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下册端午节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 端午节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 端午节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端午节︳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技能,创作端午节主题的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创新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2. 端午节相关的美术作品欣赏3. 端午节主题艺术作品的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创作端午节主题的艺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技能,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端午节主题艺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认知。

(2)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端午节相关知识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端午节知识,互相交流。

3. 端午节美术作品欣赏(1)教师展示端午节相关的美术作品,如龙舟、粽子、艾叶等。

(2)学生欣赏作品,感受端午节的艺术魅力。

4. 端午节主题艺术作品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端午节主题的艺术作品。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方案。

(3)学生根据创作方案,运用绘画、手工等技能,合作完成端午节主题艺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鼓励学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注重创新。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1. 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习俗。

2. 学生与家人一起创作一幅端午节主题的美术作品,下次课带来分享。

本节课通过学习端午节的来历、习俗,欣赏端午节美术作品,创作端午节主题艺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他们的绘画、手工技能和合作、创新精神。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端午节》(湘美版秋)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端午节》(湘美版秋)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端午节》(湘美版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传说;•熟悉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和活动;•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创作端午节剪纸作品,表现端午节的主题和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创意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表达端午节的主题和情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创作端午节剪纸作品,体现创意和个性。

2.教学难点•学生在表现端午节主题和情感时的创新和个性表达;•学生在剪纸技巧和创意表达方面的提高。

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节日气氛和相关素材,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渊源,并引导学生理解端午节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

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图示、板书、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传说和相关习俗,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特征。

3.实践操作(1) 剪纸基本技能训练教师通过演示和提供材料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叠纸、对折、剪边、剪形、剪孔等。

(2) 剪纸创作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端午节的主题和情感,自主创作剪纸作品,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个性和创意元素,在表现端午节的同时,展现学生的创新和个性。

4.合作分享学生在完成作品后,可以分组或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验,增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5.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归纳,回顾学生的学习和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想和想象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文化修养。

1.评价方式评估方式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包括理解和表达端午节主题和情感的能力、掌握剪纸技巧和方法的能力、创作端午节剪纸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等。

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剪纸基本技能和创作能力,个性创新和表现力,是否符合端午节主题和情感等。

五、教学拓展1.线上教学教师可以将一些端午节的资料和素材,通过线上资源共享平台或课外扩展网站进行分享和推广,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探究。

小学美术《端午节》教案

小学美术《端午节》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端午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吗?”(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端午节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的美术创作。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端午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小学美术《端午节》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激发他们对传统美术创作的兴趣。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端午节的思考,效果较好。学生们对节日习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得较为扎实,但对美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相对陌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美术技能的传授和训练。
3.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剪纸和手工制作的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我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示范和个别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趣,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故事、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掌握节日的基本知识。
-观察和描绘粽子:学会观察粽子的外形、颜色、纹理等特征,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描绘。

第12课端午节(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2课端午节(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2课端午节(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内涵,增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手法表现端午节氛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知识。

2. 端午节相关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欣赏。

3. 端午节主题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绘画工具、手工材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端午节的氛围,引导学生关注端午节的特点和习俗。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知识,让学生对端午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作品欣赏:展示端午节相关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4.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手法表现端午节氛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第12课端午节2. 内容: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知识,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欣赏,端午节主题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端午节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表现出端午节的氛围和特点。

2. 制作一个端午节的手工制品,如粽子、香包等,要求造型美观、创意独特。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程度是否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是否有所提升。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端午节湘美版(5)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端午节湘美版(5)

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2课《端午节》教学设计张媛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历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学生掌握龙舟及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将赛龙舟的场景创造性的表现出来,感受赛龙舟时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勇夺第一的精神,享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画出赛龙舟的热烈场面。

教学难点:划手和鼓手的人物动态。

教法学法感受体验、方法学习、自主表现、展示评述教学过程:一、欣赏感知龙舟文化1、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午日节、夏节。

“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

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提问:有没有同学见过划龙舟?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2、小结,板书课题。

二、学画龙舟1、展示龙舟图片,观察思考:一艘龙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学生观看赛龙舟等,交流回答:龙舟头、龙舟身、龙舟尾等。

不同的龙头:一般是木制的,用青色、红色、黄色、绿色、黑色等其他颜色进行装饰。

2、看了这条龙舟,你觉得最难画的是哪个部分?龙舟以什么为元素设计的?学生回答,龙舟是以龙的造型为元素进行设计的。

3、龙是什么模样的?出示课件。

欣赏观察龙的结构特点。

(角似鹿、头似驼、嘴似驴、眼似龟、耳似牛、鳞似鱼、须似虾、腹似蛇、足似鹰)学会了画龙,画龙舟头就很容易了。

4、教师示范画龙头。

5、观看不同的龙舟。

(不同地区,龙舟的造型也有所不同)三、学画人物1、仔细观察龙舟上的人物都在干什么?比赛时他们是如何分工的?(他们缺一不可)交流回答旗手、鼓手、划桨手、舵手等。

2、教师示范:用线描的方式画一个人物动作。

学生尝试练习。

5、游戏:龙舟赛选两组同学进行赛龙舟模拟,体会齐心协力、团结奋进。

三年级端午节美术课教案

三年级端午节美术课教案

三年级端午节美术课教案一、基本信息授课内容:三年级端午节美术课授课时间:1个课时(40分钟)教学方式:板书+教学演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文化内涵及重要的民间习俗。

(2)学会用织物、剪纸、贴画、刻画等方式创作端午节主题画作。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增强文化自信。

(2)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端午节美术创作。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介绍端午节的起源、文化内涵及重要的民间习俗,引导学生理解端午节文化。

(2)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性。

(2)如何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端午节主题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头脑风暴:请学生提出自己对端午节的印象和了解,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2)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文化内涵及重要的民间习俗。

2. 重点讲解(10分钟)(1)讲解:教师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历史传说、风俗习惯及与端午节相关的诗歌、歌曲等文化信息,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性。

(2)实验操作:教师示范用织物、剪纸、贴画、刻画等方式进行端午节主题画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操作,提高其美术技能。

3. 创作实践(20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创作宣传栏或绘画作品,展示端午节文化内涵和民间风俗习惯。

(2)学生展示: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点评。

4. 总结与评价(5分钟)(1)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认识。

(2)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教学资料(附录)1. 多媒体教学PPT2. 织物、剪纸、贴画、刻画等美术工具3. 标准纸张、彩色笔、彩色纸、胶水等绘画材料六、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多媒体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十二课 端午节—赛龙舟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十二课 端午节—赛龙舟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十二课端午节—赛龙舟 | 湘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2.了解赛龙舟的意义和历史;
3.学习画龙舟和龙头的基本构图技巧;
4.通过创作,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端午节图片、龙舟模型或图片、颜料、画笔、画纸、水杯、毛巾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自备颜料与画笔。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1.让学生回忆端午节这个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并聊聊大家都做了些什么;
2.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赛龙舟的历史和意义。

(二)学习构图技巧
1.教师示范如何画龙舟和龙头,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样式和构图技巧;
2.提醒学生多观察龙舟和龙头的形态、阴影和突出部分等,分析构图要点;
3.让学生模仿教师步骤和构图技巧,练习画龙舟和龙头。

(三)实践创作
1.学生根据自己的构图风格和创意,选取颜色和构图方式,开始创作;
2.鼓励学生想象出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情景,创造多样化的作品。

(四)展示作品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教室中央,让同学们共同欣赏和点评;
2.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经验,发现不足的地方继续努力改进。

四、教学反思
此次美术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掌握了龙舟和龙头的基本构图技巧,并将其融入到实践创作中。

通过绘画的过程,学生在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增强了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班级之间的凝聚力。

三年级美术下册端午节教案

三年级美术下册端午节教案

三年级美术下册端午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

2. 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端午节场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2.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端午节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端午节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教师总结并讲解端午节的基本知识。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美术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端午节的作品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的构图、颜色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 学生开始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5分钟)1.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美术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过端午节,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

2.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方式表现端午节,如写作、唱歌等。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活动:制作端午粽子(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粽子的制作过程,并演示如何包粽子。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共同制作粽子。

3. 学生动手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2.端午节》说课稿3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2.端午节》说课稿3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2. 端午节》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端午节》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通过学习端午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端午节素材,如粽子、龙舟、艾叶、五彩线等,便于学生进行绘画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端午节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不深,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描绘端午节的相关元素,如粽子、龙舟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描绘端午节的相关元素。

2.难点:如何将端午节的主题融入绘画创作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讲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端午节的相关元素。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认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

2.欣赏:学生欣赏端午节的相关绘画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端午节的主题融入绘画创作中。

4.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端午节的相关元素。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2. 端午节》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2. 端午节》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2. 端午节》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端午节》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通过学习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以端午节为主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民间故事、传说、习俗和艺术品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于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和民间艺术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引导学生欣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欣赏民间艺术。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端午节知识和民间艺术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民间艺术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绘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2.学具:学生自带绘画材料。

3.教材: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2. 端午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端午节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刺绣等,引导学生欣赏民间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动手绘画。

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创作一幅关于端午节的画作。

12课《端午节》(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12课《端午节》(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12课《端午节》(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端午节相关的绘画作品。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究端午节文化的内涵,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绘画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端午节的传统颜色及其含义;•掌握绘画常用的色彩与色调;•了解国画基本画法,学习国画中有关端午节的表现手法;•熟悉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绘画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绘画,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观察和表现的能力;•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色彩搭配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及表现手法;•绘画颜色和色调的搭配;•绘画基本技能的掌握。

教学难点•端午节文化的表现方式;•色彩搭配的细节处理;•绘画基本技巧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导入法;•示范法;•情景教学法。

五、教学素材•绘画工具:宣纸、笔、墨、水彩等;•绘画参考:相关素材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本节课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端午节的图片、视频片段或者是绘画作品等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从视觉层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点讲解(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PPT呈现端午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习俗,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后面的绘画作品做好铺垫。

3.绘画技法演示(3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国画基本画法以及绘画时需要注意的色彩搭配等细节,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和绘画常用的色彩、色调等知识点。

4.绘画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绘画实践操作。

在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色彩搭配、绘画技巧等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端午节6-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端午节6-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端午节6-湘美版《端午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了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学生掌握龙舟级人物的表现手法,将赛龙舟场面创造性的表现出来,感受赛龙舟时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勇夺第一的精神,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享受创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菱角”香包的折法如何装饰端午纸香包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1、出示课件,根据给出的歌谣猜一猜它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它的来由和习俗吗?2、同学们积极发言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3、播放视频,总结端午节的三个来源和习俗。

4、欣赏各种端午节气的庆祝物件,如:粽子、香包、艾叶、菖蒲、龙舟等。

二、方法学习 1、展示纸折香包实物,请你仔细观察: ①纸折香包有几个面?②还有哪些小配件? 2、请学生上台拆香包:①拆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纸条,尾端为三角形)②纸条上装饰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3、教师示范折剪纸香包④装饰完成。

①剪掉尾端三角形,将靠近尾端的六个小三角形进行装饰后,沿折叠线朝箭头方向折叠,包折成六面体。

②将香料放入小三角锥里,继续朝箭头方向折叠。

③将尾端三角形插入口内,折叠成香包。

三、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 P37 页学习活动一,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尝试用卡纸折叠一两个纸香包,做到棱角分明,并进行装饰。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欣赏评价五、课堂总结。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十二课 端午节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十二课 端午节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十二课端午节︳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端午节的主题。

3.提高学生的绘画、剪纸等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1. 知识点1.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2.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3.线条、色彩表现技法。

2. 活动设计第一部分:知识讲解和讨论1.教师简单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分享和交流合作探讨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个人的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创作活动1.绘画活动:–教师通过投影和样板解释如何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端午节的主题。

–学生使用彩铅或水彩等画材,按照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表现端午节主题的画作。

要求画面内容明确,色彩鲜艳,形式多样。

–互评环节:每组挑选出一幅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表现力、色彩和构图等。

2.剪纸活动:–教师介绍端午节的传统剪纸艺术,讲解如何使用剪刀剪出复杂的图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剪纸技巧,自由创作一幅表现端午节主题的剪纸作品。

要求出品内容明确,线条流畅,图案完整。

–互评环节:每组挑选出一幅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线条的流畅度、图案的完整性和创意等。

三、评价方式1.绘画作品评分标准:表现力、色彩和构图等。

2.剪纸作品评分标准:线条的流畅度、图案的完整性和创意等。

3.课堂参与度评分标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技能创作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的多元发展。

三年级端午节美术课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端午节美术课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端午节美术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同时制作端午节相关的美术作品。

通过美术作品的制作,希望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 学习如何使用不同颜色、形状、素材等来制作端午节相关的美术作品。

3. 发扬爱国主义情操,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开篇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

2. 系列教学(1)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个结束合理舒适的端午节套色描图,让学生自行寻找想法和方法。

(2)向学生们详细的介绍使用画笔、画板和颜料的方法,如何调配颜色,如何运用其他素材来制作端午节相关的美术作品,强化学生们的技能。

(3)组织学生们一起制作端午节涂鸦,并合理分配工具,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全面参与。

3. 总结反馈(1)教师对孩子们制作的涂鸦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点。

(2)传达爱国主义情操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保护。

同时也告诫学生们端午节过后不要随意废弃物品,要爱护环境和珍惜资源。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在开篇导入和系列教学方面。

我向学生们详细地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让学生们对节日来源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尝试、探究,让他们在不断实践中加深了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并提高了美术水平。

但是,我在课堂管理和总结性反馈方面还有欠缺。

由于在组织学生制作涂鸦时,我并没有完全抓住时间分配,导致有些同学没有得到充分的时间制作作品。

在总结反馈时,我没有仔细点评每位学生的作品,未能给学生及时准确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时间的把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时间去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我还会在总结反馈时,仔细对每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帮助。

三年级美术下册端午节教案

三年级美术下册端午节教案

三年级美术下册端午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端午节的文化氛围。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绘画、制作等方式表现端午节的特色。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通过绘画、制作等方式表现端午节特色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2. 如何指导学生创新地表现端午节的特色。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端午节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学生分享对端午节的认知和感受。

二、绘画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端午节的特色元素,如粽子、龙舟、艾叶等。

2. 学生进行绘画练习,表现端午节的特色。

三、制作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制作示例,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端午节相关物品,如粽子、龙舟等。

2.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端午节的学习内容,回顾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端午节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2. 邀请家长参与端午节教学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活动:制作端午挂饰(10分钟)1. 教师展示端午挂饰的图片,介绍其意义和制作方法。

2. 学生按照指导步骤,动手制作端午挂饰。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七、教学活动:学习端午节诗词(5分钟)1. 教师选取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引导学生朗读和欣赏。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12. 端午节15-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12. 端午节15-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12. 端午节15-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2.掌握用手工艺制作粽子的方法和技能。

3.提升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2.手工制作粽子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难点1.技能的传授和实操能力的培养。

2.素材的获取和加工处理。

三、教学准备1.准备包装粽子的竹叶和细绳。

2.准备现成的糯米、肉馅等材料。

3.准备食用色素、调料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课题老师带领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指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端午节的热闹和喜庆。

第二步:制作粽子1.准备竹叶、糯米、肉馅等材料。

2.将竹叶洗净晾干,将糯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备用。

3.把糯米放入锅中加水煮熟,拌上调料制成糯米饭。

4.取一个竹叶,用手双手折成一个锥形,放入适量的糯米饭和肉馅。

5.用手按紧糯米饭和肉馅,然后盖上竹叶。

6.用细绳把两头扎紧,就制成了一个粽子。

第三步:美化粽子1.用食用色素往糯米饭中加入适量的食用色素调色。

2.用自己的创意来美化粽子的包装,例如在竹叶上绘制图案或写上祝福语。

第四步:展示作品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粽子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分享制作过程和技巧,并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端午节文化和手工制作粽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丰富性,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同时,这种实践性教学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端午节湘美版(2)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端午节湘美版(2)

端午节(第四稿)【课题】端午节【课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日。

②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的制成自习喜欢的端午节用品(如香包)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收集资料、小组探讨,学生总结、老师讲解,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民间传统与社会实践的相互联系。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②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①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了解、探索和继承。

②培养学生利用身边易得材料以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端午节用品(香包)。

【教学难点】香包的装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讲由来1、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日子吗?(板书:五月初五)生答。

(板书:端午节)看来同学们啊都知道端午节,那端午节中的“端午”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教师介绍端午名称由来。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所以我们把这一天就叫做“端午节”板书)2、那其实啊这只是一个字面的意思,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我我一起来看一看吧。

(看视频)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生答。

恩,老师和你有同样的感受,也深深的被屈原这种爱国的精神所折服,屈原以江殉国的这种精神不仅让人感动,而且让人敬佩,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二、讲习俗屈原投江的时间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到来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板书:由来:纪念屈原)流传到今天,你知道有哪些方式吗?(1)吃粽子(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小学美术端午节教案(精选11篇)

小学美术端午节教案(精选11篇)

小学美术端午节教案〔精选11篇〕小学美术端午节教案〔精选11篇〕小学美术端午节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及古琴乐曲,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

2、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时无穷的。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教具准备:1.有关屈原的故事或图片资料。

2.龙舟的图片资料。

3.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学具准备: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1、织纪律,检查学具。

2、听一听:师: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朗读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加深屈原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化理解。

4、提出作业要求: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5、老师示范制作一个大龙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乐,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老师巡回指导。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老师小结:展示学生完成的大龙船作品。

1、静息。

2、听一听: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朗读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学生认真听老师布置作业要求。

5、跟老师学习折大龙船部件。

6、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展示作品。

小学美术端午节教案篇2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讲解当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2、学生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生活。

教学重点: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教学难点: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风俗根本一样。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端午节6-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端午节6-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端午节6-湘美版教学目标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及传统习俗
•掌握剪纸技巧,制作形态各异的五彩锦鲤
教学重点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剪纸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
•制作形态各异的五彩锦鲤
教学准备
•五彩方纸
•剪刀
•白胶
•彩笔
•毛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首先,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本节日的热爱和敬重之情。

2. 剪纸创作——五彩锦鲤
展示一些锦鲤的图片,让学生体验它的美丽,颜色五彩缤纷,形态各异,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美丽的画面。

邀请一位擅长剪纸的同学向全班演示如何剪出一尾锦鲤,如下图所示:
1. 将方纸沿着对角线对折,两叶子对齐。

2. 再将其沿着中心线对折,两叶子重合,如下图所示,用刀或剪刀沿红线裁剪。

3. 打开来,将其折成鱼的形状。

4. 最后涂上五颜六色的颜料,画出锦鲤的模样,美丽的锦鲤就完成了。

3. 创作实践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进行操作,将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发挥到极致,制作出形态各异的五彩锦鲤。

4. 作品展示
让每位学生将自己精心制作的锦鲤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互相欣赏。

课后作业
完成剩余的锦鲤剪纸作品,并在课上展示。

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日记,表达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端午节传统习俗,在剪纸技巧方面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剪出的五彩锦鲤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同时在作品展示中,也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交流。

端午节美术教学设计方案

端午节美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端午节的文化背景,掌握绘制龙舟、粽子等传统节庆物品的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绘制龙舟、粽子等节庆物品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难点:如何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融入绘画作品中,表达出节日的氛围。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教材、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端午节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有哪些习俗?2. 新课讲授- 讲解端午节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 展示龙舟、粽子等节庆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3. 实践操作- 教授绘制龙舟、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学生分组合作,开始绘制自己的作品。

4. 课堂小结-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端午节的习俗和节庆物品。

2. 拓展创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融入绘画作品中。

-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新的绘画作品。

3. 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心得。

- 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4. 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的文化价值。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创作能力等。

2.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其创意、技巧、色彩搭配等。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端午节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读儿歌:“五月五,过端午,锣鼓喧天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家家户户扎粽忙。”
4、老师示范做“龙舟”
1)将纸杯剪开;2)用胶水粘好;3)用吸管做船桨;4)做龙头和小人。
5、学生讨论,尝试做。
6、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
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二、指导、展示作品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2、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导课:
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你知道屈原的故事吗知道他与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吗
1、展示作品
填写意见卡,填写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他人对作品的建议。
2、分组进行扎粽子或划龙舟比赛。学生集体评选出最佳选手。
三、小结:
纸粽可作为礼物过节时送给亲朋好友,龙舟可以用来进行一次同学之间的友谊赛。
教学
反思
(三)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
第十三课端午节
三、新授:
1、听一听,看一看:
讲述屈原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2、观看一段话剧表演,家生学生对端午节的理解,知道端午节有纪念屈原的意义。观看一段《屈原》的电影故事片段。
3、演一演:
以小队为单位配乐诗歌朗诵;《满江红》,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表演时可以用古琴曲进行配乐,同时对古琴这种乐器进行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小组分工,查找资料,进行戏剧学习活动,表演屈原的故事。在进行戏剧性表演时,采取学生分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四、课堂拓展:
查找屈原的生平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教学
反思
二、授课
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2、“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三)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
第十三课端午节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2、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