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第16课 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亵玩焉。
赏却不能贴近去玩
弄它。
亲近而不庄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 爱莲说 》课件( 共64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 爱莲说 》课件( 共64 张PPT)
认为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 菊,是 花中的 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 富贵者;莲, 是花中的君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 爱莲说 》课件( 共64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 爱莲说 》课件( 共64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 爱莲说 》课件( 共64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 爱莲说 》课件( 共64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 爱莲说 》课件( 共64 张PPT)
品德高尚 的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 爱莲说 》课件( 共64 张PPT)
Yī叹词
噫!菊之爱, Xiǎn少,难得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应当
宜乎众矣。
唉,喜爱菊花的, 陶渊明以后就很 少听到了。喜爱 莲花的,像我一 样的人有几个呢? 喜爱牡丹的人, 当然很多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 爱莲说 》课件( 共64 张PPT)
Page 19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 爱莲说 》课件( 共64 张PPT)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017年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第十三页,共64页。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 声音。 乱:使……扰乱 。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形: 形体、身体。
第十四页,共64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高
大
远
抱
志
负
趣
第二十二页,共64页。
7.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 之有〞,有什么含义?
引孔子的话,再次说明 自己的观点态度,是画龙 点睛之笔。
第二十三页,共64页。
想一想:
作者身居陋室却 不觉其陋,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 竭力形容陋室不陋, 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 情趣。
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 ——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直不苟,豁达大度;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第五十二页,共64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高洁质朴 正直,不攀附权贵
不管是居于陋室还是身处豪宅,最重要的是居住的人能有“德馨〞。
第三十页,共64页。
爱
莲Leabharlann 周 敦颐说
短文两篇 〔其二〕
第三十一页,共64页。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一)作品概述《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文言文。
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
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
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
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16短文两篇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又简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有“诗豪”之称。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
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陋室,即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冯上发)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上课班级七(2)班备课教师冯上发上课时间2017年3月31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记生字词,背诵并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法运用讲授法提问法朗读法学法指导归纳法交流法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导入看题引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学生进入主题。
熟悉主题p1-23初学新知整体感知,诵读复述1、介绍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著名的哲学家。
2、熟读生字词。
3、译文。
整体感知,诵读复述,根据问题,交流探究。
熟记生字词,背诵并默写课文。
熟悉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p3-65合作探究引导析疑感知文意,深入探究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根据课文的译文,思考问题,举手作答。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p7-1110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深化学习拓展训练扩展交流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点:1、主题:2、写法:3、表达方式:不同点:1、文体:2、句式:3、线索交流分享,畅所欲言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p12-1612检测反馈练习:(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5)文章的主旨句是看题作答。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质课件
◆字词学习
德馨( xīn ) 苔痕( tái ) 鸿儒( rú )
案牍( dú )
西蜀( shǔ )
课文解读
在,在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陋室铭
动词,有名,出名
动词,有灵气
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只是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博学的人。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予谓菊,花之隐逸(yi)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 ,是花中的君子。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噫( yī )
隐逸( yì )
颐( yí )
鲜有闻( xiǎn)
爱莲说
助词,的 值得
多 从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很
我
助词,放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连词, 表转折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过分艳丽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沾染(污秽)
洗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 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 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 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力之 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 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 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 《陋室铭》一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16 短文两篇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案牍(dú) B .德馨(xīng)C .调素琴(tiáo)()(2)A.淤泥(yū) B .甚蕃(pān)C .西蜀(shǔ)() (3)A.苔痕(tāi) B .鸿儒(rú)C .亵玩(x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 .何陋之有B .无案牍之劳形C .以我酌油知之D .水陆草木之花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63张PPT)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竖立。
靠近玩弄。亵, 亲近而不庄重。
译: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过分艳丽,(它的柄) 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 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 (它)啊。
以为,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 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知识拓展
仿写《陋室铭》
为师铭 路不怕远,坚持就行;厄不怕近,拼搏就成。桃 李不言,润物无声。春夏送笑颜,秋冬迎新容。讲解 细入微,谈心意诚诚。课堂品文章,谈人生。摒世俗 之影扰,涤纯净之心灵。古有孔夫子,今有陶知行。 欣然曰:无愧今生。
爱莲说
新课导入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莲是高贵的标志,因此有许 多诗句专门为莲而生。唐代李白赞她“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宋代杨万里叹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指品德高尚的人。
少。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叹词,表示感慨。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 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 后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4.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独”字,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5.除了写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共有几处写到?
还有菊花、牡丹,三处。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予——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6.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解题: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2.课外延伸:
(1)背诵默写课文。
(2)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2.课外延伸:
(1)背诵默写课文。
(2)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把它们抄写在本子上,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些诗文写得最精彩。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这样说: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19张PPT)
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再有
感情地齐声朗读第二节。
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 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 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
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
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
的高洁品质,于是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 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就极少 爱菊花的,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 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 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 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 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自 主 探究
周敦颐(1017 -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文
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
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 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 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 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 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 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
课 堂 小结
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其独家的见 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
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
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 正直的人。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
《短文两篇》精品教案教材解读《短文两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表现了其怡然自得的心情,还隐有以古代名贤自比之意。
《爱莲说》一文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转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品味,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写法上,《陋室铭》以物为喻,托物言志,《爱莲说》托物言志,寄予情感。
教读两文,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音韵美,品味语言美、手法美、意韵美,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教法:讨论与点拨相结合法——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方讨论,交流看法。
学法:1.朗读法——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品读法——在阅读中对课文着意揣摩、体味,抓住文章的精髓,读出深度,读出韵味。
教师:1.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备案,开拓学生视野。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构思文章意境。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设计一: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
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明白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
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铭,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脚,读来铿锵有力。
七下语文16短文两篇
2.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作者在文中着意写莲花,但 他不是静止孤立地描写,而是通过对比映衬,烘云托月 般展现莲花高洁傲岸的品格。如文章开头,以陶渊明爱 菊,世人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表现作者对 莲花的倾慕之情。结尾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 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 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注释: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一 读一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音
lián
清莲
shǔ
西蜀
xiǎn
鲜有闻
二 写一写字形
zhuó( 濯 )
xiè( 亵 )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1.鲜: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
2.远:远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在远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 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 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 有很多人了。
特点
导思1.莲花有什么 特点?
关键词: 莲花
方法
导思2.本文主要运 用了哪些方法来论 述观点?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 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恬静、雅致、令人赏 心悦目。(环境之雅)
4. 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 活又怎么样? 交往之人: (交往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 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 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 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 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 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 了!
二、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 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 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 ——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高洁质朴 正直,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清高
继续
后退
题目解说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之 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文辞精 练,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 颇相似。
• 商汤盘铭: 苟日新, 又日新,日日新。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 香 不 在 多
室 雅 何 须 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 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2、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 是怎样的?
水陆草木之花
菊
可爱者甚蕃
陶渊明独爱
牡丹
世人甚爱
3、“菊”和牡丹分别有 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 什么先写它们?
菊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为了起衬托作用
短文两篇 (其一)
刘 禹 锡
陋 室 铭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的主题。 2、了解铭文的特点。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 物言志的写法。
返回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 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曾官 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 与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政治 革新运动,失败后长期被贬 在外。直到永和元年(827) 回到长安,任太子宾客。他 的文章,说理精辟,词锋犀 利, 有《刘梦得文集》。
6.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 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 一步表明了“陋”室不 “陋”?
政 治 上 建 功 立 业 的 伟 大 抱 负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远大抱负
文 结尾引孔子的话“何 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 自己的观点态度,是画 龙点睛之笔。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 县)人,字茂叔,谥号元 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 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 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 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 为濂溪先生。
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 么“菊”和“牡丹”分别 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 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 呢? 菊 隐逸者 惜
牡丹
富贵者
厌
菊
正 衬
隐逸
惜
生态环境
莲
托 物 言 志
反 衬 牡丹
君子 爱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富贵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 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 和正直的品德。
蜜蜂 竹子 粉笔
陋 室 铭
安 贫 乐 环境优美(清幽景) 道 陋室不陋 交友高雅(不俗人) 高 生活情趣(高雅事) 洁 傲 岸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设喻引题
陋室 山 水 比喻起兴 德馨 仙 龙
陪衬比喻
(君子之德) 托物言志
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反问、引用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生字:
蕃( fán ) 颐( 濯( zhuó) 淤( 涟( lián ) 蔓( 亵( xiè ) 噫( 鲜( xiǎn)有闻 yí ) yū ) màn ) yī )
字词学习
蕃: 濯: 鲜:
多 洗涤
很少
染:沾染(污染) 亵:亲近而不庄重 宜:应当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 • • 斯:这。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 指读书人。 •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 的人。 •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 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日常生活(情趣之雅)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5.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 “陋” 室不“陋”,表 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居室环境(室中景),交往之人 (室中人),日常生活(室中 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 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 的情趣,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 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不论是居于陋室还是身处 豪宅,最重要的是居住的人 能有“德馨”。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短文两篇 (其二)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想一想:
作者身居陋室却 不觉其陋,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 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 情趣。
托物言志—— 借助某
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
陋室
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物
荷花
纯洁
志
洁身自爱
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
拓展练习:从下列 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咏“莲”佳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 4.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5.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 6.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名湖对联 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8.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古乐府民歌《江南曲》 9.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 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 弃之情。
五、拓展延伸
魅力莲花
歇后语 (1)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2)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 (3)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4)荷叶包鳝鱼——溜之大吉 (5)莲梗打人——思(丝)尽情断 (6)莲蓬结籽——心连心 (7)莲生水中——不扶自直
陋室铭
刘禹锡
自主学习
学会朗读 品位文章的韵律美。
采用自读、对读、轮读等多种 方式朗读。
1.文章的音乐美体现在哪里? 文中押韵的字有哪些? 2.你对陋室的总体印象如何? 它真的陋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 有名。 •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 有灵气了。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 •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 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 奏乐的声音。 乱:使……扰乱 。 •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 累; 形:形体、身体。 •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 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 么品格?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 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还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 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