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以及碱的化学性质辅导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实验目的:
了解碱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材料:
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铝固体、酚酞指示剂、盐酸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一: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1) 取一小块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少量水中,观察氢氧化钠固体在水中的行为。

(2)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反应产物的变化。

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后,产生氯化钠和水。

2. 实验二:氢氧化钙的中和反应
(1)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观察变化。

(2) 将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反应产物的变化。

实验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后,产生氯化钙和水。

3. 实验三:氢氧化铝的酸碱性
(1) 将氢氧化铝固体加入少量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行为。

(2) 使用盐酸溶液测试氢氧化铝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现象:氢氧化铝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溶液,氢氧化铝溶液中有碱性。

四、实验结论:
1. 氢氧化钠是碱,具有中和酸的性质。

2. 氢氧化钙是碱,具有中和酸的性质。

3. 氢氧化铝是碱,具有中和酸的性质。

五、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碱的化学性质,掌握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铝的中和反应以及氢氧化铝的酸碱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碱的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化学知识。

常见的碱的教案

常见的碱的教案

常见的碱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碱的命名和常见化学方程式。

3. 了解碱的应用领域与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碱的命名和常见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1. 掌握碱的应用领域与作用。

四、教学准备:教材、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幻灯片、化学试剂、碱性物质。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 引导学生复习酸和碱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相互作用。

2. 提出问题:碱是什么?常见的碱有哪些?第二步:讲解碱的定义和性质1.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碱的定义:碱是能够溶于水产生氢氧根离子( -OH) 的化合物。

2. 解释碱的性质:呈碱性溶液,能中和酸,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第三步:介绍常见碱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1. 列举常见碱的名称: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等。

2. 根据离解式,讲解碱的化学方程式:碱 + 水→盐 + 水。

第四步:实验演示1.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酚酞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解释碱的中和性质。

2.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测定pH值的变化,展示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五步:讲解碱的应用领域与作用1. 介绍碱的应用领域:肥皂制造、清洁剂、中和酸性土壤等。

2. 解释碱的作用:中和酸的效果、清洁和去污能力。

第六步:课堂练习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讨论。

2. 批改练习题,解答学生提问。

六、教学总结:1.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概括碱的定义和性质。

3. 强调常见碱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

4. 总结碱的应用领域与作用。

七、作业布置:1. 回答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总结碱的应用案例,并写下感想。

以上便是常见的碱的教案,通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课堂互动和练习题的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增强对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常见碱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碱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碱的性质、性质特点及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鉴别酸、中性物质和碱的物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常见碱的性质、性质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碱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

2. 备课内容:复习关于酸、中性物质和碱的知识点。

3.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酒精灯夹。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实验展示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 实验操作:
a.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
b. 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氢氧化钠变成了深紫色,氢氧化钾变成了蓝紫色,氢氧化钙变成了淡紫色。

4. 总结与讨论:讨论碱的性质、性质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碱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
1.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碱性物质?
2. 实验: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碱的性质和应用,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案例和教学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初中教案

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初中教案

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初中教案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碱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的反应、与盐的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碱的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溶液、盐酸、硫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之间的反应。

2. 提问:碱有哪些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将学习碱的哪些性质?二、实验探究(15分钟)实验一:碱与酸的反应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实验二:碱与盐的反应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实验三: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三、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碱的化学性质,形成知识体系。

2. 学生举例说明碱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碱的化学性质。

2. 学生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碱的化学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碱的化学性质,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碱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的性质教案
一、目标:
1. 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碱的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氧化反应和中和反应;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碱的性质。

二、教学过程:
1. 碱的定义和性质
首先,向学生解释碱的定义:碱是指在水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有苦味、腐蚀性和与酸中和的性质。

然后,介绍碱的一些常见性质:碱溶液呈碱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与金属氧化反应等。

2. 实验演示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碱的性质,进行以下实验演示:
a. 用几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测试碱的性质,观察颜色变化;
b. 将一小块铝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其氧化反应;
c. 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食盐,并观察中和反应。

3. 探讨碱的应用
让学生讨论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药物等,并引导他们思考碱的使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4. 检测与评价
通过小测验、实验报告或讨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碱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并对他们对碱的应用进行评价。

三、实验材料:
1. 氢氧化钠溶液
2. 酸碱指示剂(表里剂、溴甲酚绿等)
3. 盐酸
4. 铝片
四、预期成果:
通过本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碱的性质、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加深对碱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初中化学碱类及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类及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类及性质教案
主题:碱类及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碱类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碱类的常见性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碱类的定义和分类;
2. 碱的性质(碱的酸碱指示剂、碱的电离性、碱的润湿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碱类的定义和特点;
2. 碱的性质中的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2. 实验展示;
3. 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碱性溶液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引出碱类的概念。

2. 理论学习:讲解碱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碱的性质,如润湿性、电离性等。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实验,如用酚酞指示剂测试碱性溶液,让学生观察碱液的特点。

4. 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讨论碱类的应用场景和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对碱类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回顾:对碱类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总结碱类的性质,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解释。

七、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定律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碱的性质及其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碱的深层次性质和实际应用仍存在模糊认识。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碱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容易与酸、盐等其他物质混淆;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碱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碱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现象与结论: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5)实验反思:评价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实验技能。
4.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碱在环保、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5.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碱的性质与应用的手抄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审美观念。
6.思考题:讨论碱的性质与酸的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尝试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7.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期待大家在下一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碱的定义及其分类;
(2)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规律;
(3)碱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碱的性质以及常见的碱物质;2.学习碱与酸的反应及中和反应;3.掌握碱与金属反应的性质;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过程A. 导入环节1.通过一幅图画,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如肥皂、洗洁精等;2.通过一段短小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碱性物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常见的碱性物质有什么共同点。

B. 碱的性质1.让学生跟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了解碱的定义;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的记忆,如肥皂能够去除油渍,洗洁精能够去除油腻等。

C. 碱与酸的反应及中和反应1.让学生跟读教材,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并举一些例子进行讲解;2.运用视频演示,让学生观察酸和碱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酸和碱的反应特征;3.调配出不同pH值的酸碱溶液,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体验pH值对酸碱反应的影响;4.引导学生完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并让学生自行总结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D. 碱与金属反应的性质1.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碱和金属反应的现象;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碱和金属反应的性质及变化过程;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过程以及产生的气体等是否在生产、生活中有应用。

E. 拓展应用1.让学生自行寻找生活中与碱有关的现象,并进行解释;2.引导学生对碱做更多的探究,并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开展相关探究。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碱的化学性质为主要内容,从导入、碱的性质、碱与酸的反应及中和反应、碱与金属反应的性质、拓展应用等环节进行有机的组合,使学生在多种方式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碱性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一、知识梳理
1. 碱的定义: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2. 碱的性质:
(1)碱具有苦味,能腐蚀皮肤。

(2)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

(3)碱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碱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 碱的分类:
(1)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强碱和弱碱。

(2)根据是否含有金属离子可分为氢氧化物、碳酸盐和氢氨基化物。

二、实验演示
实验一:用红石蕊试纸测试各种碱的腐蚀性。

实验仪器:碗、红石蕊试纸、苏打粉、氢氧化钠溶液(NaOH)、氨水(NH3)。

实验步骤:
1. 将苏打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入两个碗中。

2. 分别将红石蕊试纸蘸取氢氧化钠溶液和苏打粉,观察红石蕊试纸的变化。

实验二:探究碱溶解性的实验。

实验仪器:试管、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苏打粉。

实验步骤:
1. 将氢氧化钠固体和苏打粉分别加入试管中,并加入水。

2. 观察溶解后的情况。

三、总结提升
1. 请同学们从实验中总结碱的性质及分类。

2. 碱与酸反应的中和反应中,盐的生成是如何发生的?
3.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碱溶解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
1. 请同学们总结碱的性质及分类,写一篇短文。

2. 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问题与老师交流。

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碱的性质和常见种类;2. 掌握碱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3. 能够正确使用指示剂检测酸碱性。

教学重点:1. 碱的定义和性质;2. 碱的常见种类;3. 指示剂的类型和使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碱的酸中和反应;2. 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学科教学大纲》;2. 实验器材:试管、酚酞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碱的概念,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碱,并讨论其常见的应用和性质。

二、讲解碱的性质和常见种类(15分钟)1. 碱是指在水中产生氢氧化物离子的化合物,具有苦味和腐蚀性。

2. 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并介绍它们的化学式和性质。

三、探究碱与酸的中和反应(10分钟)1. 结合实验,观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并观察生成的盐和水。

2. 引导学生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化学方程式。

四、学习使用指示剂检测酸碱性(10分钟)1. 介绍酚酞、溴蓝和酚酞等常见指示剂,在试验中演示它们检测酸碱性的方法和原理。

2. 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体会指示剂的变色反应。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碱的性质和常见种类;2. 引导学生思考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与酸的作用进行对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碱的性质和常见种类,掌握碱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能够正确使用指示剂检测酸碱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同时,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让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化学碱的性质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碱的性质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碱的性质探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探究碱的溶解性和电离性;
3. 探究碱的导电性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碱的溶解性和电离性;
难点:理解碱的电离反应和导电性。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试管、试管架、通风罩、电导仪等;
2. 实验物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盐酸溶液等;
3. 实验操作流程和记录表;
4. 酸碱指示剂。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导入化学碱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2. 提出探究问题:碱的溶解性和导电性是怎样的呢?
二、实验探究:
1. 实验一:观察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的溶解性;
2. 实验二:用电导仪测试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
三、数据汇总与分析:
1. 整理实验结果,分析碱的溶解性和电离性的规律;
2. 讨论碱的导电性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碱的电离反应;
四、拓展应用:
1. 实验演示:用酸碱指示剂观察不同碱的酸碱中和反应;
2. 讨论酸碱指示剂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归纳总结:
1. 总结碱的性质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认识碱与酸之间的反应关系和化学平衡。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碱的性质与应用;
2. 阅读相关内容,写一篇关于碱的实际应用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碱的性质和电离反应过程,同时对化学实验和观察技能有了提升。

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应用场景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初三化学教案碱及其性质1

初三化学教案碱及其性质1

年级学科初三化学课题碱及其性质(1)备课人范金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几种碱;(2)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利用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性质重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难点:氢氧化钠的性质课时 1 时间45分钟【教学过程】复习巩固:补全下列化学方程式Fe +H2SO4 =CuO +H2SO4 =Al2O3 +H2SO4 =Al(OH)3+H2SO4 =Ba(OH)2 +H2SO4 =【新课导入】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常见的酸及其性质,那有哪些常见的碱呢?他们又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常见的几种碱的性质吧。

【新课讲解】一、氢氧化钠的性质1、氢氧化钠是________色固体,________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_______。

它的水溶液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

它的俗名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潮解。

因此,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如NH3,O2,H2等)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可干燥CO2、SO2气体。

◆注意:氢氧化钠有强烈腐蚀性,使用时当心沾到衣服和皮肤上!如果氢氧化钠粘衣服或皮肤上如何处理?二、氢氧化钙的性质1、氢氧化钙的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色_________状物质,_____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性。

3、工业上通过高温煅烧石灰石来生产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俗名_________________,氧化钙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钙具有_____________性,可做食品干燥剂。

初中认识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认识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认识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1. 知道碱的定义和常见碱的种类;
2. 了解碱的化学性质;
3. 掌握碱和酸的化学反应;
4. 了解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碱的定义和种类、碱的化学性质;
难点:碱和酸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碱,如肥皂、洗衣粉等,并提问学生认识哪些碱。

2. 学习碱的定义和种类:讲解碱的定义和常见的碱种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 碱的化学性质:介绍碱的化学性质,包括碱的水溶液呈碱性、与酸性物质反应等。

4. 碱和酸的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演示,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酚酞指示剂的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物质的变化。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碱和酸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产物,并解释产生这些产物的原因。

6. 碱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洗剂、药物、化妆品等。

7. 练习和总结: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碱的认识,并总结当堂学习内容。

四、课堂作业:
1. 整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碱的例子并做简单的介绍;
2.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对酚酞指示剂颜色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能力有所不足,需要通过实验和生活应用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碱的化学性质。

同时,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初中化学酸碱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酸碱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
3. 能够区分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酸和碱,引出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习酸的性质(10分钟)
讲解酸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有酸味、酸会与碱中和、酸与碱反应会产生气体等。

3. 学习碱的性质(10分钟)
讲解碱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有碱味、碱会与酸中和、碱与酸反应会产生盐等。

4. 区分酸碱的鉴别方法(10分钟)
介绍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包括用pH试纸、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等进行实验。

5. 实验操作(15分钟)
请学生进行酸碱溶液的鉴别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

6.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答酸碱的性质和鉴别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思考生活中酸碱的应用,并写一篇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酸碱的定义、性质和鉴别方法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酸碱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

《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

《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记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能认识到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吸水性。

2.通过实验探究碱的性质,学会根据性质考虑其用处的科学方法。

3.通过探究碱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根据实验归纳碱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老师播放虎门销烟纪录片,并提出问题,林那么徐用的是什么物质来硝烟的呢?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答复林那么徐用到了生石灰,整个石灰池烟雾滚滚,不断沸腾。

老师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石灰池里又发生了哪些反响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活动天地2-3各取适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分别放置在两个烧杯中,观察其颜色状态。

学生答复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氢氧化钙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活动天地2-3露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的变化。

学生答复氢氧化钠逐渐开场溶解,氢氧化钙无明显变化。

老师总结氢氧化钠之所以暴露在空气中会溶解,是由于它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

根据这个性质,同学们说一说存放氢氧化钠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回容许该存放在枯燥地方并密封保存。

学生实验向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参加少量水,振荡,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学生答复氢氧化钠根本全部溶解,烧杯外壁有些烫手;氢氧化钙有一局部溶解,溶液呈混浊状态,烧杯外壁温度也明显升高。

老师演示把一根头发丝放入试管中,向试管里参加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2-3min,观察头发丝的变化。

学生答复头发丝被腐蚀了,已经不完好,像被烧过一样。

老师总结没错,氢氧化钠也像浓硫酸一样,有强腐蚀性,因此也被叫做火碱、烧碱、苛性钠等,对皮肤和衣服有一定的腐蚀性。

老师提问既然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那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答复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能与皮肤、衣物直接接触。

初中化学制碱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制碱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制碱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碱的种类和用途;
3. 能够区分碱、中性物质和酸;
4. 理解碱性溶液的电离和性质。

二、教学重点:
1. 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常见碱的种类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
1. 区分碱、中性物质和酸的特点;
2. 理解碱性溶液的电离过程。

四、教学过程:
1. 碱的定义和性质
(1)引入: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酸碱中性物质的特点,引出碱的概念。

(2)讲解:介绍碱的定义和性质,如碱呈苦涩味、具有腐蚀性等。

(3)示范:通过示范实验演示碳酸氢钠和盐基的反应,说明碱的中和作用。

2. 常见碱的种类和用途
(1)讲解:介绍常见碱的种类和用途,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2)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碱的用途,如氢氧化钠用于制取肥皂等。

3. 区分碱、中性物质和酸
(1)讲解:讲解如何区分碱、中性物质和酸的特点,如PH值的区分等。

(2)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练习题,掌握区分碱、中性物质和酸的方法。

4. 碱性溶液的电离和性质
(1)讲解:介绍碱性溶液的电离过程和性质,如氢氧化钠水溶液的电离和性质。

(2)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碱性溶液的性质。

五、总结与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常见碱的种类和用途,能够区分碱、中性物质和酸,并了解碱性溶液的电离过程和性质。

教师可引导学生做一些拓展性实验或讨论,加深学生对碱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化学碱教案

初中化学碱教案

初中化学碱教案主题:碱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碱的分类和性质。

3. 知道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常见碱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1. 控制教学内容的深浅和难易度,保证学生掌握碱的基本概念。

2. 帮助学生理解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盐酸、石灰石、石灰水、苏打粉。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碱这一概念,并与酸进行对比,引出碱的定义。

二、碱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1. 讲解碱的定义和性质,强调碱的碱性质,例如苏打水的碱性。

2. 展示实验现象:使用盐酸与石灰石和石灰水反应,产生气体,说明碱和酸的中和反应。

三、常见碱的分类和性质(15分钟)1. 分类:天然碱(如石灰石、石灰水)和合成碱(如氢氧化钠)。

2. 性质:天然碱和合成碱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碱的特点。

四、碱的应用(10分钟)介绍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苏打粉用于烘焙食物,石灰水用于润灭火灾等。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碱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应用。

【板书设计】碱- 定义和性质- 分类和性质- 应用【教后反思】本节课重点介绍了碱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应用,让学生对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示碱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加强碱和酸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初中化学:碱和碱的性质

初中化学:碱和碱的性质

第七章第二节碱和碱的性质【学习目标】1、知道几种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碱的通性。

3、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1、碱的通性。

2、常见碱的性质。

【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碱的通性。

【课时】2课时第一课型自主学习【课堂目标】1、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及俗称。

2、初步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碱的通性。

第一学段:自主学习1.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P7-P10进行自主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

3.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

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常见的酸以及酸的化学性质,那我们生活中又有哪些常见的碱呢?他们有何性质?平时家庭中常用的一种管道疏通剂,它的主要成分是苛性钠、铝粒、硝酸钠、色素。

为什么这种东西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碱吧!【学生活动一】常见的碱(阅读课本7—8页)活动一:碱的定义:溶于水解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可溶性的碱:NaOH、Ca(OH)2(微溶)、Ba(OH)2、KOH难溶性的碱:Mg(OH)2、Cu(OH)2、Al(OH)3、Fe(OH)3氨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浓氨水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活动二:常见碱的物理性质一、NaOH1、NaOH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钠NaOH俗称、、。

是色的固体,溶于水,溶解时大量的热。

注意:(1)氢氧化钠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物理变化);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化学变化),所以要保存。

(2)NaOH有强烈的性,若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冲洗,然后涂上。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直接放在纸片放在。

2、NaOH用途:(1)可以做干燥剂,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

不能干燥CO2、SO2、HCl等气体。

(2)用于造纸、印染、炼油等。

·二、Ca(OH)21、Ca(OH)2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钙Ca(OH)2是色的粉末状固体,溶于水,氢氧化钙固体俗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以及碱的化学性质辅导教案
氢氧化钠(NaOH )是一种常见的碱,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等被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实验探究一:用镊子夹取3小块氢氧化钠分别进行实验(切忌用手拿)。

实验
现象 分析 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
置一会儿
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
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注意:①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______,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_________,是________变化;潮解后的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产生_________而变质,是_______变化,所以氢氧化钠必须要_______保存。

②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要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里,不能放在纸上,以防氢氧化钠腐蚀天平托盘;称量要迅速,以免潮解影响称量的准确性。

2、氢氧化钠的用途:
(1)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因此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3)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去污时就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

(二)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钙也是一种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对皮肤,织物有较强的腐蚀作用,使用时应小心。

氢氧化钠腐蚀性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洗净的鸡爪
1、实验探究二:取一小钥匙氢氧化钙,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然后放入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然后放置,使上层液体澄清。

取出澄清的溶液,向其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物理
性质
颜色、状态
在水中的溶
解情况
化学性质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后,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中也经常用
生石灰做干燥剂)。

用途
①建筑上:用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②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等的石灰浆,保护树木,防止冻
伤,并防止害虫生卵。

③农业上:用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用熟石
灰改良酸性土壤。

2、除了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外,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2]、一水合氨(NH3·H2O)等。

思考与交流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质?变质的原理是什么?
2、怎样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二、碱的化学性质
1、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钠(NaOH )溶液
氢氧化钙(Ca(OH)2)溶液 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作用
二氧化碳(CO 2) 二氧化硫(SO 2) 三氧化硫(SO 3)
2、碱的化学通性:
①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_______,无色酚酞溶液__________________。

②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③碱能与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④碱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提醒:可溶性碱才有碱的化学通性。

中学常见的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一水合氨(NH 3·H 2O ),可记忆为:“五种可溶碱,钾钠钙钡氨”。

三、酸、碱分别具有化学通性的原因 (一)探究溶液的导电性
如上图1所示,分别实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

低压 直流 电源 图1
图2
(1)溶液X是____________(填“酸”或“碱”),试剂
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
______,X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是__________,X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X是稀硫酸,D是金属氧化物,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小庆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请根据该图回答:
(1)属于碱的是;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3)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4、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

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Ⅰ.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 溶液的浓度为______%。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Ⅰ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
______。

课后作业
【第1天】
1、下列物质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只有H+的是()
A.NaOH B.HNO3C.NH4Cl
D.Ca(OH)2
2、下列物质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混合物不能导电的是()A.稀硫酸B.烧碱C.稀盐酸D.酒精
3、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为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_______________。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属于碱的是___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
(3)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是制取各种铯盐的原料,也常用于玻璃陶瓷工业。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s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 无色酚酞试液遇CsOH溶液不变色
C. CsOH溶液中含有OH-
D. CsOH与CO2反应生成Cs2CO3和H2O
3.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熟石灰又称为消石灰B.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4.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石灰石
5.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KOH B.ZnO C.HNO3D.MgSO4
6.按照如图所示装置,瓶内盛放一列哪种物质时灯泡能发光()
A.酒精 B.蔗糖水C.食盐固体 D.硫酸钠溶液
7.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A.氯化钠溶液B.氯化钠晶体C.蔗糖D.铜
8.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
A.烧碱溶液 B.稀盐酸C.蒸馏水D.铁
9.氢氧化钠是色块状固体,于水,且溶解时大量的热,具有强烈的性,俗称、、;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可作某些气体的,不可干燥CO2,必须密封保存。

如果不慎将NaOH溶液溅到皮肤或衣服上,要先用,再。

10.氢氧化钠有强烈的性,所以它的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而溶解,还易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