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参数
硬盘性能指标参数
我比较喜欢西捷的,就是价格稍贵,看看下面的介绍自己心里就有数了。
硬盘性能技术指标现在常从宣传广告或者杂志报刊看到硬盘单碟容量多少多少,接口是ATA100,数据缓存为4MB等等,那这些指标是否影响硬盘的性能呢?影响硬盘性能的技术指标到底有那些呢?笔者作了个统计,现将其列于下面:1、转速毫无疑问,转速是硬盘的所有指标中除了容量之外最为引人注目的性能参数了。
任何一款硬盘的面世时,它的宣传材料中都会在第一条提到它的转速。
转速对于硬盘随即传输速度和持续传输速度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它的机理我在本刊创刊号上有专题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目前,IDE硬盘主要由两个系列组成:5400RPM和7200RPM。
2、单碟容量如果说转速是硬盘性能的第一要素,那么处于第二位的无疑应该是磁碟表面的磁记录密度。
因为目前桌面IDE硬盘壳子里一般来说最多只能放进4张碟片,只有IBM可以放5张。
显然,靠增加碟片来扩充容量已满足不断增长的存储容量的需求是不可行的。
只有提高每张碟片的容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而桌面IDE硬盘的标准尺寸是3.5英寸(盘片直径),因此,必须提高磁记录的密度。
然而随着磁碟密度的提高,磁头就必须随之越来越灵敏。
传统的MR磁头所能承受的最大单碟容量是4.5G左右。
目前,单碟容量超过5G的硬盘已经全部使用了GMR磁头。
除了对于容量增长的贡献之外,单碟容量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升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
单碟容量的提高得益于磁道数的增加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加。
磁道数的增加对于减少磁头的寻道时间大有好处,因为磁片的半径是固定的,磁道数的增加意味着磁道间距离的缩短,而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到另一个磁道所需的就位时间就会缩短。
这将有助于随机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
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长则和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为现在的IDE硬盘早已不需要交错因子,磁碟每次从磁头下经过一圈,磁头所在磁道中的目标数据会被读取一次。
而磁道内线性密度的增加使得每个磁道内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从而在碟片的每个圆周运动中有更多的数据被从磁头读至硬盘的缓冲区里。
windows 硬盘运行参数
windows 硬盘运行参数一、硬盘概述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它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文件和数据等。
Windows操作系统通常使用机械硬盘(HDD)或固态硬盘(SSD)作为主硬盘。
二、硬盘参数1. 容量硬盘的容量通常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现在常见的容量范围从数百GB到数TB。
选择合适的容量取决于用户的存储需求和使用习惯。
2. 转速硬盘的转速指的是硬盘电机旋转的速度,通常以每分钟多少转(RPM)来表示。
常见的硬盘转速有5400RPM、7200RPM和10000RPM等。
转速越快,硬盘的读写速度通常越快,但噪音和功耗也可能会增加。
3. 接口类型硬盘的接口类型决定了其与主板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硬盘接口类型包括SATA、SATA Express、M.2和PCIe等。
不同的接口类型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连接方式。
4. 缓存大小硬盘的缓存大小通常以兆字节(MB)为单位,它用于临时存储从硬盘读取或写入的数据。
较大的缓存可以提高硬盘的读写性能。
常见的缓存大小有32MB、64MB和128MB等。
5. 能耗和噪音对于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硬盘的能耗和噪音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较新的硬盘技术可以降低能耗和噪音,提高使用体验。
三、Windows与硬盘的关系Windows操作系统与硬盘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硬盘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运行的主要存储设备。
Windows操作系统会直接管理硬盘的分区、文件系统、内存和缓存等资源,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硬盘通常会被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可以独立存储数据或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NTFS文件系统来管理硬盘分区中的文件和目录。
此外,Windows操作系统还提供了许多磁盘管理工具,如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等,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维护硬盘的健康状态。
四、硬盘的性能优化和维护为了提高Windows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用户需要对硬盘进行适当的优化和维护。
硬盘参数知多少
硬盘参数知多少容量(Volume)容量的单位为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
目前的主流硬盘容量为8.4GB以上。
影响硬盘容量的因素有单碟容量和碟片数量,单碟容量通常为2.1GB~4.3GB,最大的为迈拓的钻石七代,单碟容量达到6.8GB。
许多人发现,计算机中显示出来的容量往往比硬盘容量的标称值要小。
这是由于不同的单位转换关系造成的。
我们知道,在计算机中1GB=1024MB,而硬盘厂家通常是按照1G=1000MB进行换算的。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SeekTime)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硬盘的磁头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
硬盘读取数据的实际过程大致是:硬盘接收到读取指令后,磁头从初始位置移到目标磁道位置(经过一个寻道时间),然后从目标磁道上找到所需读取的数据(经过一个等待时间)。
这样我们看到硬盘在读取数据时,要经过一个平均寻道时间和一个平均等待时间,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在等待时间内,磁头已到达目标磁道上方,只等所需数据扇区旋转到磁头下方即可读取。
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但它受限于硬盘的机械结构。
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9ms到11ms之间,如迈拓的钻石7代系列平均寻道时间为9ms。
因此转速也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
转速(Rotationalspeed)硬盘的转速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过的圈数,单位为RPM(RotationPerMinute)。
一般硬盘的转速都达到5400RPM(每分钟5400转),而部分硬盘如迈拓的金钻系列则达到了7200RPM。
有些SCS I接口的硬盘使用了液态轴承技术,转速可达10020RPM。
上述的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时间的一半,主要就由硬盘转速来决定。
缓存(Cache)由于CPU与硬盘之间存在巨大的速度差异,为解决硬盘在读写数据时CPU的等待问题,在硬盘上设置适当的高速缓存,以解决二者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ssd参数量
ssd参数量固态硬盘(SSD)是一种新型的存储介质,其相比传统机械硬盘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更可靠的数据保护、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功耗等优势,因此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么,固态硬盘的参数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容量:硬盘的容量是指硬盘能够存储数据的大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
在固态硬盘中,容量的规格很多,如32GB、64GB、128GB、256GB、512GB、1TB、2TB等等。
一般来说,容量越大的SSD价格越贵,但存储的数据也越多,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容量。
2.接口:接口是指硬件设备与计算机通信的接口,固态硬盘的接口规格主要有PCIe、SATA、M.2等。
其中,SATA接口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接口规格,而PCIe接口速度更快,可提供更高的性能表现,M.2接口则是趋向于更小型化,同时也拥有较快的速度表现。
3.控制器:控制器是固态硬盘的最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控制读写传输的数据,还可以提高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降低能耗等。
不同的控制器制造商的硬盘整体性能表现有较大不同,一般来说,性能较好的品牌有三星、Intel、SanDisk、Kingston等。
4.读写速度:读写速度是衡量固态硬盘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影响系统的启动速度,以及数据的传输速度。
读写速度通常分为顺序读写速度和随机读写速度。
顺序读写速度是指硬盘读写大文件时的表现,它可以达到几百MB/s的水平,而随机读写速度是指处理小文件时的表现,它也是影响固态硬盘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5.延迟:硬盘的延迟是指从发送指令到硬盘回传数据所要花费的时间,也是影响硬盘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延迟越低,硬盘响应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固态硬盘在这一方面优于传统机械硬盘。
6.寿命:寿命是指SSD能够进行数据读写的次数,也称为固态硬盘的耐久性能。
当固态硬盘的寿命接近时,它的读写速度和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注意固态硬盘的使用和维护。
总之,固态硬盘的参数量较多,但这也反映了它在性能表现和数据保护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硬盘常见参数及名词解释大全
反应时间:指的是硬盘中的转轮的工作情况。反应时间是硬盘转速的一个最直接的反应指标。5400rpm的硬盘拥有的是5.55 ms的反应时间,而7200rpm的可以达到4.17 ms。反应时间是硬盘将利用多长的时间完成第一次的转轮旋转。如果我们确定一个硬盘达到120周旋转每秒的速度,那么旋转一周的时间将是1/120即0.008333秒的时间。如果我们的硬盘是0.0041665秒每周的速度,我们也可以称这块硬盘的反应时间是4.17 ms(1ms=1/1000每秒)。
s.m.a.r.t.(自监测、分析、报告技术):这是现在硬盘普遍采用的数据安全技术,在硬盘工作的时候监测系统对电机、电路、磁盘、磁头的状态进行分析,当有异常发生的时候就会发出警告,有的还会自动降速并备份数据。
ide及eide接口: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本意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serial ata:新的serial ata(即串行ata),是英特尔公司在今年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尔开发者论坛)发布的将于下一代外设产品中采用的接口类型,它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资料,在同一时间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此做法能减小接口的针脚数目,用四个针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第1针发出、2针接收、3针供电、4针地线)。这样做法能降低电力消耗,减小发热量。最新的硬盘接口类型ata-100就是serial ata,它支持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达100mb/s,ibm 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就是第一次采用此ata-100接口类型的产品。在2001年第二季度将推出serial ata 1x标准的产品,它能提高150mb/s的数据传输率。对于serial ata接口,一台电脑同时挂接两个硬盘就没有主、从盘之分了。
解读硬盘各项基本参数
前言:对于大多数的普通电脑用户来说,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简称HDD,全名:温彻斯特式硬盘)只是电脑系统中用来存储数据的一个载体,除了容量和价格上的差异以外好像并没有其它太大的区别。
硬盘其实不然,硬盘的各项基本参数都影响着这个硬盘在各个方面的性能表现,与整个电脑系统的性能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下硬盘的各项基本参数,让大家在以后买硬盘时可以更得心应手,不再被忽悠。
-------------------------------------我是分割线------------------------------------温馨提示:如果您不了解硬盘内部结构,请阅读:探秘硬盘内部结构:/cpu/study_cpu/1009/2215404.html------------------------------------------------------------------------------------硬盘基本参数:容量作为整个电脑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
不过由于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往往会比标称值要小一些。
250G B硬盘可用容量为232.88GB硬盘的容量参数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
所谓的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主流硬盘的单碟容量达到了250GB~750G B不等。
从上图的表格可以看到,单碟容量的提高不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不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同时硬盘的持续传输速率也获得了质的提升。
硬盘基本参数:转速转速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
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传输速度。
硬盘参数详解方方面面
硬盘参数详解方方面面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 简称HDD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一:硬盘的组成1、接口IDE:IDE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的IDE接口,也叫ATA 接口,PATA接口、并行ATA接口,并口。
SCSI:SCSI是一种总线型的系统接口,它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SCSI接口的优势在于它支持多种设备,传输速度比ATA高,CPU的占用率很低,一般应用于服务器SAS:即串行连接SCSI、兼容SATA、一般也是用于服务器。
Serial ATA:Serial ATA称为串行ATA接口(SATA接口),这是相对于IDE的并行接口来说的,与IDE接口比SATA接口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图从左至右分别为IDE-SCSI-SATA2、控制电路板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
如下图!3、硬盘内部结构磁头组件:磁头组件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有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分组成。
磁头驱动机构:磁头驱动机构由声圈电动机和磁头驱动小车组成,新型大容量盘有防震动机构。
磁盘片:磁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
硬盘的盘体有一个或多个重叠在一起并由垫圈隔开的磁盘片组成。
主轴组件: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部件,如轴承和马达等。
如下图所示:4、硬盘逻辑结构盘面盘面:硬盘的每一个盘片都有两个盘面,即上、下两面,一般每个盘面都会利用,都可以存储数据,成为有效盘面,也有个别的硬盘盘面数为单数的。
每一个这样的有效盘面都有一个盘面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从“0”开始编号。
在硬盘系统中,盘面号又叫磁头号,因为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磁头。
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
磁道从外向内从0开始编号。
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为柱面,柱面和磁道一样,由外向内从0开始编号。
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
即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读/写操作,依次向下直到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都读写过数据将柱面读完写满之后,才移到下一个柱面扇区:操作系统以扇区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硬盘上。
硬盘各项参数解释
硬盘各项参数解释(转载)01 =Read Error Rate / (底层)数据读取错误率指从磁盘表面读取数据时发生的硬件读取错误的比率,Raw值对于不同的厂商有着不同的体系,单纯看做1个十进制数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以上为Wiki上的英文翻译版本,此属性貌似存在分歧,有的说值高了好,有的说低了好,此处我们还是按照Wiki上的吧,反正只要 Worst不小于Threshold 就行了。
**这里的Raw值也可能不同,比如我笔记本上的ST硬盘就Raw为0,而台式机上1.5T 的ST就为227901540。
02 =Throughput Performance / 吞吐性能(读写通量性能)Raw值越高越好整体(普通)的硬盘驱动器的吞吐性能。
如果这个属性的值一直在下降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硬盘有问题了。
* 一般在进行了人工 Offline S.M.A.R.T. 测试以后才会有值。
03 =Spin-Up Time / 马达旋转到标准转速所需时间Raw值越低越好主轴旋转加速的平均时间(从零转速到完全运转(标准转速)[毫秒])。
单位也可能为秒。
如果是0的话证明这一项没有读对,或者是这一项的数据生成错误。
不应该出现0的结果。
04 =Start/Stop Count / 启动/停止计数马达启动/停止周期的计数。
当马达启动或硬盘完全停止工作后(断开电源)启动和硬盘从睡眠模式回复到先前状态,计数都会增加。
*一般来说开机一次这个就加1,也可以看做是通电次数,这一般是个寿命参考值,本身不具有任何指标性,购买硬盘时可以参考此值。
05 =Reallocated Sectors Count / 重新配扇区的计数Raw值越低越好对重新分配的扇区的计数,当硬盘发现一个读取/写入/校验错误时它将这个扇区标示为“重新分配”,并且将数据传输到一个特殊的保留区(空闲区)。
这个过程也称为是“重定向”,这个重新分配的扇区叫做“重新映射”。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硬盘当进行表面测试的时候是找不到“坏块”的,所有的坏块都被隐藏在重新分配的扇区中。
硬盘基本参数
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时至2008年12月初,1TB(1000GB)的希捷硬盘中关村报价是¥700元,500G的硬盘大概是¥320元。
二、转速
转速(Rotation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对于用户而言,硬盘的容量就象内存一样,永远只会嫌少不会嫌多。Windows操作系统带给我们的除了更为简便的操作外,还带来了文件大小与数量的日益膨胀,一些应用程序动辄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盘空间,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在购买硬盘时适当的超前是明智的。近两年主流硬盘是80G,而160G以上的大容量硬盘亦已开始逐渐普及。
硬盘基本参数.txt
一、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硬盘tbw参数
硬盘tbw参数硬盘TBW参数是指硬盘的“耐久性”指标,即硬盘可以承受的数据写入量,TBW代表Total Bytes Written的缩写。
在选购硬盘时,TBW参数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它可以等价于硬盘的使用寿命。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该参数的意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硬盘TBW参数?TBW是指硬盘可以承受的写入数据的总量,它通常被用来评估一块SSD硬盘的寿命。
在SSD硬盘使用的时候,闪存芯片每次写入或者重写数据时,都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因为TBW的存在,所以我们才可以大致估算出SSD硬盘能够使用的时间。
二、TBW参数对硬盘的影响硬盘的TBW参数会影响硬盘的寿命,因此,该参数是选购硬盘时的重要参数。
当TBW数值达到时,硬盘的耐久性就已达到极限,硬盘也就到了维修或更换的时候。
比如,若一块SSD硬盘的TBW值为600TB,则意味着该硬盘可以承受最多读取和写入600TB的数据。
三、影响TBW参数的因素1.写入模式对TBW参数的影响在测试TBW参数的时候,使用不同的写入模式的结果是不同的。
原因在于,闪存芯片中的多个存储区块实际上并不是同时达到寿命的。
因此,如果采用连续写入数据的方式,即使闪存芯片中存储区块之间的状态相同,不同存储芯片的使用寿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评价硬盘耐久性时要注意写入模式。
2.硬盘长度和宽度对TBW参数的影响硬盘的长度和宽度也会影响TBW参数值。
如果硬盘长度更长,意味着可以加入更多的闪存芯片,从而让TBW值增加。
同时,硬盘宽度的增加也会促使TBW值的增大。
因此在选购时,需要了解硬盘TBW参数的具体数值。
四、如何选购适合的硬盘TBW参数硬盘的TBW参数越大,其读取和写入次数就越多,寿命期越长。
因此,在选购的时候要考虑到TBW参数的数值,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使用需求来进行综合考量。
总之,硬盘的TBW参数是硬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必须要在选购时考虑到该参数。
同时,在使用硬盘时,需要注意所使用的写入模式、长度和宽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将影响硬盘TBW参数的实际效用。
硬盘参数知识
硬盘参数知识硬盘参数知识 ⼀般熟悉硬盘的⼈都知道,硬盘有⼀系列基本参数,包括:牌⼦、型号、容量、柱⾯数、磁头数、每磁道扇区数、系列号、缓存⼤⼩、转速、S.M.A.R.T值等。
其中⼀部分参数就写在硬盘的标签上,有些则要通过软件才能测出来。
但是,⼩编告诉你,这些参数仅仅是初始化参数的⼀⼩部分,盘⽚中记录的初始化参数有数⼗甚⾄数百个! 硬盘的CPU在通电后⾃动寻找BIOS中的启动程序,然后根据启动程序的`要求,依次在盘⽚中指定的位置读取相应的参数。
如果某⼀项重要参数找不到或出错,启动程序⽆法完成启动过程,硬盘就进⼊保护模式。
在保护模式下,⽤户可能看不到硬盘的型号与容量等参数,或者⽆法进⼊任何读写操作。
近来有些系列的硬盘就是这个原因⽽出现类似的通病,如:FUJITSU MPG系列⾃检声正常却不认盘,MAXTOR美钻系列认不出正确型号及⾃检后停转,WD BB EB系列能正常认盘却拒绝读写操作等。
不同牌⼦不同型号的硬盘有不同的初始化参数集,以较熟悉的Fujitsu硬盘为例,⾼朋简要地讲解其中⼀部分参数,以便读者理解内部初始化参数的原理。
通过专⽤的程序控制硬盘的CPU,根据BIOS程序的需要,依次读出初始化参数集,按模块分别存放为69个不同的⽂件,⽂件名也与BIOS程序中调⽤到的参数名称⼀致。
其中部分参数模块的简要说明如下: DM硬盘内部的基本管理程序 PL永久缺陷表 TS缺陷磁道表 HS实际物理磁头数及排列顺序 SM最⾼级加密状态及密码 SU⽤户级加密状态及密码 CI 硬件信息,包括所⽤的CPU型号,BIOS版本,磁头种类,磁盘碟⽚种类等 FI⽣产⼚家信息 WE写错误记录表 RE读错误记录表 SI容量设定,指定允许⽤户使⽤的最⼤容量(MAX LBA),转换为外部逻辑磁头数(⼀般为16)和逻辑每磁道扇区数(⼀般为63) ZP区域分配信息,将每⾯盘⽚划分为⼗五个区域,各个区域上分配的不同的扇区数量,从⽽计算出最⼤的物理容量。
sas硬盘参数
sas硬盘参数
SAS硬盘的参数主要包括存储容量、接口类型、硬盘尺寸、缓存、读取速度、写入速度、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等。
例如,对于一些SAS硬盘,其存储容量为1.92TB,接口类型为SAS(双12Gbps),硬盘尺寸为2.5英寸,读取速度为1550MB/s,写入速度为850MB/s。
此外,SAS硬盘还有一些其他的性能参数,如4K随机读190000 IOPS 和4K随机写38000 IOPS。
在电源功耗方面,最大电流为0.47A,平均休眠功率为4.2W,功率设置限制为9\~12W,平均限值为4.7W,平均延迟时间为115微秒。
在防震能力方面,SAS硬盘的防震能力达到1000G。
外形尺寸为15×70.1×100.45mm,产品重量为155g。
工作温度在0\~70℃,存储温度在-40\~75℃。
此外,该硬盘还具有终身耐用性、不可恢复错误、年返修率、温度变化最大值、相对湿度和震动等特性。
硬盘的一些知识与硬盘性能的主要参数
3、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这一指标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要等多长时间指定的读/写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盘片是旋转的),盘片转得越快,潜伏期越短。平均潜伏期是指磁盘转动半圈所用的时间。显然,同一转速的硬盘的平均潜伏期是固定的。7200RPM时约为 4.167ms,5400RPM时约为 5.556ms。
4、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又称平均存取时间,一般在厂商公布的规格中不会提供,这一般是测试成绩中的一项,其含义是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时所用的平均时间,包括了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与相关的内务操作时间(如指令处理),由于内务操作时间一般很短(一般在0.2ms 左右),可忽略不计,所以平均访问时间可近似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因而又称平均寻址时间。如果一个 5400RPM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 9ms,那么理论上它的平均访问时间就是 14.556ms。
6、缓冲区容量(Buffer Size):很多人也称之为缓存(Cache)容量,单位为 MB。在一些厂商资料中还被写作 Cache Buffer。缓冲区的基本要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 DTR。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随着技术的发展,厂商们后来为 SCSI硬盘缓冲区增加了缓存功能(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仍然坚持说其是缓冲区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预取(Prefetch),实验表明在典型情况下,至少 50%的读取操作是连续读取。预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硬盘“私自”扩大读取范围,在缓冲区向主机发送指定扇区数据(即磁头已经读完指定扇区)之后,磁头接着读取相邻的若干个扇区数据并送入缓冲区,如果后面的读操作正好指向已预取的相邻扇区,即从缓冲区中读取而不用磁头再寻址,提高了访问速度。写缓存 Write Cache),通常情况下在写入操作时,也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再发送到磁头,等磁头写入完毕后再报告主机写入完毕,主机才开始处理下一任务。具备写缓存的硬盘则在数据写入缓区后即向主机报告写入完毕,让主机提前“解放”处理其他事务(剩下的磁头写入操作主机不用等待),提高了整体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效能,现在的厂商基本都应用了分段式缓存技术(Multiple Segment Cache),将缓冲区划分成多个小块,存储不同的写入数据,而不必为小数据浪费整个缓冲区空间,同时还可以等所有段写满后统一写入,性能更好。读缓存(Read Cache),将读取过的数据暂时保存在缓冲区中,如果主机再次需要时可直接从缓冲区提供,加快速度。读缓存同样也可以利用分段技术,存储多个互不相干的数据块,缓存多个已读数据,进一步提高缓存命中率。
计算机各硬盘概念及参数
计算机各硬盘概念及参数
硬盘是计算机中的一种外部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数据。
以下是硬盘的
概念及参数:
1.容量:硬盘的容量是指硬盘可以存储的数据量,通常以GB或TB为
单位。
2.转速:硬盘的转速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通常以5400、7200、10000或15000转/分为常见转速。
3.缓存:硬盘中的缓存是一个高速缓存,用于加快硬盘的读写速度,
通常以8MB、16MB、32MB、64MB等大小为常见缓存容量。
4.接口类型:硬盘的接口类型决定了硬盘与计算机主板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接口类型有IDE、SATA、SCSI和SAS等。
5.磁头数量:硬盘的读写磁头数量决定了硬盘的读写速度,通常以一
个或多个磁头为常见数量。
6.传输速率:硬盘的传输速率是指硬盘将数据输送到计算机的速度,
一般以MB/s为单位。
7.坏道率:硬盘的坏道率是指硬盘可能出现坏道的概率,通常以百分
比表示。
8.声音:硬盘的声音是指硬盘运行时产生的噪音,通常以分贝为单位。
9.寿命:硬盘的寿命是指硬盘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预期寿命,通常以
小时为单位。
硬盘有哪些常见的参数
硬盘有哪些常见的参数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
硬盘有哪些常见的参数呢?下面跟着店铺来一起了解下硬盘常见的参数吧。
硬盘常见的参数
转速:指硬盘主轴马达每分钟(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 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目前台式机硬盘转速依然为7200转,而主流笔记本的转速正在由5400转过渡到7200转,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单碟容量: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
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
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已经发展到667GB。
它提高不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
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度。
缓存: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
硬盘读/写数据时,缓存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不断的写入数据、清空再写入数据。
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32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64MB。
内部数据传输率: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
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 之间,笔记本硬盘则在55MB/S左右。
硬盘的参数基础知识大全
硬盘的参数基础知识大全硬盘是电脑缺一不可的硬件之一,在电脑中起着存储的作用。
目前DIY装机在选购的硬盘时候,一般固态硬盘是目前装机首选,而机械硬盘多数作为存储盘使用。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硬盘的参数知识大全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硬盘的接口类型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ATA(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
接口速度不是实际硬盘数据传输的速度,目前非基于闪存技术的硬盘数据实际传输速度一般不会超过300MB/s。
1.IDE硬盘接口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IDE接口,也称之为ATA接口,即“电子集成驱动器”,,是用传统的40-pin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 SATA 所取代。
2.SATA硬盘接口SATA,全称Serial ATA,也就是使用串口的ATA接口,因抗干扰性强,且对数据线的长度要求比ATA低很多,支持热插拔等功能,SATA-II的接口速度为375MB/s,而新的SATA-III标准可达到750MB/s的传输速度。
SATA的数据线也比ATA的细得多,有利于机箱内的空气流通,整理线材也比较方便。
3.SCSI硬盘接口SCSI,全称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机系统接口),经历多代的发展,从早期的 SCSI-II,到目前的 Ultra320 SCSI 以及Fiber-Channel (光纤通道),接口型式也多种多样。
SCSI 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因此会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如碟片转速15000rpm的高转速,且资料传输时CPU占用率较低,但是单价也比相同容量的 ATA 及 SATA 硬盘更加昂贵。
4.SAS硬盘接口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6Gb/s。
硬盘常用参数
硬盘常用参数
硬盘的常用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容量:表示硬盘存储数据的能力,通常以GB(千兆字节)或TB(太字节)为单位。
2. 转速:表示硬盘内部磁盘的旋转速度,通常以RPM(转每分钟)为单位。
转速越高,硬盘的读写速度越快。
3. 接口类型:表示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接口类型有SATA、IDE、USB等。
4. 缓存大小:表示硬盘内部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缓存容量,通常以MB(兆字节)为单位。
缓存越大,硬盘的读写速度越快。
5. 单碟容量:表示硬盘内部单张碟片的容量大小,通常以GB为单位。
单碟容量越大,硬盘的存储密度越高,读写速度越快。
6. 数据传输率:表示硬盘的读写速度,通常以MB/s或Mbits/s为单位。
数据传输率越高,硬盘的读写速度越快。
7. 噪音和震动:表示硬盘的运行稳定性和噪音水平。
噪音和震动越小,硬盘的性能越好。
8. 温度:表示硬盘的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过高会影响硬盘的稳定性和寿命。
9. 可靠性:表示硬盘的寿命和稳定性。
可靠性越高,硬盘的性能越好。
这些参数中,转速、缓存大小、单碟容量和数据传输率是影响硬盘性能的主要因素。
在选择硬盘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合适的参数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盘的基础知识什么是硬盘问:什么是硬盘?答:英文“hard-disk”简称HD。
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
计算机的硬盘主要由碟片、磁头、磁头臂、磁头臂服务定位系统和底层电路板、数据保护系统以及接口等组成。
计算机硬盘的技术指标主要围绕在盘片大小、盘片多少、单碟容量、磁盘转速、磁头技术、服务定位系统、接口、二级缓存、噪音和S.M.A.R.T. 等参数上。
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问: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答: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平均潜伏期是越小越好,潜伏期小代表硬盘的读取数据的等待时间短,这就等于具有更高的硬盘数据传输率。
什么是DMA和PIO问:人们在谈论硬盘时经常提到DMA和PIO,那到底什么是DMA和PIO呢?答:这两种模式就是目前硬盘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
PIO模式是一种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数据交换模式;而DMA则是不经过CPU而直接从内存了存取数据的数据交换模式。
PIO的英文全称为“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即“程序输入/输出”模式。
这种模式使用PC I/O端口指令来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和数据。
由于驱动器中有多个缓冲区,对硬盘的读写一般采用I/O串操作指令,这种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复多次地完成I/O 操作,因此,达到高的数据传输率是可能的。
DMA的英文全称为“Direct Memory Access”,即“内存直接存取”模式。
它表示数据不经过CPU,而直接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传送。
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内,如OS/2、Linux、Windows NT等,当磁盘传输数据时,CPU可腾出时间来做其它事情,使服务器的数据性能大大提高。
而在DOS/Windows3.X环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数据传输完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DMA 方式的意义并不大。
但在现在的操作系统环境中,DMA的传输模式明显优于PIO的传输模式。
什么是硬盘的转速问:什么是硬盘的转速?答: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单位是RPM(每分钟旋转次数)。
其转速越高,内部传输速率就越高。
目前一般的硬盘转速为5400转/分和7200转/分,最高的转速则可达到10000转/分以上。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磁头在盘片定位寻找数据时,如果盘片转动速度越快,磁头则可更快地定位到要找的数据,那么硬盘一秒钟内可读取的数据就越多。
特别是在读取游戏和拷贝大量数据的时候,转速高低就明显地体现出来。
什么是硬盘的缓存问:什么是硬盘的缓存?答:硬盘缓存是为解决硬盘的存取速度和内存存取速度不匹配而设计的(类似于CPU的一二级缓存)。
缓存的容量因为其造价太高,而不可能做得太大。
ATA硬盘的缓存大小一般为512KB和2MB。
现在来说,5400转/分的硬盘通常有512KB和2MB两种,7200转/分的硬盘的缓存通常为2MB或者8MB。
还有一些高端的型号采用了更大的缓存以提高硬盘性能。
硬盘缓存越大,一次的数据吞吐量就越大,性能也就更好。
什么是硬盘的最高内部传输速率问:什么是硬盘的最高内部传输速率?答: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这是硬盘的内圈传输速率,它是指磁头和高速数据缓存之间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Mbit/s。
最高内部传输速率的性能是与硬盘转速以及盘片存储密度(单碟容量)有直接的关系。
这也是影响硬盘性能的因素之一。
什么是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问:什么是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答:外部数据传输率,通称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
2000年推出的Ultra ATA/100,理论上最大外部数据率为100MB/s,目前的S-ATA其理论传输率为150MB/s,但由于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制约往往达不到这么高。
什么是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问:什么是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答: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注意它与平均访问时间的差别,平均寻道时间当然是越小越好,现在我们所使用的高级硬盘完成数据的搜索只需要7-11 毫秒,现在一般应该选择平均寻道时间低于9ms的产品。
什么是数据保护系统问:什么是数据保护系统?答:硬盘内保存了很多重要的数据和资料,但是硬盘很脆弱。
因此,数据安全对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目前硬盘普遍采用S.M.A.R.T技术(Self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即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来保护数据,各大硬盘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产品:昆腾公司在火球八代硬盘中内建了DPS(数据保护系统),Maxtor(迈拓)在金钻二代上应用了MaxSafe技术,以及Seagate(西捷)的DST(Drive Self Test,驱动器自我检测)和IBM的DFT(Drive Fitness Test,驱动器健康检测)等等。
这些检测软件能有效地保护硬盘内数据的安全,用户使用时也可以更加放心了。
什么是S.M.A.R.T.问:什么是S.M.A.R.T.?答:S.M.A.R.T.即硬盘的自监测、分析、报告技术,这是现在硬盘普遍采用的数据安全技术,在硬盘工作的时候监测系统对电机、电路、磁盘、磁头的状态进行分析,当有异常发生的时候就会发出警告,有的还会自动降速并备份数据。
什么是IDE与EIDE问:IDE接口是什么?EIDE接口又是什么?答:IDE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接口。
ATA接口最初是在1986年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共同开发的,使用40芯的扁平电缆线。
IDE接口成本低廉,1990年后生产的PC机开始普遍采用IDE接口。
最初的IDE接口只考虑了硬盘,后来为了让CD-ROM等设备也使用ATA接口,西部数据提出了EIDE的概念,EIDE实际上包含了ATA-2和ATAPI两种标准(后者是为CDROM等设备制定的)。
ATA接口的最新标准是ATA-3,与ATA-2相比,ATA-3没有增加更高速率的工作模式,但改进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加入了一个简单的安全方案,对电源管理方案进行了修改,并引入了S.M.A.R.T.技术,让硬盘在出错时能够向系统报告。
什么是ATA 133问:经常可以在介绍硬盘时提到硬盘支持ATA 66、ATA 100、ATA 133,这是什么意思?答:ATA 33/66/100并不是新接口规范,它们只是对EIDE接口的增强。
ATA 100是硬盘生产商昆腾(Quantum)联合几大厂商在原有的 ATA 66 基础上推出的新一代接口类型,这个接口得到了英特尔和其它一些主要芯片制造商的支持,目前的主流主板芯片组都支持该标准。
ATA 100硬盘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硬盘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00MB/s,在数据线方面,它与ATA 66一样,使用的是向下兼容的80芯数据线。
ATA 133是Maxtor公司推出的接口规范,支持133 MB/s的接口传输速率,比原来的ATA 100接口速率高33%。
其实今后硬盘接口规范的发展方向并不是现在的ATA并行口,而是Intel 提倡的Serial ATA(串行ATA接口)。
而ATA 133只是Maxtor推出的一种过渡方案,因为现在的并行接口与以后的Serial ATA根本不兼容,这样一来用户的旧设备就无法使用新的接口了,而且Serial ATA最快要在2003年才会开始普及,在中间的过渡时间中,ATA 100很难满足高速发展的硬盘传输要求,所以Maxtor推出了这种名为“Fast Drive”的接口规范,作为过渡方案。
ATA 133接口仍然使用80芯的数据线,并且与以前的ATA 33/66/100完全兼容。
不过要想真正享受到ATA 133的快感,主板的南桥芯片必须支持该标准才行,否则的话你就只能另外购买ATA 133控制卡了。
目前支持ATA 133标准的南桥芯片有VIA的VT8233A和Ali的M1535D+,以及SiS 962;南桥型号较老及基于Intel芯片组的主板要通过板载Ultra ATA 133控制芯片或搭配独立的控制卡才行,目前常见的ATA 133控制芯片有Promise公司生产的用于Ultra133 TX2控制卡的PDC20269、用于FastTrak TX2000 RAID卡的PDC20271和供主板厂家板载的PDC20275(Ultra ATA/133)、 PDC20276(RAID 0/1)、PDC20277(服务器级RAID 0/1);另外则有HighPoint公司生产的单通道的HPT371和双通道的HPT302,它们分别用于Rocket133S和Rocket133控制卡,而双通道的HPT372和四通道的HPT374则是RAID控制芯片。
什么是AFC Media技术问:什么是AFC Media技术?答:AFC Media技术可以在不改变硬盘磁头和不增加盘片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硬盘容量。
从而突破了硬盘单碟容量极限。
AFC Media是Antiferromag -netically-coupled Media的缩写,意为抗铁磁性耦合介质。
应用AFC Media技术,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
这种特殊的AFC介质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名字,叫作“仙子之尘(Pixie Dust)”。
AFC Media技术在磁盘表面添加了一层很薄很薄的物质,从而使磁盘的单位面积的碟片上可以允许存储更多的数据资料。
该物质是贵金属铂系元素中的钌元素(元素符号Ru),钌与铂金属一样属于稀有金属。
图为AFC介质的结构示意图,磁存储层由原来的一层改变成两层,在两层磁介质之间的物质就是钌金属层材料。
现有的传统硬盘碟片的存储密度大约是在每平方英寸20Gbit左右,从IBM最新公布的资料来看,如果应用了AFC 介质,至少可以达到目前普通硬盘介质容量的4倍,也即是具有至少每平方英寸80Gbit的区域密度。
按这个理论值推算,传统介质出现SPE超磁现象的区域密度为每平方英寸200Gbit ,而使用AFC介质后出现SPE超磁现象的区域密度就可以提高到每平方英寸800Gbit。
纵观现在的硬盘技术,每平方英寸200Gbit的限制很快就会出现,到了2003年硬盘的区域密度就可能达到每平方英寸100Gbit;而到2005年的时候则会达到每平方英寸200G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