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国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小学生本身辨识能力具有局限性, 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行积极引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事物也是一个重要的责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渗透情感教育, 彻底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唯考试成绩论的教学误区。
实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1.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1.1促进小学语文未来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并未受到重视, 事物的统一化和格式化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未来社会发展中对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更高,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将高智商作为赢得一切的根本, 虽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但也需要注意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情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心理和人格健全发展并未受到关注。
情感教育则更多注重小学生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小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有积极促进作用。
只有让学生在智商和情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因此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彻底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忽略学生心理情感培养的弊端, 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革新。
1.2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限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实现精力高度集中, 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因此需要老师通过教学进行积极引导。
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采取简单粗暴的灌输式讲解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渗透情感教育, 让小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牢记情感教育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小学生更加愿意接受, 而且能够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小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为小学生培养良好品质打下基础, 同时也能够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
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纽带,具有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情感色彩,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情感为出发点,又以情感为归宿,重视情感体验和情感挖掘,让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在教学实践中领会情感教育的意义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要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使其向上、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
语文教材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
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在挖掘文本时把握情感教育的因素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包含着作家自己的人生阅历、思想感悟、审美观念。
课文中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教师要深刻地解读教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师生的情感获得共鸣。
有的课文,感情比较明显,可以从特定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引导,通过对词句的学习,加深对思想感情的领会。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把诗歌讲得过于支离破碎 ,过于 :度 、 方法很多 , 但最终的 目的都是 深奥晦涩 , 要重视对诗歌 内容本 :一样的, 让学生理解课 文内涵 , 提 身的把握 ,训练学生在大量积累 : 高他们 的阅读分析探究能力。希 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诗歌主旨。 : 望在教 师 的引领 下 ,学生 们 在把 最后 , 重视诗歌 的表达技巧。 :握文体特征 的基础上阅读能力有
“ 弹一 星” 两 的奠 基人 和开 拓者 邓 稼 先生 前是 一位 鲜为 人知 的科 学
大胸襟中接受诗人博爱精神的陶
染。
二 、在分 析 人物 形 象 时渗透
情 感教 育
家。 在他身上没有神秘的色彩 , 没 有 耀眼 的光 环 , 的只是 他 “ 身 有 置 沙漠 , 首 黄 尘 ” 碎 的一 腔 热 血 , 有 的是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伟大
一
我 们要 向学 生展 示优 秀 人物 的人格 魅力 ,发 挥其 榜样 的 激励 作用。无论是记实性叙事写人作
品中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还是 小 说童 话等 虚构 作 品 中典 型 丰满 的人物 形象 ,他 们作 为作 者倾 力
塑造 的人物 形象 ,都应 该 具有 很 好 的品德示范作用。 学习《 登上地 球之巅》 这篇课文时是诗歌、 散 文、 小说 、 本 的情 中有 理 , 是 剧 还 说明文、 议论文的理中有情 , 都像 “ 随风潜入夜 ” 的春雨 , 学生进 对 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 程 中 ,教 师应 积极发 挥 自己的主 观能 动性 ,深入 细致 全 面地 挖掘 课文 中的情感因素 ,自 以教材 觉 中的感人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 去感染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 找准切入点,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 通 过 多种途 径进 行情 感渗 透 。 在 介绍 课题 和简 介 写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相对较为单纯,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来引导学生对世界进行感知和认识,从而拓宽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
2、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
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学作品、课文和语文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获取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定位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社会对于人的情感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也需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教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社交技能,增强自信心,培养情感智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创设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
创设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积极向上的的情感气氛,从而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和体验情感教育。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布置文化角、搭建情感交流区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2、通过文学阅读来培养情感能力。
文学作品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逐渐引导学生从文学阅读中感受情感,并且通过语文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能力。
3、通过情感交流来培养情感智能。
情感交流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只有通过情感交流才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智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讨论和分析来进行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担任促进学生情感交流的角色,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心灵深处。
4、让学生尝试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方式。
情感表达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帮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曹桂恒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曹桂恒《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理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如何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笔者尝试如下:一、善用朗读,诱发情感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好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
朗读能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文中最美、最富感情的地方凸现出来,使学生对作品思想心领神会,从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在朗读手段上,最好由教师亲自示范,因为教师范读的模样活灵活现,除了语言刺激,还能给学生神情、动作等的影响。
学生从教师声音的轻重缓急、表情的喜怒哀乐中理解教学内容,入情入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根据作品的内容,声情并茂地范读,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流入学生的心田。
如高尔基的《海燕》是为无产阶级唱出的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作品文笔粗犷,色彩厚重,情感激越,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师豪情万丈、慷慨激昂的朗读中,学生“看”到的是海燕与风云雷电进行生死搏斗的激战场面,不得不为海燕英勇顽强的崇高品格和坚定乐观的英雄气概而赞叹不已。
虽说高尔基生活的年代离我们远去,但这作品中的伟大力量足以震撼学生年轻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这样,教师通过范读,达到“有的放矢,陶冶情操”的目的。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美感、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范读,还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因为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能领会作品语言的感情色彩,能进入作品意境之中。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师在教学中可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反复吟诵,以活泼的语调和明快的节奏,力求把生机盎然的景色和蓬勃向上的精神读出来。
这样,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进而产生愉悦感,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因为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体味得到文章的精义妙理与作者的神思妙笔。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 引言1.1 引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学习活动、作业布置等方式来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得到情感上的培养。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情感素养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提升自身的情感素质。
情感教育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加自信、坚强、乐观。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是当前语文教育中需要不断探讨和完善的重要问题,只有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实现全面发展。
结合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2. 正文2.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素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道德情感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人际交往技巧。
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学会控制情绪,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情绪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情感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增强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领悟,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而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情感世界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成为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懂得爱、情、理解和关怀。
在教师教学生《诗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体验对大自然的感怀,感受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怀念之情。
在教师教学生文言文时,可以通过故事、寓言和传说,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传统和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在教学《现代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教授感人至深的现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传递出来的博大、深沉的情感,明白文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这些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文学常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对美和善的欣赏感受,培养了对生命、对自然、对自己、对他人的情感体验。
二、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表达情感。
通过让学生朗读优秀文学作品、教授写作技巧、传授修辞方法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写《读后感》、《散文》、《作文》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将所学所思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悉心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的外化表达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课外读物》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然后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共鸣和连接。
在教学《课文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情感传递的意图,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在教学写作时,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情感体验展开创作,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发泄情感、表达情感、发现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情感认知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分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并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改进方向。
通过本研究,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情感教育的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情感认知;情感表达正文一、引言小学语文不仅是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情感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1.促进情感认知发展: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感,培养情感认知能力。
2.提升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3.塑造良好品格: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品格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4.增强学习兴趣: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1.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情感共鸣利用角色扮演、情境演绎等方式,将课文内容生动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营造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挖掘教材内涵,深化情感体验深入分析教材文本,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后的情感世界。
结合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宽情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写作、演讲、朗诵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积极的情感令人事半功倍,丰富的情感使人们生活充实。
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方面的教育。
语文课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情感力量,蕴含着祖国数千年的文化知识积淀,每一篇文章都是因情而生,因感而作,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情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必经之路。
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因素,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能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进而美化情怀,完善人格,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所以说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可以很好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感,奏出优美的情感乐章,从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语文老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学生“情感”的矿藏。
一、创设情感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向、是火种。
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心甘情愿地为学生付出一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教师只有以“爱生若子”的情怀去温暖每一位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打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去营造“友好、诚恳、信任”的蓬勃向上的教学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才能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在爱的环境中成才。
而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语言、表情和姿态,对学生进行激励,达到交流感情、激发兴趣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教师的爱心被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被教师所拨动。
其次,课堂上教师恰当的语气,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可以使学生感到环境的轻松愉快。
第三,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引言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和情感态度。
1.1 体验情感的力量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情感体验对他们的成长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体验到情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1.2 引导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情感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体验情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习习惯、情感、主题等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情感态度。
1.3 培养学生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情感调节的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安抚和情感调节,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2.1 设置情感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感主题的教学,例如友情、爱国心、感恩等。
通过讲授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2.2 开展情感交流活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情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分享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该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真诚、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解决情感困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效果评价,应该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方面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其对于情感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注重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接触诗词、散文、文章等文学作品时,应该注重情感体验,通过细致入微的品味和体验,使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其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体验、感受、表达”三步走的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情感体验当中。
在学习一首优秀的诗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诵,让学生通过声音、语调、情感的表达,感受诗词的美感和情感内涵,使之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培养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育既是知识教育,更是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领略美的迷人之处。
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田园诗歌创作、民间故事改编、美文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学的美,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情感导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导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和需求,设计情感导向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选择那些富有生活、感人至深的作品,引导学生仿照古人的情感经历,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浅谈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法忽视的。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和情感的融入方式等方面进行浅谈。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是人类的交流工具,而交流则更多地表现为情感的交流。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是人的内在驱动力,是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泉。
如果没有情感参与,学生很难对语文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而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更加有感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阅读课文时,情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产生共鸣,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情感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一个人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和情感投入,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
所以,情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情感问题都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和处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如何将情感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图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作文的表达方式。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人际沟通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小组讨论和课外阅读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分享,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语文作品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关怀,提高学生成长发展的综合素养。
以下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一、让文本有情感生命1. 注重选课:选择一些有情感性的文本,如优秀的作文、精彩的散文、感人的诗歌等,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多媒体展示: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精彩文本,增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
3. 增加阅读时间:适当延长课堂阅读时间,让学生有充分、深入的接触文本的时间,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文本所传递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1. 提高自我认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态度,了解自己的情感特点,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
2. 培养同理心:通过文本阅读、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去体验和理解情感,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3. 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通过赞美、鼓励、欣赏等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成绩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加强情感教育的学习形式1. 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2. 群体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体验:利用情感体验活动,如情景再现、心理暗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
四、开展情感教育的评价方式1. 定期评价:设立情感教育考核的环节,以检测学生在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提高情况,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
2. 老师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评价,鼓励积极表达和多样表达,给予学生正向的肯定和批评指导。
3. 自评互评:学生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注重选课、增加阅读时间,增强文本的情感生命;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提高自我认知和同理心;加强情感教育的学习形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和群体互动;采用定期评价、老师评价和自评互评等方式,对情感教育进行评估和反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两个方面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通过文学作品培养情感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分析和评论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同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诗歌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通过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情绪的原因和后果,并提供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
教师可以建立信任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营造一个和谐、尊重和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支持。
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和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和社交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应该与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情感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这样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情感品质。
下面,我将从情感培养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两方面进行谈论。
一、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1.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是一个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2.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尤其是情感素质的培养。
通过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提高学生的情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培养一种审美意识,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
通过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高度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
3.注重情感教育的评价与反馈。
情感教育的评价与反馈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品质进行评价与反馈。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文学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情感价值,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这对于学生的人格素养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感知和表达内心的情感。
只有在情感上有了真实的体验和表达,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感知世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字数:311】1.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学生的情感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需求愈发凸显。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等都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
在这个阶段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需求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上。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学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想,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需求迫切存在。
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现状、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如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等,这些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乐观、坚强,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还涉及到学生思想品德、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尽管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导致学生对情感教育失去兴趣。
最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情感教育的效果难以评估。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和方法1.增强教师的情感素养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情感素养直接影响着情感教育的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情感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质,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
4.注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评价是情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情感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创设情感教育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创设情感教育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温馨的教室环境,设置美好的教学背景,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学习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享生活故事、表达真情实感等方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文本引发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文本作为情感教育的媒介,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感悟。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饱含感情的古诗词或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模仿等方式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三、倡导情感表达与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感表达的机会,如语文写作、演讲比赛等,让学生通过书写、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通过与他人分享情感,学生能够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友谊,培养情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四、情感教育与文化熏陶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与文化熏陶相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接触优秀的文化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因素。
如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领略其中丰富的情感描写;通过观赏音乐、戏剧等文艺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激发人们情感的力量。
通过将情感教育与文化熏陶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情感的内涵。
五、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认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认同。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课文中的情感描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情感情绪。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情感体验活动,以情感认同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杨旭[摘要] 语文教学是作品、老师、学生三者的情感交流。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的实际,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完成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实现品德、智力、美育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来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师也必须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育情感教育情感沟通创设情境语言能力教师素质情感教育是一种以态度为中心的教育,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激发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再次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情感教育。
下面我就三个方面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基础课程,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和学生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
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感的结晶。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真善美的激情。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的感情,领悟字里行间的感情脉动。
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有血有肉的形象了。
然而,在当今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语文教育将语文课的工具性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语文成了没有灵气、没有感情、脱离生活的“木乃伊”。
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的语文教学是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心智健全的学生的,这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进而使语文教学走向歧途。
因此,我们推行语文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就必须注重发挥情感的作用,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原动力。
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情感,才会有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
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学生只要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写出声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可见,语文教学是离不开情感教育的。
(二)情感教育是润泽学生心灵的甘露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情绪性、自觉性、思考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无目的、无方向、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超负荷、死板灌输、缺乏正确引导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灵之河必然干涸,思想之树必然萎缩。
而语文学科,本质上讲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载体。
语文课本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作者情感志趣深入开拓的结晶,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情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也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一部作品在创作中,选择什么,强调什么,突出什么,怎样选择材料,创设意境,构造情节,塑造形象,直至怎样抓取某一细节,作者在挥笔之前就已由主观决定。
简单地说,无论写的对象是人还是物或景,作者赋予他( 它)们的“情趣”,“性格”,“品德”无不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寄予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语文教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雨中泰山的瑰丽景象;长江三峡的雄奇风光;心心相映的宝黛之恋,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这些形象呈现出生命的美与活力,当它们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象时,就绝不只是纯粹认识的静物象,而成了引发学生心灵颤动的传感器。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给予我们的审美愉悦,而且还在于它能教导人们如何正确对待现实生活本身,从而重新品味生活,感悟生活,最终领悟生命的真谛。
语文教学,就要在文学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完美个性。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三)情感教育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归根到底是要看教育能否促进人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人格的培养又依赖于教育。
优秀人才必须是情感健康、人格完善的人。
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复杂和高速变化,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他的知识,而更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所谓的“情感智力”、“心理智商”——即感情素质。
情感是人在社会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所以人的情感素质主要是由人类的文化和历史,通过教育在人的心灵积淀而成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学科因素。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
中学生是形成健康情感的关键时刻。
生理的发育,加速情感的发展,感情越来越强烈,但不稳定,这是由于学生的思想不成熟所致。
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语文教师是义不容辞的,因为语文教材是最具魅力的,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自然美的描绘,社会美的记载,人性美的传递,等等。
如果恰当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教育来引导学生,那么,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接受着情感教育的熏陶,逐步迈进健康的情感世界。
所以利用文学作品的人文性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的途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深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
因此,在这些作品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教语文就是让学生“披情以入文”,在这种情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的境地。
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一)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
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文章情”表露出来感染学生,教师就要熟练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熟悉、研究课文,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感情来领悟作家情感的脉搏,引起感情的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保留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
“诗言志”,志者,感情也,诗来自感情。
“五情发而为辞章”“文质附乎性情”“情者文之经”等等,这些无不说明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
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
老师必须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
有一位教师讲《变色龙》时,首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接着又问:“这篇课文就是写这种动物吧?”学生回答:“不是,是写人的。
”教师这样明知故问,就极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文的学习。
教师创设的这种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借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
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而这必须通过语言表述出来。
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从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该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
如朗读《春》中的“春风图”一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一句中引用的诗句要读得一字一顿,“母亲的手”和“抚摸”两处用重音连读,读得语重而情深,让人感觉到春风的和煦、舒坦和柔情。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这句要读得气徐声柔。
“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读重音,给读者以嗅觉上的美感。
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之中,而且将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
课堂上,除了教师成功的表情朗读外,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
因为朗读能调动眼、耳、口、脑的共同活动。
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词句篇章,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唤起情感的共鸣。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也就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实施。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
上课时,我们对学生进行的组织管理,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教师中心”式的管理。
我们的组织管理是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服务的,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