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探索活动有趣的洞洞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中班美术课程,具体章节为《有趣的洞洞》。
本节课将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方式,发现洞洞的乐趣,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洞洞的形态和特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念,让他们能够欣赏美、创造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洞洞的形态和特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将洞洞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彩色纸张、一把剪刀、一瓶胶水、一支画笔和一些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洞洞的图片,如纸巾洞、树叶洞等,引导孩子们观察洞洞的形态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向孩子们讲解洞洞的形态和特点,如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状等,并引导他们思考洞洞在生活中出现的场景。
3. 动手制作:教师分发彩色纸张,让孩子们用剪刀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洞洞,并用胶水将洞洞粘贴在另一张纸上。
4. 创作:教师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创作出与洞洞相关的作品,如洞洞动物、洞洞房子等。
5. 展示与评价:教师邀请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洞洞的形态和特点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状洞洞在生活中出现的场景纸巾洞、树叶洞、衣服洞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存在的洞洞,并用画笔和颜料将其画下来,明天上课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作品。
但在引导孩子们将洞洞与生活中物品联系起来时,部分孩子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孩子们的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幼儿园教案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洞洞
幼儿园教案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洞洞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提升幼儿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洞洞活动板:将一块大纸板分割成多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上画上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纸片:根据洞洞的形状,准备相应形状的纸片。
三、活动步骤:
1.介绍洞洞活动板给幼儿,并解释规则和目标。
2.让幼儿观察洞洞活动板上的形状,引导他们辨认出各个形状。
3.给每个幼儿发放纸片,让他们根据洞洞活动板上的形状,挑选相应的纸片,并放入相应的洞洞中。
4.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尝试将纸片按照不同的方式放入洞洞中,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图案。
5.观察幼儿的完成情况,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发现。
四、活动延伸:
1.增加难度:可添加一些形状复杂的洞洞,如五角星、心形等,让幼儿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
2.数学启蒙:可将洞洞活动板上的形状与数目相结合,引导幼儿进行数数操作,如“请找到有三个圆形洞洞的位置,并放入三片圆形纸片。
”
3.团队合作:将幼儿分组,让他们在同一个洞洞活动板上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活动总结:
通过洞洞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专注力,并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纸片形状和放置方式,展示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引导,发现幼儿的发现和创意,鼓励他们分享和合作。
这个有趣的洞洞活动既提供了幼儿的感官和操作经验,又帮助幼儿提升认知能力和数学启蒙。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洞洞”。
通过探索生活中各种物品上的洞洞,让幼儿了解洞洞的作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洞洞的形状、用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洞洞的形状和用途。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洞洞与生活用品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带有洞洞的生活用品(如插座、钥匙、放大镜等)、图片、卡片、挂图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各种生活用品(如瓶子、纸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带有洞洞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让幼儿猜一猜这些洞洞有什么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典型的例子,如插座、钥匙、放大镜等,详细讲解它们的洞洞形状和用途,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洞洞。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洞洞,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生活用品,观察并讨论它的洞洞形状和用途,然后向全班汇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洞洞》2. 内容:洞洞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洞洞的用途:插座、钥匙、放大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洞洞,并说明它的作用。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洞洞的认识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洞洞,共同探索洞洞的奥秘。
环境创设:在教室布置一个“洞洞世界”,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各种洞洞。
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洞洞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洞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洞洞》,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洞洞,探究洞洞的用途和特点,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洞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洞洞,知道它们的作用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洞洞的作用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
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洞洞,教育他们注意使用洞洞时的安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实物(如:插座、钥匙孔、硬币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图片、卡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洞洞。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插座为例,讲解洞洞的用途和特点。
通过提问、引导,让幼儿了解洞洞在生活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认识的洞洞。
幼儿互相展示作品,分享洞洞的用途和特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安全地使用洞洞。
提问幼儿:“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洞洞?它们有什么用途?”六、板书设计1. 主题:有趣的洞洞2. 内容:洞洞的用途和特点安全使用洞洞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洞洞,并说明它的用途。
2. 答案示例:插座(用途:插入插头,给电器供电)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学校中接触到的洞洞,引导他们学会安全使用。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洞洞,加深他们对洞洞的认识。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深入浅出3. 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4. 板书设计的简洁明了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际操作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指导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具和实物,涵盖生活中常见的洞洞,以增强幼儿的感官体验。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探索洞洞的形态和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准备:1. 各种形状的洞洞卡片若干。
2. 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3. 故事书《洞洞的故事》。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形状的洞洞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洞洞的形状。
2. 主题分享:教师讲述故事《洞洞的故事》,引导幼儿想象和思考洞洞的作用和趣味性。
3. 手工制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洞洞作品。
4. 展示与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制作过程,共同完成家庭洞洞作品。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洞洞探索区,提供相关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评价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发挥,评价幼儿的操作技能和想象能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评价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形状的洞洞。
2. 引导幼儿通过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难点:1. 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洞洞的特征和趣味性。
2. 培养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和理解。
2. 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洞洞的特征和趣味性。
3. 操作法:教师提供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洞洞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精选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精选《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让幼儿观察各种洞洞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洞洞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不同。
2.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了解洞洞的产生原因,以及洞洞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有趣的洞洞作品。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对洞洞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洞洞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和发现洞洞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有趣的洞洞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洞洞的图片、实物(如纸杯、瓶子等)、画纸、画笔、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画纸、一支画笔、一把剪刀。
五、教学过程1.引入:展示一张有趣的洞洞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洞洞的特点。
2.讲解: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了解洞洞的产生原因,以及洞洞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作: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有趣的洞洞作品,可以是在纸上画出洞洞,也可以是用剪刀剪出洞洞,还可以是用彩色纸拼出洞洞。
4.展示与评价: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有趣的洞洞板书设计:在黑板上贴上各种洞洞的图片,旁边写上“有趣的洞洞”四个字。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个有趣的洞洞,用手机拍下来,明天带来和大家分享。
答案:幼儿可以拍下各种有趣的洞洞,如衣服上的洞洞、鞋子上的洞洞、玩具上的洞洞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有趣的洞洞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洞洞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有趣的洞洞作品,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在作业环节,让幼儿回家后找一个有趣的洞洞,用手机拍下来,明天带来和大家分享,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教案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探索各种洞洞的形态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4.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洞洞卡片、洞洞玩具、彩纸、画笔、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光线充足。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洞洞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洞洞的名称,如“圆形洞洞”、“方形洞洞”等。
2. 探索:教师分发洞洞玩具,让幼儿亲自操作,观察洞洞的形态和特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洞洞。
3. 创作:教师分发彩纸、画笔、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用这些材料创作自己喜欢的洞洞作品,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4. 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作品,引导其他幼儿欣赏和评价。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创作,让家人也来欣赏和评价。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幼儿的创作。
五、活动注意事项1. 注重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操作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剪刀、胶水等工具的使用。
2. 关注幼儿的情感,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尊重幼儿的创意。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妥善保管幼儿的作品,避免丢失。
六、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洞洞。
2. 学习通过洞洞进行创造性的绘画和手工制作。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展示各种洞洞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洞洞的形状和大小。
2. 操作法:教师提供洞洞玩具和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洞洞的特点。
3. 创作法: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洞洞作品。
八、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各种洞洞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洞洞的形状和大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洞洞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洞洞教案标题:有趣的洞洞——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2. 让幼儿了解洞洞的形态、功能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和认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洞洞。
2. 探索洞洞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3. 制作简单的洞洞手工制品。
三、教学准备:1. 各种有洞洞的实物(如:篮子、瓶子、漏斗等)。
2. 形状各异的洞洞模板。
3. 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4. PPT或图片展示洞洞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教师展示各种有洞洞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洞洞的形状和大小。
2. 探索环节:通过PPT或图片,介绍洞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窗户、门、排水孔等,让幼儿理解洞洞的功能。
3. 实践环节:分发手工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制作含有洞洞的手工作品,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分享环节: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其设计和洞洞的功能。
五、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更多的洞洞,并思考它们的作用。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洞洞的多样性和实用性,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情况。
2. 通过幼儿的作品和分享,评价他们对洞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能主动发现和理解洞洞的功能。
以上就是“有趣的洞洞”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精选(1)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有趣的洞洞》是中班幼儿的一节美术活动课程,教材来源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形状与空间”的第5章节。
详细内容围绕“洞洞”的概念展开,通过观察生活中不同物品上的洞洞,引导幼儿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并利用简单的美术工具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洞洞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不同物品上的洞洞形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洞洞与形状、空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洞洞与形状、空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到创作中。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创作洞洞画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生活中带有洞洞的物品图片,如自行车轮、筛子、插座等;美术画纸、彩笔、蜡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人一份美术画纸、彩笔、蜡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PPT,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上的洞洞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带有洞洞的物品。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一个自行车轮为例,讲解轮子上的洞洞形状,引导幼儿理解洞洞与形状、空间的关系。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思考如何将这些洞洞形状运用到自己的画作中。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在画纸上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洞洞形状。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创作时间(10分钟)幼儿利用画纸、彩笔、蜡笔等材料,创作一幅以“有趣的洞洞”为主题的画作。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对每个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其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洞洞》2. 板书内容:展示生活中带有洞洞的物品图片,标明洞洞形状和名称。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通用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教材《有趣的洞洞》。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洞洞在哪里”,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如硬币洞、纽扣洞等,并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洞洞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洞洞。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洞洞特点及作用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洞洞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洞洞,并能用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硬币、纽扣、放大镜、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硬币、纽扣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进而引导幼儿关注这些物品上的洞洞。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a. 教师用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如钥匙洞、耳机孔等。
b.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洞洞的特点和作用。
c.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洞洞。
3. 例题讲解(5分钟)a. 教师出示一张带有洞洞的图片,如一个扣子。
b. 提问:“这个洞洞有什么作用?”c. 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洞洞。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a.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洞洞的特点和作用。
b.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洞洞2. 内容:a. 洞洞的定义:硬币洞、纽扣洞等。
b. 洞洞的特点:形状、大小、位置等。
c. 洞洞的作用:固定、穿过、连接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洞洞要求:用彩笔画出家里见过的三种洞洞,并说明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答案:a. 插座洞:特点是圆形,作用是插入插头,为电器供电。
b. 耳机孔:特点是细长,作用是插入耳机,听音乐、接电话等。
c. 锅盖洞:特点是圆形,作用是排放蒸汽,防止锅炸。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教案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二、活动目标:1. 观察和探索洞洞的形状和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制作和观察洞洞,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三、活动准备:1. 洞洞制作的材料:白纸、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2. 洞洞观察的物品:玩具、书籍、卡片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洞洞的图片,引发幼儿对洞洞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索洞洞: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和探索洞洞的形状、大小和特征,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洞洞。
3. 制作洞洞:教师指导幼儿使用剪刀和胶水制作洞洞,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不同的洞洞。
4. 观察和交流:教师组织幼儿相互展示制作的洞洞,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和交流自己的洞洞。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的发现和体验,强调洞洞的形状和特征。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洞洞,记录幼儿的发现和体验。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洞洞主题的展览,让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洞洞。
3. 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开展洞洞相关的科学探索活动。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使用剪刀和胶水等工具时的安全,必要时进行个别指导。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探索和制作过程,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3. 教师应以鼓励和赞赏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探索和表达,积极回应幼儿的问题和想法。
七、活动评估:1. 观察幼儿在探索和制作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记录幼儿的观察和表达。
2. 关注幼儿在交流和展示环节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观察记录,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情况。
八、教学建议:1. 在活动前,教师应自身准备一些洞洞物品,以便在活动中进行观察和交流。
2. 教师可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家庭中观察到的洞洞,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洞洞》,主要涉及第三章“生活中的洞洞”和第四章“探秘洞洞”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洞洞,了解洞洞的作用;通过实践操作,探索洞洞的奥秘;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洞洞,知道洞洞的作用。
2.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洞洞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学会通过观察、操作来探索洞洞的奥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如瓶子、纸杯、硬币等)。
2. 学具:彩泥、吸管、纸杯、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有趣的洞洞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大家看看这个玩具,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洞洞?”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如瓶子盖、插座、钥匙孔等。
(2)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洞洞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纸杯,并在纸杯底部打一个洞,让幼儿观察水从洞洞流出的现象。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彩泥制作一个洞洞玩具。
(2)让幼儿用吸管、纸杯等材料,探索洞洞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洞洞》2. 板书内容:(1)生活中常见的洞洞(2)洞洞的作用(3)探索洞洞的奥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家里的洞洞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家里的洞洞,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瓶子盖、插座、钥匙孔、门把手等。
2. 拓展延伸:用彩泥制作一个洞洞玩具,观察水从洞洞流出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洞洞,知道了洞洞的作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课后反思如下: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各种洞洞的形状和作用。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各种洞洞图片、实物道具、洞洞贴纸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光线充足。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洞洞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洞洞有什么特点?”3.2 探究:教师分发实物道具,让幼儿触摸和观察洞洞的形状,引导幼儿发现洞洞的作用。
3.3 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洞洞贴纸在纸上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有趣的洞洞作品。
3.4 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寻找洞洞,拍摄照片或绘制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师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2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观念。
5.3 家长评价:通过家园联系册,了解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观察洞洞情况的反馈。
第六章:教学内容6.1 认识洞洞: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如孔、孔洞、通道等。
6.2 探索洞洞: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操作等方式,了解洞洞的形状、大小和作用。
6.3 创意洞洞: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创作有趣的洞洞作品。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洞洞的特点。
7.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7.3 引导发现法:教师提问引导,让幼儿自主发现洞洞的形状、大小和作用。
7.4 创意表现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独特的洞洞作品。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洞洞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安全、易操作的材料。如洞洞实物、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此外,教师还需准备PPT和创意洞洞作品示例,以便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洞洞实物、讲述生活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关注洞洞,并说出洞洞的名称和作用。同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洞洞,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2.拓展延伸: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洞洞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组织幼儿参观生活用品店,寻找更多的洞洞,了解其作用。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洞洞作品,提高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教学目标的制定
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4.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5.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结合教材,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自己的洞洞作品。
4.随堂练习(10分钟)
-幼儿根据所学内容,独立设计并制作洞洞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汇报与展示(10分钟)
-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洞洞作品,分享设计思路。
-教师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
1.课题:《有趣的洞洞》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洞洞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洞洞的名称和作用。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洞洞。
2.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洞洞,讲解洞洞的作用。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洞洞的特点和创意设计。
3.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展示创意洞洞作品,讲解设计方法和步骤。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章节为《有趣的洞洞》。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各种不同的洞洞,了解洞洞的特点和作用,以及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洞洞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洞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洞洞,了解洞洞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洞洞的奥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卡片、实物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各种不同的洞洞,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洞洞的名称。
2.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视频、卡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各种洞洞的特点和作用,如:动物的洞洞、植物的洞洞、人类的洞洞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一个有趣的洞洞实例,如:地球上的洞洞,引导学生了解洞洞的形成过程。
4. 随堂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有趣的洞洞,并展示给大家。
5.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用剪刀剪出一个洞洞,用胶水粘贴在纸上,形成一个有趣的洞洞作品。
6. 作品展示: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有趣的洞洞1. 动物的洞洞2. 植物的洞洞3. 人类的洞洞4. 洞洞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并描述其特点和作用。
答案:略2. 请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洞洞,并说明其创意来源。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各种不同的洞洞,了解了洞洞的特点和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课后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洞洞,深入了解洞洞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教材《有趣的洞洞》。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生活中的洞洞”和第四章“探秘洞洞”,详细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及其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探索洞洞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洞洞,认识其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洞洞的特点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点:观察、探索生活中的洞洞,学会与人合作、分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各种洞洞的图片、物品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生活中带有洞洞的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这些物品要有洞洞?洞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教材中的洞洞案例,让孩子们了解洞洞的分类和特点。
(2)结合实物展示,让孩子们观察、讨论洞洞的形状、大小和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洞洞主题,进行观察、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分享本组的观察成果和感受。
4. 创作环节(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孩子们以“有趣的洞洞”为主题进行创作。
(2)孩子们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洞洞,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强调合作、分享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有趣的洞洞》2. 内容:(1)生活中的洞洞:展示各种洞洞图片,标注名称和作用。
(2)探秘洞洞:展示洞洞的特点和分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洞洞,并说明它的特点和作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对洞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洞洞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洞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中的第三节“有趣的洞洞”。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生活中的洞洞展开,通过观察、探索和体验,让学生了解洞洞的形状、特点以及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洞洞的形状、特点,知道洞洞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洞洞的形状、特点,了解洞洞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和体验,发现洞洞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如硬币、纽扣、纸杯等)、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带有洞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发现了什么?”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洞洞的作用,如硬币的洞洞可以串成项链,纸杯的洞洞可以喝水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学生画出一个自己认识的洞洞,并分享给同学。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探索体验(15分钟)教师分组,每组发放一个实物(如硬币、纽扣等)和一个洞洞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洞洞的特点。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洞洞的作用,如硬币可以穿过洞洞,纽扣可以固定在布料上等。
教师邀请各组代表分享探索体验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洞洞2. 内容:洞洞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洞洞的特点:大小、位置、数量等。
洞洞的作用:固定、连接、穿线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洞洞,并描述它的特点及作用。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洞洞是硬币的洞洞,它是圆形的,可以串成项链,还可以用来做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索和体验,学生对洞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洞洞,并分享给同学,进一步巩固对洞洞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探索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洞洞,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洞洞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洞洞。
2. 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洞洞,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洞洞卡片。
2. 制作洞洞的材料,如纸张、布料、塑料等。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洞洞,如窗户、门等,引导幼儿发现洞洞的形状和大小。
2. 观察洞洞卡片,让幼儿说出洞洞的形状和大小。
3. 制作洞洞:分发制作洞洞的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洞洞,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洞洞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洞洞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幼儿在洞洞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3. 搜集幼儿制作的洞洞作品,进行作品评价,鼓励幼儿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洞洞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内的洞洞设施,如滑梯、攀登架等,让幼儿了解洞洞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洞洞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绘制出自己喜欢的洞洞场景。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制作洞洞过程中,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物品。
2. 在洞洞游戏中,注意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对于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并享受到活动的乐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程度,是否存在个别幼儿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2. 分析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和管理,是否有序、高效。
3. 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需要调整或拓展。
九、家长沟通建议:1. 向家长介绍洞洞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家长参与和支持。
2. 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探索和制作洞洞,增进亲子互动。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教案活动目标•通过探究“洞洞”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了解孩子对于事物形式特点的认知;•提高孩子观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导孩子们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活动流程手工制作1.准备材料:纸板、铅笔、剪刀、彩笔、尺子等。
2.教师示范:向孩子们展示不同形状、大小的“洞洞”制作方法,并引导孩子们思考每一个洞洞的特点。
3.分组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洞洞创作,期间老师引导观察、思考、交流和实践活动4.优秀的作品展示:展示小组中创作较好的洞洞,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成就感5.提示孩子们关于洞洞的使用方法:让孩子们把手伸进洞里、试图找寻失落的东西,以此引发孩子们的微笑和讨论安排小游戏1.手折纸板“洞洞”:再次为孩子们分组,要求小组在内部工作时折叠出不同形状的洞洞。
过程中老师推动交流式与思考能力2.“洞洞”传递:老师拿出一个暱称为“小手指”的小饰品(或者小球),并在房间里找到最初的孩子点起,完成洞洞的传递过程。
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孩子们一边制作形态,一边感受洞洞的变幻影响3.洞洞捉迷藏:孩子们隔离的半数担任捉宵睡,其余半数找寻藏在洞洞中的小物件。
这样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探索洞洞的共性,并有效证实去欣赏洞洞更好的方式丰富探究活动1.探究洞洞的性质和特点:让孩子们翻转洞洞用手触摸并试着把手伸进去,然后质疑孩子们洞内见到的任何东西的大小和形状。
之后,让孩子们讨论洞洞的性质和特点。
2.寻找与洞洞相似的事物:将孩子们分组并让他们出去,寻找与洞洞相似的方式、形态,例如树洞,石洞等。
3.制作团队作业:通过分工合作,让孩子们制作一个大型的洞洞模型,唤起孩子们的设计思路、制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评价1.参与度:教师可以观察孩子们的参与程度,了解孩子们对于洞洞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团队合作精神:孩子们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这对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探索活动有趣的洞洞
设计意图
我班进行“认识我自己”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浓厚的兴趣。
比如,几个男孩子坐在一起观察谈论肚脐眼,女孩子比着谁衣服上的洞洞多。
在玩户外游戏“钻山洞”时,廖子航小朋友说“我们的身体可以变出一个大洞洞”,其他小朋友争相模仿。
由此,“有趣的洞洞”活动在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中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
1.初步关注自己身体和周边的洞洞,简单了解不同洞洞的作用。
2.大胆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
3.共同体验找洞洞、变洞洞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洞”和身体上的“洞”有一些了解。
2.材料准备:课件“各种各样的洞”:小球1个;轻音乐2首;长山洞的线条标识,约5米长,共3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发幼儿对洞洞的兴趣
1.变魔术。
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变个神奇的魔术,猜一猜我变出了什么。
(教师用手变出望远镜、杯子,引导幼儿说出这里有洞洞,导入主题)
2.启发提问,师:你们见过洞洞吗?在哪里看到过洞洞?
二、游戏“找洞洞”
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及作用。
请幼儿先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洞洞。
再观看课件。
图一游泳圈,引导幼儿说出游泳圈的作用:图二茶壶茶杯,观察物体上面洞洞的形状及用途;图三马桶,说说马桶里洞洞的作用:图四门眼,想想门眼有什么用:图五桥洞,观察桥洞的大小及功用;图六隧道,了解隧道的用途。
2.寻找身体上的洞洞。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身体上哪里有洞洞,这些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有用的洞洞,如果没有它们。
我们的生活就会很不方便。
这些洞洞长得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方,真有趣。
三、游戏“变洞洞”
1.随意变洞洞。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洞。
2.变出小球能钻过去的小洞。
幼儿变好后,教师用小球尝试钻幼儿变出的洞,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及时肯定幼儿
的创意。
3.变出身体能钻过去的大洞(两人合作)。
师:我们把洞变得再大一些,变出一个小朋友能钻过去的洞,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好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变洞,另一个钻洞。
(播放轻音乐1)幼儿自由结伴游戏,教师观察并帮助幼儿合作游戏。
4.变出长长的、身体能钻过去的洞。
师:我们可以一个人变洞,还可以两个人、许多人一起变洞,变出大大的、长长的洞。
(播放轻音乐2)幼儿分组游戏,男孩子搭洞,女孩子开火车钻洞,体验钻长洞的乐趣。
四、结束活动
师:教室外面还有许多有洞洞的玩具,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钻一钻、玩一玩吧。
活动延伸
利用废旧的轮胎、纸箱、拱门等,让幼儿自由搭建各种大大小小的洞,一起玩钻洞洞、跳洞洞等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在孩子兴趣点的基础上,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以找洞洞、变洞洞为重点开展活动,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意在将孩子的经验统领、整合起来。
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和成功感。
首先,教师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创设了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如变魔术、找洞洞、变洞洞,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中班幼儿是在直接的感官体验和具体的行动中学习的。
所以教师注重让每一位孩子都动起来,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变一变等多种方法,去感知、了解洞洞,创造洞洞。
其次,通过层层递进式的教学设计来实现活动目标,从借助实物引出洞洞到关注身体、生活中的洞洞;从找洞洞到变洞洞:从个体自己变、两人合作变到多人变长洞,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经验。
再次,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探索,确保中班的孩子能进行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