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镀 标 准

合集下载

电镀件外观检验标准

电镀件外观检验标准
白印:因材质本身光洁度不一致或氧化以及电镀处理不当而在电镀后表面呈点状或块状的白色痕迹。
黄印:电镀过程中电镀液未完全洗尽而残留在表面形成的黄色痕迹。
露底料:部份位置没有电镀层覆盖面暴露出底层的材料。
6.检验内容
色差
表面镀层颜色不能超过所签样品0.5级
在40W日光灯或自然光下,视力在1.0以上,物件放置于人体视角45度处,无明显色异。
8不可接受b级面及边角碰伤面积1mm边角碰变形bc级面其组装后不影响产品的整体外观边角碰变形其组装后影响整体外观物体外表碰伤bc级面其凹凸痕面积5mm?深度高05mm不刮手物体外表碰伤bc级面其凹凸痕面积5mm?深度高05mm刮手抛光砂痕电镀件外表处理后不能有明显的砂痕外表抛光粗糙在30cm远的距离视力10以上在自然光或40w日光灯下与人视线水平位观察无明显砂痕外表抛光粗糙经电镀后仍不能遮掩不可接受电镀生锈电镀件内外外表不能有生锈氧化现象电镀件外外表生锈不可接受盐雾测试8小时不能腐蚀到镀层外表叻架层可节受有腐蚀水渍水印

不可擦拭

B,C级面,水渍水印、白印、黄印面积≦10mm²,且周边印痕30cm处观察不明显

不可擦拭

电镀毛刺
电镀件表面不能有毛刺
电镀件外表面不能有毛刺

露底材
表面不允许有镀层露底料的情况
电镀件表面不允许有镀层露底料的现象

电镀件电极点周围未镀上的痕迹,其大小在组装后可遮盖或其内部在组装后在不拆卸的情况下,看不见为准。

不可擦拭污渍面积0.5mm≦X≦1mm,A级面:不可接受

B级面,在10 mm内,只能有1处

C级面,在10 mm内,只能有2处

物件表面残留有不可辨别的污物,液体、血液等,不可接受。

电镀质检标准

电镀质检标准

Q W 8.2.4-02.5 A 电镀件检验标准/ QW 8.2.4-01.5 A 0 6 1. 目的:定义公司所有外协电镀件的检验标准。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外协电镀件的验收。

3. 抽样标准:颜色、结晶、外观表面质量参照“ LS/QW 8.2.4-01”,(判定标准为CR=0,MA=0.65,MI=1.5);镀层厚度,附着力抽样数为2pcs. ★质量小知识:缺陷等级抽样检验中发现之不符合品质标准之瑕疵,称为缺陷,其等级有下列三种:(1)致命缺陷(CR)能或可能危害制品的使用者、携带者的生命或财产安全之缺陷,称为致命缺陷,又称严重缺陷,用CR 表示。

(2)主要缺陷(MA)不能达成制品的使用目的之缺陷,称为主要缺陷,或重缺陷,用MA 表示。

(3)次要缺陷(MI)并不影响制品使用目的之缺陷,称为次要缺陷,或轻微缺陷,用MI 表示。

4.术语:4.1 表面缺陷:镀件表面缺陷是指镀层表面上特别是镀件的主要表面上的各种针孔,麻点,起皮,起泡,削落,阴阳面,斑点,烧焦,雾状,树枝状,各海绵状沉积层,以及应当镀覆而未镀覆的部位等。

4.1.1 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

4.1.2 麻点: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4.1.3 起皮:镀层呈片状脱落基体现象。

4.1.4 起泡:在电镀中由地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一种凸起状缺陷。

4.1.5 削落:由于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匀的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镀层表面的破裂或脱落。

4.1.6 阴阳面:指镀层表面局部亮度不一或色泽不均匀的缺陷,多数情况下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4.1.7 斑点:指镀层表面的一类色斑,暗斑等缺陷。

它是由一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造成。

电镀件检验标准/ QW 8.2.4-01.5 A 0 6 4.1.8 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情况下形成的暗色,粗糙松散,质量差的沉积物其中含有氧化物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造成。

塑胶材料表面电镀检验标准

塑胶材料表面电镀检验标准

2.6 塑胶材料表面电镀检验标准2.6.1 外观分类A面为正常使用时,第一眼可看到的表面。

如正面(贴装饰牌的一面)。

B面为不是直视范围,如打开翻盖后出现的面。

如侧面、底面。

C面为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面。

如取出电池后出现的面。

2.6.2 产品等级标准一级:外观要求较高,其A面内不能有任何肉眼在规定范围内可见的外观缺陷,B面可允许有部分不太明显的轻微缺陷。

二级:外观要求一般,在A面内可允许有部分不太明显的轻微缺陷。

三级:主要外观除较为明显的黄、烧、漏镀、离层、大胶泡等缺陷外,可接受一般对产品功能尺寸无影响的外观缺陷。

2.6.3 检验方法外观检查应在日光灯下进行,以便使缺陷能清楚地暴露,眼睛距离产品约40厘米,慢慢转动产品进行全面检查,视力不正常者须带眼镜。

2.6.4 外观缺陷分类(1)轻微花痕:在表面电镀层下的花,没有深度,用指甲感觉不到。

(2)划花:在表面或电镀层下,用指甲能感觉到,通常由利器撞击而成。

(3)撑印:表面有些凹凸不平,由于零件受电镀撑具压力而成。

(4)模渍:啤塑模具压痕重复出现在同一位置。

(5)缩水:零件啤出后的收缩(6)射纹:在啤塑中造成。

(7)漏镀/见胶:电镀时没有电镀的部分,在镀层表面上可看到胶体,用指甲可感觉到。

(8)星尘:微小的漏镀部分,指甲感觉不到,如针孔一样大小。

(9)黄(无铬层):没电上铬,淡黄色的镍层暴露,通常发生在产品边缘或孔四周。

(10)电镀不良:电镀面很粗糙,指甲能感觉到。

(11)压力纹:贯穿零件表面,通常从零件某角落或边缘处开始。

(12)地图纹:从电镀件表面看,不规则,不平滑,指甲感觉不到,通常由光剂不平引致。

(13)电镀泡:在电镀层里有空气或聚集了电镀液。

(14)离层:电镀层与零件间的附着力不够,镀层脱落。

(15)烧:电流过大等引致在镀件尾端或边缘附近镀层色泽阴暗或灰白。

(16)毛刺:电镀时在高电流密度区镀层的过高堆积,过高的电流密度产生了粗糙(毛刺)。

(17)云雾状:由于电镀条件的变化,电镀件表面缺少光泽。

塑胶材料表面电镀检验标准

塑胶材料表面电镀检验标准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塑胶材料表面电镀检验标准
1 外观分类
A 面为正常使用时,第一眼可看到的表面。

如正面(贴装饰牌的一面)。

B 面为不是直视范围,如打开翻盖后出现的面。

如侧面、底面。

C 面为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面。

如取出电池后出现的面。

2 产品等级标准
一级:外观要求较高,其A 面内不能有任何肉眼在规定范围内可见的外观缺陷,B 面可允许有部分不太明显的轻微缺陷。

二级:外观要求一般,在A 面内可允许有部分不太明显的轻微缺陷。

三级:主要外观除较为明显的黄、烧、漏镀、离层、大胶泡等缺陷外,可接受一般对产品功能尺寸无影响的外观缺陷。

3 检验方法
外观检查应在日光灯下进行,以便使缺陷能清楚地暴露,眼睛距离产品约40厘米,慢慢转动产品进行全面检查,视力不正常者须带眼镜。

4 外观缺陷分类
(1) 轻微花痕:在表面电镀层下的花,没有深度,用指甲感觉不到。

(2) 划花:在表面或电镀层下,用指甲能感觉到,通常由利器撞击而成。

(3) 撑印:表面有些凹凸不平,由于零件受电镀撑具压力而成。

(4) 模渍:啤塑模具压痕重复出现在同一位置。

(5) 缩水:零件啤出后的收缩
(6) 射纹:在啤塑中造成。

(7) 漏镀/见胶:电镀时没有电镀的部分,在镀层表面上可看到胶体,用指甲可感觉到。

(8) 星尘:微小的漏镀部分,指甲感觉不到,如针孔一样大小。

(9) 黄(无铬层):没电上铬,淡黄色的镍层暴露,通常发生在产品边缘或孔四周。

(10)电镀不良:电镀面很粗糙,指甲能感觉到。

解读国家标准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解读国家标准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9 年 2 月
涂 装 与 电 镀
43
标准化
解 读 国 家 标 准 GB21900 - 2008《 电 镀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黄大江 (兴达表面技术信息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国家标准 GB21900 - 2008《电镀污 染物排放 标准》的主 要技术 内容 ,分析了 该标准的 特点及 与 相关标准的关系 。 关键词 电镀污染物 ;国家标准 ;标准分析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 排气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的情况。若单位 产品实际排气量超过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 ,须将实
测大气污染物浓度换算为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 浓度 ,并以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 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 度的换算 ,可参照采用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 的计算公式。
力为 101325Pa (即 1 标准大气压 ,760mmHg 柱) 时的
状态。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以标准状
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
212 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见表 1。
现有 企业 ( 即标 准实 施之 前已 有的 企业) , 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至 2010 年 6 月 30 日执行表 1 中现
车间或生产设 施废水排放口
8
总 铜 ,mg/ L
110 015
013
企业废水总排 放口
9
总 锌 ,mg/ L
210 115
110
企业废水总排 放口
10
总 铁 ,mg/ L
510 310
210
企业废水总排 放口
11
总 铝 ,mg/ L

五金电镀件检验标准

五金电镀件检验标准

五金电镀件检验标准五金电镀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非金属的薄层,以改善其外观和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五金电镀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机械设备等领域。

为了确保五金电镀件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首先,五金电镀件的外观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外观检验主要包括表面光洁度、镀层附着力、镀层厚度等指标。

表面光洁度是指镀件表面的光泽度和平整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镀层附着力是指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通常采用划格法或剥离试验来进行检验。

镀层厚度是指镀层的厚度,通常采用磁感应法或X射线荧光法来进行测量。

这些外观检验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五金电镀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其次,五金电镀件的耐蚀性检验也是至关重要的。

耐蚀性是指五金电镀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抗腐蚀能力,通常包括盐雾试验、湿热试验、酸碱盐溶液腐蚀试验等。

盐雾试验是模拟海洋气候条件下的腐蚀环境,通过在盐雾箱中进行连续喷雾测试,来评定五金电镀件的耐蚀性能。

湿热试验是模拟高温高湿条件下的腐蚀环境,通过在恒温恒湿箱中进行连续测试,来评定五金电镀件在潮湿环境下的抗腐蚀能力。

酸碱盐溶液腐蚀试验是模拟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环境,通过浸泡试验来评定五金电镀件在不同化学介质中的耐蚀性。

这些耐蚀性检验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五金电镀件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性能。

最后,五金电镀件的尺寸检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尺寸检验主要包括外径、内径、长度、厚度等尺寸参数的测量。

通过量具测量或三坐标测量仪进行尺寸检验,来确保五金电镀件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尺寸检验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五金电镀件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匹配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五金电镀件的检验标准涵盖了外观、耐蚀性和尺寸等多个方面,通过严格执行检验标准,可以有效保证五金电镀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保五金电镀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性能,为各行业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电镀、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

电镀、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
4、定义
气泡:指因为电泳工艺原因产品表面出现的气泡。
脱落:指电泳产品表面涂漆层掉。
漏漆:指电泳产品要求电泳面实际未涂漆。
花斑:指电泳前因基本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或者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黑点:指电泳产品表面存在的黑色圆点。
发黄:指电泳产品表面的颜色显示黄色状态。
极重要
B面
次要外露面
指产品的侧面、向下外露面、边位、角位、接合位、内弯曲位。或物料装配成产品后,对产品的外观要求、客户使用无影响或此面对功能调试没有影响。
重要
C面
不易看到的面
指产品安装后的隐藏位、遮盖位。或物料装配成产品后,对参数调试无影响,纯属设计需要或此面有喷漆要求,或非喷漆面不外露面。
一般重要
B面残留有面积1mm2≤S≤2mm2的污渍,10cm2内不超过1处
C面内残留有面积1mm2≤S≤2mm2的污渍,10cm2内不超过2处
斑点
产品表面能有明显的凹凸点及异色点(如:麻点、亮点、氧化点)
产品表面有大片密密麻麻的斑点
A面10cm2内有大面积S≥0.3mm2的斑点不超过1个
A面10cm2内有面积0.08mm2≤S<0.3mm2的斑点不超过2个
B面:严重擦花/刮花/划伤面积S>0.3mm2
C面:轻微擦花/刮花/划伤面积1.5mm2≤S≤3mm2
C面:严重擦花/刮花/划伤面积S>3mm2
碰伤
产品表面不能有明显的碰伤现象
A面或B面有明显的、损伤镀层的碰伤,不可接受
A面有不损伤镀层的碰伤,面积S≥1mm2,不可接受
B面及边角碰伤面积S>1.5mm2,组装后影响整体外观
B面10cm2内有面积S≥0.3mm2的斑点不超过2个

电镀品标准

电镀品标准
2.2、试验种类:
2.2.1、镀层试验;
2.2.1.1、试验方法:根据标准JISH8501:1999的电解式试验方法测定有效面。
2.2.1.2、评定标准:
镀层
试验条件
镀层标准(单位:μm)
备注
塑料件
锌合金
铜或铜合金
铜(Cu)
SC 2
≥15
≥5
不要求
所有塑料镀件的铜层要求应不超过30μm。
镍(Ni)
SC 2
3、当镀层厚度合格,但盐雾不合格时,盐雾实验的结果,不合格的部分盐雾等级需达7级时,作为整批产品特采盐雾判定的依据。
电镀品检验标准受控类型受控文件副本号编号02005版本10生效日期2008612实施日期页码对应条款编制审核批准电镀品检验标准文件编号02005页码13版本10生效日期20080612一外观标准
编制
审核
/
批准
电镀品检验标准
受控类型
受控文件
副本号
编号
***-***-02-005
版本
1.0
生效日期
2008.6.12
1.2.2.6、流痕、水痕;A面不允许有这些不良现象;B、C面依照限度样品为准;D面允许有这些不良现象;具体范围大小依照限度样品为准。
电镀品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02-005
页码
2/3
版本
1.0
生效日期
2008.06.12
1.2.2.7、镀红、发白;A、B面不允许有这些不良现象;C、D面允许有这些不良现象,具体范围
发白:电镀表面因电流过大导致的烧焦状态,像层雾覆盖在电镀品上一样。一般出现在边角或加电极的部位。
针孔:电镀表面因基体的密实度较差原因,在抛光时未发现,继而在电镀后发生的表面有孔状的缺陷。

电镀产品验收标准

电镀产品验收标准

电镀产品验收标准产品验收标准/Parts inspection criteria一.不合格分类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称为不合格。

不合格按质量特性不符合的严重程度来分类:A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称为A 类不合格。

(相当于严重缺陷/Critical)B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称为B类不合格。

(相当于重缺陷/Major)C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称为C类不合格。

(相当于轻缺陷/Minor)二.不良缺陷术语缺陷名称缺陷说明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颗粒在喷漆件表面上附着的细小颗粒积漆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阴影在喷漆件或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较周围暗的区域桔纹在喷漆件或电镀件表面出现大面积细小的像桔子皮形状的起伏不平透底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层过薄而露出基体颜色的现象。

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适而造成在喷漆件表面有凹陷或小坑。

多喷超出图纸上规定的喷涂区域剥落产品表面上出现涂层或镀层脱落的现象。

毛絮油漆内本身带有的,或油漆未干燥时落在油漆表面而形成的纤维状毛絮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的颜色的差异,称为色差。

光泽不良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光泽不一致的情况。

手印在产品表面或零件光亮面出现的手指印痕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局部细小的塑胶凸起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亮斑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由于壁厚不均匀,在壁厚突变处产生的局部发亮现象。

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细划痕没有深度的划痕飞边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废边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叫做熔接线。

电镀检验标准(喷塑喷漆电镀发黑)

电镀检验标准(喷塑喷漆电镀发黑)

电镀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电泳漆件检验参照喷漆件检验标准)。

4、职责4.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标识及隔离,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制造部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4.3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4.4 管理者代表负责不合格品处理的批准。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员工自检),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5.5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5.5.1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

不合格时可用加严检验。

5.5.2 检验方法:使用锋利刃口的刀片(刃口宽要求0.05mm,刃口达到0.1mm时必须重新磨刃口),沿能确保得到直线切口的导向器,刃口在相对涂面35-45度角,均速划线。

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此检验标准及方法适用范围:电镀钢壳产品类和盖帽产品类一、镀层空隙率(致密度):1、检验方法:蓝色贴纸法:2、检验标准:钢壳底部:≤40蓝点/12cm2。

5分钟,壳身不严格要求,仅供参考;盖帽上盖:≤1蓝点/cm2.5分钟,底盘部严格要求,仅供参考;3、操作程序:3—1:将试样的受试部位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物,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3-2:将浸透与试样相对应试液的滤纸紧紧贴敷在试样的受试部位上,滤纸与试样表面不应有气泡,为保证滤纸的湿润,可随时补加试液;3—3:到规定的时间后,揭下滤纸,用蒸馏水冲洗,然后平放与洁净的玻璃上;3—4:记录干后的滤纸上的有色斑点数。

4、蓝点贴纸法试液配制:4—1:取分析纯铁青化钾10±0。

02克;4—2:取分析纯氯化钠20±0.02克;4—3:在上述药物中加蒸馏水至1升,搅拌均匀,使铁青化钾和氯化钠药物全部溶解,待澄清过滤去固体杂质后方可使用;5、抽样样品数:5-10粒/20000粒二、耐碱性检验:1、操作程序:1-1:试样产品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质,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1-2:将试样产品平置于器皿之内,产品之间不得连接或重叠;1-3:再将1。

3g/cm2。

(405g/L)的KOH配成的溶液缓缓地注入器皿,使其试样产品完全浸泡;2、检验标准:常温下浸泡24小时后观其镀层无起泡或脱落等不良现象为合格。

3、抽样样品数:5-10粒/20000粒三、防腐性能测试(又名人造海水):1、试液配制:①取分析纯NaCL:25g ②取分析纯Na2SO4:4g③取分析纯CaCL2:2g ④取分析纯MgCL2.6H2O:11g⑤加加蒸馏水至1升使其上述试剂全部溶解待澄清过滤去固体杂质后方可使用;2、操作程序:①试样产品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质,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②将试样产品平置于器皿之内,产品之间不得连接或重叠;③再将配成溶液缓缓地注入器皿,④抽样样品数:9—15粒/1缸。

电镀产品的检验验标准

电镀产品的检验验标准

电镀产品的检验验标准电镀产品的检验验标准电镀端子的检验是电镀完成后不可缺少的工作,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通常驻的检验项目为:膜厚(thickness),附着力(adhesion),可焊性(solderability),外观(appearance),包装(package).盐雾实验(salt spray test),对于图纸有特别要求的产品,有孔隙率测试(30U”)金使用硝酸蒸气法,镀钯镍产品(使用凝胶电解法)或其它环境测试。

一膜厚:1.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鉴别镀层厚度及成分。

2.使用X-RAY注意事项:1)每次开机需做波谱校准2)每月要做十字线校准3)每星期应至少做一次金镍标定4)测量时应根据产品所使用的钢材选用测试档案5)对于新产品没有建测试档案,应建立测试档案3.测试档案的意义:例:Au-Ni-Cu(100-221 sn 4%@0.2 cfpAu-Ni-Cu----------测试在铜基材上镀镍打底再镀金的厚度。

(100-221 sn 4%-------AMP铜材编号含锡4%的铜材)二.附着力:附着力检测为电镀基本检测项目,附着力不良为电镀最常见不良现象之一,检测方法有两种:1.折弯法:先用与所需检测端子相同厚度的铜片垫于需折弯处,用平口钳将样品弯曲至180度,用显微镜观察弯曲面是否有镀层起皮,剥落等现象。

2.胶带法:用3M胶带紧牢地粘贴在欲试验样品表面,垂直90度,迅速撕开胶带,观察胶带上有载剥落金属皮膜。

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

3.结果判定: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

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

c)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折弯后不可有严重龟裂及起皮之现象。

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e)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不可有裸露出下层金属之现象。

4.对于附着力发生不良时应学会区分剥落的层的位置,可用显微镜及X-RAY测试已剥落的镀层厚度来判断,借些找出出问题的工站。

电镀产品外观检验判定标准

电镀产品外观检验判定标准
功能区平均红点2个
单PIN 红点超5个
功能区红点目视明显
功能区红点平均超2个
功能区单PIN红点超5个
功能区平均红点2个或以内
次要缺点
11
老化
镀层目视发黄明显
镀层腐蚀穿孔
镀层轻度发黄
镀层发黄目视明显
镀层腐蚀穿孔
镀层轻度发黄
12
硝酸
功能区穿孔腐蚀超过2个
功能区穿孔、腐蚀不超过2个
金区变色
非功能区起泡穿孔
功能区穿孔、腐蚀超过2个
金区变色
非功能区腐蚀起泡
功能区穿孔腐蚀不超过2个
13
DMG
功能区目视红点明显
功能区平均红点2个或以内
1.膜厚测试所设5%为仪器误差;外观检验时若为原素材之缺点则不列为主要缺点及次要缺点
2.主要缺点:不良缺点使制品失去主要功能或严重外观缺点或完全无法出货为客户拒收者,须重整、挑选、报废
3.次要缺点:不良制品足使制品失去部分功能、偏差或明显外观缺点为客户难以接受者,须特采
***************有限公司
料带边缘处剥落
4
焊锡
5%以上焊锡不良、爬锡不良、吃锡不饱满
5%以上焊锡不良,爬锡不良
吃锡不饱满
5
膜厚
低于规定值5%以上、
厚金不可高于规定值10%(刷镀品除外)
镍、锡类不可高于规定值20% (镀镍品须做折弯者例外)
低于规定值5%以上、须做折弯之产品超出规定值范围
厚金高于规定值10%(刷镀品除外)
镍及锡铅高于规定值50%
锡铅盖金、选镀不良、异物粘附、水斑、干燥不良、裸铜、霉菌、发黄、发黑、发红、白雾、色差、烧焦、重熔、熔融、变形、歪针、掉PIN、上下PIN、异物沾附

电镀类零件外观检验标准

电镀类零件外观检验标准
11无镀层---电镀表面因电镀工艺的局限在凹槽、深孔内、折弯内角等低电位区出现镀层未镀上的现象。
12镀层雾状---镀铬、镀镍表面上的模糊、不清晰、不光亮的现象。
4.2.4外观检验项目补充
产品外观应美观,单独一零/部件的整体视觉效果不能受到破坏,不会给人以劣质产品的印象。如果发现某一缺陷具有批量性或大面积,即便此缺陷属于“可接受”范围,也可以对该产品不予验收。
6镀层起泡---在电镀中由于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的一种凸起状缺陷。
7镀层黑点---电镀或其他原因导致电镀表面出现的点状锈迹。
8镀层手印---电镀前或电镀后因未按要求拿取工件导致手指印在工件上。
9镀层水印---电镀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10油/脏污---电镀层表面呈现出可擦拭的黑色与液体重故障
MA
0.65
轻微故障
MI
1.5
3.3检验方法:
A:光度--正常40W日光灯照明状态下。
B:距离--A级面是450mm,C级面是600mm(人眼至物料的距离)。
C:角度--目视方向与光源成45度角。
D:时间--A级面观察5秒,C级面观察3秒。
E:视力--检验人员视力较正后1.0以上,无色盲。
2电镀挂印---电镀表面处理过程中,因装挂辅助工具的遮挡使其与零件相接触部位无膜层现象。
3镀前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所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4镀前划伤---电镀前因操作不当,或对明显材料缺陷进行粗打磨等人为造成的基体材料上的划痕或局部磨擦痕迹;一般呈细线型。
5镀后划伤---电镀后因操作不当的碰撞和磨擦或包装不完善在运输过程中碰伤及划伤的痕迹。
4.2.5其他外观检验项目未在本标准明确的,由世融通公司相关管理人员按实际情况裁决

金属表面电镀检验标准

金属表面电镀检验标准

金属表面电镀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3.1 A 面:指电镀件正面(在使用过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3.2 B 面:指电镀件四侧边(需将电镀件偏转45~90 °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3.3 膜厚:电镀层厚度(须符合图纸规定,未明确规定者,须达5um以上)。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检验方案5.1外观检验方案:一般情况下,产品表面外观检验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喷绘类产品的外观检验可参照样件)。

5.2表面粗糙度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5.3 性能检验方案:性能检验属破坏性实验,每批次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也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检验。

6、外观不良现象及说明6.1 污渍:一般为加工过程中,不明油渍或污物附着造成。

6.2 异色:除正常电镀色泽外,均属之(例如:铬酸皮膜过度造成的黄化,或光亮剂添加不当等)。

6.3 针孔:电镀表面出现细小圆孔直通素材。

6.4 软划痕:没有深度的划痕(无手感)。

6.5 硬划痕:硬物摩擦造成的划痕或有深度的划痕(用手指摸刮有感觉)。

6.6 电极黑影:指工作在电挂镀时,挂勾处因电镀困难产生之黑影。

6.7 电击:电镀过程中,工件碰触大电流产生异常的缺口。

6.8 白斑:材料电镀前表面锈蚀深及底材时,电镀后因光线折射,产生白色斑纹。

6.9 水纹:烘干作业不完全或水质不干净造成。

6.10 过度酸洗:浸于酸液中的时间过长,造成金属表面过度腐蚀。

6.11 吐酸:药水残留于夹缝无法完全烘干,静置后逐渐流出,常造成腐蚀现象。

6.12 脱层(翘皮):镀层附着力不佳,有剥落的现象。

7、外观检验允收标准8、结合力质量要求和测试8.1 划痕法:用锋利小刀在表面上切割1mm ×1mm 的格子,横纵数的格数不少于 5 格,划痕深度应深及基体。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电镀产品质量检验规范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常用的检验项目为:1.膜厚;2.装配检查;3.镀层附着力;4.硬度测试;5.耐磨测试;6.耐酒精测试;7.高温高湿测试;8.冷热冲击测试;9.盐雾测试;10.排汗测试;11外观;12包装;一.膜厚:1.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膜厚一般为0.02mm,最大不超过0.03mm.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5pcs二.装配检查:1.确认是否符合图面标出的重要尺寸;装配后有否影响外观及功能,手感;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二.镀层附着力:1.将3M胶纸粘贴在刀切100格每小格为1MM1MM的电镀层表面,用橡皮擦在其上面来回磨擦,使其完全密贴后,以45度方向迅速撕开,镀层需无脱落现象.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 n>2pcs ;四.硬度测试:1.用中华铅笔以45度角并且以1mm/s的速度向前推进,擦试后镀层不能有划痕;其中:UV镀测试:3H铅笔,500g力真空镀:2H铅笔,500g力水镀测试:1H铅笔,200g力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五.耐磨测试:1.头施500g力,用于被测产品来回试擦50次,往返为一次,不能变色,脱镀及露底材;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数量:n>2pcs ;六.耐酒精测试:1.用500g砝码外包8层棉布,再将白棉布沾湿浓度为95%的乙醇,以不下滴为宜,将砝码与镀层面垂直,在同一位置往退,移动距离1英寸为一次,共100次,镀层不能有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七.高温高湿测试:底材温度设定为60度,PC底材温度设定为90度,湿度90%-95%,测试时间6小时,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八.冷热冲击测试:1.零下1度30分钟常温2分钟,70度30分钟为一个回合,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其中:UV镀测试:5回合;真空镀:2回合;水镀测试:1回合;九.盐雾测试:1.温度35度,浓度5%的盐水,喷雾8小时,共3回;看镀层有无起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十.排汗测试:1. 常温下5%Nacl,10%乳酸,85%蒸镏水,浸泡24小时,看镀层有无反应;2. 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 测试数量:n>5pcs;4. 排汗测试只限定人体与镀层经常接触之电镀零件适用;十一.外观检查:1.检验条件:在40W-60W日光灯相当照明度条件下,距离30-50cm:2.表面镀层符合规定要求,光滑、平整、均匀光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3..镀层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1起泡:镀层与基体因局部剥离致表面呈气泡现象;2脱皮:镀层与基体有剥离现象;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料的现象3烧焦:在过高电流下形成的颜色黑暗、粗糙、松散等质量不佳的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4麻点:在电镀或腐蚀中,与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小坑或小孔5粗糙: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镀层粗糙不光滑的现象.6水印、色斑:通常用于表面被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使表面上的水膜变的不连续. 7颜色暗淡:由于腐蚀而引起的金属或镀层表面色泽的变化如发暗、失色等.8不可粘有任何异物毛屑,灰尘,油污,结晶物9必须干燥,不可沾有水分10不可有压伤,刮伤,刮歪等各种变形现象及镀件受损之现象11不可有裸露出下层之现象,12电镀位置依照图纸规定执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由QE工程师决定适当放宽标准13对于有疑异的外观不良现象,应由QE工程师定极限样版和外观辅助标准2.检查周期:每批;3.数量:依MIL-STD-105E抽样计划水准十二.包装:1.包装要求包装方向正确,包装盘,箱干净整齐,无破损:标签填写完整,正确,内外标签数量一致.镀银后部分发黑,多为电镀方式不当:可以采用振动电镀方式,或采用细小孔眼滚桶来电镀厚度:装饰性镀铬-0.003mm耐磨性镀铬-0.1mm恢复尺寸镀铬要根据磨损程度来确定厚度,到一定厚度后要加以研磨对供货商的寻找和管控的几点建议供货商引入竞争﹐促使供货商改良品质﹐降低加工价格.寻找到合适供货商对NWE产品的表面处理至关重要﹐是现阶段所有表面处理工作重心和核心.2 购进常用仪器进行品质管控如膜厚测试仪.3定期到厂家制程管控现场观察和了解厂家的制程﹐对不完善或不规范的地方提出建议﹐并同厂家一起商讨改善对策.7. 镀层缺陷的补救或重工.不良现象补救措施备注脏浯溶剂搽试﹐如酒精﹐丙酮等易挥发而不残留的溶剂因脏浯而变质重工桔皮﹐发花﹐发雾﹐条纹﹐漏镀﹐起泡﹐起皮﹐结合力不良等重工较大面积的划伤或搽伤返电或重工部分镀种如镀铜﹐镀铬可打磨后返电补镀﹐但是大部分镀种需彻底重工﹐即先剥掉镀层﹐然后再从第一道工序开始进行处理.镍的抗腐蚀性比较好,镀在其它金属上可以防止生锈.而且它能够高度磨光.最厚可电厚度至10微米以上铜片:31.要求:先镀铜,后镀镍NI,铜层厚度3um,镍层厚度3um-5um.2.外观:镀膜光泽度为半光.3.条件:温度0度-40度,相对应湿度95%-85%.4.弯曲试验:小于180度弯曲,镀层不允脱落.5.盐水试验,不允许有锈渍现象产生折弯法:先用与所需检测端子相同厚度的铜片垫于需折弯处,用平口钳将样品弯曲至180度,用显微镜观察弯曲面是否有镀层起皮,剥落等现象.2.胶带法:用3M胶带紧牢地粘贴在欲试验样品表面,垂直90度,迅速撕开胶带,观察胶带上有载剥落金属皮膜.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 3.结果判定: 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c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折弯%%%后不可有严重龟裂及起皮之现象.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e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不可有裸露出下层金属之现象.玛 4.对于附着力发生不良时应学会区分剥落的层的位置,可用显微镜及X-RAY测试已剥落的镀层厚度来判断,借些找出出问题的工站. 1.可焊性为镀锡铅和镀锡的基本功能与目的,如果有焊接后工序要求的,焊接不良是绝对不可接受的.2.焊锡试验的基本方法:1 直接浸锡法:根据图纸规定,直接将焊锡的部分浸上求求的助焊剂,浸入235度的锡炉中,5秒钟后应缓缓以约25MM/S速度取出.取出后,冷却至常温时用10倍显微镜观察判定:吃锡面积应大于95%以上,吃锡部位应平滑光洁,无拒焊,脱焊,针孔等现象即判合格.2 先老化后焊接,对于部分力面有特别要求的产品,样品在作焊接试验前应使用蒸汽老化试验机对样品进行8或者16个小时的老化,以判断产品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的焊接性能. 四.外观:1.外观检测为电镀检测的基本功能,从外观上可以看出电镀工艺条件的适合性及电镀药水可能产生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客户对外观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电镀端子应一律用至少10倍以上的显微镜观察.对于已发生的不良,放大倍数越大越有助于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2.检验步骤:1.取样品放在10倍显微镜下,用标准白色光源垂直照射:2.通过目镜观察产品表面状况.3.判定方法:1.色泽均匀,不可有深浅色,异色如变黑,发红,发黄,镀金不可有严重色差.2.不可粘有任何异物毛屑,灰尘,油污,结晶物3.必须干燥,不可沾有水分4.平滑性良好,不可有凹洞,颗粒物5.不可有压伤,刮伤,刮歪等各种变形现象及镀件受损之现象6.不可有裸露出下层之现象,锡铅外观,在不影响可焊性的情况下允许有少许不超过5%麻点,麻坑.7.镀层不可有起泡,剥落等附着力不良现象。

汽车产品电镀检测标准

汽车产品电镀检测标准

汽车产品电镀检测标准检测工具检测项目港艺金塑胶有限公司P-Right Plastic Electroplating Ltd.汽配产品电镀检测标准一、外观检测、验收标准A面通常指产品上最常见的面,表面不可有刮花、发黄、漏塑(底)、水迹等不良,麻点、凸/凹点、气泡、针孔、亮点直径小于0.15mm,点间距在30mm以上,正常目测距离20cm处目视不明显,无手感,亮度符合色板,无刮花(伤),无其它电镀不良现象。

二、安全性能检测验收标准B面通常指产品侧面,表面不可以有发黄、漏塑(底)、水迹等不良现象;表面麻点、凸/凹点、气泡、针孔、亮点直径小于0.2mm,点间距在20mm以上,正常目测距离20cm处目视不明显,无手感无刮伤、颜色对色板。

显露塑(底),特别留意涂绝缘油位不可上镀层,产品不可变形。

目视、1H铅笔橡皮擦5、硬度测试:用中华牌2H的铅笔,施加力度500g/45度斜角划6.5mm长度线,然后用橡皮擦去铅笔痕,产品表面无划伤、印痕。

3、附着力测试:用介刀在产品表面划1×1mm百格,用3M600胶纸贴紧百格处,以目视、介刀、3M600胶纸测试指引及验收标准1、乙醇测试:用软布沾浓度95%的医用酒精,用500g的力度在产品表面来回磨擦50次,镀层无脱落、起泡、变色等不良现像。

2、CASS 盐雾测试:将产品放入试验箱环境为:5%氯化钠溶液+氯化铜0.26g/L、45度夹角用力拉3次,无明显脱镀层(达到4B效果)。

PH:3.1-3.3、温度50±2℃、相对湿度85%以上、饱和桶温度63±2℃、落雾量1.0-2.0ml/80c㎡/h、压缩空气压力1kgf/c㎡连续测试24H产品表面无脱镀层、起C面通常指产品上需要打开或拆开方可见到的面,颜色对色板,表面不可有明泡、变色等不良现象。

目视、盐水、盐雾测试机目视、磨擦机磨擦纸目视、酒精、软布、测试磨擦机表面磨擦300圈,镀层无脱落、起泡、变色等不良现象。

电镀产品企业通用品质标准

电镀产品企业通用品质标准
使用部门 发行日期
XXXX 科技有限公司
电镀产品企业通用品质标准
版次 A/0 页次 1/1
编号
HB-3-QC-006
镀检层验厚类度别 标准
产品类别 Cu
Ni
数码音影类
10-15µm 3.5-4.5µm
汽配类 ≥15µm 8-12µm
电子电器类 ≥15µm
8~12µm
普通类
10-15µm 3.5-4.5µm
A 面、B 面 C面
镀层无明显发黄、发蒙、发白、变形、气泡,不允许有阴阳面及明显色差,不允许有气泡、脱皮、漏镀现
象。间距 50-150 mm2 允许 1 处 0.3 mm2 的异物点压伤、擦伤、压痕、凹凸点、麻点。
电镀表面没有具体要求,不影响到与其他配件的正常装配则视为合格,其他管控要点以客户具体要求为准。
备注
镀层厚度 标准(直接 镀镍) 测厚点位
置标准 盐雾测试 耐磨测试
Cr Ni
Cr 高电位 平均电位 中性/酸性5µm
0.1-0.25µm √ √ √ √
0.15-0.25µm 20µm±5µm
≥0.25µm √ √ √ √
0.15-0.25µm 10-15µm
B面 制品在 A 面的后面和侧面面向使用者的部位
C面 使用者最不易看到的制品部位
材质外观 检验通用
标准
素材表面无明显锈斑、污渍、50-150mm2 允许≤0.2 mm2 划伤 、擦伤、压痕。切边、毛边、毛刺、
A面
无明显划手感,目视无明显变形。150 mm2 允许 0.5 mm2 2 个凹凸点或异物类表面无色斑,其他素材不
良依据客户提供的外观标准。
素材无明显锈斑、污渍、间距 30-100mm2 允许 0.30mm2 划伤、擦伤、压痕 3 处、切边、毛边,批锋无明显 B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标准2009-02-27 18:56电镀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摘要铝及铝合金电镀前表面准备方法 JB/T 6986-93本标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电镀前一般应进行的表面准备方法,包括清洗、表面调整处理、浸镀、预镀等。

适用于铝及铝合金(包括常用铸铝、变形铝合金)的表面准备。

不适用于电铸用铝和铝合金模芯的表面准备。

引用标准 GB1173 铸造铝合金技术条件 GB3190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化学成份 GB5270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术语清洗cleaning 清除工件表面油污或外来物的工艺过程。

表面调整处理conditioning 把工件表面状态转变成适合于以后工序进行成功处理的工艺过程。

电镀准备方法的选用铝件电镀前表面准备工艺过程一般为清洗------表面调整-------浸镀-------预镀,经过热处理的铝件,清洗前还需采用机械磨光、抛光加工或酸、碱浸蚀以除去热处理氧化膜。

选用表面准备方法时,应注意区别下述情况:a.铝件的材料牌号(对照G B1173和GB3190); b.铝件的制造方法,例如是铸造或压力加工方法制造等;c.铝件是否经过热处理。

其它镀前准备方法的选用根据不同的情况,实际生产中也可采用清洗------表面调整-------阳极氧化,或吹砂------清洗-----表面调整---------出光等镀前准备工艺。

除浸锌外,也可浸镀镍、镍锌合金、铁等重金属,在选用这些工艺过程时,电镀后的铝件应按GB527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电镀层必须符合结合强度良好的要求。

清洗和表面调整的处理清洗清洗工艺由蒸汽除油,有机溶剂清洗,可溶性乳化剂清洗,铝材料清洗剂清洗及相应的水漂洗工序组成。

常用的有热碳酸盐-磷酸盐水溶液清洗液。

油污严重的铝件开始清洗时可采用弱碱性或弱酸性溶液清洗。

表面调整处理的目的 a.除去铝件表面原有的氧化膜;b.除去表面有害的微量成份。

常用的表面调整处理溶液通常的表面调整处理是在中等温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渍后充分的水漂洗,再浸入硝酸-氟化氢铵溶液以除去表面挂灰,然后水漂洗干净。

为了防止氢氧化物和氟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可选用硫酸-过氧化氢溶液代替硝酸-氟化氢铵溶液。

热处理铝件的表面调整经过热处理的铝件,要求进行机械加工或磨光的,可用抛光、磨光的方式除去氧化膜,然后进行适当的表面调整处理,不能进行机械加工或磨光的铝件表面应选用酸浸蚀的方法除去氧化膜,常用的酸浸蚀的溶液为热的硫酸-铬酸溶液,也可采用某些行之有效的专利浸蚀液。

轧制铝件的表面调整处理采用工业纯铝如L5、L6,防锈铝如LF21等轧制型材准备的铝件,用碳酸盐-磷酸盐溶液清洗后,于室温在硝酸中浸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铝镁合金的表面调整处理铝镁合金零件如防锈铝L F2,锻铝LD2、LD31等的表面处理调整处理可采用热硫酸浸蚀,本方法对于锻铝等变形铭镁合金和铸造的铝镁合金均较理想,浸蚀时间与合金类型有关,一般铸铝的浸蚀时间较短。

含硅铸铝合金件的表面调整处理含水量硅量较高的铸铝合金,如ZL101、ZL101A、ZL102、ZL1 08、ZL109等在硝酸-氢氟酸混合液中进行表面调整处理。

该溶液也可用于表面不宜进行磨、抛光加工的热处理后的铸件除去热处理氧化膜。

浸镀和预镀经过清洗和表面调整处理后的铝件表面应浸镀或浸镀并预镀,常采用浸锌、浸锌并预镀铜、浸锌并预镀镍、浸锡并预镀青铜方式进行。

某些牌号或经过某些方式热处理之后的铝件,为了得到理想的效果,往往要对上述工艺或槽液稍作修改。

浸锌理想的浸锌层应该是薄而均匀一致,结晶细致且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与基体结合牢固。

浸锌层的质量受合金的类型、表面调整处理工艺和浸锌工艺的影响。

锌层的沉积量一般为15~50微克/平方厘米,相应的厚度为20~72纳米,理想的沉积量不家宜超过30微克/平方厘米,过多的沉积量易形成海绵状锌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也差。

浸锌分一次浸锌和二次浸锌。

浸锌后的铝件,通常在电镀其他金属之前采用适当的工艺在浸锌层上预镀一层铜,也可以在浸锌层上直接电镀银、黄铜、锌或铬。

选用的电镀工艺应适合在锌上电镀,并且工件应带电入槽。

浸锌溶液一般较浓,工件的带出液将使溶液成份发生变化,故应按化验结果经常补充组份,以保证浸锌层质量。

浸锌溶液的种类较多,而且不同类型的铝件,常常选用不同的浸锌溶液,无论选用何种浸锌溶液,以后的电镀层均应满足GB5270规定的结合强度试验要求。

二次浸锌第一次浸锌层粗糙多孔、附着不良,可采用二次浸锌。

二次浸锌后能得到细致、均匀略具金属光泽的锌层。

两次浸锌可在同一槽中进行,也可先在较浓的溶液中,后在较稀的溶液中进行。

为了获得理想的锌层,有时甚至要进行多次浸锌。

第一层锌在硝酸溶液中退除。

第一次浸锌时间为45秒;第二次浸锌时间为30秒。

注意事项浸锌时的挂具不能用铜或铜合金,以防止铜和铝或铝合金接触发生置换,应将挂具上的钢丝、铜或铜合金镀镍后再作浸锌使用,或者选用铝丝或非金属材料作为浸锌挂具。

浸锌并预镀铜经清洗,表面调整处理,一次浸锌或二次浸锌后的铝件,可在氰化镀铜溶液中预镀铜,充分水洗后再转入其他电镀溶液中电镀。

浸锌并预镀镍经清洗,表面调整处理,一次浸锌或二次浸锌后的铝件,也可在接近中性的镍槽中预镀镍,然后作进一步的电镀。

浸锡并预镀青铜在潮湿的腐蚀性环境中,浸锌层易发生横向腐蚀而使电镀层剥落。

在此情况下可采用浸锡后预镀青铜。

浸锡铝件按规定进行清洗调整后,充分漂洗再在含有锡酸盐的某些专利浸锡溶液中进行浸镀或带电入槽闪镀锡后预镀青铜。

预镀青铜浸锡后不用水漂洗即可在适宜的氰化电解液中预镀青铜,然后充分水洗再转入其他电镀槽中电镀。

本标准中要使用某些腐蚀性和剧毒性药品,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氰化物和酸处理工序之间一定要有充分的水漂洗工序。

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镉电镀层 GB/T 13346-9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上的镉电镀层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适用于在各种条件下防止钢铁腐蚀的镉电镀层。

不适于未加工成形的板材、带材、线材的镉电镀层。

也不适用于可能同食物或饮料接触的物件的镀层。

本标准不适用于:(1)未加工成型的板材、带材或线材的镉电镀层;(2)可能同食物或饮料接触的物件的镀层(镉的毒性对人体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2 引用标准 GB1238金属镀层及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GB4955金属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方法。

GB4956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

GB5270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GB6458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

GB6462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截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6463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

GB9800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盐转化膜。

GB1260 9电沉积金属覆盖层和有关精饰计数抽样检查程序。

GB/T12611金属零(部)件镀覆前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3 术语(1)主要表面制件上某些已作或待作覆盖的表面,在该表面上覆盖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重要的。

(2)局部厚度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最小局部厚度在单个工件的主要表面上测得的局部厚度最小值。

4 镀覆前零(部)件的基体金属的质量应达到GB/T12611的规定,否则,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5 需方应向供方提供的资料(1)本标准号(GB/T13346);(2)对镀层厚度的要求;(3)主要表面用图纸或适当标记指明;(4)基体金属的性能、表面状态和加工精度;(5)镀层表面外观要求;(6)镀前和镀后的热处理要求;(7)铬酸盐或其它转化膜的类型。

应注意:只在当需方特别要求时,才能省去铬酸盐转化膜或应用代用的转化膜;(8)抽样或检验要求;(9)镀前准备和电镀过程的任何特殊要求和限制;(10)镉电镀件的包装、储存或运输要求。

6 镀层表示方法镉电镀层的表示方法按GB1238的规定。

7 镀层厚度系列(1)使用条件、使用寿命镉镀层在海洋气氛条件下具有优良的耐蚀能力,选取镉镀层的厚度,取决于使用环境的严酷程度和(或)使用寿命的长短。

Fe/Cd 5 c一般仅用于干燥的室内环境,如果使用环境比较严酷和(或)使用寿命较长,则应采用较厚的镉镀层。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镍电镀层 GB 12332-9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上的工程用镍电镀层的要求。

适用于工程用镍电镀层,也适用于最小厚度在30μm以上的防护装饰性镍镀层。

不适用于主要用于装饰目的的镍镀层和最小厚度在30μm以下的防护装饰性镍镀层。

2 引用标准 GB11379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 GB12609电沉积金属覆盖层和有关精饰计数抽样检查程序 GB3505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 GB4340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4955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方法 GB5270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GB6462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9797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3术语 3.1主要表面指工件上某些已电镀或待电镀的表面,该表面上的镀层对工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重要的。

3.2最小局部厚度在一个工件的主要表面上所测得的局部厚度的最小值,也称最小厚度。

4抽样为了检查镀镍层是否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各项要求,应按GB12609的规定抽样。

5需方应向供方提供的资料 a.本标准的标准号,即GB12332。

b.基体金属的型号或规格,以及它的冶金学状态。

c.电镀前是否需要除应力的处理。

d.电镀前是否需要引入压应力的处理,例如喷丸。

e.有关主要表面和不需电镀的所有表面的详细说明。

f.对前处理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限制,例如用喷砂了取代酸的前处理。

g.对底镀层有什么要求。

h.镍层的最小厚度,如果使用底层,则是电镀层的总厚度;如果有要求,最大厚度也要说明,特别是对于磨损的或加工超差的工件修复。

这些厚度是指电镀件经过所有机械加工之后的镀层厚度。

i.所需的镍层的类型,即暗的、光亮的、低应力的等。

j.镍层最后的表面精饰状态,如电镀后不加工的,机械加工的或抛光的。

k.允许缺陷的类型和(或)大小,这些缺陷在每一件,每一平面或每平方分米面上缺陷的数目。

l.电镀后是否需要热处理。

m.其他特殊的要求,如硬度、表面粗糙度等。

6基体金属电镀前的处理 6.1一般规定供方应对工件主要表面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有明显的表面缺陷,如气孔、裂纹和不合要求的覆盖层,或者任何对最后的精饰不利的其他缺陷。

所有缺陷都应在作任何处理之前提请需方注意。

6.2消除应力的热处理若有规定,电镀之前工件应当消除应力。

常用的处理条件列于表1,也可采用不同于表1的处理条件,如适当提高温度和缩短时间,但应由你俩但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