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96209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 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2024年)计算机组成原理全本

(2024年)计算机组成原理全本

集成电路计算机 时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计算机…
早期计算机采用机械方式 进行计算,如帕斯卡计算 器。
采用真空电子管作为计算 元件,实现了电子化计算 。
晶体管替代电子管,提高 了计算机性能和可靠性。
集成电路技术使得计算机 体积缩小、功耗降低、性 能提高。
随着微处理器和存储技术 的发展,计算机性能得到 极大提升。
并行通信接口电路
如Centronics接口标准 ,用于实现打印机等并行 设备的连接。
USB接口电路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支持 热插拔和即插即用功能, 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外 设的连接。
HDMI接口电路
高清多媒体接口,用于实 现高清音视频信号的传输 。
2024/3/26
36
THANK YOU
2024/3/26
应用于计算机内部连接。
04
Ethernet总线
以太网总线,是一种局域网总线 标准,用于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设
备。
31
07
输入输出系统
2024/3/26
32
输入输出设备
2024/3/26
输入设备
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 触摸屏等。
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音响、投影仪 等。
33
输入输出接口
接口的作用
2024/3/26
4
计算机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
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 出设备等。
中央处理器(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 数据。
2024/3/26
软件系统
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
存储器
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内存和外存。
5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版唐朔飞第九章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版唐朔飞第九章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
第12页
11. 设CPU内部结构如图9.4所表 示,另外还设有B、C、D、E、H、L 六个存放器,它们各自输入和输出端 都与内部总线相通,并分别受控制信 号控制(如Bi为存放器B输入控制;Bo 为存放器B输出控制)。要求从取指 令开始,写出完成以下指令所需全部 微操作和控制信号。 (1)ADD B,C;((B)+(C) B) (2)SUB A,H;((AC)-(H) AC)
第27页
14. 设单总线计算机结构如图9.5所表示,其中 M为主存,XR为变址存放器,EAR为有效地址 存放器,LATCH为锁存器。假设指令地址已存 于PC中,画出“LDA * D”和“SUB D(XR)”指 令周期信息流程图,并列出对应控制信号序列。
说明:
(1) “LDA * D”指令字中*表示相对寻址, D为相对位移量。
(AC)–(H)Z
ZAC
Ho,Yi ACo,ALUi,– Zo,ACi
第18页
12. CPU结构同上题,写出完成 以下指令所需全部微操作和控制信号 (包含取指令)。
(1)存放器间接寻址无条件转移 指令“JMP @ B”。
(2)间接寻址存数指令“STA @ X”。
解:解题方法步骤同上题。 (1) “JMP @ B”指令流程图和 全部微操作控制信号以下:
第2页
4. 能不能说CPU主频越快,计算 机运行速度就越快?为何?
解:不能说机器主频越快,机器 速度就越快。因为机器速度不但与主 频相关,还与数据通路结构、时序分 配方案、ALU运算能力、指令功效强 弱等各种原因相关,要看综合效果。
第3页
5. 设机器ACPU主频为8MHz,机 器周期含4个时钟周期,且该机平均指 令执行速度是0.4MIPS,试求该机平均 指令周期和机器周期,每个指令周期 中含几个机器周期?假如机器BCPU主 频为12MHz,且机器周期也含4个时钟 周期,试问B机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 少MIPS?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点阵式表示举例
以十六进制数的形式把平面上点阵布局写出来
点阵式设备需要解决的问题
点阵布局规律 – 确定形状的对象(保存对象的布局) – 无确定规律对象(保存所有点信息) 点阵的密度 – 更密的点阵可以把要表示的形状呈现得更精细准确 – 表示同样大小的形状,点阵密则所用数据数量更多 – 点阵越密则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处理精度要求也越高
点阵中点的属性 – 二值表示(0、1表示点的有、无) – 单色表示(灰度级表示不同亮度) – 彩色表示(RGB三基色混和表示彩色)
键盘的运行原理 键盘功能
– 计算机的键盘是通过手工输入字符,用于向计算机 送入操作命令、源程序语句、运行程序所使用的数 据等内容的输入设备。
基本组成
– 机械部分:按键(导电件)+弹簧+金属件(由导 电件控制实现电信号连通与断开) – 电子线路部分:识别按键,给出编码;通过串行接 口把编码送给主机。由键盘上专门的芯片完成。
尚需解决如下的一些问题:
– 抖动:按下和松开按键时按键在接通和断开位置 之间跳动几次才能稳定下来。 – 重键:多键同时被按下,如何处理。
并行接口送来 1 0 … 1 的 n 位数值到二极管的负极,并行 接口接收 键盘线路 m 列送出的 m 位数据。当A键按下去后, 5V 电源送出经电阻、A键、二极管到 0 信号处的电流,从而在 第 2列产生 0 电平(红线所示), 其他各列都给出高电平(黑线 所示),故并行接口接收到的是 1 1 0 … 1 这样的 m 位数据。 +5V 10K . 。 。 键 。 。 . . 。 1 . 。 。 。 A键 。 。 0 ... 1 1 0 …... 。 。 。 。 。 1 0列 1列 ... 1 1 0 并行接口 。 。
二极管
. 。 。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 B 7 C 8 A 9 A 10 D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1.见教材
2.解: 命中率H = Nc/(Nc+Nm)= 5000/(5000+2000)=5000/5200=0.96
平均访问时间Ta=Tc/e=40/0.893=45 ns
四、应用题(第1题14分,第2、3题各12分,共38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A卷)
适用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级考试时间: 100分钟
命题人:杨伟丰
一、填空题(每空1分,每题3分,共30分)
1. A.移码B.补码C.反码
2. A.对阶B.规格化C.溢出判断
3. A.存储容量B.存储时间C.存储周期
4. A.时间并行B.空间并行C.时间并行+空间并行
5. A.指令B.程序C.地址
6. A.物理B.功能C.机械
7. A.速度问题B.硬件C.软件
8. A.优先级仲裁B.向量C.控制逻辑
9. A.指令操作码B.节拍(时序)C.标志(状态条件)
10. A.控制存储器B.只读存储器C.微地址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D 2 B 3 B 4 D 5 B
1.见教材
2.见教材3.解:Fra bibliotek第1页共1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华科

计算机组成原理华科
单片机控制系统
3)程序中断方式
• 当外设准备好后,主动通知CPU并进行接收或输出数据的方法 •CPU接到外设的通知后暂停现行的工作,转入中断服务程序, 和外设交换数据,等中断程序处理完毕后,再返回到被中断的原 程序中继续以前被暂停的工作 •优点:
节约CPU时间,实时性好。 •缺点:
控制电路相对复杂,服务开销较大(现场和断点的保护)。 •应用场合:
I/O控制方式
主要由程序完成
主要由硬件完成
无条件传送
程序 查询
程序 中断
DMA
topolgy
通道
PPU
I/O控制方式 主要由程序完成
主要由硬件完成
程序 查询
程序 中断
DMA
通道
PPU
无条件传送适合于简单外设;程序查询和中断方式适用于数据 传输率比较低的外围设;DMA和PPU适合高速的外围设备.
三、程序查询方式
二、I/O方式概述
1)无条件传送方式 •在程序的适当位置直接安排IN/OUT指令,当程序执行到这些 输入/输出指令时,CPU默认外设始终是准备就绪的(I/O端 口总是准备好接收CPU的输出数据,或总是准备好向CPU输入 数据),无需检查端口的状态,就进行数据的传输。 •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控制程序都比较简单。输入时,必须确 保CPU执行IN指令读取数据时,外设已将数据准备好;输出时, CPU执行OUT指令,必须确保外部设备的数据锁存器为空,即 外设已将上次的数据取走,等待接收新的数据,否则会导致数 据传送出错,但一般的外设难以满足这种要求。
4、中断优先级和中断屏蔽
•中断优先级是指CPU响应和处理中断请求的先后次序; •当多个设备同时发中断请求时,CPU优先响应优先级高的设备的 中断请求。 •当CPU正在处理某个中断请求时,如果有更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 则高级中断可以中断正在被服务的低级中断。 •中断屏蔽是CPU通过对接口中的中断屏蔽寄存器中某些位置1, 来屏蔽相关外设向CPU发出的中断请求,从而可以改变中断处理 次序。

2009考研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09考研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0小题为数据结构(20分),11~22小题为计算机组成原理(24分),23~32小题为操作系统(20分),33~40小题为计算机网络(16分)。

)11.冯•诺依曼计算机中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CPU区分它们的依据是A.指令操作码的译码结果B.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C.指令周期的不同阶段D.指令和数据所在的存储单元解析:答案为C。

本题的考点为指令执行步骤分为取指、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三个阶段,在取指期间取来的是指令,它用来告知计算机运行功能和执行步骤的命令信息;在执行指令期间取出的数据,它是计算机加工处理的“原材料”。

12.一个C语言程序在一台32位机器上运行。

程序中定义了三个变量X、Y和Z,其中X 和Z为int型,Y为short型。

当X=127,Y=-9时,执行赋值语句Z=X+Y后,X、Y 和Z的值分别是A.X=0000007FH,Y=FFF9H,Z=00000076HB.X=0000007FH,Y=FFF9H,Z=FFFF0076HC.X=0000007FH,Y=FFF7H,Z=FFFF0076HD.X=0000007FH,Y=FFF7H,Z=00000076H解析:答案为D。

本题的考点为数制转换、数据的补码表示、补码加法运算(当两个位数不同的补码数相加时,需要先进行符号扩展,对齐位数)[X]补=0000007FH(32位整数,运算后其值不变)[Y]补=FFF7H(16位,运算后其值不变)[X+Y]补=0000007FH+FFFFFFF7H=00000076H13.浮点数加、减运算过程一般包括对阶、尾数运算、规格化、舍入和判溢出等步骤。

设浮点数的阶码和尾数均采用补码表示,且位数分别为5位和7位(均含2位符号位)。

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ppt课件

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ppt课件
指令预取部件 提前向主存或快存去取出准备要执行的指令
指令译码部件 分析指令需要执行什么操作,然后产生控制信号 去控制运算器或其它部件具体执行这些操作
处理器内部主要部件的功能
地址转换部件 用来形成指令所处理的数据存放在内存中的存 储单元的地址码
2.3.1 CPU的结构
CPU内部的组成
• 运算器(执行单元) 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称ALU)
• 控制器 取指令,解释指令的含义(指令译码)产生控制其
它部件的操作控制信号,记录内部状态 • 寄存器
临时存放参加运算的数据和得到的中间结果
为提高Pentium处理器处理速度采取的措施
• 运算器由多个处理整数的算术逻辑部件(ALU) 和1个处理实数的浮点运算器组成。
5.微控制器(单片机) 是一种把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
口电路等都集成在单块芯片上的大规模集成电 路芯片。
2.2.3 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
1.运算速度 • 用于说明具有并行处理能力的巨型机的运算速度的度量
单位: 次/秒:每秒执行加法运算的次数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运算速度
5000 次/秒 目前计算机的速度
1999
2000
主频(MHz)
4.77
6~ 20
16~33
33~ 100
60~200
150~ 200
233~ 333
450~ 1400
1500~ 3060
晶体管数目
2.9 万
13.4 万
27.5万
120万
310万
550万
750万
950万
4200万
制造工艺 (微米)
>2
1.5
1.5~ 1.0~ 1.0 0.8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ppt课件(2024)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ppt课件(2024)

I/O设备的分类
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按设备 共享属性可分为独占设备和共享设备。
I/O接口与I/O设备的连 接方式
包括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其中并行接口传 输速度快,但传输距离短,而串行接口传输 速度慢,但传输距离长。
I/O控制方式与中断技术
I/O控制方式
包括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程序查询方 式需要CPU不断查询I/O设备的状态,效率低下;中断方 式可以在I/O设备准备好数据后主动通知CPU,提高了 CPU的利用率;DMA方式则允许I/O设备与内存直接交 换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等多个发展阶段,性能和体积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目 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的工具。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要点一
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部分。其中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 ;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程序;外存储器用于长期 保存数据和程序;输入设备用于将数据和信息输入到计算 机中;输出设备则将计算机处理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 式输出。
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数制,每一位上的数码都是 0~9之间的数字。
十六进制表示法
在二进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制,每一位上的数码由 0-9和A-F(对应十进制中的10-15)组成,常用于表示内 存地址和机器码等信息。
数的定点表示与浮点表示
定点表示法
小数点固定在某一位置的数制表示方 法,包括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适用 于表示范围较小的数值。
总线技术

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技术总结

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技术总结

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技术总结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考研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技术是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资料中的重点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技术。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是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

2. 计算机的运算方式计算机可以进行数据的运算和处理。

了解计算机的运算方式,包括整数运算、浮点数运算、字符运算等,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至关重要。

3. 存储器层次结构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存取速度和成本的特点,可以将存储器划分为多个层次。

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设计原理,包括高速缓存、内存等,有助于优化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4. 指令系统和指令执行指令是计算机进行操作和控制的命令,指令系统是计算机中所有指令的集合。

通过了解指令系统的设计和指令的执行方式,可以理解计算机的功能和运行原理。

5. 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设计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

了解CPU的结构和设计原理,包括寄存器、运算器、控制器等,有助于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

二、操作系统技术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承担着资源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管理等重要任务。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进程、线程、调度算法等,是学习操作系统技术的前提。

2. 进程与线程管理进程是程序的执行实例,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

理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和管理方式,包括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等,有助于优化程序的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存储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存储资源。

了解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内存管理、虚拟内存等,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存储效率和可靠性。

2024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全ppt课件

2024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全ppt课件
掌握总线仲裁算法,实现总线的分配和管理。
实验步骤
确定总线仲裁方案、设计仲裁电路、连接并测试总线系统。
THANKS
感谢观看
ABCD
PCI总线
一种高性能的局部总线标准,广泛应用于计算机 内部设备连接。
IEEE 1394总线
一种高速串行总线标准,主要用于音视频设备的 连接和数据传输。
07
输入输出(I/O)系统组织结 构和设备接口技术
I/O系统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I/O系统的定义
I/O系统是指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的系统, 它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ARM指令系统
ARM是一种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具有简单的指令集 和较少的寻址方式,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
MIPS指令系统
MIPS也是一种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具有简单的指令 集和较少的寻址方式,被用作许多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 程的教材。
05
中央处理器(CPU)组成与功 能实现
08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项目指导
实验项目一:简单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 设计方法。
实验要求
使用逻辑门电路搭建,测试并验 证电路功能。
实验内容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组合逻辑 电路,如加法器、比较器等。
实验步骤
确定设计目标、列出真值表、化 简逻辑表达式、选择器件并搭建
电路、测试与调试。
请求分段存储管理
在分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请求调段和分段置换功能。当 要访问的段不在内存时,产生缺段中断,系统将外存中的段 调入内存
04
指令系统设计与寻址方式选择
指令格式及操作码编码方法
指令格式

青海省考研计算机复习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知识点解析

青海省考研计算机复习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知识点解析

青海省考研计算机复习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知识点解析青海省考研计算机复习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知识点解析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基本原理。

在青海省考研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本文将对该科目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并进行数据处理。

它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其中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算术逻辑单元负责进行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

2. 存储器计算机的存储器主要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通常是指内存,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而辅助存储器常见的有硬盘、光盘等,用于长期保存数据和程序。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实现计算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等,而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指令的执行过程1. 取指令(IF)CPU从存储器中获取下一条指令,并将其存放在指令寄存器中。

2. 指令译码(ID)CPU对指令进行解码,确定指令的类型和操作对象。

3. 执行指令(EX)根据指令的类型和操作对象,CPU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进行数值计算、数据传输等。

4. 存储器访问(MEM)若指令需要访问存储器,则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

5. 结果写回(WB)将执行结果写回到寄存器或存储器中。

三、计算机的指令系统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是描述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接口的规范。

它包括指令的格式、指令的功能、寻址方式等。

1. 指令格式指令格式定义了指令的组成部分和相应的编码方式。

常见的指令格式有三地址指令格式、二地址指令格式、一地址指令格式、零地址指令格式等。

2. 指令的功能指令的功能可以分为数据传输指令、算术逻辑指令、控制指令等。

3. 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是指计算机对操作数的访问方式。

常见的寻址方式有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白中英第四版).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白中英第四版).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白中英主编第一章1.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也是连续的。

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按位运算,并且不连续地跳动计算。

模拟计算机用电压表示数据,采用电压组合和测量值的计算方式,盘上连线的控制方式,而数字计算机用数字0和1表示数据,采用数字计数的计算方式,程序控制的控制方式。

数字计算机与模拟计算机相比,精度高,数据存储量大,逻辑判断能力强。

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数字计算机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

3.数字计算机有哪些主要作用?科学计算、自动控制、测量和测试、信息处理、教育和卫生、家用电器、人工智能。

4.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涉及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主要组成部分有: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存储器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称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如果某字代表要处理的数据,称为数据字。

如果某字为一条指令,称为指令字。

6.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每一个基本操作称为一条指令,而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7.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他们是指令还是数据?取指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是指令流,而在执行器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是指令流。

8.什么是内存?什么是外存?什么是CPU?什么是适配器?简述其功能.半导体存储器称为内存,存储容量更大的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称为外存,内存和外存共同用来保存二进制数据。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它用来控制计算机及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适配器是外围设备与主机联系的桥梁,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转换器,使主机和外围设备并行协调地工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作业解答第一章作业解答1.1 基本的软件系统包括哪些内容?答:基本的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是一组保证计算机系统高效、正确运行的基础软件,通常作为系统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

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软件系统、网络软件系统、各种服务程序等。

1.2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些基本部件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通常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等五大部件组成。

输入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程序和数据以机器所能识别和接受的信息形式输入到计算机内。

输出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以人们所能接受的信息形式或其它系统所要求的信息形式输出。

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信息,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按事先安排好的解题步骤,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有条不紊地自动工作。

1.3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什么叫存储程序方式?答: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思想包含三个方面:1) 计算机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五大部件组成。

2)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3) 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存储程序是指在用计算机解题之前,事先编制好程序,并连同所需的数据预先存入主存储器中。

在解题过程(运行程序)中,由控制器按照事先编好并存入存储器中的程序自动地、连续地从存储器中依次取出指令并执行,直到获得所要求的结果为止。

1.4 早期计算机组织结构有什么特点?现代计算机结构为什么以存储器为中心?答:早期计算机组织结构的特点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其它部件都通过运算器完成信息的传递。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将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主要功能部件合二为一,集成到一个芯片里构成了微处理器。

同时随着半导体存储器代替磁芯存储器,存储容量成倍地扩大,加上需要计算机处理、加工的信息量与日俱增,以运算器为中心的结构已不能满足计算机发展的需求,甚至会影响计算机的性能。

【拯救者】计算机组成原理

【拯救者】计算机组成原理

【拯救者】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
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部件组成。

这些部件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首先,让我们从中央处理器(CPU)说起。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它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控
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而算术逻辑单元则负责进行算术运
算和逻辑运算。

CPU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时钟信号来同步各个部件的
工作,按照指令集中的指令逐条执行。

其次,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内存分为随
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
程序,而ROM用于存储固化的程序和数据。

CPU可以通过地址总线
和数据总线与内存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除了CPU和内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
重要的部分。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和触摸屏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和音箱用于从计算机输出数据。

这些设备通过接口和控制器与CPU相连,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最后,存储设备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常见的存储设备包括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

它们通过接口与主板相连,可以在断电后保持数据的存储。

总的来说,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工作原理。

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从而更好地应用和维护计算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2.计算机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组成主机运算器和控制器可统称为CPU。

3.基于存储程序原理的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5.系统程序是指用来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调度、管理、监视及服务的各种软件,应用程序是指用户在各自的系统中开发和应用的各种程序。

6.计算机与日常使用的袖珍计算机的本质区别在于自动化程度的高低。

7.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效率和方便用户,20世纪50年代发展了操作系统技术通过它对计算机进行管理和调度。

8.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中,控制器能自动识别它们。

9.计算机系统没有系统软件中的操作系统就什么工作都不能做。

10.在用户编程所用的各种语言中与计算机本身最为密切的语言是汇编语言。

11.计算机唯一能直接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12.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计算机类型不断推陈出新但依然保存存储程序的特点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冯·诺依曼。

13.汇编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对机器依赖性很强,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执行速度比高级语言快。

14.有些计算机将一部分软件永恒地存于只读存储器中称为固件。

15.计算机将存储、运算逻辑运算和控制三部分合称为主机,再加上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

16.1μs= 10-6 s,其时间是1ns的 1000 倍。

17.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文本处理属于应用软件,汇编程序属于系统软件。

18.指令的解释是由计算机的控制器来完成的,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数和逻辑运算。

23.存储器的容量可以用KB、MB和GB表示,它们分别代表 2 10字节, 2 20字节和2 30字节。

24.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

1. 1946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称为 ENIAC 。

3. 集成电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依次经历了小规模集成(SSI)、规模集成(MSI)、大规模集成(LSI)和超大规模集成(VLSI)四个阶段。

5.数控机床是计算机在过程控制方面的应用,邮局实现信件自动分拣是计算机在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

6.人工智能研究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的有关理论与技术,模式识别研究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言、文字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

7.计算机在过程控制应用中,除计算机外, A/D转换器是重要部件,它能把模拟量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信号。

10.计算机按其工艺和器件特点,大致经历了四代变化,第一代从1946年开始,采用电子管;第二代从1958年开始,采用晶体管,第三代从1965年开始,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从1971年开始,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1.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是 Computer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 ENIAC ,它是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制成。

12. 数字计算机用来处理离散型的信息,而模拟计算机用来处理连续性的信息。

13.以电压的高低来表示数值,其精度有限的计算机称为模拟计算机。

14.将许多电子元件集成在一片芯片上称为 IC 。

(用英文缩写字母表示)15. 人工智能(简称AI)的目标是由人类将思考力、判断力和学习力赋予计算机。

16.计算机发展至今,虽然与早期相比面貌全非,但存储程序的特点依然不变。

17.操作系统最早出现在第三代计算机上。

18.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有电子商务、网络教育和敏捷制造等。

19.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视频、音频及通信技术集成的产物。

20.在微型计算机广泛的应用领域中,财务管理属于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

21.在远程导弹系统中,将计算机嵌入到导弹内,这种计算机属于专用计算机,在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中属于过程控制。

22.机器人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应用。

23.把各类专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数据形式存于知识库内,通过专用软件,根据用户查询的要求,向用户做出解答。

这种系统通常被称作专家系统,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范畴。

1.在做手术过程中,医生经常将手伸出等护士将手术刀递上,待医生握紧后,护士才松手。

如果把医生和护士看成是两个通信模块上述一系列动作相当于异步通信中的全互锁方式。

2.按联接部件不同,总线可分为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三种。

3.系统总线是连接CPU、主存、I\O之间的信息传送线,按传输内容不同,又可分为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分别用来传送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响应信号和时序信号。

4.Plug and Play的含义是即插即用。

PCI总线标准具有这种功能。

5.一个总线传输周期包括申请分配阶段、寻址阶段、传输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阶段。

6.总线上的主模块是指对总线有控制权的模块,从模块是指被主模块访问的模块,只能响应从主模块发来的各种总线命令。

7.总线的通信控制主要解决通信双方如何获知传输开始和传输结束,以及通信双方如何协调如何配合通常有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半同步通信和分离式通信四种。

8.同步通信的主要特点是通信双方由统一时钟控制数据的传输,一般用于总线长度较短,总线上各部件存取时间比较一致的场合;异步通信的特点是通信双方没有公共的时钟标准,采用应答方式通信,一般用于总线上各部件速度不一致的场合。

9.每个总线部件一般都配有三态门电路,以避免总线访问冲突,当某个部件不占用总线时,由该电路禁止向总线发出信息。

10.总线同步通信影响总线效率的原因是必须按最慢速度的部件来设计公共时钟。

11.在总线的异步通信方式中,通信的双方可以通过不互锁、半互锁和全互锁三种类型联络。

13.按数据传送方式不同,总线可分为串行传输总线和并行传输总线。

14.单向总线只能将信息从总线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不能反向传输。

15.总线判优控制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

16.在同步通信中,设备之间没有应答信号,数据传输在公共时钟信号的控制下进行。

17.在异步通信中,没有固定的总线传输周期,通信双方通过应答(握手)信号联络。

18.在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下,采用每次从上一次计数的终止点开始计数的方式,可使每个设备使用总线的优先级相等。

19.总线复用技术是指不同的信号(如地址信号和数据信号)共用同一组物理学线路,分时使用,此时需配置相应的电路。

20. 半同步通信既有统一的时钟信号,又允许不同速度的模块和谐工作,为此需增设一条“等待”(WAIT)响应信号线。

填空1. 主存、快速缓冲存储器、通用寄存器、磁盘、磁带都可以用来存储信息,按存取时间由快至慢排列,其顺序是通用寄存器、快速缓存寄存器、主存、磁盘、磁带。

2. Cache、主存和辅存组成三级存储系统,分级的目的是提高访存速度,扩大存储容量。

3. 半导体静态RAM依据触发器原理存储信息,半导体动态RAM依据电容存储电荷原理存储信息。

4.动态RAM依据电容存储电荷的原理存储信息,因此一般在2ms时间内必须刷新一次,刷新与行地址有关,该地址由刷新地址计数器给出。

7. 半导体静态RAM进行读/写操作时,必须先接受地址信号,再接受片选和读/写信号。

8. 欲组成一个32K*8位的存储器,当分别选用1K*4位,16K*1位,2K*8位的三种不同规格的存储芯片时,各需64 、16 和16片。

9. 欲组成一个64K*16位的存储器,若选用32K*8位的存储芯片,共需4片;若选用16K*1位的存储芯片,则需64片;若选用1K*4位的存储芯片共需256片。

10. 用1K*1位的存储芯片组成容量为16K*8位的存储器共需128片,若将这些芯片分装在几块板上,设每块板的容量为4K*8位,则该存储器所需的地址码总位数是14,其中2位用于选板,2位用于选片,10位用于存储芯片的片内地址。

18. 主存可以和缓存、辅存和CPU交换信息,辅存可以和主存交换信息,快速缓存可以和主存、CPU交换信息。

19. 缓存是设在CPU和主存之间的一种存储器,其速度与CPU速度匹配,其容量与缓存中数据的命中率有关。

20. 存储器由m(m=1,2,4,8……)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有自己的地址和数据寄存器,若存储器采用模m编址,存储器带宽可增加到原来的m倍。

21. 设有八体并行低位交叉存储器,每个模块的存储容量是64K*32位,存取周期是500 ns,则在500 ns内,该存储器可向CPU提供256位二进制信息,比单个模块存储器的速度提高了7倍。

22. 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的速度匹配问题,提高访存速度,缓存的地址对用户是透明的,存储管理主要由硬件实现。

使用虚拟存储器是为了解决扩大存储器容量问题,存储管理主要由硬件和操作系统实现。

后一种情况下,CPU不直接访问第二级存储器。

23. 主存储器容量通常以KB为单位,其中K=1024。

硬件的容量通常以GB为单位,其中G=2的30次方。

24. 主存储器位1MB即等于1024 KB。

25. 当我们说16位微机的主存储器容量是640KB时,表示主存储器有655360字节存储空间,地址号从0到655359。

26. 将主存地址映射到Cache中定位成为地址映像,将主存地址变换成Cache地址称为地址表换,当新的主存块需要调入Cache中,而它的可用地址又被占用时,需根据替换算法解决调入问题。

27.主存和Cache的地址的映像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直接映像、全相联映像组相联映像三种,在存储管理上常用的替换算法是先进先出算法和近期最少使用算法。

28.Cache的命中率是指 CPU要访问的信息已在Cache中的比率,命中率与 Cache 的块长和容量有关。

29.Flash Memory具有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以及瞬时启动的能力,常作为固态盘,用于便携式电脑中。

30.在Cache-主存层次的存储系统中,存储管理常用的替换算法是 LRU 和 FIFO ,前者命中率高。

31.虚拟存储器指的是主存-辅存层次,它可给用户提供一个比实际主存空间大得多的虚拟地址空间。

32.Cache是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用来解决CPU与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现代的Cache可分为片载Cache 和片外Cache 两级,并将指令Cache 和数据Cache 分开设置。

41.虚拟存储器通常由主存和辅存两级组成。

为了要运行某个程序,必须把逻辑地址映射到主存的物理地址空间上,这个过程叫地址映像。

42.计算机的存储结构系统通常采用层次结构。

在选择各层次所用的器件时,应综合考虑速度、容量、成本、密度、能耗。

43.在Cache-主存的地址映像中,全相联映像灵活性强,全相联映像成本最高。

44.在写操作时,对Cache与主存单元同时修改的方法称为写直达法,若每次只暂时写入Cache,直到替换时才写入主存的方法称为写回法。

45.一个n路组相联映像的Cache中,共有M块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