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祛风湿药09

合集下载

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概述
祛风湿散寒药
分论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
【教学内容与学时】 1.祛风寒湿药 掌握:独活 木瓜 蕲蛇(附:金钱白花蛇) 威灵仙 熟悉:川乌(附:草乌) 乌梢蛇(附:蛇蜕) 了解:蚕沙 松节 寻骨风 伸筋草 海风藤 路路通 青风藤 丁公藤 棠 雪上一枝蒿 2.祛风湿热药 掌握:秦艽 防己 熟悉:络石藤 豨莶草 丝瓜络 桑枝 雷公藤 了解:穿山龙 臭梧桐 海桐皮 老鹳草 3.祛风湿强筋骨药 掌握:桑寄生 五加皮 熟悉:狗脊 鹿衔草 了解:千年健 石楠叶 雪莲花
配解表药 祛风湿药(强筋骨),配补肝肾药 祛风湿药(强筋骨),配补肝肾药 ),
病邪入里,肝肾虚损, 病邪入里,肝肾虚损, 腰膝酸软无力 ⑹久病体虚 配补益气血药
三、祛风湿药使用注意: 祛风湿药使用注意:
⑴根据痹证的性质、部位等具体情况, 根据痹证的性质、部位等具体情况, 选用相应的药物, 选用相应的药物,并予适当配伍 ⑵药性多燥,易耗伤阴血,故阴虚血亏者慎用 药性多燥,易耗伤阴血, ⑶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作酒剂或丸散剂服用 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 酒剂还能增强祛风湿药的攻效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但痰与气 逆壅于膈, 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太阴头痛, 苍术; 太阴头痛, 头痛 苍术; 鼻渊头痛, 鼻渊头痛,苍耳子 头痛
独活 羌活
共同点: 共同点: ①性味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性味辛、 归膀胱、 ②祛风湿、止痛,可治风湿痹痛 祛风湿、止痛, ③解表,可治风寒表证 解表, 不同点: 不同点: ①独活祛风胜湿之力较强,羌活解表散寒之功为胜 独活祛风胜湿之力较强,羌活解表散寒之功为胜 祛风胜湿之力较强 解表散寒 ②独活善治下半身的寒湿痹痛,羌活善治上半身的寒湿痹痛 独活善治下半身的寒湿痹痛,羌活善治上半身的寒湿痹痛 下半身的寒湿痹痛 上半身

医学 祛风湿药

医学  祛风湿药

威灵仙《新修本草》
【来源】为毛茛科 植物威灵仙、棉 团铁线莲或东北 铁线莲的干燥根 及根茎。前一种 主 【产地】产于江苏、 安徽、浙江等地, 应用较广。后两 种部分地区应用。
【采制】秋季采挖,除去
泥沙,晒干。切段,生
用。 【处方名】威灵仙、铁脚 威灵仙、铁杆威灵仙、 赤茎威灵仙。
【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
豨莶草《新修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 物豨莶、腺梗豨 莶或毛梗豨莶的 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我国大部 分地区有产,以 湖南、湖北、江 苏等地产量较大。
【采制】夏、秋二季花开前
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
质,晒干。切段,生用或 黄酒蒸制用。 【处方名】豨莶草、制豨莶 草。
【药性】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此外,其祛风湿之功,亦治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羌活、独活功用鉴别
同:二者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 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异: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 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独 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于风 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若风 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洗净,干燥。去头、鳞, 切段生用、酒炙,或黄酒
润透,去鳞、骨用。
【处方名】白花蛇、蕲蛇、 蕲蛇肉、金钱白花蛇。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蕲蛇走窜,通达表里,内走脏腑,
外达肌肤,搜风定惊,适于风湿顽 痹及惊风等证。
【应用】
1.风湿顽痹,麻木拘挛。本品具走窜之性,性 温通络,内走脏腑,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 以祛内外之风邪,为截风要药,凡风湿痹证 常配全蝎、蜈蚣、天南星同用。 无不宜之,尤善治风湿顽痹。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药性歌诀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药性歌诀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药性歌诀独活独活辛苦温下行,散寒燥湿又除风;诸痹疼痛方必用,伏风头痛少阴经。

威灵仙性猛善走威灵仙,祛风通络逐湿痰;痹痛挛麻肢瘫痪,诸骨哽喉功效添。

川乌二乌辛热苦有毒,祛风除湿功效著;诸寒疼痛跌打伤,局麻止痛可外敷。

蕲蛇蕲蛇走窜搜剔风,内外风痰功力宏;肢麻拘挛湿痹瘫,定惊止痒经络通。

金钱白花是幼蛇,功强量小研末服。

乌梢蛇主风属水乌梢蛇,风湿痹痛功最捷;麻木不仁肢瘫痪,急慢惊风瘙痒却。

蛇蜕味甘性平咸,祛风定惊同乌蛇。

木瓜舒筋活络用木瓜,除湿和胃功效佳;痹证拘挛脚气肿,吐泻转筋助消化。

蚕沙专祛风湿是蚕沙,和中化湿转筋拿;痹证屈伸不利用,风疹瘙痒诸证罢。

伸筋草祛风除湿伸筋草,舒筋活血是妙药;痹痛拘挛麻不仁,跌打损伤也可疗。

寻骨风寻骨风到入肝经,风湿痹痛寒热用;肢体麻木跌打伤,通络止痛关节病。

松节松节苦燥温肝肾,祛风除湿走骨筋;风湿痹证关节痛,活络止痛跌打斟。

海风藤辛苦微温海风藤,祛风除湿经络通;风湿痹证筋拘挛,跌打损伤瘀血肿。

青风藤苦辛性平青风藤,祛风除湿经络通;风湿痹证为专药,又治脚气与水肿。

丁公藤辛温小毒丁公藤,祛风除湿消肿痛;半身不遂风湿痹,跌打损伤内外用。

昆明山海棠辛温大毒山海棠,风湿痹证功效良;跌打损伤骨折疗,肾炎免疫调节良。

雪上一枝蒿尤擅止痛一枝蒿,诸般疼痛有良效;疮疡肿毒虫蛇咬,大毒须制量宜控。

路路通性平善走路路通,痹痛肢麻遂不灵;跌打损伤水肿消,经闭通乳风疹平。

秦艽秦艽苦辛性微寒,祛风胜湿祛痉挛;痹证寒热肢不遂,湿疹疮毒功效强。

防己防己宣散苦寒降,风湿痹痛寒热良;水肿溺少脚气肿,湿疹疮毒功效强。

桑枝上肢肩背用桑枝,祛风通张关节知;风湿痹痛肢拘挛,脚肢水肿也可施。

豨莶草豨莶祛风胜湿热,通筋活张利筋脉;痹痛脚弱身不遂,疮疡肿毒瘙痒却。

臭梧桐辛苦甘凉臭梧桐,祛风除湿经络通;湿疹瘙痒可外洗,头痛眩晕亦可平。

海桐皮入肝走表海桐皮,风湿痹痛都可祛;四肢拘挛可解除,疥癣湿疹也可医。

络石藤祛风通络络石藤,风湿热痹有功名;喉痹痈肿可消散,外伤凉血能消肿。

中药学-祛风湿药

中药学-祛风湿药
• 附:蛇蜕——可祛风定惊、止痒退翳,用于小儿 惊风、皮肤疥癣瘙痒、目生翳障等。
木瓜
• 来源:蔷薇科贴梗海棠、木瓜的果实。 • 炮制:蒸熟晒露。
• 性能:酸,温。归肝、脾经。
•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本品温香为用,化湿为功,善祛筋络之湿,
长于疗转筋;又可和中。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筋脉拘挛、麻木不仁 的着痹。
又可补肝肾、壮筋骨、强腰脊。兼能固摄冲任督 带。
• 应用:1、风湿痹痛——腰痛脊强,不能俯仰及足 膝软弱、关节不利者。善治腰脊痛为特长。
• 2、肾虚不固,尿频、遗尿、遗精、带下等。 • 其他:其茸毛局部使用可止血。
千年健
• 来源:天南星科千年健的根茎。 • 别名:一包针、千年见。 • 炮制:生用。 • 功用疏要:本品辛、苦而温,归 • 肝、肾经。既可祛风湿、止痹痛,又可强壮筋骨。
• 炮制:生用。
• 性能:苦,寒。大毒。归心、肝经。
•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 毒。

本品古本草未记载,始见于《中国药用植物
志》。
• 应用:1、风湿痹痛——今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可捣烂外敷、酊剂或其总甙片口服。
• 2、疔疮肿毒、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等。多外用。
• 其他:①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及紫癜 性、狼疮性、肾小球肾炎等。②支气管哮喘、喘
• 2、脚气。
• 3、吐泻转筋。陶弘景:“…最疗转筋。如转筋时, 但呼其名及书上作‘木瓜’字,皆愈。”
• 其他:消化不良。
• 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 按:甘肃用木瓜海棠、毛叶木瓜等代用。
蚕 沙
伸筋草
路路通(枫 香果)
• 松节:

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防己
【药用】防己科藤本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草本植物广防己 的根。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除风湿,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临床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水肿、脚气等症 【产地】广东、广西、湖南 【一般用量与用法】3-10g,煎服。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
祛风湿药
独活
【药用】伞形科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祛除风湿,散寒解表,通痹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风寒挟湿头痛。 【临床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风寒表症,兼有湿邪者。 【一般用量与用法】3-10g,煎服。
威灵仙
【药用】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根及 根茎。
【性味】味辛、咸,性温。小毒。 【归经】归膀胱经。 【功效】祛除风湿,治骨通络。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临床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诸骨鲠喉。 【产地】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四川、广东、福建 【一般用量与用法】3-10g,煎服。 【注意事项】本品辛散走窜,久服易伤正气,气血虚弱,无
虎骨
【药用】猫科动物虎的骨骼。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强筋健骨。 【主治】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脚膝酸软。 【临床应用】用于风湿痹痛,脚膝酸软。 【一般用量与用法】3-6g,入丸剂或浸酒服。 【注意事项】血虚火盛者慎服 。
严禁虎骨入药
白花蛇
【主治】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 跌扑损伤。
【临床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疮疡肿痛 【产地】华东、中南、西南、河北、陕西、台湾 【一般用量与用法】10-15g,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

第十一章 中药学 祛风湿药

第十一章 中药学 祛风湿药

【采制】6月下旬至8月上旬
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
泥沙,晒干。生用或制后 用。
【处方名】川乌、制川乌。
【药性】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川乌大辛大热,苦燥升散,疏利迅速,开 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散寒止痛之
3. 川 乌
十一.祛风湿药 ……………… …
功显著。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及
5.木 瓜
十一.祛风湿药 ……………… …
【采制】夏、秋二季果实绿
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
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 晒干。切片,生用。 【处方名】木瓜、陈木瓜、 光皮木瓜、宣木瓜、皱皮
木瓜、炒木瓜、川木瓜、
木瓜实、铁脚梨。
5.木 瓜
【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十一.祛风湿药 ……………… …
祛风湿热药
掌握:秦艽、防己 了解:豨莶草、络石藤、雷公藤、
老鹳草
1.秦 艽《神农本草经》
十一.祛风湿药 ……………… …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 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 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 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 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产地】主产于陕西、甘肃、内 蒙古、四川等地。
治热痹,配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 2.中风不遂。祛风邪,舒筋络,活血荣筋。 治风寒湿痹,配天麻、羌活、当归、川芎。 单用大量水煎服,或配升麻、葛根、防风、芍药;治 血虚中风,配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 单用为末服;或配茵陈蒿、栀子、大黄。
治骨蒸日晡潮热,配青蒿、地骨皮、知母; 治肺痿骨蒸劳嗽,配人参、鳖甲、柴胡; 4.湿热黄疸。苦以降泄,清肝胆湿热而退黄。 治小儿疳积发热,配薄荷、炙甘草。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中药学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中药学

第十一章袪风湿药凡以袪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袪风湿药。

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能袪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有的还兼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活血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等症。

部分药物还适用于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

使用袪风湿药时,应根据痹证的类型、邪犯的部位、病程的新久等,选择药物并作适当的配伍。

如风邪偏盛的行痹,应选择善能袪风的袪风湿药,佐以活血养营之品;湿邪偏盛的着痹,应选用温燥的袪风湿药,佐以健脾渗湿之品;寒邪偏盛的痛痹,当选用温性较强的袪风湿药,佐以通阳温经之品;外邪入里而从热化或郁久化热的热痹,当选用寒凉的袪风湿药,酌情配伍凉血清热解毒药;感邪初期,病邪在表,当配伍散风胜湿的解表药;病邪入里,须与活血通络药同用;若挟有痰浊、瘀血者,须与袪痰、散瘀药同用;久病体虚,肝肾不足,抗病能力减弱,应选用强筋骨的袪风湿药,配伍补肝肾、益气血的药物,扶正以袪邪。

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制成酒或丸散剂。

酒还能增强袪风湿药的功效。

也可制成外敷剂型,直接用于患处。

辛温性燥的袪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袪风湿药根据其药性和功效的不同,分为袪风寒湿药、袪风湿热药、袪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现代研究证明,袪风湿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及镇静等作用。

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纤维组织炎、肩周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跌打损伤、神经痛、半身不遂及某些皮肤病等。

第一节袪风寒湿药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辛行散袪风,苦燥湿,温通袪寒。

有较好的袪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

经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独活 Duhuo《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11祛风湿药

11祛风湿药
A.寒痹 B.热痹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5.川乌治疗的病证是:
6.秦艽治疗的病证是:
答案:5.A 6.C
答案分析:川乌辛热升散苦燥,具有袪风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治疗风寒湿痹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证,故第5题的答案应是A。秦艽辛苦而性平,质偏润而无燥热之性,因而风湿痹证,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故第6题的答案应是C。
A.风湿痹证,筋骨痿软,水肿 B.风湿痹证,胎动不安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7.桑寄生所治疗的病证有:
8.五加皮所治疗的病证有:
答案:7.B 8.A
答案分析:桑寄生与五加皮虽都属于袪风湿强筋骨药,均能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但桑寄生又能安胎,常用于风湿痹证,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故第7题的答案应是B;五加皮又能利水,多用于风湿痹证,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弱乏力,水肿脚气,所以第8题的答案应是A。
1.川乌所治疗的病证有:
2.独活所治疗的病证有:
答案:1.C 2.D
答案分析:川乌辛苦而热;能袪风湿,温经止痛;可用于风寒湿痹,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故第1题的答案应是C。独活辛苦微温,能袪风湿,止痛,解表;可用于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少阴头痛;因此第2题的答案应是D。
第十一章 袪风湿药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药物尤善治风湿顽痹的药物是:
A.独活 B.乌梢蛇 C.木瓜
D.川乌 E.威灵仙
答案:B
1.独活的功效是:
2.羌活的功效是:
答案:1.A 2.A
答案分析:独活与羌活虽分属于袪风湿药及解表药不同的章节,但都具有袪风湿、止痛、解表的功效。然而,其作用重点有所差异,比较而言,独活袪风湿之功较强,羌活解表之力较大。

11.1 祛风湿散寒药(11. 祛风湿药)

11.1 祛风湿散寒药(11. 祛风湿药)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主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

此外,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根据祛风湿药的药性、功效特点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应用本类药物时,可根据痹证的类型、病程新久,或邪犯部位的不同,作适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如风邪偏盛的行痹,宜选善能祛风的祛风湿药,佐以活血养血之品;湿邪偏重的着痹,宜选温燥的祛风湿药,佐以燥湿、利湿健脾药,寒邪偏重的痛痹,宜选散寒止痛的祛风湿药,佐以通阳温经活血之品;郁久化热、关节红肿者,选用寒凉的祛风湿药,佐以凉血清热药;感邪初期,病邪在表,多配解表药;病邪入里,肝肾虚损,腰膝酸软无力,当选用强筋骨的祛风湿药,配补肝肾之药,久病体虚,抗病能力不足者,应与补益气血药同用,以助正气而祛邪外出。

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作酒剂或丸剂服用。

酒剂还能增强祛风湿药的功效。

本类药物药性多燥,易耗伤阴血,故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本节药物多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辛以祛风,苦以燥湿,温以胜寒。

具有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属寒者。

若配伍清热药同用,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独活《本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秋末或春初采挖。

晒干。

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

归肝、膀胱经。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应用]1.用于风寒湿痹痛。

以其祛风除湿、散寒通痹,凡风寒湿痹皆可用。

取其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治行痹,常与附子、乌头、防风等同用,如《千金方》独活酒;若肾气虚弱,当风受冷所致偏枯冷痹缓弱疼痛等,多与桑寄生、杜仲、防风等同用,如《千金方》独活寄生汤。

2.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表证。

中药学-第11章祛风湿药

中药学-第11章祛风湿药
2、通络止痛:治疗风湿、寒湿客于筋骨肌肉所致的 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之证。
3、消骨鲠:治疗诸骨鲠喉。(鱼刺为佳)
川乌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
功效特点:
1、祛风湿、止痹痛:散寒止痛作用强,尤其善于治 疗寒邪偏盛之痛痹,表现关节疼痛明显者。
2、温经散寒止痛:治疗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寒凝 经脉之疝气疼痛。
3、亦可以治疗其它疼痛,如跌打损伤之疼痛。 用量用法:
1、有毒,用量宜小,一般2~3克。 2、入煎剂应先煎20~30分钟,以降低毒性。
注意事项:
1、内服一般不能生用,应炮制后应用。 2、本品酒浸、酒煎易中毒,应慎用。 3、孕妇禁用。 药材:
本品是用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其子根为附子。 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根为草乌。
治疗风寒湿痹。
2、祛风湿清热药:药性偏凉,祛风湿,清热止痛。
治疗风湿热痹。
3、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作用较弱,兼有补肝肾、 强筋骨作用。
治疗风湿痹痛日久,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者。
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根及根茎。
共同点:
1、祛风湿、散寒止痛:治疗风寒湿痹。 不同点: 独活:辛、苦,温。
络石藤:
1、药性苦而微寒,祛风湿清热通络,善于治疗风湿 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者。
亦可治疗跌打损伤之瘀血肿痛,本品舒筋活络,而 又消肿止痛。
2、凉血消肿:治疗热毒壅盛之咽喉肿痛、疮疡痈肿。
雷公藤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或根的木质部。
性味:苦、辛,寒,有大毒。
功效特点:
1、祛风湿,活血通络:本品祛风湿作用强,消肿止 痛作用好。药性苦寒,主治风湿热痹。
1、祛湿作用强,治疗风湿痹痛,尤善治疗湿邪偏盛 之着痹,见腰背及下半身关节酸重疼痛、屈伸不利者。

5 祛风湿药

5 祛风湿药

【概 述】

一.含义
凡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 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二.性味



┌辛能行散; 味多辛苦┤ └苦能燥湿。 ┌寒-风湿热痹; 性有寒温┤ └热-风寒湿痹。

三.


功效及适应范围
①祛风湿:
┌行痹┈风邪偏胜:痛无定处。 ┌风寒湿痹┤痛痹┈寒邪偏胜:疼痛剧烈。 痹证┤ └着痹┈湿邪偏胜:重着麻木。 └风湿热痹─热痹┈热邪偏胜:红肿热痛

粉防已(汉防己)
广防己(木防己)

药材汉防已
药材木防己
【功效应用】






1. 祛风湿: 风湿痹证(湿热偏胜者尤宜) 2. 止痛: 牙痛,肝阳上亢头痛; 外伤瘀血疼痛; 手术后疼痛等。


┌风水证; │皮水证; 2. 利水消肿 ┤(尤宜于下肢水肿) │湿热腹胀水肿; └脚气肿痛+木瓜。 3. 清热燥湿――湿疹疮毒。



伸筋草--药性平和,作用和缓。 寻骨风--祛风止痛作用明显。 松 节--偏祛寒湿,止痛明显。

海风藤--祛风作用较强。 ┌平性,长于祛风湿而通络。 路路通┤利水,通经下乳; └祛风止痒--风疹瘙痒。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具体药物】
秦 艽 防 己 桑 枝 豨莶草 臭梧桐 海桐皮 络石藤 雷公藤 老鹳草 穿山龙 丝瓜络

【药 物】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具体药物】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草乌) 蕲蛇 乌梢蛇 木瓜 蚕沙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路路通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湿散寒药

威灵仙应用
1.祛风湿、通经络:风湿痹痛。
其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脉,既能祛 风湿,又能通经止痹痛。凡风湿痹痛,麻木不仁,无 论上下皆可用,为风湿痹痛要药。
常可单用威灵仙,为末,温酒调服; 也可配当归、桂心为丸服,如神应丸。 现多与羌活、防风、川芎、姜黄等同用。
祛风湿散寒药
威灵仙应用
2.消骨哽 :诸骨哽咽。
其本品味咸,有软坚消骨哽作用. 可单用或加砂糖、醋煎汤,慢慢咽下,一般可使 骨哽消失。 《海上方》:“缩砂威灵仙,白糖和酒煎,一口吞 下去,诸骨软如绵。”
祛风湿散寒药
威灵仙使用注意
煎服,5~15g。 治骨哽可用30~50g。
祛风湿散寒药
木瓜
《名医别录》
《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 吐下,转筋不止。”
风湿热痹 湿
关节不利
红肿热痛 痹
药湿

祛风湿强筋骨药
苦甘寒 肝肾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胜湿 补肝益肾 强筋壮骨
腰膝酸痛 痿软无力 四肢拘挛
祛风湿药分类
行痹
痛痹
痹 着痹 病
热痹
尪痹 虚痹
疼痛游走不定,恶风寒


痛剧固定,遇寒则甚,得热则缓 关 节
重着而痛,手足笨重,麻木不仁
肌 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疼 关节红肿热痛,筋脉挛急 痛
吴萸、槟榔 鸡鸣散
筋急项强 不可转侧
脚气肿痛 冲心烦闷

风湿痹痛 机

湿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之要药
舒筋活络 去湿除痹
祛风湿散寒药
木瓜应用
2.除湿和胃 :吐泻转筋。
除湿和中 舒筋活络
缓挛急,除吐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大乌头煎;
外伤瘀痛:+乳、没、三七;
3、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9克。入散剂或酒剂服1-
2克。入汤剂先煎半到一小时。外用适
量。多用炮制品,生品内服慎。
使用注意:大毒,不宜久服,孕妇忌用。生
品只供外用。反半夏、瓜蒌、川贝、浙
贝,白及、白蔹。
蕲蛇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表证风寒夹湿,发热恶寒,头痛,全身
关节酸痛:羌活、防风-荆防败毒散;
头痛头风:白芷、藁本、川芎祛风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气血亏虚都慎用;
现代应用:
1、风湿性关节炎: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有
效率为96%
2、坐骨神经和三叉神经痛:独活寄生汤加 减治疗有效率96.7%; 3、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质疏松症:配川 乌、草乌、五加皮熬制成膏外敷,有效 率86.4%; 4、慢性支气管炎:独活红糖水煎服,治疗 慢支,镇咳平喘作用,有效率 66.8%; 5、银屑病:饭后服用独活片并配合长波紫 外线照射,总有效率93.5%。
独活寄生汤(《千金方》):独活、桑寄 生、秦艽、细辛、防风、当归、生地、白 芍、川芎、肉桂、茯苓、人参、甘草、杜 仲、牛膝。治风寒湿痹,腿足有冷感,腰 膝作痛,缓弱无力,屈伸不利,畏寒喜热, 脉迟苔白者。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 者。”
《本草汇言》:“善行血分,袪风行湿散寒 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 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 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 苦辛而温,活动气血,袪散寒邪。”
独活
来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
的根。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
1 风寒湿痹:
善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腰背腿痛属下
部者。
肾气虚弱:桑寄生、杜仲-独活寄生汤。
行痹或痛痹:+附子乌头 –独活酒;
2 外感风寒夹湿表证、少阴头痛头风: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定义: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性味特点:辛香苦燥走散
功效:祛除留着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止
痹痛、通经络、强筋骨。
适应症:风寒湿痹,筋脉拘挛,关节不利,腰
膝软弱酸痛,肌肤麻木不仁、半身不
遂、下肢痿弱等证。
病因: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
说。
总结:
木瓜性味酸温,能入肝脾,舒筋活络之要 药。多用于腰膝酸痛,筋挛足痿;化湿和 中之良品,又能治霍乱吐泻,转筋腿痛; 且为脚气要药,盖亦化湿舒筋之效,还有 消食之功,助脾之能。
方剂举例:
木瓜汤(《直指方》):木瓜 茴香 吴茱 萸 甘草 生姜 紫苏。治霍乱转筋。
蚕砂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1.5克。
使用注意:阴虚血热者忌服。
乌梢蛇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临床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偏寒:+桂枝、威灵仙、蕲蛇
偏热;+秦艽、络石藤、地龙
2、麻风、疥癣、皮肤瘙痒:
麻风:单用或+苦参、白鲜皮等祛风杀虫药 疥癣瘙痒:配解毒杀虫、止痒药; 皮肤瘙痒:刺蒺藜、地肤子,防风; 3、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 治疗同蕲蛇。 用法用量:煎服,9-12克,研末,每次2-3克
总结:
1. 独活辛散苦燥而温,功能祛风散寒而除 湿,入肝肾二经,善治腰膝以下之痹痛, 又能祛风寒而解表,可用于兼有湿邪之表 证。
2. 羌活与独活均能祛风、解表、除湿,两 者往往配合应用,但羌活解表力佳,善治 上半身痹痛,为止头痛要药;独活则解表 力缓,善治下半身痹痛,是其区别之处。
方剂举例:
浓煎缓咽,可治骨鲠咽喉。
3 痰饮积聚:
多与半夏、姜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9g。治骨哽可用30
-50g。
川乌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
脾、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临床应用:
1、风寒湿痹,拘急疼痛;
寒湿头身痛、关节痛:乌头汤;
中风: 小活络丹;
2、寒湿诸痛:(心腹冷痛、寒疝疼痛)
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临床应用:
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
风湿痹痛:配祛风湿止痹痛药;
筋急项强:+乳没、生地-木瓜煎;
脚气肿痛:+吴萸、槟榔-鸡鸣散;
2、吐泻转筋:+吴萸半夏黄连-木瓜汤;
用法用量:煎服;6-9克。
使用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
威灵仙
来源:毛茛科攀援性灌木威灵仙、棉团铁线
莲、或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生用。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软坚消鲠。
应用:
1 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瘫痪:
无论上下都可用、止痛作用强;
多与羌活、川芎等同用;
或单用为末温酒调服。
2 诸骨鲠喉:
味咸,有软坚作用;单用或加砂糖、醋
分型:因感邪的偏盛分;
行痹:风邪偏盛;着痹:湿邪偏重;
痛痹:寒邪偏重;热痹:郁久化热、
关节红肿为主。
应用:根据寒热类型、病程新久,或邪犯
部位不同,作适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
伍。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本类药多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辛以祛风,苦以燥湿,温以胜寒; 具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痛属寒者。 若配清热药同用,可用于风湿热痹。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临床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防风、独活、天麻-白花蛇酒;
2、麻风、疥癣、皮肤瘙痒:
麻风疥癣:天麻、荆芥-驱风膏;
皮肤瘙痒:+刺蒺藜、地肤子、蝉衣。
3、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
惊风属肝热急惊:+清热息风定惊药
属脾虚慢惊:+息风健脾药
破伤风:定命散;
用法用量:煎服,3-9克。研末服,每次1-
《本草求真》:“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 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则游风头痛,风湿
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则伏风 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 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
《本草正义》:“气味雄烈,芳香四溢, 故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 关,凡寒湿之痹于肌肉,着于关节者,非 利用此气雄味烈之味,不能直达于经脉骨 节之间,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 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