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d13d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f.png)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一、引言二、试验方案1.试验段设计本试验段选取了一条长150米、宽5米的道路段作为试验区域。
设计了两个试验组,分别是纯碎石试验组和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
每个试验组设置5个测点,共计10个测点。
2.试验材料碎石采用了规格为5-10mm的骨料,水泥采用了普通硅酸盐水泥。
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密度计、强度测试仪、渗透系数仪等。
3.试验步骤(1)纯碎石试验组:将选定的碎石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保持一定的均匀厚度,并进行压实。
(2)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将水泥与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同样进行压实。
(3)进行密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密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进行强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强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进行渗透系数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渗透系数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三、试验结果1.密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1.8 g/cm³,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2.1 g/cm³。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密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2.强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20MPa,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30MPa。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强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3.渗透系数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1 cm/s,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05 cm/s。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渗透系数明显低于纯碎石试验组。
四、讨论和结论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相比纯碎石底基层,在密度、强度和渗透系数方面都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密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强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和变形。
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低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25c10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6.png)
基层试验段成果总结一、施工简况本段起点桩号为K29+003终点桩号为K52+445.32,路线全长23.442Km。
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38cm,分两层摊铺,半幅宽度上基层18.45m,下基层18.75m。
为了尽早开展路面基层施工,提供大规模作业相关技术数据,我分部在2017年3月6日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具体桩号为K38+700〜K39+000左幅,试验段为第一层,铺筑厚度为19cm。
其中K38+700-K38+850段采用4%水泥量水稳碎石进行摊铺,设计最大干密度为2.472g/cm3,最佳含水量4.4%,;K38+850-K39+000采用3.8%水泥量水稳碎石进行摊铺,设计最大干密度2.456g/cm3,最佳含水量4.4%。
混合料采用一台WB600拌和楼进行拌和。
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三台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取1.30,压路机采用英格索兰100—台、三一重工220四台、徐工XP261胶轮一台。
为确保施工质量,为今后大面积的施工提供依据,特将本段试验段总结如下:二、试验段目的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水泥剂量、含水量的合理控制;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4、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工:魏义娟 实验室主任:冯春试验室试验员:高保生 施工员:谢和林5、检验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在试验段开工前已对技术、质量、试验、测量、资料、安全、设备等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
(2)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检测报告,已由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
(3)所施工段落的底基层经三阶段验收合格。
(4)对沿线水准点和导线点进行复测,进行现场放样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2、机械设备配置(1)拌合设备:水泥稳定碎石拌合机1座。
(2)摊铺设备:摊铺机三台。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dd118a19e8b8f67c1cb9b8.png)
×××××××××××WDQ-LM-01标试验段总结报告(水稳底基层试验段)×××××××××××路面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一五年四月十三日×××××××路面01标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施工概况(一)工程概况安徽省×××××××××××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35”济南至广州公路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是“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中的“纵四”商丘-亳州-阜阳-六安-潜山-望江-东至-景德镇公路的跨江桥梁,本项目北接亳州至阜阳至六安至望东长江大桥北岸线,中间与东至至九江高速公路相交,终点接安庆至景德镇高速公路,。
路线全长38.025公里,本项目含互通4处,服务区1处。
本项目路面工程分为两个标段,本项目承建第一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0+000-K15+051,全长为15.051公里。
(二)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时速:100km/h 120km/h。
(3)路基宽度:a、长江大桥段(k11+090~k11+443)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33.5m,路面宽度30m,长江大桥桥面宽度k11+090~k13+141:30.0m,k13+141~k14+391:33.0m,k14+391~k15+051:30.0m。
b、北岸接线段(k0+000~k11+090)采用设计速120km/h,路基宽度28.0m,路面宽度24.5m。
(4)汽车荷载:公路-Ⅰ级,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a6f7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d.png)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水稳基层进行性能测试,评估其适用性和稳定性,为道路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试验,分析水稳基层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试验方法1.材料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级配合适的碎石作为试验材料,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正确比例的水泥和稳定剂。
2.试验设计:设计试验段的厚度、施工方式和荷载情况,考虑不同的条件下对水稳基层的影响。
3.施工过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段的施工,保证材料的均匀性和稠度,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4.试验项目:对试验段进行上荷试验、动力板载荷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评估试验段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1.上荷试验:上荷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段在预定荷载下没有明显的破坏和沉陷,证明水稳基层的承载能力较好。
但在较大荷载下,试验段出现了局部裂缝和表面凹陷,可能是因为水稳基层的强度不足。
2.动力板载荷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动力板载荷试验中,试验段的反弹模数较高,说明水稳基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但在试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裂缝和破坏,可能是由于试验段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设计或施工缺陷。
3.冻融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主要评估水稳基层在低温环境下的抗冻性能。
试验结果显示,在经历多次冻融循环后,试验段的稳定性和强度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和破坏。
说明水稳基层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
四、结论及建议1.水稳基层的承载能力较好,在正常荷载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但在较大荷载下可能出现一些裂缝和破坏,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和施工工艺,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2.水稳基层在动力板载荷试验中表现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但也需要注意施工缺陷的影响。
建议进一步加强材料的均匀性和稠密度控制,以确保试验段的稳定性。
3.水稳基层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基本没有明显变化。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更加注重低温环境下的施工和养护,以提高水稳基层的抗冻性能。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02deff02d276a200292eaa.png)
目录一、试验段概况 (1)二、原材料检测 (1)三、水稳基层配合比 (2)四、人员组织和机械设备 (3)五、水稳基层松铺系数 (5)六、混合料的拌和 (7)七、混合料的运输 (8)八、混合料的摊铺 (9)九、混合料的碾压 (10)十、横向接缝的设置 (11)十一、养生及交通管制 (12)十二、试验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12)十三、结论意见 (15)十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6)附表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检验标准 (18)附表二试铺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测资料 (19)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概况1、试铺时间:xx年xx月x日12:38-5:432、施工单位:xxxx公司3、监理单位:xxx公司4、天气情况:晴,气温72~97℃,湿度1%,风力112~3级,具备施工条件。
5、试铺段桩号:施工桩号为Kxx+xxx–Kxx+xx左幅,长度为xx米,结构类型为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铺筑宽度为16.0m。
下承层为水稳底基层,已通过监理组验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6、水稳拌和站开机时间为12:38,并以980t/h的速度生产水稳混合料。
为确保拌和站混合料的稳定性,我部派有多年水稳拌和站施工经验的工人对混合料的稳定度进行把控,在第一车出料约20t时混合料已经稳定,此时将第一车的20吨废弃。
第二车混合料出场时间为9:38,到达现场时间为9:50,开始摊铺时间为10:10,摊铺结束时间为10:20。
摊铺起始桩号为Kxx+xxx,实际摊铺段落Kxx+xxx–Kxx+xx,长度xxm,摊铺机以1.7m/min的速度缓慢、均匀、连续不断摊铺,夯锤振级为3.2级。
第一段碾压长度为30m,初压开始时间为10:41,初压结束时间为11:08,初压速度控制在1.6km/h;复压开始时间为10:50,复压结束时间为11:25,复压速度控制在2.2km/h;终压开始时间为11:25,终压结束时间为11:48,终压速度控制在2.2km/h。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工作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工作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b165a2d4d8d15abe234ed3.png)
XX境改建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
试
验
报
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工作总结报告
我标段为保证施工质量,并本着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地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并做到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工作业水平。
在指挥部和总监办的指示下,依据公路施工技术规范,于20XX年10月5日进行了我标段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实验铺筑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以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启到一个指导作用。
一、试验段概况
起止桩号:K19+250---K19+550
工程量:长300M,宽9M共计工程量2700M2
二、试验路段施工组织
1、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驻地监理工
程师(),试验监理工程师(),试验人员(),测量人员(
),民工20人。
2、设备:9米宽摊铺机一台,18T振动压路机两台,光面
压路机一台,洒水车一台。
3、检测仪器:全站仪一台,水准仪一台,50M卷尺一把,
EDTA测灰剂量实验仪器一套,灌砂法测压实度仪器一
套。
三、试验路段所取得的经验数据:
1、集料配合比(水泥剂量6%):
10-20mm碎石:5-10mm碎石:石粉=30:45:25
2、施工最佳碾压含水量5%
3、松铺系数:1.3
4、松铺厚度:23.5厘米
5、碾压遍数:振动压路机快跑稳压一遍,大振4遍,三轮光面压路机碾压2遍
二零零二年十月五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fbefe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0.png)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施工背景: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道路建设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道路建设中的基层施工对道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改善道路基层的力学性能和增加基层的稳定性,本次施工采用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进行了试验。
二、施工步骤:1.原材料准备: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好水泥、碎石、混凝土等原材料,并通过质量检测合格。
2.现场准备:在施工现场进行查看、勘测,确定施工范围和区域,并进行清理和平整。
3.基层处理:对基层进行清理,清除上面的杂物和泥土,并通过加固、夯实等方式增加基层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4.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制: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碎石和水泥混合,并对混合物进行充分搅拌,以确保水泥均匀分布在碎石中。
5.基层施工:将配制好的水泥稳定碎石铺设在基层上,并使用压路机进行夯实。
夯实过程中,应注意均匀夯实,确保水泥与碎石充分结合。
6.养护:施工完成后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养护,不得让车辆通行,以确保基层的充分硬化和稳定。
三、施工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稳定性、密实度、厚度等指标进行检测。
通过现场质检,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四、施工总结:1.基于本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基层处理的清理和基层加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保证基层的平整度和紧实度。
2.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制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水泥与碎石的充分分布和结合。
3.压路机在施工过程中要均匀夯实,确保基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4.施工完成后对基层进行养护,保证水泥的充分硬化和基层的稳定。
5.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做好现场的防护和标志,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对于道路基层的稳定和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施工,我们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工艺、质量控制和安全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今后的道路基层施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完整word版)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
![(完整word版)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c2fc72763231126edb1182.png)
湖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至11省道连接线工程路面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金顺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湖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至11省道连接线工程路面工程第LM01标段项目经理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1、湖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至11省道连接线工程路线走向,起点接西塞山路,起点桩号K0+000,设康山隧道,路线基本平行杭宁城际铁路向南,经柏树下、木桥头、方谭桥后,下穿规划中的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段,继续向南,经卢家村、竹蓬里、付家村、俞家浜、平头村,主线终点接11省道,终点桩号K7+218.909,路线全长约7.219KM。
路基宽度60m:中央分隔带11.5m,左侧路缘带2×0.50m,机动车道为2×(3×3.75m+3.5m),右侧路缘带2×0.50m,侧分带2×2.0m,非机动车道2×4.0m,人行道2×2.5m;路面结构设计:机动车道为:5cmAC-13C沥青砼上面层+7cmAC-20C沥青砼下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3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路面总厚度为65cm;非机动车道为:4cmAC-13C沥青砼上面层+5cmAC-16C沥青砼下面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路面总厚度为45cm。
人行道为:6cm荷兰砖+3cm水泥砂浆+12cmC20砼+8cm 级配碎石。
2、为了探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铺筑方案和施工工艺,在指挥部、监理办的大力支持和施工技术指导下,经过我项目部全体员工的认真筹备和精心组织,在2016年12月24日-2017年1月15日进行了底基层试验段(K0+080~K0+440左右幅机动车道)的铺筑,随后又召集了所有参加试验段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机械操作手等对施工全过程及各项检测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总结,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及有关的技术参数。
经试验段的施工,所有施工检测项目目的均达到预定目标。
路面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实验路段总结报告
![路面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实验路段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eb3d168762caaedd33d4f1.png)
舟山金塘岛互通至大浦口疏港公路1标段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试验路段总结报告在疏港公路建设办及监理办的协助下,我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试验段(k2+380~k2+700右幅)于8月20日开始进行试铺,长度为320米,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及总结,确定出我标段适用的水泥稳定层施工工艺、摊铺系数、施工时间、最佳含水量及最佳碾压机具等各种施工参数,制定详细可行的基层施工方案,以指导全段施工。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实际施工进度如下:2011年9月2日进行水稳碎石基层第一层(厚20cm)铺筑施工。
2011年9月2日至9月10日进行了水稳基层第一层各项规定技术指标的试验检测工作。
2011年9月16日进行水稳碎石基层第二层(厚15cm)铺筑施工。
2011年9月16日至9月24日进行了水稳基层第二层各项规定技术指标的试验检测工作。
一、试验段施工前准备工作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034-2004)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指南》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分析比较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填料作为试验用料,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进场。
1、原材料与集料工地试验室完成了如下试验:(1)水泥采用海螺PC32.5,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
(2)石屑、碎石采用自加工和大浦口碎石场碎石, 9.5~31.5mm 碎石、4.75~9.5mm碎石、0~4.75mm石屑。
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混合料级配要求。
(3)水:河水,经化验可以使用。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已完成配合比设计为:水泥:碎石:石屑=4.5:73:27, 9.5~31.5mm碎石、4.75~9.5mm碎石、0~4.75mm石屑=45:28:27 ;施工中将水泥含量提高1个百分点即水泥:碎石:石屑=5.5:73:27 。
(2)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为6.9 %,最大干密度为 2.36 g/cm3。
水泥稳定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水泥稳定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5ec0fbfab069dc50220134.png)
老集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全长15km,路基工程已基本接近尾声,为了在保证工程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机械效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我项目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段K298+020~K298+220(左半幅)做200m水泥石灰稳定砂砾底基层试验段。
现就试验路段施工组织及过程控制总结如下:一、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路段施工,寻找最佳的机械配合,确定最佳压实遍数,确定压实系数,验证配合比及最佳含水量,检查初拟施工工艺的合理性,为大面积的摊铺底基层提供质量保证;2、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施工工艺及施工机械人员组合,为大面积的施工提供指导,可以使以后的施工少走弯路,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按期完工。
二、试验路段的选取本项目部拟在主线K298+020~K298+220段(左半幅)按拟定的施工工艺做200米水泥石灰稳定砂砾底基层试验路段。
三、准备工作底基层试验段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1).路槽施工验交;(2).拌和设备标定校核;(3).摊铺机具确定及保养;(4).压实设备数量及组合;(5).运输车辆需求;(6).人员组织分工。
四、机械设备及劳动力组合1、机械所有配套机械设备已全部到位,并对各操作人员在摊铺过程中应如何正确操作设备进行培训及技术交底。
拟用于试验段的机械设备表2、人员组合:拟用于试验段人员表以上人员在开铺前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进行综合性技术交底工作。
五、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控制(一)、施工方法底基层混合料采用在稳定土拌和站进行集中拌和,用自卸汽车运输,一台ABG423摊铺机半幅摊铺成型的施工方法,每层压实厚度15cm,分两层进行摊铺。
待摊铺机摊铺50m后,压路机组合进行碾压施工,经检测压实度达到标准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97%以及高程、横坡等各项指标均满足《验标》及设计要求以后,洒水湿润表面,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养生且封闭交通,养生不少于7d。
(二)、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流程为:1、准备下承层混合料摊铺前,首先准备下承层施工,亦即进行路槽施工和验交工作。
试验段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试验段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826332fad6195f312ba6a7.png)
S307潼南县城段绕城改线工程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中建城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S307 潼南现场段绕城改线项目部二0一五年八月目录一、试验段概况....................................... - 1 -二、原材料检测....................................... - 1 -三、水稳基层配合比................................... - 2 -四、人员组织和机械设备............................... - 2 -五、水稳基层松铺系数................................. - 4 -六、混合料的拌和..................................... - 6 -七、混合料的运输..................................... - 6 -八、混合料的摊铺..................................... - 7 -九、混合料的碾压..................................... - 8 -十、横向接缝的设置................................... - 9 - 十一、养生及交通管制................................ - 10 - 十二、试验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 10 - 十三、结论意见...................................... - 12 - 十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13 - 附表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检验标准............... - 14 - 附表二试铺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测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湖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南湖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f52011482fb4daa58d4be4.png)
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试验段工程概况我标段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试验路段选在向城路西侧K0+400-K0+600处,长200m,该路段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厚16cm,作一层施工。
混合料采用集中厂拌设备拌和,拌和站设在路线北侧K0+400-K0+500处,用二台摊铺机前后间隔5-10米形成梯队作业,左右两幅全断面一次性施工。
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施工宽度(半幅)为:8.6m,全幅宽度为17.2m。
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试验段开工日期为2011年9月20日。
天气晴,气温18℃~24℃。
二、试验段施工组织情况1、人员配备情况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我们配备了富有施工经验、强有力的施工管理、技术人员,主要人员配备情况如下:王代军现场施工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机械、人员的调配组织韩克立现场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方案确定及上报、审批工作及现场技术控制武廷刚负责施工现场安全姜新军负责现场交通管制林慧勤负责试验控制检测张勇负责测量放样检测张晓林原材料的供应,机械设备购置、租赁、调度保养高少文现场摊铺技术员、质量控制、技术控制赵强现场施工质检员刘兴军现场试验员,负责压实度检测刘涛拌合站试验员,负责含水量、水泥剂量检测许崇伦负责覆盖、洒水养护⑴后场拌和主要生产人员站长1人,技术负责2人,拌和机2人,维修工6人,试验员2名,运输25人。
总计38人。
⑵前场主要施工人员配备现场负责2人,试验员4人,摊铺碾压负责2人,测量放样10人,整平检查4人,跟随摊铺机4人,其它人员8人。
总计34人。
2、机械设备进场情况本次试验段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如下:序号机械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 水稳拌和站WCQ600 座 12 摊铺机LT900 台 13 摊铺机RP951 台 14 装载机ZL-50F 台 35 压路机徐工20T 台 47 胶轮压路机YL20C 台 18 洒水车12000L 台 19 自卸汽车35t 辆153、材料及配合比使用(1)集料选用:上坳料场生产的风化砂,水泥选用:日照莒州水泥厂生产的P.C32.5级硅酸盐水泥,所用风化料及水泥经监理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
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首项工程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首项工程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c1703aed630b1c59eeb547.png)
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首项工程总结报告XX高速公路土建X标段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试验段已于2012年11月23日施工完毕,桩号位于K134+512~K134+930左幅,采用机铺厂拌法。
试拌、试铺工作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补充技术规范和拟定的施工方案进行。
前期准备工作、供料机的安排以及混合料的配合比等,均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和批准。
整个施工过程为:下承层交验→测量放样→支模板→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养生,各道工序安排紧凑合理。
通过本次试验段施工,获得了一系列相关数据,现总结如下: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人员安排:各岗位人员全部到位,并都经过了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实行定岗定责,责任到人,操作人员熟练,各项工作准备已充分。
2、材料提前采集样品进行试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以确定料源。
每批到场材料都进行抽检,严把质量关。
(1) 水泥:水泥采用山东山水生产的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此水泥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
(2)碎石A. 粗集料采用洁净、坚硬、耐磨、无杂质的硬质卵石用大型联合碎石机轧制成的碎石。
按《公路工程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时,压碎值为8.8%(规范要求不大于30%)。
轧制的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针片状颗粒的含量为4.6%(规范要求不超过20%)。
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 (规范要求不应超过37.5 mm)。
B. 细集料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石屑,0.075mm以下的含量为4.2%(规范要求不大于15%)。
(3)水:采用清洁无污染、符合规范要求的水源。
所有进场材料全部检验合格,且料源充足,并全部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级配范围要求水稳风化砂底基层试验段级配范围要求3、试验段机械配备配备机械设备表施工前对各种机械设备施工用具,加强维修保养,并经调试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首件工程报告
一、首件工程概况
S234沂台线高庄至蒙阴界段大修工程一合同,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风化砂料铺筑。
为保证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合理组合,为提供水稳风化砂底基层大面积施工的相关技术数据做好准备,我部于2013年4月8日在监理处、总监处领导的指导下对K25+000-K25+152段右幅进行了首件施工。
通过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首件工程的铺筑,验证了我部基层施工队伍的机械设备、人员组合、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
通过对首件工程加大频率,认真严格的检测,及对检测数据认真的汇总分析,我们获得了适合于水稳基层施工的必需人员、机械组合,必需的技术控制数据。
在大面积施工之时将会利用首件工程所得的技术总结,指导施工,现对首件工程作以下总结:
二、人员配备满足情况
1、底基层场拌上料拌和负责人:左仕峰,民工15人满足施工要求。
2、测量挂线负责人:冯世栋,民工6人满足施工要求。
3、拌合料摊平负责人:焦守强,民工16人满足施工要求。
4、碾压、质检负责人:黄衍刚,民工5人满足施工要求。
5、试验负责人:吴丙贵,试验员2名,民工2人满足试验要求。
6、覆盖养生负责人:焦方茂,民工6人调整为10 人,满足施工要求。
7、实际考察:整个过程中厂拌机组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自检人员,严格执行《试验段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监理工程师提出的要求,专业技术过硬、管理到位,相互配合良好,均能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
三、机械配备满足情况
1、WBD500厂拌机组,按400T/h的正常速度进行生产。
基本满足了施工要求。
2、采用4台50 装载机上料,满足施工要求。
3、开始采用自卸运输车15辆,基本满足施工要求。
4、压实机械,采用振动3台,胶轮2台,1台光轮,满足施工要求。
四、材料配备满足情况
1、风化砂数量充足;
2、水泥采淄川恒力P.C32.5缓凝普通硅酸盐水泥,储备60吨,采用流水供应,满足要求;
五、摊铺机摊铺情况
1、摊铺机刚开始摊铺前30米时,振动夯采用4挡,经压实时发现,推移较明显,逐将振动夯改为6挡,压实时推移现象明显好转,基本取消。
2、摊铺机的行走速度为1.5米/分钟,在摊铺过程中保持摊铺机匀速前进,尽量减少停机次数。
摊铺机螺旋布料器不停顿的转动,同时控制好转速做到不宜过快,布料器中的混合料应充满螺旋布料器高度2/3以上,保证摊铺断面上不发生离析。
设专人监护传感器,并及时进行调整。
六、碾压情况
碾压时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路面边部按照规范要求较常规多碾压2遍,连同培土路肩一同碾压密实。
初压区、复压区、终压区接头采用阶梯式接头处理,阶梯宽不小于1米,各压实区长度方向重叠3米,阶梯接头拥包处,用人工耙松整平后,再次压实,同时用3米直尺检测平整度。
现场采用如下碾压组合进行碾压对比。
通过每一遍的压实度检测求得压实遍数与压实度变化的线性关系,直达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表观平整顺适为止。
经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施工现场工艺要求,我部认为组合1效果较好,因此以后施工中采取胶轮静压1遍+振动低频高幅振压3遍+振动高频低幅振压3遍+胶轮2遍。
七、质量控制情况
1、压实度:每一作业段终压结束后,由现场质检人员采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
2、厚度:在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检验厚度,并作详细记录,主要采用了三种控制方法:
(1)插验法:在灌砂试验时,用钢尺测量厚度。
(2)在摊铺机后面,用钢尺随时检测两侧钢丝绳的高度,计算松铺厚度。
(3)对于摊铺未压实的路面,用钢尺配合钢钎插验,随机检测。
3、平整度
检验方法:采用3m平整度杆,每碾压组合段落检测一次,每处连续检测。
摊铺过程中尽量减少中断停机现象,压实接头用人工耙松整平后在压实。
4、高程及横坡:终压完后,自检人员对纵断高程、横坡度进行检测。
每20m检测1个断面。
5、宽度:专人负责检测基层的宽度,每20m测1个断面。
6、水泥剂量由工地试验室从拌和站传送带上取样,采用滴定法进行试验,每半小时检验1次。
经检测平均水泥剂量达到5.0%,比试验配比高出0.5个百分点,满足施工要求。
7、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从施工现场取样,做2组,每组13个试件,采用标准养生条件养生。
8、含水量:开机后2-3分种内由试验人员取样检测,平均每半小时
取样一次,检测原材料含水量,根据检测数据及时调整含水量。
9、混合料级配检验
开机拌和前20分钟,不加水泥,出一次干混合料,在传送带上截段取样。
烘干后,进行筛分试验,级配合格后,经试验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拌和生产。
八、养生情况
采用盖草帘上盖养生毯的双层养护。
覆盖时应由低处向高处覆盖,纵向搭接10cm-20cm,横向搭接20cm。
采用水车洒水养生,养生期间要始终保持结构层表面湿润,禁止施工车辆通行,养生期间设专人看护,建立了养生记录及台帐及巡查记录,每天记录养生情况。
九、安全措施情况
1、平交路口处用隔离墩或隔离墙将施工区围封,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区施工人员均穿戴统一的反光标志服,禁止随意走动。
3、加强对驾驶员安全教育,路上调头时注意看好车辆。
4、在施工区两端设各种警示标志牌、标语。
5、在施工进出口设专人手执红旗指挥交通,杜绝安全隐患。
6、机械操作人员听从施工人员的正确指挥,精力集中,安全操作。
十、发现问题及改进措施
1、支模:在首件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支模人员操作不熟练,基层边部模板不牢固。
施工结束后,我部在拌和站组织相关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模拟培训,对支模方法进行了改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满足以后的施工需求。
2、局部缺陷处理:对局部离析处,采用了清除集料窝后用新料回填。
十一、首件工程总结
通过此次首件工程的施工,我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
1.综合考虑压实度情况、表面密实及平整度情况,我部建议采用碾
确定碾压机械为不少于3台振动压路机,2台胶轮,配备1台光轮做备用。
2.确定了松铺系数为1.25。
在以后施工中,我部将严格按取得的技术数据进行控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总之,试验段为今后大面积施工提供了好的依据,我们将据此扬长避短,优质高效的组织今后生产。
S234沂台线高庄至蒙阴界段大修工程一合同段
水稳风化砂底基层首件工程
总结报告
S234沂台线高庄至蒙阴界段大修工程一合同项目部
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