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1

合集下载

登泰山记语文课文教案

登泰山记语文课文教案

登泰山记语文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登泰山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3)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山河之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登泰山记》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登泰山记》的文本和注释。

(2)相关的泰山图片和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登泰山记》,了解课文的大意。

(2)查阅相关的泰山资料,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泰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2)简要介绍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登泰山记》,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语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2)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023最新-登泰山记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登泰山记教案【优秀8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登泰山记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登泰山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掌握游记顺序,赏析景物描写片断。

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进行艺术审美,借鉴本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法。

【教学课时】2课时【相关链接】一、作者介绍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榖,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

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

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

二、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

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桐城派散文特点:提出“义法”主张。

“义”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法”指表达中心的形式技巧。

“文章风貌一般简洁平淡,而鲜明生动不足”。

三、写作背景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馆纂修。

《登泰山记》教案(12篇)

《登泰山记》教案(12篇)

《登泰山记》教案(12篇)《登泰山记》教案(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泰山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泰山记》教案1自读要求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结合注释通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达到背诵。

4、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5、积累一点古文化常识。

自读程序1、结合注释①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由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推断出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②作者是如何从京城到泰安的?③叙述作者登山的过程。

④登上山顶后,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了"望晚"时的哪些景物?⑤文章通过景物变化来写泰山顶上的日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⑥作者还写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解说:此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做思考题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

)自读点拨1、姚鼐和"桐城派"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

乾隆39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

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

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

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

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

刘大木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8篇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8篇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8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8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一、分析^p 作者游览泰山的经过及登山的道路。

二、教学有关字词理解有关字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三、理解有关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登山的道路。

教学重点:一、理解有关特殊句式。

二、理解有关字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抽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关答复以下问题。

1、词语的古今意义:阳2、理解词语的活用:西,东。

3、理解特殊句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二讲授新课:抽学生朗读条二自然段并答复以下问题:本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

〔本段的行文思路: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季节——再写登山的过程——再写所见的美景。

〕讲授有关字词:`世皆谓之天门云——云,语气助词。

今一般用于名词,云层。

句意——世人都有称之为“天门山”至于泰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不是今表示另提起一件事的连词,其义是到、到达。

句意是:到达泰安。

是月丁未——是,这、此。

今常用作判断词。

句意是:这月丁未。

复循西谷——复、再、又之意。

再沿着西面的山谷向上走。

今常用义为:往复、重复等。

崖限当道————限:门槛,名词。

当、挡住,动词。

有高崖横在路上的地方。

越长城之限——限,界限,名词。

越过长城的界限。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余:我,以:在。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二月。

〕其级七千有余。

〔几,表示整数后面不定的余数。

那台阶有七千多级〕及既上〔及:等到,介词。

等到登上山顶。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及:和,连词。

如今经过的中岭和山巅〕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语气助词,表示不肯定的语气。

世人都称为天门山的。

〕特殊句式:余所不至也〔也,表判断,句意为:我没有到达那里。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皆、表判断。

句意为:亭东从脚下都是弥漫着云雾。

〕省略句:与子颖坐日观亭等日出〔省略主语:余。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登泰山记教案1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登泰山记教案1

登记泰山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分析赏鉴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姚鼐笔墨简洁,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的语言特色,体会文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审美鉴赏和与创造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01识一识,识泰山1。

导入新课泰山,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景观,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堪称经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2.泰山—-五岳独尊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在湖南)衡山、西岳(在陕西)华山、北岳(在山西)恒山、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

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北距“泉城”济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乡曲阜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泰山为五岳之首。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登泰山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三、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学生默读,讨论,明确: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

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默读课文,分析讨论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第一课时)3篇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第一课时)3篇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1【教材定位】《登泰山记》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6课文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展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

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泰山的壮美。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体会文章善于取舍,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描写、叙事简洁明快的特点。

【素养目标】1.了解姚鼐的生平及创作,了解“记”的文体特征,积累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实虚词,疏解文意,理清本文思路。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读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4.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体会语言精炼、用词生动、修辞巧妙等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杜甫一首《望岳》带我们领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姚鼐,走近别样的泰山风光,一起学习《登泰山记》。

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姚鼐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

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2.了解写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峰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3.解题①“登”,即由低处向高处行进;①“泰山”,山名,有“五岳之首”之称。

②“记”,古代一种散文题材。

4.了解“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精品实用文档Boutique Practical Document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等奖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等奖《登泰山记》是清朝姚鼐在清朝乾隆年间写作的山东泰山主题著名散文,描绘了山东泰山的雄伟局势,并调查改正了山东泰山记述的不正确,文本简约栩栩如生,景物描写尤其优异,是桐城派文言文的名作。

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梳理的登泰山记优秀教案一等奖,供大伙儿参照!登泰山记优秀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1、掌握姚鼐的平生及写作,掌握其关键文学类认为。

2、掌握记的健身培训特点。

3、把握原文中出的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古文基本知识;累积原文中有关的古时候文化常识。

【学法指导】1、根据不断诵读感受这篇“记”语言表达精练、措辞栩栩如生、修辞方法恰当等艺术风格。

2、记诵全篇,记熟文言句式,汇总文言文规律性。

【知识储备】1、题目的含义讲解:山东泰山别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气势恢宏气势磅礴,有“五岳之首”之称。

山东泰山是一座政冶颜色深厚的文化艺术之岩,被古代人视作“直达帝座”的人间天堂,变成老百姓钦佩君王告祭的公山,另外,山东泰山也是一座风景奇秀的当然之岩,吸引住着成千上万文人雅士前去旅游观光仰观。

“记”,古时候一种短文主题,能够叙述、景物描写、状物质,表达情结,理想,论述学术观点。

2、桐城派:清朝中期危害较大的短文派系创办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趋势,产生详细的基础理论,三人合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作领导者,他秉持了“文道合一”的认为,注重辞章、考究、文辞三者兼长,重视內容和方式的关联。

写景散文尤有与众不同造就。

桐城派在清朝文学界上危害巨大,对纠正明末清初的笔风,推动短文的发展趋势具有了一定的功效。

3、记和游记攻略“记”是古时候的一种健身培训,能够根据记人、记事簿、记物、记景,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认为。

“记”在唐朝进到文苑,宋朝其內容获得扩展,方式更为牢固,明代时主体作用颜色更为深厚,慢慢完善牢固。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教案(精选7篇)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教案(精选7篇)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教案《登泰山记》第一课时教案(精选7篇)《登泰山记》第一课时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领会泰山的地理特点和时令特点,学习本文行文描景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体会形象优美简练的语言特色,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教学重难点:领会景物特征,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设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重点内容:了解文章内容,领会冬季泰山特征一、导语激趣(媒体展示“五岳独尊”为背景的课题)导语:名山大川向来备受文人骚客旅行家冒险家挑战者的欢迎,有“五岳独尊”之誉的泰山也不例外。

泰山素以“雄”著称,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

历代帝王尊崇它,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历代文人礼赞它——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悟,这些无不激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清代文人姚鼐就曾经冒着风雪不远万里赶来登山并给我们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简介(课件展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著名的散文家,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

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

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

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

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明确: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地理位置。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登泰山记》的作者及背景。

2. 激发学生对登泰山的兴趣和向往。

教学内容:1. 介绍《登泰山记》的作者姚鼐及其生平。

2. 简述登山的过程及所见所感。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作者姚鼐及其生平。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登泰山的兴趣。

3.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章节二: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让学生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分享自己的感受。

章节三: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泰山景观。

2. 理解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观描绘,如日出、云海等。

2. 分析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3.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敬畏之情。

章节四:拓展思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讨论登山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2. 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保问题,如垃圾处理、生态保护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教学目标: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3. 布置作业,如:熟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等。

六、课文解析教学目标:1. 深入解析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登泰山记教案(6篇)

登泰山记教案(6篇)

登泰山记教案(6篇)《登泰山记》教案篇一一、导语激趣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

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

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

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

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四、安排游程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

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

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

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

《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

《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泰山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登泰山记》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

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3、辨别通假字:采、圜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侧面烘托的手法教学方法:“读——讲——析——结”四步阅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岳”都是哪些山吗?对了,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中,泰山是“三山五岳”之首,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如画的泰山日出。

二、介绍作者、作品。

姚鼐。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

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考官。

主讲于梅花、紫阳等书院40余年。

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

其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登山路径和泰山的景色,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泰山,亦称岱山、岱宗。

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

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

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

一、补充注音:汶(wen)水南麓(lu)石磴(deng)山颠(dian)徂(cu)徕(lai)岱(dai)祠行(xing)宫姚鼐(nai)解释加点的字二、补充释字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登泰山记》学案(共5篇)

《登泰山记》学案(共5篇)

《登泰山记》学案(共5篇)第一篇:《登泰山记》学案《登泰山记》学案一、学习要点1、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阳、阴、乘、限、巅、居、晦、极、驳、漫失、僻、烛,进而疏解文意。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二、学习材料一、泰山——五岳独尊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

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

泰山为五岳之首。

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泰山风景既秀美又壮丽。

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包含神奇,是我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

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给它加上许多封号,到处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加上泰山本身风景优美,于是泰山便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宝库。

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二、有关的古文化知识 1阳与阴山南水北为阳:泰山之阳山北水南为阴:其阴2朔、晦、望与既望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3古代纪年月日法(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等。

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

也可以用来纪日。

纪年,例如,丁卯三月;纪日,例如,是月丁未。

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简便的干支纪年推算法公元年÷10,余数-3,得数为天干;公元年÷12,余数-3,得数为地支。

例如1999年,1999÷10,余数为9,9-3=6,天干为已;1999÷12,余数为7,7-3=4,地支为卯,1999年就是已卯年。

如果余数小于3,加上一个除数再减3。

例如2001年,2001÷10,余数是1,加上10等于11,11-3=8,天干为辛;2001÷12,余数是9,9-3=6,地支为巳,2001年就是辛巳年。

《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

《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

《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登泰山记》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甫的《望岳》写出了泰山的高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宏伟。

二、作家作品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

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

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

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

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

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开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拟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

姚鼐是刘大櫆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三、整体把握1、听课文录音,正音。

2、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等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4)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翻译、背诵等方式,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魅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意;(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珍惜自然美景的情感;(3)激发学生立志攀登人生高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登泰山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翻译;3. 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2. 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3. 对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2. 运用朗读、翻译、背诵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3.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姚鼐及其生平和创作背景;2.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3. 翻译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4. 分析课文,讲解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5. 讨论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深刻哲理;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做好课后巩固;7.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登泰山记》;2. 定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 组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4. 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题目,全面考察学生对《登泰山记》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感受,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登泰山记语文教案

登泰山记语文教案

登泰山记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象征、烘托、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的地方;3.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泰山雄伟景象,抒发自己攀登高峰、远眺四方的博大胸怀;4.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朗读并理解《登泰山记》全文;2. 分析文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 探讨作者的博大胸怀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登泰山记》全文的背诵;2. 分析并欣赏文中的表现手法;3. 领会作者的博大胸怀。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的理解与运用;2. 文中象征、烘托、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汇、句式和表达技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并欣赏文中的表现手法;3. 讨论法:探讨作者的博大胸怀及其现实意义。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网络平台:提供在线阅读、讨论、资源共享等功能;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泰山,增强直观感受。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学生自主阅读《登泰山记》,了解文章大意,预习生僻词汇;2.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词汇、句式和表达技巧,分析并欣赏文中的表现手法;3. 课堂讨论:探讨作者的博大胸怀及其现实意义;4. 课后巩固: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泰山的地理、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朗读全文:学生齐读《登泰山记》,感受文章气势;3. 讲解词汇:分析文言文词汇,解释生僻字词;4. 分析文本:讲解文中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5. 讨论作者胸怀:探讨作者的博大胸怀及其现实意义;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5.2 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评价其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能力。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清代桐城派。

2.积累词句,增加文言储备3.把握游记,品赏感情。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

三、过程与教学方法:阅读品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学生齐读杜甫《望岳》引入课题。

)屏幕:展示图片——泰山远景,显示文字——杜甫《望岳》。

师:泰山,是五岳之尊。

在生活中,我们谈起五岳或泰山,每每不禁生发出敬仰之情。

巍巍泰山,以其苍茫的雄姿和博大的人文底蕴,牵动着我们多少情怀!屏幕上是我们初中时就熟悉的一首咏泰山名作,请大家齐读一遍。

师: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泰山是设想时能让我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心胸激荡,放飞思维的,那么在清代作家姚鼐的笔下,又是怎么样的情形呢?这一节课里,让我们追随作家的脚踪,领略泰山的独特之美。

二、展示教学目标(屏幕:教学目标。

师读出,强调)三、简单介绍清代桐城派。

桐城派,结合课后小短文及课下注释,有四点我们要重点关注。

(屏幕:文字展示)清代桐城派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学者型散文流派。

主张散文写作讲究义理(有思想有情趣)、考据(材料真实准确)、辞章(结构巧语言精)三者兼长。

代表作家作品:姚鼐《登泰山记》尤其是第三点,课后短文中涉及的“义理”是指文章表达要有思想有情趣,“考据”是指文章中使用的材料真实准确,“辞章”之文章的结构、语言要精巧。

(注意提醒学生理解“义理、考据、辞章”的含义)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识记。

四、文章阅读品赏1、引导学生分组朗读,梳理文言词句。

师:学习文言文,讲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懂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句的知识。

本文我们已经做了预习,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朗读这篇文章,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提问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前两段和后四段,纠正读音停顿的问题。

易错音:汶wèn水、济jǐ水;与知府朱效纯/子颖/从南麓登、碧霞元君祠cí、雪与人膝xī齐)2、检查关键文言词句的解释和翻译问题屏幕:出示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自京师乘风雪(冒着)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明烛天南(名词活用作动词,照)少圜(通“圆”)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余始循以入(而)或得日,或否(有的)石苍黑色,多平方(平的方的)师:依次提问多个学生,并明确关键词意或补充活用类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 、积累文学常识和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2 、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本文记游顺序。

3 、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特征巧妙进行烘托的方法。

4 、认识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特点。

5 、背诵课文。

(二)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特征,侧面烘托景物的写法;认识本文记游时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简介泰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泰山吗?泰山在省境,海拔 1542 米。

它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之首,几千年来吸引着人们前去瞻仰游览。

《孟子》上就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则在《望岳》诗中表达了他登临泰山的愿望,并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来想象自己登上泰山之巅、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美丽的泰山引无数文人墨客竟折腰,所以历代表现和赞颂泰山美景的作品浩若烟海,桐城派作家鼐的《登泰山记》就是其中优秀的篇章。

二、作者与桐城派简介(幻灯展示)1 、①鼐,字姬传,又字梦谷,清代杰出的散文家,他是桐城人,是桐城古文派的集大成者。

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世人称作“惜抱先生”。

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②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

③乾隆三十九年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下了《登泰山记》。

2 、桐城派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创始人为方苞,经大、鼐等人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被称为领袖。

他秉承了“文通合一”的主,讲究文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长,注重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检查预习情况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

2 、翻译课文第三段(注意两个判断句与一个定语后置句的翻译)。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 、全文五段,每一段的要点是什么?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并点出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二段: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见到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简要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祠宫、石刻)。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土、石、松、雪的特点)。

2 、梳理思路交代泰山位置→记登泰山过程→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

(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3 、小结:纵观全篇,文章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述了同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美景,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抒发了热爱泰山美景的感情。

五、作业:(一)辨析下列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词语。

(二)熟读并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精彩片断赏析1 、根据第二段容,说说作者的登山线路、写景特点。

略写:京师——,点明时间和节令。

写雪景这一段文字非常精彩。

“苍山负雪”把苍山拟人化,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写苍山的雪如烛一样照亮了南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积雪的光彩。

这两句是写高处之景,很壮阔。

而“汶水徂徕如画”这个比喻写出了夕阳晚照下的山川景色的雄浑美丽,这是写低处之景,以上写的是远景。

“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个比喻写出半山凝聚的云雾的形态,十分形象,“居”字又写出了云雾的动中有静的情态,使人感受到特有的宁静气氛。

这句是写山腰之景,是近景。

这一段是写泰山雪后晚晴所独有的奇丽动人景象。

它既写出了莽莽苍山奇丽雄伟的山区特色,又写出了冰封雪盖,漫天皆白的时令特点。

2 、第三段写日观峰上观日出,是全文的重点,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物的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作者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了一幅泰山日出瞬息万变的美丽图画。

这段描写,浓墨重彩,尽为渲染,却又要言不繁,恰到好处,这一幅幅画面都异常逼真、生动,而作者仅用了 67 个字,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

3 、幻灯展示泰山日出的照片,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描写,去领略泰山日出的绚丽壮观的美景。

4 、齐读第四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二、讨论写作特点1 、写景善于抓住特征,巧妙进行烘托。

如,文章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为了写日观峰“最高”,是用日观峰以西山峰“皆若偻(矮小)”来烘托的。

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樗蒲”“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象,又生动有趣。

而“高峻”和“雪”又正是泰山的山势特征和作者登山时看到的时令特征。

2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泰山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自古以来多少名家曾挥毫泼墨,留下许多赞颂的篇章,再说泰山名胜比比皆是,很难一一言尽,但本文作者抓住了泰山气势雄伟、瑰丽壮观的特点,有重点地描写了极顶览胜的经过和日出壮观的景象,又简略地配以宫祠石刻,怪石奇松的描述,由于详略得当,繁简得体,所以全文虽只有八九百字,却既能使泰山的壮美跃然纸上,又能充分表现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3 、语言简洁生动、传神(略)三、回放泰山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完成思想教育目标泰山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库,是融自然与文化与一体的世界名山, 1982 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名胜区, 1987 年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在泰山旅游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当地政府高瞻远瞩,极为重视泰山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保护,他们把“如何在发展旅游中保护泰山的生态环境”当作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借鉴国外在公园管理上的经验,投入大量资金,对泰山进行维护建设;市政府还为恢复泰山岱庙的历史原貌而搬迁。

他们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绿色泰山。

我们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都要像他们一样,以保护环境为己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四、作业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这是我们美丽的城市这是我们美丽的祖国想一想:为了永远拥有——明净的清澈的河水美丽的花朵幸福的生活我们该做些什么?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设计者:胡惠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在自然中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水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 、通过学生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品质。

3 、通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促使学生能自觉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创建美好家园。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节水与防止水污染。

(二)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三、教学用品:电脑、自制教学课件。

四、教学方法:设疑、讲叙、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演示《一滴水的旅程》即小水滴从大海里蒸发到空气中→空气遇冷,小水滴随雨水落进小河→小河水灌溉农田,小水滴进入植物体→人吃谷物,小水滴进入人体→人通过消化、排泄,小水滴进入污水池→污水池的水净化后,小水滴流入小河→最后小水滴与河水汇入大海。

[设疑]同学们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水。

但我们了解水吗?比如:水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除了供给人饮用之外,水还有别的什么用途吗?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能喝吗?水是无穷无尽的吗?[投影]旋转的地球以及一些科学数据并讲解:1 、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3/4 。

2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有 13.6 × 10 8 Km3 ,其中 97.2% 在海洋中, 2.15% 是冰山和冰川,人们可以利用的淡水约占 0.65% 。

[练习] 1 、初三学生的平均体重为( 40-50 )千克,试计算每人平均含水多少千克?2 、如果一个水龙头每秒钟滴水 2 滴,平均 20 滴水为 1 毫升,试计算一昼夜漏水多少?[投影]节水徽记解释:徽记右上方的弧线代表着自来水管道和水龙头,水龙头中滴下的一滴水,被一只伸出的手掌小心仔细地接住。

徵记巧妙地利用接与节的谐音,形象而生动地将“节水”之意寓于其中。

并告诫学生:如果不珍惜每一滴水,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

[投影]书本图 3-2 水与人类的关系[讨论]水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上的作用。

[过渡]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已刻不容缓。

[讲解]震惊世界的水污染事件:水俣弯事件。

[展示]展示同学们收集的“造成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的有关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报刊资料、复印材料、图片、污染物样品或一些实例等。

课前检查并指导学生整理这些资料。

整理时,可指导学生准备一些 4cm ×10cm 的小卡片,将这些材料由主要到次要按顺序编排好(样式见板书设计)。

[分析]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选择 1-2 个原因进行分析。

[讨论]导致水污染的物质是什么?有什么办法防止水污染?(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发言)[作业] P 47 研究性学习[板书设计]第三章水氢第一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水在自然界中的生存二、水与工、农业三、保护水资源四、数列的应用举例设计者:茆政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数列重要容,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的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1)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教育。

(2) 通过例题教学,让学生了解国情国策、了解生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有关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媒体:幻灯片 3 ,两小节纪录影片。

教学方法:研讨课。

教学过程:一、复习过渡二、导入新课上节课已经对分期付款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

为了更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现在用所学过的知识再举例说明数列的应用。

三、例题:师生共同观看,有关西部生态问题的纪录片:西部大开发。

师点评:国家之所以把生态建设放在西部开发的核心位置,是因为荒漠化已成为西部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近年来京津等地区遭受强沙尘暴袭击的因素是多方面,植被的破坏及其带来的旱性加剧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中央及时采取了退耕还林政策造福于子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