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4)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3)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3)胡经国第二章矿产资源基本概念一、矿产资源概述1、矿产资源及其种类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又叫做矿物资源,是指经成矿地质作用而形成,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并且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目前,中国已发现矿种171个,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地热)、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四大类型。
目前,全球已知的矿产资源有17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比较广泛。
按其特点和用途,矿产资源通常分为以下四大类型: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6种。
2、矿产资源的特性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作用才形成的。
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现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矿产资源的特性主要有耗竭性、隐蔽性、分布不均衡性和可变化性四种特性。
二、矿石及其品位的定义矿石(Ore)是指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种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中可被利用的矿物——矿石矿物可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矿石中有用组分(元素或矿物)的单位含量称为矿石品位(Ore Grade)。
金、铂等贵金属矿石的品位用克/吨表示;其他矿石的品位常用百分数表示。
通常用矿石品位来衡量矿石的价值。
但是,在矿石中无用矿物或其有用成分含量甚微而不能利用的矿物的成分和有害杂质的多少,也会影响矿石价值。
矿石的概念是相对的。
随着人类对新矿物原料要求的不断增长和工艺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无用的矿物也可以成为矿石矿物。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A. 物质组成B. 地质作用C. 地质结构D. 地质历史2. 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地壳和地幔3. 岩石根据其成因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中,由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______。
A. 沉积岩B. 火成岩C. 变质岩D. 玄武岩4.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主要分为几大板块?A. 四B. 五C. 六D. 七5. 下列哪种矿物是常见的沉积岩矿物?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橄榄石二、填空题1. 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______和______。
2. 地壳中最常见的三种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其中______波无法穿过液体地幔。
4.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 地质时代划分为太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______。
三、判断题1. 地球的地壳是均匀分布的,厚度在各处相同。
( 对 / 错 )2. 火成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无关。
( 对 / 错 )3. 沉积岩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包含化石。
( 对 / 错 )4. 板块的边界通常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热点区域。
( 对 / 错 )5. 变质作用不会改变岩石的化学成分。
( 对 / 错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其意义。
2. 描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3. 解释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并简述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4. 说明岩石圈、软流圈和地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 讨论气候变化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
五、论述题1. 分析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5)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5)胡经国第四节矿石品位一、矿石品位及其表示方法㈠、矿石品位的定义矿石品位是指矿石中有用组分(元素或矿物)的单位含量。
㈡、矿石品位表示方法与单位矿石品位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大多数金属矿石品位,如铁、铜、铅、锌等矿石,用其中金属元素含量的重量百分比表示;有些金属矿石品位用其中氧化物(如三氧化钨、五氧化二钒等)的重量百分比表示。
大多数非金属矿物原料品位用其中有用矿物或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如钾盐、明矾石等;有些非金属矿物的价值取决于矿物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如水晶及宝石类。
贵金属矿石品位以克/吨为单位。
原生金刚石矿石以克拉/吨或毫克/吨为单位(1克拉=0.2克)。
砂矿以克/立方米或千克/立方米为单位。
二、边界品位㈠、边界品位的定义在矿产勘查中,常用的边界品位(Cut-off Grade)是指划分矿石与非矿石(废石)界线的最低品位或临界品位,也就是在圈定矿体时单个矿样中有用组分的最低品位。
它是用单个样品区分矿石与围岩或夹石的有用组分含量界限,又称为边际品位。
边界品位是一项矿产工业要求,是计算矿产储量的主要指标。
边界品位是根据矿床的规模、开采加工技术(可选性)条件、矿石品位、伴生元素含量等因素综合确定的。
它是圈定矿体的主要依据。
在国外,没有工业品位要求,边界品位就是圈定矿体的品位依据。
㈡、边界品位的作用与计算方法在矿床中,高于边界品位的块段为矿石,低于边界品位的块段为废石。
从品位-矿量曲线可知,边界品位的选择直接影响矿石储量,进而影响矿山的生产规模、最终开采边界、设备选型和矿山生产寿命。
因此,边界品位是一个对矿山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和技术经济参数。
当单个样品的有用组分含量等于或高于边界品位值时,其所代表的矿床区段为矿石;进而根据有用组分平均含量是否高于工业品位,进一步将其储量划分为可利用储量(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而当有用组分含量低于边界品位值时,其所代表的矿床区段则为围岩或夹石。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10)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10)胡经国三、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㈠、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1、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定义当岩浆冷凝时,随着温度逐渐下降,各种矿物依次从中结晶出来,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而岩浆成分的改变又促使某些组分的结晶,这种由于岩浆结晶导致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过程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2、岩浆分结矿床的定义由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而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矿床,又叫做岩浆分凝矿床。
3、矿物的晶出顺序在富含Cr、Pt等成矿元素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侵入到地壳适当部位以后,由于温度缓慢下降而开始结晶。
随着温度下降,岩浆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顺序结晶出来。
首先是硅酸盐矿物的晶出,温度区间约为1800℃~1200℃。
矿物的晶出顺序:①、暗色矿物暗色矿物的晶出顺序依次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②、浅色矿物浅色矿物长石的结晶顺序是:基性斜长石在前,酸性斜长石在后。
③、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而言,最早结晶的金属矿物是自然铂、铬铁矿等;与它们同时或稍晚晶出的硅酸盐矿物有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等。
4、岩浆分异与早期岩浆矿床⑴、早期岩浆矿床的定义从岩浆中晶出的金属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由于重力及对流作用的影响,比重大的矿物在岩浆中逐渐下沉,比重小的矿物在岩浆中相对上浮,于是岩浆发生了分异,矿物发生相对的集中。
由于金属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或与早期硅酸盐同时晶出,矿床形成于岩浆作用的早期阶段,所以通常将这种岩浆分结矿床称为早期岩浆矿床。
⑵、早期岩浆矿床的特点早期岩浆矿床主要是产于超镁铁质岩中的铬铁矿矿床。
其主要特点如下:①、矿体常聚集在岩体的底部和边部,主要和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岩相伴生。
②、矿体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少数成巢状、瘤状等。
③、矿体和围岩没有明显的界线,二者一般呈渐变过渡关系。
④、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铬尖晶石,有部分橄榄石和辉石。
⑤、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构造为主。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1、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2)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3)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1)内容: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2)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3、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其组成和过程图示:(岩石转化示意图)(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概括: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地质作用分类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2)海水盐度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C影响盐度的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淡水注入:近岸(河口)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2、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1.波浪:风浪、海啸等 2.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3.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3、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1)洋流成因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如风海流: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C补偿作用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2)洋流的地理意义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C形成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上升流:秘鲁渔场D航海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1)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浅析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浅析自然界的资源有三种,即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和信息资源。
矿产资源从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非再生自然资源,它是地壳形成后,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生成,露于地表或埋藏于地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无论生产创造的财富属于哪一个门类,其起始点都必定是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铁器时代,正是以矿产资源利用主体的变更来划分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阶段。
工业革命以来,又经历了煤、铁器时代和石油、有色金属时代以及核能与电子硅产品时代,带来了先是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百年强盛,继而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百年强盛。
正是资源分布和利用格局,再加上技术经济条件运动的格局,也决定了现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与开放经济体系的一体化。
矿产资源状况一直都是影响国内经济布局和国际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
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生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在地球上的数量是固定的,只能是越来越少,由于矿产资源的耗量在急剧增长,使得有限的矿产资源呈现出衰竭的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意识到矿产资源总有一天要枯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
然而,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上和技术上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确实是有限的,人类的需求却仍然在不断增长,这必然导致资源的耗竭,而且耗竭的前景已不容乐观。
矿产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的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
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
北大环境地质学讲义01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分科一、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己经意识到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一方面,大地构造循环、岩石循环、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对大陆与海洋的分布和全球性气候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控制着地貌、岩石、矿物、土壤、水体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质环境,人类活动又在改变着地质环境。
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环境地质学的任务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地质学属应用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一切与人类有关的地质环境问题都属于环境地质学的研究范畴。
但迄今对其所应研究的内容尚无统一认识。
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全球变化的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海洋一大气一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研究、元素迁移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过去事件和作用过程的高分辨率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地表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与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已受到国际地学界的普遍重视。
2.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是环境地质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环境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值调查、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不同比例尺的环境地质填图、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NEW)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834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2013年西北大学834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西北大学834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2011年西北大学828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2010年西北大学828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2009年西北大学827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2008年西北大学825地理学专业课二年考研真题(含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2007年西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2006年西北大学45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2005年西北大学45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2013年西北大学834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简答题1.地球表层特征。
2.地质构造四种类型。
3.天气系统四种类型。
4.土壤成土规律及富铝化、钙化、腐殖质化。
5.河流的水情要素及评价。
6.从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
7.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8.地域分异规律。
二、论述题1.以中国为例,论述气候和生物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2.分析中国东、中、西三部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2012年西北大学834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4分,共 40 分)1.自然环境2.克拉克值3.辐射平衡4.季风5.径流系数6.风化作用7.洪积扇8.土壤有机质9.生物圈10.纬度地带性二、填空(30 分)1.地球表层的四大圈层是指( )、( )、( )和( )。
2.说明气温日变特征的是其( ),说明气温年变特征的是其( )。
3.大气降水的主要类型有( )、( )、( )和( )。
4.影响河流发育的主要作用过程有( )、( )和( )。
5.天然水,依据其总矿化度的大小可分为( )、( )、( )、( )和( )5类;6.( )和( )分别代表了湿润地区和干燥地区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的最终状态。
7.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 )、( )、( )、( )和( )。
8.地下水依据其埋藏性质分为( )、( )和( )。
9.地表环境中热的传输方式有( )传输和( )传输。
三、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1.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征?2.依据大气降水的根本原因,说明大气降水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学12级课堂测验(1-9)

课堂测验(一)1、填空(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及分布规律,表面特征及地球演化历史。
(2)矿山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地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地质学与采矿学紧密结合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矿山建设和生产有关各种地质问题。
它具有先导性、实践性、综合性及复杂性等特点。
(3)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划分为地壳、地核和地幔,其中地壳和地核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核和地幔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
2、判断并改错(1)地质学是矿山地质学的基础,矿山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应用,二者(仅矿山地质学)均是新兴的边缘学科。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但都离不开野外调查。
(√)(3)地球的很多物理性质均可用于找矿,如重力,压力等等,如出现重力负(正)异常,往往是寻找金、铜、等金属矿的重要标志。
(×)(4)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
(√)课堂测验(二)1、填空(1)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包括:湿度、压力和化学成分的加入。
(2)海枯石烂、沧海桑田、地壳面貌的改变等是由于地质作用的结果。
(3)地质作用根据能源的不同,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其中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地质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4)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三种。
2、单项选择题(1)不列哪项不是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A)A、地质营力的大小;B、岩石的结构和构造;C、岩石的矿物成分;D、自然地理条件(2)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A、放射能;B、太阳能;C、地球引力能;D、科里奥利力。
(3)地表出露的褐铁矿,称为“铁帽”,常常是寻找地下多金属矿床的标志。
它是由(A)形成的。
A、氧化作用;B、溶解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每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震级,但有多个地震烈度B、每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震级和一个地震烈度C、每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烈度,但有多个震级D、每次地震既有多个地震震级,又有多个地震烈度(5)长江下游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
矿产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

矿产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矿产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包含的各种有价的地质物质,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燃料矿等。
矿产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既有集中分布,也有分散分布。
根据全球范围内的勘探和开采经验,可以总结出以下的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一、矿床分布具有地理分布的空间性矿床分布与地球构造、岩石类型、构造作用、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矿区分布一般与草原、丛林、森林、沙漠等地貌类型有关。
例如,煤炭和石油多分布在平原区和海岸平原,铁、铜和锡多分布在山地地区,石灰岩和大理石多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等。
二、地质时代与矿床分布密切相关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石类型和构造作用,对矿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石灰岩和白云岩多分布在古生代;铜、铅、锌等铁矿多分布在中生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形成在新生代等。
三、矿床的类型也对其分布有影响不同类型的矿床在地质时代和地球构造条件下形成的分布也不同。
例如,岩浆热液型矿床多分布在海底和洋脊上,古河道砂砾矿床多分布在陆地,沉积矿床多分布在盆地和海沟等。
四、矿床分布与矿化作用有关不同的矿化作用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矿床的形成。
例如,铜、铅、锌等金属在火山喷发作用下构成硫化物矿;而石灰岩中的铁矿则来自于地下水的氧化作用。
五、矿床分布与地球内部物质循环有关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包括板块构造、火山活动、深部环境等,这些过程对矿床分布也有作用。
例如,火山活动可以形成大型铜、铝、铅和锌矿床;深部环境下的热水液体可构成大型铜、金、银和铀矿床等。
总之,矿产资源的分布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地段的矿产资源分布也不一样。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矿床学》习题思考和教学参考(1)

《矿床学教程》习题思考和教学参考一、习题思考第一章概论1、什么是矿床学?矿床学是以矿床为研究对象的地质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种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为矿产预测和找矿勘探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2、概念解释:矿床(mineral deposit 或ore deposit)系指在地壳中由成矿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符合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并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为矿石在三维空间的堆积体,通常构成独立的地质体。
矿体产状系指矿体在空间上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矿石——如果岩石中含有经济上有价值,技术上可利用的元素、化合物或矿物,即称为矿石(ore)。
脉石——一般将矿床中与矿石相伴生的无用固体物质称为脉石(gangue),包括脉石矿物、夹石、围岩的碎块等。
矿石矿物亦称有用矿物,系指可以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
脉石矿物(gangue mineral)则是指那些虽与矿石矿物相伴,但不能被利用或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暂时不能被利用的矿物,夹石——矿体内这些达不到工业要求而不被利用的部分,一般称为夹石(horse-stone)。
矿石结构(ore texture),系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
矿石构造矿石构造(ore structure),系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包括集合体的形态、大小以及集合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生矿床(syngenetic ore deposits)是指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epigenetic ore deposits)是指矿体与围岩分别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且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矿床,矿石品位系指矿石中所含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
工业品位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边界品位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来划分矿体与非矿体界限的最低品位,是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矿样中有用组分所规定的最低品位数值。
地质事业单位面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地质事业单位面试题目大全及答案1. 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案: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形成过程以及地球内部和地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2. 请简述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其对地质结构的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地壳抬升和沉降、断裂活动等。
这些运动对地质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如造成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地壳的变形等。
3. 什么是岩石的三大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案:岩石的三大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具有结晶结构;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具有层理结构;变质岩则是由于高温、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具有变质结构。
4. 地质年代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地质年代是根据地层和化石记录划分的,包括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前寒武纪是地球形成到生命出现之前的时期;古生代是生命开始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大量海洋生物;中生代是恐龙统治地球的时期;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繁荣发展的时期。
5. 什么是矿产资源,它们是如何形成的?答案:矿产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提供工业原料或能源的地质体。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如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
6. 地质勘探的方法有哪些?答案: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遥感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综合运用以获取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7.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如何预测地震?答案:地震主要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的积累和突然释放引起的。
预测地震的方法包括地震前兆观测、地震活动性分析、地壳应力状态研究等,但目前地震预测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8. 地质环境问题有哪些,我们应如何保护地质环境?答案: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土壤侵蚀等。
保护地质环境需要采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施生态修复等措施。
智慧树答案应用地球化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绪论1.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之间关系。
答案:人类生存2.应用地球化学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答案:自然资源3.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是应用地球化学中形成最早、方法技术最成熟、最全面的分支。
()答案:对4.我国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的“地镜图”中“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秀,下有铜”说明我们祖先已有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的经验。
()答案:对5.应用地球化学偏重于研究各类地质体中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
()答案:错第一章1.以下哪种元素属于亲硫元素:()答案:Ag2.以下哪种元素属于亲铁元素?()答案:Co3.以下哪种元素属于亲气元素?()答案:Hg4.以下哪种元素属于亲生物元素?()答案:P5.以下哪种元素属于亲石元素:()答案:Ag6.地球化学异常是指矿化区段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元素含量的高低,( ),元素赋存形式的差异明显不同于周围无矿背景的现象?答案:元素含量分布的均匀性7.地幔的主要矿物为()矿物。
答案:铁镁8.地壳的主要矿物为()矿物。
答案:长英质9.下面哪种元素属于相容元素?()答案:Th10.下面哪种元素属于不相容元素?()答案:Nb11.参数相近似的两个地质体具有同源性。
()答案:错12.地球化学省是以下地壳为背景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答案:错13.不相容元素是指是指不容易进入固相而在残余流体相中聚集的元素。
()答案:对14.微量元素的分布不同于常量元素,不受化学计量原则控制,其分布规律微观上受元素分配规律制约。
()答案:错15.岩石圈中的主量元素遵循化学计量原则形成自然矿物。
()答案:对16.元素异常区主要是受到人为污染的地区。
()答案:错17.研究元素的分布、分配的重点是地幔和地壳。
()答案:对18.微量元素在造岩矿物中多以离子吸附形式存在。
()答案:错19.由两个以上地球化学作用叠加形成的复合地质体中,化学元素含量往往偏离正态分布。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23)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23)胡经国九、秦岭-大别“成矿省”(Ⅱ-8)秦岭成矿带该区西起甘肃临夏、舟曲,东至陕西安康;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
交通较为便利。
近年来,该区矿业经济发展较快,凤县-太白、西-成、镇安-旬阳一带的铅锌矿已成为国家级矿产基地。
秦岭成矿带位于秦祁昆中央山系东段,南北纵跨华北、秦岭、扬子3个地块和商-丹(甘南为武山-天水断裂带)、勉县-略阳(甘南为文县-玛曲断裂)2条板块缝合带。
该区共发现有色金属矿产地317处。
其中,大型14处,主要有:凤县-太白矿田、西-成矿田、镇安-旬阳铅锌矿田及近年来新发现的马元铅锌矿、代家庄铅锌矿等。
工作区成矿条件有利,已发现多处矿产地,1∶20万化探异常发育。
找矿潜力较大。
该区共划分出15个成矿远景区:黄牛铺-北宽坪加里东-燕山期铅锌铜金钨钼成矿远景区;凤县-太白华力西-燕山期铅锌金铜汞锑成矿远景区;山阳-柞水华力西-燕山期铅锌铜铁银成矿远景区;镇安-旬阳华力西-燕山期铅锌金汞锑成矿远景区;勉县-略阳-阳平关太古宙-元古代铁金银铅锌铜成矿远景区;宁强-镇巴晚元古代-中生代铅锌成矿远景区;半沟-厂坝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甘肃下拉地-本深沟铅锌银成矿远景区;甘肃两当北部银铅锌金成矿远景区;甘肃迭部-武都金铅锌铜成矿远景区;甘肃徽县南部地区铅锌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甘肃玛曲西南部地区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甘肃美武新寺-章县铜钨铅锌成矿远景区;甘肃文县-康县锰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甘肃夏河-合作铜铅金成矿远景区。
重点矿种为铅锌,兼顾铜、金、锑。
重点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铅锌矿。
择优开展马元、代家庄外围等铅锌矿勘查,开展秦岭西延的祁连成矿带小柳沟成矿区钨钼多金属矿勘查和镜铁山铅锌矿外围找矿。
秦岭成矿带预期新增铅锌资源储量15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40处;提交普查基地20处,详查基地10处。
十、上扬子“成矿省”(Ⅱ-13)川滇黔相邻成矿区工作区位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接壤处。
矿床学

第一章绪论一、矿床学概述二、矿产资源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三、我国的矿产资源概况第一节矿床学概述矿床学,又称矿床地质学,在国外称经济地质学(Economic Geology),是研究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它是矿产勘查和开发的地质理论基础,又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
矿床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颖的学科,它随着社会生产特别是矿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同时又随着近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矿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充实更新,形成了一门技术经济与地质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矿床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主要阶段:1、近代矿床学的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十六世纪~十七世纪)虽然人类对矿产的认识远自史前时期,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近代矿床学,其形成和发展始于十六世纪中叶。
当时正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雏形阶段,由于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在找矿实践中逐渐积累了关于矿床学的丰富知识,因而有些学者能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出早期的成矿理论。
2、成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自十八世纪以来,对矿床成因解释最有代表性的是“水成论”和“火成论”两种学术观点的争论。
水成论者(Neptunist)认为所有岩石和矿床都是在大洋水中沉积形成的,而且所有脉体,包括矿脉也是这样形成的。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弗莱堡矿业学院的维尔纳(1755年),到十九世纪初,波伊(1822年)和尼克而(1832年)都指出火成岩与矿床之间存在着联系。
火成论者(Plutonist)否认地球内营力在地球发展演化中的作用,他们提出,硅酸盐和硫化物都不溶于水,因此矿石只能是地球深部火成的溶液或溶化物质注入地壳裂隙中而成的,这一认识的代表人物有美国人郝屯(1726~1797年)等。
这场“水火之争”尽管在两派的学术观点上都有事实根据和认识上的片面性,但在矿床学发展初期,促使了人们收集大量矿床实际资料,推动了人们对矿石、岩石的成因研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矿床学的发展,对矿床学理论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地球上的宝贵财富,包括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和能源矿产等。
它们的形成与开发利用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开发利用的相关内容。
首先,矿产资源的形成主要与地质作用和地壳演化密切相关。
矿产资源的形成通常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变过程。
金属矿石主要形成于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岩浆侵入等过程中,如铜、铁、铝等金属矿石。
非金属矿石形成于沉积作用、风化作用、燃煤作用等过程中,如石灰石、石膏、盐等。
能源矿产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它们形成于古生物遗体和有机质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热作用下的变质过程。
其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矿产资源为国家创造了丰富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通过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高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矿产的开采和利用可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的能源需求,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提升科技水平、推动技术创新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开发矿产资源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
矿山开采、矿石加工和废弃物处理会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给周边环境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其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存在资源消耗和浪费。
一些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排放物,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此外,矿产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避免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稳定。
在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首先,需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评估工作,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通过科学评估和规划,合理布局矿产资源的开发,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其次,要加强矿产资源的环保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地球化学解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过程

地球化学解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过程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家园,也是养育万物的源泉。
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矿产资源并非天上掉下来的,它们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
本文将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地球上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
1. 大地构造与矿产资源形成地球的表面由一系列板块构成,这些板块通过板块运动相互交错。
在板块运动过程中,构造活动使得地壳发生破碎、抬升、沉降等变化,从而影响了矿物和矿床的形成。
例如,地壳的抬升可能会使得深层矿物质逐渐暴露在地表,形成矿床。
而板块相互碰撞时形成的岩浆活动,则是许多矿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2. 岩石变质与矿产资源形成岩石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经历的变化过程。
变质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质可能发生结晶、重排等变化,从而形成一些新的矿物质。
例如,由于地壳的抬升和岩浆的侵入,原本的沉积岩可能会经历高温变质,其中的黄铁矿、方解石等矿物质可能由此形成。
3. 地球化学过程与矿产资源形成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地球上物质通过地质、气候等条件的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一些化学元素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矿物质。
例如,水流的作用可能会导致金属矿物的富集,从而形成金矿。
而酸性介质的存在有助于铀等放射性元素的聚集和沉积,形成铀矿床。
4. 生物作用与矿产资源形成生物作用是指生物活动对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许多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一些特定的化学元素,而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可能发生沉积形成矿物质。
例如,海洋中的贝壳、珊瑚等生物骨骼中的钙质可以通过堆积沉积形成石灰岩,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石灰石矿。
综上所述,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地质、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了解这些矿产资源形成的过程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尊重地球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且为后代留下更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冀人版(2024秋)五年级科学上册3.13地壳的构成(教案)

(3)课后实践:布置“地壳资源调查”任务,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身边的地质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地壳的构成、地壳板块学说等内容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提高课堂趣味性。
- 地壳运动导致的地质现象
4. 地壳资源与人类活动
- 地壳中的矿产资源分布
- 人类活动对地壳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5. 课堂探究活动
- 地壳岩石标本观察
- 地壳运动对生活的影响探讨
板书设计:
1. 地壳的构成和特征
- 地壳的概念与组成
- 地壳的类型与特征
2. 地壳板块学说
- 地壳板块的定义和分类
- 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 地壳边界: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边界通常表现为哪些地质现象?
3. 例题三补充:
- 板块边界: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有哪些特点?
- 地壳运动:举例说明地壳板块运动导致的地质现象。
4. 例题四补充:
- 防灾减灾:除了地震、火山喷发,还有哪些地壳运动引发的灾害?如何进行防范?
- 地壳灾害案例:分析一个具体的地壳灾害案例,阐述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5. 例题五补充:
- 地壳资源分类:地壳中包含哪些类型的资源?
- 资源利用与保护:在利用地壳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内容逻辑关系
- 地壳的概念与组成
- 地壳的类型与特征
2. 地壳板块学说
- 地壳板块的定义和分类
- 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3. 地壳运动与地质现象
- 地壳运动的类型和原因
- 板块相互挤压:导致地震、山脉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4)
胡经国
第三章矿石
第一节矿石概述
一、矿石的定义
矿石(Ore)是指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种可被利用性能的矿物集合体。
一般矿体由矿石和脉石(夹石)组成。
矿石中可被利用的矿物——矿石矿物可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矿石的概念是相对的。
随着人类对矿物原料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工艺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无用的矿物也可以成为有用矿物。
确定矿石与非矿石的主要因素是对矿石品位的要求。
二、脉石的定义
在矿体中与矿石伴生的无用岩石,称为夹石或脉石。
脉石是矿体中无用矿物或其有用成分含量甚微而不能利用的矿物集合体。
三、矿石品位及其表示方法
矿石中有用组分(元素或矿物)的单位含量称为矿石品位。
金、铂等贵金属矿石的品位用克/吨表示;其他矿石的品位常用百分数表示。
通常用矿石品位来衡量矿石的价值。
但是,在矿石中脉石的成分和有害杂质的多少也会影响矿石的价值。
第二节矿石的矿物组成
矿石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
一、矿石矿物
㈠、矿石矿物的定义
矿石矿物是指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又叫做有用矿物。
例如,铬矿石中的铬铁矿,铜矿石中的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和孔雀石,石棉矿石中的石棉等。
㈡、矿石矿物分类
按矿物含量的多少,矿石矿物可分为:
1、主要矿物
主要矿物是指在矿石中含量较多、并且在某一矿种中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2、次要矿物
次要矿物是指矿石中含量较少、对矿石品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矿物。
3、微量矿物
微量矿物是指矿石中一般含量很少,对矿石的价值不起大的作用的矿物。
矿石中某些特征元素矿物,如镍矿石中微量铂族元素矿物,虽然其含量甚微,但是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这类微量矿物仍然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二、脉石矿物
脉石矿物是指那些与矿石矿物相伴生的、暂不能利用的矿物,又叫做无用矿物。
例如,铬矿石中的橄榄石、辉石,铜矿石中的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石棉矿石中的白云石和方解石等。
脉石矿物主要是非金属矿物,但是也包括一些金属矿物。
例如,铜矿石中含有的极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由于其无综合利用价值,因而也属于脉石矿物。
三、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份量比
矿石中所含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份量比,随不同金属矿石而异。
在同一种矿石中亦随矿石贫富品级不同而有差别。
在许多金属矿石中,脉石矿物的份量往往远远超过矿石矿物的份量。
因此,矿石在冶炼之前,必须经过选矿,弃除大部分无用物质后才能冶炼。
四、矿物成因和工艺特征的区分
在研究矿石的矿物组成时,还应区分矿物的成因(原生的、次生的、变质的)和矿物的工艺特征(易选冶的、难选冶的)等。
五、伴生有益组分和有害组分
矿石中除了主要组分以外,还伴生有有益组分和有害组分。
有益组分是指可回收的伴生组分或能改善产品性能的组分。
例如,铁矿石中伴生的锰、钒、钴、铌和稀土金属元素等。
有害组分是指对矿石质量有很大不良影响的组分。
例如,铁矿石中含硫高,会降低金属抗张强度,使钢在高温下变脆;磷含量高会使钢在冷却时变脆等。
第三节矿石结构构造
一、矿石结构及构造的定义
矿石结构是指矿石中单个矿物结晶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相互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矿物的分布特征,也包括矿物颗粒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相互结合关系所反映的矿物的分布特征。
矿石构造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相互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矿物集合体的分布特征。
例如,若在铬铁矿矿石中铬铁矿矿物集合体呈延长的形态,它们与硅酸盐
矿物集合体呈相间的带状分布,则铬铁矿矿石的这种构造称为条带状构造。
而其中铬铁矿矿物颗粒多呈自形晶,则铬铁矿矿石的这种结构称为自形粒状结构。
二、常见矿石结构构造
㈠、几种常见矿石结构
1、自形结构
矿石中的矿物颗粒在结晶充分的条件下,按其结晶习性形成相对完整的晶体形态(自形晶体形态),这种矿石结构称为自形结构。
例如,矿石中铬铁矿由于在自熔体中结晶早于硅酸盐矿物而呈自形晶体颗粒,部分晶体颗粒棱角被硅酸盐熔蚀明显发生圆化。
2、他形结构
矿石中矿物颗粒由于在结晶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或受到外部条件干扰的情况下,不能按其结晶习性结晶成自形晶,而呈不规则状晶体或异常晶体形态(他形晶体形态)出现,这种矿石结构称为他形结构。
例如,矿石中黄铁矿颗粒呈他形粒状晶体分布于其他矿物中间。
3、包含结构
矿石中一种矿物整体地被包含在另一种矿物中间,这种矿石结构称为包含结构。
例如,矿石中浑圆形粒状自然金被包裹在石英中间,另外含有辉锑矿。
4、交代残余结构
矿石中一种矿物被另一种矿物所取代,致使早期被交代矿物呈不规则状残余矿物存在,这种矿石结构称为交代残余结构。
例如,矿石中斑铜矿和黄铜矿被铜蓝和褐铁矿交代呈残余状,交代残余显示黄铜矿在斑铜矿中呈格状分布,另含有脉石矿物。
5、固熔体分解结构
矿石中在早期温度较高条件下呈一相结晶的矿物,随着温度下降分离为互不混熔的两相结晶的矿物,晚期分离出来的矿物常呈乳滴状分布在早期形成的矿物中间,这种矿石结构称为固熔体分解结构,又叫做乳滴状结构。
例如,矿石中黄铜矿呈乳滴状分布于闪锌矿中间,二者接触界线平滑。
6、填隙结构
矿石中晚期形成的矿物充填在早期形成的矿物颗粒中间或晶体内部的裂隙中,呈不规则状分布(有别于它形结构),这种矿石结构称为填隙结构。
例如,矿石中黄铜矿沿着早期形成的石英颗粒间隙充填交代,可见平直的石英晶面。
7、脉状穿插结构
矿石中晚期形成的矿物沿着被切穿矿物的裂隙充填,形成穿插矿物的细脉(与填隙结构有别),这种矿石结构称为脉状穿插结构。
例如,矿石中赤铁矿柱状晶体集合体呈定向排列,沿裂隙穿插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等。
8、网脉状结构
矿石中晚期形成的矿物沿着被切穿的早期矿物呈网脉状分布,这种矿石结构称为网脉状结构。
例如,铜蓝及透明矿物沿着黄铁矿网状裂隙充填交代。
㈡、几种常见矿石构造
1、块状构造
在矿石中有用矿物含量占80%以上,矿物集合体呈不定形状,分布无方向性,并且致密无孔洞,这种矿石构造称为块状构造。
例如,矿石中由磁铁矿和钛铁矿(含量>80%)及少量硅酸盐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致密无孔洞,分布无方向性。
2、浸染状构造与稠密浸染状构造
在矿石的脉石矿物基质中有30%以下矿石矿物集合体,粒径一般<0.5cm,它们呈星点状较均匀地散布于矿石中,这种矿石构造称为浸染状构造。
若矿石矿物含量>30%,则称为稠密浸染状构造。
例如,矿石中铬铁矿集合体形态不规则,粒径一般<0.3cm,含量少,一般<30%,呈星点状较均匀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3、斑点状构造与斑杂状构造
矿石中矿石矿物集合体呈近等轴状斑点,斑点大小较均匀,粒径多数可达0.5cm,分布较均匀并且无方向性,这种矿石构造称为斑点状构造。
若斑点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而且分布不均匀,则称为斑杂状构造。
例如,矿石中辉钼矿集合体,粒径<0.3cm,呈近等粒状斑点,沿矽卡岩的孔隙、微裂隙呈稀疏星点状分布。
4、条带状构造
矿石中由不同成分或成分相同而颜色不同、或结构不同的矿物集合体在同一个方向彼此相间分布呈条带状,这种矿石构造称为条带状构造。
例如,矿石中铅锌硫化物与石英相间呈条带状分布。
5、角砾状构造
矿石中一种或多种矿物集合体构成角砾,被一种或多种矿物集合体胶结,这种矿石构造称为角砾状构造。
例如,矿石中围岩的破碎角砾被含有辰砂的石英、方解石胶结。
6、晶洞状构造与晶簇
在矿石或围岩的空洞内,生长具有一定晶形的矿物集合体(矿物一般垂直裂隙或孔洞壁生长),保留有部分孔洞,这种矿石构造称为晶洞状构造。
洞内生长的的矿物晶体群,称为晶簇。
2020年3月27日编写于重庆
2020年9月4日修改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