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道德经最经典的十句话及解释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
出自第1章。
妙:事物的内在,本质。
徼:事物的表面。
意思是,做事情足够专注,就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但若是欲望太多,那注意力就会分散,就只能停留在理解事物的浅层表面。
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保持专注,长此以往,洞察力,粉丝力,记记忆力和判断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做事情切忌勿贪多。
鱼与熊掌,要想价值最大化,必然是二选一,而非兼得。
2、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第2章。
解释: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自傲。
不居功自傲,则功绩就不会磨灭。
为什么历史有循环的规律?为什么曾经辉煌的王朝必然会走向衰败没落?为什么没有基业长青?因为大部分人,一旦身居高位之后,就开始裹足不前。
不管我们在工作上取得了何等的成绩,都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一直保持创新和学习,这样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之内,功绩是不会消失的。
如果我们的后代依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能继续延续。
反之,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牛到天际,那下一步就是走下坡路了。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出自第4章。
解释:钝化锐气,化解纠纷,隐藏自身的光辉,混同于尘土中。
周深有一首歌,是《大江大河》的主题曲,叫作《和光同尘》。
里面有一句歌词:和光同尘,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
这句歌词写的非常好。
和光同尘这四个字,写出了为人处世的秘诀。
第一,不要主动炫耀显摆。
通俗点就是,不炫富。
在第9章,也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是说一个人不能把财富展示出来太多。
第二,别人不需要你的时候,不要多事。
比如,别人不渴,你给一瓶水,这纯粹是多余,还会让别人误以为你是不是巴结讨好。
诸葛亮就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做军师的。
如果他在刘备第一次邀请的时候,就乐呵呵地去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地位。
第三,同其尘:即使我们有了一些成绩,外表也要保持质朴和朴素的状态,要看上去和一般人一样。
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
有些人赚点钱,就别墅豪车安排上。
要知道,只要他一出风头,就立马会被人针对,会倒霉。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1. "道可道,非常道" - 这句话是道德经中最有名的句子之一。
它意味着道是无法用言语来准确描述或理解的。
道是超越一切概念和形式的存在,它是永恒的、无形的和无所不在的。
通过超越言语和观念的限制,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和体验到道的本质。
2.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这句话强调了追求学术知识与追求道的差异。
它意味着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我们的知识和理解不断增长,而追求道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去除执着和认识的束缚。
学习只是我们追求道的一个阶段,而道则超越了知识和学问。
3. "治大国若烹小鲜" - 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了统治国家的智慧。
它意味着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调一道精细的菜一样,需要恰到好处、煮得适中。
过度干预或过度掌控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过度的宽松则可能导致混乱。
统治者应该具备适度、灵活和平衡的能力,以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这句话说明了宇宙的演化过程。
它意味着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道首先生成一,一进而生成二,二进一步生成三,三最终生成了无数的万物。
这个过程反映了宇宙的无限分化和发展,同时强调了一切事物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5.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这句话探讨了天地之道的长久和生命力的原因。
它指出天地能够存在并长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们不固执于自身的生存或自我的利益。
天地顺从自然的规律和道,不追求个人或短期的利益,所以才能够长寿和持久。
这也是一种提醒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放下私欲,追求长久持续的智慧。
这些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展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通过理解和体悟这些名句中的深意,我们可以获得对道的更深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从中受益。
经典道德经名句翻译及感悟
经典道德经名句翻译及感悟【篇一】经典道德经名句翻译及感悟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
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使用。
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
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注重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
道德经25个金句及解释
道德经25个金句及解释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本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道德经以其独到的思想观点和深刻的哲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道德经中的25个金句及其解释。
1. 道可道,非恒道。
这句话表明了道无法被言语所表达,它超越了任何形式的理解和表达。
道是一种无限的存在,不能被人类的有限思维所束缚。
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强调了一切事物的起源与发展,从道开始,产生一,一分为二,二又生成三,三即为万物的根源。
它体现了事物的连续发展和无限变化的观念。
3. 安其精,抱其一,能无离乎?只有专注于事物的精髓,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在力量和平静。
只有抱持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我们才能真正融入事物,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分心。
4.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不善于口舌之辩,因为他们明白言语无法完全表达他们所知道的事情。
相反,那些善于说话的人往往只能表达出表面的知识,缺乏真正的内涵。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宇宙之中没有任何感情的回报,天地对待万物并没有偏袒之意。
道德经倡导人们应当学会将自己置身于所有存在的角度,不应过分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
6.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越是追求知识的人,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之处。
道德经告诫我们,学习并不仅仅是增长知识,更是增长自己的谦虚和明智。
7. 天长地久。
天地之间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在宇宙间,没有什么能够逃避时间的侵蚀。
道德经提示我们要认识到时间的无情和艰巨,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珍贵的时光。
8. 吾道一以贯之。
只有将道贯彻在思想和行为中,才能真正体验道的力量和智慧。
道德经强调我们要以持恒的信念和坚定的目标去实践道。
9.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真正有力量的声音往往是微弱的,真正的实力往往是看不见的。
道德经告诫我们,不要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要关注事物内在的本质。
10. 软弱胜刚强。
道德经强调温和和柔软的力量,认为软弱胜过刚强。
《道德经》经典名句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道德经》经典名句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导读:读书笔记《道德经》经典名句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故大道废——《道德经》经典名句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道德经经典名句:故大道废焉,有仁义。
智慧出焉,有大伪。
六亲不和焉,有孝慈。
邦家昏乱焉,有忠臣。
道德经汉语解读:因此,“大道”废弛了,才会出现仁义。
领导者用各种智慧技巧来管理时,就容易遇到各种伪装。
六亲不和时,才真正需要讲孝慈。
国家昏乱时,才会出现忠臣。
道德经读后感赏析:这是讲达不到“太上,下知有之”这种管理境界的情况下出现的情况,也就是“大道”废弛之后的管理措施。
当我们感觉到这个社会需要提倡什么的时候,其实社会就已经缺失了这种品质。
“大道”废弛之后必须强调仁义,管理者用仁义管理。
因为大道存在的时候,百姓都有仁义,都已经这么做了,就不需要说,更不需要强调。
而在大道废了之后,仁义缺失,仁义显得特别重要,必须特别强调。
老子其实并不反对仁义,他反对的是没有按大道原则做事的情况下,去过度提倡仁义。
这样的做法显得很虚伪,儒学在汉朝从盛行到没落,就是人们看到了当时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推行的“仁、义、孝、慈”,嘴上说的与现实做的巨大差别,看到了虚伪。
老子也反对管理百姓时过多应用技巧与智慧。
管理者使用技巧与智慧无非是为了伪装自己、欺骗百姓。
如果没有这样的企图,管理者完全可以坦然面对,不需要其他修饰与技巧。
当然,在领导者伪装自己的时候,被管理的百姓也会学会伪装自己,使管理更加困难。
历史上,最会伪装的是篡汉的王莽。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当时西汉末年外戚王家专权,但他在王家地位并不高,于是他把自己装扮成礼贤下士、宽厚仁慈、爱惜百姓的名士。
在飞扬跋扈的王家他是一股清流,显得鹤立鸡群,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此,当时的士大夫以及老百姓都认为他是周公再世。
可是在他掌权之后,完全变了一个人,是一个专制、贪婪的暴君,篡汉自代。
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死于非命。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释:上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解释: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释: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解释: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
5、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解释: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6、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解释:天地的变化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解释: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解释: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9、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解释: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解释:民众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统治者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
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
12、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道德经里的经典名言并解释
道德经里的经典名言并解释《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欢迎阅读参考!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解释】: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
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释】: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解释】: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解释】: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是不会持久的。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经典语录 名句集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道德经经典语录名句集锦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治大国如烹小鲜。
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0.持政务兮,其民将清;不持政务兮,其民将胥。
11.行无忍,无不忍也。
12.为无为,则无不治。
1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4.尊贤使能,废邪存诚。
15.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1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7.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21.为学日益22.为道日损23.损之又损24.以至于无为25.无为而无不为26.取天下常以无事27.及其有事28.不足以取天下29.天下之至柔30.驰骋天下之至坚31.无有入无间32.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33.不言之教34.无为而无不为者35.无不为而无不养36.养其生而不蓄其名37.爱人者众,利人者寿38.上善若水39.水善利万物而不争40.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4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4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44.见素抱朴,少思独以怒,不敢言之,故能成其质。
45.执大象,天下往。
46.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7.天下大道,可道也,而不可言传;经纶天下,常不离其身。
48.失则能有,虚则能盈。
49.故道治大国,不破故其用;道配天下,德及四海。
5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51.道之不道,名之曰小;名之曰微。
52.道存而不舍,可称于小;天下之垢,沛然而出,可扫于一室。
53.致虚极,守静笃。
54.天地根终,万物为芽;贤人之心,径自直也。
持而盈之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持而盈之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导读:读书笔记持而盈之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持而盈之——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解读】端着装满水器具走路,水必定溢出来,不如放下来。
已经锋利的兵器还继续锤打,想让它更锋利,这种状态无法长久保持。
家里金玉满堂,未必能够守得住。
富贵再加上骄横,盛气凌人,这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
功成身退,这是天之道也。
【道德经读后感赏析】这一章讲的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任何事都不能追求极致,过了极致的那个点,就走向了反面。
有个故事。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
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为什么屡战屡胜反而是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因为屡战屡胜之后,国君骄傲,听不进不同意见,尤其是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
百姓疲惫,国家渐渐缺少了战争持续支撑的力量,而国君仍然穷兵窦武,国家岂能不亡?持满之戒是中国人的智慧,告诫不要把事情做到极致,留有余地。
在大海游泳的时候,离开海岸之后一定要留一半力气让自己游回来。
登山家们的经验就是,不能把体力都用于登顶上,一定要保持足够的体力使自己能够安全回来。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告诫我们做事不要太极端。
有的家庭,特别是条件非常好的家庭,或者一些非常窘迫的家庭,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考试非要班级第一,甚至还要求年级第一,等等。
结果孩子的压力也特别大,最后身心健康出现问题,可能上学都有困难。
这些家长最好能够学点道德经,没有必要为最后的几分钻牛角尖,极端的做法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古人常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关键的着眼点是在财上还是人上。
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导读:读书笔记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你不必成功,不必在有生之年有所成就,不必光宗耀祖,更不必成为世人眼中的榜样。
那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老子说,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可信。
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
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求知识广博,有广博知识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见。
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法则是利于众人而不妄加伤害;圣人的法则是施惠众人而不与人争夺。
这个世界看似做什么都是错的,因为多言可能不美,不善,多学可能不精,多钻可能不广不高,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才是老子想要突出的,无论言行如何,最后都在看“道”,天之道,利而不害。
而这个道是什么,规律,法则?隐形的力量。
老子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姑且称为“道”。
老子眼中的圣人遵循的“道”,作为却不争一己私利,因为天之道是这样的,与而不争。
这就是老子的最后一章,你不必美言,不必让人人所信,不必善辩,不必善良,不必求知,不必渊博,那你想成为什么样子?该有的样子(道法自然)
实在没事就抬头看看天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道德经经典名句】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
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
现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望。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现代汉语解读】道,看它又看不见它,这叫微。
想听它又听不到,称为希。
摸它又摸不着,叫夷。
三者不可揣摩,所以混在一起。
“一”,其上不清晰不明亮,其下昏暗不清,长长的连绵不绝,不可描述,又好像没有。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的样子,这就是非常微妙,又辽远到不可探究的状态。
跟着道的后面看不到它的结束,迎着它又看不到它的开始。
看今天的道是怎么运行的,应用道的法则于生活中看看结果,就可以推断古代道是怎么运行的,这就是道的规律。
【道德经感悟赏析】这一章是老子对于天之道的描述,也是老子的宇宙观。
微,悄无声息。
希,织布,孔大的称希,我们可以理解为稀少的意思。
夷,平坦的意思。
一,是指世界混沌状态。
道生一,道是源头,一是道落实到世界的体现,是世界最初的状态。
这里老子讲的是道介于有与无之间,无论视觉、听觉,触觉都触摸不到,但又确实存在。
^,微妙,望,边际,辽远。
这里老子告诉我们,道是无影无形的,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又看不清楚。
道是超越时空存在的,我们看不到它的开始,也望不到它的结尾。
道的运行规律我们是可以找到的。
道的运行规律亘古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今天道的运行规律推断自古以来道的规律。
其方法就是把道的法则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看看结果,就能够明白道的运行规律。
这是老子告诉我们道的学习方法。
这一章讲的是天之道。
老子总是从天之道中推演出圣人之道,所以道德经的行文结构总是讲一段“天之道”,然后阐述“圣人之道”。
老子眼中的道是模糊不清、混沌的,无法描述的,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
这是老子的宇宙观,我们发现老子是高明的,又很科学。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古之善为道者——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道德经经典名句: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
绝学无忧 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读后感赏析
绝学无忧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读后感赏析导读:读书笔记绝学无忧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读后感赏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绝学无忧——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读后感赏析:道德经经典名句:绝学无忧。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望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
我独泊焉未兆。
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
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
鬻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沕呵,其若海。
望呵,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道德经汉语解读:抛弃一切学问,人生就会快乐无忧。
恭维与呵斥,能有多少差距呢?美好与丑陋,又有多大差别呢?人们所害怕的东西,那个东西也会害怕人的。
悟道之人心胸宽广,好像没有边际一样!一般人喜欢像神一样享用着百姓供奉着太牢的感觉,就好像春天里登台接受祭祀一样。
我淡泊名利,不露痕迹。
像婴儿还没有学会笑时那样纯粹。
飘忽不定,好像没有归依的样子。
一般人都想着自己的财产有余,而只有我则给予别人。
我好像只有一颗愚蠢的心。
一般人喜欢站在光鲜亮丽的地方,而我愿意独居昏暗处。
一般人明察秋毫,而我愿意糊涂。
圣人的品性深远得像大海一样,宽广得好像没有边际。
一般人做事都有他的目的,而我却单独保持质朴。
我与其他人不一样,我更加珍重道。
道德经读后感赏析: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什么知识都不执着,人生只凭自然。
佛教中相对应的一词叫“无学”。
修道成功,到达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难都解决了、看透了,“绝学无忧”,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牵挂。
知识分子喜欢钻牛角尖,丢开书本,总是很难。
“读历史而落泪,替古人担忧”,会生气,会落泪,这是读书人的毛病。
唯,答应,也可以理解为恭维,唯唯诺诺。
诃,呵斥。
批评你的人,往往是帮助你的人;而当面夸你的人,可能是背后害你的人。
不要过分执着于名相,美好与丑陋往往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相比较存在的,条件一变,美与丑就发生变化。
孔德之容——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孔德之容——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孔德之容——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道德经经典名句: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望唯沕。
沕呵望呵,中有象呵。
望呵沕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呵,中有精呵。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道德经释义解答:大德的运动,完全是按照道的规律运行。
道生成万物的时候,太深远微妙无穷。
道虽然深远、深奥,但还是有迹可寻。
深远微妙的道啊,其中有物。
深邃幽暗的道啊,其中有精。
其精是真的,有着不变的东西。
从今天到古代,其规律一直没有改变过,使万物都顺着道的理念生长变化。
我是怎么知道每一件事物的成长规律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道德经读后感赏析:这一章阐述的是老子的宇宙观,即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本章讲的是天之道。
孔,意为大。
容,意为运动。
道是世界内在运行规律,德是根据道制订出来的行为规律与法则。
老子在道德经中主要讲道。
道是领导者必须懂的,德是领导与员工都必须遵守的。
道是原理,德则是操作手册。
不学道,就不知道德从何而来,德就会被质疑。
通行本中把“沕”改成“忽”,通常被解释为恍恍惚惚,模糊不清。
这个词的《道德经》中多次出现。
帛书甲乙本中都是“沕”,微妙、深远的意思。
象,事物的表面显现,如天象。
中医中的藏象学说,就是通过皮肤等外部器官的表象探索内藏器官的疾病。
幽,深远。
冥,暗。
精,构成我们世界最基本,最精微的物质。
中医中的精,可以理解为DNA,精气。
精能够形成物质,物质形成世界的象。
读后感·信,理解为诚信,不变的规律。
老子认为道中有精,是一种万古不变的规律,精形成物体,然后进而形成我亽看到的世界的象。
这是老子的世界观。
其实老子的看法与现代的宇宙观极其相似,我们的世界首先从一个点开始的,通过宇宙大爆炸形成我们现在的宇宙。
父,也作甫,事物的开端。
老子认为从古至今,所有的万物都是顺着道的理念生长的。
老子认为首先有信,然后形成精,再形成物,后形成象,这四个层面都包括道里面。
至虚极也——《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至虚极也——《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至虚极也——《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至虚极也——《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经典名句摘抄】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
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
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现代汉语解读】(悟道的过程)要清空自己,清虚到极点,保持安静纯粹的状态。
万物开始生发运作时,我看清楚这个世界生灭往复的变化,它总是由生到灭,来回往复。
天地万物芸芸众生,来回往复发展,都会归到根源。
归根就是静,静就是往复的本性。
来回状态是生命的常态,知道这是常规的常态规律的人,他是洞悉了世界本质的人。
不知道的人,狂妄。
狂妄的人,危险。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其心胸宽广,心胸宽广才能做事公平,做事公平才能成为王者,成为王者之后你的感悟更接近于天,悟到天性之后更接近道,悟到道之后就会长久。
终生不会遭受大的失败。
【读后感赏析】虚,清空,清虚。
笃,纯。
老子认为,世界是循环往复变化的,我们都是这个变化的世界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断。
千万不要执着于自我,别盼望永远,不要纠结,别希望拥有。
云云,芸芸众生。
归根,回到根部,可理解为回到初始状态。
一个单位,一个家庭,往往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想到总有一天归根的,一切都会坦然。
命,本性。
明,明了。
从这里也看到,道德经是给领导者写的,可以把《道德经》理解为《领导者素养培训手册》。
人类能够团结一起,组成大的群体对抗自然灾害,公平是这个群体的粘合剂。
动物是自私的,公平是人类进化的成果。
心胸宽广才能公平,做到公平之后才能成为王者,这些都是天下事。
老子认为人之上有天,天之上还有道。
悟道的过程是境界逐渐提高的过程,真正悟到道之后才能长久。
老子特别强调守与静,归根到底两者是一致的。
静能修身,后世许多大家把它归为人生修炼的方法。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上善若水——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原文摘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现代汉语解读】像水那样是最好的。
水善于帮助万物,滋养众生,而非常安静,从不与他人争,居他人最讨厌的地方(低洼的地方),这种品行就非常接近于道。
(水)喜欢把自己置于低洼之地,心像藏于深渊之中,给予他人像天一样不求索取,说话有诚信,善于调节保持旱涝平衡,做事时有才干,善于根据季节调节状态。
正因为你不去争,所以不会有什么过失。
【读后感赏析】上善若水,是道德经中最著名的句子,见于各种书法条幅,也常常被人引用。
各种引申解释也很多,可以发挥出几万字、几十万字,但这里是最本源的解释,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的引申含义就各自理解。
版本不同,有“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也有写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深究其意思是相同的。
这里解释道的含义就是像水一样,滋养万物,不与人争利,非常坦然地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安静而平淡地居于低处。
这一段表面上讲水的特性,实际上比喻圣人的品性。
“居善地”就是喜欢居于低洼之地,这里的“地”为低的意思,意为低洼之地。
天的特性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宽厚,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索取。
水的特征是“润物细无声”,悄悄地帮助他人从不声张。
有的人一旦对别人有所帮助就喜欢嚷嚷,生怕其他人不知道似的。
这样的做法至少在潜意识里无非想要别人记住,给予回报。
其实真正让我感动的是那些默默地帮助别人,生怕给别人压力。
其实种帮助可能让别人感恩一辈子。
某一大学,在大学生的校园卡消费上设置警戒线,当发现某学生一个月的消费低于警戒线的时候,说明该学生生活困难,是个贫困学生,学校悄悄地给该学生打进一笔钱。
这个境界非常高,让学生感觉到温暖,比开大会公开给助学金要高明很多。
水还有其他特性,如“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对应圣人的其他品格,在以后的章节里再解读。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1.道德经句子感悟: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都在追求美丽的外在,却不注重道德和精神内涵,这是有缺陷的。
感悟到美丑善恶是需要内外兼修的。
2.道德经句子感悟: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废除了道德,就会出现仁义;出现了智慧,就会出现大伪;出现了六亲不和,就会出现孝慈;出现了国家昏乱,就会出现忠臣。
感悟到道德、智慧、亲情和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这让我想到了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
在道德经中,大道是指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其中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我们应该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4.道德经句子感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感悟到水的品质和道德的关系,即要像水一样包容一切而不争功夺利。
5.道德经句子感悟:致虚极守静笃。
感悟到只有心无杂念,保持虚静才能更好地思考和领悟人生的真谛。
道德经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读后感赏析
道德经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读后感赏析道德经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读后感赏析: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现代汉语解读:三十根辐条连到一个车轴上,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车的作用。
糅合黏土做成器具,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器具的作用。
凿了门窗盖成一个房子,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房子的作用。
因此,“有”带给人们便利,“无”才是最大的作用。
道德经读后感赏析:辐,车条。
毂,车轴。
无,即是空,空间。
埏,把土与水混合起来。
户,单扇门。
利与用不同,利,锋利,便利,收获,实有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
拿这个特性做什么事,就是用。
老子在这里根据对当时事物的观察得出空的重要性,强调要留出空间。
例如,人需要休息,不能全部用来工作。
管理教育孩子,也有留出空间,让他有选择的余地,不能排得满满的。
人与人的相处也是这样,如恋爱双方、夫妻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等,都不能干涉太多,要给对方留出空间才能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
太负责了,反而变得不负责。
老子在这里反复说的就是有与无的关系,他特别强调”无”的重要性。
把心填满了,可能充满偏见,无法接受新的东西;把心放空,更能够接受新的能量。
例如禅修,放空自己,可能会获得新的灵感。
人生中有沉寂的时间,这是无。
这段沉寂时光的沉淀,为人生的更有成就作准备。
人需要留出时间来读书。
当然读书的关键是读好书,不要只看段子。
人生需要停下来思考,吾日三省吾身,这是人生智慧。
老子在这里强调利与用的统一,利是事物的本身,用就是功能,也就是强调有与无的统一。
老子要求控制欲望,以清空欲望的状态去积极做事,这就是有与无的有机结合。
人的一生是不是必须排得满满的?对于人生的态度大概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彻底虚无主义者,什么都不在意,短期利益不在乎,对未来的远期规划也不在乎,对现实彻底绝望,彻底是空的。
第二种是享乐主义者,只重视当下利益,只注重当前内心的感觉,不管未来,这种人对于未来没有规划,对他来说,未来是空的。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谷神不死——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读书笔记解读:虚空博大、变化莫测的“道”是永恒存在而不会消亡,这就叫“玄牝”,即幽微玄妙的生育之门,而这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它绵绵不绝、若隐若现地存在于天地之间,而且用之不尽。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所以,圣人总把自己放在别人后面,结果大家把您推举到前面做领导者;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事外,大家却会成就他的事业。
难道不是正因为他不考虑自己的私利,反而恰恰能够成就他的私利。
道德经读书笔记赏析:谷,水冲出来的山地低洼部分,即山谷。
雄生的动物叫牡,雌性动物叫牝。
堇,通假词,为尽。
老子那个年代还未脱离生殖崇拜,尤其对于母性的敬畏。
老子用女性生殖系统比喻道,认为道的原理与之相近。
天长地久,说的是自然法则,圣人应该遵循的自然法则。
自生,也可以理解为自己谋求福利。
天地不为自己捞取利益,所以得以长生。
我们是不是要进取呢?关键在于我们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仅仅为自己利益做出努力,谋取自己的利益回报的努力难以持久。
如果目的一时达不到,就不愿意去努力了。
第二段承上段天之道讲述圣人之道。
一般人,在领导岗位上,都会先考虑自己的权利与利益,圣人就不同。
身在利益之外,内心是平静的,没有包袱。
如果放下包袱,他的做法最有实效。
老子的这里强调了舍与得的关系。
圣人考虑的是舍,而不是求与得,考虑的是众生的利益。
反过来,百姓拥护他,成就他,反而成就了他的大事业,取得了更大的地位与利益。
这种利益与地位不是他自己索求的,而是百姓们给予的。
在健康方面,七情六欲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
我们太多的欲望,对于健康方面太多的要求,然后各种吃药、吃营养品,可能反而把自己搞得一团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经典名句】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
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
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现代汉语解读】道,看它又看不见它,这叫微。
想听它又听不到,称为希。
摸它又摸不着,叫夷。
三者不可揣摩,所以混在一起。
"一",其上不清晰不明亮,其下昏暗不清,长长的连绵不绝,不可描述,又好像没有。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的样子,这就是非常微妙,又辽远到不可探究的状态。
跟着道的后面看不到它的结束,迎着它又看不到它的开始。
看今天的道是怎么运行的,应用道的法则于生活中看看结果,就可以推断古代道是怎么运行的,这就是道的规律。
【感悟赏析】这一章是对于天之道的描述,也是的宇宙观。
微,悄无声息。
希,织布,孔大的称希,我们可以理解为稀少的意思。
夷,平坦的意思。
一,是指世界状态。
道生一,道是源头,一是道落实到世界的体现,是世界最初的状态。
这里讲的是道介于有与无之间,无论视觉、听觉,触觉都触摸不到,但又确实存在。
沕,微妙,望,边际,辽远。
这里告诉我们,道是无影无形的,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又看不清楚。
道是超越时空存在的,我们看不到它的开始,也望不到它的结尾。
道的运行规律我们是可以找到的。
道的运行规律亘古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今天道的运行规律推断自古以来道的规律。
其方法就是把道的法则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看看结果,就能够明白道的运行规律。
这是告诉我们道的学习方法。
这一章讲的是天之道。
总是从天之道中推演出圣人之道,所以的行文结构总是讲一段"天之道",然后阐述"圣人之道"。
眼中的道是模糊不清、的,无法描述的,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
这是的宇宙观,我们发现是高明的,又很科学。
因为在他的那种年代对于宇宙的了解很少,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仍然很有限,科学说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暗物质、暗能量,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英国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平行空间。
的做法是明确道的存在,也承认描述不清,而不是像宗教那样描绘出自己认为的明确世界。
所以,道家并不是宗教。
后来的与道家有一些关系,但并不密切,而且本质上是不同的。
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现代汉语解读】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以小为大,以少为多。
对于怨恨要以恩德来回报。
对难的事有所图谋就要从它简单的地方开始,要做大事就要从细节上一点点去做。
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事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
所以圣人不说要做大事,但是从点滴小事做起最后做成了大事。
轻易的承诺就一定会失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结果做事中必定会有很多困难出现。
所以有道的领导者做事都严谨认真的当作大事来做,做起事来就最终没有困难。
【延伸解读】"为无为"就是以"无为"的心态去做事。
就是没有特别强烈的企图心,不是为了我获得什么什么去做事,我放轻松,轻装前进,放下企图心去做事,反而会做得更好。
"事无事",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以"无事"的心态去做事,这样做事情结果反而做得更好,境界更高。
"无味",可以解释成朴素和本真的心态,你以这种朴素和本真的心态去体会人生的话,那么您的人生一定会体味出更多的精彩来。
所以,消除企图心,轻装前行,凡事尽力而已,这样收益反而越来越多,境界也会越来越高。
讲的意思是,把小事当作大事去做,把细节当作重要的事去做,把少的东西当作多的东西去做。
也就是说,你看着那东西少,你觉得任务很小,但是你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一个特别多的事去认真去做,这是做事的具体方法。
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真理,也就是说,每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他莫不是把这小事做好了,不断提升积累,然后最终成为高手。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工作中是,遇到这样的一位上级机关的领导,虽然他并不懂林业,但每一件事不管我们的认为重要或者不重要,他都很认真对待,都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做,或者来要求我们来做,结果他始终把工作做得好好的。
孔子说"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而说"以德报怨"。
后世就为这个问题开始争论了,争论到底高明还是孔子高明。
其实这是没有搞清楚两者讲话对象到底是谁。
《》写的是管理的内容,是给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写的,所以,在当年这些东西都是治国的内容。
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你是是公司的最高领导,下面的员工由于种种原因有怨言,那么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怎么办?难道马上以怨报怨,与员工斗争,甚至开除员工吗?长期这样做肯定不合适,那样的话你的公司可能很快就倒闭了。
作为领导,应该反思自己的管理问题,主动感化员工,解决问题,继续给予恩惠,让员工成为一个善人,这就叫"抱怨以德"。
孔子讲话对象基本都是老百姓,普遍人。
对于普通人不能用领导者的标准要求他,而是要求坚持"以直抱怨"的道德底线。
"直"就是公平、正直,譬如起争执了,要裁决,上法院,这是"以直抱怨"。
老百姓之间能保持一个"直",一个公平这就非常好了。
另外一个角度,强者对于弱者"以德报怨",显示出强者的气度、格局。
譬如,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是相国,大权在握,但面对廉颇的挑衅主动避让,这是以德报怨。
廉颇知道真相后也被感动,负荆请罪,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
平等的双方只要"以直报怨"就行,社会显得公平。
而弱者对于强者说"以德报怨",那是自欺欺人的懦弱行为。
譬如抗战胜利以后,我们不敢向日本索赔、不敢到日本驻兵、不敢管辖硫球群岛,都是一种懦弱行为,美其名为"以德报怨",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与"以德报怨"相对应的是"以怨报德"。
你一直做好事,可反被别人埋怨,被别人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譬如,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几个人,最小的是儿子,前面都是姐姐,这家里面就让姐姐无休无止的去为弟弟付出。
姐姐家里边省吃俭用,把在外面打工赚的钱,全都往家里汇,弟弟基本上不干活,但是家里面父母认为这是应该的。
就算这样无休止的付出,一遇到事,还责怪姐姐,这就叫"以怨报德"。
读后感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你只要少付出一点,你就是对不起我了,你就伤害我了,我就跟你没完。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坚持的原则就是,第一,我们该做好事,还要做。
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回报,甚至回报不好我不做了。
第二,要反思做好事的方法了。
为什么我们发出善的信息,回馈的却是恶的东西?说明帮助的方式有问题,要调整方式,冷静一下、反思一下,换一种方式。
"大善是小恶","升米恩,斗米仇",等等都是相同的道理,做好事善事也要得法。
做好事不当,也可能害人害己。
"图"是图谋,要去做的事。
中医讲治未病,这是《黄帝内经》里的思想,意思就是别等到有病了再治病,有病了再治病相当于要去打仗了您现拿锤子砸兵器;渴了您现挖井,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一定要打提前量,我们要学会御敌于战壕之外。
真的到大病爆发出来了,这时候医学往往力不从心。
细节决定一切,好的坏的都是取决于细节。
简单的道理往往被忽视,细节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是成大事的关键。
告诉大家要做好工作,从细节上开做,从细节开始、点滴做起,这是修行的方法。
有人认为,"无为"是希望大家什么都不做,清空自己,放下一切,什么都不做就是"无为"。
这是胡解,把《》解偏了。
实际说"无为"是对自己的,对于自己的欲望,那种需求;对大家要"为",讲"为大乎其细也",明显是要"为大"的,希望做出大事的。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您要做一个很宏大、很了不起的事,先不要想着这么宏大的事情如何做,而是只把它当成你的努力方向。
而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一步一步把细节做好,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过一段时间以后,您回头一看,您原来所期望的目标其实早已完成了。
一个人怎么做才会成功?你只要按以下三点去努力,肯定会成功。
第一,你的事业是对众生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坏事,这是方向。
第二,你对它有兴趣,做这事感觉到快乐了,然后认认真真去做。
第三,你能够坚持下去,愿意坚持十年。
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三点,你肯定能够有所成就。
凡是容易轻诺的人,因为他看轻这种承诺,他觉得承诺可以随便给,很简单。
如果您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更容易"寡信"。
如果许下了诺言,那么不管再小的一件事,都一定要做到。
把每件事都要当作难事来做,不要轻视任何一件事,不要贪多,这样做事才会没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