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讲述

合集下载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药物半衰期(t1/2)意义:
1
2
3
药物分类 依据
确定给药 间隔时间
预测 药物基本 消除时间
4
预测 达到稳态
时间
28
四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意义
2 生物利用度 定义: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速度和程度。
影响因素:制剂结构、类型、质量;给药途径、机体状况。
生物利用度公式表达: A (入血药量) × D(服药剂量)
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
吸入给药
经皮给药
19
(二)分布 药物被吸收入血,经血液循环到达各 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 药物性质:溶解度、解离度、脂溶性、分子大小等
响 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血眼屏障等
分 布 体液pH值:酸性药物易分布在碱性体液中,碱性酸

性药物易分布在酸性体液中。
因 素
血浆蛋白结合:结合能力强,药理活性弱。
♣♣ 药酶诱导剂:促进药酶生成或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
♣♣ 如:苯妥英钠、利福平、灰黄霉素等
♣♣ 药酶抑制剂:减少药酶生成或降低药酶活性的药物
♣♣ 如:西咪替丁、异烟肼、环丙沙星等
22
(四)排泄 1. 定 义 : 药 物 的 原 形 或 代 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 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是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的分泌
危害的药物反应。
毒性反应 “三致反应”
副作用
变态反应
不良反应
依赖性
耐受性 耐药性
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
特异质反应 停药反应
11
三 药物的作用机制
1.非特异性作用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和核酸代谢 3.影响酶的活性 4.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5.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6.影响免疫功能 7.受体学说 ※

《药物学基础概论》课件

《药物学基础概论》课件
3 学习方法
结合经典案例,以理论为基础,提供实践技巧,激发学生对药物学的兴趣。
药物分类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
按照作用机制分类
可以根据药物分子的组成结构, 将药物分成不同的类别。有机 化合物、无机盐类、生物制品 等。
可从多个角度出发,划分药物 的作用机制。例如,将其根据 药物与靶细胞之间的作用方式 进行分类。
总结
药物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旨在研究药物的特性、作用原理、治疗效果及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等。 本课程包含药物分类、代谢、治疗原理及药物剂型等基础内容,对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了基础支持。
药物学基础概论
本次PPT课件将围绕着药物学的基础知识为您进行介绍。我们将从药物的分 类到治疗原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您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解。
课程介绍
1 课程目标
让学生了解药物的基本概念,探讨治疗原理和药物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基 础知识。
2 课程内容
药物分类、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治疗原理、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等。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影响因素
年龄、生理状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本身性质等都可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药物治疗原理
药物的作用靶点
药物可以作用于人体的不同 靶标,如酶、激素受体、离 子通道等。每种药物均有规 定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效果。
药物的治疗原理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 制,并针对不同疾病的不同 环节作用发挥不同的作用。 其目的是促进机体健康和防 治疾病。
按照途径分类
根据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来进 行分类。如口服药、皮下注射 剂等。
药物代谢与排泄
药物代谢路径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主要有口鼻吸入、消化道吸收、血液循环、肝脏代谢、 肾脏排泄等路径。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资料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资料

(四)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
1.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 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 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3.学习要求 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药物应用护理, 除能够正确执行医嘱,合理使用处方药外,还应具 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 力。
食物、药物、毒物关系:
有些是药食同源,如海带、苦瓜等; 药物与毒物间没有化学结构上的差别,仅存 在量的差异。
2.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
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 3.药物应用护理的概念
药物应用护理则是以药理学基础理论和技 能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理论,阐述临床药 物应用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指导临床护理合理用药的一门学 科。
(2)根据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作出护理诊断,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强调必须严格执行医嘱, 禁止擅自调整用药方案,使病人能够合理使用药物, 保证用药安全及疗效,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三、药物学基础的学习方归纳; 4、实践教学; 5、结合临床; 6、现代学习手段;
a、掌握各种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
药物的疗效与时间密切相关,饮食与药物相互作 用也可改变药物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具体的药物, 选择适宜的服用时间和方法。例如,缺铁性贫血的患 者,需用铁剂治疗,但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服后可导致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等。虽空 腹容易吸收,但多不能耐受。所以服用铁剂宜在饭后 服,且同时服用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等 ,可增加铁剂的吸收。又如催眠药宜在睡前服,助消 化药宜在饭后服用,健胃药宜在饭前服用等。

[医学]药物分析基础 第一章 概述

[医学]药物分析基础 第一章 概述
学与问 保证药品的质量就是保证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安 全。如何保证药物的质量?用哪些检查方法和监 督手段来控制药物的质量?
二、药物分析的主要任务
药物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
药品生产过程的质控 药品经营企业与医疗机构的质控 药品的监督和审批 临床药物检测
【案例分析】
阿司匹林质量标准分析
在阿司匹林的质量标准中,你能看到性状、鉴 别、检查和含量测定四个检查项目。
农药、兽药是不是药品?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 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放射
性药品、血清、血液制品、诊断药品
提问?
思考与交流
商品都有质量好坏问题,尤其是药品。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药物质量好坏应该从哪
些方面考虑? 将你思考的结果与同学互相讨论,归纳总结,
找出同学们共同认为决定药物质量的最重要 的方面。
【案例分析】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05月15日通报了查处齐齐哈尔第二 制药有限公司(简称齐二药)假药案:齐二药违反有关规定,将 “二甘醇”假冒“丙二醇”辅料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生产,导 致多人肾功能急性衰竭,4人因救治无效已死亡。
请你根据资料(见知识连接)分析:制备“亮菌甲素注射液”的辅 料之一应该是“丙二醇”,为什么变成了“二甘醇”?可能在哪些 环节出现了问题?
1,3-丙二醇 1,3-Propanediol 1,2-丙二醇 1,2-Propanediol 一缩二乙二醇 Diethylene glycol (二甘醇)
【解析】
调查显示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至少在三个方面违反了药品管理 法。首先,不法供应商伪造各种证明用“二甘醇”假冒“丙二醇”; 其次,齐二药的检验人员无专业技术资格,也未经上岗前培训;第三, 未按照要求进行原料购进的常规检验。

药物学教学大纲

药物学教学大纲

药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药物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制剂和用法及用药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基本知识,具备处方识读、用药技术及用药护理的基本技能,以指导临床护士合理用药。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要。

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2孰悉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熟练掌握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4.熟悉掌握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的能力。

5熟练掌握正确执行医嘱、处方的能力6熟练掌握对常用药物制剂的外观检查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

7学会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咨询和进行合理用药能力三、教学内容结构本学科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1. 理论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理论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53学时。

2.实验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理论模块进行的实验操作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19学时。

实验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总论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总论
(2)向下调节 :是指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时,使相应的受体数目减 少、亲和力减低或效应力减弱,又称受体脱敏。是产生耐受性 的原因之一
(二)药物的其他作用机制
1. 改变理化环境 2. 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 3. 影响生物膜的通透性或离子通道 4. 影响酶的活性 5. 影响递质的释放或激素的分泌 6. 影响核酸的代谢 7. 影意”是指用药后观察用药反应
3. 用药后
(1)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病人的病情变化,继续观察药物的疗效 (2)根据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给出护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强调必须严格执行医嘱,不可擅自调整用
药方案,科学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停药就会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流泪、出汗、疼痛、 恶心、呕吐、惊厥等,甚至危及生命,再次用药后症状消失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受体作用机制 1. 受体与配体
• 受体是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一些具有 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产生特定效 应的大分子物质
2. 药物与受体结合
• 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生物效应,需具 备两个条件:即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四)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1. 防治作用分为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1)预防作用 (2)治疗作用:是指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治疗疾病效果的作用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2. 不良反应
• 对防治疾病无益甚至有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1)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
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 特点:副作用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一般危害不大,
(4)继发反应
• 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 例如:“二重感染”
(5)后遗效应又称后遗作用
• 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有效浓度(阈值)以下时残存的药理 效应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

治疗指数:TI是用来估计药物安全性的常数
治疗指数= 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有效量ED50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是药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药 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
1 被动转运:药物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流 动。 1.1 简单扩散:一些脂溶性的药物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 1.2 滤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药物,依靠流体静压和渗透压,
依靠钠泵(Na+, K+— ATP酶); 钙泵(Ca+, Mg+— ATP酶),质子泵,
氢泵。
3 膜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大分子药物的转运伴随 膜的运动。从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流动.
胞饮(pinocytosis) :吞食或入胞,某些液体蛋白质或生物 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生物膜内陷,形成小胞吞食进入细胞 内部。
3 吸收环境:胃排空和肠蠕动都影响药物的吸收。
药物分布和影响因素
药物吸收以后,通过各种生理屏障经血液转运到 组织器官的过程叫分布(distribution)
与血浆蛋白结合 饱和性和竞争性
影响 药物 分布 的因 素
局部器官的血流
组织亲和力
碘、四环素、重金属
体液的pH值
体内组织屏障
4 药物的代谢
药物的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受到酶的催化,这些酶叫药酶。
灭活 inactivation




活化 activation



促进排泄
药物的代谢分为两相:
第一相反应
氧化
还原
水解
结合
第二相反应
药物的排泄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
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是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比例进行消除。
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数量进行消除。
二. 药物的蓄积 反复多次给药,体内药物不能及时消除,血药浓度逐 渐升高的现象。
精品文档
四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意义
1 血浆半衰期(t1/2) 定义: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
吸入给药
经皮给药
精品文档
(二)分布 药物被吸收入血,经血液循环到达各 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 药物性质:溶解度、解离度、脂溶性、分子大小等
响 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血眼屏障等
分 布 体液pH值:酸性药物易分布在碱性体液中,碱性酸

性药物易分布在酸性体液中。
因 素
血浆蛋白结合:结合能力强,药理活性弱。
药物学基 础
精品文档
基本概念
药物: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用 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
精品文档
药品药物学基ຫໍສະໝຸດ 的研究内容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精品文档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
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 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职业
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 用的药物。分为甲类、乙类。
选择作用: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组织或 器官作用特别明显,对其他组织组织 或器官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四)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预防作用: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 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够缓解症状或消除病
因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分为对因治 疗和对症治疗。

药物学基础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总论
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学基础的基本概念。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概述
一、药物和药物学的概念
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计划 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物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 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一门科学。
药物的吸收

: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 程称为吸收。
❖1、 口服给药
舌下给药
消化道吸收
直肠给药
❖2、皮下或肌肉组织的吸收 ❖3、皮肤、黏膜和肺泡的吸收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除上述三条外): (1)药物的理化性质 (2)药物的剂型 (3)吸收环境
(四)药物的排泄
排泄:药物自体内以原型药或代谢产物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排泄
胆汁排泄
其他途径
三、药物的消除与蓄积
➢ 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药理活性逐
渐消失的过程称为 。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有两种类型。
1.恒比消除
2.恒量消除
注:多数药物按恒比方式消除
四、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1)多数药物可根据半衷期的长短决定 给药间隔时间。 (2)通过半衰期预测分次给药体内药物 的蓄积量、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及作 用持续时间。 (3)对药物进行分类如分为短效、中效 和长效。 (4)当肝、肾功能不良时,可使药物的 半衰期延长。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活动的影响, 称为药物的基本作用,其表现为兴奋和抑制。
二、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
(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是指药物未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
药局部所呈现的作用。 (二)选择作用 (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1.预防作用 2.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 不良反应

[课件]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PPT

[课件]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PPT

药物治疗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用药注意事项
1、给药前 治疗目的、病情、服药史、
病史、禁忌症
2、给药
四查十对
3、促进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的措施
用药依从性、临床药学服务
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第2节
按国际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类:
麻醉药品:如吗啡、大麻等 可产生生理依赖性。
精神药品:如镇静催眠药、中兴药、
致幻药等 其他:烟草、酒精等可产生心理依赖性。
三、药物作用机制
受体+配体
存在于cell膜或cell内,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 并通过信息传递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戒断症状称为
A.耐药性 B.身体依赖性 C.个体差异
D.精神依赖性
E.耐受性
4.以下可以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是 (
A.有效量

B.极量
C.最小致死量 D.半数致死量 E.治疗指数
治疗剂量 1、副作用是指药物在( )下出现 的与( 治疗目的 )无关的作用。副作用和

)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可以 治疗作用 相互转化。
2、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A、提高机体的生理功能
( )
B、降低机体的生理功能
C、产生新的功能 D、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E、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3、反复多次给药后,停止给药时可产生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
1)理解药物分类 2) 熟悉代表药物(共同规律)
3) 注意药物的两面性(治疗、不良反应)
4)注意药物与临床知识的联系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

影响药效的因素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1.年龄 2.性别 3.心理因素 4.遗传因素 5.病理因素
(二)药物 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化学结构 2.剂量 3.剂型 4.给药时间和次数 5.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2.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特点
(1) 口服给药:
① 主要吸收部位:小肠

特点:最常用、最安全、最简便的给药途径。
③ 吸收途径: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最后
进入体循环。
④首关消除(又称首关效应):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
肝脏和胃肠道的某些酶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注意:首关消除较多的药物不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2)舌下含服: ①特点:吸收迅速,无首关消除
②例子:硝酸甘油舌下给药。 (3)直肠给药
①经直肠或肠粘膜吸收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4)注射给药: ①静脉注射可迅速准确地进入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②由于肌肉组织血流量较皮下组织丰富,故肌肉注射比皮下 注射吸收快。 ③当休克时,因周围循环不良,皮下和肌肉注射速度均大大减 慢,需静脉注射才能达到急救目的。
药物的作用机制
(4)受体的调节: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称为受体的调节 向下调节: 见于:长期使用激动剂,使受体数目减少 (受体脱敏) 表现:耐受性
向上调节 见于: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使受体数目增 (受体增敏) 表现: 反跳现象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简单扩散是药物转运的最主要方式。
5.不良反应
(8)依赖性:精神依赖性 生理依赖性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总论 中职药物学基础课件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总论 中职药物学基础课件
1.场所:主要在肝脏内进行。 2.方式: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四种方式。 3.催化剂:药物代谢酶,又称肝药酶或药酶,药物的生物转 化必须在药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 4.结果:大多数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失去药理活性成为代谢产 物排出体外,故称为灭活。少数药物只有经过生物转化才具有 药理活性。也有的药物不经生物转化,而是以原形由肾排泄。 5.影响因素: (1)肝功能: (2)肝药酶的活性:
三、给药方法方面
(一)给药途径 1.口服 2.注射 3.吸入 5.皮肤粘膜给药 (二)给药时间和次数 (三)联合用药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 时或先后应用,称为联合用药或配伍用药。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总论
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学基础的基本概念。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活动的影响, 称为药物的基本作用,其表现为兴奋和抑制。
二、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药动学
1 (一)被动转运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2 (二)主动转运
1.简单扩散 2.膜孔扩散 ,又称滤过。 3.易化扩散
(一)药物的吸收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消化道 吸收
皮下或肌肉 组织吸收
皮肤、粘膜 和
肺泡吸收
影响药物吸 收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 (2)药物的剂型 (3)吸收环境
(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是指药物未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
药局部所呈现的作用。 (二)选择作用 (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1.预防作用 2.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 不良反应

关于药物学基础课件

关于药物学基础课件

松弛内脏平滑肌
口干
胃肠绞痛
(2)毒性反应: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
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A.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 B.危害机体的反应,较为严重; C.可以预知,应该避免发生。 ①急性——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等系统功能。 ②慢性——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三致作用:致 突变、致癌、致畸胎。
1.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的科学称为药物 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
2.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 过程的科学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类管理。
1.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 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一般包括:刚上市的新药;可产
(1) 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 药部位出现的作用称为局部作用,如酒精皮 肤消毒、局部麻醉、口服硫酸镁导泻等。
(2)吸收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分布到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称 为吸收作用,如口服阿司匹林产生解热镇痛 作用等。
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 直接作用又称原发作用:是指药物在所分布的 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如强心苷能选择性增强 心肌收缩力,此作用为强心苷的直接作用。
关于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基础概论
第一节 绪言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药物: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
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绝大多数药物是 能增强或减弱机体某些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细 胞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 ?:中药与西药定义上的差别 ?按来源不同分类举例?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 律的一门学科。

护理药物学第一章

护理药物学第一章
虎骨、鹿茸、板蓝根、柴胡、朱砂、石膏……
• 合成药物:合成药物是用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方 法制成的药物。
有些合成药物与天然药物的结构很相似,但不完 全相同,例如优奎宁与奎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有些合成药物则与天然药物毫无关系,例如阿司匹 林、呋喃西林等。
• 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
径均存在吸收过程。给药途径不同影响药物吸收, 进而影响药效。 消化道给药:包括口服、舌下、直肠给药。 1.口服给药 特点:
①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简单、经济、安全。 ②主要在小肠吸收,受较多因素影响(胃肠内 容物的多少、胃排空速率等)
缺点:存在首关消除(第一关卡效应)
有些口服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首次通 过肠粘膜和肝时,部分被代谢灭活,使进入 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首关消除
(二)分布 • 概念:药物被机体吸收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各
组织器官的过程。 •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器官血流量 5.体内的特殊屏障
1.容易受首关消除影响的药物应该避免哪种给药方法( ) A静脉注射 B肌内注射 C口服 D直肠给药 E舌下给药
胃肠

肝门v
体循环
肝v
例如:硝酸甘油,90%被灭活,所以可采用舌下 含服的方法。
2.舌下给药 • 由血流丰富的颊粘膜吸收,课直接进入全身循环 • 优点:简便,不受消化酶、pH影响,无首关消除 • 缺点:吸收面积小,不规则
3.直肠给药 • 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首关消除 • 优点:吸收快 • 缺点:吸收面积小,不规则

沙 利 度 胺 片


反 应 停 ” 事 件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指少数致敏的 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药物(抗原)初次进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 生抗原:当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抗原与抗 体结合,引起变态反应。

《药物学基础概论》课件

《药物学基础概论》课件

03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 互作用
药物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 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
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 产生的有害作用。
药物的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
后遗效应
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降至阈值以下仍残存的药物作用。
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药物损伤遗传物质,引起后代畸形、癌症和基因突变。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靶点的作用方式
药物与靶点的亲和力
药物通过与靶点结合,产生药效作用 。
亲和力越高,药物与靶点结合越牢固 ,药效越持久。
药物与靶点的选择性
药物对靶点的选择性越高,药效越强 ,副作用越小。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01
药物的吸收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如口 服、注射等。
药物的代谢
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形成活 性物质或无活性物质。
03
02
药物的分布
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 况。
药物的排泄
药物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 通过肾脏和肝脏排泄。
04
药物的作用途径和类型
药物的作用途径
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产生药 效,如抑制、激活等。
药物的作用类型
根据药物的作用方式,可以分为 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免疫抑 制剂等。
《药物学基础概论》ppt课 件
目 录
• 药物学概述 • 药物的作用机制 •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监管 • 常见疾病药物治疗 • 新药研发与展望
01
药物学概述
药物学的定义与分类

药学概论1-4章

药学概论1-4章

药学概论1-4章第⼀章绪论第⼀节药学的概念⼀、药的含义⼆、药学的概念 1药学⼀、现代药学起源1、药学起源于原始⼈类活动经验的积累。

2、最早记载的医学实践之⼀可能是在巴⽐伦时代(公元前2006年)3、世界上较早系统记载药物的专著:中国魏晋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了365种药物。

4、世界上已知的重要药学著作:公元前1500年“艾柏斯纸抄本”。

5、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师:盖伦。

6、在公元8世纪,率先开设世界上第⼀家私⼈药店,开发出天然糖浆剂、保鲜剂、蒸馏⽔、醇类制剂:阿拉伯⼈。

7、官⽅编撰的药典是:公元7世纪唐朝政府苏敬、于志宁编的《新修本草》。

公元659年⼜称《唐本草》。

8、第⼀个向盖伦说提出严峻挑战的:瑞⼠医⽣巴拉赛尔苏斯 9、 1805年,从植物中提取出第⼀个活性成分:吗啡。

10、1818年分离出:番⽊鳖碱 11、1819年分离出:奎宁12、1820年,另外两位药物化学家⼜⼀次分离出了奎宁,并对此进⾏治疗性研究,这标志着纯化合物药物应⽤于临床的⼀个新的起点。

1821年,巴塞罗那爆发疟疾,帕莱蒂尔将药送去,并建⽴制药⼯⼚,从此各国逐渐建⽴制药⼯业。

13、吗啡分离成功是现代药学开始的⼀个⾥程碑。

以⽣产奎宁为主开设的药⼚是现代制药⼯业的⿐祖。

2药学-化学-医学的关系药学是化学和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现代药学的发展(⼀)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葡萄球菌感染有效,成为第⼀个对任何全⾝细菌性感染真正有效的化学药物。

(⼆)药学各学科发展现状药学逐渐发展成具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量实验⼿段的重要学科。

三、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药物化学⽅⾯1、我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原料药⽣产的第⼆⼤国。

2、我国⽬前临床上使⽤的化学药物中约97%以上是外国研制的,我国仅仅是仿制⽣产。

3、1993年化合物实体(即药物、农药)纳⼊专利保护制度。

(⼆)药物制剂⽅⾯1、现在我国⽣产的药物制剂已达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也有3000多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
(试行)》
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4/17/2020
二、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 用药前
§1-1 绪言
评估 病史 用药史 药物过敏史
了解
身体状况 有无药物禁
忌证
了解 辅助检查
结果
熟悉 药物作用
应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4/17/2020
二、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 用药时
4/17/2020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2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又称原发作用,是指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
产生的作用。 间接作用又称继发作用,是指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
如强心苷能选择性的作用于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增加衰竭心脏的排出量,此作用为强心苷的直接作用。 同时,可反射性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心率减慢, 此作用为强心苷的间接作用。
4/17/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药物学
药物
§1-1 绪言
机体
4/17/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1-1 绪言
药物效应动 力学 药物对机体的 作用
药物代谢动 力学 机体对药物的 影响
药物的作用 机制
药物的体内过程 及血药浓度随时
间变化规律
4/17/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2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 根据药物作用的结果,将其分为:
兴奋作用:是指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 如用药后,腺体分泌增加、脉搏加快、酶活性增强等。
抑制作用:是指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 如用药后,肌肉松弛、腺体分泌减少、酶活 性减弱等。
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17/2020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学习内容
§1-2 药物效应动力学
1 药物的基本作用 2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3 药物的作用机制
4/17/2020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2 药物效应动力学
工作情景与任务
导入情景: 李女士,25岁,因咽痛、发热、寒战、周身不适入院医
§1-1 绪言
药物学基础是护理、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门课程的任务:
职业素养:学会关心、尊重病人,养成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健康的职业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专业知识:掌握药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能够正确执行医嘱,能够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 应
职业技能:合理、安全用药,正确合理地开展临 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咨询和宣教,正确 开展用药护理
4/17/2020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2 药物效应动力学
4/17/2020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2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接触后,药物在被吸收入血之前,
在用药部位出现的作用。 吸收作用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机体相
应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如口服阿司匹林产生解 热镇痛作用。
治。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医嘱:注射用青霉 素钠静脉滴注,一日400万U,一次给药。对乙酰氨基酚片 剂口服,1次0.1g,一日3次。 工作任务:
1.告知病人使用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的用药目的。 2.拟定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 3. 归纳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合理安全使用药物。
4/17/2020
4/17/2020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2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选择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或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指多数药物
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而对其 他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临床选择用药的基础。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相对的,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其 作用范围逐渐扩大,选择性逐渐下降。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
第一节 绪言
§1-1 绪言
学习内容
1 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2 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 3 药物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4/17/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1-1 绪言
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 化学物质,绝大多数药物是能增强或减弱机体某些器 官的生理功能或细胞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
4/17/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1-1 绪言
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安全、合理使用药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品管理法》
为了加强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 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分类管理办法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 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
学习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安 全、合理用药意识 掌握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处方 药、非处方药的概念及意义 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 熟悉药物体内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熟悉各种 给药途径的特点 熟练掌握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学 会处方、药品说明书的识读和正确使用药物
§1-1 绪言
4/17/2020
二、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 用药后
§1-1 绪言
4/17/2020
三、药物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1-1 绪言
1.要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2.要密切联系本专业先修课程知识 3.要善于总结归纳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5.要密切联系护理专业实际 6.要充分利用现代学习手段,完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
药物学基础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十二五”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专业用
《药物学基础》(第3版)
主 编:姚 宏 黄 刚 副主编:刘浩芝 吴增春
《药物学基础》(第3版)
第一章 药物录
❖ 第一节 绪言 ❖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4/17/2020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2 药物效应动力学
(四)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防治作用 (1)预防作用 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 (2)治疗作用 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
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对因治疗是指针对病因进行的治疗,用药目的是消除原发致病 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是指用以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