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
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
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疗逐渐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疗与中药乃至中药学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
同时,食疗又反映出了中医里“药食同源”的思想。
关键字:食疗中药药食同源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营养治疗学等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养医同理,充分发挥各类食物即可做食品,又有药用,无毒副作用的功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益寿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专论食治也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
食疗这一概念是近几年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饮食文化的起源却很早。
远古时代,有“神农尝百草”,人们在发现了食物的同时,也发现了治病的药物,很多动植物“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再寻找食物过程种,发现有很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健体的作用。
于是,许多既可以果腹,又可以治病的食物被人们所重视,这就是中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依据。
据现今较为科学的解释: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
中医食疗综述范文
中医食疗论文一般来说饮食讲究色、香、味、皿,从现代化生活基础条件来看,特别是从科学养生的视角来认识食疗问题,还应该加一个"平"字,也就是说,人体可以通过食疗,达到阴阳、气血处于相对性的平衡状态。
因此,饮食应该讲究色、香、味、皿、平。
围绕这个"平"字将有关食疗的问题略陈于后,仅供参考。
一、什么是食养八原则?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必有秧祸。
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食养,在一系列养生专著中,所陈食养原则,主要的有以下八项,通称为食养八原则:1.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2.食宜清淡,忌膏梁厚味;3.不可偏嗜,多食五谷杂粮;4.不勉强进食,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5.怒后勿进食古人常说食后不怒,怒后不食;??.饮食不可过冷过热,过冷伤胃气过热灼内膜;??.食后不要做剧烈运动;8.注意食后养生。
食后要做到以下五条:1.食毕漱口;2.食后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3.食后环脐摩腹三十六次;4.食后小行漫步;5.食后远视三分种。
二、四季养胃方是什么?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很重要,在这四个节气的当天或前一天后一天这三天时间里服些有关的果品、食品、药类对养胃和中大有益处。
如立春时,吃点豆芽(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蚕豆芽、碗豆芽);立夏时,可吃点杏仁、苏子、茅草根;立秋时,可吃点枸杞子、麦冬、生地;立冬时,可吃点人参、黄芪、大枣。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可煎服、可炒用或熬粥都可以。
为便于记忆,组成如下歌诀:立春五芽炒,立夏杏苏草,立秋杞冬地,立冬参芪枣。
以上这是最基本四季养胃方,供参考。
三、什么是节气歌?二十四节节气歌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立春时吃什么好?每年二月四日的前后,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时,我国习惯作为春季的开始。
黄河流域万物从冬眠中渐苏,人体春阳之气渐显。
此时吃点豆芽、萝卜根、芹菜根之类的东西,对引发激惹中焦水谷之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医食疗论文
中医食疗论文12级51班19号刘虹秀摘要:山楂来源于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山楂既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更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本文主要介绍山楂的性能功效以及其独特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养生抗血压美食1、山楂的成分和性能功效山楂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胡萝卜素、淀粉、苹果酸、枸橼酸、钙和铁等物质,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和抗心律不齐等作用。
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山楂提取物对癌细胞体内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楂以果实作药用,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敛止痢之功能。
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
由于山楂含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味酸甘,并含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食消化,有助于胆固醇转化,所以,对于吃肉或油腻物后感到饱胀的人,吃些山楂、山楂片、山楂水或山楂丸等,均可消食,为老年人的保键食品,山楂还可利胆汁,促进胃液分泌。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之功效。
能够治疗:(1)肉食积滞证(2)泻痢腹痛,疝气痛。
炒用兼能止泻止痢(3)瘀阻胸腹痛、痛经(4)冠心病,高血压症,细菌性痢疾。
2、山楂的药理作用2.1 帮助消化:山楂含柠檬酸、山楂酸、熊果酸等多种有机酸,口服后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加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消化。
山楂中所含的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山楂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山楂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物质, 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药理作用:(1)抗心肌缺血(2)抗心率失常(3)强心(4)降压。
2.3 调节脂质代谢:山楂及山楂总黄酮能显著抑制高脂高胆固醇。
喂饲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b浓度,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a1浓度,但对甘油三酯影响不大。
中药药膳学课程论文
中药药膳学课程论文中药药膳学是一门融合中医药理论、营养学和食疗学的学科,它将中药与食材结合起来,通过制作食物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功效。
中药药膳学课程在现代健康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中药药膳学课程的重要性、实施方法、课程设计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药药膳学课程的重要性随着现代饮食和生活的改变,人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中药药膳学课程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推出的一种课程。
这门课程不仅包括中药知识和烹饪技巧,还有营养学和食疗学的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
中药药膳学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食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了解人体吸收和代谢,作为一种主动维持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中药药膳学课程的实施方法中药药膳学课程的实施方法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在理论教学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中医药理论、中药的分类、功能和作用等知识。
在实践部分,学生可以学习到烹饪手法和技巧,制作一些中药药膳食品。
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精准的中药材的量用法和药食同源的烹饪方法,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三、中药药膳学课程的课程设计中药药膳学课程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课程内容: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健康状况,确定合适的授课内容。
内容可包括中药的种类、服用方法、烹饪手法和注意事项等。
2.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讲座、实验、手工制作、互动交流等,注重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
3.考试方式:采用开放性的考试方式,例如论文写作、观察、实验结果的报告、口头报告等,以测试学生在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并应用知识。
四、中药药膳学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中药药膳学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即健康饮食和疾病预防。
1.健康饮食:学生通过中药药膳学课程学习到中药中有效成分的作用以及掌握药食同源的烹饪方法,利用这些知识来制备健康、美味的食品,促进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
2.疾病预防:中药药膳学课程更着重于通过食物、草药的调理,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中医基础理论与食疗(一)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中医基础理论与食疗(一)中医基础理论与食疗是中医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而中医食疗则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促进机体健康。
本文将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与食疗之间的关系。
一、阴阳五行学说与食疗阴阳是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相对、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在食物方面,寒性食物为阴性食物,热性食物为阳性食物。
中医食疗根据体质、疾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饮食调养方案,使体内的阴阳平衡。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指五种不同属性的事物相互印证,构成人体微观宏观世界的基本元素。
五行学说与食物的关系密切,如水火不容,高脂高热量食物易伤脾胃。
中医食疗依据五行学说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如白色为金,可食用鸡肉、牛肉等食物。
二、经络学说与食疗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指人体内分布的一些特定部位的曲折通道。
经络学说与食疗联系密切,可根据经络走向来调配饮食,调和气血。
如胆经主膽,多吃苦味食物可刺激胆经,促进胆汁分泌,达到润肝健脾的作用。
三、中医基础理论在食疗中的应用中医基础理论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指导和操作标准,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基础理论来制定食疗方案。
如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有人提出“同化论”,即食物要尽可能符合五行中一种性质,使人体更容易吸收能量。
在阴阳学说基础上,有人提出“阴阳平衡论”,即在生活中应保持阴阳平衡,不宜偏食。
在经络学说基础上,有人提出“经络调节论”,即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保持经络通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为中医食疗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对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的研究,制定相应的食疗方案,可以改善人体的状况,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食疗论文
中医食疗论文
中医食疗论文的标题可以是"中医食疗在现代疾病预防与治疗
中的应用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介绍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如阴阳平衡、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等,解释中医食疗的核心观念。
2. 中医食疗与现代疾病的关系:探讨中医食疗在预防与治疗现代疾病中的应用。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使用相应的中医食疗方法,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3. 中医食疗的研究进展:综述中医食疗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列举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中医食疗的优势与不足。
4. 中医食疗的应用策略:总结中医食疗的应用策略,例如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中医食疗方案,提供相应的食疗建议。
5. 中医食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总结中医食疗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评价,如通过患者生理指标、生活质量评估等方法评价中医食疗的临床效果。
6. 中医食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展望中医食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如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更加准确的中医食疗研究;加大对中医食疗的推广和普及力度,使其造福更多的人群。
以上仅为中医食疗论文的一个框架,具体内容和结构可以根据研究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食疗中药学学期论文
粤菜中的食疗中药学文化体现通过本学期对食疗中药学的学习,我学习了中医原理及食疗的有关知识,深入了解到了中医食疗文化,同时也激发了我自己对药膳食疗的更大兴趣。
中医食疗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经过数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们深入了解和发掘出来的,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以此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在学习食疗中药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信,中医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不仅仅在于其医学理论的深刻,更在于用药的思维。
对比西医,中医的精妙之处在于运用普通食材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且其副作用几乎为零,功效值得信任。
在这方面,我相信西医的治疗方法是望尘莫及的。
中医的食疗文化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烹饪饮食中体现得最为突出。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代替药物的药性来防治疾病,美味,健康,可算是颇为微妙!就以中国八大菜系中的粤菜为例吧!粤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渲染,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民俗,是一种色彩,也是一种健康标准的体现。
粤菜的烹饪思想,在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于:时令性强。
随季节时令的不同而变化,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
这一点与中医食疗养生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要注重遵循四时变化来调节饮食。
比如:夏天吃苦瓜、冬瓜来消暑降火。
只有遵循大自然的时节变化,调节饮食规律,从而达到养生目的,否则只知道大吃大喝,口味过重,忽视饮食调养,就算吃的补药再多,毕竟不合时宜,到头来也有可能饮鸩止渴。
粤菜还有一个特点:注重原料的鲜活与原料本味的体现。
因为原料的鲜活和原料本味得以保留,所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从而使得菜肴美味之余又富有营养,能为人体所消化吸收,补足人体所需的营养。
因此粤菜也被广泛地认为是最为养生保健的菜系。
粤菜中的经典菜肴——白切鸡就是这一特点的最大体现,既清新美味,又能保留鸡肉中丰富的优质蛋白质。
在此不得不提到粤菜的烹饪方法,在粤菜的烹调方法中以蒸、焖、煲、炖最为普遍,且多数菜肴的烹饪方法都以单一烹饪技法贯穿整个烹饪过程,风味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营养与食疗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营养与食疗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与对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结合了中医药学理论和现代营养学原理,旨在通过调理饮食,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中医药营养的基本理论中医药学认为,食物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物不仅仅是提供营养成分的来源,还能够通过药食同源的原理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湿燥温凉等方面。
中医药营养强调通过食物的药物特性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丰富了营养学的理论体系。
二、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的原则1. 因人而异:中医注重每个人体质的差异,因此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也应因人而异。
不同体质的人,在饮食上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体质阳虚的人应多食用温补食物,而体质阴虚的人则应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
2. 五行调理:中医学认为,五行理论是世界万物演化的规律。
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也运用五行理论来调理人体。
比如,春季属木,此时可多食用些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如小麦、豆类等。
3. 食疗与疾病的关联:中医药营养与食疗注重饮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通过调整饮食,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比如,姜汤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寒冷症状。
三、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的应用1. 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平衡阴阳。
例如,在夏季食用温凉性质的食物,可以帮助身体降温,保持阴阳平衡。
2. 滋补身体: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黑芝麻等,来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预防疾病:根据中医的理论,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同样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适量摄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如红枣、绿茶等,能够减少体内自由基的产生,降低患病的风险。
四、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的现实应用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中医药营养师在实践中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和食物烹调技巧,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达到健康的目标。
然而,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中医食养食疗论文》
目录1 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桑葚的食养食疗作用 (2)2.1桑葚的历史 (2)2.2桑葚的功能 (3)2.3桑葚的成分 (3)3桑葚的食养食疗应用 (4)3.1桑葚酒的做法 (4)3.2桑葚食物的做法 (5)3.3桑葚的禁忌 (5)4 结论与建议 (6)前言每年的3-5月是桑葚上市的好季节,酸甜多汁的桑葚确实惹人喜爱。
同时,桑葚中的抗氧化物质特别多,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卖桑葚的人的手、垫着桑葚的叶子全部都被染成了紫色,是因为桑葚里面含有一种叫花青素的东西。
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而颜色越深,所含的花青素就越多。
不仅如此,桑葚还有另外一种抗氧化成分——桑葚多糖。
所以现代研究认为,桑葚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
中医认为,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生津、滋阴补血、润肠通便、生津止渴等功效。
所以,市民可以趁着桑葚上市的好时节,好好品尝一番。
1.1研究背景桑椹,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乌椹等,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桑椹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
成熟的桑椹果营养丰富,每100克桑椹含水分81.8克,蛋白质1.8克,脂肪0.3克。
纤维素4.9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6毫克,维生素 E6.95毫克,钾33毫克,锌0.27毫克,铜0.08毫克,硒4.8微克。
此外,还含有鞣酸,苹果酸,维生素C和脂肪酸等。
其脂肪主要为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和少量辛酸、壬酸、癸酸、肉豆蔻酸、亚麻酸等。
中医学认为桑椹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息风,具有主治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耳鸣、便秘盗汗、瘰疬、关节不利等病症。
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
桑葚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
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
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五篇关于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范文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5篇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希望在中医食疗论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论文篇一题目:浅析《滇南本草》与现代食疗养生关键词:《滇南本草》;食疗养生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有些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500多年前的兰茂先生,经长期实践总结了应用药物和食物对身体进行治病和调理的经验,撰写了《滇南本草》,它不仅是一部价值很高的药物学专着,为现代云南医药的研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十分注重食疗的作用,对现代食疗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书中收载了药物近500种,涉及当今生活中常见九个类别近百种的食物。
通过学习,浅析兰茂先生对食物的药用价值和运用方法。
现分类举例浅述如下。
1蔬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蔬菜类有“藕、金针菜、苤蓝、白菜、青菜、芥菜、萝卜、黄芽白菜、甜菜、菠菜、莴笋、茄子、慈姑、芋头、葱白、韭菜、大蒜(青蒜)、茭瓜、茼蒿”等。
以藕为例,“藕,味甘、平,多服润肠肺,生津液…生食令人冷中,熟食补五脏”[1]。
其中藕节是具有止血功能传统的中药,现代研究认为,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鞣质、多酚化合物、钙、磷、铁等,具有补血、抗氧化、抗癌等多种食疗效果[2]。
2水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水果有“石榴、山楂、枇杷、花红果、苹果、杏、桃、樱桃、李子、梨、菠萝蜜、桑葚子、拐枣、葡萄、橙子、龙眼、荔枝、甘蔗、荸荠、无花果”。
以苹果为例,“苹果,气味甘、微酸,无毒。
主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
同酒食治筋骨疼痛,用蜜酿,久服延年之品也…”现代研究认为,苹果含多酚、三铁、果胶、膳食纤维,具有抗癌、降血压、增强记忆力、促进发育、减肥、促进睡眠的作用。
3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瓜类有“冬瓜、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葫芦、丝瓜、苦瓜”等。
其中记载的丝瓜“味甘,性凉,无毒。
主治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并治痰火及痈疽疮、胎毒”。
中医食疗学论文
中医食疗学论文篇一:中医养生食疗论文对于亚健康人群有效的常见食疗方剂研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有无数珍贵的物质和文化值得我们继承、研究和学习。
而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食养食疗就是其中之一,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多好处,需要我们去深入的探索和运用。
食疗,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是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应用。
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
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
其次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的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是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
通过学习《中医食疗学》,我对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我将以自身为例,来谈谈对亚健康人群而言常见的有效食疗方剂问题。
一、亚健康状态:1.定义:在现代医学中,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在传统医学中,我们通常说的疾病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
这种患疾的状态,就是“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的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
中医食疗学论文:食疗在临床医学中的运用
中医食疗学论文:食疗在临床医学中的运用《备急千金方》中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
”人的生命活动,依靠食物来维持,不同的食物则产生不同的影响。
食疗就是利用不同的食物来影响机体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
它是研究膳食物质和其要素作用于人体时起到防治疾病和保持健康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食疗,在提高治疗效果上与其他医疗、护理、药理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食疗必须充分体现出祖国医学的整体观、辩证观、恒动观,以中医的“理法”为依据,运用辩证的方法及治疗原则选择配膳,才能获取预期效果。
如“阴虚”选择甘寒、甘凉、甘平及酸性食品。
甘酸能化阴,甘凉能治热,这样选择食物是符合中医辨证的观点。
反之,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
二、食物的性味与集体五脏的关系食物虽为养人之物然亦与脏腑有宜或不宜。
“ 食物入口,与药物治疗同为一程,合则于人脏腑有益,而可去病宜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
”所以必须认真运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学说来分析食物的作用。
三、饮食要适时令合理的配膳,饮食的五味必须合乎时序,注意时令。
《内经》指出:“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养肺气;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脾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由此看来,食物的五味与时令及人体脏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所以,人体的保养必须与四时相适应,须应自然界的规律。
四、膳食的搭配要合理《素问》指出:“药毒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
” 对于膳食的合理搭配,我们祖先就深刻的认识,强调食物多样化,营养要完善,反对偏食。
长期偏食则饮食过于单调,会促使消化器官功能下降。
只有经常的多样化饮食,才有可能获得足够而平衡的营养,以满足机体各方面的需要。
饮食不宜过热过寒。
过热易伤食道,助长内热,曾剧血症;过食生冷易伤脾气。
所以食物的凉热应以“热而不烫、凉而不寒”为原则。
中医药膳食疗论文
中医药膳食疗摘要:头痛一直为我们所忧虑,药膳作为中医综合治疗头痛的部分,它通过合理地调配食物,不但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还用其固有的性味和作用,改善机体的不平衡状况,从而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某些作用。
即所谓的“寓治于补,补中有治”。
关键词:中医药膳头痛饮食养生食谱治疗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也乘机悄然进驻人体,基于药物所存在的副作用,更多的人对于慢性疾病还是比较倾向于药膳治疗。
药膳作为中华饮食保健文化大花园里最为璀璨夺目的奇葩,从古时的王公贵族、名流隐士,到如今的海外游子,富商名人,还有很多普通的中国家庭,都有常年服用传统药膳来强身祛病的好习惯。
作为一种自然疗法,饮食疗法,药膳是加入了中药的饮食,因为不是纯粹的中药,所以不用严格规定服用量。
但药膳也不同于普通饮食,既然在“膳”字前加了一个“药”字,说明它除了具有普通饮食的营养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药效,能够在滋补强身的同时调治疾病,促进身体健康。
近年来,各种头痛症状犹如病魔一般扰乱人们的生活,人们在通过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在用药膳调治!药膳作为中医综合治疗头痛的部分,它通过合理地调配食物,不但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还用其固有的性味和作用,改善机体的不平衡状况,从而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某些作用。
采用不同的烹调方式,做成病人易于接受的菜肴。
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
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对于头痛,主要有血虚头痛、气滞头痛、肝阳上亢头痛以及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风寒风头痛等等,对于此,我们也有不同的药膳治疗,主要如下:1)血虚头痛者:乌鸡1只,黄芪30克,当归20克,加入葱姜共煮,取汤饮之。
或者枣10个,桂圆10 个,莲子适量,煮粥食。
2)气滞头痛者:红皮萝卜适量,鱼250克,煮汤如奶样,取汤饮之。
3)肝阳上亢头痛者:取干菊花适量,枸杞子10克,山楂10克,陈皮15克,冰糖少许;或罗布麻叶10克,山楂10克,竹叶15克;或新鲜西瓜皮3钱,草决明3钱。
《中医药饮食养生学》论文
广西科技大学《饮食文化概论》题目:中医与饮食院别: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专业班级:环艺121班学生学号:201201902023 学生姓名:隋沅芳指导老师:郭源源内容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重视寻找益寿延年等养生之道。
世界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不同,其养生之道也不相同。
关键词:养生、四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顺应、饮食什么是养生?什么是中医养生之道?养生,就是保养生命。
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一、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
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
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
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
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
《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
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二、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
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
四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中医基础理论与食疗(1)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中医基础理论与食疗(1)中医基础理论与食疗
中医理论将人体看作是一整体,强调“治未病”,强调防病从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
这与现代保健观念高度契合,成为现代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而饮食方面则是其中关注度较高的一个方面。
一、食疗的基本原理
食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强调饮食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中医学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疗应当根据不同体质和疾病情况进行不同的调理。
例如,经常疲劳无力、容易感冒就应该多吃温补食品,如羊肉、狗肉、核桃、芝麻等;面色苍白、疲乏无力、月经不调者则应多吃补气食品,如参、枸杞等。
食疗虽然安全方便,但也需要根据身体情况,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二、食物药用价值
中医饮食学认为,食物具有药用价值,应当饮食相结合,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
例如,常见的中药饮片中就包含有多种常见的食材,如生姜、枸杞、红枣、黄芪等。
不仅如此,许多的食材本身就是药材,如熟地、人参、菜籽油等。
三、中医饮食文化
中医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呈现形态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在民间艺术、风俗传统等方面。
中医饮食文化不仅将药食同源、“以食治病”的思想体现出来,而且将食
品的性味、归经等因素与中药应用一样贯穿其中。
综上所述,中医基础理论的食疗方面,强调饮食与身体健康的紧密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注重饮食营养的平衡,保持健康的体魄,根据自身体质和需要进行调理,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中医药食疗讲解
中医药食疗讲解一、中医药食疗概述中医药食疗是一种将中药材与食材相结合,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重人体内外的平衡和谐,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中药材与食材分类中药材是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如人参、黄芪、当归、枸杞等。
食材则是指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
在中医药食疗中,根据药材和食材的不同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的搭配方式。
三、中药材与食材功效中药材和食材都具有各自的功效和作用。
例如,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智安神的作用;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作用。
而食材中的谷物可以提供能量,蔬菜可以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水果可以提供糖分和纤维素,肉类可以提供蛋白质和脂肪。
四、中药食疗原则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部位相互关联。
在中药食疗中,需要从整体出发,考虑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谐。
2.辨证论治: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中药食疗中,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材和食材。
3.药食同源:中药材和食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
在中药食疗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来辅助治疗疾病。
4.因人制宜: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因此在中药食疗中需要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常见疾病中药食疗方案1.感冒: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中药食疗进行调理。
例如,用生姜、红糖、大枣煮水饮用,可以起到驱寒保暖、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2.咳嗽:咳嗽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通过中药食疗进行缓解。
例如,用梨子、川贝母、冰糖煮水饮用,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3.失眠: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可以通过中药食疗进行调理。
例如,用酸枣仁、百合、茯苓煮粥食用,可以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
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
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疗逐渐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疗与中药乃至中药学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
同时,食疗又反映出了中医里“药食同源”的思想。
关键字:食疗中药药食同源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营养治疗学等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养医同理,充分发挥各类食物即可做食品,又有药用,无毒副作用的功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益寿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专论食治也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
食疗这一概念是近几年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饮食文化的起源却很早。
远古时代,有“神农尝百草”,人们在发现了食物的同时,也发现了治病的药物,很多动植物“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再寻找食物过程种,发现有很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健体的作用。
于是,许多既可以果腹,又可以治病的食物被人们所重视,这就是中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依据。
据现今较为科学的解释: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
古代医家典籍中药疗与食疗-中医食疗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古代医家典籍中药疗与食疗-中医食疗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食疗与药疗相结合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从对中医学思想思考、影响最深的学派儒学,到张仲景笔下的医学巨着《伤寒杂病论》,还有文学巨匠苏轼自成一套的养生笔记《东坡养生集》,都为中医学理论中食疗与药疗的建构提供了材料和原则。
本文以这些古代着作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为论述中心,通过研究其中具有借鉴意义的食疗与药疗法,在肤浅探讨的基础下为现代人的强身健体提供更好的借鉴与启迪。
关键词:儒家文化中医《东坡养生集》《伤寒杂病论》。
1 《伤寒杂病论》中的食疗与药疗。
1.1 重视药食结合的组方。
食疗法从商代的《汤液论》中就有出现,一直到之后医食同源之说与《黄帝内经》中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人安可不知其所禁忌乎的重要论述,都在强调饮食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寿命。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非常重视药疗与食疗的结合,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张仲景药方所体现的结合形式。
如:饮用煎制而成的桂枝汤需要搭配常见的食材生姜与大枣,服用百合滑石散需要搭配百合,白虎汤中加入粳米,胶艾汤与炙甘草汤在制作时需要与酒同煎,服用滑石矾需混合大麦粥汁,黄连阿胶汤需加入鸡子黄入方煎服《伤寒杂病论》中这些药物与食材的结合形式多种多样,最常用的药食有生姜、蜂蜜、乌梅、清酒、赤小豆、百合、米粥、米粉、小麦汁等,但总的说来都是根据它们的疗效与特殊用法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以饮食助药力以扶正气、补虚损,因此这些观点对于中医食疗的研究与探讨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1.2 药食结合亦有禁忌。
《伤寒杂病论》中强调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从张仲景的言论中不难看出,食养虽可治病养生,但在与药材的搭配、食用时令、配方剂量上亦有所禁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疗逐渐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疗与中药乃至中药学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
同时,食疗又反映出了中医里药食同源”的思想。
关键字:食疗中药药食同源
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营养治疗学等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养医同理, 充分发挥各类食物即可做食品,又有药用,无毒副作用的功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
复保健、养生益寿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
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专论食治也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
食疗这一概念是近几年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饮食文化的起源却很早。
远古时代,有神农尝百草”人们在发现了食物的同时,也发现了治病的药物,很多动植物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再寻找食物过程种,发现有很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健体的作用。
于是,许多既可以果腹,又可以治病的食物被人们所重视,这就是中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依据。
据现今较为科学的解释: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
高级
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
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
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对于中药和食物,其实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
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
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即为药食两用。
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
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所以,药食同源” 的理论由此而得到证实。
食疗固然好处多多,但是食疗也有食疗的规则。
食疗也需要分对象,对于不同体质的人,食疗程序也不尽相同;食疗也分时间来对待;食疗还要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
不按食疗规律盲目进行食疗是非常错误的。
某医院曾追踪与分析数名女中学
生贫血患者的病史发现,虽然她们都有既往月经不调的病史,但都在严重大出血之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盲目进补补过了头。
女儿带经时间长,好心的妈妈怕失血过多身体虚弱影响学习,让女儿大量进食桂圆、羊肉及其它补品,频饮红糖水,认为缺血就得补血,甚至在医生叮嘱不
要吃上火'的东西”之后,还进食了过多的巧克力和炸辣鸡腿,结果适得其反,“” 得血热妄行,流血不止。
这些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吃错了药”每个人并不是什么食物都能吃,体质不同,适用的食物是不同的。
可见盲目进补的危害有多大了。
出了盲目进补之外,同时更应该注意不要滥用药物食品”。
如"人参软糖"、鹿茸软糖"、"人参奶粉"、"人参饼干"等药物药品”如果滥用,后果就会很严重。
它能使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遭到破坏,甚至致病。
社会上有人认为甘草是有益无否的良药,加上其甜味很可口,于是便把甘草泡水当茶饮。
这是十分危险的。
这种"甘草茶"服久了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副作用,使血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钠、缺钙性抽搐。
更有甚者,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一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有的患者就需要终生服用强的松之类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才能维持生命。
清代医家郑钦安言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意思是说,所谓有毒之药,只要应用适当,能够救人于水火,滋补之品如果不对其证,那就如同毒药一样能杀人于无形。
根据个体特点可选择合适食材进行食疗,以真正达到食治治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食疗1500方可供参考使用。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有与之对应的食疗方法。
现在网络上流传有九种食疗疗法:1.红萝卜治痛风:东北一种特殊的红萝卜富含大量的钾、磷、硒、活性酶、维生素c、维生素k等物质,对人体的酸碱平衡的调节具有很好的效果。
2..红茶防治流感日本科学家用比一般红茶水浓
度淡的红茶液在病毒感染区浸泡5秒,该病毒就会失去感染力。
3.维生素B6防治
糖尿病4.牛奶防治支气管炎5.蜂王浆防治关节炎6.橘汁防治尿道感染7.南瓜子防治前列腺病8.淀粉类食物防治肠癌9。
苦瓜清暑祛热、明目解毒、养血益气对
热病烦渴、中暑、痢疾、目赤、痈肿丹毒、恶疮等有食疗作用
中药是中国文化
的一朵奇葩,中药的发现与利用更是祖先留给后辈的一笔巨大财富,食疗是中药的
合理利用,中药的深入研究更快速的推动了食疗疗法的完善与成熟,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为人类寻求健康身体和幸福生活开创了新纪元。
参考文献:[1]雷子《食疗是最好的偏方》[A ]
[2] 董杰,曹金发谈《养老奉亲书》的食疗思想
[J] [3] 李显锋《浅论中医食养疗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