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小练笔)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ea567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a.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乡下人家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朴实。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本文主要描述了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环境以及乡村风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增强对乡村生活的认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对乡村生活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某些生词和句子结构感到困难,需要在课堂上给予针对性的辅导。
此外,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增强对乡村生活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和重点句子,如“鸡冠花、院落、鲜花绽放”等,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
2.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所描绘的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氛围,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写作练习:学生需要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乡下人家》的文本,以便学生阅读和朗读。
2.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词。
3.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5dacf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e.png)
教案:《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能力以及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理解段落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乡村美景。
2. 学习生字词,巩固字词拼音,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本段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乡村美景。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朗读训练: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6. 生字词学习:针对本节课的生字词,进行认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乡下人家2. 第二自然段内容概括:乡村美景3. 生字词:蝴蝶、构成、和谐、独特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认读能力。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中的乡下人家。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生字词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认读能力。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5fb2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a.png)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⑴ 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⑵ 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2、导入: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陈醉云是怎样描绘的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4、全班交流: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⑴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⑵ 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三、梳理整合,浓缩场景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已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已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0a186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8.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场景。
3.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4.能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乡下人家》的故事情节。
2.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表达自己对故事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2.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故事复述。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整理课文教材和相关教学辅助资料。
•准备学生课前阅读习作。
•设置展示课文场景的图片或相关素材。
2. 导入1.复习《乡下人家》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回忆。
2.展示课文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预热课堂氛围。
3. 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生词和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帮助他们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学生展示小组成果,互相评价,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学生进行课文情感充分探讨,引导他们思考人物情感变化及主题。
5.设置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体会课文更深层次的含义。
4. 总结1.教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答总结性问题,巩固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
5. 课后作业1.完成《乡下人家》相关练习题。
2.写一则《乡下人家》情节延伸故事。
3.阅读其他故事,提炼其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乡下人家》中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有明显提升。
但在课程设计上,可以进一步深化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外延。
下节课应加强对课文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以上文档为《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8da1b3e4b73f242336c5fb8.png)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陶渊明的眼中,乡下人家是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深深向往,可到了辛弃疾的笔下则变成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恬适安逸的生活。
那么,在陈醉云的眼中,乡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乡下人家带给陈醉云深切感受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任何时候、任何季节,一切时间)二、导入新授1、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陈醉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
今天的学习,我们要从文章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我们真诚的心去读,去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
我相信,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做到!打开课本,来到屋前说说你看到了那些事物?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分享。
三、新授1、学习画面:屋前搭瓜架看到了什么?(小屋、瓜架、瓜架上的丝瓜、南瓜,绿绿的藤、青的红的瓜。
)长得怎么样?(生机勃勃)什么样的瓜?什么样的藤?什么样的叶?颜色有哪些?(红、绿)颜色怎么样?(鲜艳、明丽)读句子(出示课件)这些青红的瓜和长藤、绿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理解“装饰”。
而乡下人家用的什么作装饰?(瓜架)在绿叶的衬托下,这瓜显得——更红了,在瓜的衬托下,这叶显得——更绿了。
这样的装饰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自然、清新、别有风趣、朴素),不仅如此,这道装饰还是乡下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装点而成的。
有人说劳动最光荣,我想说:通过劳动换来的成果他总是最美丽。
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看狮子课件,对比)石狮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威严、不亲近、不自然),想一想,这些色彩明丽的瓜藤叶组合在一起,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理解“装饰”,农家小院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这道装饰是如此的自然、朴实、别有风趣。
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c5a05aa4afe04a1b071de58.png)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陶渊明的眼中,乡下人家是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深深向往,可到了辛弃疾的笔下则变成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恬适安逸的生活。
那么,在陈醉云的眼中,乡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乡下人家带给陈醉云深切感受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任何时候、任何季节,一切时间)二、导入新授1、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陈醉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
今天的学习,我们要从文章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我们真诚的心去读,去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
我相信,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做到!打开课本,来到屋前说说你看到了那些事物?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分享。
三、新授1、学习画面:屋前搭瓜架看到了什么?(小屋、瓜架、瓜架上的丝瓜、南瓜,绿绿的藤、青的红的瓜。
)长得怎么样?(生机勃勃)什么样的瓜?什么样的藤?什么样的叶?颜色有哪些?(红、绿)颜色怎么样?(鲜艳、明丽)读句子(出示课件)这些青红的瓜和长藤、绿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理解“装饰”。
而乡下人家用的什么作装饰?(瓜架)在绿叶的衬托下,这瓜显得——更红了,在瓜的衬托下,这叶显得——更绿了。
这样的装饰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自然、清新、别有风趣、朴素),不仅如此,这道装饰还是乡下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装点而成的。
有人说劳动最光荣,我想说:通过劳动换来的成果他总是最美丽。
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看狮子课件,对比)石狮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威严、不亲近、不自然),想一想,这些色彩明丽的瓜藤叶组合在一起,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理解“装饰”,农家小院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这道装饰是如此的自然、朴实、别有风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2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2课)](https://img.taocdn.com/s3/m/8dd70389f90f76c661371a79.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
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
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
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
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等。
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坚持“艺术价值永恒”的不渝信念冲破墨守成规的樊篱,消除拘泥于形格结构上的限制大胆创新,成功地集百家之长熔行、草、楷于一炉,以数十载的功力自创洒脱独特、富艺术生命力的“醉云体”。
所作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气呵成一个或多个各一尺以上的大字,创出突破传统、气贯纵横的“一笔榜”;他又从篆书和象形文字中获得灵感,以非凡的想象力,出神入化写出“龙、虎、凤、马、鹰、福”等字,活灵活现的新形象,赋予它们思想、情感与生命力,命名“书法画”(号称“醉云三创”);从而独领风骚,把中华书法艺术推进空前未有的新境界,被誉为“当代金山奇笔”。
(1988)年他所创的经典作《龙吐珠图轴》于2000年6月27日在美国第三大拍卖行伯得富拍卖,以超出底价的4倍--美金一万元高价落槌,为该公司创下书法艺术作品拍卖历史新高。
此“龙”矫劲腾飞、巨珠外喷,享有“一字万金旷世奇品”之美誉。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a8a7e3d58f5f61fb636665e.png)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谈体会。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1乡下人家。
(板书、读课题)在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了走进乡下人家,欣赏了乡下人家好几处的风景。
同学们还记得吗?(记得)谁来说说?生:(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师:是啊,乡下人家有这么多的美丽画面,有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所以说(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齐读句子。
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词最能表现作者的感受,是哪两个词?(独特、迷人)师:知道独特的意思?生:特别的、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师:迷人是什么意思?生:美丽、使人陶醉、惹人喜爱二、品读课文。
师:那么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先自己读读课文,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课文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自己的体会是什么?汇报: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生1:乡下人家的装饰物很风趣,是用瓜来装饰的。
生2:我们城市门前缺少生机,而乡下却是五颜六色的瓜、藤、叶生3:很可爱生4:每件事物都生机勃勃生5:……师:想想石狮子、旗杆给你什么感觉,而瓜架呢?生:严肃,呆板师:这句话的前部分说了有生机的瓜、藤、叶,后面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旗杆,这样形成了一个?生3:对比。
师:对,这句话就是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的。
突出了瓜、藤、叶的可爱。
师:想读一读这个句子么?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师:花藤满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啊!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农家独特的农家风光。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6a9ff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9.png)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
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读中悟写。
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
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全文,找中心句1.复习导入,轮读课文。
(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幅幅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活场景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2)师指若干名分别选一幅画面,轮读相关的段落。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1)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一读?(2)师指名读。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生齐读。
(4)师引导: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5)预设:独特迷人。
(板书:独特迷人)(6)师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欣赏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设计意图】品读描【设计意图】在上新课之前,回顾课文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才能在学习交流时畅所欲言。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说课及自悟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说课及自悟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c32d8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7.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说课及自悟9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说课及自悟 1★(人人必做)一、看拼音写词语。
1. niǎo cháo 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2.乡下外婆家可美了,qiáo ,那夏季的jīɡuān huā,高高s ǒnɡ lì着,蝴蝶、蜜蜂在上面飞舞,远处,小鸡在草地上mì shí。
3.诚实守信,是hé xié社会的基础。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下面画横线。
屋檐(yián yán)捣(dào dǎo )鬼冠(ɡuān ɡuàn)军★★(部分学生做,即优等生也必须做)一、读句子,用给出的关联词造句。
1.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即使……也……2.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不论……不论……都……二、照样子,模拟动物叫声。
例:牛——哞羊——( ) 猫——( ) 青蛙——( ) 鸭——( )★★★(选做,即优等生也可不做)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辛勤()2. 在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3.想象一下,在冬天,乡下人家又会有怎样一道风景线?用几句话写一写。
4.文中最后一段话的作用是:5.我知道著名的江南小镇有: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说课及自悟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长超小学沈晔教学目标:1、能通过精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了解大意,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e5bac06941ea76e59fa04a5.png)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从优美句段中体会乡下人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从优美句段中体会乡下人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乡下人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乡下人家优美的乡村生活,这样的美景我们身边也有,大家下来仔细观察好吗?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出示自学指导(一)①用富有情感的语调同桌相互品读课文,互相评价。
②认真读①、⑤、⑥段,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①指名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价)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生活的段,说说自己的感悟。
(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二)再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过渡:我们体会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朴实自然、充满诗意,大家向往吗?我们共同来了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出示自学指导(二)小组共同朗读课文,共同探讨,思考;①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②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怎样的生活情感?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①指名读划出的句子,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②小组汇报体会到的情感。
(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四、当堂检测。
1、照样子写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
,不论,不论,都。
2、填空课文描绘了乡下人家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乡下人家。
3、仔细观察身边的景物,运用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找一处最有特色的地方写一写。
五、学习反思。
说说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六、板书。
2 乡下人家 教案+反思(2课时)
![2 乡下人家 教案+反思(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d090ba8804d2b160a4ec01c.png)
2 乡下人家教学目标:阅读:1.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作:能用一段话写一处自己见到的乡村景致。
人文主题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教学准备:乡下小院的图片及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预习课文,搜集大丽菊、纺织娘等动植物的资料。
2.完成本课预习卡。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教师导言: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在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去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正音。
3.介绍作者。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要求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或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3.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学生自由读。
①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
如形近字比较、加一加、减一减、换部首等识字方法,如“冠”和“寇”,“附”和“付”②指名读生字。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采用多种方式读词语。
自由读、小组内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3课件出示课后的生字。
①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②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这些字的写法:蹲、率、谐、寄。
③指名在全班展示自己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1.细读课文,思考并标记理解:作者描写乡村生活时抓住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试着给每幅风景画取一个名字。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说课及自悟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说课及自悟](https://img.taocdn.com/s3/m/fb54e6d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a.png)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及说课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学习新词汇及习惯用语;•掌握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的语言能力。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细节中捕捉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乡下人家的文化传统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注社会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掌握新词汇及常用习惯用语;•发展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的语言能力。
2.2 教学难点•乡下人家的文化传统理解和情感认同;•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
3. 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3.1 教学方法•语言输入法;•交际法;•任务型活动法。
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乡下人家的背景及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兴趣。
3.2.2 学习新词汇及习惯用语(15分钟)教师传授生词及习惯用语,比如“四合院”、“过河卒”、“打夯”、“坝子”等词汇。
3.2.3 听力训练(10分钟)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懂口音正确的本地语言的能力。
3.2.4 阅读教学(20分钟)教师分发有关乡下人家的文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3.2.5 交流(1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乡下人家和城市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仍有意义。
3.2.6 呈现自己的想法(10分钟)学生写下自己的想法、看法,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4. 自悟在课堂上,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和重要性,无论是乡下人家的村庄文化还是国家的文化传统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平等的,不论是乡下人家还是城市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我们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第二课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e3da29149649b6648d747fc.png)
(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探究,自主抒发对课文的感悟,概括出四句诗。)
1.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种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读书方法,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试?下面3、4、5、6段每组读一段,看能不能也概括出一句诗来,把它写在该段的空白处。但要注意你们概括的诗句要能和上面的连起来,读起来要顺口。
(1)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概括的诗句是什么?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随机板书:大鸡小鸡林觅食,小鸭戏水河中央。
红霞晚餐看鸟归,秋夜虫鸣入梦乡。
2.抓住要点品读感悟,我们又概括出了四句诗!下面我很想听听你们又是抓住哪些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的呢?
说得这么好,那你们的脑海中肯定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情景吧,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质朴、善良、勤劳的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炼诗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此环节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并在此基础上感情朗读,训练学生动脑能力和朗读能力。
逐句概括句意,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并提炼成诗句,这是教会学生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
《乡下人家》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上节课,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1.那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并思考每一句主要写的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拟人句段。
2.通过课文拟人句段,让学生初步掌握拟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拟人句段,让学生初步掌握拟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乡间的小路,走进乡下人家。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乡下人家)
二、检查字词,指导书写。
1、师:孩子们课前都有预习吧,现在老师来检查检查大家的预习。
(开火车形式)(课件出示词语,要求学生带拼音)瞧见觅食率领耸着辛苦催眠曲
2、来,我们看这个“率”字,(率是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它的字形像一段绳子,“率”的本义是粗绳,用这种绳子制作的捕鸟网称为“率”,引申为捕捉。
捕捉到猎物就要把它带回家,由此又引申出带领的意思。
(“率领”就是带领的意思)请大家跟着老师来书空这个“率”字,老师说一句,你们跟着说一句:一点一横,撇折撇折,点、点、提、点、点、横,竖) 来,请同学们在练习纸的田字格上写一写。
生:写“率”
3、“率”在课文中读shuài,率字还有率领效率是它的另一个读音,你知道再次读“率领”这个词语。
三、品读拟人句,感受拟人表达魅力。
1、孩子们,“率领”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个句子中呢?请你用横线把它画下来。
请你来读一读。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
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2、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
来,我们齐读这个句子。
一边读一边体会,您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一只怎样的雄鸡?(生读)
3、你从率领这个词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生:有将军派头、风范的母鸡)说的真形象,的确,这是一只有将军风范的母鸡。
那又是一只怎样的雄鸡?(生:威武、雄赳赳、气昂昂的雄鸡),从哪个词语看出来?(大踏步)
4、是啊,作者就是用了“率领大踏步”(板书)这两个词语把母鸡、雄鸡当做人来写,使母鸡、雄鸡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这样的表达方法,叫做“拟人”(板书:母鸡图雄鸡图拟人【物人】)
5、说话练习:同学们,请你想象一种动物,用“率领”一词说一句拟人句。
(课件格式; 率领。
)
6、孩子们,课文还有哪些句子也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请您用横线画下来。
(假如生指名学生先找到“月明人静……”这个句子,老师巧妙回应:现在还是白天,我们还是先到竹林走走,等会在品读这个句子。
来,我们现在到竹林走走,看看能否找到拟人句?)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7、一下子就找到了,看来你已经认识了拟人句。
来,大家读一读这个拟人句。
这个句子让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几场春雨过后,成群的竹笋从土里探出头来)。
说的真好!您为大家描绘了一幅雨后春笋图,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8、来,我们分角色来演读一下,老师扮演春雨,你们用动作来扮演小竹笋。
“沙沙莎,沙沙莎,下雨啦,”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头。
(生做探头动作,师点击“探”),师:多可爱多有趣的的小竹笋啊。
一个“探”字写出了小竹笋的活泼可爱。
那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生答。
对作者正是用拟人的表达方法,把竹笋当作人来写,写出了小竹笋的可爱边说边贴竹笋图片)
9、课文中还有拟人句吗?请你找出来。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从哪里看出是拟人句呢?(唱起来这个词语。
)对啊,只有人才会唱歌(板书:唱起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表达方法把纺织娘当作人来写。
(边说边贴纺织娘图片)来,我们也来唱一唱。
女同学唱前半句,男同学唱后半句。
师接读:这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多美的梦乡啊!来,让我们再次美美的读读这些拟人句,好好感受拟人表达方法的魅力。
齐读:1、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3、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10、请同学们自由读以上的三个拟人句,并选择其中一句背下来。
(检查背诵:会背第一句的请站起来背一背;第二句第三句)
四、看图写话。
孩子们,现在正值春天,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百花盛开,请你以“春天来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请你把看到画面的事物(柳树、鲜花、蝴蝶、小草……)尽量写上,并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它们具有人一样的言行(语言动作)、神态、思想和感情。
春天来了,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 摘抄课文的拟人句,并把它背下来。
2、选做其中一题:
1) 课后到校园走走,把看到的事物用拟人的表达方法记录下来。
2)课后阅读《安徒生童话》,感受拟人的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21 乡下人家
拟人
物人
母鸡图率领
雄鸡图大踏步
竹笋图探
纺织娘图唱起歌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
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属性。
语文课堂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实好语言文字的积累以及语言训练,是自然地渗透或传递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教育的前提;语文的人文性必须是在工具性的基础上生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不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它应该只是促进学生学会表达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手段。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必将走读写结合之路。
所以在设计《乡下人家》时,我把“掌握拟人的表达方法”作为这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把重点的教学目标放在了第一课时实现与突破,使学生牢固分辩拟人句并熟练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进行写话,感受拟人句在描写中的画面感。
在教学时,我先扫清字词障碍,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受乡下人家画面的美。
接着我紧紧围绕“掌握拟人的表达方法”这个教学重点进行教学,设计了“什
么是拟人修辞手法、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判断哪些句子是拟人句、寻找拟人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看图写话(用拟人修辞手法)。
”这些环节,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掌握拟人修辞表达方法。
教学时,我只是处在引导点拨的角色去引领学生,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落实语文文字的训练,通过课堂上的随文练笔扎实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在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这部分时间上稍微拖沓些,致使在看图写话环节学生分享时间少了,只分享5位学生,有点急急忙忙进行课堂小结,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始终认为,随文练笔及时进行写的训练,以此这样下去,相信学生的习作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