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冲动的传导讲义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神经递质的性质及作用 (1)化学成分: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 酸、甘氨酸、乙酰胆碱等多种成分。 (2)功能分类: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前者可导致Na+内流, 使突触后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实现由“内负外正→内正外负”的转化, 后者则可导致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内负外正”的静 息电位。 (3)神经递质作用后的两个去向:一是回收再利用,即通过突触前膜转运 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 囊泡再利用;另一途径是酶解,被相应的酶降解失活。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30“思考·讨论”:吸食可卡因后, 可卡因会使 转运蛋白 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 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 受体 减少。
诊断常考语句,澄清易错易混
(1)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 (2)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 ) (3)突触的功能是参与信息的传递( √ )
考向逐一突破
预测考向 总结方法
考向一 兴奋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Na+、K+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 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 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正
离子的流动 B.ab段Na+通道开放,bc段钠离子通道关闭 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 mV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相反 。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相同 。
2.兴奋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的传导(1)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图甲中标号代表的结构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2)写出图乙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
(3)关于突触结构的注意事项①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②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③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神经递质、激素等属于信号分子。
(4)传递过程①过程②传递特点及原因a.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
原因: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经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③信号转变a.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突触小体:电信号→化学信号。
c.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神经递质的类型和去向a.神经递质的类型兴奋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如乙酰胆碱、谷氨酸、5-羟色胺、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如甘氨酸等。
b.神经递质释放方式:胞吐。
c.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选择性必修1 P29“图2-8”: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是结合在一起的,受体一旦结合相应的神经递质后,会引起离子通道打开,进而引起相应的离子流动。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方式:以电信号形式传导2.相关概念静息电位: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原因是K+外流动作电位: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K+外流.Na+内流均为被动运输,即为协助扩散3.传导过程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内负外正受刺激时Na+内流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回路电流从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依次传导4.特点:双向传导(离体条件下)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规律总结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的电流表指针偏转a b d c(1)刺激a点时,b点先兴奋,c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d点(db=dc)时,b点和c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动作电位ab段—静息时,K+外流(协助扩散)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c段—受刺激时,Na+内流(协助扩散)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cd段—恢复静息,K+外流(协助扩散)膜电位为外正内负de段—兴奋完成后,钠—钾泵活动增强,将Na+泵出,将K+泵入(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以恢复细胞内K+浓度高和细胞外Na+浓度高的状态注: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细胞外Na+浓度高,动作电位峰值升高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传递1.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2.突触: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1)突触的结构①突触前膜: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膜即轴突膜②突触间隙:内含组织液③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亚显微结构(电镜)(2)突触的类型(3)突触存在部位: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C.轴突—轴突型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会释放神经递质(胞吐),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新的神经冲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注:兴奋时Na+通道开放,抑制时Cl-(阴离子)通道开放)4.传递特点及原因(1)单向的方向: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信号转变1)在突触处:电—化—电2)突触小体:电—化3)突触后膜:化—电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要慢,原因是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经过化学信号的转换5.神经递质的类型和去向类型兴奋性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抑制性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如甘氨酸等去向:迅速被降解或回收到突触小体,以免持续发挥作用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兴奋剂和毒品(1)作用点:突触(2)作用方式1)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施放速率2)干扰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3)影响分解神经递质酶的活性(3)兴奋剂1)概念: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2)作用: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4)毒品: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可卡因(1)通过突触起作用1)作用对象: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的神经元2)正常情况: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3)机制:可卡因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4)后果: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活动,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2)可卡因能起到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3.责任和义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2讲课文档
Na+离子内流
钾离子外流 钾钠泵活动,恢复静息电位
第11页,共74页。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状态变化情况
极化状态 去极化过程
通 道
打开
打开
K+
行 为
流向膜外
流向膜外
通 道
关闭
Na+
行 为
不扩散
打开 流向膜内
反极化 复极化过程 状态 打开
内正 外负
流向膜外 关闭
不扩散
极化 状态
外正 内负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 外正内负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负内正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正内负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 这样就形成了 局部电流
电位差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
未兴奋区流域向
兴奋区域
在膜内由 兴奋区域流向
未兴奋区域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双向
第15页,共74页。
第12页,共74页。
P21倒数第二行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离子学说对动作电位的解释
1)某种刺激使细胞膜产生较缓慢的去极化
2)当膜电位达到阈电位,膜上的钠通道开放,允许Na+顺着浓 度梯度流进细胞。
3)Na+流入细胞引起膜进一步去极化,从而引起新的钠通道开放,
进一步加快Na+内流,形成循环,产生膜的再生性去极化。
4)开放的钠通道失活、关闭。而此时延迟性钾通道开放,K+在 强大的电动势作用下迅速外流,使膜复极化,回到静息水平。
第13页,共74页。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外+
外-
刺激
内-
内+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讲义(新教材)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1)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2)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3)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4)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答案(1)√(2)√(3)×(4)√1.钾离子和钠离子在神经元内外的浓度高低分别是如何的?它们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哪种?提示钾离子在细胞内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
钾离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钠离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1)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K +外流,使膜外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2)动作电位产生原因:受到刺激时,Na +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图中膜内、外都会形成局部电流,请说出它们的电流方向(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哪种电流方向一致?提示 膜内的电流方向是a ←b →c ,膜外的电流方向是a →b ←c 。
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
2.突触的常见类型A .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
B .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3.传递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4.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是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神经冲动的传导
②K+外流,Na+内流的跨膜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产生和传递
突触小泡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 突触后膜
受体
(1)传递特点: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 的,原因
是: 突触后膜上 。 (2)特别提醒: ①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 胞吐 , 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组织液 中(液体名称)。 化学信号 ②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 电信号 。 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故 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可分为: 。 酶破坏而失活 ④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 ,或被移 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二、拓展提升 【典例1】. (07广东)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
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 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 确的是( )(多选) AC
解析:测量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时 电极应分别放在膜内和膜外,如右图 所示,因为若同在膜外或膜内,测不 出相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的
(1)过程
产生原因:K+外流 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产生的原因:Na+ 内流 兴奋传导 方向
(2)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3)特别提醒:
双向的。
①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是相同 的而膜外 是 相反的。
①如果 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表明 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 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表明 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 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 , 表明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ppt课件
2.3.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本节聚焦 1.有关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问题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3.探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与传递的方向 4.为什么不能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
拓展 1.有关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问题
思考并回答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电流计指针如何偏转?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因为b点先兴奋,f点后兴奋)
受到刺激时,膜对 Na+通透性增加,造成了 Na+内流,膜电位表现为 内正外负 。
刺激 +++++++++++++++++++++++
+++++ +++++ +++++++++++++++++++++++
兴奋部位的电位表现为_内__正__外___负__,而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 然是内___负__外__正___,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_电__位___差___的 存在而发生__电__荷__移__动____,这样就形成了_局__部__电__流____。
(2)可卡因的上瘾机制
①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完作用后 会被_突__触___前__膜___上的_转__运___蛋__白__从突触间 隙_回__收__ ②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__运__蛋___白 失去回___收__多__巴__胺__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 _留__在___突__触__间__隙___持__续__发__挥___作__用______
神经冲动的传导
2、产生原因: ① Na-K泵的作用 ②静息状态下,K离子通道开放,Na
离子通道关闭,K离子外流 ③膜内存在带负电的大分子
最新编辑ppt
5
动作电位:
1、电位差:外负内正(受到刺激产 生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 位)
2、产生原因: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 Na离子通道
开放, K离子通道关闭, Na离子内
最新编辑ppt
8
(二)神经冲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传导到 轴突末梢的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对Ca+ Ca+内流 通透性增强
突触小泡靠 近突触前膜
外排神经递质到突 触间隙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蛋白结合,形成 递质-受体复合物
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 的通透性
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
或抑制
最新编辑ppt
9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整个传导是单向的,这取决 于突触结构。
(2)突触延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速 度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速度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转变: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最新编辑ppt
10
练一练:
流
最新编辑ppt
6
神经冲动(兴奋)的传导过程
最新编辑ppt
7
(一)神经冲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刺激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Na+通道打开 钠离子内流)
刺激
产生局部电流(膜外静息区流向兴奋区,膜内兴奋区流向静息区)
兴奋的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讲义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讲义一、神经冲动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身体中,神经系统就像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网络,而神经冲动则是这个网络中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
神经冲动,也被称为动作电位,是指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在短时间内发生快速变化的过程。
这种电位变化能够沿着神经纤维迅速传播,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
想象一下,神经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电池,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处于静息状态,膜内电位相对较低,膜外电位相对较高。
但当受到一定的刺激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引发神经冲动的产生。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神经冲动的产生通常始于一个刺激。
这个刺激可以是来自外界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也可以是来自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当刺激作用于神经细胞时,会导致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改变。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而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低。
钾离子会通过离子通道不断地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从而维持细胞内的负电位。
但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会迅速打开,大量的钠离子涌入细胞内。
由于钠离子带正电荷,这就使得细胞内的电位迅速升高,从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然而,这种电位变化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很快,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会关闭,而钾离子通道会打开。
钾离子会迅速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使细胞内的电位重新下降,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最后,通过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的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将细胞外的钾离子泵入,恢复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使细胞回到静息状态。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产生后,就需要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
神经纤维可以分为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神经纤维两种类型,它们的传导方式有所不同。
在无髓鞘神经纤维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的。
当一个部位的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时,这里的电位会升高,而相邻部位的电位仍然处于静息状态。
这样,在两个部位之间就会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局部电流会刺激相邻部位的细胞膜,使其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知识框架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知识框架嘿,朋友!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神经冲动这个超级神奇的东西。
这神经冲动啊,就像是身体里的小信使,跑来跑去传递各种重要信息呢。
一、神经冲动产生的基础——神经元咱得先认识一下神经元,这可是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基本单位啊。
神经元长得那叫一个特别,就像一棵有着很多分支的树。
它有细胞体,就像树的树干,这可是神经元的核心部分呢,里面有细胞核等各种重要的结构。
然后从细胞体伸展出好多条“树枝”,这些“树枝”叫做树突,树突就像是小触角,专门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或者外界的信息。
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这就是轴突啦,轴突可以把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出去,就像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我有个朋友小李,他刚开始学这个的时候就特别迷糊。
他问我:“这神经元咋就能产生神经冲动呢?这看起来就像一堆电线似的东西。
”我就笑着跟他说:“你可别小瞧这神经元,它里面可有大文章呢。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1. 静息电位神经元在没受到刺激的时候,处于一种静息状态,这时候就有个静息电位。
就好比是一个平静的小湖泊,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动静。
静息电位是怎么来的呢?这主要是因为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一样。
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比细胞外高很多,而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比细胞内高。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钾离子就会顺着浓度梯度从细胞内往细胞外跑,这样就使得细胞内带负电,细胞外带正电,就形成了静息电位。
这时候小李又说了:“哎呀,这离子跑来跑去的,好复杂啊。
”我就跟他说:“你就想象成一群小粒子在找自己最舒服的地方待着呢。
”2. 动作电位的产生当神经元受到刺激的时候,哇塞,就像平静的湖面被丢进了一颗石子,一下子就有了反应。
如果这个刺激足够强,就会引起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大,钠离子就会大量地涌入细胞内,这时候细胞内就从带负电变成带正电了,这个变化就叫做动作电位的去极化。
就像原本安静的小村落突然热闹起来一样。
然后呢,细胞膜又会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又开始往细胞外跑,细胞内又慢慢恢复到原来带负电的状态,这就是复极化。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讲义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讲义一、神经冲动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身体中,神经系统就像是一个复杂而高效的信息传递网络。
而神经冲动,则是这个网络中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
简单来说,神经冲动就是神经元细胞膜上发生的一种快速的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能够沿着神经元的轴突传导,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
想象一下,神经冲动就像是电流在电线中快速流动一样,只不过在神经系统中,这个“电流”是由离子的进出细胞所产生的。
二、神经元的结构要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首先得了解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主要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部分,里面包含着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是神经元进行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中心。
树突就像是神经元的“耳朵”,它从细胞体向外延伸,形状像树枝一样,能够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轴突则是神经元的“输出通道”,它通常比较长,能够将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
三、神经冲动的产生——动作电位那么,神经冲动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要提到动作电位。
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通常,细胞膜内的电位比膜外低,大约为-70 毫伏。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导致钠离子迅速内流。
这使得细胞膜内的电位迅速升高,从-70 毫伏变为+30 毫伏左右,这个过程被称为去极化。
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就会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
此时,钠离子通道迅速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迅速外流,使细胞膜电位又迅速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这个过程称为复极化。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点,也就是说,只要刺激达到阈值,就会产生一个固定幅度和持续时间的动作电位,而刺激强度的增加不会改变动作电位的幅度,只会增加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
四、神经冲动的传导产生的神经冲动如何沿着神经元传导呢?在无髓鞘的神经元中,神经冲动是沿着细胞膜连续传导的。
动作电位在产生的部位引起相邻部位的细胞膜去极化,从而产生新的动作电位,这样依次向前传导。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讲义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讲义在我们神奇的身体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它使得我们能够感知世界、思考问题、做出反应以及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活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简单来说,就是神经细胞(也称为神经元)传递的电信号。
神经元就像是身体里的信息传递员,它们通过神经冲动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那么,神经冲动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得从神经元的结构说起。
神经元主要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部分,负责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树突则像树枝一样从细胞体伸出,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
而轴突则相对较长,负责将神经冲动传递出去。
在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离子通道。
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被称为静息电位。
此时,细胞膜内的电位相对较低,大约为-70 毫伏。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当细胞膜上的某些受体接收到化学信号(如神经递质)时,离子通道会打开,使得钠离子快速内流。
由于钠离子带正电荷,大量钠离子内流会导致细胞膜内的电位迅速升高,产生动作电位。
这就是神经冲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会沿着轴突迅速传导。
这种传导就像是电流在电线中流动一样。
但神经冲动的传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连续传导,另一种是跳跃传导。
连续传导是指动作电位沿着轴突依次向前传导。
这种传导方式速度相对较慢,一般在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中发生。
而跳跃传导则发生在有髓鞘的神经纤维中。
髓鞘就像是给轴突包裹了一层绝缘层,只有在髓鞘间断的郎飞结处才有离子通道。
动作电位在郎飞结处产生,然后从一个郎飞结“跳跃”到下一个郎飞结,这种传导方式大大提高了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
神经冲动在传导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特点。
比如,它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也就是说,一旦刺激达到阈值引发了动作电位,那么其幅度和传导速度就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讲义)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知识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1)概念: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形式:①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①在神经元之间,要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静息电位产生基础: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产生原理:K+外流膜电位表现:内负外正②动作电位产生基础: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原理:Na+内流膜电位表现:内正外负③局部电流神经纤维膜外:未兴奋区域→兴奋区域(即正电位→负电位)神经纤维膜内:兴奋区域→未兴奋区域(即正电位→负电位)④兴奋传导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兴奋区域→未兴奋区域【微点拨】➢K+外流和Na+内流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易错提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在离体状态下,可双向传导;在生物体中,只能单向传导。
➢膜电位的测量及膜电位曲线解读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及比较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以时间为横坐标)【微点拨】➢关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大小的判断❖动作电位的大小与膜内外Na+浓度差有关。
若把离体的神经纤维放在高Na+溶液中,动作电位峰值会变大,原因是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一般外界Na+越多,膜内外Na+浓度差越大,内流Na+越多,形成的动作电位越大。
❖静息电位的大小与膜内外K+浓度差有关。
若把离体的神经纤维放在高K+溶液中,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变小,原因是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一般外界K+越多,膜内外K+浓度差越小,外流K+越少,形成的静息电位越小。
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以离刺激点的距离为横坐标)【典例1】(2023•淄博二模)根据有无髓鞘包裹,可将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是不连续的,每隔一段便有一个裸露区,称为郎飞氏结(如图)。
药理学神经冲动的传导PPT资料(正式版)
谢谢观看
3、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 一、神经细胞——神经元
2、膜电位产生的原因: 3、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
1、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 1、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 1、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
①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不同; 四、兴奋在单个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药理学神经冲动 的传导
一、神经细胞——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细胞核
轴突
轴
突
髓鞘
末
梢
二反射及反射弧
1、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 的反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2、反射弧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效应器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三、膜电位的产生
1、膜电位: 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突触前膜对Ca+通透性增强 3、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
钠离子外高内低;钾离子外低内高 的反应。
四、兴奋在单个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② 离子的跨膜运输造成的。 1、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遍整个细胞 2、突触种类:轴突——树突型 3、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 ①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不同; 外排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 1、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
四、兴奋在单个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过程
刺激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外正内负: K+通道打开, 钾离子外流)
(外负内正: Na+通道打开, 钠离子内流)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讲义(知识点+提升+巩固)【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方式完成。
1.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位产生的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2.科学探究——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分析,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3.社会责任——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害,拒绝毒品。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1)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说明静息时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
(2)而在图示位置的左侧给予刺激时,电表发生2次偏转,这说明刺激后会引起a、b间两次出现电位差。
(3)实验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兴奋传导形式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传导的机制和过程(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
(2)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 +内流形成的。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和突触(1)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鞘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
(2)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组成。
2.传递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3.传递特点(1)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 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神经冲动传导
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传导是神经系统中的重要过程,它使得人体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相应反应。
神经冲动是一种电生理信号,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传递。
本文将介绍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一、神经元结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它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和电生理性质。
每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
轴突是一根较长且只有一个的突起,它负责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靶组织。
树突是多个短突起,用于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二、静息膜电位在神经元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
通常,细胞内电位较负,细胞外电位较正,形成大约-70mV的电位差。
这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在静息状态下的特定通透性所致。
三、兴奋和抑制神经元可以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刺激,这些刺激可以是兴奋性的(增强传导)或抑制性的(减弱传导)。
兴奋性刺激会导致细胞内部的电位升高,使得膜电位变得更正,增加了产生冲动的可能性。
抑制性刺激则相反,会使得膜电位变得更负,减少了产生冲动的可能性。
四、动作电位的发生和传导当某个神经元受到足够大的兴奋性刺激时,细胞膜内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导致膜电位快速变化。
这种快速、短暂的电位变化被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发生需要达到一个阈值,只有当刺激强度足够高时,神经元才会产生动作电位。
一旦动作电位产生,它会沿着神经元的轴突传导。
动作电位传导是通过离子通道的开闭所引起的。
在神经元的轴突膜上,存在大量的钠通道和钾通道。
当动作电位到达轴突初始段时,钠通道迅速打开,使得细胞内的钠离子流入,导致膜内电位迅速变为正电位。
随后,钾通道逐渐打开,使得钾离子流出,使膜电位迅速恢复到负电位。
这样一来,动作电位就得以在神经元轴突上传导,最终到达神经元的分支末端,并在突触处释放化学信号。
五、突触传递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元轴突的分支末端时,它会引发突触传递。
突触是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师版)高二生物精品讲义(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传导及特点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教学难点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知识点0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3.传导过程:课程标准目标解读 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1.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传导过程和特点。
2.阐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3.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兴奋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反。
(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知识点0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1)结构基础:突触由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构成。
(2)类型及简化图:③(神经-肌肉突触)(3)效应器中形成的突触类型①轴突—肌肉型②轴突—腺体型2.传递过程(1)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并向突触前膜移动,经胞吐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①突触小体:电信号→化学信号。
②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其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转变: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练一练: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
兴奋。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
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C )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B.甲神经元树突→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C.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D.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树突(胡细胞体)
(外正内负)
刺激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Na+通道打开 钠离子内流)
刺激
产生局部电流(膜外静息区流向兴奋区,膜内兴奋区流向静息区)
兴奋的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
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二)神经冲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传导到 轴突末梢的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对Ca+ Ca+内流 通透性增强
神经冲反射
1、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
的反应。
传入神经
感受器
传入神经 2、反射弧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效应器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二、反射弧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树突 细胞体
细胞核
轴突
轴
突触小泡靠 近突触前膜
外排神经递质到突 触间隙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蛋白结合,形成 递质-受体复合物
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 的通透性
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 或抑制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整个传导是单向的,这取决 于突触结构。
突
髓鞘
末
梢
新知学习
膜电位
1、概念: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2、膜电位产生的原因:
①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不同(钠-钾泵)
细胞内钾离子多;细胞外钠离子多
② 离子的跨膜运输造成的(离子通道)
3、种类: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1、电位差:外正内负(静息状态下, 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2、产生原因: ① Na-K泵的作用 ②静息状态下,K离子通道开放,Na
离子通道关闭,K离子外流 ③膜内存在带负电的大分子
动作电位:
1、电位差:外负内正(受到刺激 产生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正 电位)
2、产生原因: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 Na离子通 道开放, K离子通道关闭, Na离 子内流
神经冲动(兴奋)的传导过程
(一)神经冲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