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教案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如考试科目、选拔标准等。
(3)认识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和意义。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了解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3)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2.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历史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代科举考试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科举制。
(2)提问:你们对科举制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科举制的哪些内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科举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其他选拔制度相比,科举制有哪些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史料对比分析:(1)出示史料,让学生对比分析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评价历史:(1)让学生从多角度评价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2)学生分享评价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提问:科举制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7. 布置作业:(1)编写一篇关于科举制的短文。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
那么是什么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我们今天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
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
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
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贡献3.小组讨论: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掌握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如考试制度、选拔标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科举制的优缺点。
学会运用历史观点,评价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物,培养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及其运作机制。
3.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科举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科举制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吗?大家对科举制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设置问题:“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它经历了哪些阶段?”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如考试制度、选拔标准等。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科举制的运作机制和历史背景。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科举制的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8.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科举制与其他选拔人才的制度,如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等。
2. 探讨科举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如高考制度与科举制的联系与区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
☆科举制的废除: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直到末年才被废除。
(二)知识网络
出现:__________开始采用______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创立诞生:_________正式设立_______,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唐太宗:大大扩充了_______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一)基础闯关,自主学习
学法点拨:阅读教材P17—21,结合导学稿“标语”,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科举制的诞生——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的子弟中选拔。
2、诞生:①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正式设置,按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作用:①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
三.基础闯关,自主学习
学法点拨:阅读教材P22—26,结合导学稿“标语”,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唐朝的民族政策:
推行较为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
☆西域地区——管辖:
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加强管理。和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唐朝与各族的关系:
4、我来总结一下:唐朝处理周边各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知识空间
历史趣事
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相传,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制度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科举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科举制的起源:隋朝时期,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讲解科举制的发展: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完善,分为进士、明经、举人、解元四个等级。
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增设了殿试和糊名制度。
明朝时期,科举制达到顶峰,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实例,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皇帝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说明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6. 总结拓展总结科举制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在于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不足在于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实际能力。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并思考科举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深入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和选拔流程。
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详细描述科举制中的主要考试科目及其内容,掌握科举制的选拔流程。
七、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2. 使用图表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和选拔流程。
人教版历史七下《科举制的创立》word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下《科举制的创立》word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要紧情形。
(2)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社会带来的阻碍。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2.学习难点:体会隋唐时期选官方式的进步。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之中隐含着一个成语“名落孙山”;你明白“皇榜”、“名落孙山”都与我国古代的哪一考试制度在关吗?(二)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科举制的产生(1)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的正式产生。
科举制的完善(2)唐朝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常设的科目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唐太宗重视的培养和选拔,他大大扩充了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4)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
在洛阳宫殿,她亲自出题面试应举的人,这是的开始;她还让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称为。
(5)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要紧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阻碍(6)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的进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促进了的进展,专门因为进士科重视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7)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缓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朝末年才被废止。
(三)合作探究:(1)隋朝是科举制度的产生时期。
①为改变官员选拔中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②(变一变)科举制度产生于什么朝代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科举制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2)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的完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奉献(关键人物)。
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做出的奉献是什么?②女皇武则天在科举制度的考试形式和考查科目上有什么创新?唐玄宗把什么做为进士科的要紧考试内容?④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常设的考试科目专门多,以哪两科最重要?哪一科的考试和录用相对更困难?“状元”是哪一科考试的第一名?⑤明经科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儒家经典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初中历史《科举制的创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列举隋唐几个盛世局面的名称及在位的皇帝?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师“这几位皇帝积极进取,政绩卓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
他们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引入新课课题)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板书》师:首先了解一下魏晋以来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师:隋文帝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
他想出了什么办法?(生答:分科考试)师:隋文帝采取的这一措施,是对以往我国选官制度的一次彻底的挑战,是我国科举制度的“雏形”。
师:但科举制是由隋文帝创立的吗?他是怎样做的?(阅读课本,答)。
总结: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创立了科举制,为大隋江山选拔了许多有学识的治世之才,这也是他继大运河的开凿之外对我国的又一项影响极大的举措。
师:“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我们进行推理分析.1,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2、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3、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4 朝廷得到什么?总结:隋的科举制度虽然不完善,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起了很大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官权由地方到中央。
师:科举制诞生了,从此这项制度开始影响了中国长达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考试考什么呢?(课件了解)。
过渡: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从“创立”到“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而其中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却是唐时几位皇帝。
《板书》二、科举制的完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8 页,了解唐时完善科举制的几位皇帝及其采取的有力措施,把表格完善。
(生读书,讨论,填表)师:对照表格指出:1、唐时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2、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看课件"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及左侧太宗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诗句“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师:科举制度对谁最有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科举制产生、完善及影响。
2.能力: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对科举制的评价。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诗词辅助法、讨论法、讲述法和启发诱导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今天我们习惯上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那么,这些叫法都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你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九品中正制到了隋代,除了读书人不满之外,还有哪些弊端最终导致了隋文帝下诏废除?大家可以分组讨论,派出代表发言。
一组: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来成为豪门大族控制政权的工具,选拔不到真实的人才。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3)了解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和意义。
(2)运用历史资料,解读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
(3)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评价科举制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认识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3)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科举制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2)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科举制吗?请大家谈谈对科举制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2)教师提问:科举制是如何选拔人才的?请大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历史资料解读:(1)教师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引导学生解读。
(2)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学生思考: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2、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3、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局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教学难点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局部教学过程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那么科举制终究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理解其家世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
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讨论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利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方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文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
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场。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o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提问:九品中正制与科举考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
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才能。
③唐太宗:扩大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
④武那么天:增加了考试科目。
殿试:武那么天在宫殿亲自面试考生。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优选教案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优选教案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在隋朝时创立,完善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按士族出身取仕,对我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科举制的创立》优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 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
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
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辅助教学,本节课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播放与科举制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举制的实际情况;展示科举制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考试内容;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和答案,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很成功,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画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科举制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力突出重点,讲解清晰。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些被动。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多的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许,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更积极参与进来。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1)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科举制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科举制起源、发展和影响的理解。
(2)思考题:布置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思考题,如“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科举制对现代考试制度有何启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发言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和论证。
4. 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科举制的创立》历史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历史教案七年级《科举制的创立》优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例如: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观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旁边课文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诗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的诗句,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获益者是封建统治者皇帝.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4.学习〝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可以在前两个子目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5.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活动.6.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自己讲述还是引导学生活动,都要把握好对隋唐科举制度评价的分寸.四.小结: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并观看反映科举制度的多多媒体资料五.练习: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六.作业: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七年级《科举制的创立》优选教案二一.课前导学(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二)课前自学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2)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6)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二.交流展示三.小组讨论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四.达标训练(一)1.科举制度在朝创立,在朝逐渐完善,直到才被废止;2.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二)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2.科举制创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3.科举制逐步完善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科举制废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6.有利于唐诗繁荣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A.参加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加考试D.读书人用华丽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三)阅读下列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请回答:(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这一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谁统治的时候正式诞生?七年级《科举制的创立》优选教案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2.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首先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提出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二)新课教学环节1: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在同学认真看书后,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环节2: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老师简介)环节3:科举制的影响: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科举制与当今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五.巩固提高进行几个选择题的测试,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六.小结作业梳理板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七.板书设计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八.教学反思《科举制的创立》历史教案范文。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时科举制诞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科举制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结合事实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归纳,是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深远。
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科举制的深刻了解,认识到制度的革新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
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列举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穿越回到古代,你们想做什么身份的人呢?(学生回答:皇帝,大官,才女……)现在请你们进入角色,思考下面问题:作为皇帝的你是怎样选拔官员为你服务的呢?做大官的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踏上官途的呢?(学生回答:考试)古代以考试形式选拔人才的制度就是科举制度,这种制度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对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学习的新课《科举制的创立》将会为我们解开疑惑。
讲授新课1、科举制创立的背景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一想:魏晋时期时期以来朝廷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呢?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用这样的方式选拔官员吗?说明你的理由。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讨论,举手回答)教师:很多同学都认识到了魏晋以来选拔官员方式的不足,在这个问题上,隋文帝也认识到了,于是他决定破旧立新——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人物,他们做出了什么贡献?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结合下面的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①某单位招聘职员,有一百人要参加,而只能录取十个人,如果你是考官,你会考试哪些因素,进行哪些测试?——科举考试也是贯彻“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行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
2、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首先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提出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
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二)新课教学环节1: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在同学认真看书后,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
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环节2: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老师简介)环节3:科举制的影响: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点拨引导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
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那么,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也许你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
下面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
一、自主学习(请把课文充分阅读一遍,包括小字内容、有关插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有何弊端?(要让学生明白: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他们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相反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做高官。
这是废除旧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的原因。
)2、隋文帝采用什么办法来选拔官员?哪位皇帝在位时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他的贡献是什么?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是什么?(学生读书记住: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诞生,其标志就是他正式设置的进士科。
作用是门第不高但有才能的人可以做官,选官的权力也集中到朝廷。
)3、科举制在哪个朝代得到了完善?最重要的两科是什么?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科举制到了唐代得到完善。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科举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采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独特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阐述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3. 分析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流程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起源、发展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在历史上地位和影响的认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2. 参考资料:科举制相关论文、书籍。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科举制:介绍科举制的背景、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分析科举制考试内容:讲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的教学设计(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诞生和发展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知道创新的重要性。
4、重点、难点:重点是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完善。
难点是科举制度的影响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三元”吗?涉及到古代哪一项制度吗?(引出科举制的概念),那科举制如何诞生?如何发展?又是如何考?影响又是如何的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二、科举制创立的背景1、师简述兼提问:在隋朝前期古代是怎样选拔官吏的呢?古代历朝自秦汉以来相继实行军功爵位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这些选官制度,但是贵族逐渐掌控了官吏的选拔,充分把选官权紧紧握在自己的利益集团中为自己服务,而贵族通常以选拔自己的子弟中选拔,那老师的问题来了,就是隋文帝为什么要创立科举制进行选拔人才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
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三、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一)诞生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中正的制度。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有名的是进士科(进士科是指针对时事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这一时期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 课型:__________ 备课日期________ 上课日期____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___ 执教人:_____________ 审阅签字:_____________ 序号:4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3、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导入新课:
我们在选拔班委和三好学生时要求很高,
成绩的取得与一次次的考试是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
那大家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
【自学指导】
一、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2、隋朝为什么要创立科举制?
3、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二、科举制的完善
1、科举制的完善是哪个朝代完成的?
2、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3、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精讲透析:
1、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2、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
3、“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
科举制的影响
其中很重要一条必须成绩优良、有真才实学。
良好提到考试,我们每位同学都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1、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要。
3、科举制的发展线索:创立于____________ ,完善于___________ ,发展于宋和明清,废除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延续1300多年,影响深远。
4、科举制的影响:
①科举制改善了 ___________ ,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科举制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士人___________________ 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也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 __________ ,大大有利于的繁荣。
【自我评价】掌握的很好好一般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