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精讲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部编版)专题06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共86张PPT)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部编版)专题06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共86张PPT)

战争照片
炮轰过后的凡尔登镇
一战中的新式武器
战争进行到1917年,各交战国都已经精疲力尽
②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美 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 济、军事实力大增。
①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 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战 争。
,一战 以同盟国 战败告终。 (结束标 志)
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 南大公及其夫人索 菲亚
普林西普刺杀斐迪 南夫妇
奥匈帝国为了征服塞尔维亚,1914年6月28日, 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 敌的挑衅性军事演习。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和其 妻子前往检阅演习。奥匈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 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 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 汽车前往萨拉热窝。在途中遭到隐蔽在路边的塞 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暗杀,奥皇储夫妇一命呜 呼。普林西波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
影响
德国
经济危机演变 为政治危机
意大 利
日本
经济衰退,政治 混乱,工农运动 高涨
社会、经济 危机
希特勒 上台
进军罗马
军部控制 政府
1933年 1922年 1936年
一党独裁 扩军备战
独裁统治 扩张侵略
残酷镇压 扩军备战
欧、亚战 争策源地 形成
严重威胁 世界和平
慕尼黑阴谋
时间:1938年9月
○ 地点:德国慕尼黑 ○ 制造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
历 史
部编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
项目
英法德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精品教学ppt课件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精品教学ppt课件

(失败根源: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发展马克思主义。
启示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②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③改革中要有创新精神;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建设可以相互借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一.苏俄(联)经济: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1.形成背景: (1)国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 (2)国内:工农业生产落后,巩固政权的需要。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一.苏俄(联)经济: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一.苏俄(联)经济:
(一)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18年—1921年
1921年—1928年
背景
目的
内容
特点
影响
启示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一.苏俄(联)经济:
(一)列宁探索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如福利制度;
5.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苏波、苏南、中苏等;
6.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印巴、中东等。
世界现代史概述
四.时期划分: 1.1917年——1945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1)苏俄(联)经济和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18年—1921年
1921年—1928年
背景
①新政权的建立; ②外部威胁、内部困难。
①战时政策引发政治、经济危机; ②国内战争结束,政权巩固;③命脉
目的 ①巩固政权;②尝试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①化解危机;②向社会主义过渡。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通史贯通世界现代史习题.docx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通史贯通世界现代史习题.docx

模块通史贯通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山东济宁期末)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

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

上述事件( )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C.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答案 D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故选D 项。

《和平法令》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

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日益上升,排除B项。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

2.(2019广东广州二模)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

这一法令( )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答案 C “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是对农民利益的维护,这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选C项。

“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其产品支配权没有变化,排除A项。

“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不是农民私有制,排除B项。

“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对工业化的阻力会很大,排除D项。

3.(2019甘肃兰州二模)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他的观点( )A.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B.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C.坚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走集体化道路D.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分歧答案 D 由题干中“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推知当时还有与斯大林模式不同的建设道路,故选D项。

【复习必备】(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精讲

【复习必备】(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精讲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总体脉络: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5、四条线索(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必修一专题二)(2)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必修一专题二、三;选修一专题九)(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必修三)(4)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必修二)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一)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9世纪60年代)【阶段特征】政治上,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逐步近代化的开始;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场,沦为西方的原料场地与商品销售市场;思想上,天朝上国的观念被打破,西方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了解西方的努力。

【史实概览】政治:1、侵略: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①鸦片战争(1840-1842):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856-1860),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①禁烟运动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③葛云飞等爱国将领(定海)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专题训练(06)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试题

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专题训练(06)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试题

专题训练(六)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

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是( )A。

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 B.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C.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D.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2。

[2019·淄博] 1940年,温斯顿·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

他对英国人民发表演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这一演说的背景是( )A。

德军进攻波兰,欧洲战争爆发B。

绥靖政策失败,英国遭到德军轰炸C。

德国闪击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D。

盟军诺曼底登陆,打败纳粹指日可待3。

[2019·宿迁] 1944年6月,美英盟军从英国出发,强渡英吉利海峡,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苏联两面夹击德国。

此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诺曼底登陆战C.莫斯科保卫战D。

中途岛海战4.[2019·泰州] 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内容违背史实的是()A。

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B。

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D。

二战结束:德国投降5.第一次将人权写入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A。

根除了法西斯势力B。

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C。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D.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6。

[2019·鄂州]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①论文:《德国为什么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②视频:《联合国的成立》③图片:《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参加雅尔塔会议》④文件:《九国公约》A。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必考热点二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必考热点二

必考热点二经济文明的拓展轨迹——从地域经济到经济全球化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过程,也是中外近代化的过程。

所谓“近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本必考热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与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等内容。

中外经济的发展及近代化的历程、中外近代化道路的碰撞与交融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

其中,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工业化道路、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模式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高频考点7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2.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主要用于() A.原始灌溉B.松土挖土C.除草培土D.开沟播种详细分析:题干中并未提到灌溉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体现了松土挖土的现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除草培土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播种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33.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古代农业的特点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详细分析:“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可见落后的生产技术无法保障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广种未必多收”可见粮食产量不稳定,故B项错误;“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得出农业应该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不应该粗放发展,故C项正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其目的就是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世界现代史》共82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世界现代史》共82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世界现代 史》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课件+讲义)近代史板块综合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课件+讲义)近代史板块综合

近代史板块综合(二)一、世界近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一、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比较1.背景不同(1)西方近代化是在本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

(2)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逐步加紧侵略的情况下逐步开始的。

2.过程不同(1)西方: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神学思想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9世纪上半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2)中国: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领导阶级和目的不同(1)西方的近代化无论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还是工业革命,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其目的都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2)中国的近代化中出现的新思潮以及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维新变法运动及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领导,其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阻力不同(1)西方近代化的阻力主要是本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经济方式。

所以近代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以实现民主政治。

(2)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不仅有本国的封建势力,还有外国侵略势力,所以中国实现民主化、工业化的前提是反抗外国的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

5.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看中西方近代化历程针对练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答案 D解析进入19世纪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之前“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被打破,家庭手工业逐渐没落,但是这种制造业的衰落也不是中国所占份额被欧洲超越的主要原因,故A、B均错误;从图表中无法体现出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故C项错误;解读图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欧洲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欧洲所占份额逐渐超越中国,并且差距越来越大,故D项正确。

2020年高考二轮复习——世界现代通史

2020年高考二轮复习——世界现代通史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
1969年美国“阿波罗—Ⅱ”号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
20C90年代以后
两极格局解体:
20C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44年第一次证明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二战后——20C90年代
两极格局:
“冷战”:1947杜鲁门主义
1948马歇尔计划
1949北约建立
1955华约建立——正式形成
“热战”:1950——1953朝鲜战争
1961——1973越南战争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共体
日本
不结盟运动
中国
苏联:1925——1953斯大林时期
资本主义:(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经济全球化
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7——1995年关贸总协定
②区域集团的建立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
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世界现代通史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20C初——二战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建建立
1918——19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0直通高考之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专题六 世界现代史(精讲)

2020直通高考之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专题六 世界现代史(精讲)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精讲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是十月革命后的人类历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共同借鉴的历史。

一说,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开始。

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191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阶段特征】政治,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开启了新的篇章;一战结束后,国际局势暂时稳定;二战争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经济,苏联开始社会主义的探索;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爆发,并开始国家干预经济的调整模式;思想,现代物理学领域有所发展,影视产生;【史实概览】政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年代国际关系相对稳定。

2.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建立。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w.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政局混乱,社会动荡;4.危机期间,各国以邻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关税战,恶化了国际关系5.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6.意、德、日建立法西斯专制。

英法绥靖政策,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二战爆发(1939-1945)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经济:1.社会主义:苏俄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斯大林模式: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2.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从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4.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资本主义运行新机制的建立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WB、IMF)、《关贸总协定》(GATT)。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06讲 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民初(1840~1919年)课件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06讲 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民初(1840~1919年)课件
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
熟记3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
清单一 晚清民初的政治 1.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方式
表现举例
(1)清末至民国初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主要发动了四次侵 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 军事侵略 联军侵华战争) (2)镇压革命,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
第六讲 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 ——晚清民初(1840~1919年)
时空定位·通史概览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
命题探究·多维讲练
时空定位·通史概览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近代政治制度的尝试 (1)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资产阶级共 和制在中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党政治活跃,但这一尝试遭到失败。
9.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辛亥革命前后) (1)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阳历, 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2)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 的新习俗、新风尚。
清单三 晚清民初的思想文化与交流 1.思想 (1)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 自强的主张。 (2)“中体西用” ①洋务派从自身出发,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 教。 ②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冲击了传统的 “重农抑商”观念,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中体西用”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 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 展的具体表现。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讲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讲

2.国民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1)措施: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 实行币制改革。 (2)影响: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抗战胜利奠 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日本局部侵华: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 略中国的事件,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4.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整合三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1.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卢沟桥事 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2)全民族抗战 ①1937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 战,分两个战场,两条战线。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1945年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 利。
2.国民革命对民主革命的传承与发展 国民革命是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 主革命。 (1)从传承角度看,国民革命仍然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革命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发展角度看,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靠 农民、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拥有广泛的群众 基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革命 领导
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武 装力量,独立领导革命。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军队和革命的开始。
1927年,起义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
革命 “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性,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
道路 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
通史概览 一目了然 [阶段特征]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 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经历了国共十年对 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 利。

(通用版)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板块串讲 现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课件

(通用版)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板块串讲 现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课件

(一)长路漫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期
发展历程
二战 后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 策调整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 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 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 了经济活动领域
同时应付与苏联、中国,外加另一个国家的重大战争,到 70
年代尼克松时期调整为“一场半战争”。美国做出这一战略调
整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霸权地位不复存在
B.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崛起
C.美国军事实力严重衰退
D.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面临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
经济崛起,苏联的军备竞赛,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这种情
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
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
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析
3.供应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出
(三)如履薄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时期
发展历程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 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
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
区域化、 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世界现代史通史概讲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世界现代史通史概讲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世界 现代史通史概讲
世界现代史通史概讲
通史综述 1.时间:1914年至现在。 2.内涵: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
国十月革命以来的历史;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发展史。
世界现代史通史概讲
3.基本矛盾 (1)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它经历了从资本 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相 互交替,到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冷战、缓和、竞争、共处 的过程。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 矛盾等。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帝国主 义、殖民主义国家、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如不结盟运动 的兴起。
世界现代史通史概讲
请回答: (1)材料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 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 (2)依据材料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 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世界现代史通史概讲
[解题思路]——答案表达标准
答案实录 某考生
参考答案
(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和 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 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产品交换转为 允许自由贸易,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是暂时“退却”一步。 (2)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 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点批:从答案组织形式看,该考生的答案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从 语言的角度看,他的答案问题却不小,最主要的就是语言口语 化,如“他没这么大力量啦”“想和中国好”等,这严重影响到 答题质量,一定会被扣分的。答题时要用历史语言、专业化的语 言,这是基本要求。

2020直通高考之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专题六 世界现代史(精炼)(解析版)

2020直通高考之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专题六 世界现代史(精炼)(解析版)

2020直通高考——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精练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解析版)一、世界现代政治1.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苏维埃组织将建立”可知,这应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故本题应选C项;二月革命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了资产阶级的手中,与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故排除A项;“四月提纲”发表时,掌握政权的仍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故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执行于1918年,此时的苏维埃政权早已建立,故与题目中的信息“苏维埃组织将建立”不符,排除D项。

2.列宁认为,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真正革命民主国家下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国家即“人民的,首先是工人和农民的武装组织”来指导全部企业。

它“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基础之上的,没有脱离而且也不可能脱离这个基础的国家”。

这说明列宁A.反对社会主义革命B.主张向社会主义过渡C.要求工人监督政府D.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答案】D【解析】材料中“国家即‘人民的,首先是工人和农民的武装组织’”、“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基础之上的”,说明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必然要求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故选D项。

A项表述错误,排除。

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与盟国的关系遭受了多重考验,美苏接触加深了两欧对两者达成秘密协定、“共管”世界的担忧,法国则在核问题、国际货币问题上屡次针对美国发难。

这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松动B.北约内部出现了严重分裂C.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趋势D.法国开始挑战美国的权威【答案】A【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欧共体的发展,美欧关系出现了变动,美国地位受到了其他力量中心的冲击,故A正确;北约作为军事政治联盟并没有出现严重分裂,故B不正确;材料不单单涉及的是美苏关系问题,重在反映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变化,故C不正确;五六十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开始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D项“开始”说法错误,故D不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是十月革命后的人类历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共同借鉴的历史。

一说,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开始。

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191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阶段特征】【史实概览】政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年代国际关系相对稳定。

2.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建立。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w.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政局混乱,社会动荡;4.危机期间,各国以邻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关税战,恶化了国际关系5.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6.意、德、日建立法西斯专制。

英法绥靖政策,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二战爆发(1939-1945)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经济:1.社会主义:苏俄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斯大林模式: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2.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从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4.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资本主义运行新机制的建立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WB、IMF)、《关贸总协定》(GATT)。

文化:1.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军事。

2.现代艺术占主导地位: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惆和痛苦;现代主义美术,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

现代主义音乐兴起。

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社会主义文学成就辉煌;3.影视艺术产生发展:卓别林是“无声片”时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苏联电影迅速发展;1927、1935有声、彩色电影分别问世;1925电视的发明(贝尔德),1929年,英国播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

【重点解读】※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实施的背景(1)(必要性)A、经济危机:指出,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采用“战时共产主义”,导致各方面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C、同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需要。

(2)从可能性看:①无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

②苏俄已经粉碎了帝国主义干涉,取得了战争胜利。

2、实施标志: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3、内容:①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有利于利用外资和技术设备,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工业。

③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交换、商品买卖,这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分配方面: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实行以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的劳动报酬级差制。

为了更好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采取了多种分配形式,如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制、提成制、分红制等。

——实行按劳分配制,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进步:(2)局限:新政的本质决定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主题探究】1.为什么在西方遭遇经济危机时,苏联却风景独好?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原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迅速增长。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的是经济封锁,为了迅速的发展经济,苏联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脱离了当时的世界市场。

所以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反而经济能迅速发展。

2.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取得成功?A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B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C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D国会大力支持,人们对传统经济政策失去信心,希望变革E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

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1945年----今)【阶段特征】【史实概览】政治: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战争危险与平衡并存:雅尔塔体制、①美苏冷战:A.杜鲁门主义←→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华约、柏林危机)B.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②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中--80年代末)(自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至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束)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3、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第三世界兴起4.70年代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战略收缩。

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5.苏联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国内政局失控。

6.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国内政局失控,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7.世界局势趋向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①政治格局:“一超多强”(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②政治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明显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经济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时期。

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2、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利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4、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入困境,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但未突破斯大林体制;改革最终失败。

5、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各国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

6、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7、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严峻挑战。

文化1、文艺:现代主义更加色彩纷呈(1)文学:荒诞派戏剧;(2)艺术:猫王为代表的现代派音乐(3)20世纪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4)现代主义美术2、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为代表)推动了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

【重点解读】※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第二阶段:70年代经济A主要的总统:尼克松、福特、卡特B经济状况:“滞胀”时期C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政府用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D主要经济政策: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E实践结果:一时见效长期滞胀F主要问题:严重滞胀3、、第三阶段:80年代经济A主要的总统:里根、乔治·布什B经济状况:复苏C经济理论: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D主要经济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E实践结果:经济回升增长摆脱滞胀F主要问题: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4、第二阶段:90年代经济A主要的总统:克林顿B经济状况:繁荣C经济理论:第三条道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干预)D主要经济政策:消灭赤字财政、充分就业、发展新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E实践结果:低通货膨胀和低就业率F主要问题:贫困与富裕竞争与垄断并存※两极格局的影响1 消极影响:美苏对抗,进行核军备竞赛,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2 积极影响: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总体保持和平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发展)③促进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又是挑战⑦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主题探究】1.苏联在发展中面临难以解决的四大矛盾:(1)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实践中与资本主义竞争共处中的劣势的矛盾;(2)理论上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实践上的领导层特权腐化的矛盾;(3)理论上民族团结与自治和实践上的大俄罗斯主义及严重的民族问题的矛盾;(4)理论上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实践上霸权扩张主义的推行的矛盾。

2.苏联的大起大落留下的思考和启示: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应不断改革创新,保持可持续发展。

B、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不能背离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C、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等。

E、不能放松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法制必须不断完善。

F、多民族国家应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

G、时刻提防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防微杜渐。

H、各国应实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争霸害人害已。

【金句提炼】一、世界现代政治(一)俄国十月革命1.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一战。

但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和平夺权幻想的破灭。

5.从革命方式看,十月革命经历了由设想和平夺权到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6.从革命阶段性看,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7.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