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二年级传统文化17 世说新语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传统文化
授课教师
彭宗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6页
六、活动广角:第67页
七、成长袋:第68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聪明才智和品质。
教学重点:1. 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 文言文翻译:准备课文的白话文翻译,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朗读音频:准备课文朗读的音频文件,让学生能够听到标准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聪明的?2. 课文学习(15分钟):a.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b.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解释难点。
c. 学生阅读白话文翻译,对比理解课文内容。
3. 故事讨论(10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以及这个行为所体现的品质。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品德教育(5分钟):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聪明才智和品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善于观察、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书写课后日记,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聪明才智,做一个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人。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王戎不取道旁李》经典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
o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所体现的品德,如谦逊、谨慎、有远见等。
o学生将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文学术语和概念,如“道旁李”、“谨慎”、“远见”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讨论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戎的行为动机和背后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o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从文本中感受王戎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o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王戎这位历史人物的敬意和对谦逊、谨慎、有远见等品德的认同。
o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面对诱惑和选择时,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具有远见和判断力。
o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追求真、善、美,远离虚荣和浮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学生对《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准确朗读和深入理解,包括王戎的行为动机和所体现的品德。
o学生对文章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领悟。
o学生对相关文学术语和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2.教学难点:o学生对王戎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所体现的品德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o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王戎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形成自己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o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
o设计观察、讨论和感悟的活动方案,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o收集与王戎和《王戎不取道旁李》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解读文章,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学生准备:o预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o收集与王戎和《王戎不取道旁李》相关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o思考和想象王戎在面对道旁李时的内心活动和决策过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世说新语·雅量》,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
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地跟从的道理。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重点词句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教学建议:教师可范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复述课文并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3、结合句子理解代词“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重点: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背诵。
难点: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文章表达的含意。
一、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引导出年幼聪颖的天才少年--王戎2、过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书空)了解停顿线,释题。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现在“道旁苦李”成语的由来。
比喻没用的人或事物。
二、读通课文,理解内容1、引导读通师:我来检查一下,谁能读第一句话。
生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不错,请坐。
生齐读。
师:你看多好啊,就这样勇敢的读。
老师读读,注意听节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拖音诵读)看再来一长句子。
生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沉稳,有节奏)师:适时,来一起像他一样读,生齐诵读(速度节奏不错)师:这就是诵读,有味的读古文。
下一句谁能勇敢地诵读?生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非常好,一起读。
(生齐读此句。
)师:王戎的判断正确吗?文中说生:取之信然。
师:本文别人是怎么读的,我们一起边听、边想象画面。
播放《王戎不取道旁李》朗读音频。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并运用成语“道旁李”的意思。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善于观察、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2. 成语“道旁李”的意思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勤奋学习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勤奋学习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理解故事内容。
学生通过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 王戎为什么不去取道旁的李子?2. 王戎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成语“道旁李”的意思。
教师通过例句展示“道旁李”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练习与拓展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设计相关的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理解与应用:通过课后练习和拓展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成语“道旁李”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寓言故事,了解到道德人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明白到坚守正义和原则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总结寓意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感和追求正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角色的塑造,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道德人格的重要性,例如:有一天,小明在马路上捡到一只钱包,里面还有很多钱。
小明想了一下,他决定将钱包交给警察叔叔。
大家觉得小明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让学生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寓言故事,并在阅读过程中提问:(1)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哪些?(2)故事的背景是什么?(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的李?(4)王戎的做法有没有问题?为什么?3.寓言寓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寓意,例如:(1)王戎不取道旁的李,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准则,他坚守自己心中的正义。
(2)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和原则很重要,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3)不管外界诱惑多大,只要我们始终追求正义,我们就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准则。
4.思辨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辨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如果王戎取道旁的李,会发生什么?会对王戎造成哪些影响?(2)如果你是王戎,你会选择取道旁的李还是坚守原则?(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吗?怎么处理的?5.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和原则,编写一个类似的小故事。
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或者写在作业本上交。
6.总结:通过故事的阅读和思辨讨论,学生能够明白到道德人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明白到坚守正义和原则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精品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内容简介《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古代成语故事,讲述了晋代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和推理的故事。
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来源和含义。
掌握故事中王戎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和他的聪明才智。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座位有序排列,方便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王戎不取道旁李”。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3 观察与推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或相关图片。
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4 课堂讨论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王戎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等。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运用。
5.2 学生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思考能力。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5.3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篇
一、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戎”、“诸”的书写。
区分“折”的读音。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唯”、“信然”、“竞走”的意思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次苦李”。
3、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背诵。
4、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唯”、“信然”、“竞走”的意思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次苦李”。
2、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背诵。
3、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谈话:初识文言,文言文1、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两句话和现代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
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还记得么?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齐读课题。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初始课文一、读正确,读出节奏1、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2 、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测读文的情况。
指导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
4、抽测重点词的理解:1〔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K,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2〔尝〕曾经。
3〔李〕李子。
4〔曰〕说5〔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6〔游〕玩耍。
7〔子〕果实。
8〔折枝〕压弯了树枝。
9〔竞〕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10〔走〕跑。
11〔唯〕:只有。
12〔信然〕真的是这样。
)(三)、感悟文章(1)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师提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
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次苦李”。
(2)理解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
(3)这篇文言文只有49个字,四句话。
指导背诵。
(四)、拓展1、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世说新语》二则的学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他们在讨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人物评价时,积极思考,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让我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首先,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在句式和词汇方面。针对这一点,我及时进行了重点难点的解析,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我们了解了《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人物评价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阅读和人物评价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评价人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王戎、陈元方等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他们的言行所体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文章主旨的提炼:提炼两则故事的中心思想,如“王戎不识李”体现了王戎的谦逊诚实,“陈元方候袁公”展现了陈元方的尊敬师长。
-文学鉴赏能力:体会《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情趣,如对人物对话的精炼、场景描绘的生动。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有时可能会过于急切地给出答案,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这一点,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七岁小孩王戎在面对道旁李子树时,能够冷静思考,不盲目跟从其他小孩去摘取李子的故事,体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文言文简短精炼,语言简洁却含义深刻,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良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法、词汇的理解还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引导。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有趣的故事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引导他们学习文言文。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认识“戎、诸、竞”等生字,会写“戎、尝、诸”等字。
-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
- 引导学生运用注释、插图等方式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培养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风。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戎、诸、竞、唯”等。
-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 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性、省略性等。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如词类活用(“诸儿竞走取之”中的“走”,古义为“跑”)、省略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等。
- 能够从王戎的行为中领悟到思考和观察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种品质。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概述:《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王戎在面对诱惑时,能够理智判断并坚守原则的故事。
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和讨论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聪明才智和道德品质,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第一章:故事背景介绍1.1 介绍作者和故事背景1.2 解释故事中的关键词和短语1.3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第二章:王戎的形象描绘2.1 分析王戎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2.2 引导学生理解王戎聪明机智的性格背景2.3 通过实例展示王戎的聪明才智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上)3.1 描述王戎面对道旁李的情景3.2 分析王戎对道旁李的判断和决策过程3.3 引导学生思考王戎的决策背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第四章:故事情节分析(下)4.1 描述其他孩子和王戎的不同反应4.2 分析王戎与其他孩子的区别和优劣4.3 引导学生思考王戎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第五章:故事的主题和启示5.1 总结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5.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自己和他人的启示5.3 提出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背景和作者,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和短语。
2. 分析王戎的形象和性格特点,理解他的聪明才智和道德品质。
3.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王戎的决策过程和道德观念。
4. 比较王戎与其他孩子的行为,思考他们的区别和影响。
5. 从中获得启示,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故事内容。
2. 使用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课堂互动。
4.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观点,评估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王戎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认识到,面对事物要善于观察、思考,不能盲目跟从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2. 掌握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词语、句式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故事背后道理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故事内容、文言文词语解释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王戎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3. 教师讲解课文,解释文言文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文言文语感的把握。
5. 讨论: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怎样做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人?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针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词语,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
3. 分析故事中王戎的行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心得。
5. 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王戎______,尝与诸小儿游。
(2)诸小儿______,唯戎不动。
(3)人问之,答曰:“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1)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戎独不取,一儿曰:“何不取?”(3)戎曰:“吾偶见此李,状似苦李,故不取。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难点】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2.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你路过这里,看到满山李子,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王戎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他看见道路两旁的李子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注意“戎”字的写法。
这个字是由用于进攻的兵器戈和象征用于防御铠甲的十字符号构成,本义是兵器的总称,齐读课题。
二、初始课文1.读正确,读出节奏学生自由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
2. 师生合作理解课文1)理解: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根据注释,我们可以知道尝是曾经的意思。
在听广播时,我们会听主持人说:诸位观众朋友,从这我们可以猜测,诸是众;许多的意思。
这一句的大意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2)他们看到了什么呢?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结了很多的李子,多得把树枝都压弯了。
)师:通过课文上的插图,看到道边李树上接了许多果实,由此可知树上接了许多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
可见在理解文言文的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图片理解法3)看到满树的李子,大家是怎么做的呢?(许多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在文章中,王戎仅仅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
从王戎的善于分析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理论。
教学建议:四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小古文,有了一定的古文基础,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只要会朗读和背通,重点词句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竟”3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生字。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尝”“竞走”“唯”“信然”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尝”“竞走”“唯”信然”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通。
难点: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意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课件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齐读,说说其意思(2)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
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世说新语》《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小古文,这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4.读后释题(1)课题中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感知王戎的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
3.初步感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课下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感知王戎的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初步感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课下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单元主题导入(借助前置学习单)师:同学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在这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耀眼的历史人物,孔融四岁懂让梨,曹植七步即成诗,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他值得铭记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单元,在时光的大浪中淘尽英雄豪杰。
我们来一场历史人物推介会。
1、借助学习单了解文本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文言文,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读故事,讲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道旁苦李》,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交流)师:我们熟悉了《道旁苦李》的故事,相信大家来学习今天这篇文言文版的就一定轻松多了,一起再来读课题,读的时候注意停顿。
题目读好了,我们来试着借助课前的小故事猜猜题目的意思,不取道旁李什么意思呢?猜一猜“取”该理解为什么?对,是摘的意思,同学们,你看,我们可以用猜一猜的方法借助课前我们读过的故事就很容易把课题的意思读懂了。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了这篇文言文的主人公就是王戎,注意“戎”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自学了,我们来看学习单,戎还可以组什么呢?戎马、投笔从戎。
二、学方法,知文本学习任务一:读正确,读流利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好请坐正。
1.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多子折枝”谁愿意展示,你来。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竞”等生字,会写“戎、尝、诸”等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 理解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难点: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游戏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来猜猜看是什么。
“青枝绿叶颗颗桃,外面骨头里面毛,待到一天桃子老,里面骨头外面毛。
”打一水果。
生:棉花。
生:不对,是桃子。
师:对啦,就是桃子。
桃子是一种很美味的水果,那你们见过长在路边的桃子吗?如果看到路边有成熟的桃子,你们会怎么做呢?生:摘下来吃。
生:不能随便摘,可能是别人种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也有一群小朋友看到了路边的李子树,他们和你们的做法可不一样哦。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
(板书课题)2. 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错的地方。
(4)全班齐读课文。
3. 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生:“戎”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戈”加上“十”就是“戎”。
生:“诸”字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记,把“猪”字的“犭”换成“讠”就是“诸”。
生:“竞”字可以用编字谜的方法来记,“兄弟二人站一起,比赛谁的力气大。
”(4)教师指导书写,学生观察后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4. 理解课文(1)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师:课文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游玩。
师:“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生:看见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教案序号15 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小养成懂礼貌的习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点
难
点
教学重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难点: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诗句。
教学准备挂图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纸,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三、活动广角
四、成长袋
同学们,你们知道王戎,孔融吗?生:知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王戎的诗。
师板书《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结合拼音自己读一读。
生:结合拼音读诗句
小组内讨论一下这首诗的大体意思。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讨论诗句
说说你对这段诗句的理解多找几名同学说说
师:你说的真好,
这里有几个不大容易理解的词句。
李树:李子树。
多子:很多果实。
不动:一动不动。
学生认真观察,并理解记住词语的意思,感受到词语的内涵。
师:现在我们带着对诗句的感情再一起读一遍。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朗读背诵
开火车朗读,同桌互相读,学生大声朗读,背诵
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流利地背诵下来
1、学生练习说诗文。
2、同桌两人互相说,一人说原文,一人说诗意。
学生练习说诗文大意。
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人说原文,一人说诗意。
把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
1、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请把“四角星”涂红。
2、能熟练背诵下来,就把“五角星”涂红。
3,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得到了大家的掌声,就把“八角星”涂红
学生把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根据自己朗读,背诵的情况分别把“四
角星”“五角星”“八角星”涂红。
指导学
生,理解诗
句的含义。
教
学
反
思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小养成懂礼貌的习惯。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教案序号16 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小养成懂礼貌的习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点
难
点
教学重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难点: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诗句。
教学准备挂图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王戎的诗。
好不好啊?
生:好
师板书《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结合拼音自己读一读。
生:结合拼音读诗句
小组内讨论一下这首诗的大体意思。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讨论诗句
说说你对这段诗句的理解多找几名同学说说
师:你说的真好,
这里有几个不大容易理解的词句。
信然:果然如此。
问之:问王戎。
师:现在我们带着对诗句的感情再一起读一遍。
学生认真观察,并理解记住词语的意思,感受到词语的内涵。
2)朗读背诵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开火车朗读;同桌互相读
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流利地背诵下来
学生大声朗读,背诵
1,学生练习说诗文。
学生练习说诗文大意。
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人说原文,一人说诗意。
2、同桌两人互相说,一人说原文,一人说诗意。
把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
1,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请把“四角星”涂红。
2、能熟练背诵下来,就把“五角星”涂红。
2,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得到了大家的掌声,就把“八角星涂红。
如果觉得还需要努力,就在本子上写下“继续努力”
学生把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根据自己朗读,背诵的情况分别把“四角星”“五角星”“八角星”涂红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
学
反
思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小养成懂礼貌的习惯。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