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三基本

合集下载

中医医院三基培训总结5篇

中医医院三基培训总结5篇

中医医院三基培训总结5篇篇1一、引言中医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的重要职责。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我院积极开展了三基培训工作。

三基培训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培训目标本次三基培训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针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加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三是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中医药人才。

三、培训内容与方法1. 基本理论培训:围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知识、中医临床实践等方面展开,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培训。

2. 基本知识培训:主要包括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中医药的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

3. 基本技能培训:针对中医临床技能、中医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

四、培训效果与评估通过本次三基培训,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方面,医务人员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加主动地关注患者需求,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此外,本次培训还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中医药人才,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尽管本次三基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培训内容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其次,培训方式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以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率。

最后,建议医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持续培训和终身学习支持,为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六、结论总的来说,本次三基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三基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三基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三基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三基指的是以下哪三个方面?A.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B. 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C. 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D.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答案:A2.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什么?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气血津液D. 病因病机答案:A3. 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哪一个?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4. 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摸C. 望、闻、问、听D. 望、闻、问、诊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个体化治疗D. 标准化治疗答案:D二、多选题6. 中医三基中的“基本知识”包括哪些内容?A. 中医基础理论B. 中医诊断学C. 中医方剂学D. 中医内科学答案:A, B, C, D7. 中医治疗疾病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A. 草药B. 针灸C. 推拿D. 手术答案:A, B, C8.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的“基本技能”?A. 脉诊技能B. 草药识别C. 针灸操作D. 病例分析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9. 中医三基是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中的基础,不包括西医内容。

答案:正确10.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指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答案: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进行干预,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和畅、脏腑功能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一理念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对生命过程的重视。

12. 描述中医中“气血津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在中医理论中,“气”是指人体内的生命活力,包括呼吸的气、脏腑的功能活动等;“血”是指流动在脉中的红色液体,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津液”是指人体内的一切正常水液,包括体液、分泌物等。

中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考察综合应用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和解决药学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科目,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7.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知识8.中药的合理应用、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知识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附注: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品种名单一、内科用药一解表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银翘解毒丸片感冒退热颗粒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丸玉屏风颗粒参苏丸二祛暑剂保济丸藿香正气水片、软胶囊暑热感冒颗粒清暑解毒颗粒十滴水软胶囊六和定中丸甘露消毒丸清暑益气丸三泻下剂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清新宁胶囊清宁丸一清胶囊苁蓉通便口服液麻仁润肠丸麻仁丸麻仁滋脾丸通便灵胶囊通乐颗粒四清热剂牛黄解毒丸片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清胃黄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银黄片抗病毒颗粒茵栀黄口服液利胆片茵陈五芩丸复方黄连素片香连丸五温里剂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良附丸温胃舒胶囊小建中颗粒六止咳平喘剂通宣理肺丸半夏露糖浆杏仁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枇杷膏橘红片丸养阴清肺丸参贝北瓜膏蛤蚧定喘丸桂龙咳喘宁胶囊固本咳喘片苏子降气丸七化痰剂二陈丸急支糖浆复方鲜竹沥液清气化痰丸强力枇杷露克咳胶囊牛黄蛇胆川贝散蛇胆陈皮胶囊止咳橘红丸川贝止咳露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治咳川贝枇杷露蜜炼川贝枇杷膏批把止咳颗粒小青龙合剂祛痰止咳颗粒杏苏止咳糖浆镇咳宁糖浆八开窍剂清开灵颗粒口服液安宫牛黄片紫雪散牛黄清心丸局方苏合香丸礞石滚痰丸九固涩剂缩泉丸金锁固精丸锁阳固精丸固本益肠片固肠止泻丸涩肠止泻散四神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十补虚剂补中益气丸参芩白术散参芪片香砂六君丸薯蓣丸当归补血口服液八珍颗粒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归脾丸十全大补膏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河车大造丸金匮肾气丸四神丸桂附地黄丸五子衍宗丸济生肾气丸消渴丸生脉饮十一安神剂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养血安神丸安神健脑液安神补脑丸安神补心丸枣仁安神丸解郁安神颗粒朱砂安神丸泻肝安神丸十二和解剂小柴胡颗粒逍遥丸加味消遥丸柴胡舒肝丸护肝片左金丸加味左金丸舒肝和胃口服液十三理气剂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越鞠丸胃逆康胶囊木香顺气丸舒肝平胃丸沉香舒气丸元胡止痛片三九胃康颗粒十四理血剂复方丹参片血府逐瘀丸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地奥心血康胶囊通心络胶囊槐角丸三七胶囊十五消导化积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香砂枳术丸六味安消散沉香化滞丸槟榔四消丸健脾丸开胃山楂丸健胃消食片加味保和丸开胃健脾丸十六治风剂川芎茶调散颗粒正天丸通天口服液大活络丸都梁丸芎菊上清丸清眩丸天麻钩藤颗粒牛黄降压片脑立清丸全天麻胶囊脑血栓片华佗再造丸天麻头痛片眩晕宁片十七祛湿剂五芩散复方金钱草颗粒排石颗粒萆薢分清丸癃闭舒胶囊野菊花栓复方金钱草颗粒热淋清颗粒石淋通片血脂康胶囊二、外科用药消炎利胆片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消痔软膏地榆槐角丸季德胜蛇药片连翘败毒丸金花消痤丸当归苦参丸湿毒清胶囊如意金黄散溃疡散内消瘰丸疬三、妇科用药一理血剂妇科十味片加味消遥丸妇科得生丸益母草膏颗粒复方益母草膏安坤益母草膏调经活血片调经片七制香附丸固经丸痛经丸妇女痛经丸调经止痛丸二清热剂妇科千金片抗妇炎胶囊妇炎康片经带宁胶囊白带丸三金片千金止带丸三扶正剂艾附暖宫丸女金丸定坤丸四物合剂妇康宁片八珍益母丸胶囊乌鸡白凤丸当归养血丸更年安片更年宁心胶囊四散结剂乳癖消片四、眼科用药一清热剂明目上清片明目蒺藜丸拔云退翳丸麝珠明目滴眼液珍视明滴眼液二扶正剂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五、耳鼻喉科用药一耳病耳聋左慈丸二鼻病鼻炎康片藿丹片丸鼻炎滴剂辛夷鼻炎丸鼻炎片鼻窦炎口服液三咽喉病黄氏响声丸桂林西瓜霜胶囊、含片西瓜霜润喉片复方草珊瑚含片利咽解毒颗粒复方南板蓝根颗粒清咽丸铁笛丸金果含片六、骨伤科用药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活血止痛散舒筋活血丸经舒颗粒跌打丸狗皮膏红药气雾剂麝香壮骨膏仙灵骨葆胶囊养血荣筋丸强力天麻杜仲丸尪痹颗粒益肾蠲痹丸追风透骨丸独活寄生丸天麻片二妙丸七、儿科用药一治感冒类药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感冒宁糖浆小儿退热口服液小二热速清口服液金银花露二治咳嗽类药健儿清解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丸小儿止咳糖浆三治积滞类药小儿消食片健儿消食口服液健脾消食丸四治厌食症类药小儿化食口服液肥儿宝颗粒健儿口服液五治脾虚泄泻类药启脾丸龙牡壮骨颗粒说明:本大纲的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品种名单中,对处方相同,剂型不同的,原则上收载原创剂型的品种;对处方不同、剂型不同的同名品种如处方内容有饮片和提取物的差异,如藿胆丸片,收载多种剂型;对少数处方相同,剂型不同,且不同剂型的用法如日用次数等有差异的,也收载多种剂型;应考人员只需要掌握本名单所收载品种;。

中医医院三基培训总结8篇

中医医院三基培训总结8篇

中医医院三基培训总结8篇篇1一、培训背景为了提升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操作能力的培训,我院近期组织了全面的“三基”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培训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经典理论、中药学知识、中医诊断学原理等,旨在强化医务人员的中医理论基础,提高临床辨证施治的准确性。

2. 基本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中医临床操作技能、常用诊疗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等,以及现代医学基本操作技能,如心肺复苏、无菌术等。

3. 临床操作能力培训:通过模拟病例分析、实践操作训练等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提高临床决策水平。

三、培训过程本次培训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集中授课、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培训过程中,讲师团队由院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及特邀的医学专家组成,确保了培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同时,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参训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培训效果1. 知识水平提升:通过培训,医务人员在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诊疗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2. 操作能力增强:通过实践操作和模拟病例分析,医务人员的临床操作能力和诊疗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3. 服务质量提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增强了患者满意度。

4. 医疗安全意识增强:通过培训,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降低。

五、问题与建议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医务人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实践操作时还存在不规范之处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定期组织知识竞赛和考试,检验学习效果。

2. 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规范操作流程,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

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

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

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

“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

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

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

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

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

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摘要:1.中医三基训练的定义与意义2.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3.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与实践4.中医三基训练的效果与应用正文:中医三基训练,即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它旨在加强中医临床医师的基本功,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中医三基训练的定义与意义中医三基训练,是指通过对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使医师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念、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

中医三基训练对于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熟练临床技能的高素质医师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基本知识:涉及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学科的知识。

3.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

三、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与实践中医三基训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1.课堂授课:系统讲解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员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念。

2.实践操作: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形式,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并掌握中医基本技能。

3.考核评价:定期进行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

四、中医三基训练的效果与应用通过中医三基训练,学员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三基训练成果显著,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医三基训练是对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中医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真题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真题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真题210.(江南博哥)在客色中,冬天的面色相应为()A.稍白B.稍赤C.稍青D.稍黑E.稍黄正确答案:D211.下述症状中,阳虚证患者一般不见()A.神疲乏力B.形寒肢冷C.口淡不渴D.大便溏薄E.脉细苔少正确答案:E212.阴虚患者在渴饮方面的表现是()A.咽干少饮B.渴喜冷饮C.渴喜热饮D.漱水不咽E.大渴引饮正确答案:B213.燥咳的特点应为()A.于咳无痰B.咳声重浊C.咳声轻清D.咳嗽痰多E.咳声不扬正确答案:A214.患者身热恶热,汗多尿黄,口渴乏力,多属()A.火热证B.湿淫证C.暑淫证D.风淫证E.温燥证正确答案:C215.患者咳嗽吐痰,量多清稀,且气喘,胸闷,辨证是()A.悬饮C.支饮D.溢饮E.水饮正确答案:C216.脉搏出现在寸口背侧者,称之为()A.六阳脉B.六阴脉C.真脏脉D.斜飞脉E.反关脉正确答案:E217.患者出现瞳仁散大,多属()A.肾精耗竭B.动风先兆C.津液亏耗D.肝经风热E.气血不足正确答案:A218.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A.气虚B.血虚C.气血两虚D.阳虚E.气阴两虚正确答案:D219.舌绛苔少或无苔者,多提示()A.实热证B.血瘀证C.胃肾阴伤D.气滞证E.胃气正确答案:C220.舌苔黄燥,主病为()A.表热证B.实热证C.湿热证D.虚热证正确答案:B221.湿温病发热的特点是()A.日晡发热,热势较高B.自觉发热,渴欲饮水C.午后低热,骨蒸发热D.身热夜甚,舌绛脉数E.身热不扬,头身困重正确答案:E222.阴虚发热的特点是()A.日晡发热,热势较高B.自觉发热,渴欲饮水C.午后低热,骨蒸发热D.身热夜甚,舌绛脉数E.身热不扬,头身困重正确答案:C223.阳明潮热的特点是()A.日晡发热,热势较高B.自觉发热,渴欲饮水C.午后低热,骨蒸发热D.身热夜甚,舌绛脉数E.身热不扬,头身困重正确答案:A224.面目肌肤黄而色泽鲜明者,称为()A.苍黄B.萎黄C.黄胖D.阳黄E.阴黄正确答案:D225.面黄而青者,称为()A.苍黄B.萎黄C.黄胖D.阳黄E.阴黄正确答案:A226.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B.萎黄C.黄胖D.阳黄E.阴黄正确答案:B227.患者视物昏暗,模糊不明者,多属()A.目眩B.目昏C.雀目D.歧视E.眼花正确答案:B228.视一物为二物,模糊不清者,称为()A.目眩B.目昏C.雀目D.歧视E.眼花正确答案:D229.绝汗是指()A.高热不退,汗出甚多B.寐则汗出,醒则汗止C.病情危重,大汗不止D.昼常汗出,活动尤甚E.先战栗抖动,而后汗出正确答案:C230.自汗是指()A.高热不退,汗出甚多B.寐则汗出,醒则汗止C.病情危重,大汗不止D.昼常汗出,活动尤甚E.先战栗抖动,而后汗出正确答案:D231.盗汗是指()A.高热不退,汗出甚多B.寐则汗出,醒则汗止C.病情危重,大汗不止D.昼常汗出,活动尤甚E.先战栗抖动,而后汗出正确答案:B232.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食后痞胀更甚为特征者,多属()A.心气虚证B.肺气虚证C.脾气虚证D.胃气虚证E.肾气虚证正确答案:C233.以咳嗽气短,声音低怯,常自汗出为特征者,多属()A.心气虚证B.肺气虚证C.脾气虚证D.胃气虚证E.肾气虚证正确答案:B234.以心悸不宁,神疲,舌淡,脉弱为特征者,多属()A.心气虚证B.肺气虚证C.脾气虚证D.胃气虚证E.肾气虚证正确答案:A235.以腰膝酸软,小便余沥不尽为特征者,多属()A.心气虚证B.肺气虚证C.脾气虚证D.胃气虚证E.肾气虚证正确答案:E236.以食少便溏,腹胀腹痛,畏寒怕冷为特征者,多属()A.心阳虚证B.脾阳虚证C.肾阳虚证D.胃阳虚证E.心肾阳虚证正确答案:B237.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为特征者,多属()A.心阳虚证B.脾阳虚证C.肾阳虚证D.胃阳虚证E.心肾阳虚证正确答案:D238.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畏冷肢凉为特征者,多属()A.心阳虚证B.脾阳虚证C.肾阳虚证D.胃阳虚证E.心肾阳虚证正确答案:A239.以腰膝酸软冷痛,性欲减退,夜尿频多为特征者,多属()A.心阳虚证B.脾阳虚证C.肾阳虚证D.胃阳虚证E.心肾阳虚证正确答案:C1.表证患者表实证诊断的主要症状是()A.头身疼痛B.无汗C.咳喘D.鼻流清涕E.脉浮紧正确答案:B,E2.肾阳虚证患者小便异常,常有()A.余沥不尽B.小便清长C.小便失禁D.尿少浮肿E.小便短赤正确答案:A,B,D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有()A.疼痛B.肿块C.出血D.舌暗瘀斑E.脉涩正确答案:A,B,C,D,E4.颤动舌可见于()A.热盛B.阳亢C.阴虚D.血虚E.血瘀正确答案:A,B,C,D5.血瘀可表现为哪些性质的疼痛()A.固定痛B.走窜痛C.刺痛D.隐痛E.夜痛甚正确答案:A,C,E6.临床上实热证可能见到的脉象有()A.数脉B.促脉C.滑脉D.迟脉E.洪脉正确答案:A,B,C,E7.患者伤暑,耗伤津液,故见()A.恶热B.汗多C.脉浮缓D.尿黄E.口渴正确答案:A,B,D,E8.苔白腻的主病是()A.痰湿停聚B.食滞胃脘C.寒湿痹证D.脾胃气虚E.风寒表证正确答案:A,C9.寒郁肌表,经气不畅,故见()A.恶寒B.无汗C.身痛D.苔少E.脉迟正确答案:A,B,C10.神具体反映在人的()A.目光B.面色C.言语D.舌象E.脉象正确答案:A,B,C11.脉象弦数,可见于()A.肝火上炎证B.热极生风证C.肝郁气滞证D.肝胆湿热证E.肝阳上亢证正确答案:A,B,D,E12.血瘀证疼痛的特点是()A.痛如针刺B.痛有定处C.痛处拒按D.与情志有关E.夜间加重正确答案:A,B,C,E13.问寒热,要问清寒热的()A.有无B.轻重C.时间D.部位E.伴随症状正确答案:A,B,C,D,E14.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此属()A.表寒证C.表实证D.太阳伤寒证E.太阳中风证正确答案:A,C,D15.眼眶周围色黑是因为()A.瘀血B.肾虚C.水饮D.痛证E.寒湿带下正确答案:B,C,E16.主色的特征是()A.一生不变B.红黄隐隐C.外应四时D.明润含蓄E.因种族而异正确答案:A,C,D,E17.腐苔的辨苔要点是()A.颗粒疏松B.刮之不脱C.揩之可去D.形如豆腐渣E.油腻黏液正确答案:A,C,D18.郑声的特点是()A.神志不清B.语言重复C.见人便止D.声音低弱E.时断时续正确答案:A,B,D,E19.下述脉象中主痛证的是()A.涩脉B.代脉C.弦脉D.紧脉正确答案:B,C,D20.阴虚证可见()A.盗汗B.五心烦热C.口渴多饮D.便干尿黄E.肢寒畏冷正确答案:A,B,C,D21.调查现病史,应注意询问()A.健康状况B.起病情况C.预防接种D.病情演变E.诊治经过正确答案:B,D,E22.脉搏至数不齐的脉象有()A.促脉B.结脉C.代脉D.涩脉E.雀啄脉正确答案:A,B,C,E23.脉率较快的脉有()A.数脉B.疾脉C.促脉D.动脉E.短脉正确答案:A,B,C,D24.膏苔的辨苔要点是()A.颗粒疏松B.刮之不脱C.揩之可去D.形如豆腐渣堆积E.状如油腻黏液正确答案:A,C,D25.胃阴虚证患者的舌象可出现()B.胖嫩舌C.瘦薄舌D.少苔E.少津正确答案:A,C,D,E26.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质、舌苔有()A.白苔B.黄苔C.灰黑苔D.红绛舌E.青紫舌正确答案:C,E27.弱脉实际上是相兼脉,包括()A.细脉B.缓脉C.虚脉D.沉脉E.微脉正确答案:A,C,D28.亡阳证患者临床可见到()A.冷汗淋漓B.四肢厥冷C.舌红而干D.脉微欲绝E.呼吸短促正确答案:A,B,D29.失声音哑产生的原因有()A.外邪乘肺,肺气失宣B.肺肾阴虚,津不上承C.脏气将绝D.胞络脉阻,精不上承E.脾虚生湿,湿阻息逆正确答案:A,B,C,D30.与肝风内动有关的舌态是()A.痿软舌B.强硬舌C.震颤舌E.吐弄舌正确答案:B,C,D,E31.妇女月经先期的常见原因是()A.血虚B.血瘀C.血热D.寒滞E.气虚正确答案:B,C,E32.弦细数脉可见于()A.肝阴虚证B.肝血虚证C.肝肾阴虚证D.肝火上炎证E.肝阳上亢证正确答案:A,C,E33.寒证的临床表现可见()A.面白B.畏寒C.肢冷D.便稀恶臭E.尿清正确答案:A,B,C,E34.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有()A.寒热往来B.目眩C.口苦咽干D.胸胁苦满E.脉浮数正确答案:A,B,C,D35.胃气上逆证的临床表现有()A.嗳气B.呃逆C.恶心D.呕吐E.叹息正确答案:A,B,C,D36.六经病中的“传经”有哪几种()A.逆经传B.表里传C.循经传D.内外传E.越经传正确答案:B,C,E37.五色诊中,黄色主()A.寒证B.痛证C.虚证D.瘀证E.湿证正确答案:C,E38.气滞证所致疼痛可以出现()A.重痛B.胀痛C.窜痛D.绞痛E.酸痛正确答案:B,C39.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故见()A.烦躁B.吐衄血C.口渴欲饮D.舌质红绛E.皮肤发斑正确答案:A,B,D,E40.肾气不固患者的小便改变,可见()A.尿频清长B.余沥不尽C.遗尿D.小便失禁E.小便短少正确答案:A,B,C,D41.患者口渴喜热饮,饮量不多,见于()A.痰饮内停B.湿热内蕴C.热入营血D.阳气虚弱E.瘀血内阻正确答案:A,D4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A.诊法合参B.整体审察C.谨守病机D.审症求因E.病证结合正确答案:A,B,E43.阳虚证患者小便改变,可见到()A.尿清B.尿少C.夜尿多D.尿涩痛E.尿后余沥不尽正确答案:A,B,C44.白苔的主病包括()A.寒证B.虚证C.表证D.实证E.里证正确答案:A,C45.气不摄血与气随血脱证均可出现()A.面色苍白B.舌质淡白C.出血D.大汗淋漓E.四肢厥冷正确答案:A,B,C46.下列哪些属肝风内动的表现()A.颈项强直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口眼㖞斜E.牙关紧急正确答案:A,B,C,E47.下列属于生理性脉象的是()A.独异脉B.六阴脉C.六阳脉D.反关脉E.斜飞脉正确答案:B,C,D,E48.舌体短缩可见于()A.寒凝经脉B.痰湿内阻C.气血亏虚D.热盛伤津E.疫毒攻心正确答案:A,B,C,D49.提示表邪入里的征象是()A.由恶寒转为但热不寒B.痰色由白转黄C.舌苔由白苔转黄苔D.小便由清利变黄短E.脉象由浮脉变沉脉正确答案:A,B,C,D,E50.血寒证的辨证要点是()A.手足冷痛B.口淡欲饮C.少腹冷痛D.肤色紫暗E.舌红脉迟正确答案:A,C,D51.脉象弦数,可见于()A.肝火上炎证B.热极生风证C.肝郁气滞证D.肝胆湿热证E.肝阳上亢证正确答案:A,B,E52.舌质青紫可见于()A.气滞C.热炽D.寒凝E.外伤正确答案:A,B,C,D,E53.热人营血,迫血妄行,故见()A.烦躁B.衄血C.口渴欲饮D.舌质红绛E.皮肤发斑正确答案:A,B,D,E54.气虚证的常见表现有()A.神疲乏力B.少气懒言C.自汗D.盗汗E.面白无华正确答案:A,B,C,E55.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此为()A.表寒证B.表虚证C.太阳中风证D.太阳伤寒证E.表实证正确答案:B,C56.实证咳嗽的特点可有()A.咳声重浊B.咳声轻清C.咳声不扬D.咳嗽气急E.干咳无痰正确答案:A,C,D,E57.神志异常包括()A.烦躁B.谵妄C.癫病D.狂病正确答案:A,B,C,D,E58.“五更泄”常见于()A.脾阳虚证B.肾阳虚证C.脾肾阳虚证D.肝脾不调证E.脾胃气虚证正确答案:B,C59.洪数脉多见于()A.痰热证B.食积证C.阳明经证D.气分证E.湿热证正确答案:C,D60.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包括()A.证候相兼B.证候错杂C.证候真假D.证候转化E.真寒假热正确答案:A,B,C,D61.亡阴证的临床表现有()A.汗冷味淡B.口渴喜饮C.唇舌干红D.汗出如油E.身热恶热正确答案:B,C,D,E62.更泄泻常见于()A.弹阳虚证B.肾阳虚证C.脾肾阳虚证D.肝脾不调证E.脾胃气重证正确答案:B,C63.亡阴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见()A.冷汗淋漓B.恶热C.渴喜冷饮D.脉细数疾E.呼吸气微正确答案:B,C,D64.脉搏至数较正常脉象慢的有()A.迟脉B.紧脉C.涩脉D.结脉E.缓脉正确答案:A,D65.微热的病因可有()A.里热炽盛B.正气亏虚C.血液亏虚D.阴液亏少E.气机郁滞正确答案:B,D,E66.下列哪些是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点()A.干咳痰少B.口燥咽干C.潮热盗汗D.胸痛咳血E.发热脉浮正确答案:C,E67.下列脉象中能反映气血两虚的脉象是()A.弱脉B.濡脉C.细脉D.虚脉E.缓脉正确答案:A,B,C,D68.肺气上逆证的临床表现有()A.喘息B.呃逆C.咳嗽D.暖气E.少气正确答案:A,C69.正常脉象的特征是()A.不浮不沉B.一息四五至C.三部有脉D.和缓有力E.可有生理变异正确答案:A,B,C,D,E70.迟脉主病可见于()A.痰饮B.寒证C.虚证D.热证E.食积证正确答案:B,D71.但热不寒的热型有()A.壮热B.郁热C.潮热D.微热E.烦热正确答案:A,C,D72.但寒不热可见于()A.表寒证B.里寒证C.虚寒证D.实寒证E.假寒证正确答案:B,C,D73.气逆证常见的病变脏腑是()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B,D74.阳气虚证患者的舌象可出现()A.齿痕舌B.芒刺舌C.裂纹舌D.胖大舌E.嫩舌正确答案:A,D,E75.表证有汗,可见于()A.表寒证B.表热证C.表虚证D.表实证E.伤湿证正确答案:B,C76.寒热错杂证包括()A.上热下寒证B.上寒下热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表寒里热证正确答案:A,B,E77.患者面部呈黑色,其主病是()A.肾虚B.惊风C.血瘀D.痛证E.水饮正确答案:A,C,E78.因心神病变所致语言错乱,包括()A.狂言B.郑声C.独语D.呻吟E.谵语正确答案:A,B,C,E79.血瘀证出血的特点是()A.血色紫暗B.夹有血块C.反复不止D.犬出血E.血质稠厚正确答案:A,B,C80.阳明潮热的特点是()A.发热有规律B.热向外透发C.热势较高D.腹胀便秘E.下午3~5时热甚正确答案:A,C,D,E81.阳明潮热的特点是()A.发热具有规律B.热自内向外透发C.热势较高D.伴腹胀便秘E.下午3~5时热甚正确答案:A,C,D,E82.痰证的临床证型包括()A.痰停于肺B.痰停局部C.痰浊中阻D.痰蒙清窍E.痰蒙心神正确答案:A,B,C,D,E83.长期耳鸣失聋的病因有哪些()A.气血瘀阻B.肾虚精亏C.肝火上扰D.肝肾阴虚E.痰湿蒙窍正确答案:B,D84.颜面发赤,可能相关的证候是()A.实热证B.虚热证C.假热证D.痛证E.湿证正确答案:A,B,C85.饮证患者临床可见()A.咳喘胸闷B.喉中异物感C.脘痞肠鸣D.胁胀咳唾引痛E.瘰疬乳癖正确答案:A,C,D86.某患者脉象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其主病可是()A.伤精B.血少C.气滞血瘀D.亡阳E.湿盛正确答案:A,B,C87.虚脉的脉象特点是()A.来去怠缓B.举之无力C.按之空虚D.极软沉细E.按之欲觉正确答案:B,C88.血寒证的辨证要点是()A.手足冷痛B.形寒肢冷C.少腹冷痛D.肤色紫暗E.舌暗脉迟正确答案:A,C,D,E89.里证的寒热变化一般是()A.但热不寒B.寒热往来C.但寒不热D.寒热并见E.寒热转化正确答案:A,C90.肝风内动的常见原因有()A.热极B.阳亢C.气虚D.血虚E.阴虚正确答案:A,B,D,E91.中医对每一疾病的诊断都应包括两方面,即()A.病情审察B.病名诊断C.证候辨别D.立法处方E.病机分析正确答案:B,C92.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可见()A.气短乏力B.少气懒言C.面色苍白D.冷汗淋漓E.大出血正确答案:C,D,E93.寒淫证患者可出现()A.恶寒无汗B.手足拘急C.脘腹冷痛D.胸闷苔滑E.身体强直正确答案:A,B,C,E94.四肢厥冷可见于()A.阳虚B.亡阳C.真热假寒D.亡阴E.真虚假实正确答案:B,C95.八纲中表里辨证主要辨别疾病的()A.病位浅深B.病变性质C.邪正盛衰D.病势进退E.疾病类别正确答案:A,D97.亡阳证的临床表现是()A.面赤如妆B.冷汗质稀C.脉微欲绝D.呼吸气微E.肢冷肤凉正确答案:B,C,D,E98.面色苍白常因为()A.阳气暴脱B.亡阳证C.阴寒凝聚D.气随血脱证E.虚寒证正确答案:A,B,C,D99.弦脉的主病包括()A.肝病B.胆病C.疟疾D.诸痛E.痰饮正确答案:A,B,C,D,E100.仲景三部诊法的诊脉部位是()A.人迎脉B.寸口脉C.太阳脉D.趺阳脉E.太溪脉正确答案:B,D,E101.望舌时应注意()A.光线B.伸舌姿势C.染苔D.时间E.性别正确答案:A,B,C,D102.五色主病中,主虚证的病色有()A.赤色B.白色C.黄色D.青色E.黑色正确答案:A,B,C,E103.气陷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少气倦怠B.四肢不温C.头晕眼花D.月经过多E.内脏下垂正确答案:A,C,E104.瘀血可见哪些性质的疼痛()A.固定痛B.胀痛C.刺痛D.走窜痛E.痛拒按正确答案:A,C,E105.主诉的记录,应注意症状体征的()A.部位B.类别C.性质D.程度E.时间正确答案:A,C,D,E106.沉脉的脉象特点是()A.重按始得B.重按稍减C.轻取不应D.按之空虚E.推筋按骨正确答案:A,C107.下述各项中可以出现滑脉的证候是()A.痰饮内盛B.饮食停积C.实热内盛D.妇女妊娠E.诸虚劳损正确答案:A,B,C109.舌淡胖大,舌苔滑,多由于()A.脾肾阳虚B.寒湿内侵C.心脾热盛D.酒毒上攻E.湿热内盛正确答案:A,B110.痰停积于局部,则可见()A.瘰疬B.癫病C.瘿瘤D.乳癖E.痫病正确答案:A,C,D111.强硬舌的主病是()A.热扰心神B.热盛伤津C.气血亏虚D.阴津不足E.中风先兆正确答案:A,B,E112.风淫证患者可出现()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颜面麻木D.口眼㖞斜E.关节疼痛正确答案:A,B,C,D,E113.红绛舌,常见于()A.里实热证B.阴虚火旺证C.气虚血瘀证D.痰瘀内阻证E.气滞血瘀证正确答案:A,B114.以下何为脾病常见症状()A.腹胀腹痛B.不欲饮食C.便溏浮肿D.身体困重E.慢性出血正确答案:A,B,C,D,E115.寒湿困脾与湿热蕴脾两证均可见()A.口淡不渴B.脘腹痞闷C.身目发黄D.头身困重E.肢体浮肿正确答案:B,C,D116.患者口渴多饮,常见于()A.热盛伤津B.消渴病C.吐泻耗津D.湿温病E.阴虚内热正确答案:A,B,C,E117.腻苔主病为()A.湿浊B.痰饮C.食积D.胃气虚E.邪热有余正确答案:A,B,C118.有神的表现为()A.肌肉不削B.目光精彩C.神志清楚D.面红如妆E.语言洪亮正确答案:A,B,C,E119.喘证的临床特点是()A.呼吸困难B.短促急迫C.喉中哮鸣D.张口抬肩E.鼻翼煽动正确答案:A,B,D,E120.胃寒证的诊断要点是()A.胃脘冷痛B.口泛清涎C.感寒病史D.舌苔白滑E.脉沉迟正确答案:A,B,C,D,E121.痰湿阻肺证的辨证要点是()A.胸闷B.痰多色白C.咳嗽D.舌苔白腻E.脉滑正确答案:A,B,C,D,E122.痰火扰心证的辨证要点是()A.发热B.心烦C.舌苔黄D.痰盛E.神志错乱正确答案:A,D,E123.弦脉的主病包括()A.肝病B.胆病C.疟疾D.疼痛E.痰饮正确答案:A,B,D,E1.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知识点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知识点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中医诊断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中医诊断学呢,就像是中医的“侦探学”。

它主要就是通过中医的一些方法,像看你的面色、舌头,问问你的感觉,摸摸你的脉搏之类的,来判断你得了啥病,这病是怎么回事。

简单说,就是找到让你不舒服的原因和疾病的本质。

②重要程度:在中医这个大体系里,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啊。

如果你诊断都错了,后面开的药啥的肯定也不对路。

就好比盖房子,地基打错了地方,房子能盖好吗?不可能嘛。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对中医的基础理论有点了解,像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

比如说,知道阴阳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这就好比你得先认识字,才能看书一样。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中,不管是医院里的中医大夫看病,还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初步判断都能用得上。

比如有时候你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学过中医诊断学,就可以自己先看看舌头颜色、摸摸脉搏啥的,心里大概有个底。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中医诊断学在中医的学科里就像一条线,把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都串起来了。

它是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疗中间的关键环节。

比如说,通过它了解病症,然后才能用中医的内科、外科等方法去治病。

②关联知识:和中医基础理论那是紧密相连的,刚才提到的阴阳五行学说就是。

还有中药学也有关联呢,诊断出病症了才能确定用哪些中药来调理。

就像厨师做菜,先得知道要做啥菜(病症),才好选什么食材(中药)。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的难度啊,说实话,比较大。

这其中关键的点在于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综合运用。

要准确判断病症就不能只靠一种方法,得把这四种诊断方法得到的信息综合起来。

很多初学者就容易只注重某一个诊断方法,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准确。

④考点分析:在主治医师考试里非常重要。

考查方式可能是直接考四诊的内容,比如问望诊里看舌头主要看哪些方面;也可能给个病症,让你从中医诊断学角度分析病因病机等。

三、详细讲解(按照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首先说下望诊的概念。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一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一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一1.(江南博哥)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属于()A.得神B.失神C.少神D.假神E.神乱正确答案:C2.患者散发烂苹果样气味,常提示为()A.水肿病晚期B.消渴病危重C.失血重证D.脏腑败坏E.瘟疫病正确答案:B3.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B.泻下不爽,粪质腥臭C.溏结不调,时干时稀D.五更泄泻,泻后痛减E.便次增多,便质稀薄正确答案:B4.新起恶寒重,发热轻,最常见于()A.里寒证B.伤风证C.表热证D.表寒证E.半表半里证正确答案:D5.观察病色的关键,在于区分()A.主色与客色B.善色与恶色C.常色与病色D.客色与病色E.主色与病色正确答案:B6.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A.端直而长B.脉来绷急C.浮而搏指D.沉按实大E.状如波涛正确答案:A7.下列诸症中与里证无关的是()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舌苔黄厚D.脉沉而迟E.恶寒发热正确答案:E8.太息的产生,多是由于()A.心火B.肝郁C.肾虚D.肺虚E.胃逆正确答案:B9.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症状是()A.胸胁苦满B.口苦咽干C.寒热往来D.脉弦E.目眩正确答案:C10.食少纳呆,兼消瘦,腹胀,便溏者,属()A.脾胃虚弱B.湿邪困脾C.肝胆湿热D.食滞内停E.脾阳虚弱正确答案:A11.喘、哮的区别,关键在于喘是()A.以抬肩言B.以气息言C.以张口言D.以鼻煽言E.以痰鸣言正确答案:B12.寒热往来见于()A.表热证B.虚热证C.实热证D.里热证E.半表半里证正确答案:E13.自觉怕冷,加衣盖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者,称为()A.恶风B.恶寒C.畏寒D.寒战E.肢厥正确答案:B14.阳热亢盛的患者,其面色常见()A.红黄隐隐B.两颧潮红C.泛红如妆D.满面通红E.白里透红正确答案:D15.下列诸脉之中不主虚证之脉是()A.细脉B.微脉C.紧脉D.浮脉E.濡脉正确答案:C16.四季平脉中秋季脉象常稍()A.洪B.弦C.沉D.浮E.缓正确答案:D17.患者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不甚渴,斑疹隐隐。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
摘要:
一、中医三基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
1.中医三基的定义
2.在中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
1.基础知识
2.基本技能
3.基本理论
三、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
1.传统师承教育
2.现代教育模式
四、中医三基训练的挑战与展望
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国际化发展
3.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
正文:
中医三基训练是指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中医三基训练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中医整体水平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主要
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

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有传统师承教育和现代教育模式。

传统师承教育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中医的精髓。

现代教育模式是在中医院校设置相关专业,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医三基训练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首先,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将中医的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其次,要加强中医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和接受中医。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为中医三基训练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中医三基训练作为中医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中医整体水平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是通过辨识病情,确定病因与病机,判断病情与预后,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2.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即望其色、闻其声、问其病情、切其脉象。

3. 中医四诊是如何进行的?中医四诊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部、舌苔、舌体颜色、眼神等外部表现,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

(2) 闻诊:通过听患者的发声、呼吸声、腹音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3) 问诊: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病史、病因等,进一步了解病情。

(4) 切诊:通过按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搏的弦数、浮沉等来进一步确定病情。

4. 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是指什么?“八纲”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判断病情的属性和特点。

包括四个对立的方面,即:表里、寒热、虚实、缓急。

5. 中医诊断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哪些?中医诊断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六经辨证、四诊合参等。

六经辨证是通过根据患者的症状,判断病情所属的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从而确定治疗方向。

四诊合参则是通过综合观察望闻问切四诊的结果,推断病因与病机。

6. 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合参”是如何进行的?“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本方法,通过综合四诊的结果进行判断。

具体步骤为:根据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得的信息,结合病史和个人体质等综合因素,确定病因与病机,最终得出诊断结果。

7. 中医诊断学中如何确定舌诊的诊断结果?在中医诊断学中,舌诊是辨识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程度、舌体的形态特征等来推断病情。

例如,苔黄腻常见于湿热证,苔白腻多见于寒湿证。

8. 中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辨证施治,请简要介绍。

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在全面分析病情的基础上,判断病因、病机和病情的一种方法。

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健康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三基三严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三基三严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三基三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诊断学中的“三基”指的是:A.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B. 基本操作、基本诊断、基本治疗C. 基本药物、基本方剂、基本治疗D. 基本体质、基本脉象、基本舌诊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三严”要求?A. 严格诊断B. 严格用药C. 严格操作D. 严格治疗答案:D3. 中医诊断学中,脉象的“浮”“沉”“迟”“数”分别代表什么?A. 表证、里证、虚证、实证B. 里证、表证、实证、虚证C. 表证、里证、寒证、热证D. 热证、寒证、虚证、实证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医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其中“望”是指________。

答案: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2. “三基”中的基本技能包括________。

答案: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技能3. 中医诊断学中的“三严”要求,强调了医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的严谨性。

答案:诊断、用药、操作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诊断学中“三基三严”的重要性。

答案:中医诊断学中的“三基三严”是确保中医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有效性的重要原则。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中医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严”即严格诊断、严格用药、严格操作,要求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须严谨细致,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请举例说明中医诊断学中“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应用。

答案:在中医诊断学中,“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获取病情信息的基本方法。

例如,“望”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来初步判断病情;“闻”是通过嗅闻病人的气味来了解病情;“问”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来收集病情信息;“切”则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象来进一步判断病情。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医诊断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为中医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而且其独特的诊断方法和理念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目录第01讲绪论: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第02讲绪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9)第03讲问诊的方法和意义 (17)第04讲问诊的内容 (24)第05讲问现在症:问寒热(一) (30)第06讲问现在症:问寒热(二) (35)第07讲问现在症:问寒热(三) (42)第08讲问现在症:问汗(一) (50)第09讲问现在症:问汗(二)、问疼痛 (57)第10讲问现在症: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 (64)第11讲问现在症:问饮食口味(一) (72)第12讲问现在症:问饮食口味(二) (78)第13讲问现在症:问二便 (83)第14讲问现在症:问经带 (90)第15讲望诊概述全身望诊:望神(一) (96)第16讲全身望诊:望神(二) (102)第17讲全身望诊:望色(一) (107)第18讲全身望诊:望色(二) (113)第19讲全身望诊:望色(三) (120)第20讲全身望诊:望形体 (125)第21讲全身望诊:望姿态 (130)第22讲局部望诊:望头面 (136)第23讲局部望诊:望五官(一) (143)第24讲局部望诊:望五官(二) (148)第25讲局部望诊:望五官(三)、望躯体(一) (153)第26讲局部望诊:望躯体(二)、望四肢 (160)第27讲局部望诊:望二阴 (165)第28讲局部望诊:望皮肤 (168)第29讲局部望诊小结 (176)第30讲望排出物 (184)第31讲望小儿指纹舌诊概述(一) (188)第32讲舌诊概述(二)望舌质:舌色(一) (194)第33讲望舌质:舌色(二)、舌形 (200)第34讲望舌质:舌态、舌下络脉 (206)第35讲望舌苔:苔质 (211)第36讲望舌苔:苔色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意义 (218)第37讲闻诊:声音、语言 (225)第38讲闻诊:呼吸、咳嗽 (230)第39讲闻诊:心音、胃肠异常声音嗅气味 (236)第40讲脉诊概述(一) (242)第41讲脉诊概述(二) (248)第43讲正常脉象病理脉象:浮脉(一) (263)第44讲病理脉象:浮脉(二)、沉、迟、数脉 (270)第45讲病理脉象:虚、实、洪、细脉 (278)第46讲病理脉象:滑、涩、弦、紧脉 (284)第47讲病理脉象:结脉脉象鉴别相兼脉 (290)第48讲病理脉象: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按诊的手法与意义 (297)第49讲按诊的内容 (304)第50讲八纲证候概述八纲基本证候:表证 (311)第51讲八纲基本证候:里、寒、热证 (318)第52讲八纲基本证候:虚实辨证、阴阳辨证 (325)第53讲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 (331)第54讲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二)八纲辨证的意义 (338)第55讲病性辨证概述辨六淫证候(一) (346)第56讲辨六淫证候(二)辨阴阳虚损证候 (353)第57讲辨气血证候(一) (360)第58讲辨气血证候(二)辨津液证候(一) (367)第59讲辨津液证候(二)辨情志证候 (373)第60讲脏腑辨证概述辨心病证候(一) (382)第61讲辨心病证候(二)辨肺病证候(一) (390)第62讲辨肺病证候(二) (397)第63讲辨脾病证候 (403)第64讲辨肝病证候(一) (411)第65讲辨肝病证候(二) (417)第66讲辨肾病证候 (425)第67讲辨腑病证候(一) (431)第68讲辨腑病证候(二)辨脏腑兼病证候(一) (437)第69讲辨脏腑兼病证候(二) (444)第70讲六经辨证概要(一) (451)第71讲六经辨证概要(二)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一) (457)第72讲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二)三焦辨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 (464)第73讲诊断结合运用(一) (470)第74讲诊断结合运用(二) (477)第75讲诊断结合运用(三) (484)第01讲绪论: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司委托,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中心举办,由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承担的,《中医诊断学》示范教学师资培训班,现在开始了。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暨南大学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暨南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中医诊断学的三个基本原理是A:见微知著B:以常衡变C:四诊合参D:司外揣内答案:ABD2.下列哪项属于“症状”A:脉细无力B:喉中痰鸣C:心烦失眠D:舌红苔黄答案:C3.下述哪项属于“体征”A:头晕而重B:恶心欲吐C:面色苍白D:神疲乏力答案:C4.对病、证、症的关系,下述哪项不对A:“证”反映“病”的阶段特点B:“证”可见于“病”的全过程C:“病”的全过程可分为不同的“证”D:同一“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答案:B第一章测试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A:阴阳互根互用B:阴阳对立统一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答案:ABCD2.有人夏天会怕冷,最常见原因是什么?A:因为阴盛B:因为阳盛C:因为阴虚D:因为阳虚答案:D3.凉茶可以当茶经常去喝。

A:对B:错答案:B4.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是:A:相侮B:相克C:相生D:相乘答案:BC5.为什么有的人一生气,或者一紧张,就会出现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的表现?这是因为:A:肝胃不和B:肝肾阴虚C:肝脾不调D:心肝火旺答案:A6.按照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有:A:扶弱B:抑强C:实则泻其子D:虚则补其母答案:CD第二章测试1.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A:脏腑的生理特性B:脏腑的组织结构C: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D:脏腑的病理特性答案:C2.五脏和六腑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六腑病变以实证为多B:五脏病变以虚证为多C:五脏满而不能实D:六腑实而不能满答案:ABCD3.“实而不能满者” 是指:A:五脏六腑B:五脏C:六腑D:奇恒之腑答案:C4.肝的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调畅气机B:调畅情志C:调节生殖机能D:帮助消化答案:ABCD5.肝在志为怒,对怒的理解,下列哪项不正确?A:紧张、压力大B:思虑C:抑郁D:烦躁答案:B6.从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可以得出,下列哪些症状是属于心的病变所特有的?A:纳少、腹胀、便溏B:腰膝酸软C:胸胁胀满疼痛D: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答案:D7.根据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可以看出,以下哪些症状是属于脾(包括胃)病的特有症状?A:腹胀(就是肚子胀)B:便溏(就是拉肚子)C:胸胁胀满疼痛D:纳少(就是胃口差,不想吃,吃的少等等)答案:ABD8.身形消瘦的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使肌肉丰满有力:A:补肾B:调心C:健脾D:补肺答案:C9.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有:A:主气、司呼吸B:主通调水道C:主治节D:主宣发肃降答案:ABCD10.老年人,头发乌黑,牙齿坚固,是肾精充足长寿的标志。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下列属于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的是( )。

A.辨病论治B.援物比类C.四诊合参D.辨证论治E.整体观念[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一)审内察外,整体统一(二)四诊合参(三)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临床诊断疾病不能以一诊代四诊,应该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全面收集症状、体征与了解病史,准确审察,认真从事。

故本题答案选C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具体都包括什么?中医诊断学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察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

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

二、诊法合参望、闻、问、切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局限性,不能互相替代。

必须四诊并用才能全面收集辨证论治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

三、病证结合诊断要明确所患疾病及所属证候,把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

通过辨别病证,认识疾病的本质,即所谓“辨证求因”。

血管神经性属变态反应或神经源性,可因昆虫、机械刺激、温热刺激或感情激动而诱发。

部分病例与遗传有关。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习题练习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A.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B.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脉症合参C.症候真假、症候错杂、诊法合参D.症候转化,病证结合、辨证求因E.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1.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1)整体审察:人体局部与整体、内脏与官窍、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人体内外环境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和谐统一,便可能发生疾病。

因此,在对疾病进行诊察时,不要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要从整体上综合审察。

(2)诊法合参: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可体现于多个方面,因而为详尽地获取临床资料,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从不同角度收集到的病理信息进行综合,互参互校,四诊之间只能相互补充,不可相互取代。

四诊合参,方可为正确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3)病证结合:中医对每一疾病的诊断,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候辨识两方面。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高度病理概括,而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病理概括。

故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位与性质,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所以中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

2.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就诊日期、病史陈述者、发病季节等。

(2)主诉:是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如“发热恶寒三天”。

主诉一般不使用病证名称。

如“发热恶寒三天”,不能记为“感冒三天”。

若病情复杂,其主诉中包括前后不同时间出现的几组主要症状,则应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如“心慌、气喘四年,下肢浮肿十天”等。

(3)现病史:是指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

包括发病情况、演变过程、诊治经过和现在症状四个部分。

(4)既往史:是指除主诉所述疾病以外的患病或健康情况。

包括问过去一般健康情况、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及其他病史。

(5)个人史:是指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主要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地;工作性质、劳逸起居;性情、饮食习惯;婚姻生育史等。

(6)家族史:是指询问病人直系亲属的健康和患病情况。

主要询问与病人长期生活相处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等的情况。

3.恶寒、恶风、畏寒各自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1)恶寒:以无风自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缓解为特征。

多为寒邪外袭,腠理密闭,卫阳遏郁而不达,皮毛失其温煦所致。

恶寒常见于外感病初期,是表证的主要症状之一。

(2)恶风:以遇风觉冷,避风可缓为特征,较恶寒为轻,一般为外感风邪所致。

因风性开泄,腠理疏松,故微有冷感而避风可缓。

在内伤病中,也可见恶风,多为肺卫气虚,卫表不固所致。

由于恶风主要以腠理不固密为病理基础,故常与汗出同时存在。

(3)畏寒:以经常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为特征。

多属阳气虚于内,机体失却阳气的温煦,故时感怕冷,而加衣被可防止阳气耗散,近火取暖可资助阳气,故畏寒可缓。

4.临床常见的寒热类型有哪些?(1)恶寒发热:即恶寒与发热并见。

其原因是由于外邪袭表,卫阳抗邪,正邪相争于肌表,致卫阳之气不得宣发,肌表失却温煦则恶寒,卫阳郁遏则发热。

寒与热并见有轻重的区别。

恶寒重发热轻者,主表寒证,是外感寒邪所致。

发热重恶寒轻者,主表热证,是外感热邪所致。

发热轻而恶风者,主太阳中风证,是外感风邪所致。

(2)但寒不热:疾病过程中,病人只觉怕冷而不感到发热,即为但寒不热。

新病恶寒,多属外感表证;久病畏寒,多属阳气亏虚证。

(3)但热不寒:病人但感发热而不怕冷。

根据热势的轻重、时间、特点,主要可区分为以下几种热型。

①壮热:热势壮盛,持续不退,但恶热而不恶寒。

多是外邪化热入里,正盛邪实,邪正剧争,阳盛于内,蒸达于外,故热势鸱张。

属里热实证,多见于外感热病极期阶段。

②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如潮水之来而有定时,称为潮热。

日晡潮热:以日晡(下午3~5时)热甚,腹胀便秘为特征。

是邪热入里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

属里热实证。

又称阳明潮热。

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

是湿热邪气困遏中焦所致。

因午后阳气入内与湿热相合,致热甚于午后,湿邪重着,热难透达,致湿遏热伏,故身热不扬,属湿温病。

阴虚潮热:以午后或入夜低热,五心烦热为特征。

是阴液亏损,虚阳偏亢所致。

因午后阳气入内,蒸于阴分之故,属里虚热证。

若阴虚潮热有热气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则称骨蒸潮热。

3)微热:即轻度发热。

常见于某些内伤病或温热病的后期,为阴液亏虚,脾气虚损或气阴不足所致,多见于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和气郁发热。

(4)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

寒热往来无定时者,主半表半里证,是正邪交争,相持在半表半里之间,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所致。

寒热往来有定时者,常见于疟疾病,是由疟邪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之故。

5.自汗、盗汗、亡阴、亡阳之汗各自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自汗:以昼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为特征。

多见于气虚、阳虚证。

盗汗:以寐时汗出,醒则汗止为特征,多见于阴虚、气阴两虚证。

亡阴之汗,汗出如油,热而粘手;亡阳之汗,汗出淋漓,质稀而凉。

6.常见的局部汗出有哪些?(1)但头汗出:指仅头部或颈部出汗较多。

多因上焦邪热、中焦湿热、虚阳上浮,进食阳旺所致。

(2)半身汗:是指汗出仅见于身体的一侧,或上下半身,多因风痰、瘀痰、风湿之邪阻闭经络,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周所致。

(3)手足心汗:手足心汗出较多,兼口干咽燥,便秘尿黄,脉细而数者,多为阴经郁热薰蒸所致。

7.常见不同性质的疼痛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1)痛且胀,称为胀痛,多因情志抑郁,或食积内停,气机不畅所致。

(2)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称为固定痛,多因寒湿或瘀血停滞,经脉不利,气血凝涩所致。

(3)痛如针刺之状,称为刺痛,是瘀血停于局部,阻滞经脉所致。

(4)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称为走窜痛,多因风邪阻络,或由气滞所致。

(5)痛有冷感而喜暖,称为冷痛,多由寒邪阻络,或为阳气不足,脏腑、肢体不得温而成。

(6)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称为灼痛,多由于火邪窜络,或阴虚阳热亢盛,热郁火扰所致。

(7)痛势剧烈如刀绞,称为绞痛,多因瘀血、蛔虫、结石等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是寒邪凝滞而气机阻闭所致。

(8)疼痛并不剧烈,可以忍耐,却绵绵不休者,常称隐痛,多由气血不足,阴寒内生,机体失却充养、温煦而成。

(9)痛而有酸软感觉,常称酸痛,可因湿邪侵袭关节,气血不畅所致;或因肾虚,骨髓失养而成。

(10)痛而抽掣牵扯,由一处连及他处,即为掣痛,亦称引痛、彻痛。

多由血虚不养经脉,或寒邪阻滞经脉,经脉挛急收引而致。

(11)痛而有沉重的感觉,称为重痛。

多由湿阻经络,气机不畅所致;亦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上壅而导致。

(12)痛有空虚感觉,谓之空痛。

多由气血精髓亏虚,脏腑、髓海、胞宫等失其充养所致。

8.如何从经络的循行辨头痛?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侧部以太阳穴附近痛者,属少阳经;头后部连项痛,属太阳经;巅项痛,属厥阴经。

9.何谓目昏、雀盲、歧视?视物昏暗不清,模糊不明称为“目昏”,夜间视物不清称为“雀盲”,视一物成二物而不清称为“歧视”,都是由于精血亏少,目失所养之故。

10.导致失眠与嗜睡的常见原因是什么?(1)失眠:即“少寐”。

指病人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难以复睡,或时而惊醒、睡不安宁,甚至彻夜不眠的症状。

是阴虚阳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

兼见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者,属心肾不交。

睡后易醒,多梦,兼见心悸怔忡,食少便溏者,属心脾两虚。

时时惊醒,多梦,兼眩晕胸闷,心烦胆怯者,属胆郁痰扰。

夜卧不安,兼见脘腹胀满不舒者,属食滞内伤。

(2)嗜睡:又称“多寐”。

即睡意很浓,常不由自主地入睡,是阳虚阴盛或痰湿内盛所致。

11.如何从口渴与饮水辨别病证性质?一般口不渴,不欲饮,标志着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口渴多饮,则提示津液大伤,多见于热证、燥证。

渴喜冷饮,是里热伤津。

大渴引饮,尿多身瘦,是阴津失于运化之故,为消渴病。

口渴而不多饮,多属湿热内蕴。

但欲饮水而不欲咽者,是瘀血内阻之证;口渴欲饮,水入即吐,是饮停于胃的“水逆”证。

热入营血,口反不甚渴者,是温热之邪,煎熬营血,营阴上潮于口所致。

12.常见的食欲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新病不欲食,是正气抗邪的保护性反应。

久病纳少或久不欲食,则是脾胃虚弱而失健运的表现。

有饥饿感而不欲食,多因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厌食油腻厚味的食物,多为肝脾湿热。

厌食兼嗳气酸腐,多见于食滞内停;妇女怀孕,厌食而呕恶者,为妊娠恶阻。

多食易饥,亦称消谷善饥,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偏嗜食物的,往往是虫积的征象。

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能食,甚至暴食,称为“除中”,是脾胃之气将绝,引食自救的征象。

13.常见便次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便秘,因热盛伤津者,为热秘;因阴寒内结者,为冷秘;因气机壅滞者,为气秘;因气虚无力排便、津亏、肠道失润所致者,为虚秘,多见于久病、年老、或产后气阴两亏的患者。

泄泻、便溏,由脾失健运所致;五更泄是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暴注下泄,泻黄色稀水便,为湿热泄泻;腹痛泄泻,泻后痛减,兼脘闷嗳腐者,为伤食泄泻;每当情志郁怒则腹痛泄泻,泻后痛减的为气滞泄,属肝郁乘脾。

14.常见便质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大便中夹有不消化的食物,称为完谷不化,是脾肾阳虚,或脾胃虚寒不能腐谷消食的表现;新起者多为食滞胃肠。

大便干结、稀薄不调,称溏结不调,多由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所致。

15.常见排便感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是热迫大肠。

肛门有下坠感,甚则肛门脱垂,多为脾虚气陷;腹痛而排便不通畅,是肠道气滞;大便不爽,且矢气较多者,属肝气乘脾;便泄不爽,夹有未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轻者,多为伤食;便溏如黄糜,泻下粘滞不爽者,多属湿热蕴结大肠。

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里急后重,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是痢疾病的主症之一。

大便失禁、滑泄,多因肾阳虚衰,不能约束后阴所致。

16.常见尿量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尿量增多,多属虚寒或消渴之征;尿量减少,既可由于热盛汗多津伤,又可因吐、泻损伤津液,以致化源不足所致。

17.常见尿次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新病小便频数,尿短赤而急迫,多属下焦湿热;久病小便频数,量多色清,为肾气不固。

夜间尿次增多,属肾阳虚。

“癃闭”因湿热下注,或瘀血、砂石阻塞的,多属实证;因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或肾阴亏损,津液内乏的,多属虚证。

18.常见排尿感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小便涩痛,兼有急迫或灼热感的,多是湿热下注膀胱所致,常见于淋病。

小便余沥不尽,是因肾气亏虚,肾关不固所致。

小便失禁,多属肾气不足,下元不固。

遗尿,多属肾气不固。

19.常见经期、经色、经量、经质异常的临床意义有哪些?(1)经期异常:月经先期,多因邪热迫血妄行,或因气虚不能摄血,亦可因肝郁、阴虚化热所致。

月经后期,多因寒凝气滞、血不畅行,或因血少、冲任不充,或因痰湿、瘀血阻滞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