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_中药鉴定学
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中药鉴定学
(1)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别要点为形状、表面和断面特征,药用部位多数为 根茎。
(2)石菖蒲组织鉴别的主要特征 表皮细胞棕色,含红棕色物;皮层可见叶迹维管束和根 迹维管束;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有晶纤维和油细胞分布。
(3)天麻组织鉴别的主要特征为表皮组织浅棕色,皮层靠外侧的 1 至数列细胞壁稍增厚, 有稀疏壁孔;中柱维管束外韧型,每束有导管 2 至数个。薄壁细胞含有多糖类块状物,遇碘液 显暗棕色;有的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天麻横切片:观察和描述表皮的颜色、皮层外侧细胞壁增厚情况、中柱维管束的类型、 薄壁细胞的内含物及草酸钙针晶束等特征。
2)粉末特征 分取各中药粉末少许,分别用水装片和水合氯醛制片。 川贝母粉末:观察和描述松贝和炉贝淀粉粒的类型、形状、脐点、层纹,导管和草酸钙晶 体的类型。 山药粉末:观察和描述淀粉粒的类型、形状、脐点、层纹,导管和草酸钙晶体的类型,有 无纤维等特征。 天麻粉末:观察和描述厚壁细胞的形状和壁孔、草酸钙针晶有无、导管的类型、薄壁细胞 中的无偏光现象的颗粒状物质等特征。
1)根类中药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横切面和折断面,以及气味等。 2)根茎类中药观察其根茎的种类、其他特征同根。 (2)显微鉴定 1)组织特征 取组织切片,在低倍镜下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内含物的特征可在高倍镜下 观察。
石菖蒲横切片:观察和描述表皮细胞的形状、颜色和内含物,皮层有无纤维束、叶迹维 管束和根迹维管束,中柱维管束的类型,晶纤维及油细胞的分布等特征。
原理
(1)性状鉴定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药用标准或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 的品种、纯度鉴定或粗略地估计其品质的优劣。本实验重点观察供试品的形状、表面和断面特 征,区别来源于双子叶、单子叶或蕨类植物的根或根茎类药材。通过对单味药性状的系统观察 和描述,确定其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
根茎类中药的性状鉴定
根茎类中药的性状鉴定根茎类中药是指植物的根和茎部分经过炮制加工后用于药用的药材。
这类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对于根茎类中药而言,准确鉴定其性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为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根茎类中药的性状鉴定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名为黄芪的根茎类中药。
黄芪是一种具有益气补虚、抗肿瘤和抗炎作用的药材。
首先,黄芪的性状鉴定需要观察其外观特征。
正常的黄芪外观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表面黄褐色至黄灰色,有明显的纵向皱纹和分叶痕迹,质地坚硬,断面黄白色。
而质量较差的黄芪则呈现不规则形状,外表明显有腐朽病斑,质地松软。
此外,还需辨别黄芪的气味。
正常的黄芪具有独特的气味,闻起来辛香而微带甜味,质量较差的黄芪则呈现腐败气味。
此外,还可以通过浸泡黄芪的水溶液来观察其性状变化,正常的黄芪水溶液呈黄色,质量较差的黄芪水溶液则呈浑浊状态。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种根茎类中药——党参。
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补气血、提神醒脑等作用。
对于党参的性状鉴定,首先需要观察其外观特征。
正常的党参呈类似人参的状况,形状呈不规则的圆锥形,表面棕黑色,皱纹明显,断面呈黄白色。
质量较差的党参则呈现规则形状,表面色泽不均匀,无明显的皱纹,断面呈灰白色。
此外,还需辨别党参的气味。
正常的党参具有淡淡的特殊香气,质量较差的党参则呈现腐败气味。
最后,我们介绍一种名为天麻的根茎类中药。
天麻是一种常用的祛风镇痛、安神定志的中药材。
对于天麻的性状鉴定,首先需要观察其外观特征。
正常的天麻外观呈不规则的卵圆形或扁圆形,大小不一,表面暗棕色至暗褐色,皱纹比较明显,有的甚至呈现褶皱状,质地较硬。
质量较差的天麻则呈现规则形状,表面色泽不均匀,无明显的皱纹,质地松软。
此外,还可以通过捏碎天麻来观察其断面特征,正常的天麻断面呈棕黄色,质量较差的天麻则呈灰白色。
总的来说,根茎类中药的性状鉴定是判断其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第一节根类中药的鉴定根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及饮片。
一、性状鉴定(一)性状特征根类中药:无节、无节间、无芽或芽痕。
根的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特征(难点、考点、失分点)观察根的横断面或横切面特征,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皮部宽广,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有黄棕色油点。
二、显微鉴定(难点、考点、失分点)(一)组织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横切面的组织构造,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由外向内的结构如图所示: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还具有异常构造,常见的有:(1)多环性同心环状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在正常次生构造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常由中柱外方部位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新的形成层,由此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以后随着外方薄壁细胞的继续分裂,又相继形成第二轮、第三轮同心维管束等,如此形成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2)附加维管柱(韧皮部维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与原有形成层环成异心型排列的多个环状形成层,由这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复合的和单个的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3)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
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它是由形成层不规则的活动所形成,在某些时候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产生韧皮部。
(4)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等。
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它是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木栓化形成。
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中药
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 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整理课件
1
第一节 根 类 中 药
一、性状鉴别 根类中药包括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药材。
根没有节、没有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形状
通常为圆柱形或圆锥形; 有的为团块或纺锤形肥大块根; 少数“马尾形”:根细长,集生于根茎上,如威灵仙、龙
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 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 理;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整理课件
5
整理课件
6
其次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物散布, 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含有黄棕色油点。
整理课件
7
二、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
一般构造:
周 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
胆等。
整理课件
2
整理课件
3
表面
常有纹理,有的可见皮孔; 顶端有的带有根茎和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
有茎痕,如人参等。
质地
有的质重坚实,有的体轻松泡; 折断时有的呈粉性(含淀粉粒); 或呈纤维性、角质状等。
整理课件
4
断面
首先区分是双子叶植物根还是单子叶植物根。
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 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自中心向外有放 射状的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外表常有栓皮。
叶柄基部断面呈半圆形,单芽狗脊蕨有 分体中柱5~8个,狗脊蕨分体中柱2~4 个,无间隙腺毛。
整理课件
45
整理课件
46
(3)荚果蕨贯众
为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的带叶柄残基的 根茎。
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有纵向纹理,断 面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二: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中药鉴定的方法:1. 基原鉴定法2. 性状鉴定法3. 显微鉴定法4. 理化鉴定法5. 生物鉴定法植物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2. 茎木类:秋、冬季采。
3.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4.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或花盛开时采。
6. 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药材举例:薄荷:花蕾期(薄荷油)花盛期(薄荷脑)花后期(叶子)牡丹: 5 年丹皮酚含量最高, 3—5 年含量增加不明显,所以 3 年是最佳采收期金银花,丁香(含苞待放)洋金花(初开)菊花,番红花(盛开)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桑螵蛸:三月,虫卵未孵化时鹿茸须在清明后未骨化时采收全蝎:活动期捕捉哈士蟆油:冬眠时捕捉龟甲:无限制矿物类:无限制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 拣、洗:新鲜药材去泥沙杂质技非药用部位2. 切片: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趁鲜切成快片,以利干燥3. 蒸、煮、烫4. 熏硫: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变,如山药、白芷、川贝母5. 发汗: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6. 干燥:方法:晒干、烘干、阴干三种均可用的,用“干燥”表示;不超过60℃的,用“晒干”表示;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表示。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①虫蛀②生霉③变色④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储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⑤风化(芒硝、明矾、胆矾) ⑥自燃(柏子仁、海金沙、紫苏子、菊花、红花) ⑦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贯众、樟脑、冰片) 。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
6
凯氏带(Casparian strip)
是高等植物内皮层细胞径
向壁和横向壁的木栓化和
木质化的带状增厚部分,
主要功能是阻止水份向组织渗透,控制着皮层和维管柱
之间的物质运输。其宽度随不同种植物而有较大的差异。
最初由德国植物学家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其名字的
由来即在于此。凯氏带见于初生根的内皮层。
见一老者,便将昨夜梦见的事说了一番,又将挖来的藤根给老者 看。老者见状便说:“这一定是仙药也,你何不带回之?既然你 身体不好,一定对你有益而无害矣。“田儿听罢,兴致勃勃地将 这棵藤带回家中,将其洗净,整遂理版杵pp为t 末,用酒浸泡数日,而后48每
整理版ppt
44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
项目一 根基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任务二 大黄的鉴定
【目的与要求】
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方法及特征;微量升华的方法 。
【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
【实验学时】2学时
【仪器与试药】
(1)仪器 显微镜、酒精灯等。
(2)试药 大黄饮片、大黄粉末、水合氯醛、稀甘油等。
项目二 根及根茎类中药(1)
整理版ppt
1
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以植物地下部分入药的药材 总称。
绝大多数来源于草本的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 少数为蕨类植物。
药用部位主要包括根和根茎2个器官,通常分 为根(含块根)、根及根茎、根状茎、块茎、球 茎、鳞茎、以及带叶柄残基的根茎等。
整理版ppt
2
一、根类中药
指药用部位是根或以根为主并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 残茎的药材。
• (2)冷装片:观察菊糖、橙皮苷结晶等。
整理版ppt
37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第一节根类中药的鉴定根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及饮片。
一、性状鉴定(一)性状特征根类中药:无节、无节间、无芽或芽痕。
根的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特征(难点、考点、失分点)观察根的横断面或横切面特征,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皮部宽广,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有黄棕色油点。
二、显微鉴定(难点、考点、失分点)(一)组织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横切面的组织构造,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由外向内的结构如图所示: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还具有异常构造,常见的有:(1)多环性同心环状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在正常次生构造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常由中柱外方部位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新的形成层,由此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以后随着外方薄壁细胞的继续分裂,又相继形成第二轮、第三轮同心维管束等,如此形成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2)附加维管柱(韧皮部维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与原有形成层环成异心型排列的多个环状形成层,由这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复合的和单个的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3)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
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它是由形成层不规则的活动所形成,在某些时候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产生韧皮部。
(4)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等。
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它是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木栓化形成。
中药鉴定学,第二单元,根及根茎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第二单元根及根茎类中药主管考试要点一、根类中药概述1.性状鉴别①直根系圆柱形:甘草、黄芪、牛膝圆锥形:白芷、桔梗纺锤形:地黄、何首乌②须根系双子叶:细辛、威灵仙、龙胆单子叶:百部、郁金、麦冬③有的根顶端带有茎基或根茎2.显微鉴别——先看组织结构,再看粉末特征首先区分双子叶、单子叶植物你和中药鉴定之间——只差了一个药用植物学一点点分类知识一点点解剖知识药用植物分类的基本术语山楂分类等级: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叶子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山楂/山里红(变种var.)种: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植物组织的基本术语不同植物的同一组织常具有不同的显微特征高等植物的密道——维管束维管束在植物体内常呈束状存在,组成输导系统,同时对植物器官起着支持作用——根茎叶组成韧皮部:筛管、伴胞、筛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质地柔韧木质部: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质地坚硬(细胞壁木质素增加)维管束类型——中药鉴定的重要依据外韧、双韧、周韧、周木(单子叶)、辐射(双子叶分化到中心,单子叶有髓)细胞壁的特化特化:在纤维素形成的框架内,填充其他物质,改变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①木质化:木质素(芳香族化合物),可使细胞壁硬度增加,细胞群的机械力增加②木栓化:木栓质(脂肪性化合物),黄褐色,不透气透水,保护作用,如树干外面的褐色树皮③角质化:角质(无色透明脂肪性化合物),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保护作用④矿质化:硅质,增加坚固性,使茎叶表面变粗变硬,增加植物机械支持力⑤黏液质化:果胶质和纤维素变成黏液和树胶显微鉴别——先看组织结构,再看粉末特征首先区分双叶子、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根的组织构造①次生构造发达②次生组织不发达a 最外层为表皮:龙胆最外层为后生表皮:细辛最外层为后生皮层:川乌、附子、玄参b 内皮层均较明显c 有髓(未经分化的薄壁细胞):川乌、附子、龙胆③异常构造a 同心多环状维管束:牛膝、川牛膝、商陆(罗盘纹)b 韧皮部维管束(附加维管束):何首乌(云锦状花纹)c 内涵韧皮部(木间韧皮部):华山参d 内涵周皮(木间木栓):黄芩、秦艽实例——牛膝饮片性状鉴别表面有扭曲细纵皱纹、排列稀疏的侧根痕和横长皮孔样的突起。
中药学专业高级职称考试考点讲析
中药学专业高级职称考试考点讲析一、中药鉴定学考点。
(一)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1. 根及根茎类药材。
- 形状。
- 根类药材的形状多样,如圆柱形(甘草)、圆锥形(白芷)等。
根茎类药材有的呈结节状(黄精),有的呈圆柱状且有节(知母)。
这是因为不同植物的根和根茎在生长过程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外形会有明显差异。
例如,甘草的圆柱形根是由于其薄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相对均匀,在土壤中的生长空间相对规则,所以形成了较为规整的圆柱形。
- 表面特征。
- 包括纹理、皮孔、须根痕等。
如人参的表面有明显的横纹,这是人参在生长过程中,每年形成的次生生长结构的外在表现。
而桔梗表面有半月形的茎痕,这是桔梗地上茎脱落后留下的痕迹,这些特征对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优劣非常重要。
- 质地。
- 有软硬、松实等区别。
例如,南沙参质地松泡,因为其薄壁细胞发达,细胞间隙较大;而北沙参质地坚实,这与它的木质部相对发达,细胞排列紧密有关。
2. 茎木类药材。
- 茎类药材。
- 主要观察茎的形状(如方形茎的薄荷,圆形茎的木通)、表面特征(如茎上的叶痕、托叶痕等)和断面特征。
如双子叶植物茎的断面有形成层环,而单子叶植物茎则无。
这是由于双子叶植物茎有次生生长,形成层不断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从而形成明显的形成层环;而单子叶植物茎一般无次生生长,所以没有形成层环。
- 木类药材。
- 重点关注颜色、纹理和气味。
例如,沉香有独特的香气,其颜色较深,纹理致密,这是因为沉香是含有树脂的木材,在形成过程中,树脂渗透到木材的细胞间隙和导管中,改变了木材的颜色、质地和气味等特征。
(二)中药材的显微鉴别。
1. 细胞组织特征。
- 根及根茎类药材。
- 根的初生构造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例如,双子叶植物根的皮层较厚,内皮层有凯氏带;而单子叶植物根的皮层相对较薄,内皮层细胞壁常五面加厚。
这是两类植物根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生长环境和功能需求的结果。
在根茎的显微鉴别中,要注意其与根的区别,根茎有节和节间,其维管束的排列方式也可能不同。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一)[实验原理]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一)【实验原理】性状鉴定是用感观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中药标准或与标准品相符合。
主要进行中药品种、纯度鉴定或初步评价中药品质的优劣。
本次实验的重点是观察供试品的形状、表面、断面等特征。
区别来源于双子叶、单子叶、蕨类植物的根及根茎类中药。
通过对单味药系统地观察和描述,确定并掌握其主要性状鉴定特征。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显微化学方法等对中药进行观察、分析鉴定,应用生物制片技术和方法,观察中药不同类型的组织构造、细胞及细跑内含物的形态和特征。
以鉴定中药的品种、纯度和质量。
通过对单味药系统的显微观察和描述,确定并掌握其主要显微鉴定特征。
【目的要求】1.掌握狗脊、贯众、大黄、牛膝、商陆、何首乌等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
2.掌握大黄、何首乌、商陆、川牛膝、怀牛膝异型维管束的组织结构及特征。
3.掌握大黄、何首乌的显微鉴别特征。
4.掌握大黄的理化鉴别方法。
【仪器、试剂、材料】1.仪器生物显微镜、微量升华装置、滤纸、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紫外光灯。
2.试剂氢氧化钠、甲醇、45%乙醇、水合氯醛、稀甘油、甘油醋酸、间苯三酚-浓盐酸。
3.药材贯众、大黄、土大黄、何首乌、虎杖、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4.永久制片大黄、牛膝、川牛膝、何首乌、商陆。
5.粉末大黄、何首乌。
【实验内容】1.大黄、牛膝、商陆、何首乌等药材性状鉴别。
2.大黄、商陆、怀牛膝、川牛膝、何首乌等异型维管束的观察。
3.大黄、何首乌粉末鉴定。
4.大黄理化鉴定。
【实验方法】1.性状鉴别(1)大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具类白色网纹,根茎顶部横切面可见排成1~3环的“星点”(异型维管束)并有部分散在,中下部横切面“星点”多排成一环或渐散在,而根的横切面不具“星点”,有放射状纹理。
气香,味苦涩,嚼之黏牙。
(2)川牛膝根较粗,直径0.5~3cm,表面灰褐色。
断面筋脉小点断续排成3~8环,质硬韧。
(3)怀牛膝根细长圆柱形,直径0.5~1cm,表面灰黄或淡棕色,久贮色加深。
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威灵仙的鉴别
【性状鉴别】 ① 根茎呈柱状,长1.5cm~3.5cm,直径0.3cm~1.5cm.表⾯淡棕黄⾊,上端残留茎基,下侧着⽣多数细根。
② 根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7cm~15cm,直径1mm~3mm; ③ 表⾯⿊褐⾊,有细纵纹,有的⽪部脱落,露出黄⽩⾊⽊部。
④ 质坚脆,易折断,断⾯平坦,⽪部与⽊部间常有裂隙,⽊部淡黄⾊。
⑤ ⽓微,味淡。
以根长、⾊⿊、⽆地上残基者为佳。
棉团铁线莲:根茎呈短柱状,长1cm~4cm,直径0.5cm~1cm.根长4cm~8cm,直径1mm~2mm;表⾯棕褐⾊⾄棕⿊⾊。
东北铁线莲:根长5cm~20cm,直径1mm~4mm.表⾯棕考试⼤,站收集⿊⾊或棕褐⾊,断⾯⽪部⽩⾊,⽊部较⼩。
味⾟辣。
【显微鉴别】 威灵仙根横切⾯ ① 表⽪细胞⼀列,外壁增厚。
② ⽪层宽,为薄壁组织,外⽪层及内⽪层均明显。
③ 维管束外韧型,⽼根的韧⽪部外侧有韧⽪纤维束及⽯细胞,⽊质部细胞均⽊化。
棉团铁线莲根横切⾯ ⽆韧⽪纤维束及⽯细胞。
东北铁线莲根横切⾯ 韧⽪部外侧偶有纤维及⽯细胞。
【成分】 威灵仙根含多种三萜类皂苷,为齐墩果酸或常春藤皂苷元的衍⽣物,如威灵仙次皂苷及原⽩头翁素。
原⽩头翁素遇热易聚合为⽩头翁素。
棉团铁线莲根含⽩头翁素、⽣物碱、⾕甾醇等。
东北铁线莲根含三萜皂苷:铁线莲皂苷A、A′、B、C,皂苷元均为齐墩果酸。
【理化鉴别】 本品的甲醇提取液,加醋酐,再滴加浓硫酸,则两液界⾯处产⽣红⾊环,最后变成蓝⾊。
(检查三萜皂苷) 本品的苯提取物,加⼊1%盐酸羟胺及10%氢氧化钾(1:1)混合液,放置10分钟后,加⼊10%盐酸,再加⼊1%三氯化铁液,则产⽣红⾊沉淀。
(检查⽩头翁素)。
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附子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附子的鉴别【性状鉴别】盐附子①呈圆锥形,长4cm~7cm,直径3cm~5cm.②表面灰黑色,有盐霜。
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③质重而坚硬,难折断,受潮则变软。
④横切面灰褐色,有多角形环纹(形成层),并有食盐结晶。
⑤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①为不规则的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cm~5cm,宽0.9cm~3cm,厚2mm~5mm.②表面黑褐色,切开面暗黄色,油润光泽,略透明,并有纵向脉纹(导管)。
③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④气微,味淡。
白附片形状、气味与黑顺片相同,但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
盐附子以个大、坚实、灰黑色、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黑顺片以片大、厚薄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
白附片以片大、色白、半透明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为次生构造不发达根的构造。
①后生皮层为黄色木栓化细胞。
②皮层细胞切向延长,偶有石细胞,类长方形,胞腔较大;内皮层明显。
③韧皮部宽广,散有筛管群。
④形成层常呈多角形环。
⑤木质部导管位于形成层内侧,多单列或略呈“V”字形排列。
⑥髓部明显。
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皮层有时可见根迹维管束。
【成分】根含总生物碱,其中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及乌头碱、次乌头碱。
附子因系加工品,原来生品中所含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碱,在加工炮考试大网,站收集制的过程中易水解,失去一分子醋酸,生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碱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和苯甲酰次乌头胺。
如继续水解,又失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毒性更小的不带酯键的胺醇类碱乌头胺、中乌头胺和次乌头胺。
因此炮制品的附子、川乌及草乌的毒性均较其生品为小。
盐附子的毒性则较蒸煮过的黑顺片、白附片为大。
中乌头碱为镇痛的主要活性成分。
除生物碱外,尚含强心成分氯化棍掌碱及去甲猪毛菜碱、去甲乌药碱。
【理化鉴别】取黑顺片或白附片粗粉4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5ml,振摇20分钟,滤过。
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0.25mol/L硫酸溶液20ml,振摇提取,酸液在231nm与274nm处有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状增厚。甘草:晶纤维,具缘纹孔导管带黄色,木栓细胞红棕色。
习题与作业
(1)习题 1)叙述下列药材性状鉴定的主要特征 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商陆,银柴胡,牛膝与 川牛膝,川乌与草乌,附子,白芍与赤芍,味连、雅连与云连,防己与广防己,北豆根与山豆 根,甘草,黄芪。 2)双子叶植物、蕨类植物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别的要点。 3)双子叶植物、蕨类植物根茎类中药组织构造的基本特征或异常构造的主要类型,绘图说 明。 4)写出绵马贯众、大黄、黄连和甘草组织鉴定的主要特征。 5)写出大黄、黄连、甘草粉末鉴定的主要特征。 (2)作业 1)写出绵马贯众,牛膝与川牛膝,川乌与草乌,味连、雅连与云连,防己与广防己性状鉴 定的主要特征。 2)写出黄连、大黄和甘草组织和粉末的主要鉴别鉴别特征,绘制其组织简图和粉末特征图。
习题与作业
(1)习题 1)写出下列中药性状鉴别要点 山参与园参,白芷与杭白芷,藁本与辽藁本,南柴胡与北 柴胡,北沙参与南沙参,关龙胆与坚龙胆,软紫草与硬紫草,丹参,子芩与枯芩,党参、南沙 参,白术与苍术,祁州漏芦与禹州漏芦。 2)写出下列中药粉末显微鉴别的主要特征 人参,当归,龙胆,黄芩,党参,苍术。 (2)作业
仪器、材料与试剂
(1)仪器与材料 1)仪器 生物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毫米刻度 尺,酒精等放大镜等。 2)材料 药材标本:狗脊,绵马贯众,骨碎补,大黄,拳参,虎杖,何首乌,商陆,银柴 胡,牛膝,川牛膝,乌药,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
防己,北豆根,广防己,延胡索,板蓝根,苦参,山豆根,葛根,甘草,黄芪,远志,天花粉。 横切面永久制片:绵马贯众,大黄,黄连,甘草。粉末:大黄,黄连,甘草。
(2)试剂 水合氯醛试剂,稀甘油试剂,间苯三酚试液,盐酸,蒸馏水等。
操作步骤
(1)性状鉴定 取药材标本,首先根据形状、表面、断面特征鉴定药用部位,然后按下 列顺序依次观察和描述。
1.4 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
1.4.1 双子叶和蕨类植物根及根茎类中药
内容提要
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绵马贯众、大黄、附子、黄连、甘草等 33 种根及根茎类 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绵马贯众、大黄、黄连、甘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熟悉蕨类、双子叶植 物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了解狗脊、骨碎补、拳参、虎杖、何首乌、商陆、 银柴胡、牛膝、川牛膝、乌药、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升麻、防 己、北豆根、广防己、延胡索、板蓝根、苦参、山豆根、葛根、黄芪、远志、天花粉药材的性 状鉴别的主要特征。
1)写出下列药材对比鉴别的主要特征 山参与园参,白芷与杭白芷,南柴胡与北柴胡, 关龙胆与坚龙胆。
2)写出人参、龙胆、黄芩的组织鉴别特征并绘图。
3)写出人参、当归、龙胆、黄芩、党参、苍术粉末的主要显微特征并绘图。
1.4.3 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中药
内容提要
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川贝母、麦冬、山药、天麻等 20 种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川贝母、石菖蒲、山药、天麻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掌握单子叶植物根 及根茎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了解泽泻、浙贝母、黄精、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 知母、百部、天南星、半夏、白附子、香附、莪术、姜黄、郁金的性状鉴定要点。
同前。
原理
仪器、材料与试剂
1)仪器 同前。 2)材料 药材标本:泽泻,川贝母,浙贝母,黄精,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知母, 百部,山药,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石菖蒲,香附,莪术,姜黄,郁金,天麻。横切面永久 制片:石菖蒲,天麻。粉末:川贝母,山药,天麻。 (2)试剂 同前。
操作步骤
(1)性状鉴定 取药材标本,首先根据形状、表面、断面特征鉴定药用部位,然后按下 列顺序依次观察和描述。
天麻粉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厚壁细胞多角形,壁孔明显;薄壁细胞含卵形或长椭圆形而无 偏光现象的颗粒状物质,加碘液显棕色或淡棕紫色。
(4)松贝(暗紫贝母鳞茎)粉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淀粉粒多为单粒,呈卵圆形、三角状卵 形或贝壳形,有的中部或一端凸出而略作分枝状,少数长圆形或类圆形,脐点呈点状、短缝状、 马蹄形,大多位于较小端,层纹细密;复粒少,由 2~4 个分粒组成。
同前。
原理
仪器、材料与试剂
1)仪器 同前。 2)材料 药材标本:人参,三七,白芷,当归,独活,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 柴胡,北沙参,龙胆,秦艽,徐长卿,巴戟天,茜草,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胡黄 连,续断,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白术,苍术,紫菀,漏芦。横切面永久制片:人参, 当归,龙胆,黄芩。粉末:人参,当归,龙胆,黄芩,党参,苍术。 (2)试剂 同前。
原理
(1)性状鉴定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药用标准或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 的品种、纯度鉴定或粗略地估计其品质的优劣。本实验重点观察供试品的形状、表面和断面特 征,区别来源于双子叶、单子叶或蕨类植物的根或根茎类药材。通过对单味药性状的系统观察 和描述,确定其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
(2)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及显微化学方法等对中药进行分析鉴定。应用生物 的解剖学和显微化学原理,通过不同的显微制片,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内含物的 特征,以鉴定中药的品种、纯度和质量。通过对单味药组织或粉末显微特征的系统观察和描述, 确定其显微鉴别的主要特征。
1.4.2 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中药
内容提要
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人参、三七、白芷、当归、川芎、柴胡、龙胆、黄芩、 党参、木香等 32 种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人参、当归、龙胆、黄芩、党参、苍术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掌握双子叶 植物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了解三七、白芷、独活、羌活、前胡、川芎、藁 本、防风、柴胡、北沙参、秦艽、徐长卿、巴戟天、茜草、紫草、丹参、玄参、地黄、胡黄连、 续断、桔梗、南沙参、木香、白术、紫菀、漏芦的性状鉴别要点。
1)根类中药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横切面和折断面,以及气味等。 2)根茎类中药观察其根茎的种类、其他特征同根。 (2)显微鉴定 1)组织特征 取组织切片,在低倍镜下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内含物的特征可在高倍镜下 观察。
石菖蒲横切片:观察和描述表皮细胞的形状、颜色和内含物,皮层有无纤维束、叶迹维 管束和根迹维管束,中柱维管束的类型,晶纤维及油细胞的分布等特征。
天麻横切片:观察和描述表皮的颜色、皮层外侧细胞壁增厚情况、中柱维管束的类型、 薄壁细胞的内含物及草酸钙针晶束等特征。
2)粉末特征 分取各中药粉末少许,分别用水装片和水合氯醛制片。 川贝母粉末:观察和描述松贝和炉贝淀粉粒的类型、形状、脐点、层纹,导管和草酸钙晶 体的类型。 山药粉末:观察和描述淀粉粒的类型、形状、脐点、层纹,导管和草酸钙晶体的类型,有 无纤维等特征。 天麻粉末:观察和描述厚壁细胞的形状和壁孔、草酸钙针晶有无、导管的类型、薄壁细胞 中的无偏光现象的颗粒状物质等特征。
要点及难点解答
(1)双子叶植物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别要点为形状、表面和断面特征。 (2)双子叶植物、蕨类植物根茎类中药组织构造的基本特征或异常构造特征。 (3)各中药粉末显微鉴定的主要特征 大黄:草酸钙簇晶较大、导管非木化和淀粉粒脐点星状。 黄连:石细胞和韧皮纤维、木纤维鲜黄色,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壁微波状弯曲或连
要点及难点解答
(1)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别要点为形状、表面和断面特征,药用部位多数为 根茎。
(2)石菖蒲组织鉴别的主要特征 表皮细胞棕色,含红棕色物;皮层可见叶迹维管束和根 迹维管束;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有晶纤维和油细胞分布。
(3)天麻组织鉴别的主要特征为表皮组织浅棕色管束外韧型,每束有导管 2 至数个。薄壁细胞含有多糖类块状物,遇碘液 显暗棕色;有的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党参粉末:观察和描述淀粉粒和菊糖的有无,石细胞的形状和颜色,节状乳汁管碎片的 颜色和导管类型等特征。
苍术粉末:观察和描述石细胞的分布状态、形状、颜色,纤维的形状、颜色,导管类型, 草酸钙针晶的分布和菊糖的形状等特征。
要点及难点解答
(1)双子叶植物根类中药性状鉴别要点为形状、表面和断面特征。 (2)山参与园参的区别主要从芦、艼、体、腿、须的形状和表面特征等 5 个方面鉴别。 白芷与杭白芷的区别主要从根头的形状及“疙瘩丁”的分布、断面形成层环纹的形状等方面鉴 别。防风有“蚯蚓头”和“凤眼圈”,关龙胆和坚龙胆可从表面、质地等方面鉴别。巴戟天断面 皮部淡紫色,木心较细。紫草、丹参、黄芩、地黄等以颜色为主要鉴别依据。党参有“狮子盘 头”和眉状疤痕。祈州漏芦与禹州漏芦可从根头部和断面的特征进行鉴别。 (3)人参粉末的主要特征为草酸钙簇晶和树脂道碎片。当归粉末的主要特征为纺锤形韧皮 薄壁细胞。黄芩粉末的主要特征为韧皮纤维呈短梭形,孔沟明显;石细胞呈类圆形、长圆形、 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孔沟有时分叉;木栓细胞棕黄色。龙胆粉末的主要特征为外皮层细胞和内 皮层细胞均母细胞(由子细胞组成)。党参粉末为淀粉粒与菊糖同时存在,有石细胞和乳汁管碎 片。茅苍术粉末的主要特征为石细胞壁极厚,淡黄色或黄色,常和木栓细胞连在一起;有纤维、 细小的草酸钙针晶和菊糖等。 (4)柔软的根类药材一般不含有纤维。含有菊糖的药材一般不含有淀粉粒,党参属于特殊 类型。
1)根类中药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横切面和折断面、气味等。 2)根茎类中药观察其根茎的种类,其他特征同根。 (2)显微鉴定 1)组织特征 取组织横切面的永久切片,在低倍镜下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内含物的特征 可在高倍镜下观察。 绵马贯众叶柄横切片:观察和描述表皮细胞、下皮厚壁细胞、分体中柱的数目和排列方 式、薄壁细胞内含物、细胞间隙腺毛等特征。 大黄根茎横切片:观察和描述木栓层、皮层、维管束(韧皮部有无黏液腔,形成层,木 质部)、髓、薄壁细胞中的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等特征。尤其注意髓部的异常维管束的特征。 黄连根茎横切片:观察和描述木栓层、皮层、维管束、髓等特征。尤其注意石细胞在组 织中的分布状态。 甘草根或根茎横切片:观察和描述木栓层、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射线等特征,根茎 有髓。尤其注意纤维束的分布、有无晶鞘纤维、薄壁组织中有无树脂状物质和淀粉粒。 2)粉末特征 分取各中药粉末少许,分别用水装片和水合氯醛制片。 大黄粉末:淡黄棕色。观察和描述草酸钙簇晶、导管、淀粉粒等特征。 黄连粉末:深棕黄色。观察和描述石细胞、韧皮纤维、木纤维、木薄壁细胞、鳞叶表皮细 胞、导管、淀粉粒等特征。 甘草粉末:黄棕色。观察和描述晶纤维、导管、木栓细胞、淀粉粒、棕色块状物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