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简答题篇1、在野外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断层是岩体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带,上下两层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是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接触有以下特点:1.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侵蚀面上往往有底砾岩、风化壳等;2.有名校的岩层缺失现象,代表长期间断;3.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古生物等有明显差异。
断层接触的存在有多种地貌、构造和其他构造标志:1.地貌标志:水表的断错,河流的突然转弯、山脊的终止或断错、山地与平原的截然交接、串珠状或者狭长的线状湖泊、地热采水的带状分布;2.构造标志:地层或其他地质、构造标志体的错断,断层构造岩的发育,构造变形的线性强化,断层滑面的存在,构造线的突然中止或断错;3.其他构造标志:沉积相的突变或者沉积厚度的突变,线状分布的火山活动或者火山机构,线状分布的热液矿床。
2、请列出代表性的基性、中性、酸性侵入岩以及等化学系列喷出岩的名称对(即基性侵入岩-基性喷出岩;……)以及区分这些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分标准(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2)超基性岩中喷出岩为苦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深成岩为橄榄岩,辉石岩。
基性岩中喷出岩为玄武岩;浅成岩为辉绿岩;深成岩为辉长岩。
中性岩中喷出岩为安山岩;浅成岩为闪长玢岩;深成岩为闪长岩。
另一组中性岩的喷出岩为粗面岩;浅成岩为正长斑岩;深成岩为正长岩。
酸性岩中喷出岩为流纹岩;浅成岩为花岗斑岩;深成岩为花岗岩。
3、简要阐述区分三大类掩饰的基本思路,主要标志和鉴别方法沉积岩是地面先存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剥蚀、机械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浆岩是岩浆沿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低后冷凝而成的;变质岩是沉积岩或岩浆岩在固体状态下在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活动微体作用下使原来的岩石成份、结构构造发生改变形成的。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17、平行不整合: 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第 1 页/共 17 页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节蚆羅芆芈蚅肇膈薇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V4XgP。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FKTrD。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sng7T。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V3Grs。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 、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1、地堑:主要有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
P2712、地垒:主要由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早升盘。
P2723、地温级:以℃表示,而把温度每增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P224、地温率:我们把深度每增加100米素增高的温度。
P225、叠层构造:即叠层石,它是由蓝绿藻分泌的粘液将细屑物质粘结再变硬而成。
它的生长由于季节变化而形成两种基本纹层:第一种是富藻纹层,又称暗层或暗带,藻类组分含量多、富含有机质故色暗;另一种富碳酸盐纹层、藻类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
两种基本纹层交替出现,组成叠层构造。
P207地堑地垒6、变质作用:是指在底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定状态下发生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原岩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
P1857、造岩矿物:矿物的化学成分中以含氧盐类矿物中的硅酸盐矿物(斜长石、钾长石、辉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和粘土矿物等)及石英最多,约占矿物总量的91%,这些矿物是组成岩石的主要常见矿物,称为自造岩矿物。
P358、解理:矿物受外力后沿晶体格架规则裂开的现象。
解理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
可分一二三组。
在标本上如果见到晶粒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小平面,即为解理面。
P3359、沉积相: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沉积的沉积岩特征的综合。
P20910、相标志:沉积岩特征(如岩石类型、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等)、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属种和生态、生物遗迹等)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是我们进行沉积相分析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标志。
P2091、岩石定名原则P198碎屑岩多是由几个或多个粒级碎屑所组成。
分类命名是以含量≥50%的粒级定岩石类型。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得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就是研究固体地球得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得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得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得封闭曲面。
3、矿物:就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得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得均质物体,就是组成岩石得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得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得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得物质,在不同得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得不同构造得晶体,构成结晶形态与物理性质不同得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就是被运动介质搬运得物质到达适宜得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得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得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得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就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得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得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与固结而形成得一类岩石。
10、沉积相:就是指特定得沉积环境形成得一套有成因联系得沉积特征与生物特征得总与。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得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得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得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得形态、规模,与围岩得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得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得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得同一岩性得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得阶段与确定其时代,这就就是地层划分17、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就是平行得, 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性、岩相有大得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1)晶体结构不破坏;
(2)物理性质发生微小变化; (3)类质同象在一定范围内时,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否 则发生晶变现象。 2)形成类质同象的条件 (1)半径相近:Fe2+0.083nm,Mg2+ 0.078nm (2)化学键类型相同: Na—K离子键, Si—Al共价键 (3)电价总和平衡 2Na+ → Ca2+ Na+ +Si4+ →Ca2+ +Al3+ (4)高温条件下有利,温度降低时发生分离 (Fe, Ti) 2O3 →Fe2O3+FeTiO3
不被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段。
沉积结果
(1) 冲积扇 以谷口为中心成放射状,中心粗外围细 特点:坡度较小,往往发育河网,范围较大 我国较大的冲积扇如成都平原(岷江)。 (2)河漫滩沉积
河漫滩是指高水位时被水淹没的谷底部分,漫滩相(河谷变 宽)以粉沙和泥质为主,水平层理,泥裂发育。 (3)三角洲沉积-海陆过渡环境 砂、粉砂和泥质。 河口下沉快或洋流搬运能力强时不形成三角洲,如钱塘江河 口等,称为河口湾。
2)变余结构:“变余”+原来结构名 称 4)交代结构 3)碎裂结构
2. 结构 1)变晶结构
按变晶大小
粗粒 > 3mm
等粒变晶
中粒 3 ~ 1mm 细粒 1 ~ 0.1mm 显微 < 0.1mm
不等粒变晶-斑状变晶(相差悬殊)
按变晶形状:粒状、磷片状、纤维状等 按变晶结晶程度:他形、半自形 命名:结构类型+“变晶结构”
深度在10km左右,上地壳与下地壳分界面,只有大陆才有。
(2)雷波蒂面
1000km深:上地幔与下地幔分界面。 (3)莱曼面(Lahmann)
5200km,内核与外核分界面。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2)侵蚀方向 (1) 侵蚀方式 向下侵蚀 V型谷,急 流和瀑布减少 • 化学侵蚀 向旁侵蚀使河谷变宽 • 机械侵蚀 形成U型谷,导致河 2. 河流的搬运作用 流改道,形成牛轭湖
综合地质学复习提纲
综合地质学复习提纲(邓)一、矿物岩石学部分:(一)、主要造岩矿物1. 主要造岩矿物包括哪些?2. 举例说明如何对一种矿物进行鉴定?(二)、岩浆岩1.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2. 按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变化,将岩浆岩分为哪几种岩石?3.岩浆岩中主要矿物成分有哪些?4. 何谓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5. 岩浆岩的主要结构类型?6. 岩浆岩的主要构造类型?7. 岩浆岩的主要产状有哪些?(三)、沉积岩1. 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2.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注意交错层与粒序层)3. 按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将沉积岩分为哪两大类?4. 按颗粒大小(具体数值)将陆源碎屑岩分为哪几大类?5. 按内源沉积岩的成因和特点其结构分为哪几类?6. 按内源沉积岩的成分可分为哪8类?7. 碳酸盐岩按成分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四)、变质岩1. 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2. 变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3. 变质作用的方式有哪些?4. 变质岩的结构,根据成因分为哪几大类?5. 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哪些?二、构造地质学(一)、地质体的基本产状1. 地质体的产状要素包括哪三项?2. 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3. 在地质图上,倾斜岩层走向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V字形法则)?4. 在地形地质图上,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5. 不整合有哪两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二)、线理、面理1. 小型线理包括哪几种?2. 大型线理包括哪几种?3. 何为透入性构造?4. 劈理的结构包括哪两部分?5. 按传统分类,将劈理分为哪三种?6. 按结构形态分类,将劈理分为哪两种?(三)、褶皱1. 褶皱的组成要素有哪些?2. 在正交剖面上,根据褶皱转折端的形态可以将褶皱分成哪几种?3. 在正交剖面上,根据褶皱翼间角的大小可以将褶皱分成哪几种?4.在正交剖面上,根据褶皱轴面产状可以将褶皱分成哪几种?5. 简述褶皱位态的分类?6. 简述褶皱形态的分类?7. 兰姆赛(等倾斜线法)对褶皱的分类?8. 褶皱的组合有哪三种形式?9. 褶皱的成因机制有哪四种?(四)、节理1. 什么叫节理?2. 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将其分为哪两类?3. 张节理与剪节理的特点与区别?(五)、断层1. 什么叫断层?2. 组成断层的主要几何要素为哪三个?3. 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可测得的断距有哪三个?4.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哪几类?5. 逆断层组合形式包括哪四种?6. 正断层组合形式包括哪四种?7. 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是什么?8. 分析与断层有关的图形时,应特别注意断层作用于地层、褶皱后的效应9. 同沉积断层的特点?10. 大陆裂谷的主要特征?11. 何为逆冲推覆构造?12. 糜棱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 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由哪些方面决定?。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1、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理化性状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目前主要研究地壳和地幔的上部——岩石圈。
2、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1、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1)大陆架(陆棚):是大陆在水下自然延伸的海底平台。
特点:坡度平缓,一般小于0.3度;水深一般小于200米;平均宽度75千米。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海底斜坡。
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
特点:坡度3度左右,最大可达20度;水深200—3000米;宽度小,平均宽度28千米;在斜坡上有许多海底峡谷。
(3)大陆基: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缓坡地带,坡度<1º,在海沟发育地区没有这一地形单元。
2、海沟与岛弧:岛弧:延伸距离很长的呈弧形分布的火山列岛海沟:岛弧靠大洋一侧的长条形巨型深凹槽,水深大于6000米。
3、洋脊和海岭:海岭:海底的山脉。
洋脊:横贯大洋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底巨型山脉,每个大洋都有,而且联通,全长6万多公里。
4、大洋盆地(洋盆)平均水深4~5Km,盆地内分布有:深海丘陵,深海平原、海山等。
3、地温梯度、地温深度(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
(2)地温深度:地温每升高1度所增加的深度。
4、地磁三要素: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交角。
(指北针偏地理北方的东侧,叫东偏角,符号“+”,反之为“-”。
我国大部分西偏,甘肃酒泉以西为东偏)磁倾角:磁力线与水平面的交角。
(纬度越高,倾角越大,在磁极上为直角,赤道处为零。
南半球—北针上倾为负,北半球—北针下倾为正)地磁场强度:地球上某一点的磁场强度。
5、莫霍面、古登堡面莫霍面:地表以下平均16公里处的界面。
在莫霍面上下,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 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 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大陆平均为33 km, 在大洋之下平均仅为7km。
地质学基础重点 复习资料
一、理解地质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2、研究岩石或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有构造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3、研究地球的历史;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岩相古地理;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1)研究地下资源方面的分支学科,如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2)、研究地质与人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支学科;二、掌握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壳表层形态、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
三.掌握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
(难点)。
1、野外观察: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各种野外标本。
2.分析试验:通过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的方法提高对地球物质的分辨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
3. 理论研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资料收集2)分析、归纳、推理3)模拟、验证4)得出结论①“将今论古”的方法:即利用现今正在发生地质现象(规律),推测、类比、认识过去(古代环境)。
②“以古论今、论未来”的方法: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断,而过去的地质现象却记录了全部过程,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下为地核。
地壳:大洋地壳-----大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年代较新,构造不复杂。
大陆地壳大陆地壳主体为中性火成岩,表层为沉积层,下层为深变质岩;年代老,构造复杂。
地幔:1.上地幔:软流圈----1~10%为液态,软化状态。
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
综合地质学一、名词解释矿物:岩石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砾岩:陆源碎屑直径大于2mm,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砂岩:由直径为0.01~2mm的碎屑颗粒组成,其中砂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斑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样,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未接近玻璃质称为基质,这种结构称为斑状结构。
(岩浆岩的一种结构)似斑状结构:岩石又两种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斑晶和基质基本上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是在相同或相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基质是显晶质的,这种结构称为似斑状结构。
沉积作用:现存的岩石经剥蚀及机械破碎形成岩石的碎屑、矿物碎屑或生物碎屑,再经过水、风或冰川的搬运作用,最后发生机械的沉积作用,另外一种是化学及生物化学溶液及胶体的沉积作用。
陆源碎屑岩: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所形成的由碎屑颗粒和填隙物所组成的岩石。
碎屑岩的物质组成有两部分,一类是陆源碎屑和填隙物中的杂基。
另一类是胶结物,它们是在沉积、成岩阶段以溶液沉淀的方式而形成的。
(沉积岩的一种大类)沉积岩:是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
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的地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成的岩石。
喷出地表--喷出岩。
侵入地壳--侵入岩。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却形成的酸性侵入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硬度高,耐磨损,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一般是黄色带粉红色,也有灰白色的。
岩盆: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侵入岩产状中的整合侵入体)流线构造:岩浆岩中柱状矿物和长形析离体、捕虏体作定向排列形成流线构造。
(侵入岩的原生流动构造)流面构造:岩浆中片状矿物、板状矿物及扁平捕虏体、析离体作平行排列形成流面构造。
(同上)变质作用:现存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及化学活动流体的参与导致岩石发生成分、结构和构造方面改变的一种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图文稿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绪论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10、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度层(BCD)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
11、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ABCDE)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E、散逸层。
12、大陆地壳由(AB)组成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
三、填空1、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1975年公布的地球参数表面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2、地磁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3、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温度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4、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1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5、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
16、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3、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
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粗、细、轻、重等各种碎屑本来是混杂在一起的,在沉积过程中却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叫做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5、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6、地震: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
7、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时间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8、岩石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大小、形态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简单题1、断口和解理的区别与联系。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解理是由内部格架构造所决定的。
2、五个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
3、煤的形成条件。
⑴必须有植物大量繁生,提供形成煤的物质来源.⑵植物遗体堆积后必须与空气隔绝,以免彻底分解破坏。
⑶使成煤作用持续进行,还须经历有节奏的地壳运动。
4、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和地面的破坏现象等进行划分的。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地震等级,其次依次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5、地层接触关系。
一种关系是侵入接触,即岩浆体侵入围岩之中,其特点是围岩接触部分有变质现象,火成岩中还往往有捕虏体存在。
另一种关系是沉积接触,即侵入岩上升地表遭受侵蚀之后,又为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
地质学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讲解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5、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6、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7、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0、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11、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7、成分成熟度;二、选择题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花岗岩属于(C)A、中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酸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3、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
4、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
5、竹叶状灰岩是(B)A、生物骨架结构;B、粒屑结构;C、晶粒结构;D、泥状结构。
6、下列单元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_(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_(含习题及参考答案)《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
(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
有自由空气异常。
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重力值,称为布格校正,有布格异常。
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
9: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假说众说纷纭。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
(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
有自由空气异常。
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重力值,称为布格校正,有布格异常。
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
9: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假说众说纷纭。
10: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
(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5、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6、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7、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0、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11、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7、成分成熟度;二、选择题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花岗岩属于(C)A、中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酸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3、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 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
4、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
5、竹叶状灰岩是(B)A、生物骨架结构;B、粒屑结构;C、晶粒结构;D、泥状结构。
6、下列单元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7、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A、放射能;B、太阳能;C、地球引力能;D、科里奥利力。
8、生物碎屑灰岩是(B)A、生物骨架结构;B、粒屑结构;C、晶粒结构;D、泥状结构。
9、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10、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
A、河流向源侵蚀;B、河流下蚀作用;C、河流截弯取直;D、河流分叉。
11、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A、黄玉;B、萤石;C、正长石;D、方解石。
12、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三、判断题1、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饱和度,因此可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
×2、安山岩是中性喷出岩。
√3、按照李克定律,在地壳深处,矿物在最大应力方向沉淀,最小应力方向溶解。
×4、纯石英砂岩为白色是继承了石英的颜色,是一种继承色。
√5、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竹叶状灰岩中的“竹叶”体是一种典型的内碎屑。
√6、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
√7、古登堡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8、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
√9、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10、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时,粘土级颗粒一旦沉积后被再一次侵蚀需要更大的流水速度。
√11、沉淹没于水中而形成的。
√12、地表的重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 13、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
√ 14、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块边缘。
× 15、地磁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波状层理:细层呈波状起伏,但其总方向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层系面。
其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往复振荡的波浪造成的,波层对称,多见于湖泊浅水带、海湾、泻湖环境的沉积物中;另一种是微弱的单向水流造成的,波层不对称,多见于河漫滩沉积物中。
4、斜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且层系之间可以重叠、交错。
它是水流(或风)中形成的沙纹或沙波被埋藏以后在岩层剖面上所呈现出的构造特征。
细层的倾向反映了介质的流向(风向),细层的厚度(相当于沙纹或沙波的高度)反映介质的流速。
因此,斜层理常用来作为水流动态(流速、方向、水深等)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常见者如下: a、板状斜层理:细层单向倾斜,单向水流所造成,见于河床沉积中。
b、槽状交错层理:在层理的横切面上,层系界面呈凹槽状,细层的弯度与凹槽一致或以很小的角度与之相交;在纵剖面上,层系界面呈缓弧状彼此切割,细层与之斜交。
河流沉积物中常见之。
c、楔形层理:层系呈楔形,多出现于三角洲及湖、海的浅水地带。
5、透镜状层理:砂质小透镜体连续地且较有规律地包裹于泥质层中,砂岩透镜体内部又具有斜层理。
它在潮汐沉积物中最常见。
6、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是无明显的细层界线,整个层理主要表现为粒度的变化,即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到细逐渐递变。
它是浊流的沉积特征,并且比较常见。
7、块状层理:岩层自下至上岩性均一,肉眼看不出其它内部层理构造,一般厚度大于lm,是沉积物快速堆积的产物。
也可为生物扰动所致。
2、论述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
答:影响和控制变质作用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在变质过程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而又相互制约,在不同情况下起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
一般说来,温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温度升高,岩石内部分子或原子活动性加大,为变质创造前提条件,主要引起重结晶和新生矿物形成。
压力的作用分两种。
静压力是上覆物质重量造成的,随深度增加。
其作用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以及形成分子体积较小和比重较大的矿物。
而应力是一种定向压力,与构造运动有关,在地壳浅部较强,深部则减弱。
地壳浅部,地壳运动应力最集中,以形成岩石构造上的变化为主(机械改造)。
在地壳深处,由于温度较高,矿物之间易发生化学反应。
最大应力方向溶解(压溶),最小应力方向沉淀,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柱状,片状矿物。
在地下流体中,主要是H2O、CO2还有F、Cl、B等挥发分。
一般存在于矿物粒间孔隙,裂隙中。
可能来自于原岩粒间孔隙,原岩矿物脱水,或岩浆及地壳深处。
流体的作用是起溶剂作用,促进组分的溶解,加大扩散速度,从而促进重结晶和变质反应的进行,也可以作为一种组分参加变质反应,形成不含水或含水的矿物,水溶液又是交代作用中物质带入或带出不可缺少的介质。
上述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并存的、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在不同情况下,以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
3、解释地层接触关系的不同类型,并说明其成因。
答:连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叫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连续,无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产状基本一致。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这种地层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长期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
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的产状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特征,不整合分为: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反映整体上升。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反映不均匀升降运动或水平运动,使地层褶皱或倾斜,新地层与不整合面平行,而老地层却与之斜交。
4、试总结现代海洋碳酸盐岩沉积的规律并加以解释。
答:绝大多数的碳酸盐是在浅水的海洋环境中形成的,其沉积作用过程主要受化学及生物化学条件的控制。
海相碳酸盐沉积在成因上有许多独特之处,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生物在碳酸盐沉积中具有重要作用生物直接吸收Ca2+、CO32-,形成骨骼或介壳、礁等,粪球粒。
生物的新陈代谢,吸收CO2改变水体的物化条件,促进碳酸盐的结晶沉淀。
2、水动力条件对碳酸盐沉积具有控制作用如灰泥代表安静环境,而颗粒代表的是动荡环境,特别是鲕粒。
3、碳酸盐沉积基本上是在原地形成的碳酸盐沉积基本上是在原地或盆内形成的,而不是由河流等由盆外搬运来的,虽然在盆内形成的一些较粗颗粒(内碎屑、生粒、鲕粒等)可以经过流水或波浪的改造,但搬运距离通常很小,只有风暴和浊流可以远距离搬运。
4、碳酸盐沉积主要形成于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环境现代海洋中的碳酸盐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30°以内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在这种温暖的水域中,各种钙质的生物大量繁衍,表层水的CaCO3已达到饱和程度,各种碳酸盐颗粒广泛分布,因此,温暖的气候是碳酸盐沉积的一个有利条件。
虽然在热带、亚热带海水中,CaCO3基本上是饱和的,但并非在各地都能发生碳酸盐沉积,其关键在于海水清洁度和深度。
现代的碳酸盐主要分布在没有碎屑物注入的清洁的浅水环境。
在有河流注入的地区,由于浊水降低了海水的透光度,不利于生物的生活生长,同时浑水对碳酸盐沉积有抑制作用。
浅水是碳酸盐沉积的另一个有利条件,因为水浅、温度较高,透光性好、含氧充足,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另外,在动荡的水中,CO3容易逸出,也有利于CaCO3的沉淀。
5、碳酸盐的沉积作用迅速,但容易受到抑制现代碳酸盐沉积速度是非常快的,以波斯湾为例,有人推算,按照现代的沉积速率,会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堆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碳酸盐沉积还受到地壳沉降,陆源碎屑物的注入,以及因地表出露被溶解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在同一沉积盆地中,碳酸盐岩的厚度往往没有碎屑岩厚,要造成巨厚的碳酸盐沉积,盆地的沉降速率必须与沉积速率相匹配,其它条件(气候、清水、生物等)也要适宜,因此,在地质历史中,碳酸盐岩的沉积是间歇性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