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知识
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
杂剧北宋艳段、正杂剧、散段南戏民歌曲牌风流王焕贺怜怜
元杂剧金院本小冀州调、中州调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乔吉甫窦娥冤汉宫秋等
五声音阶流利婉转
四大声腔:昆山腔魏良辅水磨腔、梁辰鱼浣纱记、桃花扇、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汤显祖四梦紫钗、还魂牡丹亭、南轲、邯郸强调文采、用意深远、不局格律
梆子腔秦腔:陕西、山西、甘肃老戏;后发展为众多地方剧种陕西、山西、河南梆子..板腔体—基本曲调按角色分板式变化;高亢、激越;活泼流利;花音、苦音梆子、拉弦
辽---清
内容
辽916—1125—金1125—1234
1271—1368
1368—1644
1644—1840
宋代960—1127—南宋、西夏
元
明
清
乐种
舞蹈
宋代乐舞:在唐代基础上发展起来..大曲音乐以“摘遍”为主含曲破、缠令、缠达和单曲等类型
秧歌花鼓:汉族地区风俗歌舞—分过街、大场、小场其中打花鼓
采茶:南方各省..与采茶有关..表演:一男几女持采茶农具..二胡、笛子、唢呐..木卡姆:每套四部分木卡姆、穷乃额玛、达斯坦、麦西莱普..囊玛;锅庄、跳月、白沙细乐、赛乃姆
云门咸池
韶九成
大夏
大濩
巫乐
舞雩巫风:恒舞于宫;酣歌于室
礼乐六代乐舞颂乐、雅乐、房中乐、乡乐、四夷之乐
乐悬、八佾
六代之乐
小午帗、羽、旄、干、人
四夷之乐
宗教乐舞
“礼崩乐坏”、
“郑卫之音”:
民间音乐发展:宋玉对楚王问
曾侯乙钟鼓之乐:
相和歌
民歌风、楚声徒歌—但歌—相和歌
相和大曲
艳—曲—乱或趋:“解”器乐插段
延安:贺绿汀森吉德玛马可陕北组曲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古代部分: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
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
《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
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二,周秦时期的音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
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
音乐教育: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
“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
乐德:“中、和、祗、庸、孝、友”;乐语:“兴、道、讽、诵、言、语”;乐舞:六代乐舞为主,如《云门》、《大咸》、《大夏》、《大濩》、《大武》;学习目的:达到统治阶级提倡的“礼乐治国”。
六代乐舞:《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前五部参照远古夏商时期音乐。
《大武》内容描写周武王伐纣的全过程。
采风:是一种为了解民意、完善施政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积极的举措。
中国音乐史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各个音乐领域的综合发展时期姓名:杜燕(3班)学号:12008244160社会概况公元前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使魏晋时期以来国家战乱、动荡不安以及大面积分裂的局面得以结束。
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人民的生产生活、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进入到空前阶段,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和稳定。
特别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期间,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宫廷燕乐隋唐时期,燕乐成为宫庭宴享中各种乐舞的总称。
燕乐是来源于各民族的音乐,是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体。
燕乐包含了汉魏以来的清商乐、外来的音乐等等,经过了隋朝七部乐至唐朝坐、立部乐的发展阶段。
燕乐是由隋朝七部乐的(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发展而来的,隋炀帝时增加了康国和疏勒两部,到这里被称为“九部乐”。
•那么唐代的“九部伎”是根据隋朝原有七部伎的基础上,将里面的文康伎和天竺伎更改为“扶南伎”。
至此,唐代“九部伎”为:燕乐、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安国伎、龟兹伎、康国伎、疏勒伎、扶南伎。
•这十部乐大都是属于歌颂统治者的丰功伟绩的,所以在气势上比较宏大,表演性很强。
唐朝时期将这十部乐用在宫廷之中作为赞颂统治者本身的大型艺术表演形式,足以证明当时对外来音乐的重视程度。
•由于当时与少数民族音乐之间的交流和渗透长达几个世纪,使得汉族和少数民族音乐相结合所形成的音乐风格和类型产生了细微的变化:创作出了一些具有大量少数民族音乐特点于一身的新型音乐作品,原来具备的鲜有的少数民族特色已不再明显。
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在音乐文化上的交流和渗透是空前的。
随之,进入到唐朝坐、立部的发展阶段。
法曲法曲是歌舞大曲中的一部分,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法曲又名法乐,始见于东晋《法显传》,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至隋称为法曲。
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优雅,因此也称为清雅大曲。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六代乐舞:歌颂帝王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云门大卷》《大咸》《韶》《大夏》《大濩》《武》乐舞特点: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为现整,常有很少歌词加入感叹词,节奏突出但旋律性不强,是氏族成员集体创作。
音乐尚无阶段性,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传授物质生产知识。
组织生产活动,主要的音乐形式有乐舞和原始歌曲,诗,歌融合的乐舞形式居主要地位二、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可奏出完整的七音音阶。
夏:禅让制→王位世袭制残存的诗歌:三易:夏《连山》商《归藏》周《周易》“巫”出现的意义:它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艺术家和领导者表明了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音乐组织的利用那个、国家设领导人负责音乐活动的历史由此开始。
雅乐——指郊庙祭祀、朝会典礼时演奏的音乐。
雅乐的性质:音乐有助于推广德行的教化,亦即向被统治阶级灌输封建论理,道德观念的作用,雅乐体系还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想过(通过)礼乐制度来显示对人民的威慑力量。
周公制礼作乐,严格的等级制度表现:乐队王宫县,诸侯轩县,大夫判县,大特县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演机构——周王朝的音乐领导,机构是“大司乐”。
八音分类方法:金——钟,石——磬,土——缶,革——鼓,丝——琵琶、湖、木——梆子,匏——笙,竹——笛子意义:1、第一次乐器分类法。
2、器乐艺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3、音乐文化较高层次的反映。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群。
编钟15革,编磬32革,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琴12件,鼓4件,麓2件,排箫2件,笙2件。
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意义。
1、青铜铸造工艺和高律科学达到一定高度,体现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音乐才能2、用实物驳倒“中国音乐就是五声音阶的说法”,3、宣告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令现代人震惊,符合近代音乐音响学,乐律理论的一整套乐器4、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标志当时高度发展水平。
三分损益法:又叫五度相生法,是我国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求律的方法,是按振动体长度计算的。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名词解释: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吕氏春秋▪古乐》有记载,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
2.朱襄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中记有“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皆散,果实不成。
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这记载远古朱襄氏部落以音乐来求雨的事情。
3.韶乐:舜帝时的一部宗教性乐舞。
韶乐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韶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4.贾湖骨笛: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了20余支骨笛,是用猛禽的翅膀骨制成,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
贾湖骨笛的出土,是我国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
从已发掘的实物看,其形制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5.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6.八音:在周代出现八音的名称,是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个类别。
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7.郑卫之音:是我国周代郑国和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
原是商民族聚居的地区。
是保留了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可以说,它是商族音乐的遗声。
8.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管子·地员篇》中有详细记载。
9.百戏: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它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
常有歌手、鼓、钟、罄等为之伴奏。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远古骨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
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舞蹈纹彩陶盆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
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云门》(黄帝时期)《咸池》(尧)《韶》(舜)《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
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大夏(夏)大(商)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西周、春秋、战国春官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
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
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1.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将中国音乐文明推到了八九千年前。
可以吹奏完整的六声或七声音阶,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识。
2.原始乐舞:音乐的早期形态是歌唱、舞蹈、奏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态,是野蛮时代人类所共有的文化现象,持续了很久。
3.原始乐舞主要分类:弹歌:反映远古时期狩猎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云门》:黄帝时崇拜云图的乐舞;《咸池》:尧时崇拜水鱼图腾,祈求五谷丰收;《箫韶》:舜时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多段体乐舞,内容丰富,优美抒情,孔子给予“尽善尽美”的评价。
4.原始社会乐器的分类:敲击乐器:鼓、陶钟、石磬。
吹管乐器:骨笛、骨哨、陶埙(商代后五个孔)。
5.甲骨文:商朝纳入信史时代,甲骨文的记录内容广泛,反映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还有乐舞和乐器的记载。
6.侈乐:夏商时期的音乐规模巨大,史称“侈乐”。
是一种新音乐,使用了超出人们习惯听觉范围的、扩大了音域的乐器,扩展了表现力。
7.商代巫乐:商代的祭祀活动频繁。
在祭祀中,娱神的歌舞是重要的仪典之一。
特征:酣歌狂舞,漫无节制。
华丽多姿,热闹非凡。
不仅娱神,也娱人。
8.商代淫乐:内容荒诞污秽,形式华丽,漫无节制,是一种供奴隶主贵族尽情享乐的没落阶级的音乐。
9.雅乐体系: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雅乐是一种有一定程式规范的乐舞形式,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符合阶级统治的审美理想,起到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的作用。
雅乐强调教育意义,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以和平中正为原则,以庄重肃穆为标准,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及其子弟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以影响身历其境者。
雅乐的最高典范:“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会的六部乐舞:《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大咸》-尧-祭地神《九韶》-舜-祭四望《大夏》-禹-祭山川《大濩》-商-祭先仳《大武》-周-祭先祖10.乐官制度:周朝有乐官“采诗”制度,乐官还担任诵诗讽谏的职能。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汇总大一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汇总大一中国音乐史是一门学科,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情景,包括乐器、音乐形式、音律和音乐家等。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史的基本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特点。
下面将对中国音乐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讨论。
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早的音乐形式可以追溯到巫术和宗教仪式。
这些音乐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大鼓、铜钟和编钟等乐器传达神秘的氛围和情感。
通过考古学发现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古老文明已经具备了咏史和咏唱的能力。
古代的中国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个主要方面。
宫廷音乐是皇帝和贵族阶层的专属乐曲,它注重规范和庄重。
《雅乐》是宫廷音乐的代表,它秉承了古代乐律的规则,重视乐器和合奏的平衡。
而民间音乐则更加直接和自由,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音乐在宋、明、清等朝代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革。
在宋朝,宫廷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新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重视音乐的审美和技巧,许多经典音乐作品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到了明代,中国的音乐出现了更大的变化。
明朝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期,音乐界也不例外。
民间音乐和戏曲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民间乐器如琵琶、胡琴和笛子等开始广泛流行。
明代的音乐注重音律和曲调的变化,同时也融入了戏曲的表演要素。
清朝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清朝统治下,音乐受到了更多的官方干预和规范。
宫廷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方式都经过了大幅度的改变,与此同时,传统的宫廷乐团逐渐形成。
清朝后期,西方音乐和调式的影响也开始渗透到中国音乐领域。
20世纪初,中国音乐经历了一场革命。
早期的音乐改革者像胡思敬和聂耳一样,通过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和改革传统的音乐形式,使中国音乐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
同时,传统宫廷音乐和戏曲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总结而言,中国音乐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到目前为止仍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通过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中国音乐史是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和演变的学科,它探究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技巧、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一、古代音乐在大二中国音乐史中,古代音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古代器乐、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
在古代器乐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乐器的种类、演奏技巧以及乐谱记谱法等相关知识。
在宫廷音乐方面,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起源、在宫廷中的地位以及传承等内容是必要的。
此外,了解一些古代民间音乐的流派、特点和影响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音乐理论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音乐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并能够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了解五音、六律、宫商角羽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古代音乐调式的特点和分类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各种表情符号以及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曲艺和戏曲音乐曲艺和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京剧、豫剧、评剧等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音乐形式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了解曲艺形式如评书、相声等的音乐背景和技巧也是必要的。
四、现代音乐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和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贡献,了解不同流派的兴起和发展,对于理解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了解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也是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以及从世界音乐中汲取的养分。
此外,了解一些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对于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和世界音乐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大二中国音乐史的学习需要了解古代音乐、音乐理论、曲艺和戏曲音乐、现代音乐以及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中国音乐史讲义
解放区音乐
在解放区,音乐成为宣传革命思 想、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这个 时期的音乐作品大多具有浓郁的 民间风格,歌词内容表达了对自
由和解放的渴望。
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
概述
民族音乐的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开始进入一个新 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 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
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在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 的音乐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改编
中国作曲家将西方音乐技巧与本土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具 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与传播
国际音乐节的参与
01
中国音乐家和乐团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音乐节,展示中国音乐
03
民族音乐的创新
在接受西方音乐影响的同时,许多中国音乐家也在努力创新,尝试将中
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
概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音 乐成为宣传和鼓动民众的重要工 具。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多具 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期最重要的音 乐形式之一,它们大多以民间曲 调为基础,歌词内容直接表达对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 繁荣,音乐方面则出现了琴、瑟、鼓 等多种乐器,音乐理论也取得了巨大 发展。
汉唐时期
汉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高峰,如汉 代的“相和歌”和唐代的“燕乐”,这 些音乐形式在当时极为盛行,对后世音 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音乐的特点与影响
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流行音乐在 中国开始兴起。港台流行音乐率先 进入内地市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 的风格和特色。
音乐历史知识:《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
音乐历史知识:《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特征,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内涵1.礼乐文化的体现在中国古代,音乐和礼仪是相辅相成的。
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使人心平气和,起到减压的作用。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手段。
因此,音乐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宫廷和祭祀活动中。
2.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涵盖了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美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诗经》中的诗歌大部分都是古代音乐的曲调,而《春秋》时期的乐曲已经完全体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音乐遗产,而且是中国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的重要灵感源泉。
3.民族特色的体现中国古代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不同于西式音乐的抒情和情感表达,而更强调配器、节奏和音乐旋律的和声奏效。
在乐器方面,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如古琴、笛子、二胡等。
这些乐器不仅能够产生出独具魅力的音色,而且有着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和历史沉淀。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美学特征1.简约化的审美趣味中国古代音乐注重简单、朴素,没有过多的华丽和复杂的附加装饰。
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纯净和简单,是由声音本身所携带的情感和能量所造成的。
因此,古代中国音乐不仅具有美感,而且深得人心。
2.阴阳五行的影响古代中国人将音乐和宇宙万物联系在一起,将其包含于阴阳五行的理论之中。
他们认为,音乐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而且能够体现出宇宙间的自然规律和节律感。
在音乐创作中,古代作曲家会根据五行的规律选择合适的音符和乐器。
3.精神的寄托和表达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能够表达人的情感和精神,并能够治愈人的心灵。
中国音乐史复习
1.传统音乐: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
2.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3.新音乐: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
1.近代传统音乐发展的传统类型:①吸收新文化,新音乐的成分,对传统音乐形式,构成有较多改进。
创新,有较大发展者,如越剧、评剧②保持传统音乐原貌而没有改革者,如古琴音乐和一些传统乐器合奏音乐,宗教祭祀音乐2.怎样认识青主的“音乐是上界的语言”/6.简述青主的音乐理论创作和音乐思想?①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音乐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中②“上界”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或“感情世界”。
《乐话》是一部以书信体写成的音乐美学著作,这部著作中,青主非常推崇当时西欧“表现派”理论家赫尔曼•巴尔的主张,仍未音乐史一种“上界的语言”(即“灵魂的语言”),“是最高、最美的艺术”。
《音乐通论》是一部系统论述他的美学观点的理论著作。
他在这里的基本论点是与《乐话》一致的,但又作了新的阐发。
他认为利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现象必须通过典型概述过程,音乐必须通过无形音响来构成形象。
3.歌剧探索阶段的中国歌剧主要哪些类型?①对吸收西洋歌剧形式的探索,阿隆•阿甫夏洛穆夫《观音》,陈田鹤《荆轲》《牧歌》②对改良传统戏曲形式的尝试,山东省立剧院的《岳飞》《苏武》③小歌剧类型的探索《指子江暴风雨》《孟姜女》《夫妻识字》《兄妹开荒》4简述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合唱作品中最为突出、影响最广的一部成功典范。
是现代中国音乐史中一部“里程碑”式的合唱作品。
这部作品共分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水瑶5.河边对口曲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以力量、崇高和苦难三个主题贯串全曲。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远古骨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
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舞蹈纹彩陶盆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
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云门》(黄帝时期)《咸池》(尧)《韶》(舜)《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
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大夏(夏)大(商)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西周、春秋、战国春官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
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
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
音乐历史知识:《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历史变迁》
音乐历史知识:《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历史变迁》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与传承,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内涵。
在人类音乐史中,中国传统音乐所占的地位不可忽视,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独特特色的音乐文化之一。
本文从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历史变迁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其对中国文化和音乐艺术的贡献和影响。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中国传统音乐始于中国先民创造的原始音乐,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人类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阶段,人们通过口、鼻和身体的各种声响表达情感和信息,而不像现在那样用文字。
原始音乐具有鲜明的功能性和自然性,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谢,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和社会的交往需要。
在后来的长期历史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逐渐从单一的原始音乐发展为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如雅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
其中,雅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形式,它是指在周王朝时期所创立的礼乐音乐。
在这一时期,音乐已成为升平治国的重要手段,被捧为天人合一的崇高艺术。
雅乐的强调礼仪性和集体性,使得它广泛受到贵族、官僚和文人士大夫的青睐。
而民间音乐则是广大民众自行创造和传承的一种音乐形式,其艺术性与生活性兼备,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特色和民俗性的形式之一。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变迁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也反映了中国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路线。
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历经了五个主要时期:古代时期、中古时期、近现代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在古代时期,中国传统音乐达到了高峰,雅乐、乐府和曲子等形式逐渐成熟和发展。
唐代的乐府诗和宋代的曲子,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经典的代表作。
在中古时期,中国传统音乐进一步与世界音乐接轨,形成了以六声音阶为主的伶歌、琵琶等音乐形式。
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音乐又受到西方音乐和电影音乐等的影响,出现了新的音乐形式和流派,如大学士、北京式民歌、爵士乐等。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点汇总
1 / 37
远古夏商时期
贾湖骨笛便是骨笛中的代表,其由丹顶鹤的尺骨所制。共 35 件,做工精良,可完整的演奏六声、七声音阶,以及若干变 化音。贾湖骨笛距今约 8000-9000 年左右,是目前我国出土 年代最早、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乐器之一。 2、 鼓 鼓是由一个共鸣箱两面蒙皮制作成的一种打击乐器。在远古 时期,鼓身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 远古时期鼓声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不同的节奏可以传递出不 同的信息符号。 3、 磬 磬由石块打制而成,亦称为石磬。磬在我国的历史上十分悠 久,早期的石磬制作十分粗糙,如山西襄汾出土的距今 4000 多年的石磬,是我国所知最早的石磬。而到了商代时,其制 作工艺已十分成熟,如商代晚期出土的虎纹磬。 4、 埙 埙是汉族特有的一种闭口吹奏乐器,远古时期均为陶埙,外 形呈扁平的圆鱼状,只有上方一个吹孔,可吹奏 4-8 个音。 5、 青铜类乐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音乐制作的材料也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即青铜乐器。具有代表性的青铜乐器非钟 莫属,尤其是编钟,其余还有镈、铙、铎、铃、铜鼓等乐器。 青铜乐器不仅大大丰富了音响色彩,乐器上的铭文也为理解
d ī lóu
的乐舞,即秦、楚、吴、越一带的音乐。由宫廷所设的鞮鞻 氏掌管,用于祭祀和宴飨,其中吹奏乐与歌唱是其主要音乐 形式。
三、 民间音乐 “礼崩乐坏”后,民间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民间音乐的 兴起也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6 / 37
周秦时期
1、 散乐 散乐是侏儒、倡优、角抵戏、相扑、体育竞技等综合性、感 官性很强的一种乐舞体裁。主要来自各地民间乐舞。周代我 国就出现了散乐,汉朝以后由于散乐与西域传来的百戏相似, 鼓二者融合,统称散乐,其对唐朝宫廷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2、 郑卫之音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在郑国和卫国之间的民间俗乐,是一种活 泼而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这种音乐由于与雅乐冲突,故遭到 儒家的极力反对,成为雅乐的对立面,俗乐的代名词。 3、《成相篇》 《成相篇》是《荀子》中的一个篇章,被称为我国最早的说 唱音乐。“相”是一种棒状打击乐器,成相即手持“相”击奏 而说唱,以分节歌的形式反复演唱,被认为是后来的快板书 及说唱音乐的鼻祖。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相和歌汉代汉族各种民歌的总称。
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
《晋书·乐志》载:“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是指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伴奏下击节而歌,可见此时的相和歌已经发展成唱奏并重的形式。
事实上,这几种歌曲形式并无绝对的界限,只是艺术加工的程度不同而已。
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主要的三种调式为清、平、瑟三调。
相和歌大部分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部分。
乐府我国古代音乐机构。
据《汉书·礼乐志》载,乐府创立在元鼎五年(公元112年),但从出土文物看,乐府于秦朝始建,汉武帝时进行了扩建或改建。
汉代乐府是主管俗乐的机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加工配乐,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和演奏。
至汉衰落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撤销乐府,汉代乐府共存在了105年的时间。
汉代乐府重视民间音乐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高度繁荣,而且对其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此后几朝的乐府在此方面大为逊色,晋代有太乐乐府,《隋书》中太乐和乐府不分,至唐代大乐署之外无乐府,此后也不再有乐府机构。
《光明行》二胡独奏曲。
刘天华作于1931年,1932年发表于《音乐杂志》第一卷第十期。
全曲由四个主体段落加引子、尾声组成。
在创作中吸收了欧洲音乐大三和弦的琶音进行和转调等手法。
演奏技巧上采用顿弓和大段的颤弓技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具有首创意义。
乐曲音乐风格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旧社会知识分子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
郑卫之音原指郑、卫等地区的民间歌舞音乐。
郑、卫两国乃商遗民聚居地,因而郑卫之音实际上是一种保留了浓郁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
后世儒者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源自于民间音乐的俗乐,又名“新乐”以区别于代表古乐的雅乐。
春秋以来,这种音乐影响日益扩大,逐渐有取代雅乐的趋势。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中国音乐史的复习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的咏唱和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建立后,宫廷音乐开始兴起,成为社会上层阶级的特权。
在西汉时期,音乐被纳入六艺之一,并发展出了“渔阳三奏”等宫廷音乐剧种。
唐宋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
在唐朝,音乐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家,如韩愈、白居易等。
唐代音乐以艺术歌曲和器乐曲为主,形成了传世名曲如《月夜听箜篌》和《渔舟唱晚》。
到了宋代,音乐发展进一步,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剧种如南曲、北曲和说唱文艺等。
宋代音乐以曲艺、戏曲和雅乐为主要形式。
近代音乐中国近代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19世纪末,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给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思想。
李叔同和谭嗣同等音乐家开始倡导西方音乐的学习和推广。
到20世纪初,一批新生代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等开始尝试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现代音乐逐渐崭露头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这期间,政府强调了音乐的社会责任和集体主义精神,许多音乐作品都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著名的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董抒华等为这个时期的音乐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音乐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国际音乐风格和流派。
流行音乐开始兴起,许多新的音乐人和音乐团体涌现出来,如邓丽君、周杰伦和五月天等。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传统音乐演奏家如吕继宏、刘源等成为了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
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史部分知识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歌思想内容的时代特征:a反应农民的痛苦生活。
如:河北张家口的民歌《种大烟》山西河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b反映在官僚买办的剥削下,工人的苦难生活和迫切要求解放的愿望。
c热情歌颂了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
d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反映少数民族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压迫的民歌。
2.学堂乐歌的产生于发展:清末民初,新式学堂所开设的唱歌课及课上所教唱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3.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a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b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
c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4
5.学堂乐歌的基本特点:a
反殖民地。
b
现。
c
趣。
6.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a
代音乐文化。
c
7.
8.
9.
10.
11.
12.b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
c上海同立音乐院。
13.
14.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麻
江》、《毛毛雨》、《特别快车》、《花生米》。
15.肖友梅: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掉引》、《新霐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问》、《五四纪念爱国歌》。
16.赵元任:《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收有132首作品,为歌曲,歌曲大部分收入《新诗歌集》、《儿童歌曲集》、《民众教育歌曲》,《老天爷》是最后作品。
17.刘天华: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18.根据地的革命音乐;活动方式:a在部队中建立各种革命文艺团体。
b成立:“高尔基戏剧学校”。
c创作革命民歌和工农红军歌曲,这些作品的创作主要是利用各地群众所熟悉的民歌来填词改编,反映革命根据地人
页脚内容
民获得自由幸福的新生活和反映当时根据地军民革命斗争生活。
如《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纪律歌》。
d 编演简单歌舞话报剧和歌舞剧。
19.群众文化生活和新音乐活动开始走向初步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城市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展开。
2、学校儿童歌舞演出及城市歌舞,电影音乐的发展。
a黎锦晖20年代所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在中小学中颇爱欢迎,20年代末转入成人歌舞音乐及爱情歌舞的音乐创作。
b其他一批音乐家,电影演员如陈歌辛、黎锦光、李香兰等人也积极投入到通俗性与商业性电影音乐的创作中。
3、市民群众自娱性的民族器乐演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自发组成各种民乐社团。
20.着名的音乐教育机构有:上海国立音专、燕京大学音乐系、私立广东音乐院、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
21.青主:中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县府城人。
撰有《乐话》和《音乐通俗》等中国近代较早的音乐美学专着,作品多为抒情独唱曲,主要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
22.
缥缈间》、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23.
24.
25.
26.
27.
页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