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下的中美时间观比较与分析
从中美商务人员之间的交往看时间观差异
从中美商务人员之间的交往看时间观差异作者:高媛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19期摘要:时间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国家的商务人员之间在交际中可能会出现时间观念的差异,所产生的冲突就会影响不同文化下人们的正常交流。
因此,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差异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美两国处在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之下,交际中难免出现由于时间观念的差异而导致的误会以及交际的困难,所以分析中美两国对于时间的态度,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才能达到减少冲突的目的。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时间观念;时间取向;时间使用交流包括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时间作为非言语交流可以更加直观地传递出相应的信息。
正如美国文化学家霍尔(Edward T .Hall)所指出的:“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因为它既不如有声语言那样被意识所控制,也不那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它往往能揭穿言词所表达的谎言。
”[1]因此,在商务交际中对于时间的使用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成败,时间观念是人们在社会发展和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但在不同文化下的在长时间的发展下,人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将自己目前所持有的时间观念视为理所当然,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出现冲突。
本文拟在时间观念,时间取向以及时间的使用三个方面来比较中美商务人员在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并提出应对对策,以达到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与冲突,促进跨文化交际成功的目的。
一、时间观差异(一)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
一些学者认为,时间和空间之间存在着某种独特的契合,所以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念,即循环时间观念和线性时间观念。
循环时间观认为,时间像一个封闭的桶,始终按照自然规律做周期性循环式运动。
线性时间观认为时间是一条有始有终的实线,将时间划分为现在、过去和将来,认为时间是不可逆的。
中国商人的时间观念倾向于循环时间观念,这种循环观念来源于中国汉民族传统的道家思想,老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作者:时静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第7期时静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时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人们太熟悉它在自己国家的规则,所以经常忽略了它的存在。
但其实时间也会说话,尤其是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如果人们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时间观,就听不懂对方的时间语,导致沟通理解的障碍,甚至商务活动的失败。
在一份针对国际商务人员的“跨文化商务交往与礼仪的调查研究”中,北美和欧洲商人在中国所经历的最大困惑行为排名前两位的是:“语言差异”和“守时与时间观念”;对日本商人来说,最困惑的行为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守时与时间观念”;而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中国商人的前20种最困惑的行为中没有“守时与时间观念”这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国的时间观念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一、中美两国时间观的差异(一)中国人的时间观中国人的时间观是环形的。
通过观察自然,如日夜交替,月季更迭等,中国人认为时间像个圆,循环往复。
相应的,中国人也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民族性和交际行为。
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不认为时间是上帝赋予的,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或许这使中国人不认为时间是神圣的,因此也就不严肃地对待约定的时间。
中国人对守时要求不是很严格。
比如,在多人参加的会议上,由于中国人的时间观,大家通常会在开会时间左右陆续到场,认为迟到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没关系。
而太多迟到的人往往导致会议不能准时开始,所以有些时候,组织者告之大家的开会时间会比预期中提前,比如通知1点钟开会,其实1点半才打算正式开始。
一般来说,迟到的人并不会受到惩罚,而来早的人就需要等待,这就使人们在下次开会时来得更晚,也不怕迟到。
在其它场合,尤其是非正式场合,人们更不会因为迟到而受罚。
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不见不散”就说明了这个情况。
如果一个朋友告诉你他会明天上午来见你,这可能意味着你应该一上午都呆在家等他来,因为他可能早上来,也可能中午才来。
比起未来,中国人更喜欢过去。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分析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分析摘要:作为非言语交际的要素之一,时间的使用及其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反映了许多文化差异。
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其文化差异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基于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从时间观念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时间观的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时间观念;文化维度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必然。
在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时间的观念可能会导致误解,甚至导致沟通失败,因此这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二、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1980)为跨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一些理论被视为现代跨文化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霍夫斯泰德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文化维度。
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差距,男子气概-女性气质,短期时间观和长期时间观。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是现实的主要单位和价值的终极标准。
他们把社会看成是个人的集合,而不是凌驾于他们之上的东西。
集体主义认为,民族、社会、种族等群体是现实的基本单位和根本价值标准。
这种观点并不否认个人的现实。
但最终,集体主义认为,一个人的身份是由与他人交往的群体决定的,他的身份基本上是由与他人的关系构成的。
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表示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态度。
对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强的文化往往有明确的社会规范和原则来指导几乎所有情况下发生的行为,而规避不确定性程度较弱的文化的社会规范和原则就不那么明确和严格。
权力差距(power distance)表示组织或机构内权力较少的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
权力距离大的文化成员视权力为社会的基本因素,强调强制力和指示性权力,而权力差距小的文化成员则认为权力的运用应当合法,重视专家或合法性的权力。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分析作者:许谦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1期摘要: 时间取向作为非语言交际要素之一,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国内外学者就对其做出了种种解释与分析。
本文从时间取向的本质入手,通过对中美两国人民不同时间取向现象的比较,阐明不同时间取向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取得文化,经济交流上的双赢。
关键词: 时间取向;过去取向;未来取向一、时间的概念与影响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它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概念,同时也是主观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时间是关乎哲学的,它与人类生存的本质息息相关。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类从属于时间,时间是真正的万物之主,它操控着整个人类的运行。
二、时间取向的概念在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时间取向是一个重大的范畴,我们很难给予其一个精确的概念。
源于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时间取向,广义上指人们选择或强调其态度,行为,观点等依附的时间区域的走向。
个体独特的时间取向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影响人们的感知力,决断力和行为举止。
三、时间取向的分类因人们对不同时间重视程度的差异,时间取向可以划分为过去取向,现在取向和未来取向。
过去取向的人认为时间即是一面镜子,映透着世界的本质,见证了人类的起源及发展,包括兴与衰。
在事情面前,他们习惯去找寻前人的处理模式,安于生存的惯有套路和过程的重复,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即是如今的规律与守则。
现在取向的人注重当下,他们更专注于手头的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很少依据传统或经验来断定行为,或者预测分析对未来的影响。
未来取向的人着眼于将来,他们习惯于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推崇创新精神。
四、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及表现(一)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时间取向的形成是基于多种因素的。
中国对传统的敬畏与尊崇,使得国人形成了过去取向;而作为仅有几百年历史,张扬创新与改革的美国,未来取向在人们心中打下了烙印。
(二)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表现与词和句相比,时间取向更富有信息感和张力,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展现中美不同时间取向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
第 2 9卷 第 4期 20 0 6年 7月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L a n n r l iest ( o il ce c iin o ra io ig No ma o Unv ri S ca in eEdt ) y S o
Vo . 9 NO 4 12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1 2 0 u. 06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的 中西 方 时 间观 念 差 异对 比
韩 银 燕 , 钱 鑫
(. 1 大连 轻 工 业 学 院 国 际 交 流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3 ; .吉 林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林 长 春 1 0 2 ) 辽 104 2 吉 30 1
H AN n y n. QI Yi ・a AN n Xi
( . c o l f I tr a i a o 1 S h o nen t n l mmu i t n a i nI si t o i h n u ty, l n 1 6 3 ,C i a o o C n c i ,D l n t u e f L g tI d s a o a t r Dai 1 0 4 hn ; a 2 S h o o o eg a g a e ,J l nv r i C a g h n 1 0 2 , h n ) . co l f F r i n L n u g s i U ie s y. h n c u 3 0 1 C ia in t
关键词 : 间 观 念 ; 文 化 交 际 ; 化 差 异 时 跨 文
中圈分类号 :924 C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1 5 ( 0 6 0 —0 5 0 i 0 — 7 1 2 0 ) 40 1 .3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时间观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一、概述1. 背景介绍我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存在着诸多差异。
其中,时间观念作为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美两国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以期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1.时间观念的概念在概念上解释时间观念的差异。
我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被理解为一个循环和节奏的概念,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美国人则更强调时间的线性和进步性,强调时间的价值和效率。
2.时间的使用方式中美两国在时间的使用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国人更注重节省时间,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强调时间的珍贵性。
而美国人则更加重视时间的有效利用,倡导“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
3.时间观念对生活的影响中美时间观念差异对生活方式、工作习惯等方面均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人更倾向于注重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时间观念相对较为灵活。
而美国人更注重效率和成就,时间观念相对较为严谨。
三、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原因分析1.文化传统的影响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时间被视为一种资源而非商品。
而美国文化则更加强调个人成就和利益,时间被视为一种可以被量化和利用的资源。
2.社会制度的影响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对时间观念也产生了影响。
我国的集体主义社会制度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因此时间观念相对较为灵活。
而美国的个人主义社会制度导致人们更注重效率和成就,时间观念相对较为严谨。
四、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理解对方时间观念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充分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差异,避免因此产生误解和冲突。
2. 保持尊重和包容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差异,积极倡导包容和理解,避免因此产生文化隔阂。
3. 寻求共同点,协调双方时间安排在交流中,可以寻求共同点,协调双方的时间安排,使得双方在时间上更加协调和融洽。
五、结论中美两国在时间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中美时间观差异之研究
中美时间观差异之研究摘要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主要方面,时间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信息传递也深受其影响。
时间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对待时间及如何使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本文试图从非正式时间、过去和将来、长期和短期以及单向制计时和多项制计时四个角度对中美时间观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建议,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美时间观差异;文化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的进步,跨文化交际一直是普遍和长期的文化现象,在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时间对人际交往产生直接影响。
霍尔认为,时??间是基本制度和时空法规的一部分,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时间规范。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分别属于东西方文化,他们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比如宗教信仰和历史发展。
本篇论文给出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些建议。
1 中美时间观差异时间观是非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时间的观念。
更确切地说,它是人们对时间的理解以及对时间的进一步反映,它是人类社会的自然产物。
时间会说话。
它比语言表达得更直率。
它所传递的信息清楚明晰。
由于时间不是那么可以任人摆布,因此相对而言,时间就不像话语那么容易被歪曲。
时间能响亮地说出真相,而语言会撒谎(霍尔,1959)。
大家都知道,由于文化差异,中美文化在时间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哲学、宗教、社会实践和历史。
下面我们主要探索中国和美国时间观的差异。
2 非正规时间爱德华·霍尔提出了每种文化的时间系统:技术时间,正规时间和非正规时间。
非正规时间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它对于不同人具有不同的含义。
2.1 准时性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对时间的态度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美国人年轻,他们已经学会了严肃对待时间,守时对他们来说是强制性的[1]。
例如,中国人习惯提前或准时参加家庭聚会,因为他们想帮助主人提前做好准备。
相反,如果美国人被邀请参加一个聚会,为了以防打扰主人准备就不会提前出现。
中美时间观念对比分析
摘 要:Hall在《无声的语言》中 写 道: “时间会 说 话,而 且 比 言 辞 更 加 明 白 ”。 时间作为非语言交际形式的一种,在人 们的交流会话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过 程中起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非 语 言 交 际包含了时间观念、空间距离、身 体 行 为、沉默等多个方面。了解中美时间观 念上的差异,能够认识不同时间观背后 所蕴含的国家民族文化的深刻含义,有 效地减少跨文化过程中的冲突与误解。 下面将从时间认知差异、时间取向差异 以及时间 使 用 差 异 三 个 方 面 简 要 说 明 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 关键词:中美时间 观 念 对 比 分 析 跨 文化交际
二、时间取向上的差异 人们对 时 间 的 取 向 有 三 种:过 去, 现在和未来。在时间观念上,农业社会 的人习惯向过去看,总是根据过往的经 验从事春 耕、夏 耘、秋 收、冬 藏。 工 业 社 会的时 间 倾 向 是 注 意 现 在:此 刻 的 产 量、质量、销 售、最 低 限 度 的 目 标 等 等。 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时间倾向是注重 未来(转引自李光伟,1987:117-118)。 美国人的 时 间 取 向 是 未 来 观,他 们 很少回顾过去,一切向前看,着眼 于 未 来,具有前瞻性。这与他们的历史和宗
一、时间认知上的差异 人们对时 间 的 认 知 有 两 种:一 是 线 性时间观,认为时间是一条直线,不 可 逆转;二是循环时间观,认为时间 是 循 环往复,周而复始的。 美国人持 有 线 性 的 时 间 观 念,时 间 一直通向未来,并且一去不复返。时间 像一条河流,奔流不息,人无法回 到 过 去。所以他们格外珍惜时间,对时间进 行严格地管理和掌控,时间意识 强,生 活节奏快;美国人认为人生苦短,应 该 要及时行乐,所以他们不受复杂礼节的 束缚,恣意地生活,追求生活的品质,言 谈举止比较随意开放;美国人凡事都要 做好规划,讲究办事效率,减少对 时 间 的浪费;日程表必不可少,并严格 地 按 照时间表执行。 美国人 的 时 间 观 在 他 们 的 日 常 生 活中有很多体现,例如没有在规定的时 间按时到达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迟 到时间 的 长 短 也 有 不 同 的 含 义。 霍 尔 指出,当代美国人的正规时间的最小集 (set)已经降为 5分钟,约见身份不相上 下的人,迟到 5分钟或者以下者必须做 出简短 的 说 明 或 道 歉。如 果 未 能 按 时 赴约,则 被 看 做 是 一 个 不 负 责 任 的 人 (李光伟 1987:119)。再如,约会需要提 前预约,至少提前一周,临时向某 人 发 出邀约 是 一 种 不 礼 貌 的 行 为。因 为 被 邀请的人 需 要 对 自 己 未 来 的 时 间 进 行 周密安排,突如其来的邀请很明显打乱
中西时间观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反映
另一方面是因为深深扎根于美国人 心目中的 “美国梦想”。 美国是一个民族
10
XINWEN AIHAOZHE 2009·5(下半月)
理论探讨
“大 熔 炉 ”, 汇 集 了 世 界 上 各 色 人 种 , 他 们 怀着美好的憧憬,渴望在异国他乡实现自 己的抱负,相信美好的未来总存在于不久 的将来。
此外,美国人的时间取向与他们的宗 教信仰也是分不开的。 在美国,基督教占 着统治地位, 基督教倡导人们相信未来, 相信上帝会把人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基 督教的原罪说认为, 人之初犯了原罪,失 去了乐园,堕落到万恶的现世上来受苦受 难,因此回归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向前超 越才能有希望。 这也促成了美国人一切向 前看的将来取向时间观。
尊重文化差异,减少交际障碍 本文对中西文化时间观差异的比较, 并非要判定孰优孰劣,而是要帮助我们了解 这两种文化的主流倾向, 更好地克服跨文 化交际中因时间观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 增强跨文化意识。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 程的推进,文化的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现象不胜枚举。 为了提高交际的有效 性,我们必须增强跨文化意识,跳出自身 文化氛围,确立国际化视野,自觉排除文 化差异的干扰,理解他国的时间观。 相互尊重文化习俗。 跨文化交际本身 就是一个对异文化的认识了解过程,不宜 对彼此的观念意识做好坏评价,交际双方 应当培养移情能力,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 去体验、去思考,谅解对方因文化差异而 引起的“冲突”“冒犯”。 当出现意想不到的 情况时,要随机应变,而不可固守某种交 际模式。 如:对于做事的最后期限,美国人 严格遵守, 并认为这是一种良好品质;而 中国人则往往认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不应规定得过于僵化。 那么我们中国 人就应该充分理解、尊重美国人守时的习 惯;而美国人也可以考虑能否更加灵活一 些,赋予自己更多的人情味。 摒弃民族文化中心观念。 我们每个人 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 文化是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分析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分析摘要:随着中美关系的日益发展,中美两国的日常往来越来越频繁。
时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两国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从而塑造了不同的时间观。
本文主要对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取向进行对比,分析文化交际中由于中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流障碍。
关键词:中美跨文化交际;时间观一、时间观的定义时间观是指对时间的合理使用和安排。
它涉及对时间的各种认识和认识的过程,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时间观不仅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因素,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根深蒂固的因素。
它是在人类长期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代表了人们对时间的态度,也揭示了人们利用时间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
二、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分析(一)一元时间观和多元时间观1.多元时间观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人强调多元时间观。
所有的农业活动都是根据月份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而进行的,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时间是灵活的,所以他们可以随意使用时间。
他们倾向于在一定时间内做很多事情,因此他们的行为不受时间和时间表的限制,要做的事灵活多变的,大多数人追求良好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快节奏的生活,因此很少有人匆忙做出决定。
他们不习惯制定计划,因为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计划的实施。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人他们的行为充满灵活性,但缺乏效率。
2.一元时间观相反,美国人对时间的认知是单时的。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时间是不可回收的,所以他们主张在特定的时间段做一件事。
他们更注重时间和时间表。
他们要做的事严格按照他们的日程安排,注重严谨性。
在某种程度上,单向时间观支配着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美国人很清楚自己的日程安排,应该先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都在他们的日程表上。
他们强烈的时间意识与美国的社会形态密切相关。
一方面,美国人追求每个单位时间的最大利益。
另一方面,在一个相对残酷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在日程上。
因此,美国人追求的是高效率,但有时却很僵硬。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跨文化交流与交往中的时间观念因文化传承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尤其明显。
在商务交往中,时间观念的差异会给双方带来影响和挑战,本文将分析这些差异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中美时间观念的不同点中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强调“王道”,即万事万物应有一个先后顺序和优先级,而且要讲究时机,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种时间观念表现在商务交往中,比如重视熟人介绍,会在第一次见面时询问彼此家庭、工作和出生地等个人信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反之,美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更偏向于“宽松”,强调时间的效率和利用率,在商务交往中,更注重规定的时间表,对于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的执行也会更加严格。
美国人往往会注重直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意见,这种直接表达的行为在中美商务交往中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时间观念差异带来的影响时间观念的差异在中美商务交往中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影响:1. 沟通效率不高中美的时间观念差异会影响到沟通的效率。
中方在商业交往中非常重视熟人关系,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建立和维护关系,而美方则更注重时间的利用效率,更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这样一来,双方在商务交往中的沟通效率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发生交流障碍和误解。
2. 时间观念的冲突中美的时间观念在商务交往中也会产生冲突。
针对任务和时间的意识不同,可能会出现在预订订单时间表时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时间表的执行也可能会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延迟。
美方更加注重严格按照时间执行计划,但在中方文化中,拖延和调整时间表的现象更加普遍,这也会给商业活动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交易风险。
3. 交际策略与谈判技巧的不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处理交际策略和谈判技巧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商业沟通的效率。
在时间观念方面,中方在处理谈判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保持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谈判,而美国人会更多地考虑清晰的目标、与时间、成本和质量等因素的平衡。
中西方文化交际中时间观的差异对比
中西方文化交际中时间观的差异对比作者:芦金梅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5期摘要: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行为。
以东西方文化为例,因为分别持有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所以在时间行为上表现出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的差异。
不同的时间观念反映到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引起交流的障碍甚至冲突。
因此我们应该在了解差异的基础上理解差异,并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不断学习借鉴西方时间观中有益的成分。
关键词:时间观;跨文化交际;交流障碍;融合时间观是非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交换信息,具有自身独特的交际功能。
美国人类学家E.T.Hall曾这样说过:“如果有什么能改变生活本性的话,那就是时间是如何使用的。
时间并不像英国人类学家所描述的仅仅是一种习惯,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组织系统的一个因素,因为所有情景中的行为都存在着时间和空间规范。
”一、东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差异的表现(一)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時间取向是文化差异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人们根据其文化在时间连续体上的侧重点来确定自己安排和使用时间的方法。
时间取向与民族的历史背景有关。
深刻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儒家文化历来重视传统,重视历史,主张把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在行事的重要参考。
1.中美称呼差异(1)中国的称呼。
中国人对称呼是很严谨的。
经常用“老”这个词来表达对年长者的尊重,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老”代表成熟,经验丰富和智慧。
(2)美国的称呼。
美国人不重视“地位”,尤其是社会地位。
大多数美国人都不愿意自己因年龄或社会地位的关系而特别受人尊敬,这样会令他们觉得不自在。
(二)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美国人类学家E·T·Hall把世界各地使用时间的习惯概括为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
多元时间制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采取这种时间制的人们习惯于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的几件事,对计时、用时随意性强。
中美在跨文化交际中时间取向的差异分析
中美在跨文化交际中时间取向的差异分析作者:王康英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14期摘要:非语言交际作为人类交际两种手段(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之一,也像交际语言一样拥有一定的交际规则。
时间取向属于文化的深层结构,每当人们发现其他人的思维或行为方式与自己的不同,就会感到无奈或是无法理解,因为人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的时间取向以及使用时间的方式是正确的,这样以来就会给交际带来困难。
随着中美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中国文化传统时间观正在被改变,美国文化的传统时间观也渐渐受到其他文化时间观的影响。
冲突与融合将是中美文化时间观共统发展和存在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中美时间取向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克服中美人们因在时间取向方面的差异而引发的误解和矛盾,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时间取向;时间习惯;差异随着全球进入一体化格局,具有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接触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时间取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
时间学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交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同时间取向是导致跨文化交际误解和失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而我们非常有必要研究不同文化群体之间时间取向的文化差异。
东西方文化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文化氛围,也起源于不同的传统。
基于不同哲学基础的中国文化及美国文化,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
中国是典型过去时间取向为主的社会,而美国则是未来取向的社会。
因此,由于时间取向的不同,中美两国人民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为了避免交流中出现文化障碍及误解,我们有必要仔细探讨一下中美两国之间的时间取向差异。
一、从文化背景的不同看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时间观作为非语言交际的要素之一,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
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属于时间的取向问题,属于心理时间范畴,是指不同文化分别对过去与未来的认识,以及人们对过去与未来所赋予的意义及重视程度。
过去取向的特征是在该文化中人们尊重祖先和历史经验,信奉“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时间观念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论文
时间观念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论文时间观念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论文预读: 摘要:1时间观念是人们对时间的感知,认识和反应.由于环境、文化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支配方式.时间观念能够反映一种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此,来自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态度.如果对其他文化的时间观念没有充分的了解,理所当然地以本国的文化准则和时间观念去进行跨文化交际,那么就有可能会产生误解,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研究中西文化的时间观念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2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2.1过去和未来的时间取向观中国人受儒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倾向于性本善之说,并且重视传统.因此,中国人在时间取向上倾向于过去.人们在行事时喜欢引经据典,追本溯源,以史为鉴.相对而言,人们对未来则不太感兴趣,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测和把握的.受到这种时间取向的影响,人们崇拜祖先、尊敬老人、重视经验、默守陈规.西方人则主要采取未来的时间取向.他们受基督教“原罪说”影响,认为回归过去如同走向“原罪”,因此他们更愿意着眼于未来.秉持着未来取向的时间时间观念,西方人敢于创新,善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中西方在这一时间取向上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古装电视剧数不胜数;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关未来题材的各种科幻大片却层出不穷,倍受欢迎.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差别是中西方文化对“老”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老”意味着有年龄、有经验,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但这种观念在西方却并不被认同,“老”很可能被理解为能力衰退.因此在与西方人交流时,年龄成为了一个人们忌讳的话题.2.2环形与直线形的时间观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也可区分为直线式时间观念和环形的时间观念(关世杰,1995).环行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不断运动的圆圈,呈永恒周期性圆辐式或螺旋式运动.例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往复、月份的轮流、年岁的更迭以及植物的周期生长、农时劳作的更替等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葛志宏,2004).受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及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时间观以环性的时间观念为主.例如,古代的纪年方法是以皇帝的帝号或庙号来记列,汉语的语法中没有时态的变化,等等.这样的时间观念使得中国人使用时间比较随意、不够准确.约好的赴宴时间往往不能够按时到达;还经常会使用一些诸如“一会儿”、“不久”、“马上”、“半天”之类模糊的时间概念,让人捉摸不透.相对而言,西方人则倾向于采取直线形的时间观念.他们认为时间呈一种线形的单向持续运动,从过去到现在、流向未来,并且一旦流逝便无法挽回.因此西方人十分珍惜时间,视时间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他们生活节奏较快,做事讲究计划和效率,赴约时按照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2.3多向与单向的时间观霍尔(Hall)曾把不同文化群体对时间的使用分为两种范畴:一种遵守多向时间制,另一种遵守单向时间制(Hall,1982).中国人以整体综合性的思维见长,趋向于采用多向时间制.这种时间制把时间看成是分散的,认为同一时间内可以做很多事,且不一定受计划和安排的限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例如,人们可以同时和不同的人谈话,或是一边和别人说话一边做自己的事,甚至可以没有经过事先约定就去拜访亲友.西方人则偏向于采用单向时间制,强调按照计划在某一时间做某事,讲求计划的周密性和严谨性.在一定程度上,时间就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主宰.另外,他们对待期限和约定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不遵守预约或突如其来的到访往往被视做不礼貌的行为.2.4重开头和重过程的时间观中西方人在时间序列的选择方面,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中国人重过程,喜欢按事物进行的过程来排序,从大到小,一切事情都循序渐进;西方人重开头,从小到大,把时序最近或最重要的事物排在前面,予以强调(韩银燕、钱鑫,2006).在这一方面,中西方人写日期和写地址时各自所用的排列方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人写日期,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来写.美国人先写日,后写月,再写年,与中国人写日期的顺序正好相反.中国人写地址,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从国家写到门牌号;而西方人则相反,从小到大,把范围最大的放到最后.受各自时序观念的影响,中西方人在言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讲话喜欢兜圈子,往往在话题的最后才会点明其用意.例如,如果要说不好听的话,之前也会先说一些好听的话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而西方人说话讲求实际,直截了当,不喜欢绕弯子,也不会以长时间的闲谈来营造氛围、建立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当了解和注意的地方.3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通过以上对中西方时间观念所作的比较分析,为了尽量避免因时间观念不同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3.1了解要进行跨文化交际,首先应当对对方的文化有一定基本的了解.时间观念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也应该有所了解.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群体对时间的态度及其使用时间的方式,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交际行为,从而将由时间观念的差异所带来的误会和不快降低到最低限度.3.2尊重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当彼此时间观念不同时,如果一味要求对方按照本民族的文化来改变其时间观,那么文化冲突就难以避免.因此,在交际时,当对方的言行不符合自己的时间观时,不宜做好坏评价,而应予以宽容和谅解.3.3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体验、去思考,试着理解对方的思想和情感.相互认同和接纳,才能使跨文化交际更加顺畅地进行.3.4解释如果因为时间观念不同而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单靠一方对另一方采取容忍的态度,未必能解决问题,应当适时地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时间观念,让对方理解自己的言行及思维方式,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4结语根据原创论文统计数据分析,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反过来,不同的时间观念又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思维,并塑造了与其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当对彼此时间观念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理性认识并尊重对方的交际行为,从而尽量避免因时间观念差异所引起的冲突和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时间观之对比分析
关键 词 : 文化 交际; 跨 时间观 ; 文化 差异
引言
一
、
时间是 人们在认 识和 改造客观 世界 的过程 中逐渐 形成 的。人 们 的时间观 一旦形 成后 ,其 言行就 不知 不觉地接 受它 的制约 与支
( 黑龙江省 技 工教 师进 修学院 )
2 8・ ・ 0 97 2 0 .
【 新】 l理 高 I 刨 论 地
让 自我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主流
●刘 卫 靖
随着寄宿 制中学 的数量急 速增加 , 学生 于接 受的管理 体制 。最初 , 们 实行老 师值 随 着学 校 规 模 的扩 大 和 学 生人 数 的 增 加 , 我
制与一元 时间制。
1过 去 时 间 取 向(at oin ̄in与 未 来 时 间 取 向 ( tr— r ps— r t o ) e a t f ue oi u —
e tt n nai ) o
这种 时间取 向的 差异所导 致的 另一个具 有代表 性的 差别是两 种 文化 中“ ” 后 ” 前 与“ 的指代 有很大不 同。 中国人仿佛 是面对 着过 去看 问题 。 因而有 “ 无 古人 , 无 来者 ” 前所 未有 ~后继 有人 ” 前 后 “
生 管理 难度 大 , 求高 。 要 责任 重 。许 多学 校 至 星期 五之 间 的某一 天值 日任务 ,小组 长 我们 实行 一种 新 的管 理模 式 ,既 能够 培养 食 宿舍 、 场 学 生对 学校 的 自豪感 ,培 养学 生 的社会 实 操 都 在探 索学 生管 理 的新路 子 。我校 多年 以 将 本组 的老 师分 至教学楼 、 堂、
配 。反过来 , 一定 的言行又 反映一 定的 时间观 , 传递关 于时 间的某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
时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人们太熟悉它在自己国家的规则,所以经常忽略了它的存在。
但其实时间也会说话,尤其是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如果人们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时间观,就听不懂对方的时间语,导致沟通理解的障碍,甚至商务活动的失败。
在一份针对国际商务人员的跨文化商务交往与礼仪的调查研究”中,北美和欧洲商人在中国所经历的最大困惑行为排名前两位的是:“语言差异”和“守时与时间观念”;对日本商人来说,最困惑的行为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守时与时间观念”;而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中国商人的前20种最困惑的行为中没有“守时与时间观念”这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国的时间观念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一、中美两国时间观的差异(一)中国人的时间观中国人的时间观是环形的。
通过观察自然,如日夜交替,月季更迭等,中国人认为时间像个圆,循环往复。
相应的,中国人也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民族性和交际行为。
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不认为时间是上帝赋予的,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或许这使中国人不认为时间是神圣的,因此也就不严肃地对待约定的时间。
中国人对守时要求不是很严格。
比如,在多人参加的会议上,由于中国人的时间观,大家通常会在开会时间左右陆续到场,认为迟到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没关系。
而太多迟到的人往往导致会议不能准时开始,所以有些时候,组织者告之大家的开会时间会比预期中提前,比如通知1点钟开会,其实1点半才打算正式开始。
一般来说,迟到的人并不会受到惩罚,而来早的人就需要等待,这就使人们在下次开会时来得更晚,也不怕迟到。
在其它场合,尤其是非正式场合,人们更不会因为迟到而受罚。
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不见不散”就说明了这个情况。
如果一个朋友告诉你他会明天上午来见你,这可能意味着你应该一上午都呆在家等他来,因为他可能早上来,也可能中午才来。
比起未来,中国人更喜欢过去。
中国人常常强调过去的经验,要求“以史为鉴”,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未来如何做事。
一些中国谚语也能说明这点,如“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未来”、“姜还是老的辣”等等。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与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与比较王毓琦【摘要】由于中西方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导致在文化领域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不同的文化领域,也孕育着不同的时间观念与时间行为.基于此,主要拟从出现时间观念差异的哲学基础、差异原因、时间观念导致的文化冲突,以及相关解决措施等方面,对东西方时间观念做出相关的比较,讨论时间观念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中西文化各自的时间取向,提高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有效性,更好地避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矛盾与冲突.【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时间观念;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时间取向【作者】王毓琦【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5一、引言时间是指宏观的一切具有不停止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的各种变化过程,其有共同性质的连续事件的度量衡的总称。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也是思维对物质运动过程的分割、划分。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人们的时间观念一经形成,那么人的言行举止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其意识的影响与支配,并反映出相关时间观念的信息。
正因为如此,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T.Hall)曾说,各个文化就像拥有自己的语言一样,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1]。
由于时间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自然逐步形成的,因此一定的行为举止又反映出相关的时间观念。
也正因如此,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意识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东西方人对于时间观念具有不同的理解。
“时间会讲话”,它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有时比有声语言更直截了当[1]。
人们对时间客观的了解认识与感知能力奠定了人们所形成的时间观念的类型特点。
在非言语交际的各要素中,时间代表的意义及其交际行为是文化差异最大、最能导致交际失误的误区[2]。
因此,当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时间观念便会呈现显性特征,影响到人们的言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
中美时间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
中美时间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一.概述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而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际也会随之增加。
而属于不同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文化负迁移现象。
而我截取了中美时间观的不同来分析由此而引起的文化负迁移现象。
因为时间观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它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左右我们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E.T.Hall所说,各个文化就像拥有自己的语言一样,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
二.中美时间观的差异及其成因2.1 中美时间观的差异在中国人的时间观里,人们是时间的主人,人们可以控制时间,享受时间。
因而,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珍贵。
中国人做事十分注重环境的变化。
中国人认为万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不能贸然地做出决定。
因此十分推崇耐心。
中国有句话“欲速则不达”就很好地表现了这种思想。
中国人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因此他们的时间观十分随意,约会迟到、早到都是十分普遍的事情,人们也不会因此而生气。
而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有两样东西他们特别节省:时间和人力。
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美国人是钟表的奴隶。
人们非常珍惜时间,他们不喜欢浪费别人时间的人。
在美国人的价值观中,耐心并不很重要。
对大多数人来说,友好关系比不上实际表现重要,他们注重工作成绩记录,而不是通过社交礼仪来评估一个同行。
多数美国人在日程表上写满了约会,把时间分成一段一段的。
守时在美国人的观念里也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只迟到几分钟,也必须做出道歉和给出理由。
2.2 中美时间观差异的成因2.2.1民族信仰不同在美国,86%的人信奉基督教。
基督教的教义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基督教信奉上帝,他们认为上帝是万物之主。
正如汤姆斯•巴马说描述的:主是万能的,主是天地的创造者。
是主创造了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
但由于亚当和夏娃破坏了与上帝的约定,偷吃了智慧树的禁果而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时间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文化群体所塑造的不同时间观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因此,本文分别从三个角度对中美时间差异进行对比,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过去”“现在”“未来”、一元时间和多元时间模式,其目的在于分析造成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削减对时间观的误解,达成最佳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时间;差异;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过去”“现在”“未来”;一元时间和多元时间模式
作者简介:柳亚萍(1991-),女,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一、引言
时间既是非常古老的问题,也是极其现实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时新的迷。
人类对死亡的先天认识,对青春和衰老的体验,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未来的却不可断定,以及我们日常对实践的分配和工作地计划――这一切都跟时间有关(李光伟 1987:481)。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要去认识的。
霍尔于1959年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指出每个文化都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流中无法达到成功有效的沟通。
本文从:对线性( linear)时间观和循环性( circular)时间观、对“过去”( past)“现在”( present)“未来”( future)的时间态度、和对一元时间( monochronic- time m- time)和多元时间( polychronic- time p- time)的模式――这三个前提来比较中美时间文化差异,意图最大化地消解文化活动中的误解和冲突,分析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带来的偏见。
二、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
有学者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总结为开门见山,陈述主题,然后描述细节,这是线性(linear)思维;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总结为隐晦曲折,含沙射影,再进入主题,这是螺旋式(circular)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时间具有线性和循环性的双重特点。
如: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同时,时间也是循环性的。
如:老子创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时间观。
在《三国演义》第一回有“说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体现了循环时间观,时间阴阳交错,周而复始。
美国人则认为时间是线性的。
时间不可逆转,只有向前看,珍惜眼下,才是正确的方向。
富兰克林在写于1748年的《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中说:切记,时间就是金钱。
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因此,美国人注重逻辑思维,高效率。
三、“过去”“现在”“未来”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将时间取向分为三种:过去取向、现在取向和未来取向(转引自李慧 2013)。
“过去”取向的文化看重历史,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英格兰对传统和贵族阶层社会的重视。
如汉语中所说:“吃一垫,长一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美德。
以“现在”时间为导向的文化认为注重眼下才是实际,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未来”时间为导向的文化,如美国,认为“变化”着的机遇十分重要。
美国因为历史本不长,
所以较中国,其所继承的资源有限,只能往前看。
对此,在各自的影视作品中就有所表现,中国的古装片收视率一直是居高不下,而美国的未来太空时代等科幻题材的电影受到热捧。
四、单向制记时和多向制记时
1970年,hall以人类时间观的视角提出了单向制记时和多向制记时。
他以此为理论依据对不同文化人们的行为做了研究,发现在单向制记时中,人们在规定时间内做一项活动,注重效率。
多向制记时的人们在同一时间处理多项任务,变化度大。
霍尔认为,高度工业化的美国人持一元时间观念,工作的时候就一门心思干活,消遣娱乐时就娱乐,这是大多数美国人崇尚的生活方式。
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中国,从传统意义上讲,多元时间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思想观念的影响,一样的效率,一样的态度。
由于多元时间文化重视与实际参与问题解决的人打交道而一元时间文化强调日程安排和严格执行的重要性,两种模式的人在交往时就会因为对时间的不同模式而产生冲突。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由多元时间制向一元时间制转化,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率的重要性。
五、结语
本文从时间的三个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美国对待时间采取一元记时,在时间问题上非常严谨,并严格遵守“准时”原则。
同时,美国属于未来取向,他们坚信独立奋斗会取得成功。
中华民族是比较典型的过去时间取向的民族,人们把阅历看做一种财富,尊重过去。
和一些西方学者的分类不同,在时间取向方面,现代中国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多向制记时社会。
形成中美时间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历史背景、政治形态、社会现状、宗教信仰和哲学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