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理论
马克思的流通理论及其评价
从 这个 意 义上 说 , 通 同样 也 决定 着 生产 , 社 会扩 大 再 生产 的速 流 并对
度 、比例 、结 构等 均起 着决 定性 的影 响 。
流 通 并不 是 一 开 始 就 存 在 的 ,它是 社 会 分 工 的结 果 。 随 着 社 会生 产 力的 发展 和社 会分 工 的深 化 ,流通 也在 不 断发 展 。从 时 间上 式 ,分别 是 前商 品经 济 、简单 商 品经 济和 发达 商 品经 济社 会 流通 的
马 克思 还指 出 了第 三种 纯粹 流 通费 用 ,即货 币。 马克 思认 为 ,
“ 币费 用对 社 会 来 说 ,是 仅 仅 由 生产 的社 会 形 式 产 生 的 流通 费 货 用 。这 是商 品生 产 的非 生产 费 用 ,这种 费 用 ,随 着商 品生产 ,特 别
是随 着 资本 主义 生产 的发 展而 增大 。 ” ( 马 克 思 对保 管 费 用是 从 商 品储 备 开 始 的。 从 社会 总 资本 2)
再生 产领 域停 留 的时 间是 它 的生产 时 间 ,资本 的 流通 领域 停 留的 时 备 形 成 的费 用的 三个 方 面 :产 品总量 的数量 减损 ( 如 ,储 存面 粉 例
时就 是这样 );质 量 变换 ;维持 储 备所 需 的对象 化 劳动 和活 劳动 。
( 运 输 费用 。 马 克思 在 论 述流 通 费 用 的时 候 ,给 出了一 般 3) 规律 : “ 一切 只 是 由商 品的 形式 转化 而 产生 的流 通 费用 ,都 不会 把
说 ,流通 的形 式 有 :物 物 交 换 形 式 、商 品 流 通形 式 、 资本 流 通 形 从而 作 为商 品储 备 的存 在 ,产 生 了费用 ,因 为这些 费 用不 属于 生产
经济学中的货币流通理论研究
经济学中的货币流通理论研究货币流通理论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体系,涉及货币的流动、存量、价值等多个方面。
它主要研究货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功能和影响,探究货币的本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
在货币流通理论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基本的观点和理论,下面就为大家逐一阐述。
货币的功能货币流通理论第一个要研究的问题便是货币的功能。
作为经济交换的媒体,货币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功能: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贮藏手段。
其中,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评定物品价值,作为交换媒介时体现了它在货币交易中的作用,作为贮藏手段则是人们将财产延期到未来使用的一种方式。
钞票与信用货币流通理论的第二个要研究的问题则是钞票和信用。
在货币流通活动中,现金和信用通常是经常使用的货币形式。
现金是流通中的物品,可以直接得到,它在交换中很方便,也能有效地解决小额交易的问题。
而信用则代表了一种不可见的货币,它是流通中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和通信工具进行传输和交换。
不能忽略的是,信用也是流通中的货币,因为它具有货币的流通性和价值。
同时,信用也涉及到货币信用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货币流通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
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的货币流通量是决定物价程度和货币购买力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货币数量论通过分析货币流通量、物价指数等来探究货币流通对物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指导了货币政策制定。
货币中性论货币中性论是货币流通理论中的一个争议理论。
按照货币中性理论,货币流通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纯粹是中性的,不会影响经济增长率和长期经济发展。
而在其他经济学派中,则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的增发往往会产生严重影响。
货币的驱动力货币的驱动力是货币流通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货币市场中,货币是人们行为激励的重要手段。
货币的流动性和价值成为货币市场中重要的驱动要素。
货币的增发会导致通胀,从而进一步影响货币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平衡。
货币流通理论的研究,至今仍然是贯穿货币市场中的重要一环。
流通理论研究的经济学方法论基础
开放伊 始 , 首先进行的就是对 “ 无流通论 ” 的批 判和破 除 ,重新确立 “ 社会 主义经济 是 有计 划的商品经济 ”的理论 判断。从 研
面 ,但 其 方 法 论基 础 仍 然混 乱 , 方 法论 个 人 主 义与 集 体 主 义 并 存 。本 文 认 为 , 应 当把 流 通 问 题 研 究 的 方 法 论 基 础 统
一
之上 的。宏观 经济学 当中 ,消费 、投资等
活动 仍然可以归结到微观主体的最优化行 为 ,唯一一个外生变量是货币供给。而货 币供 给成 为外生变量的时间也不长 ,只有 在政 府垄断货币发行并且货币不可兑换之 后 才成 为真正 的外生变量。既便如此 ,理 论上政府也可 以通过最优化的计算来确定 最优 货币供给 量 ,说到底 ,还是归结到最 优化这一基本原理 。 当 前 我 国 流 通 问 题 研 究 的 特 点 是
合在 一起就构 成了市场。 至于宏观经济学 , 也仍 然是 经 学 法 基 济 方 论 础
■ 张 琦 (中国社会科 学 院财政 与 贸易经济研 究所 北 京 1)8 6) ( 3 0 ◆ 中图分类 号 :F 1 文献标识 码 :A 7 3
义 的 ,通 过 对 微 观 个体 进 行 “ 济 人 ”假 经
我 国流 通 理 论 的 发 展 演 进
( )我 国流 通 理 论 的 发展 历 程 一
第一阶段大体上是 2 0世纪 8 0年代到
9 年 代 中后 期 ,这 一 时 期 流 通 理 论 的 表 现 O
计 量经济学 、博弈论 等研 究工具被用来研
资本流通理论
• 本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职能形式循环的统 一。
• 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要正常的顺利的
进行应遵循的规律
第一节 产业资本的循环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态
(一)、产业资本:是指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 通运输业及邮电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
付 本 10万 周转价值为6000元
资 本 1
工具1万:年转移3/10, 周转价值为3000元
4 流动资 年周转5次 ,周转价值为
万 本 4万 20万
元
一年内的预付资本周转速度:
= (0.1+0.6+0.3)万+20万 14万
= 1.5次
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 中所占的比重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它的磨损 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固定 资本 磨损
有形 磨损 无形 磨损
资生本产技由指率术于机提进科器高步学、技设制术备造进等出步固、定 社会劳动生产率新提机高器而引 起的贬值
折旧
资本所有者依据固定资本的磨 损程度逐次以货币形式提取的补偿, 它是固定资本进行价值补偿的一种 办法
二、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3、商品资本的循环: (1)、循环公式:W’- G’ —W …P …W’简写为W —W’ (2)、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第一,它是从商品资本开始再到
商品资本结束,从而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是再生产过 程。第二,商品资本循环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好像资本主义 生产是为使用价值而生产,而不是为了剩余价值而生产。 (二)、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产业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商品流通
马克思对流通的分类
马克思对生产商品化和社会化条件下的 流通进行了分类: 一、总过程——资本通过它的各个不同 环节,因此资本表现为处于流动中的、 流动着的东西。
马克思对流通的分类
二、资本和劳动能力之间的小流通。这种 流通伴随着生产过程并表现为契约、交换、 交易形式,而生产过程就是在这些前提下 进行的。 三、大流通:资本在生产阶段以外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资本经历的时间表现为同 劳动时间相对立的流通时间。
一、流通理论
1、商品流通一般
商品流通
狭义: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连续不断
的商品交换,也就是以买卖,或者说 以价值形态的变换为基础环节所组成 的系列。 广义:是指商品价值形态不断变换过 程和商品体物质运动过程的统一。
商品流通过程
是价值实现过程和使用价值替换过程 的统一 是商品价值流通过程与商品实体流通 过程的统一
商品储存的结构
取决于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
7、商品流通时间
商品流通时间
是指商品在流通领域中停留的时间。 它包括商品在生产者手中储备的时间和 商品经营者(批发和零售)手中储备的 时间。 从商品体的运动来看,则包括商品在流 通领域各类仓库保管的时间、商品运输 时间等。
社会再生产时间
社会再生产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再生产时间既定的条件下,生产时间和 流通时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商品流通
流通是一切交换关系的总和,由多次交 换行为联结而成。 只要以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买卖 就可以联结起来而组成链条,以便去联 结成不是一次买卖所能完成的交换过程。
商品流通
完整的商品流通应该是纯粹商品流通和商 品体的物质运动的统一。 前者是价值形态变化的系列,后者是使用 价值的运动系列;前者是商品和货币所有 权的连续更迭,后者是包括商品体的空间 位移在内的商品自身的物质运动。而纯粹 商品流通则是整个商品流通的本质内容。
第一篇商品流通概论
第一篇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流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流通的产生一、流通的产生社会的经济活动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而社会再生产是由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所构成的。
企业作为生产单位,从作为消费单位的家庭筹集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来进行生产,并把生产出的商品销售给专业化流通机构。
流通机构把商品作为消费资料转售给最终消费者,或者作为生产资料转售给生产者。
可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互为媒介,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
关于流通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之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①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必要过程,如今已确立为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部门。
什么是流通?马克思说:“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
”②这一定义在流通理论中普遍得到认可,此定义下的流通产生于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
从历史上看,分工特别是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商品交换的形式与规模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及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与扩大的。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带来社会上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剩余产品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社会上有了货币,同时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生产,就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上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就有了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
同时,商品交换形式的发展与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也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
不论是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还是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本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6页。
②同上。
质上讲都是劳动产品或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这种一系列的交换活动的转移就形成了流通,尤其是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的交换形式的出现,使交换行为在规模和空间范围上,都更体现了交换总体意义上流通的内涵,即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一系列交换活动的总和。
《流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流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讲流通的产生与进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深刻理解流通的概念及其历史进展,了解流通产业的类型,正确理解流通产业的含义,深刻理解流通产业的特征与奉献,了解零售商业、批发商业和物流产业的演进历程,并从总体上生疏流通产业的历史进展,全面把握流通产业的进呈现状。
第一单元流通的产生一、什么是流通〔一〕流通的定义流通是指劳动产品或生产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是指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包括各种分销商、中间商的交易活动。
(二)马克思对流通的定义马克思将流通定义为“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行分割的穿插在一起。
这全部的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
”马克思的流通概念,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是商品流通,其次是货币流通,第三是资本流通。
〔三〕流通企业流通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以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流通活动为事业内容的企业。
流通企业主要由流通环节中的各类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以及特地从事物流配送的物流企业三类企业构成。
二、流通是如何产生的〔一〕三次大分工历史上有过三次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别;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别;商人的消灭。
〔二〕分工的结果〔三〕分工与商品交换形式的演进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与物物交换2.其次次社会大分工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四〕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二、流通产业及其分类〔一〕流通产业的内涵流通产业是指特地以商品流通为经营内容的盈利性事业。
明显,流通产业的事业内容是商品流通,既包括商品全部权的转移过程,也包括商品实体的运动过程。
流通产业主要包括: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既包括传统效劳业也包括现代效劳业。
〔二〕流通产业的分类1.按“业种或业态”分类2.按“商流或物流”分类3.按商品流通的阶段分类4.按商品流通的范围分类其次单元流通产业及其进展一、流通产业的特征与奉献〔一〕流通产业的特征1.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力气,具有就业机器功能2.进入与退出障碍低,竞争猛烈3.技术进步的附属性4.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效果不够显著〔二〕流通产业的奉献1.宏观层面(1)流通产业对 GDP/GNP 的奉献(2)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奉献(3)流通产业对三次产业的奉献(4)流通产业对社会就业的奉献(5)流通产业对国民福利的奉献(6)流通产业对城市形成和进展的奉献2.企业层面二、流通产业的进展〔一〕零售商业的进展1.第一次革命:百货商店的兴起零售商业的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是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店的诞生。
马克思商品流通费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商品流通费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流通费用,尤其是运输费用的节约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商品流通理论的分析,结合我国运输业现状,提出节约运输成本的措施。
标签:商品流通费用运输成本马克思认为,生产和消费是辨证统一的。
商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最终实现。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产生的费用叫做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是资金在流通领域经济效益的反应。
把流通费用的支出限制在社会必要的限度内,就能够节约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生产领域,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
本文仅从流通费用角度来分析马克思商品流通费用理论对节约运输成本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商品流通费用理论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包括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三部分。
对于节约运输成本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运输费用。
在流通领域,资本有两个流通过程,即W——G的出售和G——W的购买。
在G——W阶段,资本价值转化为生产要素;在W——G阶段,实现了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W——G,即“卖”是最困难的部分,它是资本能否实现循环最重要的因素,商品只有出售了生产才算最终完成,资金才能回收。
而物品的出售是物品位置上的改变,这就需要运输的保证。
投在运输上的费用,其不变部分(C)会转移或追加到被运输的产品中,其可变部分(V)会创造新的价值追加到被运输的产品中去。
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认为,在一定距离内,运输费用与其运输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运输费用和运输业整体的生产能力成反比,与运输距离成正比。
二、我国运输业现状及成因分析运输成本是单位运输产品分摊的运输费用的支出,包括固定设施成本、移动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三部分。
数据显示,我国运输成本约占GDP的30%,而發达国家却占10%左右。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流通环节过多致使运输成本上升以蔬菜为例,蔬菜产地“菜贱伤农”,销地“菜价倍增”,出现了“两头叫”、“中间笑”的不合理模式。
马克思流通理论
马克思流通理论一、马克思的流通理论马克思关于流通的论述是极其丰富和详尽的,他从流通的一般概念开始对资木主义的商品流通进行剖析,详细论述了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深入分析了主要流通业的特点,并具体提出了如何提高流通效率的途径,所有这此容都是极具逻辑性和科学性的。
主要理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流通概念马克思在第一卷第三章中详细解释了其所谓的流通概念。
马克思指出,流通是指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最终到达消费者之间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过程,流通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
他把流通界定为“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①。
生产与流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是生产对流通起到决定的作用,流通是为生产服务的,但是流通对生产又起着反作用,尤其是在买方经济的条件下,其反作用更是强大。
流通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流通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流通也在不断发展。
从时间上说,流通的形式有:物物交换形式、商品流通形式、资本流通形式,分别是前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社会流通的发展形式。
从容上讲,马克思是从三种意义上来研究流通的,即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
2.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五章和第十章分析了流通时间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通时间”②。
马克思认为,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称为流通时间,由商品转化为货币的时间和货币转化为商品的时间这两个部分组成。
马克思认为,“流通时间的延长和缩短,对于生产时间的缩短或延长,或者说,对于一定量资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规模的缩小或扩大,起了一种消极限制的作用。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6页③同时,资本的流通时间也会限制它的价值增值过程。
因此,为了提高资本的效率应尽量缩短流通时间。
流通概论考试重点
流通概论题型:单选 20分名词解释 15分简答 20分论述 10分案例分析 15分计算题 20分名词解释:1、分工:组织或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或活动。
2、交换: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相互提供各自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
3、商品流通: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
4、活垂直竞争:指零售商与批发商、制造商等为争夺渠道权利或渠道利益而进行的竞争。
5、分配:把社会产品分归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动,包括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6、流通产业:专门以商品流通为经营(活动)内容的营利性事业。
7、消费者合作社: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专业化流通组织,是由城市消费者自愿联合,以集资入股的形式成立的一种流通组织,其经营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经济福利而非赚取利润。
8、流通渠道:促使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而由商品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等流通机构构成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组织。
9、销售促进:通过向顾客提供超额的价值和奖励以使其在特定的时段内光顾商店或者购买商品的营销行为。
(不需要支付媒体很多费用,但提供超值服务和奖励也会增加零售商成本)10、销售过程:销售人员为促进顾客做出购买决策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11、网络营销:借助于因特网、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12、直复营销:也叫直接回应的营销。
它是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个性化的沟通媒介或沟通方式向目标市场成员发布产品信息,以寻找对方直接回应的营销方式。
13、市场区域:市场区域是指市场的地理规模、位置,以及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
14、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指市场中最终用户的数量。
15、正规连锁: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商店以上的零售业或餐饮业组织。
16、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选择题:1、分工的形式包括:自然分工(年龄、性别的差异)、内部分工(组织内部的分工现象)、社会化分工(组织体系外部、社会范围内)2、流通产生于分工,发展于交换。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发展研究
带 来 的 弊 病 , 面 把 握 了 生 产 、 配 、 换 、 费 全 分 交 消 的 相 互 关 系 及 其 实 现 形 式 , 示 了 生 产 关 系 发 展 揭
的 历 史 性 。马 克 思 流 通 理 论 服 务 于 马 克 思 的 剩 余 4r 理 论 、 生 产 理 论 等 。 进 入 21世 纪 以 来 ,  ̄值 再 流
2 .关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流 通 理 论 的 评 价 与 创 新 思 路 。 克思批 判地 吸 收 了 1 马 8世 纪 到 1 9世 纪 3 0
少 的 内 容 。 四 是 信 息 化 与 流 通 创 新 : 通 组 织 的 流
效 率 性 。 马 克 思 由 于 时 代 限 制 , 有 可 能 认 识 到 没 信 息 化 条 件 下 的 流 通 问题 , 不 可 能 分 析 诸 如 电 也
通 发 展 到 一 定 时 期 必 然 会 制 约 生 产 , 其 仅 在 抽 但
象 的 层 次 上 揭 示 了 生 产 和 流 通 的 关 系 以 及 商 品
了 流 通 在 社 会 生 产 总 过 程 中 的 特 殊 地 位 。马 克 思
流 通 的本 质规 定 性 , 有具 体研 究 企 业 以及 社 会 没
明 了广 义 的 流 通 和 狭 义 的 流 通 的 区 别 , 且 指 明 而
向 流 通 过 程 , 忽 视 了 废 弃 消 费 品 从 社 会 到 自然 而
的 反 向 流 通 过 程 ,应 当 考 虑 到 反 向 流 通 过 程 , 从 “ 通 ” 视 角来 看社 会经 济 的运行 。二是流 通机 流 的 制 创新 : 通 力 量 的先 导性 。马 克思 认 识 到 了流 流
1 .关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流 通 理 论 的 形 成 历 程 。
流通理论的发展历程
流通理论的发展历程流通理论是从古代开始逐渐形成的,经过多个时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流通理论主要研究货币、商品的交换与流通方式。
流通理论的最早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交换经济。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主要依靠直接交换商品来满足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商品交换逐渐出现不便。
为了方便交换,人们开始使用某种特定的物品作为交换媒介,这就是流通的雏形。
随着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流通理论逐渐形成。
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研究货币的意义和功能,以及货币对商品交换的影响。
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在18世纪提出的流通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流通的规模和范围更加扩大。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提出了流通的概念,并认为流通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
他研究了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如市场、商人等,并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困境和矛盾。
进入20世纪,流通理论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独立的领域。
流通理论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货币、商品流通、供求关系等展开。
流通理论主要研究货币和商品的交换过程,分析流通的各个环节和机制,揭示流通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流通理论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现代流通不仅是商品交换的方式,还涉及到物流、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
流通理论开始关注物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新的研究领域,以适应实际经济的发展需求。
总的来说,流通理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直接交换到货币交换的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流通理论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实际经济的发展和规划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相信流通理论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于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的思考
规模 的增速 为 2 .3 远 超 2 0 年 的 1 .%, 明零售企业 有逐步转 向精致 24 %, 09 35 说 式效率 型发展 的趋势 ,更加注重 提高单 一 门店 的销售能 力 以及 行业细分化 和经
营特色化 。 在众 多业态 中 , 百货业 的销售规模增 幅最 高达 5 %, 0 其次 为多业态 ( 39 ) 3 .% 和 家电零售 ( 38 ) 3 .% ,主要 是中国消费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所致 ,“ 家电下 乡” 、 “ 以旧换新 ”等政策 力度 加大 ,也促使 家电零售 扩张。 报 告预 期 未来 中国消 费支 出仍 可能 继续 高 速增 长 , 时 , 届 中产 阶级 消费 人 数 将成 为未来 的消 费 主体 。与 此 同时 ,可 持续 性会 因消费 者意 识 和教 育水 平 提 高 、公 民意 识增 强等 原 因 ,扩展 至 适用 于所 有产 品 和服 务 ,成 为未来 的 消
善法 制 , 加快 诚信体 系建 设 的问题 。 五是 消费 理 念 。要 建立 全 社会 “ 循环 就 是绿
色 ,节约就 是低 碳 ”的合 理消 费理念 。形 成科 学 消 费的 文化 和 促进 经 济 发展 的有
复 苏不确定 、消费 升级等 因素 ,中国更 多的零售企 业预计将 加入 多元 零售 的行
增长 。
在3 0多年 的 时间里 ,中国共产党 带 领1 3亿 中国人 ,以平 均约 1 % 的速 度发 0
21 0 0年连 锁百强企 业 的门店数量 增速 为9 7 % ,为近 三年来最低 , 销售 .4 但
展 ,创 造 了世界 经 济发 展 史上 亘 古未 有
的奇迹 。传 统 的西 方经 济 学 已经不 能 完 全科 学 地 解释 在 中 国发 生 的一 切 ,马 克
马克思流通理论
马克思流通理论一、马克思的流通理论马克思关于流通的论述是极其丰富和详尽的,他从流通的一般概念开始对资木主义的商品流通进行剖析,详细论述了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深入分析了主要流通业的特点,并具体提出了如何提高流通效率的途径,所有这此内容都是极具逻辑性和科学性的。
主要理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流通概念马克思在第一卷第三章中详细解释了其所谓的流通概念。
马克思指出,流通是指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最终到达消费者之间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过程,流通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
他把流通界定为“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1。
生产与流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是生产对流通起到决定的作用,流通是为生产服务的,但是流通对生产又起着反作用,尤其是在买方经济的条件下,其反作用更是强大。
流通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流通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流通也在不断发展。
从时间上说,流通的形式有:物物交换形式、商品流通形式、资本流通形式,分别是前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社会流通的发展形式。
从内容上讲,马克思是从三种意义上来研究流通的,即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
2.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五章和第十章分析了流通时间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通时间”2。
马克思认为,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称为流通时间,由商品转化为货币的时间和货币转化为商品的时间这两个部分组成。
马克思认为,“流通时间的延长和缩短,对于生产时间的缩短或延长,或者说,对于一定量资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规模的缩小或扩大,起了一种消极限制的作用。
”3同时,资本的流通时间也会限制它的价值增值过程。
因此,为了提高资本的效率应尽量缩短流通时间。
在对流通费用的研究中,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六章中做了具体的阐述,他指出,他将流通费用分为纯粹的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
商品流通理论
商品流通理论第一章商品流通理论一、教材框架共有14章,包括商业流通理论、流通产业组织、商业流通企业战略管理、市场预测、商业流通企业经营决策、供应商管理、库存控制、新兴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和代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商业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
涉及面很广,基本涵盖了商业企业经营的所有方面,内容比较杂,有一定的难度。
二、题型、题量单选60道;多选20道;案例分析;共五个案例,每个案例有4个问题,共20题。
试卷总题量为100道。
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也就是150分钟。
第一节商品流通概述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从逻辑上讲,一个商品的转移的完整过程可以简化为生产、流通、消费;以一个钢铁生产企业为例,阐述一下社会再生产的完整流程。
生产决定了流通,因为如果没有东西制造出来的话,根本就不会有商品进入到流通领域;流动对生产有反作用,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决定着生产。
一、商品流通功能商品流通的功能主要有3个(重点):◇实现功能(对生产来说):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
生产商的产品堆积在仓库中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补偿劳动耗费,满足生产要求,进行再生产。
◇中介功能(对双方来说):衔接;再生产的延续性。
◇调节功能(更进一步):不仅仅是作为中介具备衔接的功能,更能调节社会生产。
(1)调节社会生产(2)调节社会资源配置(3)调节各方经济利益关系(4)调节生产力布局(5)调节并优化各种比例关系【例题1・单选题】商品流通能调节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这体现了商品流通的()。
(2021年) A.实现功能 B.中介功能 C.调节功能 D.加工功能[答疑编号684010101] 『正确答案』C【例题2・单选题】商品流通使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得以衔接,也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得以保证。
这体现了商品流通的()功能。
(2021年) A.实现 B.配置C.调节D.中介[答疑编号684010102]『正确答案』D 【例题3・单选题】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唯一途径是()。
流通经济学复习资料
流通经济学导论一、马克思经济思想中的流通理论评析1、马克思的流通思想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二卷。
马克思的流通概念主要包括三个含义,即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
商品流通主要是指先卖后买。
马克思曾对商品流通这样定义:“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
他强调了商品流通时一系列无休止的社会性交换行为。
货币流通不过是商品流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即总是伴随着商品流通的产生,并随着商品流通停止而停止。
资本流通即货币作为流通的起点首先转化为商品,然后商品再转化为货币。
(1)马克思的流通理论主要在以下三个流通公式中体现,即总资本流通公式、小流通公式和大流通公式(2)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分析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以下方面:(a)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商品,而商品是以交换为前提的,区别商品与产品的唯一特征是交换,从而将交换、流通摆上了经济问题的核心问题。
(b)马克思研究的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于商品流通,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具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经济形势”,商品流通反映的是微观主体之间交互活动的总体,从宏观角度探讨商品经济,无疑应更多地探讨商品流通问题。
(c)资本流通是发达的商品流通。
从简单商品流通W-G-W,到发达的商品流通G-W-G`,流通的形式和本质都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核心是,由简单的商品流通中对使用价值的追逐转化为发达的商品流通中最价值增值的追逐。
(d)资本主义的根本弊病在于商品流通不能实现,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流通无法实现,马克思才从根本上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流通经济理论才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的商品流通理论至少在以下两点上是有现实意义的:第一,流通方式决定于生产方式,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方式或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唯一解,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物的流通也必然采取商品流通方式,而且进入流通的商品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而且还包括劳动力、信息、资本、技术等等生产要素;第二,商品流通的两个前提条件是商品所有者“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以及“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地意志”,因此,要进行商品流通,首先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创造出不同的“商品所有者”,其次,每一商品所有者必须认真考虑对方的需求,也就是商品所有者至少要做到“利己不损人”。
资本流通理论的
资本流通理论的资本流通理论是指资本(即钱)通过金融市场或者银行系统流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
资本流通理论揭示了资金流动的机制,如何实现资本的增涨和流通,以及经济的发展及投资的影响机制。
资本市场的运转要求资金的自由流动,不同的经济体中的资本在国际贸易中可以自由地流动,它们可以跨境来回自由地流动。
这样,投资者就可以选择把资金投资到具有增长前景的经济体中,从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本利用率,促进经济增长。
资本流动可以通过现金、债务、贸易等方式实现,进而使经济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获得合理的资源利用,资金的自由流动可以带来各个参与者的收益和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资本流通理论表明,当资金自由流动时,经济体将有可能发展出更多更高级的技术,这将有助于经济增长,同时,资金的自由流动将为资本市场以及资本相关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综上,资本流通理论揭示了资金在市场中的表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对政府及各经济体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资本流通理论的实施也有一些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管制的挑战。
一方面,央行的管制规定,可以确保货币的流通和稳定,但是一旦金融管制过于严格,可能会对投资者带来不利的影响,减少资本流通量;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可能由于害怕风险而拒绝资本流向某些投资项目,同样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货币政策对资本流通理论实施也具有重大影响。
货币政策可以减少或增加经济体中可用的资源,从而影响资本流通量,增加资本流通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减少资本流通则会导致经济增长减缓。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日渐发达,资本流通理论对于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因此,在实施资本流通理论时,政府需要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管制,为经济及投资活动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
数据流通理论
数据流通理论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就如同工业时代的石油一般。
而数据流通,便是让这一资源充分发挥价值的关键环节。
数据流通,简单来说,就是数据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传递、共享和交换的过程。
它使得原本孤立、分散的数据能够汇聚起来,形成更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要理解数据流通,首先得明白数据的特性。
数据具有多样性,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等各种形式。
不同类型的数据,其价值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同时,数据还具有时效性,有些数据在特定的时间内具有极高的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可能会迅速降低。
数据流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数据流通,能够整合内外部的数据资源,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例如,一家电商企业可以通过与物流企业进行数据流通,获取更准确的物流信息,从而优化配送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对于科研机构而言,数据流通能够促进不同领域、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数据共享,加速科研创新的进程。
比如,医学研究领域可以通过整合来自不同医院、不同地区的患者数据,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特征和规律,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数据流通并非一帆风顺,其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
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首要问题。
在数据流通的过程中,如果数据被非法获取、篡改或滥用,可能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和隐私保护法规,确保数据在流通中的安全性。
数据的质量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低质量的数据可能包含错误、缺失或重复的信息,这会影响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效果。
所以,在数据流通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验证和整合,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此外,数据的标准和格式不统一也会给流通带来困难。
不同的系统和平台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标准和格式,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转换和适配,数据将无法被正确理解和使用。
为了促进数据的有效流通,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马克思流通时间理论视角下的高铁经济问题研究
马克思流通时间理论视角下的高铁经济问题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流通时间理论是指商品从生产至消费所经历的时间,它包括生产时间、商品存货时间和运输时间等。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高铁作为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对于加快商品的流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流通时间理论的角度探讨高铁经济问题。
一、高铁的出现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高铁具有高速、高效、高质的特点,它缩短了地理距离,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快速调配,也有助于加速商品流通速度。
从商品生产到消费,其中的流通时间被缩短,商品的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高铁的发展使得不同地区的商品深度融合随着高铁的建设不断完善,不同地区之间的物流成本不断降低。
这使得各地的商品可以迅速地融合,不同产品的组合更加多样化,提高了消费者的选择性,也促进了商品之间的互通有无。
三、高铁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高铁桥接了各地经济,促进了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高铁的建设使得各地资源相互之间具有了可补充性,各地区的商品等可供给的资源可以互相借用,实现资源互利共享,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高铁打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高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高铁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这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高铁在运营过程中也产生了多种相关产业,如供应高铁用餐的高铁餐饮产业、高铁车站周边商业街区的开发等。
这些产业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环境,重塑了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经济结构。
五、高铁对于推动全球化过程的作用高铁的快速发展,也对于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铁将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使得全球各地之间的商品、资金和信息更快速地流通,为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高铁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其快速、安全、便捷的特性极大地缩短了商品的流通时间。
高铁的发展也引领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推动全球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过,高铁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同时确保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了商品内部矛盾(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外化为交换过程的矛盾的客观必然性。
商品内部这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在交换过程中的外部表现就是交换过程的矛盾,即个人的过程与一般社会的过程之间的矛盾。
因而产生了商品流通.
在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动时,马克思是在双重意义上使用流通一词的:一方面,把流通作为资本运动的总过程,把资本运动视为不断的“流”,考察资本流通;另一方面,他从社会产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角度来考察社会总产品的运动,考察商品流通。
但是,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交错在一起的,显然,商品流通离不开资本流通,资本流通也离不开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资本流通的基础和表现形式.
马克思在阐明了交换过程矛盾的运动导致货币结晶的产生,导致物物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的客观过程之后,紧接着揭示了商品流通的运动形式与经济实质。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过程得以完成的形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W—G—W
这是商品流通的运动形式。
这一运动形式表明:商品交换过程是在两个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形态变化中完成的;即从商品转化为货币,又从货币转化为商品。
在这一运动中包含有商品的两个形态变化:
商品一货币(W-G),马克思称为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是商品所有者的卖的行为。
货币一商品(G—W),马克思称为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是商品所有者的买的行为。
这两个形式也具有各自的特征.首先,W—G卖,就是通过商品的售卖,转让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使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得到补偿.对于这个特征,马克思称作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即一是指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对商品所有者来说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二是指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由于多种原因使它成为很不容易实现的事情。
马克思分析了商品所有者用自己的商品把别人口袋里的货币“吸引出来”,需要经历四道卡:即是否具有满足货币所有者的使用价值;新劳动方式产生的新商品是否为消费者所接受;产品替代品的生产情况;社会需求量。
第二个阶段, 货币一商品,(G—W)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这是因为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就是买的行为,就是用货币购买商品的行为。
这里的货币,从质的方面看,“是其他一切商品的转换形态,或者说,是它们普遍让渡的产物,因此是绝对可以让渡的商品”1;从量的方面看,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的价格就表明了货币可以转化为其他一切商品的量的限度。
对商品流通的经济实质,马克思早在他的19世纪50年代的著作中已经有比较原则的论述:“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总体上看的交换。
”商品流通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不同于直接的产品交换。
表现为:⑴.商品流通打破了直接的产品交换的“时间、空间和个人的限制”,“发展了人类劳动的物质变换”。
⑵.商品流通使流通当事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发展起来,使流通当事人难以控制。
在商品流通条件下“又有整整一系列不受当事人控制的天然的社会联系发展起来”⑶.商品流通过程“在使用价值换位和转手之后,并没有结束。
”货币“它不断地沉淀在商品空出来的流通位置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出一切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共有的运行规律,主要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等等。
只要有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存在,这些运行规律就客观存在并必然发挥作用. 随着货币的出现,物物直接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商品价值通过货币表现为价格。
在商品流通领域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即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现在就表现为按照符合商品价值量的价格进行等价交换。
这是价值规律在商品流通中发生作用的必然表现形式。
由于价格是商品的内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也是一种相对价值量,加之市场上各种不断变化的因素如竞争因素、供求因素等的影响,导致价格与价值在量上完全一致是偶然的、而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相互背离是经常的。
供求关系对市场价值有影响作用。
这种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
第—,当供给是“普通的供给量”,需求是“普通的需求”时,市场价值就由中等条件下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来决定。
第二,当需求超过正常需求,供给低于正常供给时,“市场价值就总是由最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来调节”。
第三,当需求低于正常需求,供给高于正常供给时,“市场价值就总是由最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来调节”。
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一方面,“供求调节着市场价格,或者确切地说,调节着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
如果产品量超过需求量,市场价格就必然会低于市场价值;如果产品量小于需求量,市场价格就必然会高于市场价值。
这就是供求的变动使市场价格围绕着市场价值这个中心发生波动。
另一方面,供求关系也调节着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的偏离抵消的趋势,即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是说明抵消这种偏离的趋势”。
这就是说,“如果需求减少,因而市场价格降低,结果,资本就会被抽走,这样供给就会减少”。
“反之,如果需求增加,因而市场价格高于市场价值,结果,流入这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就会过多”,这样,供给就会增加。
这种种情况都会导致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平衡,从而使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偏离出现被抵消的趋势。
流通的作用,
流通费用
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经过3个过程,第一是购买阶段,资本家在市场上用他的货币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通过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第二是生产阶段,在购买阶段资本家用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价值也大于原来资本的价值。
经过此阶段,生产资本就转化为商品资本。
第三是售卖阶段,在此阶段资本家出售他的商品,换回比原来预付资本更多的货币,通过这个阶段商品资本就转化为货币资本,从而完成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互相依赖,密切联系的,资本循环必须不停的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但同时资本循环又要求资本在它的各个循环阶段上,在一定时间内稳定下来,只有在完成和它的形式相适应的职能后,才能取得进入下一个转化阶段的形式。
资本循环就像一个不断的流,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存并增殖自身。
因此产业资本是无限的。
在产业资本的循环中,不仅进行着货币资本的循环,而且同时进行着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
货币资本循环的起点终点都是货币资本。
运动过程最清楚的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
但由于生产阶段在这里表现为循环的中间环节,就好像货币本身具有使价值增殖的能力,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生产资本的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
流通过程成为中间环节,并且在循环中体现了剩余价值的周期再生产。
生产资本的循环表明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也容易使人把生产本身看成生产的目的,掩盖了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的真正目的。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表明,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整个过程都是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的。
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的继起性和并存性,是资本不断增殖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资本的循环不能顺利进行。
资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要经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资本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是生产时间,处于流通领域的时间是流通时间,资本在流通时间是不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由生产中创造,但是流通是生产的条件,流通时间的长短对生产过程有影响。
即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就越快,实现的剩余价值就越多。
资本周转受很多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