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共12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共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759b4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b.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共12篇〕篇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拟纯熟地进展计算。
3、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4、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旧知作引,做好铺垫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王国吗?想得到王国里的宝藏吗?只要你们闯过3关就能得到宝藏,同学们有信心吗?第一关:〔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写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
指名学生板演:36+32=(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4)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板书:1.一样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练习,复习稳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做了很好铺垫。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第二关:1、观察第8页主题图。
2、问:二〔1〕班34人和二〔3〕28人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
〔1、〕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
小组讨论交流。
列式:34+28=〔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你遇到了什么困难?〔3〕汇报:〔可能遇到这些困难:先从十位加起时,个位满十需要修改,容易出错〔也可能是从个位加起时,个位满十怎么办?为什么向十位进一?〕〔4〕多媒体演示利用小棒摆一摆帮助明算理,想:先加什么?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
老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1.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含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1.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1521a811711cc7930b71639.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2.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过程与方法1.经历摆小棒的过程,明确“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2.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指导学生工整地书写竖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小棒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口算竞赛,激趣闯关。
1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答对所有题即为闯关成功。
2课件出示闯关内容:7+6=8+4=9+5=6+8=7+5=5+8=6+6=4+6=3学生闯关。
4公布闯关成功的,并对闯关失败的进行订正指导。
2.笔算练习,巩固方法。
1出示试题:35+34。
2指名板演。
3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4全班订正。
5思考:做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列竖式?从哪位加起?6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生1:笔算加法时,应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2:笔算加法时,个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十位上。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思:如果将35+34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5+37,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2导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板书课题操作指导:复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算理,为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活动1自主学习,提取信息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1小组合作,借助情境图提取相关信息。
2汇报交流怎样解决问题。
2.请同学们读题思考,然后列出算式。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23c2d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3.png)
4、《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一)复习准备1、口算.6+9 ?27+2 ?65+432+602、笔算(竖式计算)34+1223+143、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
出示图,学生观察,两个班一共多少个人?能合乘一辆车吗?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
师:36和35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生:36是由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生:个位是?6个一加?5个一,得?11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1满十了吗?生: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1满十了。
师:11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2)边摆边算师:个位6加5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生: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生: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师:最后得71。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6加35,个位6加5得11,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1;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52b4c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7.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教案1设计说明1.重视对教材情境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导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上课伊始,借助情境图引入新知,让学生通过看图,发现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本教学设计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如摆小棒、横式、竖式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突破笔算中“相同数位对齐”这一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设置情境,生成问题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想一想,根据你发现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预设生1: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生2:一共有多少位去参观博物馆的老师?生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生4:二(1)班的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不同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师选取其中与例1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
师: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第四个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探索方法)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十五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十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9ef5d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c.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十五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合作探究,悟算理。
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学具,(例如: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学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
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动笔算算试试。
找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结果都是42,从哪一位加起比较好?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还要解决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打开书,做在书上。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2)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都要注意什么?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解决学生明确提出的其它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算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游览了海底世界,参观了展厅,接下来我们到海滩上去玩一玩。
[评析:仿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联系实际,应用拓展出示右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1.猜一猜贝壳下面的数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2.判断。
先独立思考,再举判断卡判断。
3.猜一猜,小海龟可能是几?学生有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生动有趣,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于生活情境中,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全课总结,升华知识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评价在这节数学课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有些贝壳想送给他们,了解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50个贝壳够不够,并试着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11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551d6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4.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11篇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9b0a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5.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灵活运用进位加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学PPT、教学板书、学生练习册等。
2.教学环境:教室、黑板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出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目:“75+38=”,并请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进位加法的过程和方法。
2.规范运算(10分钟)教师讲解进位加法的基本步骤和规则,即先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有进位,则将进位数加到十位上,继续相加。
示范几个例子,让学生根据步骤和规则进行计算。
3.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自带一份练习册。
教师提供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题。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互相帮助,同时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随时给予帮助。
4.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在合作探究中总结出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分享给全班,并在教学板上进行汇总,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进位加法的步骤和规则。
5.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进位加法的方法进行解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检查和订正练习册上的题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a201dcf90f76c661371aa3.png)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4篇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740ef3ed630b1c58eeb578.png)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4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6页二、教学准备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和数字卡片三、教材简析和目标定位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及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主要解决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
“做一做”安排了与例1形式相同的10道题,意在加强练习,减少错误率。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具备了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本课时的内容,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已经相应地由“会不会计算”调整到“怎么计算”上来。
为此,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四、教学理念和策略选择首先,力求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将计算教学内容作为学生思维平台,在关注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使计算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一般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载体。
其次,努力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
采用“探―引―探”的课堂教学主线,通过让学生组算式,及时探底,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展开学习。
课堂中及时捕捉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
第三,试图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五、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一、引入 1、出示三张数字卡片:3、5、9。
提出问题:利用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成两组) 35 39 53 59 93 95 教学流程课的开头的学习材料不是按教材个“纯数学化”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5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ed976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d.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5篇小编用心为您推荐一篇标题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的文章。
作为每位老师必备的课件之一,教案课件的编写需要认真对待。
教案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请您务必将这篇文章添加至您的收藏夹中!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的例3、85页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五、教具:口算卡片,课件。
学具:小棒,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示卡片口算。
4+6=()20+10=()24+5=()20+13=()5+7=()30+40=()6+43=()17+60=()2、用竖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
44+32= 26+53= 74-24= 57-51=(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我们班有没有小朋友收集邮票?收集邮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培养办事认真的习惯和毅力。
你们看,有两位小朋友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正在数自己的邮票张数呢。
(出示情境图)2、根据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两人一共有多少张?”并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34+16”(三)实践操作,探索算法。
1.学生尝试计算34+16。
(1)“34+16=?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来讨论一下。
同学们可以借助计数器、小棒这些学具,也可以尝试创新用别的方法,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好。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1bfe3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f.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例3。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利用情景图和动手摆小棒,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 1”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 1”的算理。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具准备:情境图、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3= 63+4=9+80= 30+50=2.笔算。
32+6= 32+37=﹙1﹚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2﹚如果把第二道算式中的“32”改成“33”,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激情引入1.课件呈现。
以上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学生汇报,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4.列出算式:35+37=三、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算法: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2.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指导学生活动:用小棒竖着摆出 35+37。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摆放最简洁明了?(1)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
把单独的7根小棒中的5根拿出来和另外5根凑成十根捆成新的一捆,放入整捆的下面,单独的小棒还剩2根,再将7捆整捆的与2根单根的合起来是72根小棒。
(2)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计划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bb4f49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4.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计算两位数的加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1、利用情境图和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掌握笔算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正确计算。
3、学会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内容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例题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理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本节课主要知识点有两部分:一是摆小棒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二是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这部分的学习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前进行了笔算方法的学习,对本节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探索计算方法,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摆小棒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教学策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漂亮的鲜花吗?老师买一盆菊花和一盆红掌一共多少钱?50元够吗?学生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出答案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各位算起(2)如果老师想买一盆杜鹃和一盆紫罗兰多少钱?50元够吗?大家都可以列出算式,但是计算起来就有难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学习新知同学们来参观博物馆啦,你知道二年(1)班和二年(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吗?请大家找出数学信息;两个已知条件:二一班有35人,二三班有37人。
一个问题: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35+37=(一)设疑自探怎样计算35+37呢?独立思考算法(二)解疑合探1、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38ef5103d8ce2f01662301.png)
师强调个位上6加5得11,向十位进1,个位写1
师板书竖式想先加什么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4.要求生完成练习二第3题,提出具体要求。
1.要学生完成P11做一做。
2.要学生完成P12做一做
3.要学生完成P13第4题
教师巡视、指பைடு நூலகம்。
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
计算方法,知道了格式和写法。相信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
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进位加
36+35=71(人)(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答:二(1)班和二(3)班不能合乘一辆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使用激励语言,并在学生活动和师生交流中颁发个人优秀表现小红花,小组间争夺优秀红旗。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探究、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评价中,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个体评价的同时,除激励语言把每个小组作为一个评价的整体,哪个同学表现优秀,他个人就得到一朵小红花,最后哪组小红花朵,给那个小组插上一面小红旗,这样就激励学生踊跃表现,不但提高了本组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通用10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b01c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8.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通用10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其口算方法,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经历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小组活动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1.重点: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教学突破:教学时,可根据现实的情景提出问题,再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玩具图片及价格、课件2.学生准备:4人一张白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激发兴趣师谈话:同学们,看一看青蛙博士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气球,如果你答对了气球上算式的得数,这些气球就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一起来试试好吗?生:好。
师:火车开起来。
生:口算得数。
谈话:青蛙博士还给大家带来了我们喜欢的玩具呢!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引出课题1.教学例题师:出示玩具图。
(1)学生观察玩具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谈话:同学们想不想在这个玩具店里购选两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生:想。
师:那么你能对你购选的玩具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吗?生:能,提问题。
(注:同学们提不出问题,教师适当给予引导)(2)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生:①买汽车和火车一共要多少元?师:44+25=69(元)生:②是买火车和大汽车一共要多少元?师:44+38=82(元)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写一写你的口算方法。
生:汇报不同的口算方法。
(学生互评)例:44+38=82(元)算法1:4+8=12 40+30=70 12+70=82算法2:44+30=74 74+8=82算法3:38+40=78 78+4=82(3)比较两道算式的特点,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5e13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6.png)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
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没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3.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有进位的题目;
2.运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口算。
三、教学难点
1.运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口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让学生观察一下这道题目:14 + 27 = ?;
2.引导学生口算计算出答案,并回答有没有进位。
2. 讲解
1.让学生数形结合,用计数棒等教具辅助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有进位时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进位的概念,例如:购物时,购买两个商品,第一件商品26元,第二件商品38元,共要花多少钱?
3.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尝试口算出上述实际问题的答案。
3. 练习
1.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进位计算的技能;
2.让学生尝试口算实际问题,并在黑板上写出答案。
4. 布置作业
1.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找出实际生活中的加法问题,口算计算出答案。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有进位):
3 5
+ 4 8
-------
8 3
六、教学资源
1.数学课本;
2.计数棒等数学教具。
七、教学反思
1.讲解时要多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布置作业后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难点;
3.运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创设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从解决具体的事物抽象到数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数与符号感。
发展方面:
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提出的有趣的数学问题。首先解决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电脑出示情境图)老师把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列一个算式。(板书14+28=)
引导学生思考用加法计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这么大的数,我都算不出来了,你用什么方法帮帮我?请把你的方法跟你的同桌说说。(口算、竖式、小棒)老师板书竖式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时候,可以从个位也可以从十位,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进位加法,做这样的题的时候,从个位加起比较好。
[设计意图:介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摆一摆,再抽象到数的计算,其中计数器的演示作为直观到抽象重要过渡过程,循序渐进,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使学生更好的明确了算理。]
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3、交流汇报,析算理
(1)教师引导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把在小组内摆的过程用实物展台摆给大家看看。
(2)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是怎么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的?单根的小棒满了十根怎么办?
”其目的在于淡化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而注重学生对两位数加法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创设情境法 演示法 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高兴吗?那请同学们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有没有信心?
下面我们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是口算小能手。出示口算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海底世界的情境,引出教材中的情境图“展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三、主动探究,感悟新知。
1、解决问题。
师:在你们的帮助下,我终于算出14+28= 42
你能再说说是怎样算的吗?(师带生说)谁能再说说?(指名说)
师:大家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这道题,非常棒!
这道题里面的两个两位数都比较大,口算起来容易出错,如果用竖式计算就容易多了,所以以后再做两位数加两位数,如果口算不好算就用竖式计算。
4、归纳方法,明算理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表现得不错,前面我们在大海边做游戏,捉小虾,捉小蟹,从中还学会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青岛海底世界的水族馆看一看。出示水族馆情境图
3、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在两个鱼缸里有这么多漂亮的鱼。老师可以紧接着再启发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鱼,都想知道什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自己准备好小棒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以学生感兴趣的海底世界为题材,创设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师:个位上只剩下2根小棒了,这说明列竖式计算时,4+8虽然等于12,但在个位上只能写2,结合摆小棒想一想,12里面的那个10哪去了?应该写在哪?(写在十位上)这就叫“向十位进1”。
师:摆小棒计算完个位了,我们就要计算十位上的数。
看一看十位上是几个十,1个十加上2个十,再加上刚才进上来的1个十等于4个十。所以竖式计算时,要先算1+2=3,3+1=4,对齐十位写4。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一边摆一边说:摆好1捆4根,在它的下面对应着摆好2捆8根;先把单根和单根的合起来,也就是4根加8根,是12根,满了十,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到成捆的那一边(演示捆成一捆的过程),然后还有2根单根的小棒,把4捆和2根合起来(用手演示合的过程),最后是4捆零2根,4个十、2个一,也就是42。
师生共同演示竖式:
14表示什么?(1个十和4个一) 摆小棒:1个十和4个一
28表示什么?(2个十和8个一) 摆小棒:2个十和8个一
从哪位加起呢?个位4+8=12
这个12我怎么写?写在哪呢?(12…)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摆小棒来验证一下。
师摆小棒:4+8=12,这12根小棒能放在个位上吗?怎么办?
(数出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要放在十位上,剩下的两根表示2个一,要放在个位上。)
5、仿例练习,用竖式计算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哪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
6、揭示课题Leabharlann (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三、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感受“满十进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科书还在第11页的虚线框里说明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后怎样在和的个位上写数。教材这样编排,一方面突出了进位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又将在前面不进位加法中学习的对位、从个位加起和进位等贯穿起来,为后面总结笔算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直接呈现计算法则的做法,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由大家共同从前面的实际计算中总结出计算方法。这样不但总结出从个位加起,学生在讨论中还发现“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从而体现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材没有给出加法法则的名称,而是提示学生思考“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