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盘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硬盘
问:什么是硬盘?
答:英文“hard-disk”简称HD。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计算机的硬盘主要由碟片、磁头、磁头臂、磁头臂服务定位系统和底层电路板、数据保护系统以及接口等组成。计算机硬盘的技术指标主要围绕在盘片大小、盘片多少、单碟容量、磁盘转速、磁头技术、服务定位系统、接口、二级缓存、噪音和S.M.A.R.T. 等参数上。
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
问: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
答: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是越小越好,潜伏期小代表硬盘的读取数据的等待时间短,这就等于具有更高的硬盘数据传输率。
什么是DMA和PIO
问:人们在谈论硬盘时经常提到DMA和PIO,那到底什么是DMA和PIO呢?
答:这两种模式就是目前硬盘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PIO模式是一种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数据交换模式;而DMA则是不经过CPU而直接从内存了存取数据的数据交换模式。
PIO的英文全称为“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即“程序输入/输出”模式。这种模式使用PC I/O端口指令来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和数据。由于驱动器中有多个缓冲区,对硬盘的读写一般采用I/O串操作指令,这种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复多次地完成I/O 操作,因此,达到高的数据传输率是可能的。
DMA的英文全称为“Direct Memory Access”,即“内存直接存取”模式。它表示数据不经过CPU,而直接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传送。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内,如OS/2、Linux、Windows NT等,当磁盘传输数据时,CPU可腾出时间来做其它事情,使服务器的数据性能大大提高。而在DOS/Windows3.X环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数据传输完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DMA 方式的意义并不大。
但在现在的操作系统环境中,DMA的传输模式明显优于PIO的传输模式。
什么是硬盘的转速
问:什么是硬盘的转速?
答: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单位是RPM(每分钟旋转次数)。其转速越高,内部传输速率就越高。目前一般的硬盘转速为5400转/分和7200转/分,最高的转速则可达
到10000转/分以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磁头在盘片定位寻找数据时,如果盘片转动速度越快,磁头则可更快地定位到要找的数据,那么硬盘一秒钟内可读取的数据就越多。特别是在读取游戏和拷贝大量数据的时候,转速高低就明显地体现出来。
什么是硬盘的缓存
问:什么是硬盘的缓存?
答:硬盘缓存是为解决硬盘的存取速度和内存存取速度不匹配而设计的(类似于CPU的一二级缓存)。缓存的容量因为其造价太高,而不可能做得太大。ATA硬盘的缓存大小一般为512KB和2MB。现在来说,5400转/分的硬盘通常有512KB和2MB两种,7200转/分的硬盘的缓存通常为2MB或者8MB。还有一些高端的型号采用了更大的缓存以提高硬盘性能。硬盘缓存越大,一次的数据吞吐量就越大,性能也就更好。
什么是硬盘的最高内部传输速率
问:什么是硬盘的最高内部传输速率?
答: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这是硬盘的内圈传输速率,它是指磁头和高速数据缓存之间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Mbit/s。最高内部传输速率的性能是与硬盘转速以及盘片存储密度(单碟容量)有直接的关系。这也是影响硬盘性能的因素之一。
什么是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
问:什么是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
答:外部数据传输率,通称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2000年推出的Ultra ATA/100,理论上最大外部数据率为100MB/s,目前的S-ATA其理论传输率为150MB/s,但由于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制约往往达不到这么高。
什么是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问:什么是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答: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注意它与平均访问时间的差别,平均寻道时间当然是越小越好,现在我们所使用的高级硬盘完成数据的搜索只需要7-11 毫秒,现在一般应该选择平均寻道时间低于9ms的产品。
什么是数据保护系统
问:什么是数据保护系统?
答:硬盘内保存了很多重要的数据和资料,但是硬盘很脆弱。因此,数据安全对用户来说是
一个重要的话题。目前硬盘普遍采用S.M.A.R.T技术(Self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即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来保护数据,各大硬盘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产品:昆腾公司在火球八代硬盘中内建了DPS(数据保护系统),Maxtor(迈拓)在金钻二代上应用了MaxSafe技术,以及Seagate(西捷)的DST(Drive Self Test,驱动器自我检测)和IBM的DFT(Drive Fitness Test,驱动器健康检测)等等。这些检测软件能有效地保护硬盘内数据的安全,用户使用时也可以更加放心了。
什么是S.M.A.R.T.
问:什么是S.M.A.R.T.?
答:S.M.A.R.T.即硬盘的自监测、分析、报告技术,这是现在硬盘普遍采用的数据安全技术,在硬盘工作的时候监测系统对电机、电路、磁盘、磁头的状态进行分析,当有异常发生的时候就会发出警告,有的还会自动降速并备份数据。
什么是IDE与EIDE
问:IDE接口是什么?EIDE接口又是什么?
答:IDE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接口。ATA接口最初是在1986年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共同开发的,使用40芯的扁平电缆线。IDE接口成本低廉,1990年后生产的PC机开始普遍采用IDE接口。
最初的IDE接口只考虑了硬盘,后来为了让CD-ROM等设备也使用ATA接口,西部数据提出了EIDE的概念,EIDE实际上包含了ATA-2和ATAPI两种标准(后者是为CDROM等设备制定的)。ATA接口的最新标准是ATA-3,与ATA-2相比,ATA-3没有增加更高速率的工作模式,但改进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加入了一个简单的安全方案,对电源管理方案进行了修改,并引入了S.M.A.R.T.技术,让硬盘在出错时能够向系统报告。
什么是ATA 133
问:经常可以在介绍硬盘时提到硬盘支持ATA 66、ATA 100、ATA 133,这是什么意思?答:ATA 33/66/100并不是新接口规范,它们只是对EIDE接口的增强。ATA 100是硬盘生产商昆腾(Quantum)联合几大厂商在原有的 ATA 66 基础上推出的新一代接口类型,这个接口得到了英特尔和其它一些主要芯片制造商的支持,目前的主流主板芯片组都支持该标准。ATA 100硬盘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硬盘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00MB/s,在数据线方面,它与ATA 66一样,使用的是向下兼容的80芯数据线。
ATA 133是Maxtor公司推出的接口规范,支持133 MB/s的接口传输速率,比原来的ATA 100接口速率高33%。其实今后硬盘接口规范的发展方向并不是现在的ATA并行口,而是Intel 提倡的Serial ATA(串行ATA接口)。而ATA 133只是Maxtor推出的一种过渡方案,因为现在的并行接口与以后的Serial ATA根本不兼容,这样一来用户的旧设备就无法使用新的接口了,而且Serial ATA最快要在2003年才会开始普及,在中间的过渡时间中,ATA 100很难满足高速发展的硬盘传输要求,所以Maxtor推出了这种名为“Fast Drive”的接口规范,作为过渡方案。
ATA 133接口仍然使用80芯的数据线,并且与以前的ATA 33/66/100完全兼容。不过要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