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 PPT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 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 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 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 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 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 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 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 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 以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PT课件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PT课件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 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 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 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 中地揭示主旨。
-
16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 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 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 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
2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 09年全国各地高考共55篇文学类文本, 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 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 考得分率只有49.7%
-
3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 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 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 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 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 或略读。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 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
20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例2:概述故事情节?(4分) 答: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屡
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老人与壶》 (2016聊城中考)
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
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 例: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4分) 答: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 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 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 清澄素洁。 说明:本题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 得满分。
例: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 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 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答:环境描写。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 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说明:本题2 分。
——《老人与壶》(2016聊城中考)
散文中的表达技巧
①动词:准确传神 ②形容词:形象具体 ③成语:为文章增色 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例:赏析下面语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 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 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 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 要分析,不能点到即可。
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例1: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赞美 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素颜如雪》(2015聊城中考)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优质课PPT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优质课PPT
❖ 结果:禁锢了思想,产生陋儒、腐儒。
❖ 3、纵观全文,说说本文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什么?举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①对比。
❖ ②如第二段,用和老友平等谈心时的惬意,与同 “圣人”或者准“圣人”谈话时的没趣对比,
③准确表达出不平等对话的难堪,
❖ ④也为后文写“跪着读”作铺垫。
❖ 又如把汉代王充“理直气壮”的反问与后世“跪 着造反”的文人对比,有力地表现出统治者的高 压统治政策对禁锢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之大。
❖ 2、全文分为三部分,请指出第二部分止于哪一 段,并概括第三部分的大意。
❖ 第二部分:③至 ⑤ 段,写入冬时节与夏季相比
屋内东西大变相。
❖ 第三部分:

❖ 写作者对人生冬夏变化的感悟。
❖ 人生的冬夏与自然一样,教人感觉背叛,其命 令又是这般严重滑稽。
❖ 从自热引申到人生,分析事物大变相的原因。
❖ 第三部分写在不同的时间,人们对同样事物的 态度可能截然不同,推及在人生的不同时期, 人们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看法也会不断变化。
为搜出一盒火柴而被打伤,写出他尽职尽责、 忍辱负重;
带病巡山,写出他对职责的兢兢业业;
临终嘱托,更写出他对远山的一片死而不已 的忠诚。
2、第五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运用这些修辞的 作用。
比喻、排比、设问。
比喻:“雪野不时滚动白色火焰,像高粱酒般诱人。”这 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雪野”(远山)对人的诱惑力之 大。
②幼鸽的美使我产生了微妙自卑感,不敢逼视, 感到畏怯。
2、 作者为什么在第一段写老白鸽“毛色有点灰脏 有点邋遢”?
第一段写老白鸽“毛色有点灰脏有点邋遢”, 为了与幼鸽形成对比,反衬幼鸽的圣洁本真之美。
3、请指出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具 体说说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

高考散文阅读ppt

高考散文阅读ppt

• 3.本文用语讲究,用词精妙。请根据文意,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填入文中第
• 段横线处,并说明理由。(4分) • ①五彩斑斓 ②光怪陆离 ③零乱不堪 • 答: • 3.答案 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这一成语准确形象地概括了黄土高原丰收季节的奇异景象:既体现出黄土高原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繁杂色彩,又表现出其参差
• 15 那边厢,男童似的,女童似的,一亩黄豆喊叫着它们也熟了,真的 熟了,南瓜也帮腔说很熟很熟异常地熟,豆豆们就更加自信了,有的 喊着喊着就从豆荚里蹦出来了,不懂什么叫作沉稳,这些碎怂娃娃 们!下沟里有人急急蹚河,水声哗里哗啦的。羊在两块石头前吃草。 山畔上的好枣子打下一摊,美死了甜死了那山畔上的一切。林带的 背后老一声,少一声,蛐蛐五声牛两声,众声喧啸纷杂。运送谷物的 汽车有好几辆,一个车轱辘不幸爆裂了,看起来很有几分悲壮;崖底, 有人从红火尚存的灰烬里拿出烤红薯,那红薯热气袅袅,俨然炫耀 着它的二次成熟。
• 2.下列对本文语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用黄土高原上一组组物象景观、一连串事态人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收获季节的大地风貌和人们的喜悦之情。这种铺排手法在《木兰诗》中也有使用。 • B.作者描写天空中的雁阵、田野里的庄稼以及辛勤劳作的汉子、手忙脚乱的小伙儿,不惜笔墨,细致入微;议论、抒情则惜墨如金,画龙点睛。 • C.作者将秋天黄土高原的大地比成一篇立意高远、内容青翠、有条不紊、眉目清楚的好文章,形象地描绘出田野上一派喧嚣纷杂、欣欣向荣的景象。 • D.作者运用生动鲜活的口语和饱含着生活气息的方言,表现了富有黄土高原地域特色的景象,语言和内容相得益彰,文质兼美,独具韵味。 • 2.C
错落、杂乱无章的风貌。
• 4.文章开篇多次写到“一”字“人”字,绘形传神,请根据文章内容解说“一”字“人”字所 传之“神”。(6分)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ppt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ppt

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
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
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
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
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规范答题模式
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 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 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 探讨其具体含意。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 语作抽象化处理。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 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体会时应 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 几块,逐层体会。
写作内容作用题【知识储备】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 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二、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考点聚焦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三 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 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 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 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 品味小说语言
第二节 题型分析
一、作用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作用题 3、修辞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写法作用题 7、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散文阅读与鉴赏(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散文阅读与鉴赏(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 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 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其次还要注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 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二、透析写作手法
第二讲 散文阅读与鉴赏
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一、理清散文的线索与脉络
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 为线索的,有以故事情节展开为线索的,有与主题相 关的某事物为线索的。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 “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 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 《爷爷的芦笛》以芦笛的乐声为线索。
如冰心的《红莲》中的描写就使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毫不动摇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 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透析写作手法
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 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针对散文阅读,考试中常考题型,如: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 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析 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 感情 典型题例: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 中具体例子分析它的作用。 答题模式: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 )表现手法,例如: 举文中相应表达方式的例子,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结合例 子填上对应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高尔基的《海燕》: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 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 飞翔!?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ppt课件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ppt课件
25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散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ppt课件

散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ppt课件
5
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从关键词语入手 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 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体会句子 含意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 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 理解。这在句子的理解、体会过程中是非常关键 的一步。
6
例一 四川卷《我爱水》:解释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
22
小结:
1、原则:不脱离语境——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基础:抓重点词语,莫忽视修饰、 修辞、限制、强调等。
3、重点:不离开作者写作时的思想状 况、具体背景、主旨情感。
23
课后练习 31页《双城记》
24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 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 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 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雏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 国人的自传!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Ludwig,1881~1948年),德国著名传记作 14 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
进来。
19、理解划线句子的含意
19
19、“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 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 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是什么?
参考: (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 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 落。 (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 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意对即可)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说明题目的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解说。
2011北京卷《祁连雪》:作者曾说:“雪” 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学生勾画关于“祁连雪”的议论抒情句:
( 1)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 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 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2)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 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3)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 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4)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 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灯火(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灯火(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 (1)灯火可以用来照明;(2)灯火温暖着作者的童 年;(3)灯火寄托着祖母对作者的爱;(4)灯火给 了作者温馨。
❖ (4分,分条列举太好了,但1条无用,2、4是重复的) ❖ “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注意: ❖ 梳理全文,分出层次,提取要点,分条列举
21
❖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 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 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 (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 (2)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 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 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22
❖运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便于直接抒 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2分,人称及作用不全
17
❖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6分)
❖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 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 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 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与 读者的距离。
❖文中多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仿 佛是与另一个人对话聊天,表现了作者对 祖母的怀念之情,并给读者亲切之感。
1分,不会使用术语,作用不全面
16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6分)
❖作者用了第二人称叙述,拉近了与读 者的距离,听他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2分,人称及作用不全
12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二、句式之美(音韵之美)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 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 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 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三、修辞之美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手法,使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而生 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引人入胜。
②中间段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主要物象或议论的 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除结构作用外,内容上的作用一 般有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 前文。
3.结尾句段作用
①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 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②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点明题旨,或奠定感情基调。 • ②引起下文,与下文形成对照,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
念,暗示下文。 • ③奠定基调,开篇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 • ④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 ⑤景物开篇,烘托渲染

2.中间句段作用
①中间段比较短,只有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照应开头的作用;呼应结尾 的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 文的作用。
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 一点。 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特点) 3.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含了什么道理、 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 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考点: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答题模板:
•1.确认本文(段、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2.依据表达技巧的作用,紧扣内容、文句作答。在分 析作用时,一定要把它自身的作用和它在文中的作用结合起来分 析。 运用了……表达技巧,表达了……内容,达到了……效果。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
第一页,共68页。
知识清点:
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自由的、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 体。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按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 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内容上:散文是作者把自已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 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第二十二页,共68页。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考题形式:往往结合开展性考题来考。
解题思路: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和双关意义。
第二十三页,共68页。
4.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 手段,是表达方式。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 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 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 变相〕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 融合在这里考。
第十七页,共68页。
〔1〕理清文章脉络
考题形式: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 〔2〕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3〕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解题思路:
①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 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 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
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
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
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比照
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
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爱莲说?
▪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句中“报答”一词运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鸟写得有情有义,是文章 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美感。(能从 修辞的角度赏析,意思对即可)
此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针对修辞手法及 其作用考查,考生要迅速判断出相应句子的最突 出的特点。
答题方法指导 重点句
• A、修辞之美——分析用了什么修辞,起到 什么作用(比喻是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
• 文题的含义
• 体验探究
学会欣赏散文是根本
• 要透视散文的特点,把握作者的写 作意图。
• 要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寻找新鲜 独特的美点。
• 要准确地把握形式之美,审视构思 的独特魅力。
要透视散文的特点,把握作者 的写作意图。
• 形散神聚
• 形:一是指内容取材上的海阔天空, 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生活情节,也可以 是一个极小的生活细节。
作者思接千载,纵情四海,全为描 写鸣沙山的清秀、小巧、静谧。聚
合美景,激活想象,相得益彰。 巧用修辞,善于联想,曲直、动静
相生相随。
要准确把握结构之美,审视构思的 独特魅力
• 1、理清线索 • 散文的线索要么以事为序,以时为序,以
空间为序,以情为序,以人物活动为序。
• 2、观照衔接 • 开头之妙、过渡之巧、结尾之精。 • 很多优秀的散文,在头、腰、尾三处有着
成熟的技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考点1:整体感知 明确行文线索 ,理清行文思路
• (’10昆明)19题: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 B处填写恰当内容。
事件
听到老槐树惨死的消息
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 泉
作者感情 A
痛心 B
答题方法指导
•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 ……的事件 (景物)2、表现了(反映了) ……3、 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谢 谢!
考点4:延伸探究 体验感情
• (’10河北)24题:通过阅读这篇 文章,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简要谈 谈。
考点4:延伸探究 体验感情
• 课内例题:《三颗枸杞豆》课后练习 • 一、“我”童年的乐园是门前山谷的小树林,鲁
迅童年的乐园是百草园,你童年的乐园呢?这三 个乐园各“乐”在哪里?这乐与以后的发展有什 么联系? • 《月迹》课后练习 • 一、中秋夜,你就在这一群孩子中,大家一起盼 月,看月,寻月,议月。听到“三妹”宣称“月 亮是属于我的了”,你有什么想法?讨论“月亮 是个什么呢”,你会怎么回答?你寻到属于自己 的月亮了吗?如果把孩子们寻月看做生活中人们 对美的追寻,你在此过程中悟出了什么?
语言气势磅礴;比喻使事物形象可感……)
• B、句式之美——骈句、长短句、对偶句。 (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引
人深思;对偶句铿锵凝练……)
答题方法指导 重点句
• C、哲理之美——形象含蓄,具有言外 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作用:可以 给人启迪、教育作用。
• D、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 又与中心紧密联系的句子。作用:全 面新颖,能很好为中心服务。
• 答案:A、伤感 B、喜悦
• 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线索 把握的考查。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 然后找到问题对应的段落,并从中归 纳要点。一定要全面考虑。
课内例题: 《雪》的课后练习
• 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句子,说说划线词语 的表达作用。
• 2、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 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灵……
• 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树也变 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它,落得 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 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鸟叫的音符,寂 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
昆明题答案及解析:
①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停在树枝上
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声比作音符,将老槐树
比作一首歌,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天的老槐树
• 此题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考生要练习文 章和材料分别具体结合文意谈他们的作用。
把握形象 赏析技巧知识要点
• 表现技巧:1、修辞手法:八种。2、 表达方式:五种。其中描写可分为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 写哀景、托物言志;抒情包含直接抒 情和间接抒情。3、表现手法:衬托、 对比、联想、想象等。4、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
• 走到哪个山就唱哪个山的歌。
到了哪个地方就按哪个地方的习俗来做事, 喻指人要因地制宜,适应环境,调整行事方式。
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
• 内容理解与概括
• 词语含义理解和表达效果
• 句子的理解和作用
• 修辞表达效果
• 文章结构的理解和作用
• 标点符号的作用
• 行文思路的梳理
• 表现手法的作用
分值一般为:13——18分
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让人明白一个道理: 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最积极,最充实的人生, 应该克服自足、克服惰性,要勇于将一次次成 功、一次次胜利华为新的起点,化为前进的动力。
3、感受语言的技法之美
• 例:“它是这样的清澈宁谧……这样 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 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泉 到九溪的树荫下。漫天的风沙,难道 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 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 足迹,借他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 曾蜂聚过马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 一片污浊?”
你能做对下面这个简单的题吗?
•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 • 小女孩的幸福是舔着两毛钱的白糖棒冰
幸福是甜蜜的,简单的,需要慢慢品尝。
找关键词 理解内在含义 调整顺序
散文阅读:有解读文本的真功夫,会总结答题规律
小练习: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 屁股决定脑袋。
一个人所处的地位(位置)决定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式。
• (’10红河)24题: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 的表达效果。
•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 温呢。
• 答案: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 钱珍藏已久。
•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题时 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联系语境和主题作答。
答题方法指导 重点词
• A、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 生动传神和形象性的作用。
• ①“无边”突出“旷野”的“旷”,“凛冽”突出 天气寒冷,前两个短语突出北方雪花环境的恶劣, “闪闪”既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情形的描摹, 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的表现,而且切合雪花的特 点。②这些修饰语,充分表现了雪花同严寒斗争 的品格。
考点2:紧扣语境,品味词句
• (’10红河)24题: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 效果。
•从句式上看,多用排比句,简洁明快,整齐美观, 朗朗上口,长短结合,合乎音乐节奏。从遣词用字 上看,准确生动,力避雷同,化虚为实,极富动感
2、感知语言的内涵美
• 散文的语言有的简洁明了, 准确恰当,朴实无华,清新 明丽,不加雕饰,率真自然; 有的讲究韵味,委婉含蓄, 言近意远。这就是韵味。
例:
• “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 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无论在人生或 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 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 我们拒绝或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 号。”
答案及解析
• 本文中的小儿和《月迹》中的奶奶都是作者寄托 了理想的形象,在文中都起着引导者的作用,都 把文章人物的心灵带到高尚的境地。当“我”沉 浸在失去老槐树的伤感中时,小儿引着“我”发 现了生命中的“泉”,使“我”悟出了生命的生 生不息。当孩子们争着要把月亮据为己有时,奶 奶引着孩子们去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考点3:把握形象 赏析技巧
• (’10昆明)23题:选文中的小儿和【课 文连接】中的奶奶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人 物,作者安排这连个人物的用意是相同的。 请问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 答题方法:1、通过事例。2、通过对人物 的描写(外貌、动作、心里、语言、肖像 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侧 面描写、直接描写、细节描写。
• ——叙事、抒情散文即是此路。
要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寻找 新鲜独特的美点。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极具张力,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 情”。 深入细致地品析语言,是欣赏散文 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重要考点。
1、探究语言的形式美
• 试想茫茫天地间风沙可以随时肆虐它,动 物可以吞噬它,虫子可以随时咬蛀它,依 米花在恶劣的环境下是脆弱的,然而它还 是挺住了。我想,它细小的茎脉里有火一 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它:开花,开花,热烈 而又坦然地开花!
散文阅读
复习方法总结
• 散文以其语言的优美、 含义的丰富、思想的真
切、主题的深刻成为阅
读考查的重头戏,是阅 读理解的最高要求。
有效性:散文阅读教学的软肋
• 1.考试 • 丢分多,且不知道为什么丢;老பைடு நூலகம்讲过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丢。 • 2.复习 • 语文基础天天抓,作文有方法,说明文和
议论文阅读较容易找到规律,而散文阅读 往往成为“鸡肋”——不抓舍不得,抓了 又很难见效。
答题方法指导
• A、指出本文蕴涵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 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 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 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 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
总之,
• 1、有效解读文本,重在 语言的感悟,情感的把握。
• 2、总结答题规律,意在 明确考点,作答层次清晰、 饱满。
• 3、……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 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 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①这一比喻用来② 形容朔方的雪在风中飞扬、旋转、升腾的 壮观景象,③表现其旺盛而不可抑制的力 量以及不屈斗争的精神。
• (’10昆明)20题:请结合语境,从 修辞的角度对选文第②段划线句进行 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