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ppt课件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端午粽 课件(共19张PPT)
粽子
白白糯的米
青青箬的竹叶 红红的枣
叠词
青青的箬竹叶
叠 词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读一读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 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 一口粽子,真是又又黏黏又又甜甜。
词语运用
又黏又甜
又大 又红 又 又
小结
扩展阅读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粽 Nhomakorabea教学目标
猜一猜
元宵节
中秋节
端午节
节日介绍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 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 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 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 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duān wǔ zònɡ
9 端午粽
立字旁 米字旁
读一读
前鼻音 后鼻音
多音字
间
中间
间隔
我会读
鲜肉 据说 十分 纪念 端午 知道 中间 红豆 带回去
读一读
读准拼音,读通课文,想一想: 外婆家的“端午粽” 是什么样的呢?
读一读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 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 们回去。
读一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 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 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 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纪念屈原
据说屈原自投汩罗江后,人们哀悼他,怕他的尸体给鱼龙吃掉,每当 这天都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到汉朝建武年间,传所投之物实蛟龙所窃, 于是划龙船赶走蛟龙,再用树叶包粽子并以五色丝带缚绑,这为蛟龙所惮 惧,投入水中方能见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板块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单元学习主题:家人第一部分单元解读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4篇课文。
《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第二部分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46个生字、4个偏旁;会写2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勇敢”等词语的意思,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归类积累“x来x去”,尝试说这样的词语。
4.朗读《静夜思》并背诵积累。
5.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
6.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7.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并积累。
8.学写“主、门、书、我”4个带有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也不同”的笔顺特点。
9.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寻隐者不遇》,并背诵积累。
10.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第三部分单元教材建议1.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端午粽》的课后题中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前一课《夜色》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长句子,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端午粽》一课要对长句子的朗读作重点指导,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教学《彩虹》一课时,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和情趣。
2.语言的积累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累。
词语的积累有常见词语的积累,如,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积累“x来x去”的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课件)
红豆粽和鲜肉粽。
“美滋滋”一词能体现什么?
wǒ men zài wài pó jiā měi zī zī de chī le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
zhī hòu
wài pó hái huì zhuāng yì xiǎo lán zòng zi yào
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
wǒ men dài huí qù
在横中线起笔,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 竖要写直。
写字指导
zhēn 真
结构:上下 部首:十 书写指导: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
上面的“十”和下面的“八”要写得扁, 中间有四横,长横要写平。
写字指导
fēn 分
结构:上下 部首:八 书写指导:“八”的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
捺不过横中线,“刀”放中间,先写横 折钩,再写撇。
课外拓展
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民间传 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 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甚远。粽子种类繁多,北方有包小 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粽、鲜肉粽、八宝粽等。千百 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 叶、包粽子。
课外拓展
欢欢:我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俗, 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
乐乐:我还知道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采用楚国 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离骚》是 屈原的代表作,他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 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课后习题2
节:节日、过节 间:房间、空间 知:知识、知道 念:想念、思念
易读错
“真、端、间、分、念”是前 鼻音;“肉”是翘舌音,读ròu,不 读yòu;”“粽、总”是平舌音。
小学语文_10《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会写“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用想画面、抓关键词、加动作等方法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会写“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朗读长句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是可以吃的呦,猜猜是什么?2.给大家提示:他的外表是绿绿的,被裹得紧紧的!看!粽子。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端午粽。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端午粽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事情?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6页,听老师的要求:端起课本,摆好读书姿势,大声朗读课文,读完以后拿笔标出自然段。
2.一共几个自然段?3.同学们读的怎么样,我请同学们接读课文。
谁来试试第一段?4.第二段老师来试试。
同学们,有两个词语很拗口,大家跟老师读一下,箬竹叶,糯米,剥开。
5.接下来,第三段,哪位同学来试试?6.最后一段,请你来。
三、认识生字词课文读的不错,不知道生字词大家读的怎么样?(一)词语1.你先给同桌读一读。
2.有没有难读的词语啊?这几个词语的确不大好读,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
3.齐读。
(二)生字1.词语读好啦,再来看看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吗?先自己拼读一下吧!小组之间比赛读,开火车读。
这几个字比较难读,那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记住他们?2.大家看端和粽两个字,他们都有一个新偏旁,你认识吗?3.还有其他好办法吗?4.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了很多字,老师奖励吃粽子,大声喊出粽子上的名字,吃到肚子里!看谁吃的多!四、精读课文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个人,课文中告诉我们了,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配乐读)师讲述屈原的故事。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端午粽》同步训练(含答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端午粽》同步训练一、基础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1)写一写zhōng jiān zǒng shìhóng dòu zhī dào(2)中wǔ用红dòu与白mǐ做的饭zhēn香。
(3)请把这些yè子fēn成两份。
2.填合适的量词。
一粽子一枣一清香一粽子一月亮一桥一镜子一彩云3.选字填在句子中,使句子通顺。
吗吧呢呀哪啊(1)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2)你今天到里去了?(3)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4)你喜欢吃鱼?(5)爸爸在房间里干什么!(6)夏天的夜晚多美!4.读一读,连一连。
白白的大枣又黏又甜的苹果红红的箬竹叶又大又红的大树青青的糯米又高又粗的粽子5.“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端午粽》)这句话写了什么?()A.粽子的样子B.粽子的味道C.粽子的香味6.选一选,填一填。
①又黏又甜②箬竹叶③红豆粽④糯米⑤鲜肉粽⑥枣⑦红枣粽课文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写粽子的:写味道:写花样:写材料:7.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填一填。
(只填序号)(1)荷叶是的摇篮。
①小蜻蜓②小鱼儿③小水珠(2)人们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①明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二、阅读与理解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粽子是用________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的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8.在横线上填入表示颜色的词语。
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的枣。
9.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黏又甜又又又又10.文段写了粽子的()A.做法B.味道C.做法和味道11.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粽的习俗之一,在端午粽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如。
快乐阅读。
粽子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9端午粽 课件(共51张PPT,2课时)
过节 节日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 重阳节
总是 总会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 子,盼着我们回去。
照样子,说一说
一到
春节 清明节 中秋节 元宵节 重阳节
总会......
ruò
箬竹叶
糯米
外婆包粽 子用到了 哪些材料?
枣
一起读
叠词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 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组词:真的 真正
我会写
先上后下
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上扁下长
笔顺:
组词:节日 过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9 端午粽
第二课时
认读生字
知道
带回 据说 总是 红豆 鲜肉
端午 中间 纪念 粽子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 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这几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 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翘舌音
ròu dài zhī 鲜肉 带回 知道
jiān 中间
jù 据说
fēn 十分
niàn 纪念
端 午 节 粽子 总会 糯米 中间 十分
红豆
鲜肉 带回 知道 据说 纪念
加一加
口+十=叶
八+刀+分 矢+口=知
换一换
门+口=问 门+日=间
门+人=闪
房间、中间
看图识字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 子,盼着我们回去。
duān wǔ jié zòng zǒng mǐ jiān fēn
端 午 节 粽子 总会 糯米 中间 十分
dòu 红豆
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三)9端午粽
《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并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子。
3.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生字的笔画和结构。
2. 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和端午节的习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一)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
2. 理解生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和用法。
(二)课文内容的理解1. 理解课文中描述的端午节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2. 理解课文中表达的亲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一)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1. 正确书写生字,并能在组词和造句中正确运用。
2. 理解生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和意义。
(二)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1. 深入理解课文中对端午节习俗的描述和文化内涵。
2. 理解课文中对亲情和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吗?”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展示端午节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节日的氛围。
可以展示粽子的制作过程、龙舟比赛等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细节,比如粽子的外形、颜色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 引入课文通过提问“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引导学生思考粽子与端午节的关系。
简单介绍课文《端午粽》,告诉学生这篇课文会带他们走进一个温馨的端午节故事。
朗读课文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调和节奏,同时注意课文中提到的粽子的制作材料和过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与生字读音讲解老师带领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端午粽》,注意语速适中,语调自然。
朗读时,老师要特别强调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午”、“节”、“叶”、“米”、“真”、“分”、“豆”,并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解析ppt课件
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 新增“策略单元”“习作单元”“文体单元”,新增“交流平 台”/“字词句运用”“词句段运用” /“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 读”“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识字加油站”“书写提示”等栏目。
语文教学的转型
教什么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怎么教(学) 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怎么评
核心素养
精准的语文知识 实用的语文能力
情境化 活动化 综合化 学本化
知识主体化-技能熟练化-素养稳定化、自动化
“得阅读者得天下” “让世界成为考生的试题” “思维品质决定高度”
——德宏观教
归根结底
国家使命:立德树人(德育为魂) 学科价值: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魂要附体)
增加古诗文
部编一年级 教材变化
强化语言运用
强调综合训练
编入课外阅读
陈先云: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
部编教科书,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适合学生 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体系。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 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 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 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每个年级的相关内容 中,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
《大小多少》 《小书包》 《升国旗》
一下
识字方式
识字教学内容
字族
《小青蛙》
(形声字识字)
《动物儿歌》
谜语识字
《猜字谜》
归类识字
《春夏秋冬》 《姓氏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PPT课文电子课件说课
端午 粽
端午节 粽子 中间 糯米 十分 红Hale Waihona Puke 鲜肉 带回 知道 据说 纪念 总会
粽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
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
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
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粽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分给邻居吃。
2.仿照说短语。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3.仿照说句式。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
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月饼是用( ),里面( ),元宵( )。
三、迁移运用,提升表达 1.仿照说词语。
(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 的糯米,中间有颗红红的枣 。
(2)读好短语:这些材料分别是怎样的? 青青的著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3)读好分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粽子的样子写清晰 的?顺序清晰,请圈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里面、中间
读好长句:标出停顿符号进行练读。
2.读好长句: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 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有甜。 (1)读好带“一”的短语。 “一掀开、一股清香、一口粽子、一锅粽子、一小篮 棕子”
四、结构分类,写好生字
wǔ
yè
午叶
mǐ
米
dòu
豆
jié
节
z
真
fēn
另
上中下结构:真、豆,独体字:午、米。 上下结构:节、分,左右结构:叶。
青青的 白白的 紅红的
(2)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 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5 ABAC式词语 荡来荡去 游来游去
飘来飘去 跑来跑去
类似的词语:飞来飞去 爬上爬下
跳来跳去 走来走去
句子分类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1 表达生动的句子
1.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原来花草 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2.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 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夜色》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练习巩固1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思· 念(√sī shī) ·勇敢(rǒng√ yǒng)
照· 亮(zh√ào zǎo) 原·来(yán y√uán)
二、加一加,组成新字再组词。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又粘又甜:同时具有甜味和黏性。
《彩虹》
美丽:美好艳丽,好看。 高兴:愉快,兴奋。 如果:连词,表示假设。 荡来当去:文中指秋千来回摇。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词语分类
1 量词 一锅粽子 一篮粽子 一面镜子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一颗枣 一个月亮 一朵彩云
一股清香 一座桥
重点句子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原来花草 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解析:这句话是说,当“我”夜晚走出家门, 才发现世界还和白天一样,于是“我”不再害 怕黑夜了。
重点句子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 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解析:从视觉这一角度,用“青青的”“白白 的”“红红的”三个表示颜色的叠词写出了粽 子的样子,使粽子甜糯可口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学部编一下语文《端午粽》思政课教学设计
杏花岭区(中学/小学)学科思政课教学设计<学科:_语文_>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学校: 杏花岭小学教师姓名:张新宇一.教学内容分析《端午粽》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是一篇描写传统节日的课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述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
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在了解端午吃粽子习俗由来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诗人屈原,进而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同时,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二.学情分析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懂得借助标点符号读好长句子,但单纯借助标点符号并不能达到读好长句子的目的,还需分解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做好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爱国的认知还只是局限于词语,真正的含义还不理解,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有必要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学会读长句子。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激发爱国热情。
四.思政切入点: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
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寻找身边的爱国事例,激发爱国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体会爱国之情。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端午粽-PPT
“总会” 说明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我 们”与外婆得习惯。
朗读第二段,找一找:外婆得粽子就是用什么做成得?
zònɡ zi shì yònɡ qīnɡ qīnɡ de ruò zhú yè bāo
粽 子 就是 用 青 青 得 箬 竹 叶
de
lǐ miàn ɡuǒ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粽 子 就是 用 青 青 得 箬 竹 叶
de
lǐ miàn ɡuǒ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zhōnɡ
包得,里 面 裹 着 白 白 得 糯 米,中
jiān yǒu yì kē hónɡ hónɡ de zǎo
间 有 一 颗 红 红 得 枣。
粽子就是用青青得箬竹叶包得,里 面裹着白白得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得枣 。
• 除了苹果,我还喜欢吃西瓜与葡萄 。 • 除了我告诉您得,您还知道哪些? • 除了爸爸妈妈与我,家里还有爷爷奶奶
与弟弟。 ……
红豆粽
鲜肉粽
读一读
wǒ men zài wài pó jiā měi zī zī de chī le zhī hòu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
wài pó hái huì zhuānɡ yì xiǎo lán zònɡ zi yào wǒ men dài huí qù
外 婆 还 会 装 一 小 篮 粽 子 要 我 们 带 回 去,
fēn ɡěi lín jū chī
分 给 邻 居 吃。
“美滋滋”生动地写出了“我们” 一家吃粽子时高兴又满足得心情。
外婆还会 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 回 去,分 给 邻 居 吃。
说明外婆就是一个怎样得人?
善良,关爱别人,乐于助人。
(新课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优质教案2课时
10 端午粽【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节日。
语言运用:积累叠词的用法以及“的”字短语。
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介绍喜欢吃的食物。
审美创造:了解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感受传统食物带来的幸福。
【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结构:《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
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
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
第4自然段写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课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关注字词学习: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7个。
其中有2个独体字,2个左右结构,3个上下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会认14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以及1个多音字。
另外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积累叠词的用法,如“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积累“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关注朗读: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初读时注意短语“()的()”的朗读,可以采用拆分法,分步呈现,帮助学生读好短语,为后面读好长句子做好铺垫。
另一个朗读的重点是学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时可以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巩固。
【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心情。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由来。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学语文适合上思政课的课文
小学语文适合上思政课的课文一.教学内容分析《端午粽》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是一篇描写传统节日的课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述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
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在了解端午吃粽子习俗由来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诗人屈原,进而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同时,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二.学情分析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懂得借助标点符号读好长句子,但单纯借助标点符号并不能达到读好长句子的目的,还需分解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做好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爱国的认知还只是局限于词语,真正的含义还不理解,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有必要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学会读长句子。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激发爱国热情。
四.思政切入点: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
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寻找身边的爱国事例,激发爱国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体会爱国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粽子
赛龙舟
插艾草
各种好吃粽子
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duān wǔ zònɡ jié zǒnɡ 米
jiān zhēn
fēn
dòu
中间 真的 十分好吃 红豆粽
ròu dài
zhī状元成才路
jù
niàn
鲜肉粽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zònɡ zi shìyònɡqīnɡqīnɡ de ruò zhú yè bāo de lǐ miàn ɡuǒ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zhōnɡjiān yǒu yìkē hónɡ hónɡ de zǎo
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
状元成才路
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状元成才路
一颗红红的枣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箬竹叶
色
糯米
红枣
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米间 带 分 念
总节 据 肉 知
粽
状元成才路
端状元成才路
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午 节 叶米 真分豆
阅读要求
• 1.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组成。 • 2.注意长句的读法。 • 3.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给同桌听。
箬竹叶
朗读第二段,找一找:外婆的粽子是 用什么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