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第三课时
《鸿门宴》教案(优秀8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第3课时第三课时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⑨拔剑撞而破之2、指出词类活用道芷阳间行3、指出句式特点A何辞为B大王来何操C持白璧一双D沛公安在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F吾属今为之虏矣4、古今异义词再拜献大王足下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六、完成课后练习三七、质疑八、课后回顾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有关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是本课重点。
2、对比分析项羽、刘邦性格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预习,自由发言。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分析课文。
让学生齐读第一段,在预习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文言词语,教师作重点点评。
《鸿门宴》说课稿_3
《鸿门宴》说课稿《鸿门宴》说课稿1教学目的:1、理解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
2、了解课文安排情节曲折,完整的特点。
3、学习课文语言的生动性,掌握古汉语常识及字义。
教学重点:1、课文的结构与情节。
2、文言实虚词的含义,字、词、句常识。
教学难点:1、人物的形象。
教学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诗中对项羽“人杰”“鬼雄”的评价,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鸿门宴》,展开与项羽、司马迁的心灵对话。
二、历史背景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鸿门宴”。
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三、引导学生概括文本内容。
(8分钟)1.学生再次速读课文,自主概括故事情节。
(3分钟)2.分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概括故事情节。
(3分钟)3.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并板书故事情节。
(2分钟)四、理清故事情节1、__中心:鸿门宴__线索:杀不杀刘邦__顺序:时间顺序__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2、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游说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樊哙力斥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五、研讨第二部分1、第二部分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是情节的高潮。
此部分情节有“三起”“三落”,请在文中找出。
2、小结曹无伤告密开端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发展刘项约婚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高潮项伯翼蔽樊哙闯帐刘邦逃席结局张良留谢六、探究人物性格1、刘邦出身农家,不务正业,贪财好色,一心称王。
鸿门宴第三课时导学案参考答案
鸿门宴第三课时导学案参考答案讨论探究:一、沛公出逃“脱身独骑”张良入谢“不胜杯杓”项王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斗“撞而破之”沛公除奸二、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
(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三、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
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地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
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
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钓誉的做法。
当堂检测:一、1宠爱、宠幸/幸亏/ 幸运 2推辞/告辞、告别/讲究、计较3坐着/座位/因为/坐守4类、们/嘱托/掌管/撰写5特意/交情/因此/原来/缘故6承受/胜利/优美的/高雅的/胜过二、项羽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全诗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时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鸿门宴》pptx课件(3课时_1
•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 哙。 •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 • 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
曹无伤和项伯(叛徒)
• 项伯 周密,谋略: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 沛公 、宴上东向坐 • 曹无伤 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 求封”。投机未成丢了小命。 鲁莽、草率: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 被诛
项庄与樊哙(将领)
• 项庄
• 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 • 有勇无谋,被动。
• 樊哙
• 忠诚。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 请入,与之同命”。 • 勇武。“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目真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教学目标
了解文中人物 个性特点。 把握文中人物 刻画的手法。
学会 赏析 人物
汲取古 人的做 人智慧
人物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 我们要从历史人物的教训中汲取做人 的智慧。
项羽和刘邦:
共同点:胸怀大志 项羽“彼可取而代 之!” 刘邦“大丈夫生当 如此也!”
刘邦
• 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 拢项伯(谋)——谢罪项羽(奸)——脱身 独去(识)——留良代谢(周)
• 性格特点: 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变、头脑清 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范增
• 老谋深算: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 庄 • 洞察敏锐: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 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人物刻画手段
• 对比照应
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项羽集团 项羽 范增 项伯 项庄 刘邦集团 刘邦 张良 曹无伤 樊哙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缺乏远虑,用人唯亲,谋臣 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轻敌麻痹,养奸贻 患,内部不团结;刘邦则与之相反,虽处劣势,但 能忍辱负重,虚心下问,善于机变,知人善任,使 谋臣尽施其谋,将士尽效其力,并瓦解敌方为自己 效劳,及时清除内奸。刘、项在斗争中地位发生的 变化,刘胜项负自成定局。
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4、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
[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X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结局的原因。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学生欣赏两首诗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西楚霸王项羽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X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X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X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X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了解作者及《史记》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某某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
《鸿门宴》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并积累文中出现的古代汉语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等知识。
2.挖掘并学习文中的政治智慧,丰富学生的头脑,提高阅读古典著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挖掘文章内在含义的能力,学会分析古文中的人物形象。
4.学习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学习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的能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透过人物言行,发掘人物内心世界。
2.分析历史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通过分析课文,掌握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画出文中描写刘邦言行的句子,分析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描写:(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贪财好色,但克己自励,胸怀大志(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利欲熏心,但口风极严(3)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利欲熏心,但有自知之明(4)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生性多疑,但虚怀若谷、善于纳谏(5)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为了活命,宁可卑躬屈膝、放弃尊严(7)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低三下四,以有自保,但能屈能伸(9)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内心奸诈,把危险留给别人,但善听取意见。
(10)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
一、基础知识学情反馈1.方法说明:同学们,昨天我们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串讲了《鸿门宴》,梳理了相关基础知识,特别请大家关注重要实词(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重要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等现象。
小组学习之后,大家对于这一课的基础知识还有没有存疑之处,可以拿出来大家共同研究讨论一下。
同学互启,教师点拨。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活动,看看哪些组自学的效果更好。
老师这里制作了8张小条和课件上一些基础知识总结卡片,请每个组派一代表来抽签决定回答问题的次序,然后可以选派一名代表或组内同学轮流回答问题,然后我们比一比哪些组语言知识掌握得更好。
2.基础知识总结卡片:第一组:指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1.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2.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3. 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反。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
写出下列语句所含的成语:秋毫不敢不所近(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劳苦而功高如此(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第二组: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1.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的地区。
今义:山东省2.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的地区;黄河以南的地区。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第三组:请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沛公军.霸上名-动驻军欲王.关中名-动称王此其志不在小.形-名小的方面素善.留侯张良形-动交好、友善夜.驰之沛公军名-状在夜里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名交情项伯杀人,臣活.之形容词使动使……活吾得兄.事之名-状像对待兄长那样籍.吏民,封府库名-动登记第四组: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使……跟从范增数目.项王名-动用眼睛示意常以身翼.蔽沛公名-状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名-状向上毫毛不敢有所近.形-动接触,沾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使动使他称王此亡秦之续.耳动-名后继者道.芷阳间行名-动取道拔剑撞而破.之形-使动第五组:一词多义幸妇女无所幸宠幸、宠爱故幸来告良敬辞,别人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幸亏,幸而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幸可广问讯希望故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为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吾属今为之虏矣被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兼道歉因因人之力而敝之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第六组:特殊句式1. 为击破沛公军2. 此天子气也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 若属皆且为所虏5. 具告以事6. 籍何以至此7. 客何为者8. 沛公安在9. 大王来何操10. 我持白璧一双11. 置之坐上第七组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旦日飨.士卒2.素善.留侯张良3.夜驰之.沛公军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秦时与臣游.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7.其意.常在沛公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9.再拜..献大将军足下10.沛公则置.车骑第八组:将下列几句话译成现代语1.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鸿门宴》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总结掌握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积累成语。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根源,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2.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根源,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提问:“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明确: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
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鸿门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
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
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的成败得失还不断启示着后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历史故事《鸿门宴》。
鸿门宴第三课时
(悲剧人物)
塑造人物
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人物。 寥寥数语,人物形神兼备。 运用对比映衬,人物性格更鲜明。
项 羽
项 伯
刘
项
范
邦
庄
增
张 良
鸿门宴——五个明白人陪着一个糊涂人在喝酒!
周记:小论文
1、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 邦而失去的天下吗?项羽为何会兵败?
(爱惜英雄、寡谋轻信、虚荣自大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 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 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 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 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 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幻灯片 42
听了刘邦的一番甜言蜜语谦恭卑微 的说辞,项羽如何?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心地坦荡,没有城府;虚荣自大、沽名钓誉
这一句话断送了曹无伤的命, 也道尽 了项羽的政治上的无知和幼稚。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 默然不应。
项羽为何大怒?
(目中无人、恃勇骄横)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 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
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羽许诺。
项伯说情,“义说”项羽!
这充分反映了项羽政治糊 涂和政治幼稚,政治警觉性 极差!
项羽许诺,“义释”刘邦!针
对项羽的许诺,大家有何看法?
(重义、轻敌)
大风歌 刘邦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鸿门宴》预习指导(文化常识+挖空训练+文言知识)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预习指导一、相关文化常识1、古代“座次”安排:(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故有“南面称王,北面称臣”之说。(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如: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2、古代坐姿与礼节[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跽]跽就是跪坐,也叫做长跪,臀部离开双足称为跽,以两膝着地。由坐而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3、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4、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5、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6、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7、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8、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孟仲叔季”指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语出《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唐孔颖达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注:伯和孟的区别:嫡长为伯,庶长为孟。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二、挖空训练沛公军(名作动,驻扎。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于)霸上(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未得(能够)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状语后置句)曰:“沛公欲王(名作动,称王)(于)关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使子婴为(动词,担任)相,珍宝尽有之(助词,衬字,无义;意念被动句)。”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之)击破沛公军(省略了介词宾语的省略句)!”当是(代词,这)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于)山东(古今异义词,崤山以东地区)时(省略句),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固定结构,没有……的 )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形作名,小的地方)。吾令人望其气,皆为(动词,呈现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急击(之)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素(一向)善(形作动,与……交好)留侯张良。张良是(代词,这)时从沛公,项伯乃(于是)夜(名作状,连夜)驰之(动词,到。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句),曰:“毋从(之)俱死也(省略句)。”张良曰:“臣为(是)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形作名,急事),亡去不义(守信义),不可不语(告诉)(之)(省略句)。”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介词,替)大王为(动词,制定)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通“拒”)关,毋内(通“纳”,动词使动,使……进入)诸侯,秦地可尽王(名作动,称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交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动词使动,使……活,救活)之;今事有急(形作名,急事),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孰与”,固定结构,与……相比谁更……,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良曰:“长于臣(状后)。”沛公曰:“君为(介词,替,给)我呼入,吾得兄(名作状,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名作动,侍奉)之。”张良出,要(通“邀”)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古今异义词,祝健康),约为婚姻(古今异义词,儿女亲家),曰:“吾入关,秋毫(比喻修辞,意译,一点东西)不敢有所近,籍(名词作动词,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入(偏义复词,偏指“入”)与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也(判断句)。日夜(名作状)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希望)伯具(详细地)言臣之(取独)不敢倍(通“背”)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通“早”)自来谢(古今异义词,道歉)(于)项王(省略句,状后)。”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名作状,连夜)去(古今异义,离开),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连词,表转折)击之,不义(名作动,讲信义)也(判断句)。不如因(趁机)善(好好地,如“秦王必喜而善见臣”)遇(对待,如“秦之遇将军”)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动使动,使……从,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道歉)曰:“臣与将军戮力而(连词,表修饰)攻秦,将军战(于)河北(古今异义词,黄河以北地区),臣战(于)河南(古今异义词,黄河以南地区),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状后)。今者(助词,用于时间词后,无实义)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怨)。”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宾语前置句)至此?”项王即日因(就)留沛公与(之)饮(省略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屡次)目(名作动,使眼色)(于)项王(省略句、状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趁机)击沛公于坐(通“座”)(状后),杀之。不者,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将)为所(被)虏(被动句)。”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没有用来……的,如“卒惶急无以击轲”)为乐,请(请允许我)以(介词,用)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蔽沛公,庄不得(能够)击(之)。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即“如何”,怎么样)?”良曰:“甚急!今者(助词,无实义)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动使动,使……止,阻止)(之)不内(动词使动,使……进入)(之),樊哙侧其盾以(连词,表修饰)撞(之),卫士仆(于)地,哙遂入,披(掀开)帷西向(面向西)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名作状,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连词,表修饰)跽曰:“客何为(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吃,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尚且)不避,卮酒安足(哪里值得)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尽),刑(名作动,处罚,施加刑罚)人如恐不胜(尽),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于)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今异义词,小人的谗言),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动作名,后继者)耳,窃为(动词,以为,认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一会儿),沛公起如(动词,往)厕,因(趁机)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作为)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判断词,是)刀俎,我为(判断词,是)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何……为?固定句式,表反问)?”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道歉)。良问曰:“大王来何操(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曰:“我持白璧一双(定后),欲献(于)项王,玉斗一双(定后),欲与亚父。会(适逢,正赶上)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代词,这)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古今异义词,距离)四十里。沛公则置(放弃,丢下)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名作动,取道)芷阳间(名作状,从小路)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估计)我至军中,公乃(再)入。”沛公已去(离开),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至军中。张良入谢(道歉),曰:“沛公不胜(禁得起)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古今异义词,两次)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责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通“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之)而破(形容词使动,使……破,击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吾属(我们这些人)今为(被)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三、通假字1、皆为龙虎,成五采.(同“彩”)2、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把守)3、距关,毋内.诸侯(同“纳”,接纳)4、要.项伯(同“邀”,邀请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早)7、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 )8、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同“座”,座位)9、不.者(同“否”,不然 )1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同“纳”,接纳)四、古今异义[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区。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地区。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讲述。[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五、一词多义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沛公起如.厕(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全、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军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去亡去.不义(离开,动词)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当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抗,抵御)从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胜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六、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军]沛公军.霸上:军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言]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王]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事]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目]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2、名词作状语[兄]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翼]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夜]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上]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间]道芷阳间.行:从小路3、形容词作动词[善]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4、形容词作名词[故]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5、使动、意动句[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 “使之为王”,即“封他作(秦地的)王”。[活]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止]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八、理解性默写1.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3.形容自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5.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优秀教案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么?
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人“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二、介绍时代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故事情节:
本文中心:鸿门宴本文线索:杀不杀刘邦
本文顺序:时间顺序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亚父定计夜访张良刘邦定策项伯说情
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
刘邦狡猾,善于权变
C、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说明项羽是一个什麽样的人?项伯是一个什麽样的人?
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
鸿门宴(第三课时)
(通“彩”) (通“俱”) (通
(通“邀”) (通“毫”) (通“背”) (通“早”) (通“隙”) (通“座”)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结成姻亲关系,指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①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②十分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 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 争。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小结
一、通过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来表 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通过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表 现人物性格
知识点大归结
一、通假字 ①皆为龙虎,成五采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距关,毋内诸侯 “拒”“纳”) ④张良出,要项伯 ⑤秋豪不敢有所近 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⑧令将军与臣有郤 ⑨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1、项伯为什么夜访张良?你认为 他这样做对吗? 2、刘邦为了感谢项伯通风报信, 做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 的思想性格? 3、项羽知道项伯泄密不仅不处罚, 反而答应其请求,表现了他什么性 格?
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 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 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 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 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 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 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 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 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鸿门宴》教案设计 一等奖4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篇4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三、了解作家作品《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领略鸿门宴中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3、体会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鸿门宴中的情节安排教学难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一、导课鸿门宴拉开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感受当时情势的剑拔弩张。
二、回顾情节三、以宴中为例,感受情节安排的特点:刘项晤面,项羽"善遇之',与之同饮。
但实际上,主宾各怀计谋。
第二天,刘邦卑词"谢罪',说了一番谎话后,听得项羽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对刘邦并无成见。
表面看,双方均有和解之意。
宴会开始后,范增蓄意杀死刘邦,数目项王,举起玉玦示意,暗示项羽杀掉刘邦。
(一起)项羽未觉察项伯徇私通敌,完全相信了项伯的劝告及刘邦的表白,便"默然不应'。
范增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二人拔剑对舞,一攻一守,心照不宣。
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
(二起)此时,张良如坐针毡,到军门找樊哙,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的气氛达到了极点。
(三起)可是,事情却出乎读者意料,紧张的气氛竟逐步缓和下来。
项羽对贸然闯入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赞其为壮士。
(一落)樊哙指责项羽,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
(二落)帐内饮酒,帐外刘邦与手下密谋。
(三落)刘邦回营,张良献礼,项羽受壁。
(四落)范增预言。
(五落)四、感受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来刻画人物性格。
刘、项争王问题上;项羽内部的杀不杀刘邦的问题上;项羽的个人问题。
(二)对比手法项羽:恃勇骄横刚愎自用任人唯亲自绝内应刘邦:忍辱负重采纳意见任人唯贤争取内应(座次)(谋士)(用人)(策略)(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
必修一优秀教案(鸿门宴 第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微笑)昨天大家的作业我都已经看过了,大部分小组都非常有见地。
多半是表扬和鼓励,但也有一些能提出中肯的意见,非常好。
课下我们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
本文的字词、句式都非常典型,在历次考试中多有出现。
而难度不大,所以我们这节课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
我还是将要归纳的几方面列在黑板上,同学们主动到黑板上去填写。
注意因为内容多,所以我们要分成几部分来板书。
也请大家把字写得小点儿,节约空间。
没上黑板写的同学在下面查漏补缺。
第一部分是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在开始。
【学生板书积累,教师巡视指导。
】师:很完整,比我找的还要多。
第二部分是词类活用,开始!【学生板书积累,教师巡视指导。
】师:还真不少,大家可有得记了!第三部分是句式。
【学生板书积累,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师:本文的字词、句式非常典范,所以请大家务必要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板书(一)一、通假字成五采.(彩)具.(俱)告以事距.(拒)关,毋内.(纳)诸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背)德也张良出,要.(邀)项伯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隙)因击沛公于坐.(座)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省份名。
..,臣战河南三、一词多义为如且胜去幸故板书(二)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吾得兄.事之头发上.指常以身翼.蔽沛公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2.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道.芷阳间行秦地可尽王.也籍.吏民,封府库范增数目.项王道.芷阳间行刑.人如恐不胜若入前.为寿3.形容词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4.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5.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板书(三)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亚父者.,范增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此天子气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被动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今为.之虏矣3.倒装句(1)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今日之事何如客何为....者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2)介词结构后置具告以事..长.于臣六、固定句式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即“……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课时作业1:第3课 鸿门宴
鸿门宴一、基础积累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籍.吏民籍:登记,动词B.张良出,要.项伯要:邀请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奉:双手捧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答案】 C【解析】奉:敬献。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沛公奉卮酒为寿【答案】 D【解析】A项“要”通“邀”。
B项“倍”通“背”。
C项“蚤”通“早”。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B.沛公军.霸上C.范增数目.项王D.刑.人如恐不胜【答案】 A【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其余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4.下列句子中,与“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欲呼张良与俱去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吾属今为之虏矣D.籍何以至此【答案】 C【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A项省略句。
B、D两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5.文言文中,有许多词句后来演化成今天的成语,辨析下面词句,在括号内写出成语。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答案】(1)秋毫无犯(2)劳苦功高(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二、一法一练——掌握分析概括题的解题方法如何正确完成分析概括题呢?,分析概括题的错误项设置往往正误相杂,以真扰假,即在大体正确的情况下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因此解答时一定要注意采用“题文对照”的策略。
阅读时应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一是把主要材料弄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弄清每段、每层的意思;二是把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或阐释性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以及相关的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
《鸿门宴》pptx课件(3课时_2
•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 “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 百战疲劳壮士哀, • 中原一败势难回。 • 江东弟子今犹在, • 肯为君王卷土来?
•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 “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 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夏日绝句
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 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 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延伸思考
• 1、“鸿门宴”是在什么情况下谁为谁设的 宴会?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 2、“鸿门宴”的结果对项羽不利,归根结 蒂是谁之过?为什么? • 3、你如何认识评价范增这个谋士? • 4、项羽对樊哙不斥不恼,反而二呼“壮 士”,可看出项羽的什么性格? • 5、鸿门宴上,项羽有无杀刘之意?他是以 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宴请刘邦的?
• 6、项羽“东向坐”说明什么? • 7、举所佩之者三,项王为何默然 不应?项庄请舞剑,他又为何曰诺? • 8、“沽名钓誉”是什么意思?用 它来概括项羽的性格合适吗? • 9、在宴前宴后对刘邦的态度是如 何变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小结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 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 有所学,皆成性格。 • ——《培根-论读书》
刘邦论成败
•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 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 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 也”。
《鸿门宴》(语文人教必修1)
《鸿门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鸿门宴》是必修1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言文,节选自《史记》。
它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i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 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学习创造性阅读。
过程和方法: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项羽悲剧的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 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二张教学图片。
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i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卜深刻的印象。
3.提问: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他还会有后来气势恢宏,慷慨悲壮的《大风歌》吗?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他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真的就能衣锦还乡吗?【设计意图】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 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比照衬托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3、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4、朗读法,问答导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约1分钟)二、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约25分钟)三、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行文技巧,探究比照手法衬托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的运用;(约17分钟)四、课文总结及作业布置。
(约2分钟)师:上节课我们讲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知道此时刘邦的生命危在旦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刘邦知人善任的性格,那么,在刘邦的危急时刻,他的部下会做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4、5、6、7自然段。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注意把握樊哙的语气语调,感知宴会中的紧张气氛。
(引入第四段的教学)(十一)樊哙闯张,义责项羽师:鸿门宴上危机重重,刘邦君臣就甘心坐以待毙吗?明确:樊哙出场。
(板书樊哙闯帐,义责项羽)翻译相关内容,并分析。
明确:闯入宴会——救主心切,神勇;忍辱吃生彘肩——不示弱;慷慨陈词——外表指责,实那么恭维项羽。
重点词句: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
王:使…为王。
故:特意。
师:面对樊哙的指责,项羽有辩白吗?为何不辩白?明确:无,樊哙的言行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
师:樊哙的闯入本是无礼的行为,项羽为何不借此假装大怒,杀了刘邦君臣呢?明确:经过项伯的劝说,刘邦的抱歉,项羽已经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同时项羽不屑用下三滥的手段,文章开头项羽大怒,就说“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赢要赢在战场上。
(十二)刘邦逃席 (请第一大组的同学朗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引入第五段的学习)师:项羽无意杀刘邦,刘邦应该说是平安的,刘邦也这样认为吗?明确:没有,借上厕所,逃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张良------鸿门之上的智者
在明了刘、项二人的座次方位及其内在意蕴 之后,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就会发现,这 样座位安排即给足了项羽的面子,也挽救了 刘邦,显然这样的安排不是随意为之的。那 么,这究竟是谁的杰作呢?
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 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 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 力量悬殊 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一、项羽“东向坐”及其意蕴
古“人居之尊坐不以东让向”为的尊心。故理宗意庙蕴之表祭,现太出祖之位 东向他。“即自支衿际流功亦”宾、东“向,欲主以人武西力向。经” 营天下”—,—善《史斗纪勇会的注性考证格》特点。
[初步推测]:是张良的幕后操纵, 张良借项伯之手而安排的。突现了 他在秦末汉初的时代风云中仙风道 骨、运筹帷幄的智者形象。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
籍何以至此?
项羽的名
这样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于是,就
省略句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南向坐,──亚父者,
面向东(古今异义)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于)项
王
陪坐 数:多次
目:使眼色,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名作动
举起佩带的玉块来多次暗示项王 状语后置句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用
像鸟的翅膀一样,
名作状
第3自然段主要写 了几件事?
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2、范增示意—项羽不应
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 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 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 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
司马迁
第四课时
讲解翻译课文
第3段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带领,使……跟随 使动用法,
人马
道歉
“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
表修饰“地”
黄河以北 古今异义
(于)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
省略句
料想
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流言 通“隙”,隔阂,嫌 怨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之)曰:“君王
项庄
为人不忍。若入前为(之)寿,寿毕,
对待
你
给
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 于坐, 杀之
拿
趁机
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庄则入为(之)寿。
通“否” 你们都将被他俘虏了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
作为
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 舞
可见:“东向”是宾主座次中的尊位。
1、项羽居尊位的原因。
①出身高贵(名门、名将之后)
②巨鹿一役后成为反秦主力,诸侯皆臣服之。
③实力强大。(刘邦当时不是他的对手)。
二、刘邦“北向”及其意蕴
“宾刘主邦位在东西不面利,的君形臣位势南下北善面于”采取 积极退—让—如的淳应《变史之记·策会,注》展现了 可老见练:南成向熟是、君老位谋,北深向算是的臣性位。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