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定稿版
《酶工程》试题一参考答案
《酶工程》试题一参考答案: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 )3、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酶,英文则为Enzyme,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
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内与细胞外。
2、 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脲酶结晶,并指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As3.4309,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BF7.658。
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霉菌,后者属于细菌。
4、 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
5、 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每1分钟内,催化1μ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6、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活力、减少抗原性,增加稳定性。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酶活力: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愈低。
2.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作用的性质,一般又可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3.酶的转换数: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摩尔数,是酶的一个指标。
4.酶的发酵生产:是指通过对某些特定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后,利用微生物生长发酵过程中特定的代谢反应生成生产所需要的酶,最后通过提取纯化过程得到酶制剂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
5.酶的反馈阻遏:6.细胞破碎: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酶解等方法,使目标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壁得以破坏,细胞中的目标产物得以选择性或全部释放便于后续收集和分离的过程称为细胞破碎。
7.酶的提取: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中的过程,也称作酶的抽提,是酶分离纯化过程常用的手段之一。
8.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而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常用语酶的初步提取与分离。
9.层析分离: 亦称色谱分离,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由于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力的不同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物理分离方法。
10.凝胶层析: 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
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在流动相冲洗过程中混合物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大小不同,在固定相凝胶微孔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依次从层析柱中分离出来,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11.亲和层析: 是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将混合物装入层析柱中利用流动相的冲洗作用和目标分子与固定相配基亲和作用力不同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
酶工程试题
酶工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6*3)1.酶工程;酶工程是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从应用的目的出发,将酶学理论与化学工程相结合来研究酶,并在一定的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特性将原料转化为产物的一门新技术。
2.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3.酶分子修饰;酶分子修饰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过程。
4.pH印记;在有机介质反应中,酶所处的pH环境与酶在冻干或吸附在载体上之前所使用的缓冲液pH相同。
这种现象称为pH印记,也称pH记忆。
5.定向进化;定向进化是指模拟自然进化的过程,进行人工随机突变,并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选择,使进化朝着人们所需方向发展的技术过程。
6.酶反应器;用于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属设备称为酶反应器。
按结构不同可分为搅拌罐式反应器(STR),鼓泡式反应器(BCR),填充床式反应器(PCR),流化床式反应器(FBR),膜反应器(MR)等。
二、填空题(22*1)1.与非酶催化作用相比,酶催化作用具有、、等显著特点。
(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作用条件温和)2.酶的可逆性抑制作用可以分为、、三种。
(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3.按催化作用的类型,可将P酶分为:、转移酶、、、异构酶、。
(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合酶,合成酶)4.酶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转录,翻译)5.根据基因调节理论,在DNA分子中,与酶的生物合成有密切关系的基因有、 、 、 。
(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结构基因)6.微生物细胞生长过程一般经历 、 、 、 。
(调整期,生长期,平衡期,衰退期)7.细胞破碎方法可以分为机械破碎法、 、化学破碎法和 。
(物理破碎法,酶促破碎法)三、选择题(5*2)1.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在( )上。
BA.复制水平B.转录水平C.翻译水平D.蛋白质加工水平2.目前最常用的酶分子修饰方法是( )。
大学酶工程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酶工程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酶的催化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酶分子的哪个部分?A. 蛋白质B. 氨基酸C. 活性中心D. 辅酶答案:C2. 下列哪种酶在生物体内不参与代谢过程?A. 氧化还原酶B. 转移酶C. 水解酶D. 核酸酶答案:D3. 酶工程中常用的固定化酶技术包括哪些?A. 吸附法B. 包埋法C. 交联法D. 所有以上答案:D4. 酶的热稳定性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酶的来源B. 酶的结构C. 酶的活性中心D. 所有以上答案:D5.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A. 改变pH值B. 添加金属离子C. 添加稳定剂D. 所有以上答案:D6. 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非生物催化剂高多少倍?A. 10倍B. 100倍C. 1000倍D. 10000倍答案:C7.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含有哪种类型的氨基酸残基?A. 酸性氨基酸B. 碱性氨基酸C. 疏水性氨基酸D. 所有以上答案:D8. 酶的Km值代表什么?A. 酶的最大活性B. 酶的半饱和浓度C. 酶的饱和浓度D. 酶的抑制浓度答案:B9. 酶的协同性是指什么?A. 酶的活性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B. 酶的活性随底物浓度减少而减少C. 酶的活性随底物浓度变化而变化D. 酶的活性随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不再变化答案:A10. 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分为哪两类?A. 竞争性抑制B. 非竞争性抑制C. 反竞争性抑制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酶的催化作用是通过降低反应的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活化能2.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能催化特定的______或______。
答案:底物;反应类型3. 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____或______来调节。
答案:底物浓度;pH值;温度4. 酶的固定化技术可以提高酶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稳定性;重复使用性5. 酶的Km值是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与______的比值。
(完整版)酶工程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1. 酶工程:又叫酶技术,是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技术。
2.自杀性底物:底物经过酶的催化后其潜在的反应基团暴露,再作用于酶而成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这种底物叫自杀性底物。
3.别构酶;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4.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5.Mol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转换的分子数目6.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作为载体这些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带有一定的电荷,当带相反电荷的分子通过时,由于静电引力就会被载体吸附,这种分离方法叫离子交换层析。
7.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8.修饰酶:在体外用一定的化学方法将酶和一些试剂进行共价连接后而形成的酶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10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双倒数作图法。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酶活力: 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愈低。
2.酶的专一性: 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作用的性质,一般又可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3.酶的转换数: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摩尔数,是酶的一个指标。
4.酶的发酵生产:是指通过对某些特定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后,利用微生物生长发酵过程中特定的代谢反应生成生产所需要的酶,最后通过提取纯化过程得到酶制剂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
5.酶的反馈阻遏:6.细胞破碎: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酶解等方法,使目标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壁得以破坏,细胞中的目标产物得以选择性或全部释放便于后续收集和分离的过程称为细胞破碎。
7.酶的提取: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中的过程,也称作酶的抽提,是酶分离纯化过程常用的手段之一。
8.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而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常用语酶的初步提取与分离。
9.层析分离: 亦称色谱分离,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由于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力的不同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物理分离方法。
10.凝胶层析: 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
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在流动相冲洗过程中混合物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大小不同,在固定相凝胶微孔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依次从层析柱中分离出来,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11.亲和层析: 是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将混合物装入层析柱中利用流动相的冲洗作用和目标分子与固定相配基亲和作用力不同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酶工程是指对酶进行改造和利用的科学,其主要目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提高酶的稳定性B. 增强酶的催化效率C. 改变酶的底物专一性D. 降低酶的生产成本答案:D2. 在酶工程中,下列哪一项技术不属于酶的改造方法?A. 基因工程B. 蛋白质工程C. 酶的固定化D. 酶的纯化答案:D3. 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可重复使用B. 提高酶的稳定性C. 便于酶的分离和纯化D. 增加酶的底物专一性答案:D二、填空题4. 酶工程中常用的酶固定化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吸附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5. 酶的催化效率通常用_______来表示,它是酶催化反应速率与_______的比值。
答案:kcat、底物浓度三、简答题6. 简述酶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酶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制药、生物燃料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
通过酶的改造和固定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绿色生产。
7. 描述酶的改造方法之一——蛋白质工程的基本过程。
答案:蛋白质工程的基本过程包括:(1) 确定目标酶的氨基酸序列;(2) 设计预期的氨基酸序列变化;(3) 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合成技术实现氨基酸序列的改变;(4) 表达改造后的酶蛋白;(5) 评估改造酶的性能,如稳定性、催化效率等。
四、论述题8. 论述固定化酶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答案:固定化酶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连续流反应器和批式反应器。
固定化酶的优势包括:(1) 酶的稳定性提高,延长使用寿命;(2) 易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便于回收和再利用;(3) 可以提高底物转化率,减少副反应;(4) 有助于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五、案例分析题9. 某制药公司希望通过酶工程提高一种药物前体的合成效率。
请分析可能采取的策略,并讨论这些策略的潜在优势和局限性。
答案:可能采取的策略包括:(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酶的基因,提高酶的催化效率;(2) 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改变酶的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和底物专一性;(3) 采用固定化技术,使酶在反应过程中易于分离和重复使用。
《酶工程》试题参考答案
《酶工程》试题一参考答案: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3、酶活力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酶,英文则为Enzyme,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
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内与细胞外。
2、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脲酶结晶,并指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As3.4309,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BF7.658。
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霉菌,后者属于细菌。
4、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
5、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 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每1分钟内,催化1μ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6、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活力、减少抗原性,增加稳定性。
酶工程试题及答案
共三套《酶工程》试题一: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3、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_________,英文则为__________,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
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__________酶结晶,并指出__________是蛋白质。
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_。
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__________菌,后者属于__________菌。
4、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__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__基因。
5、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__________,催化__________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__________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酶工程》复习大纲答案详解
《酶⼯程》复习⼤纲答案详解《酶⼯程》复习⼤纲试题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实验设计题。
第⼀章酶⼯程基础⼀、名词解释:酶:指⽣物体产⽣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物⼤分⼦。
酶⼯程:由酶学与化学⼯程技术、基因⼯程技术、微⽣物学技术相结合⽽产⽣的⼀门新技术,是⼯业上有⽬的地设计⼀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酶的催化功能,在常温常压下催化化学反应,⽣产⼈类所需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的地⼀门应⽤技术。
转换数:酶使底物每分钟变化的分⼦数。
催化周期: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将底物分⼦转换成产物的最⼤值,即每摩尔酶单位时间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
酶活⼒: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化学反应的能⼒。
其⼤⼩可⽤在⼀定条件下,酶催化某⼀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酶催化反应速度愈⼤,酶活⼒愈⾼。
⽐活⼒: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蛋⽩质或RNA所拥有的酶活⼒单位数。
酶活国际单位IU: 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内能转化1µmol底物或催化1µmol产物形成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即为国际单位(IU)。
催量kat:每秒钟转化 1 摩尔底物(被反应物)所需的酶活⼒为1个katal ,简称 kat⼆、问答题1、酶催化的特点有哪些?⾼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机催化剂更⾼,使得反应速率更快;专⼀性:⼀种酶只能催化⼀种或⼀类底物,如蛋⽩酶只能催化蛋⽩质⽔解成多肽、⼆肽酶可催化各种氨基酸脱⽔缩合形成的⼆肽;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的.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 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有关.易变性:由于⼤多数酶是蛋⽩质,因⽽会被⾼温、强酸、强碱等破坏2、影响酶催化作⽤的因素有哪些?◇1温度:酶促反应在⼀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加快;但当温度升⾼到⼀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度不仅不再加快反⽽随着温度的升⾼⽽下降。
酶工程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酶工程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为碱性时,固定化酶的最适pH()A、比游离酶的最适pH高一些B、随机变化C、比游离酶的最适pH低一些D、与游离酶的最适pH相同正确答案:C2、在酶的发酵生产过程中,可添加( )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酶产量。
A、阴离子型B、非离子型C、离子型D、阳离子型正确答案:B3、下列关于微生物发酵产酶温度的调节控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可以提高酶所对应的mRNA的稳定性B、细胞生长和发酵产酶过程中会不断放出热量C、细胞产酶的最适温度往往低于生长最适温度D、不同的细胞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温度正确答案:A4、植物细胞一般以()作为碳源A、蔗糖B、葡萄糖C、乳糖D、果糖正确答案:A5、蓝斑实验中,根据是否产生蓝色噬菌斑,可进行()的筛选。
A、重组子和非重组子B、重组子和转化子C、转化子和非转化子D、非重组子和非转化子正确答案:A6、离子交换层析的操作过程是()A、上样—装柱—洗脱收集—再生B、装柱—上样—洗脱收集—再生C、装柱—上样—洗脱收集—再生D、装柱—洗脱收集—上样—再生正确答案:C7、核酸类酶是()。
A、催化RNA进行水解反应的一类酶B、催化RNA进行剪接反应的一类酶C、由RNA组成的一类酶D、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为RNA的一类酶正确答案:D8、在葡萄糖效应实验中可以通过添加()使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解除。
A、诱导物B、激活剂C、cAMPD、ATP正确答案:C9、下列关于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样品可置于密度梯度溶液的任何位置B、离心时间不影响区带位置C、密度梯度溶液最大密度>样品密度D、密度梯度溶液需要先配置好,再进行离心正确答案:D10、SDS-PAGE的蛋白质电泳迁移率只与下列因素中有关的是()A、电荷B、相对分子质量C、等电点D、形状正确答案:B11、膜反应器是()的酶反应器A、利用酶膜进行反应B、将酶催化反应与膜分离组合在一起C、利用半透膜进行底物与产物分离D、利用半透膜进行酶与产物分离正确答案:B12、有些酶的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较长一段时间。
(完整word版)酶工程_试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酶,英文则为Enzyme,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
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内与细胞外。
2、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脲酶结晶,并指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As3.4309,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BF7。
658。
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霉菌,后者属于细菌。
4、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
5、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6、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凝胶过滤法,超滤法和超离心法三种。
7、由于各种分子形成结晶条件的不同,也由于变性的蛋白质和酶不能形成结晶,因此酶结晶既是纯化手段,也是纯化标志。
名词术语的解释与区别(每组6分,共30分)1、酶生物合成中的转录与翻译酶合成中的转录是指以核苷三磷酸为底物,以DNA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分子。
酶合成中的翻译是指以氨基酸为底物,以mRNA为模板,在酶和辅助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
2、诱导与阻遏酶合成的诱导是指加入某种物质使酶的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过程;酶合成的阻遏作用则是指加入某种物质使酶的合成中止或减缓进行的过程.这些物质分别称为诱导物及阻遏物。
3、酶回收率与酶纯化比(纯度提高比)酶的回收率是指某纯化步骤后酶的总活力与该步骤前的总活力之比。
酶的纯化比是之某纯化步骤后的酶的比活力与该步骤前的比活力之比.4、酶的变性与酶的失活酶的变性是指酶分子结构中的氢键、二硫键及范德华力被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也受到破坏,原来有序、完整的结构变成了无序,松散的结构,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酶的失活则是指酶的自身活性受损(包括辅酶、金属离子受损),失去了与底物结合的能力。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定稿版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定稿版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酶活力: 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愈低。
2.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作用的性质,一般又可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3.酶的转换数: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摩尔数,是酶的一个指标。
4.酶的发酵生产:是指通过对某些特定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后,利用微生物生长发酵过程中特定的代谢反应生成生产所需要的酶,最后通过提取纯化过程得到酶制剂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
5.酶的反馈阻遏:6.细胞破碎: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酶解等方法,使目标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壁得以破坏,细胞中的目标产物得以选择性或全部释放便于后续收集和分离的过程称为细胞破碎。
7.酶的提取: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中的过程,也称作酶的抽提,是酶分离纯化过程常用的手段之一。
8.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而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常用语酶的初步提取与分离。
9.层析分离: 亦称色谱分离,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由于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力的不同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物理分离方法。
10.凝胶层析: 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
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在流动相冲洗过程中混合物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大小不同,在固定相凝胶微孔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依次从层析柱中分离出来,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酶工程复习题钢答案
第一章 概述1. 如下哪项不属于酶工程旳重要内容:CA 酶旳生产B 酶旳应用C 酶旳研究D 酶旳改性3. 如下哪项不属于酶旳生产:CA 微生物发酵产酶B 动植物培养产酶C 酶旳固定化D 酶旳提取与分离纯化5. 如下哪项不是酶旳生产措施?:CA 提取法B 化学合成法C 固定化法D 发酵法。
问答:何谓酶工程?试述其重要内容和任务1页酶旳生产与应用旳技术过程,其重要任务是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要旳酶,并通过多种措施使酶发挥其催化作用。
重要内容: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旳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旳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酶反应器和酶旳应用等。
酶工程旳重要任务是通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旳酶,并通过多种措施使酶旳催化特性得以改善,充足发挥其催化功能。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1. 根据微生物细胞生长与产酶旳关系,如下模式不属于酶旳生物合成模式旳为:CA 同步合成型B 延续合成型C 不一样步合成型 (中期合成)D 滞后合成型2. 如下发酵菌种不属于细菌旳是:CA 大肠杆菌B 枯草杆菌C 红曲霉菌D 乳酸杆菌4. 在酶旳发酵生产过程中,要使酶旳产量提高,首先要:CA 添加酶旳诱导物B 控制阻遏物浓度C 选育或选择优良旳产酶细胞D 添加表面活性剂5. 如下物质不是酶旳诱导物旳是:CA 酶旳作用底物B 酶旳反应产物C 酶旳阻遏物D 酶作用底物旳类似物名词:一.构成型酶31页:有旳酶在细胞中旳量比较恒定,环境原因对这些酶旳合成速率影响不大,此类酶称为构成型酶。
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糖酵解途径旳多种酶等。
二.调整型酶31页:有些酶在细胞中旳含量却变化很大,其合成速率明显受到环境原因旳影响,此类酶称为适应型酶或调整型酶。
三.何谓酶合成旳诱导作用?P33简述其原理。
P33答:加入某些物质使酶旳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旳现象,称为酶生物合成旳诱导作用,简称诱导作用。
酶工程 试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酶工程》试题一: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3、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_________,英文则为__________,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
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 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__________酶结晶,并指出__________是蛋白质。
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_。
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__________菌,后者属于__________菌。
4、 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__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__基因。
5、 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__________,催化__________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__________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酶活力: 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愈低。
2.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作用的性质,一般又可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3.酶的转换数: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摩尔数,是酶的一个指标。
4.酶的发酵生产:是指通过对某些特定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后,利用微生物生长发酵过程中特定的代谢反应生成生产所需要的酶,最后通过提取纯化过程得到酶制剂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
5.酶的反馈阻遏:6.细胞破碎: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酶解等方法,使目标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壁得以破坏,细胞中的目标产物得以选择性或全部释放便于后续收集和分离的过程称为细胞破碎。
7.酶的提取: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中的过程,也称作酶的抽提,是酶分离纯化过程常用的手段之一。
8.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而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常用语酶的初步提取与分离。
9.层析分离: 亦称色谱分离,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由于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力的不同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物理分离方法。
10.凝胶层析: 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
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在流动相冲洗过程中混合物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大小不同,在固定相凝胶微孔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依次从层析柱中分离出来,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11.亲和层析: 是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将混合物装入层析柱中利用流动相的冲洗作用和目标分子与固定相配基亲和作用力不同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酶活力: 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愈低。
2.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作用的性质,一般又可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3.酶的转换数: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摩尔数,是酶的一个指标。
4.酶的发酵生产:是指通过对某些特定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后,利用微生物生长发酵过程中特定的代谢反应生成生产所需要的酶,最后通过提取纯化过程得到酶制剂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
5.酶的反馈阻遏:6.细胞破碎: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酶解等方法,使目标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壁得以破坏,细胞中的目标产物得以选择性或全部释放便于后续收集和分离的过程称为细胞破碎。
7.酶的提取: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中的过程,也称作酶的抽提,是酶分离纯化过程常用的手段之一。
8.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而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常用语酶的初步提取与分离。
9.层析分离: 亦称色谱分离,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由于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力的不同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物理分离方法。
10.凝胶层析: 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
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在流动相冲洗过程中混合物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大小不同,在固定相凝胶微孔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依次从层析柱中分离出来,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11.亲和层析: 是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将混合物装入层析柱中利用流动相的冲洗作用和目标分子与固定相配基亲和作用力不同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
12.离心分离: 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13.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称为电泳。
利用不同的物质其带电性质及其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故此可使它们分离,电泳技术是常用的分离技术之一。
14.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技术。
15.双水相萃取:双水相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间或者高聚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一定的浓度混合而形各种不相溶的两水溶液相。
由于溶质在这两相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的方法称为双水相萃取。
16.超临界萃取: 又称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欲分离物质与杂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萃取技术。
17.过滤: 借助于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称为过滤。
18.膜分离技术: 借助于一定孔径的高分子薄膜,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特性的物质颗粒或分子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膜分离技术。
19.结晶固定化酶: 通过结晶的手段,将晶体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充分发挥催化作用的一种酶的固定化技术。
20.固定化细胞: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又称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21.吸附法: 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和π电子亲和力等物理作用或离子交换作用,将酶固定于水不溶载体上,从而制成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吸附法22.包埋法: 是将聚合物的单体与酶溶液混合,再借助于聚合助进剂(包括交联剂)的作用进行聚合,酶被包埋在聚合物中以达到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23.结合法:在适宜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利用酶的侧链解离基团和离子交换剂的相互作用而达到酶的固定化的方法称为结合法也称为键合法24.交联法: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25.酶的定向固定:把酶和载体在酶的特定位点连接起来,使酶在载体表面按一定方向排列从而提高固定化酶活性的固定化方法称为酶的定向固定。
26.酶分子修饰: 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27.金属离子置换修饰: 把酶分子中的金属离子换成另一种金属离子,使酶的特性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修饰方法称为酶的金属离子置换修饰。
28.大分子结合修饰:把酶分子通过共价作用或非共价作用与某些特定的大分子结合,从而使酶的特性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修饰方法称为酶的大分子结合修饰。
29.肽链有限水解修饰: 利用酶分子主链的切断和连接,使酶分子的化学结构及其空间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和功能的方法称为酶的肽链有限水解修饰也称为酶蛋白主链修饰。
30.核苷酸剪切修饰:利用一定的方法(一般为化学法)在DNA转录过程中通过将目标酶蛋白核苷酸的部分剪切,从而通过蛋白质翻译后改变酶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的方法称为酶的核苷酸剪切修饰。
31.酶的侧链基团修饰: 采用一定的方法(一般为化学法)使酶蛋白的侧链基团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分子的特性和功能的修饰方法称为酶的侧链基团修饰。
32.氨基酸置换修饰: 在DNA序列中的某一特定位点上进行碱基的改变获得突变基因,对酶蛋白中特定的氨基酸进行置换,从而改变酶分子的特性和功能的修饰方法称为氨基酸置换修饰。
33.定点突变: 是指在DNA序列中的某一特定位点上进行碱基的改变从而获得突变基因的操作技术。
34.核苷酸置换修饰:通过定点突变等技术对酶蛋白分子DNA序列中的某一特定核苷酸序列进行替换从而改变酶蛋白中特定氨基酸的种类实现酶分子特性和功能改变的修饰方法称为核苷酸置换修饰。
35.核酶: 是指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一般具有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等功能,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
它的发现打破了酶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
36.模拟酶: 研究天然酶中那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利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设计和合成一些比天然酶简单的具有催化功能的非蛋白质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称为模拟酶。
37.抗体酶:是指通过对生物抗体进行特定的修饰作用在其可变区赋予酶的催化结合等属性制备出的一种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是一种新型人工酶制剂。
38.生物催化: 利用酶或者生物有机体(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催化剂进行化学转化的过程。
39.酶反应器: 在工业生产中以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所需的设备称为酶反应器,是用于完成酶促反应的核心装置。
它为酶催化反应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最佳的反应条件,以便在酶的催化下,使底物(原料)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产物。
40.搅拌罐式反应器: 又称为批量反应器、间歇式搅拌罐。
由容器、搅拌器及保温装置组成,底物与酶一次性投入反应器内,产物一次性取出,反应完成之后,酶(细胞)用过滤法或超滤法回收,再转入下一批反应的一类反应器。
41.填充床式反应器:又称固定床反应器,是将固定化酶填充于反应器内,制成稳定的柱床,然后通入底物溶液,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实现酶催化反应,以一定的流速收集输出的转化液(含产物)的一类反应器。
42.流化床式反应器:是将底物溶液以足够大的流速,从反应器底部向上通过固定化酶柱床,使固定化酶颗粒始终处于流化状态,使反应液的混合程度介于全混型和平推流型之间。
即可用于处理黏度较大和含有固体颗粒的底物溶度,同时亦可用于需要供气体或排放气体(即固、液、气三相反应)的酶反应器称为流化床式反应器。
43.鼓泡式反应器:是利用从反应器底部通入的气体产生的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起到提供反应底物和混合两种作用的一类反应器。
也是一种无搅拌装置的反应器。
44.膜反应器:是一种将酶催化反应与半透膜的分离作用组合在一起而成的反应器,可以用于游离酶的催化反应,也可以用于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
45.喷射式反应器: 通入高压喷射蒸汽,实现酶与底物的混合,进行高温短时催化反应,适用于某些耐高温酶的一类反应器称为喷射式反应器。
二、填空题1.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将所有已知的酶按照催化反应类型分为:_氧化还原酶_、_转移酶_、_水解酶_、_裂合酶_、_异构酶_、_合成酶_六大类。
2.酶活力是_催化速率快慢_的量度指标,酶的比活力是_纯度高低_的量度指标,酶的转换数的主要组分是_酶催化周期长短_的量度指标.3.1961年,国际酶委员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条件下(25℃,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_每1min_,催化_1μmol_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_酶量_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4.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有_终点法_、_动力学法_、_酶偶联法_和_电化学法_。
5.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_酶分子结构_,二是_反应条件_。
6.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_双倒数作图法_。
7._戊二醛_、_二氨基丁烷_、_乙二胺_是酶分子修饰中分子内交联最常用的交联剂。
8.1960年,查柯柏和莫洛德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_启动基因_和_结构基因_。
9.SDS-PAGE是利用蛋白质的_自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_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蛋白质的_对不同离子亲和作用力不同_进行分离。
10.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_竞争性抑制作用_、_非竞争性抑制作用_和_反竞争性抑制作用_。
11.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_终止_反应法和_连续_反应法。
12.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_吸附法_、_交联法_、_键合法_、和_包埋法_。
13.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_化学酶工程_修饰和_生物酶工程_修饰。
14.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_全合成_酶和_半合成_酶。
15.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_引入_法和_拷贝_法。
1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_热变性_法和_酸碱变性_法。
17.酶的生产方法有_提取法_、_发酵法_和_化学合成法_。
18.日本称为“酿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酶_,英文则为_Enzyme_是库尼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
其实他存在于生物体的_细胞外_和_细胞内_中。
19.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_活性_、减少_抗原性_,增加_稳定性_。
20.借助_双功能试剂_使_酶分子之间_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21.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的分离方法有_凝胶过滤_法、_超滤_法和_超离心_法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