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导论4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 特征:*与时点有关 • *一般表现为期初.期末等.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
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
• 经常转移:收入税,财产税,其他经常转移 • 资本转移: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
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如银行存款.
• 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
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
• 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
•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
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 概念: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 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 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 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1. 介绍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并提供各种经济指标。
本讲义将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知识,包括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目标、核算方法和核算指标等内容。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活动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并通过收入、产出和支出等指标来统计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大小的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由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个人消费支出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支出是企业和政府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是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际收入和转移支付。
国际收入包括从国外获得的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和民间机构之间的收款和付款。
3.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是为了解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增长趋势,并提供政府决策和企业管理所需的信息。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动力等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目标包括:•衡量经济总量: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大小,从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分析经济结构: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等。
•掌握经济增长: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和速度。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2015.9(王)
(1)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一国范围内各种经济单位所从 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各种经济单位:各种各样的企事业单位等。 各种经济活动:各单位参与的生产、消费、投资..
(2)国民经济运行
起于产品的生产(物品或服务),终止于产品的使 用(消费、投资等),周而复始。 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 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4)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第2页)
宏观性:区别于企业会计核算 全面性:区别于专题宏观核算如财政统计、
货币金融统计等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 SNA。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
定性规范 核算概念
内
核算原则
第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 增长7.4%。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56957)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249684)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262204)亿元,增长9.2%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
9.2%、42.6%和 48.2%.
同时还会发布关于:工资、 财政税收、外汇 储备、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 易、交通邮电旅游、金融、教育科学技术和 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实际完成数据。
2014年和2013年数据比较
第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568845)亿元, 比上年增长7.4%(7.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56957)亿元,增长4.1%(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249684)亿元,增长7.3%(7.8%)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262204)亿元,增长9.2%(8.3%)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2%、42.6%和 48.2%( 10.0%、43.9%和46.1%)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基层单位
基层单位(establishment)——即产业活 动单位
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 类型生产活动, 并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它只是生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行独立 的财务决策。
SNA-1993提出的另外一种模式
中心账户体系+其他核算表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基本核算表 核心部分 国民经济账户 附属表——补充部分 举例1-1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国民经济
是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的活动组成的。
什么是一国的经济领土(economic territory)
是指由该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 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 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 显然,一国经济领土的基础是该国的地理疆域, 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地理疆域。
国民经济中的经济单位
与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模式的演变相 适应,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基于MPS模式的建立阶段 MPS和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SNA
1993年起,中国取消了基于MPS模式的国民 收入核算工作。 这标志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两套体系并存 阶段的终结, 开始了与国际接轨、完全按照SNA模式进 行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变革。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理论基础
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
体系设计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借鉴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
方法基础
统计学
现实基础
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2
五、市场价格
1、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价格均为市场价 格 2、市场价格的形式:
(1)要素价格 (2)基本价格 (3)生产者价格 (4)购买者价格
精选课件ppt
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
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P17 2、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P17
精选课件ppt
3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1、来源于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 2、国民核算一词的最早使用者 ——范·克利夫(荷兰)1941年
精选课件ppt
4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1、二战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两大核算体系的产生 (1)SNA (2)MPS 3、目前,全部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2)金融机构(3)政府(4)住户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6)国外
2、基层单位——产业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
精选课件ppt
10
三、交易
1、包括经济交换与经济转移 包括货币交易与非货币交易
2、类型(1)货物和服务交易 (2)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 (4)内部交易
精选课件ppt
11
四、经济流量与存量
精选课件ppt
5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它学科的 关系
1、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如:生产理论、供求理论、再生产循环理 论等
2、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帐户 和复式核算方法
3、统计学:宏观经济
精选课件ppt
6
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 展
1、计划经济时期——MPS 2、市场经济时期——新SNA 1984年开始 1992年提出试行方案 1995年全面实行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学习指导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学习指导1第1章导论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明确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核算原则与核算方法。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系统描述,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2.1993年联合国修订SNA,国民经济核算实现全球一体化。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过程受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
3.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92年提出并分两步实施,1998年正式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
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对象1.国民经济核算目的。
2.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基层单位、产业部门的概念。
3.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分类: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的概念。
4.经济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5.价格的概念,主要价格形式及概念。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1.一般市场活动过程的主要构成,市场的分类。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量关系,社会再生产的三个阶段。
3.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和分类体系。
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原则1.市场原则。
2.所有权原则。
3.三等价原则。
4.核算统计原则。
第五节国民经济核算方法1.国民经济帐户方法、平衡表法、矩阵方法、方程式法、图解法,其中国民经济帐户方法是主要方法。
2.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的特点。
3.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方法,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并会进行生产核算的简单应用分析。
第一节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1.生产总量的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
2.生产活动的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单位;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分类。
3.货物与服务产出的特点。
4.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与非市场产出。
5.生产的概念。
第二节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1.机构单位总产出的核算:生产要素最初投入、对货物或服务的中间消耗、生产税净额。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1. 引言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性统计和分析方法。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重要经济指标,为制定经济政策和评估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分类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2.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基于统计数据的经济分析方法,它通过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交易进行统计,计算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其构成,进而分析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国民总收入核算、国民总支出核算和国民储蓄投资核算。
2.1 国民总收入核算国民总收入核算主要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从经济活动中获取的收入进行统计和核算。
国民总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收入、利润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各种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
2.2 国民总支出核算国民总支出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对外支付进行统计和核算。
国民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变动等各种支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体现。
2.3 国民储蓄投资核算国民储蓄投资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和投资进行统计和核算。
国民储蓄包括单位和个人的储蓄,而国民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变动等。
国民储蓄投资核算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3. 国民经济核算的分类根据核算的范围和目的,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分为宏观核算和微观核算两大类。
3.1 宏观核算宏观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核算。
宏观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情况,包括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
宏观核算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国家统计局等部门收集的各类统计数据。
3.2 微观核算微观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教程文件
四、我国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从1950-1984年,MPS体系的建立和发 展阶段。
第二阶段,即从1985年一1993年,MPS体系与SNA 体系并存阶段。
第三阶段,即从1994—2003年,在SNA体系下的发 展阶段。
第四阶段,即从2004年开始,进入与新的国际标准的 国民帐户体系(SNA)相衔接阶段。
(二)国民经济总体与国外的界定
“常住(经济)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核算和分析概念,由此可以决 定其他重要概念:
常住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 位。
非常住单位:与常住单位相反。
国民经济总体:一国常住经济单位的总和。 国外:与本国发生经济往来或关系的非常住单位的集合。
国民核算中的“国外”
SNA的账户体系结构庞大复杂,结合具体分析领域,可 以归纳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
A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考察关键总量(如产出、消耗、 消费、投资等)
B 投入产出核算:考察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相互提供、 消耗产品)
C资金流量核算:考察部门间经济收支关系(分配、转 移、金融)
D 资产负债核算:考察资产负债存量(总量和结构) E 国际收支核算:考察对外经济往来
计量原则
(一)计录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
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二)计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原则。 价格是货物或服务项目的单位价值表现;价格形式是指产出价格
不同阶段上的价格特征。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 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三)数据汇总原则——合并和取净额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1)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
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算。
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
因此要理解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密切配合为经营管理服务,但是,统计主要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征,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控制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虽然叫核算,但是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征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以前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一、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
4.产业部门:
概念: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 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 民经济行业部门。 分类:产业部门最综合的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
■ 国民经济核算实践 ■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 ■ 国民经济核算设计体系理论 ■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2019/2/16 第一章 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实践
■ 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 ■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2019/2/16
第一章
3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指 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和结果的数量特征,是人们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 问题、分析规律,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 重要统计工作。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 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定期公布结果: 季度:季后15天的初步核算数和季后45天的初步核实数。 年度:次年1月的初步核算数、次年9月的初步核实数和隔年5 月的最终核实数。
大陆架和领土飞地
大陆架(大陆棚):指沿海国家的领海以外,依 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 的,其宽度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 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领土飞地:位于其他国家之中,但经所在国同 意,由本国政府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军事、 科研或其他目的并明确划出的地域,如大使馆、 领事馆、军事基地、科研站、新闻或移民办事 处及援助机构。
11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 •1、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 中间投入 •2、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 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六、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同上 •七、生产帐户 •
•4、资本形成
•其他资本转移
•资本形成: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 产的行为(获得-处理)
•(1)固定资本形成
•(2)库存变化
•(3)贵重物品净获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5、资本帐户 •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全国最初投入=全国最终产品总计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 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2、完全消耗系数:某产品产出与为之而进行的完全消 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所有权原则3三等价原则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4核算统计原则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2020/11/9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第一章总论本章课时:4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掌握国民经济X围的定义、机构部门与产业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掌握经济交易的定义及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组成二、主要内容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功能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一、一国经济的X围二、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三、国民经济中的活动四、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基本规则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三、课程内容安排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所有的部门及其进行的所 有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2)国民经济运行
国民经济的运行起于产品的生产(物品或服务), 终止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投资等),周而复始。 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 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实物运动 生产
价值运动
流通
供给
返回2
2010年 人均GDP 前10的国家
1卢森堡:104,390 2挪威:84,543 3卡塔尔:74,422 4瑞士:67,074 5丹麦:55,113
6澳大利亚: 54,869 7瑞典:47,667 8阿联酋:47,406 9美国:47,132 10荷兰:46,418
中国4283美元,位于所统计的182个国家中的第95位 香港31,799美元。位于 23位。 台湾18,303美元 ,位于37位。
2010年GDP前10的国家(美元)
1美国:14,624,184 2中国 :5,745,133 3 日本:5,390,897 4德国:3,305,898 5 法国:2,555,439
6 英国: 2,258,565 7意大利:2,036,687 8巴西 :2,023,528 9加拿大:1,563,664 10俄罗斯:1,476,912
入和支出联系了起来。
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1941年在《经济学家》 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文章,
文章中首先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 。
1944年和1945年,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北 爱尔兰的代表讨论了经济统计的国际比较问题 其结果是有关国民经济估计的方法和表达形式 的最早国际协议。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国民经济核算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 的基本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指标
国民收入
GDP
二、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一)SNA的形成和发展(欧美国家) 形成: 第一时期(1920年前):威廉·配第《政治算术》(1676) 第二时期(1920-39年):官方机构参与国民收入统计 第三时期(1939-53年):国际组织参与,制订有关规范 发展: 1953年,联合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及辅助表》 1968年,联合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 1993年,重新修订SNA,全面取代MPS
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在总结各国 SNA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1968年SNA重新进 行了修订。
由于这次修订吸收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以及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等其他 国际组织的统计专家参加,使得1993年SNA表现出许 多新特点。1993年SNA在其序言中将这些特点概括为 以下四个方面:“更新、澄清、简化和协调一致”。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一)经济学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评价
1、萨谬尔森(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德豪 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2、马丁·贝利(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3、罗伯特·鲁宾(前美国财政部部长)
(二)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 决策服务
(三)微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宏观经济 管理的重要依据 (四)为国际比较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
计量原则
(一)计录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
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二)计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原则。 价格是货物或服务项目的单位价值表现;价格形式是指产出价格
不同阶段上的价格特征。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 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三)数据汇总原则——合并和取净额原则
2、核算方法的改进。
随着核算内容的扩展,1968年SNA在原有会计账户 形式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矩阵表、平衡表作为新的 核算工具。
3、是核算内容的标准化。
1968年SNA对若干总量指标作了进一步分解,并增设 了若干账户,有关的概念和定义也得到了修正和明确 的解释。
4、为适应经济分析的需要
对不变价格核算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1953年SNA
1953年,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名义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及其辅助表》(旧SNA),这标志着SNA的正式诞生。
1953年SNA在其前言中明确指出:“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制订 一套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提供一个具有普遍适用 性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生产统计的框架”。这说明1953年SNA 仍然主要是一个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体系。
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指由该国 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域
什么是经济 利益中心
一个经济单位在该国的领土之内拥有 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长期从事一定 规模的经济活动,则称该单位在该国 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地域范围的界定:国内≠地理边界
国内=经济领土(驻成都办事处) 经济领土=地理领土±领土飞地
=领陆、领水和领空 +国际水域的大陆架 +飞地 +免税区 +由境外企业经营的保税区
核算范围不同
国民账户体系(SNA) 依据全面(综合)生 产理论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依据限制性生 产理论
核算内容不同
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 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SNA增加了 资金流量和存量方面的核算内容,并与其他核算相联结, 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第一节 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 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 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
1、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循环流程和分析框架; 2、MPS与SNA的区别; 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本章难点
1、MPS与SNA的区别; 2、国民经济的分析框架
本章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自学提问、讨论、网上查询。 本章学时:4学时。
GDDS与SDDS
第四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五章 资金流量核算 第六章 资产负债核算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国际收支核算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国民经济价格核算与分析 国民附属经济核算与分析
主要安排
课程的要求、考核等
课时分配
只要努力认真,成功最终属于我们!
第一章 导论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SNA
(五)充当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
四、我国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从1950-1984年,MPS体系的建立和发 展阶段。
第二阶段,即从1985年一1993年,MPS体系与SNA 体系并存阶段。
第三阶段,即从1994—2003年,在SNA体系下的发 展阶段。
第四阶段,即从2004年开始,进入与新的国际标准的 国民帐户体系(SNA)相衔接阶段。
2.美国经济学家M.A.柯普兰于1952年在其《美国货币流量
的研究》一书中创立的资金流量核算技术,
3.英国经济学家J.E.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一
书中提出的国际收支核算方法。
1968年SNA特点
1、核算内容得到扩展。
1968年SNA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投入产出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后者 由美国经济学家R.W.戈德史密斯于1962年正式提 出),从而使SNA形成为一个包括五大核算系统的、 内容较为完整的新体系。
国际上两大核算体系的比较表
MPS 体系
SNA 体系
产生形成 源于苏联 19 世纪 30 年代初步形成 源于英国 19 世纪 30 年代初步形成
形成标志 1971、1977 年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1953 年国民帐户体系及辅助表
基本原理
适用国家
计划经济国家
市场经济国家
核算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SNA的账户体系结构庞大复杂,结合具体分析领域,可 以归纳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
A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考察关键总量(如产出、消耗、 消费、投资等)
B 投入产出核算:考察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相互提供、 消耗产品)
C资金流量核算:考察部门间经济收支关系(分配、转 移、金融)
D 资产负债核算:考察资产负债存量(总量和结构) E 国际收支核算:考察对外经济往来
一、国民经济及循环流程
国民经济 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括两种涵义:
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部门 纵向: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 纵横交错、有机结合。
国民经济=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其内在 联系的总和
国民经济是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活动的总和
国民经济循环运动过程
实物运动
出售
流通(社会总供给)
生产(货物与服务)
1993年SNA已基本能够满足下列要求: (a)提供一个经济体的全貌; (b)对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几乎全面的指导; (c)使世界各国(不论其经济结构、制度安排或发展水平如何)
都能根据该方案灵活地实施本国的国民经济核算;
(d)使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SNA的核算内容及框架
《国民经济核算》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 SNA)
主讲:丛日玉 Email: congriyu@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统计学院
2010年9月
教学引入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之外。
90
80
70
《总揽信息,运筹帷幄》——向书坚、 60
赵乐东
50
使用(消费和积累)
价值运动
分配(社会总需求)
购买
问题1:社会总供需是否平衡?
二、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
(一)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物价稳定
(三)充分就业
(四)收支平衡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实施国民经济管理:确定发展目标,监测和调控国民
经济的运行,这些都需要掌握大量、翔实的数据 资料。
MPS的核算内容
(1)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
(2)国民经济劳动资源平衡表
(3)社会产品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
(4)社会产品分配平衡表
(5)财政平衡表
(6)固定资产平衡表等
相互配套形成了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为中心的,
包括人财物平衡表的物质平衡表体系。
国际上两大核算体系的区别
总之,1968年SNA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达到了 近乎完美的程度。
然而,也正由于它过于注重体系的精美,在应 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矩阵表的表现形式较之于账户而言对核算数据的 质量要求更高,给具体编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于经济生活993年SNA
核算指标不同
MPS以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为中 心指标。而SNA则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为中心指标。
核算方法不同
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并设置一系列平衡表, 比较简便和直观,但平衡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整个 结构不够严密,指标之间缺乏联系。SNA采用复式记 帐法,运用账户、矩阵等核算形式,把经济流量和经 济存量联系起来,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系。
国民核算中的“国外”
(1) 国外包括处于一国地理领土范围之内的外国使领馆、新闻和 移民机构等非常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核算概念,而不是一 个地理、政治或主权范围的概念。
(2) 国外并非泛指所有的非常住单位,而是仅仅包含与本国发生 经济交易或存在资产负债关系的那部分非常住单位。
(3) 核算中,通常将“国外”视同为一个部门,与“总体”内的 各部门相并列,借此可以验证相关核算数据之间的平衡关系。 但严格说,国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国民经济部门,因而,当 我们从特定经济总体(或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角度计算诸如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等宏观经济指标时,国 外是不能包含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