四章作物种植制度
二、复种的条件
1.热量条件
是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在安排复种时,根据多年的热量条件,计算各季 作物从种(栽)到收的积温值,并统计其保证率,参照 上下茬作物组合对积温的要求,再加上下茬作物收种 期间的农耗积温100~150℃,便可判断当地是否具备 复种的热量条件。
热量指标
一般情况下≥10℃积温小于3000℃为一年一熟, 如山西北部;≥10℃积温3000~3600℃时,为一年 一熟或二年三熟,部分平川地区可麦后复种短日期 的小杂粮、小杂豆,如山西省中部;≥10℃积温为 3600~5000℃可实行两熟,如我省的晋南盆地等地 区。
第四章 作物种植制度
第一节 种植制度与作物布局
一、作物种植制度 1、概念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 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它包括作物布局, 复种休闲,间混套作,轮作连作等。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制度的制定, 必须符合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和 优势。从单个作物的栽培到一个地区种植制 度的制定,再到一个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整 体优化,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和知识 集成过程。
也可根据年均气温来判断某地的熟制:8℃以下 为一年一熟区,8~12℃为两年三熟或套作二熟区, 12~16℃可以一年两熟,16~18℃以上可一年三熟。
2 水分条件
小于600mm为一熟区,600~800mm为一熟或 兼两熟区,800~1000mm为两熟区,大于1000mm 可以实现多种作物的一年两熟或三熟。
降雨的季节性分布也有影响,降雨过分集中,旱 季时间过长,不利于复种。
在热量资源丰富的地区,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发 展水利灌溉,是扩大复种的重要保证。
集约化:使成为集约经营。
集约经营:泛指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提
作物的种植制度—作物布局
天地物
天时、地力、人和
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概念
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农户) 作物组成(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指作物的种类、品种、 面积及所占比例等
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块 上的分布
作物布局既可指作物类型的布局(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饲料作物布局),也可指具 体作物或品种的布局,在多熟制地区,还包括连接下季的熟制布局。
作物布局
4、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2、根据作物品种特性,因土因地种植 3、适应生产条件,缓和资源矛盾 4、用地养地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5、农林牧相结合,实现农业全面发展
作物布局
5、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可行性鉴定和论证
选择适宜的 作物品种
确立主导作物不同品种种植面积 比例是作物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作物布局为前提的农作物种植区划是各种单项区划和专业区划的主体。同时作物布局还是制定农业发 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各种农业规划的重要依据。
4、作物布局是我国农业融入世界农业体系的需要
根据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做好作物布局,利于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 优质农产品的数量和比重,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选择确定适宜的 作物种类和面积
确立作物种类(即种什么作物) 是作物布局的难点和关键。
查明生产环境条件 确立作物生态适宜区
包括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包括作物产品的自给性需求 与商品性需求。
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概念
作物布局
2、作物布局在生产中的意义
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
耕作学:第3章 作物布局
作物 大豆 高粱 北方稻(直播) 北方稻(移栽) 棉花 甘薯 花生 烟草 中稻(移栽) 早稻(移栽) 晚稻(移栽)
积温(℃) 2000-2800 2400-3000 2300-4000 1800-2500 3500-4000 2200-4000 2400-3400 3200-3600 2300-2800 1700-1900 2000-2700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二.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三. 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四. 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1. C4作物和C3作物的分布 C3作物 C4作物
第1章 绪论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第1章 绪论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2. 耐荫作物与喜光作物 耐荫作物的光饱和点和CO2补偿点较低,喜光作物则相反。 大田作物绝大部分是喜光作物,但喜光程度有差别。
1. 热 带 亚 热带 作物
(2)亚 热 带作 物 要求年平均温度1℃5 以上,中国亚热带作物绝大部分分布在 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作物包括茶、油茶、柑桔、油桐、马尾 松、杉木、楠竹和甘蔗。
亚热带作物适应的主要环境条件
(2) 亚热带作物
(3) 热带作物
第1章 绪论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二.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作物结构
作物布局
作物配置
第1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第1章 绪论
二. 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
1.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
根据社会需求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确定相应的作物种类、 品种和种植面积。
第1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第1章 绪论
二. 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
2.作物生态适应性原则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自然
农业知识
一、名词解释1、作物布局: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或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2、复种: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全年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4、连作:也称重茬,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5、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6、净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其特点是作物单一,群体结构简单,生育期比较一致,便于统一种植、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7、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8、混作:也称为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9、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0、立体种植: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上、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实际上立体种植是间、混、套作的总称。
11、整地:整地是指作物播种或移栽前一系列土地整理的总称,是作物栽培的最基础的环节。
12、基本耕作:指人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13、表土耕作: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采用的人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地,消灭杂草,为播种出苗和植株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14、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15、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在播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16、播种方式:播种方式是指作物种子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状况17、穴播:是按一定的行株距开穴播种,又称点播。
18、作物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
作物布局
四、结构调整
(二)结构的稳定性与层次
•
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物结构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这是由当
地的自然资源、生产条件、人类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所决定的。
•
作物结构的稳定性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和多年经验的积累,它有
利于作物与资源环境的相一致,因而提供高产优质的产品,有利于
专业化、区域化,提高经济效益。
•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条件(水利、肥料、种子、技术、劳力)以
及需求(人口、市场、价格等)的变化,结构总是在基本稳定的基础
上不断发展变化的。
•
实践证明:对种植业的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是一项投入少、
见效快的发展路子。
……
1、需求原则
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和 动力,人类对农产品的需要是作物布局的前提。 1)自给性的需求 2)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3 )国家的战略性需求 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必须首先要对农产品的需要进行 全面的预测和分析,使作物的布局能较好地适应社会 各方面的需要。
根据我国的国情,一般的来说:
6、作物组成确定的方法和过程
(1)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2) 粮食作物与经济或饲料的比例 (3)春夏收作物与秋收作物的比例 (4)主导作物与辅助作物的比例,主导作物需要量大, 生态适应性好的作物 (5)禾谷类与豆类的比列
8、可行性鉴定
(1)是否能满足需要 (2)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 (3)经济收入是否合理 (4)肥料、土地肥力、水资金劳力是否平衡 (5)加工储藏,市场、交通的可行性 (6)科技,农民素质是否 可行 (7)是否促进农林牧、农工商综合发展
第二章作物布局
五、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
(一)生产目标确定
明确目标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 经济目标、比如平均亩产值或每亩净收入指标值。 产品目标、比如是生产小麦还是大麦或油菜或蔬菜? 市场目标、比如是当地还是外埠销售?是零售还是批发? 其他目标要求,比如要考虑土地接受废弃物总量是多少?
(二)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
•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调查包括价格及变化、市场产品质 量情况、市场销售数量及变化、顾客情况等。
(六)作物布局方案综合评估及决策
1.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2. 环境生态效益评估 3. 技术可行性评估 4. 风险性评估 5. 综合评估 6. 方案的实践检验和总结
六、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Procedure
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
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
3、分析作物生态适应性
• 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好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的比
例;另一方面,种植业中作物的结构和配置要能够吸纳、 消化养殖业和加工业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
四、作物布局的内容
1、作物种类布局
作物种类布局主要是指不同作物类型之间的结构与配置, 具体指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之间以及粮食作 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内部具体作物的比例与配置。
三、作物布局的原则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1、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
作物布局首先必须满足社会生存、发展、稳定、安全的崇高公益 性需求。这种需求主要包括: 生产者自身消费需要、市场对农产品 需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代表全社会利益提出的对农产品的需求。
1. 作物布局与农业经营 作物布局对于建立稳定的现代综合农业生产经营 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作物布局不仅直接决定种植业的格局和主要内容, 而且可以通过饲料作物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结构和效益。
农作学第四章作物布局.ppt
营养生长期
最低
适宜
18~20
25~30
15
25~30
10
25~28
10
25~28
10 0~3 3~5
最低
10~12 10~12 15~16
15 15 12~15 10~12
20~30
5~10 5~20
灌浆期
适宜
20~25 20~25 20~25 20~30 20~25
三、作物布局的设计
8. 可行性鉴定
(1)是否能满足各方面需要; (2)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与保护; (3)经济收入是否合理; (4)肥料、土壤肥力、水、资金、劳力是否平衡; (5)加工储藏、市场、贸易、交通等可行性; (6)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农民素质方面可行性; (7)是否促进农林牧、农工商综合发展等。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需求
需求 自给性 商品性
食饲燃 国 市 物料料 家 场
自然资源与环境 光热水地土灾 照量分貌壤害
生态适应性
作物布局
结配 构置
经济与科技因素 生劳价市成政科 产力格场本策学 资 料
效益 生产条件&经济发展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1. 满足社会需求是作物布局的前提
农业生产 动力与目的
需求
各类作物组合所需的积温(≥10℃)
作物组合
小麦—谷糜 小麦/玉米 小麦—玉米 小麦—大豆 小麦—水稻 小麦—棉花 小麦—甘薯 稻—稻 绿肥—稻—稻 油菜(大麦)—稻—稻 小麦—稻—稻 甘薯—稻—稻
适宜分布区的积温(℃)
≥10℃
≥0℃
3000~3300 3600~4400 4100~4500 4100~4500 4200~5000 4400~5500 4200~4500 4900~5200 4900~5200 5100~5400 5300~5700 7000~7500
种植制度
作物栽培第四章种植制度第一节作物布局一、耕作制度、种植制度的概念二、作物布局的概念、作用三、作物布局的原则四、作物布局步骤和内容一、耕作制度、种植制度的概念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2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及其在时间、空间上配置的技术体系。
它是作物布局、轮作与连作、种植方式的总称。
二、作物布局的概念、作用作物布局是指一个生产单位农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和田间配置的总称。
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其作用表现在:1 、作物布局是农作物生产较佳方案的体现者。
2 、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3 、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依据和组成。
三、作物布局的原则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面向全国,考虑国际需求。
2 、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
3 、用地、养地相结合,保证作物的持续增产。
4 、统筹兼顾、适当集中,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四、作物布局步骤和内容(一)明确产品的需求。
产品需求包括自给性需求和商品性需求。
(二)确定作物生态适宜区。
查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一般以主导因素法确定作物的生态适宜区。
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四、作物布局步骤和内容(三)选择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和面积。
根据产品需求、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和作物特点,选择生态适应性最好的作物,建立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
(四)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
主导品种相对稳定,搭配品种数量和面积尽可能少,保证商品质量的一致性。
(五)可行性鉴定和论证确定作物布局的方案。
第二节轮作、连作一、轮作、连作的概念 1 、轮作是指在一定周期内,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的主要形式有粮食作物轮作、粮棉作物轮作、粮油作物轮作、粮苜作物轮作、粮、饲、草、油混合轮作。
2 、连作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第二章作物布局
布局。
种高产的?
种来钱的? 种易种的? 种习惯的? 种国家的? 随意种? 种稀少的? 种大宗的? ……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作物布局方案是根据社会需要和资源可能性确定的作物种
植方案,体现了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内容,是一项影响全
局的、复杂的、综合性强的生产技术设计。
5 . 要兼顾多样性与专业性
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尤其在自给性经济
下,可以保障供给。
多样性优点
有利于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条件,有助于 全年均匀使用劳动力。 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及抗逆 能力,并减少生产风险。
多样性缺点
难以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利于技术 进步和商品率提高。
适当集中、灵活多样
其中一项因子的量和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
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存在,甚至灭绝。
对于具体生物而言,各种环境因子存在一个生物学的适
应上限和下限(也称“阈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大小 决定了该物种对环境因子的忍耐范围。
作物生态适应性有宽有窄,适应性较广的作物分布较广,
如小麦适应性广,热带、亚热带、温带都可种植。而椰子、
作物布局首先要服从农业生产的目标,其次决定于自然资
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可能性。
基本原则
1、首先要满足社会需求。
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等社会需求是作物布局的
前提。
需求是多方面的,必须兼顾;各种需求有重要性的排序,
相对重要性较小的应让位于相对重要性较大的需求;
一般有生产单位(生产者)基本需求:如口粮、饲料、
作物布局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气候、土壤等自
然条件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社会需要和市场价格
种植规章制度综合概述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 一年三熟
③ 无霜期
140-150d 一年一熟 150-250d 一年二熟 >250d 一年三熟
<180d 一年一熟 ④>10℃日数 180-230d 一年二熟
>230d 一年三熟
(2)水分条件
一年一熟 ①降雨量
二熟
一年三熟
②降水季节 ③灌溉条件
(3)地力条件
<600
特点:作物多样,既有种内竞争又有种间竞争; 成行成带分布,尚好管理; 不便机械化,(宽带型尚可); 劳动生产率稍低; 土地生产率较高。
间作
分行间作
分带间作
4.套作( ) 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
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如:小麦/棉花;小麦/玉米 特点:复合群体;
(3)在作物根系选择上坚持深浅搭配原则; (4)在作物对光热资源适应性选择上坚持阴阳 搭配;水稻、玉米、棉花喜光,相比大豆、马
前后茬作物共生期较短,低于2/3 前后茬作物主要生长期共生时间较短 不便于机械化,(宽行尚可) 耕地利用率高 耕地年单产增产潜力大 复种指数提高
套作
5、立体种养( ) 在同一田块,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 同时进行作物和养殖业生产的农田生产方式。 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更高形式。 如:稻田养鱼 稻萍鱼模式 稻萍鱼菇模式 海带与海参、扇贝共养
作物布局解决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与种在哪里的问 题。
2、类型 (1)区域性布局:范围较大、时间较长, 5年、10年、20年作物布局的规划; (2)单位型布局:范围较小、时间短
二、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者; 2.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3. 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与组 成部分 4. 作物布局是我国融入世界农业体系的需 要
耕作学实验:作物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作物布局优化方案设计一、实验目的1、作物布局是指在—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各作物面积比例的安排。
作物布局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它关系到能否因地制宜;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达到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增益的问题。
2、通过本实验,了解从线性规划方法来制定作物布局方案的原理和方法,培养系统分析,综合平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一个地区采用不同的作物布局方案,会收到不同的经济及生态效果。
作物布局方案的拟定属于多变量、多目标的复杂问题,它不仅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受到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及国家、集体、个人对于农业生产要求的制约,依靠一般的定性分析方法很难对这种具有多个因素、多项目标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平衡,找出最优的方案。
最优化技术中的线性规划能够帮助我们对此类复杂问题做出定量分析,并得出最优方案。
因此,作物布局的线性规划就是利用线性规划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资源条件下能够达到最佳技术、经济及生态效果的作物最佳配置比例的最优化技术方法。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线性规划是系统工程中最优化技术方法之一。
它主要解决二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省”——如何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完成既定的(定量的)任务;其二是“多”——如何合理地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完成最大量的任务。
2、线性规划设计是在完成了对大量定性资料及对系统的定性的描述性的分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明确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寻求各部门生产的最优比例与组合而进行的定量分析。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五、实验条件1.区划材料2.计算器六、实验步骤1.搜集资料:可参阅当地农业区划的材料等。
关键是对一些变量参数的确定。
2.目标函数的确定:合理作物布局的目的是实现种植业生产的高产、稳产、高收益。
因此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生产单位可选择:(1).作物总产量最高;(2).经济效益(净收效)最大;(3).生产成本最低等作为目标。
作物布局
马尾松 (P. massoniana)
年平均温度13—22℃,一13℃时顶端枯 萎。要求降水量800nm以上,耐旱,喜红黄壤。 马尾松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诸省,生于海拔 1000米以下山坡,是我国南部主要材用树种。 经济价值高。
比较效益原则,最低风险原则,等边际产量(产值)原则, 多样性与专业性同一, 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
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Procedure
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
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
3、分析作物生态适应性
4、划分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 5、确定作物组成
值得进一 步研究
6、确定作物种植区划(配置)
喜凉耐寒型 喜凉耐霜型
喜凉作物在布局中的主要作用,一是作为无霜期较短 的北方和南方山区的主栽作物,二是作为暖温带和亚热带 地区冬季复种或填闲作物。
喜凉耐寒型
黑麦、冬小麦、冬大麦、青稞(裸大麦)。分布在最北。 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冬季可耐-18-20℃的低温。
喜凉耐霜型
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胡萝卜、芥菜、芜菁、 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燕麦、亚麻、荞麦、马 铃薯、蚕豆以及箭豌豆、毛苕子、草木樨等。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裸子植物,杉科常绿乔木树种, 分布于秦岭以南,海拔2000米以下 山坡和丘陵。杉木树干通直,高大, 木材纹理直,材质轻软,结构细致, 不开裂,耐腐蚀,为优良用材,是 我国南方资源最丰富的木材树种之 一。
年平均温度13—23℃,1月平均 温度l一12℃,若低于一17℃则易冻, 降水量800—2 000l mm。喜红黄壤, 土层深厚,忌旱与大风,要求条件 比马尾松好。
第二章作物布局
第二章作物布局(一)讲授的主要内容 1.作物布局的含义及与生产意义。
2.作物布局的原则、内容和步骤。
3.主要农作物对光、温、水及土壤、地貌的适应性。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布局情况与研究方法。
(二)重难点 1.重点掌握作物布局的含义、内容与原则,主要农作物对光、温、水的适应性,合理农业结构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
2.掌握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布局情况。
3.主要农作物对光、温、水及土壤、地貌的适应性及作物布局的研究方法是本章的难点。
第二章作物布局第一节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含义1、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对作物的结构(种类、品种)及配置方式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
作物结构: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还包括秧田布局。
配置: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即解决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与种在哪里的问题。
范围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
生产结构: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林、牧、副、渔各业种类与比例而言。
含义比作物布局宽。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作物布局应全面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根据需要与可能,统筹兼顾。
一个合理的作物布局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现代生活最求生活质量,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多样性的追求。
2、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多地少,土地与水资源相对不足。
合理的作物布局,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途径,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措施。
3、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农产品满足国内市场,也要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实现农业生产供给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真正使农业转向商品经济和市场农业。
4、有利于充分吸纳农民就业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就业难、增收难。
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进一步增加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项目的比重;提高种植业的集约化程度,特别是劳动力集约化程度。
这两方面都是吸纳农民就业,扩大农民就业空间最现实的途径。
作物布局
经济学名词
01 定义
03 影响因素
目录
02 布局原则 04 发展前景
基本信息
作物布局亦称“作物配置”。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内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面积比例与区 域配置或田块配置。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复种、轮作、连作、间作、套作等互相。合理的作物布 局以自然条件 (如热量、水分、地貌等)和社会经济条件 (如国家、集体、个人对农产品的需要、人均耕地、水 肥条件等)为依据。它对农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各类不同农作物,尽管它们有某些共性,但是各自有不同的适生条件。如同是糖料作 物,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等特点,对热量要求严格,日均温低 于10℃就停止生长,冬季最低温低于0℃可能遭受冻害;甜菜则喜温凉气候,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特性,能耐 -3~-4℃低温,幼苗期和成熟期需水少,土壤耕作层含盐量在0.33~0.65%尚能生长。这表明作物布局深受自然 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且,作物的不同品种可以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也影响作物布局。 再则,各类作物布局与经济技术条件也密切关联。如人口密度大小、劳畜力多寡、种植经营的原有基础、技术装 备程度、交通运输条件、农产品加工工业布局,以至于收购价格等,对物作合理布局都有很大影响。
定义
定义
作物布局是指农作物的地域分布。指农作物在一定的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一个生产单位 (如农场)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各种作物都有其生态适应性和技术加工特性,对自然生态条件和 技术经济条件有不同要求,作物布局必须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如热量、水分、光照、土质、地貌等)、社会经济 因素(如人口与劳动力、交通运输、技术加工、市场需要等)及技术进步因素(如品种改良和地膜覆盖推广等) 对作物布局的影响。做到讲求经济实效,增产增收,并注意合理轮作,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趋利避害,最终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合理的作物布局可充分发挥各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的优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和质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物布局计划书
作物布局计划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作物布局计划的基本框架和指导。
作物布局是指在农田中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和顺序,以优化土地利用和增加农产品产量。
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农民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目标作物布局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几点:•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出和效益;•避免作物连作障碍和病虫害的发生,并减少土壤养分的衰竭;•平衡不同作物之间的供需关系,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3. 方法与步骤作物布局计划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土地评估首先需进行农田的土地评估,了解土壤的类型、性质、肥力状况等。
通过土壤测试和分析,农民可以得知不同地块的养分含量、pH值、水分含量等信息,为后续的作物选择和布局提供依据。
3.2 作物需求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的经验,对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分析。
考虑价格、市场前景、种植技术等因素,确定优先种植的作物品种。
同时,还需要考虑轮作作物和休闲作植物等因素,以保持土地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3.3 作物轮作设计轮作是一种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来减少连作障碍和病虫害的发生的方法。
合理的轮作设计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作物的需求、生长周期和土壤要求,制定轮作方案。
3.4 作物间作设计间作是指在同一个生长季节中同时种植两个或多个作物。
通过作物间作,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产出。
根据作物的相互关系、生长周期和需求,制定作物间作方案。
3.5 作物间距和密度设定作物间距和密度的设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根据作物的类型和种植方式,确定合理的作物间距和密度。
如需参考,可以查阅农业科技中心的推荐指南。
3.6 验证和调整制定计划后,应及时进行验证。
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确保作物布局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结论作物布局计划的制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和布局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和布局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和布局(1)稻谷无论按播种面积或总产量,稻谷在我国粮食作物中都居首位,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在世界上,我国稻谷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印度,但总产量比印度多70%,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6%,在世界各产稻国家中居第一位。
水稻是高产粮食作物。
实现稻谷的稳产增产,对我国的粮食生产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
稻谷既喜温,又喜湿,需水量比旱地粮食作物大约要多3—4倍,故适于种植在降水多、水源足,灌溉便利的地区。
世界上稻谷主要产区都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雨热同季,因而除部分高塞山区和缺水的干旱地区以外,水稻生产在全国分布普遍,南起热带的海南岛,北到寒温带的黑龙江省呼玛县,东自台湾,西至新疆,从海拔2 700米的滇北山区水田,到低洼沼泽、沿海潮田,大多数地方都能种稻。
但稻谷的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稻谷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3%。
(2)小麦按播种面积和产量,小麦均占全国夏粮的80%以上,是我国最主要的夏粮作物。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生产国之一。
小麦适应性较强,能耐一定程度的干旱,是主要旱地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的地区分布,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其中东北的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壤多为黑钙土,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地势平缓,适于大面积机耕,小麦生长期内又有较多降水,一般不需灌溉,是春小麦的主产区,并有进一步发展前途。
目前由于旱、涝、沙、碱、薄(耕地瘠薄)等的不利因素,小麦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区。
一些地方的经验表明,通过采取深耕整地,增施有机肥,秋雨春用等旱地栽培管理措施,实行科学种田,通过对低产小麦地的综合治理,是能够实现低产变高产的。
作物布局的实施步骤
作物布局的实施步骤1. 确定农田面积和土地生态条件在进行作物布局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农田的面积和土地的生态条件。
农田的面积决定了种植的作物数量和种植面积的分配,而土地的生态条件则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农民应该对自己的农田进行详细的测量,包括面积、地势和土壤质量等,以便更好地进行作物布局。
2. 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在进行作物布局之前,农民还应该了解市场对于不同作物的需求和价格趋势。
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价格趋势,农民可以选择种植适合当地市场的作物,以便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在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的基础上,农民还需要评估自身的种植技术和资源情况,以确定种植哪些作物。
3. 选择适合的作物组合作物布局需要考虑到种植的作物之间的互补和相容性。
农民应该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作物,并考虑作物之间的轮作和间作关系。
同时,农民还应该考虑作物的经济性和市场需求,选择能够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组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作物组合的例子:•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组合:如小麦和玉米与蔬菜种植的组合。
•经济作物与果树的组合:如茶叶和柑橘与水果树种植的组合。
•经济作物与畜牧业的组合:如大豆和花生与养殖业的组合。
4. 制定种植计划和管理策略确定了作物组合之后,农民需要制定详细的种植计划和管理策略。
种植计划应包括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时间和种植方式等。
管理策略则包括作物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和采摘等管理措施。
农民还应制定好作物的轮作和间作计划,以保证农田的土壤肥力和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5. 实施作物布局并实时监测在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后,农民可以开始实施作物布局。
在作物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农民需要使用适当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灌溉措施,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农民还需要定期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6. 评估和总结作物布局的实施不仅需要农民的努力和管理,还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总结。
农民应该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进行定期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作物布局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资源环境调查分析 1. 自然资源环境 ①热量资源 ②水资源 ③光照条件 ④土壤资源条件 ⑤植被环境 ⑥自然灾害
2.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人口及劳力数量、质量、流动情况等; ①人口及劳力数量、质量、流动情况等; ②经济状况 ③市场情况 ④农业产业化状况 ⑤区位优势 ⑥政策情况 ⑦科技投入水平
(四)生产的技术可操作原则 进行作物布局设计,还要看作物所涉及的有关技术在当地是否成熟? 进行作物布局设计,还要看作物所涉及的有关技术在当地是否成熟? 该技术是否已被农技人员和农民所掌握? 该技术是否已被农技人员和农民所掌握? 当地是否具有相应的基础设施? 当地是否具有相应的基础设施?
图3-1 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3.作物布局与农业区划 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和组成 作物布局与农业区划 部分,搞好作物布局, 部分,搞好作物布局,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区划并实现区域农 业有效的管理与调控。 业有效的管理与调控。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
作物布局首先必须满足社会生存、发展、稳定、 作物布局首先必须满足社会生存、发展、稳定、安全的崇高公益性 需求。这种需求主要包括: 生产者自身消费需要、 需求。这种需求主要包括: 生产者自身消费需要、市场对农产品 需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代表全社会利益提出的对农产品的需求, 需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代表全社会利益提出的对农产品的需求,
(三)熟制布局 熟制布局就是不同的熟制(种植模式)的比例及空间配置。 熟制布局就是不同的熟制(种植模式)的比例及空间配置。 就是不同的熟制 在熟制布局中,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在熟制布局中,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为了提高作物生产效益, 一是为了提高作物生产效益,有时往往根据主要作物优质生产的 要求,抓住决定其优质的主要矛盾来安排作物的播种时间。 要求,抓住决定其优质的主要矛盾来安排作物的播种时间。 二是要注意生态条件的地域分异及作物生态适应型的可塑性, 二是要注意生态条件的地域分异及作物生态适应型的可塑性,因 地制宜地调整作物大田生长期,开展返季节作物生产, 地制宜地调整作物大田生长期,开展返季节作物生产,错开农产品 的上市时间,调节市场供求余缺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的上市时间,调节市场供求余缺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作物生态适宜性、生产适宜性分析 作物生态适宜性、
根据生产目标、市场、 根据生产目标、市场、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可以初步确定的拟安排种植的作物。 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可以初步确定的拟安排种植的作物。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状况以及作物生产发挥最佳效益所需要 的社会环境条件要求进行相互间适宜程度的综合分析。 的社会环境条件要求进行相互间适宜程度的综合分析。 生态最适宜区 生态适宜区 生态次适宜区 生态不适宜区
二、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
(一)生产目标确定 明确目标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 明确目标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 经济目标、比如平均亩产值或每亩净收入指标值。 经济目标、比如平均亩产值或每亩净收入指标值。 产品目标、比如是生产小麦还是大麦或油菜或蔬菜? 产品目标、比如是生产小麦还是大麦或油菜或蔬菜? 市场目标、比如是当地还是外埠销售?是零售还是批发? 市场目标、比如是当地还是外埠销售?是零售还是批发? 其他目标要求,比如要考虑土地接受废弃物总量是多少? 其他目标要求,比如要考虑土地接受废弃物总量是多少?
(四)秧田布局 通过育苗移栽, 通过育苗移栽,不仅可以节省大 田生长季节,促进复种多熟。 田生长季节,促进复种多熟。 在秧田布局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 问题: 问题: •一是秧田的空间布局即具体田 一是秧田的空间布局即具体田 块的确定; 块的确定; •二是秧田的面积的确定。 二是秧田的面积的确定。 二是秧田的面积的确定
第二节
作物布局的内容与方法
一、作物布局的内容 二、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
一、作物布局的内容
(一)作物种类布局 作物种类布局主要是指不同作物类型之间的结构与配置, 作物种类布局主要是指不同作物类型之间的结构与配置,具体指粮 主要是指不同作物类型之间的结构与配置 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之间以及粮食作物、 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之间以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 作物内部具体作物的比例与配置。 作物内部具体作物的比例与配置。 (二)品种布局 品种布局是指同一作物的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结构和配置。 品种布局是指同一作物的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结构和配置。 是指同一作物的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结构和配置
结构: 结构: 作物种类 品种 面积或比例
配置: 配置: 作物的田块分布(微观、精细) 作物的田块分布(微观、精细) 作物的区域分布(宏观、粗略) 作物的区域分布(宏观、粗略)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
1. 作物布局与农业经营 作物布局对于建立稳定的现代综合农业 生产经营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生产经营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作物布局不仅直接决定种植业的 格局和主要内容, 格局和主要内容,而且可以通过饲料作物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养 殖业结构和效益。 殖业结构和效益。 2.作物布局与农业布局 作物布局与农业布局 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基础。 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基础。
659.09 375.69 246.74
366.38 166.34 168.35
561.20 311.59 217.52
1138.71 545.59 543.42
1.根据比较效益优化作物整体结构 根据比较效益优化作物整体结构 2.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在作物生产的最适 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 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 宜区和适宜区,通常作物的产量高、品质优、投入少、经济效益好, 宜区和适宜区,通常作物的产量高、品质优、投入少、经济效益好, 而在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就很难获得这样好的效果。 而在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就很难获得这样好的效果。 3. 围绕种养加和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发挥种植业基础作用。 围绕种养加和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发挥种植业基础作用。 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作物布局,实现持续高效。 4. 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作物布局,实现持续高效。
(六)作物布局方案综合评估及决策 1.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2. 环境生态效益评估 3. 技术可行性评估 4. 风险性评估 5. 综合评估 6. 方案的实践检验和总结
第三节 作物布局区划和我国作物布局
一、作物布局区划的意义 二、我国的作物布局 三、中国优势农作物区域布局
一、作物布局区划的意义
1. 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和潜力,只有按照科学的作物布局区划, 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和潜力,只有按照科学的作物布局区划, 因地制宜地把农作物安排到最合适的地区,才能充分发挥各地资 因地制宜地把农作物安排到最合适的地区, 源优势和潜力。 源优势和潜力。 2. 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产业化,通过科学的作物布局区划可以 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产业化, 指导各地把主要作物相对集中于最适宜和适宜区域。 指导各地把主要作物相对集中于最适宜和适宜区域。 3. 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产品竞争力,进行科学的作物 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产品竞争力, 布局区划。 布局区划。 4. 加快主产区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科学的作物布局区划。 加快主产区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科学的作物布局区划。
(五)布局结构本身的生态合理性原则
1. 作物结构和配置内部用地与养地关系的协调 例如,对于水土流失地区和田块,应多配置密植作物, 例如,对于水土流失地区和田块,应多配置密植作物,发挥其水 土保持作用,而切忌甘薯、棉花、 土保持作用,而切忌甘薯、棉花、甘蔗等中耕作物过多的配 置,以免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 以免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 2. 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好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的比例;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好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的比例; 另一方面,种植业中作物的结构和配置要能够吸纳、 另一方面,种植业中作物的结构和配置要能够吸纳、消化养殖业 和加工业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 和加工业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
作物布局
第一局区划和我国作物布局
第一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与意义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与意义
(一)作物布局基本概念 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是一个地区或生产 单位的作物结构与配制的总称。 单位的作物结构与配制的总称。
二、我国的作物布局
我国的作物结构,素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 我国的作物结构,素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园 艺作物很少。 艺作物很少。 20世纪初期 粮食与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占88% 世纪初期, 88%, 在20世纪初期,粮食与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占88%,油料 9%,棉花占2.7% 2.7%。 占9%,棉花占2.7%。 20世纪中期,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87.8%,经济作物占 20世纪中期,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87.8%, 世纪中期 87.8% 8.8%,其他作物(蔬菜、瓜果、绿肥、饲料)只占3.4%。 8.8%,其他作物(蔬菜、瓜果、绿肥、饲料)只占3.4%。 3.4% 2003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占65.2%,油料占9.8%, 2003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占65.2%,油料占9.8%,棉花 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中 65.2% 9.8% 3.4%,蔬菜、瓜果占13.3% 粮食总产也下降到4307亿公斤, 13.3%, 4307亿公斤 占3.4%,蔬菜、瓜果占13.3%,粮食总产也下降到4307亿公斤,为 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 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 年以来的最低点 2004年由于国家采取多项政策支持粮食生产, 2004年由于国家采取多项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粮食作物比重上升 年由于国家采取多项政策支持粮食生产 66.2%。 到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