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体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目标体系,条块分明而又相互协调,目标明确而又具有弹性。
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
如果说,九年一贯四个学段是一个纵向的结构,那么,四个方面与“综合性学习”构成的五个板块则是一个横向的结构。
如果说,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的协调的平面系统,那么,目标中三个维度的交融,则使这个平面的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十条总目标涵盖了语文素养的所有方面。
第1条至第5条,大体是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方法几个方面提出目标,其中也涉及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第1条,提出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多带有过程性、发展性和导向性,因而,既具有方向性又具有弹性。
这些目标都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发展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生动而又具体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2条,提出文化方面的发展目标。
对学生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多样文化等方面都提出合适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培养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胸襟、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能够博采众长的现代人的愿望。
第3条,提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习惯和方法的发展目标。
能热爱祖国语文,有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目标也是要靠日积月累,长期“养成”。
第4条,提出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方法方面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协调发展的思想。
发展思维能力,涉及到观察、思考、想象诸多方面,突出强调了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又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华丽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华丽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为了更好地落实培养目标,体现办园思想,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幼儿园正逐步引向深入,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课程目标体系如下:一、幼儿园课程理念幼儿教育是一个人的起始阶段,它能诱发幼儿的潜能,及其幼儿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们的工作中,始终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导思想,依法办园,科学办园。
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实际工作之中,用创新求发展,拓展教育领域,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大胆尝试课程改革,以教研促发展,向教研要质量,是幼儿园工作着力点,在《纲要》精神的统领下,结合本园的课改实践和办园特色,在完成共同性课程的同时,立足幼儿园,以促进幼儿、教师发展为本。
幼儿园秉承人本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培养智能多元、心态积极、人格完美的优秀儿童。
在教育活动中,启发爱心、思维、潜能、自信,创造有准备的环境,让孩子们多聆听,多发问,多阅读,多思考,多动手,多创造。
在自然、开放、温馨、和谐的儿童乐园中快乐成长,为儿童的幸福人生积累心灵财富,收获一生的爱心、自信和快乐。
二、发展愿景健康活泼、全面发展三、幼儿园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结合《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目标,总目标定位于“让每位幼儿快乐地在生活中探索,在多元智能方面均获得有益的发展和完善,最终帮助每个幼儿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伴随着这些课程总目标的全面实施与不断提升,我园全体教师将在积极投身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策略、提升专业水平、支持与推进孩子的主动建构与自主发展,使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和教育内涵不断地凸显和拓展。
在自主、开放、多元的发展轨道中,我园将牢牢把握“幼儿发展第一、情感需求为先”的个体发展与人文关怀的教育原则,在园所设施调配、教师专业引领、办园特色多元发展方面做出新的思考和规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综合构建的课程目标体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综合构建的课程目标体系1 基本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其目标体系是语文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综合构建的课程目标体系,要求语文教育有完整的、系统的内容设置。
这其中包括了让学生具备让他们掌握语言技能,甚至具有语言方面的能力,从而满足这类课程的要求,能够让学生们在未来语言运用中有所提高。
2 基础理论目标综合构建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体系,要求学生具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理论目标。
这其中包括:(1)熟练掌握语言的基本表达形式,包括口语、书面语和文学语言,以及其他表达形式和文体;(2)总结、分析、解读和理解记叙文、说明文以及其他篇章;(3)掌握义务语文课程中的文字技巧,掌握语言遣词造句的基本知识;(4)掌握通过书写练习提高书写水平的基本方法。
3 技能目标综合构建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体系,要求学生具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技能目标。
这其中包括:(1)基本掌握语言表达的创造性语言使用,能够多种文体和表达形式;(2)运用文字,熟练掌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3)能够在语文课程中,灵活使用文字中的多种表达形式,运用多样化的文字创作技能;(4)掌握自我纠错的方法,提高书写水平。
4 情感目标综合构建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体系,还要求学生具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情感目标。
这其中包括:(1)培养正确的文化观念;(2)提高专业素养,培养语言素养;(3)培养语言感、思维感和表达感,思维技巧;(4)树立科学认识观念,形成有自信、自尊、友爱的思想品质。
综上所述,综合构建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体系,要求学生具备基础理论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只有系统掌握这些要求,才能让学生在语文方面有所进步,从而为学生将来运用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是指基于素养教育理念,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
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
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积极探究精神,使其具备对学科内容的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社会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具备社会适应和参与能力。
3.创新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使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实践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实践经验和实践运用的能力,能够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5.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使其具备自我认知、情感调节和情感表达能力。
6.身体素养: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身心健康意识,使其具备维护身体健康的习惯和意识。
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的实施需要教育者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 -。
课程体系完整
课程体系完整
在现代教育中,课程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目标:课程体系的首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课程的主题和学科有关,而且应该被明确地宣布。
2. 学习内容:课程体系应该包含一系列的学习内容,涵盖课程的主题和学科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3. 学习方法:课程体系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 评估方法:课程体系应该明确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他们在课程结束时已经掌握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5. 资源支持:课程体系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包括教师指导、学习资料和设备,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
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一种系统的学习方式,并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 1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目标体系,条块分明而又相互协调,目标明确而又具有弹性。
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
如果说,九年一贯四个学段是一个纵向的结构,那么,四个方面与“综合性学习”构成的五个板块则是一个横向的结构。
如果说,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的协调的平面系统,那么,目标中三个维度的交融,则使这个平面的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十条总目标涵盖了语文素养的所有方面。
第1条至第5条,大体是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方法几个方面提出目标,其中也涉及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第1条,提出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多带有过程性、发展性和导向性,因而,既具有方向性又具有弹性。
这些目标都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发展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生动而又具体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2条,提出文化方面的发展目标。
对学生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多样文化等方面都提出合适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培养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胸襟、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能够博采众长的现代人的愿望。
第3条,提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习惯和方法的发展目标。
能热爱祖国语文,有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目标也是要靠日积月累,长期“养成”。
第4条,提出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方法方面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协调发展的思想。
发展思维能力,涉及到观察、思考、想象诸多方面,突出强调了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又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3)帮助幼儿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4)引导幼儿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愿望,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以及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能够和他人交流和分享。
(5)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阶段
中班
1、会穿脱衣服、学习整理衣服;学习整理活动用具,能保持玩具清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常见食物的辨识,主动饮水,少吃零食,平衡膳食 。
(3)按时进餐,保持清洁,进餐习惯良好。
(4)中外饮食文化的初步感受。
3、有关身体生长
(1)五官的保护及功能了解。
(2)换牙、护牙知识的基本掌握。
(3)用眼卫生。
(4)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积极配合。
(5)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
4、有关安全生活
(1)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识与规则的了解及遵守,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
(2)介绍幼儿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3)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
(4)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5)让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 方法技能方面
(1)使幼儿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学会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力。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构建新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新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性课程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具体地指示课程的进展方向,标示课程的范围,提示课程的要点,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评价工作,是实现课程宗旨的重要保证。
课程目标既是课程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的归宿。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目标体系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制订、实施课程方案和分科课程标准时,必须明确课程目标并且要清晰地予以表述。
在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发展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发展主义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种课程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
所谓发展,就是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发生积极的变化,有明显的长进和提高。
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潜能得到开发,学力得到增长,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都明显地得到提高。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以大力推进社会的发展。
传统课程观只重视知识经验的教学,其目标往往比较简单,对表述的要求也不太严格。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最重要的任务,而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比传统课程复杂得多。
怎样构建、描述发展性的课程目标体系,就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课程目标跟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宗旨、教学目标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要正确地把握课程目标,首先需要弄清这些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从确立教育目的开始的,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实现,则是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始,经历方向相反的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培养目标实现课程目标实现教学目的可见,课程目标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
课程目标的结构、取向和分类1.课程目标的层次和结构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宏观的教育目标正是通过这些层次才逐步地具体化为课程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程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数学课程目标也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生应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
方法,包括数的概念、代数运算、函数、几何等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
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归纳推理、抽象思维等。
3. 进行数学模型建立和分析。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数学应用能
力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数学课程目标体系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会使用计算工具。
计算工具已经成为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
因此,数学课程目标体系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包括计算机、计算器等。
5. 培养数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
数学兴趣和创新精神也越来越重要。
数学课程目标体系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应该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未来
发展奠定基础。
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
《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体育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
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一领域目标一水平目标1.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领域目标。
《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现代三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拓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的学习领域目标:(l)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的学习领域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这五个学习领域是互相联系的,构成了一个学习整体,其中运动技能是学习的载体,其他领域目标,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多数目标,往往是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和实现的。
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全面实现育人目标
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全面实现育人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
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在教育中,育人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和目标。
育人的目标不仅包括传授学科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
然而,这些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它需要一个全面的教育体系的支撑和配合。
因此,需要学校通过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全面实现育人目标。
首先,学校需要建立起课程目标的层次体系。
课程目标应该分为“学科目标”、“素质目标”、“核心素养目标”三层。
学科目标是课程中最基础的目标,它是指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学科目标应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从小学到高中不断加深、扩展、提升。
其次,学校需要将素质目标作为课程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道德素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社交能力等。
这些素质目标需要在课程中具体化,并设置相应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最后,学校需要将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最高层次的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创新、批判性思维、情感智能、沟通、协作、全球意识等,这些素养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关键。
因此,学校需要在课程中针对这些素养目标进行特别的设计,以此为基础,逐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除了课程目标的层次体系之外,学校还需要制定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教育的具体方案。
比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其趣味性、多元性、启发性,课程内容应该生动、有趣、全面;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其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课程内容应该深入、有针对性、富有挑战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教学方法、教材选择、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配合课程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可以为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在课程中,学校需要注重平衡学科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关系,并在特定的年级和层次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全面实现育人目标,培养出未来具有全面素质、能力和动力的人才。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是指为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制定的所要达到的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的制定是经过科学研究和理论指导的,以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旨在培养儿童的智力、语言、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儿童的智力发展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儿童的智力发展。
通过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让儿童主动观察、探索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在认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
二、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关键。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致力于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能力。
通过丰富的听说训练、情景教学和互动游戏,促进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习惯,拓宽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法运用能力。
三、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儿童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幼儿园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通过参与各种手工制作、生活实践和体验活动,培养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动作运用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勇敢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美是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音乐、舞蹈、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儿童的美感和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使其具备欣赏、理解和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
五、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创造是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也是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通过开展各种创意活动和游戏,为儿童提供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变得更加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以培养儿童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游戏,促进儿童的智力、语言、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为儿童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程目标教学体系(具体)
语文课程目标教学体系(具体)语文课程目标教学体系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教学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学段目标:根据学段划分,设置相应的目标,如第一学段目标为扎扎实实识好字、写好字、做好阅读。
3.教学目标:根据认知、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相应的目标,如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4.单元目标:在单元语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目标分解。
5.课文目标:根据单元目标,结合课文特点,设置相应的课文目标,如《听听,秋的声音》课文目标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加拼音的音节,背诵课文。
6.课后思考题目标:课后思考题是课文目标的延伸与细化,思考题应体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课文特色的体现。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话,欢迎告诉我。
窦桂梅语文教学四个目标窦桂梅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四个目标分别是: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从而激发起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2.培养他们的语感,发展他们的语言,进行人文教育,包括文与人结合的语文教育。
3.培养语文的阅读习惯,为孩子们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尝试构建“情智”教育模式,形成“大语文”教学特色。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话,欢迎告诉我。
语文教学目标不聚焦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不聚焦可能会导致教学缺乏重点和方向,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衡量,能够清晰地表达教学目的和期望的结果。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制定“学生能够理解*的主题和结构,能够回答相关问题”等目标。
2.关注核心能力:教学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核心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表达等。
课程目标与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与评价体系现代教育中,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于课程目标和评价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课程目标1. 定义课程目标指的是教师在规划、设计一门课程时所要达到的学生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水平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课程目标的形成必须围绕学生的需求和未来情况展开,具有计划性和前瞻性。
2. 制定方法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任务等制定。
首先,要从课程所属的学科性质出发,结合学科的基本特点以及该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来制定目标。
其次,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智力、认知水平等,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情况,来确定具体的目标。
最后就是要考虑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的因素。
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到教学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同时也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目标。
3. 目标的种类课程目标的种类有很多,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类:(1) 知识目标:与课程内容及学科知识相关,包括历史事件、公式定理、概念定义等内容。
(2) 技能目标:与学生能否掌握教学技能相关,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信息的能力等。
(3) 情感目标:与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关,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积极心态,包括团队协作、社会责任感等。
二、评价体系课程目标的制定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目标的达成则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 定义评价是对于学生在某个学科或领域内的学习过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打分、评估和分析的过程,评价的作用是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
2.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 笔试: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
(2) 实验:通过实验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系对教学方式具体要求感悟
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系对教学方式具体要求感悟1. 引言1.1 概述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所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等多个方面。
核心素养的培养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对其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起到决定性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系对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展开讨论。
首先,概述核心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并介绍核心素养的分类和培养方法。
接下来,探讨教学方式对核心素养的要求,重点关注深度学习和探究式教学、跨学科整合和项目化教学以及科技与创新应用融入教学等方面。
然后,阐述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体系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包括培养师生互动和合作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和发展个性特长以及引导思维能力培养和批判性思考等方面。
最后,总结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体系对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系与教学方式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加深我们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剖析对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实践中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此外,在文章中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也能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系2.1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因素。
这些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与团队精神等。
2.2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以前,教育主要注重传授知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单纯地传授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并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3 核心素养的分类和培养方法核心素养可以分为多个不同领域,例如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钱旭莺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
钱旭莺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劳动教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是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关键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铸造崇高个人品德;助益学生锻炼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培养劳动习惯。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为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2)掌握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3)了解新时代劳动特质。
2.能力目标(1)能正确选择劳动工具的能力;(2)会沟通协调、开展团队合作。
3.素质目标(1)崇尚劳动、热爱一线劳动;(2)珍惜劳动成果;(3)形成劳动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学时第一学年(一)知识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解劳动和幸福与中国梦的关系;通过与传统课堂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学习,完成下述学习任务。
2.掌握劳动对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具体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对中职学生成长的意义、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3.掌握劳动教育课成绩考核办法;4.掌握劳动教育心得的撰写要求。
(二) 能力目标1.能正确选择劳动工具的能力2.具有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3.能对劳动教育交流讨论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4.会撰写出劳动教育的劳动心得。
(三) 素质目标1.树立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价值观;2.逐步形成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专题;(二)劳动与幸福生活及与中国梦专题:(三)文明宿舍建设等专题。
三进入课程目标体系
“三进入”:党的创新理论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
教学课程目标体系:各门士官政治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形成的目标体系。
构建政治课“三进入”的教学目标体系是实施士官政治课教学改革,确保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实效的核心问题。
这一目标体系可以从总和分两个层面。
总体目标:所有士官政治课要实现一个总的目标,就是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学员头脑,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合格士官人才。
分类目标:达成这一总体目标,需要在内容、方法途径和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分别确定分类目标。
内容目标(知识性目标):根据各门政治理论课授课内容设置其各自的内容目标。
比如,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全面掌握士官基层政治工作的基本知识等等。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内容目标的实现,达成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比如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打牢创新理论“三进入”的政治理论基础。
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本知识,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学员头脑等等。
方法目标:“三进入”总的方法是“一门为主,多门渗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主,系统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具体方法目标是要做到“系统、生动、扎实”。
通过开展士官政治课教学改革,改进完善教学内容,确保创新理论系统进教材。
创新形式、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创新理论生动进课堂,这是最终实现扎实进头脑的媒介和方法。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一、目标体系
在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主要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和身体素质目标四个方面。
1. 认知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知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和健康知识的了
解和认识。
包括了解不同体育运动的规则和技能要求,了解健康的相关知识和保健常识等。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运动和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情感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情感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包括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的意识和追求。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
4. 身体素质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身体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包括提高学生的身体耐力、力量、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指标。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二、制订原则
1. 个性化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制订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
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 综合性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制订应考虑整体发展,综合考虑认知、
情感、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
合素质。
4. 循序渐进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制订应考虑学习的循序渐进,设置合
理的学习进度和计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目标,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1.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生需要掌握所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基础概念、理论原理、实践应用等。
2. 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包括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3. 社会责任和公民素养的培养:学生需要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包括尊重他人、关心社会、担当公民等。
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学生需要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包括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5. 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学生需要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包括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等。
6. 健康生活与体育锻炼的养成:学生需要养成健康生活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包括养成健康的饮食、作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
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课程设计、教师培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只有全面深入地推进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的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做出贡献。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1、课程发展小组建立幼儿园课程发展小组,具体负责幼儿园整体课程的规划和发展。
课程发展小组人员的构成:(1)园长、业务园长、教学助理、行政助理规划幼儿园总体课程,决定各类型活动之间的时间和比例;制定和调节不同季节的作息安排;负责课程与教学评价;组织有关课程调整和发展的会议;落实课程的配套措施;深入研究课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负责组建幼儿园课程资源库等。
三、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与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理念遵循《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及其《课程指南》中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互动整合生活性互动:在活动中强调师师互动、师幼互动、家校互动,通过这些互动,丰富课程的内容、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整合:一是先进教育理论与领域内容的整合:将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创设开放多元的环境,选择丰富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二是幼儿的一日活动与领域内容的整合:将幼儿的一日生活看做一个整体,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一日活动中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方面的整合;三是各类环境资源的整合:包括心理环境资源、物质环境资源、家长资源以及社区环境资源。
生活性:第一,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相处的态度及基本的常识;第二,由于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直观的,只有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的相互作用,通过交往、参与、探究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而从生活中学习就成了幼儿学习的必然要求。
课程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征,课程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但并不意味着要把课程与日常生活等同起来,混为一谈,而是要合理地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1、课程总目标总目标: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具体目标:目标一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目标二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目标三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目标四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目标五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目标六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2、各年龄学年培养目标3——4岁幼儿学年培养目标1、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
2、能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
3、乐意用双语主动招呼熟悉的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在成人的启发下能帮助别人。
4、爱护玩具和物品,学习收拾与整理。
5、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简单功能,知道避开日常生活中的危险。
6、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尝试用各种材料和器械活动身体,学习一些基本运动方法。
7、喜欢观察周围环境中不用的物品,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对应、排序等,发现其差异。
8、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喜欢翻阅图书。
9、喜欢做音乐游戏,能感受游戏中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
10、愿意倾听欣赏简单的英语儿歌、歌曲等。
11、尝试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运用画、折、搭、剪、贴等方法自由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并作简单想象,体验乐趣。
4——5岁幼儿学年培养目标1、初步习得刷牙、使用调羹、手帕、纸巾、便纸等生活能力,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
2、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意识,能关注熟悉的人和弱小的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3、愿意帮助集体做事,有爱劳动的习惯。
4、能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产生认同感、亲切感,能觉察并尊重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5、能理解日常规则和尊重公共生活的基本常规,有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能留意和了解周围生活中各种常见符号的意思。
6、有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新鲜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收集和交流新的信息。
7、喜欢阅读,初步理解书中表达的内容,学习欣赏各种中外儿童的艺术作品初步留意周围符号的意思。
8、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绘画,有初步的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9、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了解数的含义,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质地、距离、方位和时间的等概念,学习比较、测量等的方法。
10、了解家乡的一些典型景观,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和习俗,感受节日的快乐。
11、爱父母、爱老师、爱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懂得要尊重他们的劳动。
12、乐意亲近自然,能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感知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
13、积极参加各类运动活动,精神充沛,动作轻松、自然协调。
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活动,能玩出多种花样。
14、在运动中能遵守游戏规则,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对相关的信号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15、学习结伴、轮流、请求、商量等方式与人交往。
能注意倾听他人的说话,并积极表达自己的主张。
16、游戏中乐意用动作、歌声、语言、绘画等手段表现所能理解的事物和喜欢的角色。
17、愿意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初步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5——6岁幼儿学年培养目标1、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2、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动作协调、灵活.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探究、操作、实验,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了解社区内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7、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来源和接触到的科技成果感兴趣,接触与运用多种媒体,学习多途径收集和交流信息。
8、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意识。
9、对双语活动感兴趣,主动参与双语活动,学习简单的英语单词和表演。
10、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获得一些时间、空间概念,会进行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11、能从多方面感知周围生活中的美,能大胆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
12、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
13、关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简单标志和文字,尝试用图象、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幼儿园课程设置与组织形式:1、课程设置我园招收全日制4—6岁幼儿,按幼儿年龄设置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三个年级,并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
三个年级均开设的课程有生活、游戏、学习、运动。
我园课程的设置以《纲要》为基础和指导,以新课程为蓝本,同时结合我园特点和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课程包括二大板块:基础课程、辅助课程。
◇基础课程——生活、运动、游戏、主题学习以“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为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每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生活: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活动。
旨在帮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形成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
运动:主要指体操、体育游戏、器械运动、利用自然因素锻炼等。
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游戏:主要由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自由活动等构成。
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
学习:以互动式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主题背景下将各种情况下的学习经验融为一体,围绕主题以各种学习方式开展的自主探索、体验式学习活动(讨论、实地参观、收集信息、阅读、听赏、制作、表演等活动)。
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等方面不断进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辅助课程辅助课程具有灵活、变通性强的特点,是我园课程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有外出参观、郊游、亲子活动、家长老师活动等组成,一般每学期4—5次,每次活动半天或一天,具体内容和活动方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季节特点、主题需要、家长资源情况而定。
辅助课程注重让幼儿在非常规的活动中体验人际关系、社会规则、自然和社会现象,强调在真实而广阔的活动背景下幼儿综合经验的获得。
1、各年龄段基础课程不同活动时间分配:单位:分/周活动类型小班中班大班时间与总课时比例时间与总课时比例时间与总课时比例游戏120 24% 100 20% 95 19% 学习40 8% 75 15% 85 16% 生活贯穿于一日生活中49%贯穿于一日生活中45%贯穿于一日生活中45%运动95 19% 100 20% 100 20%2、各年龄段幼儿作息制度(见附录)3、各年龄段主题活动安排(见附录)4、教材选用版本一览表4、课程组织与实施要点(主要指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六、幼儿园课程相关资源1、课程教材使用范围基础课程以上海市学前教育新课程教材为基础,各年龄段的教师在综合掌握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合并、删减、补充,但要注意课程中幼儿基本经验的完整和平衡。
2、建立课程配套资源库主题活动资源库:收集和整理各年龄段开展主题活动的资料,包括主题计划、主题网络图、活动计划单、家园共育、游戏观察记录和案例分析、主题活动小结等,以及教师制作或收集的多媒体课件、游戏活动材料。
将电子文档放在共享盘上供教师们资源共享。
对新课程中涉及的录音带、录象带、多媒体软件等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形成尽可能完整的配套。
3、完善幼儿园局域网更新幼儿园网站结构,不断丰富和调整网站内容,让家长通过幼儿园网站及时了解幼儿园课程信息和实施过程,发挥家园沟通的作用。
完善幼儿园局域网,让其担当本园课程的互动载体,成为宣传本园课程理念和实施情况的展示窗口,成为幼儿发展、教师研修,家园共育沟通、园长课程领导的高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