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和简答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

1、生化药物: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的一类结构上十分接近人体内正常生理活性物质的,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物质。

2、中试:是把已取得的实验室研究成果进行放大的研究过程。

P283、热源:是指在药品中污染有能引起动物及人的体温升高的物质。

P424、生物检定法:利用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

5、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类。

6、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如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

7、抗生素的MIC:能抑制微生物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8、抗生素的差异毒力:药物对病原菌和宿主组织的毒力差异。

9、抗生素抗性基因:微生物能产生抗生素,须要自身能抵抗该抗生素,其相关基因为抗性基因。

10、受体:指存在于细胞核内的生物大分子其结构的某一特定部位能准确识别并特异结合某些专一性配体。

11、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包括内源性(神经递质、激素)、外源性(活性物质和各种药物)。

12、丙酮粉:亦称丙酮干制剂。

是微生物或生物组织,有时是蛋白质,酶的提取物用丙酮脱水的干制品。

13、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

以大分子与小分子分离为目的,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14、干扰素:是由诱生剂诱导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

15、降钙素(CT):是由甲状腺内的滤泡旁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血钙浓度的多肽激素。

16、E-玫瑰花结实验:T淋巴细胞表面有针对绵阳红细胞(SRBC)的E受体,在一定实验条件下,SRBC 与T细胞表面是受体结合,形成以T细胞为中心,四周环绕SRBC,状如玫瑰花结的细胞集团。

17、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及简答

1、劳动生产率:答:制造单件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2、常值系统误差:答: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称为。

3、强迫振动:答:在外界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下,工艺系统被迫产生的振动。

4、表面残余应力:答:切削过程中金属材料的表层组织发生形状变化和组织变化时,在表层金属与基体材料交界处将会产生相互平衡的弹性力,该应力就是表面残余应力。

5、安装:答:对工件进行定位、夹紧的过程。

6、欠定位:答: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的定位。

7、装配尺寸链:答:产品或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封闭的尺寸系统。

8、柔性制造系统(FMS):答:是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机械生产方式的、由计算机控制的、以数控机床设备为基础和以物料存储系统连成的自动加工系统。

9、光整加工:答:是用于精密零件上公差等级IT5以上或表面粗糙度低于Ra0.5um的加工表面的加工。

10、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

11、工序答: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上,对同一个或几个零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12、生产过程答: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所有劳动过程。

13、原理误差答:加工中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近似的刀具轮廓和近似的加工方法而产生的原始误差。

14、工艺能力系数答:C P=T/6σT为工件公差6σ为一批工件尺寸分散范围15、定位答:使工件在机床中占有正确的位置。

16、时间定额:答: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制订出来的完成单件产品或某项工作(如一个工序)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18、完全互换法:答:就是在机器的装配中,每个待装配的零件不经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19、过定位:答:夹具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元件,重复限制工件上的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的现象。

20.夹紧工件定位后,经夹紧装置施力于工件,将其固定夹牢,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正确位置不变。

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1、万民法:是市民法的对称,指适用于外国人与外国人、外国人与罗马人所发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

2、采邑制:是指国王将土地分为采邑,受封者在领取采邑时向国王宣誓效忠,并履行特定的义务,继承土地时要重要举行封赠仪式,这就避免了下级封臣的过度发展,有利于维护国王的权力。

经过这样的分封过程,西欧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

3、对价制度:对价是指缔约者之间因缔约行为而使一方得到利益他方遭受损失。

对价制度是英国契约法中的特有制度,它是非正式契约成立的必要条件。

4、《法律重述》:美国法学会编纂出版《法律重述》将司法方面浩繁的判例加以综合整理,对那些尚有适用价值和效力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加以重新阐明,然后分类编纂成册。

因此,它不是立法,并不创造新规范,只是对当时尚有效的普通法规定以条文形式加以“重述”,为法官和法学研究工作提供方便。

5、定式契约:不是相互自由协商而成立,而由经济上强有力的一方提出,他方不能要求变更条件,只能同意或不同意。

这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的一种限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它反映了民法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变化。

6、神明裁判:是指借助“神”的力量来考验被告人,以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原始审判方式,盛行于一些古代奴隶制国家和欧洲中世纪前期封建制国家。

7、三藏:是古代印度法的主要渊源之一,是早期佛教经典的总称,由律藏、经藏和论藏组成,其中以律藏的法律意义最为明显。

8、城市法:是指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形成、发展、适用的法律体系,其内容一般涉及商业、贸易、征税、城市自治及城市居民的法律地位等。

它不是统一的国内法,也不是统一的国际法。

它是西欧中世纪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9、越权无效原则:是英国行政法最重要的一项原则,直接导源于议会主权原则,是指政府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范围进行活动,如果政府的行为确系越权,法院可依法宣告政府的越权行为无效,并责令政府就其越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

10、消极公民:是由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的一个因没有财产,所以被剥夺了选举资格的公民等级。

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简答

知识产权期末复习名词解释、1、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2、出租权:是指著作权人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但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必要标的的除外。

3、汇编组品:是指将已有的文学艺术作品、科学作品或者其他材料等作为素材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取舍、设计、组合编排形成的作品。

4、邻接权:也称作品传播权,指作品的传播者享有的专有权利。

5、著作权的转让:是指著作权作为一项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公开表演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整理权和注释权等,其中的任何一项或几项权能或全部著作财产权,从一个民事主体合法地转移到另一个民事主体支配下的行为。

6、著作人身权:是作者基于作品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是著作财产权相对应的人身权。

7、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通过依法申请而原始取得或通过依法受让、继承等方式而继受取得的在一定期限内垄断实施一项发明创造的权利。

8、职务发明: 是指职工在履行职务中所完成的新发明、新设计,或者是在执行所在单位的指令中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9、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10、抵触申请:是指在申请日以前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技术已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布的专利文件中。

11、地理标志:是指标明货物来源的成员的领土或该领土的一个区域或一个地方的标志。

12、联合商标:是指商标所有人在同一种商标或类似商品上注册的与主商标相近似的一系列商标。

13、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使用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商标权是商标法的核心。

14、反向假冒:行为人在未经注册商标人同意的前提下,实施了更换其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然后将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

15、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以假冒、虚伪表示、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2.21日名词解释:1.教育行政体制:又称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它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它包括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以及有关的教育行政制度。

2.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它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深度和结构,教学进程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想象:是大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简答题:1.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教师从新教师成长到比较成熟的教师,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期,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挂关注学生阶段这是教师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在这阶段教师十分关注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第二阶段关注情境阶段教师感觉自己在新的工作岗位站稳脚跟后,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是第二阶段,关注情境阶段第三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教师顺利适应前两个阶段后,便进入第三个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社会情感需要,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对学生个体选择适当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得一切行为都是需要引起的,而需要的系统分为五个层次:心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的关系1.最底层的需要时生理需要,中间层次的需要时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该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两个层次:缺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3.同一时期,每一个人都有好几种需要,但是每一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性作用。

每一种需要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他们相互依赖和重叠,更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有所减少。

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2.本位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为本位币或主币。

3.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 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5.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谓“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6. 商业信用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

7. 银行信用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企业或个人的信用。

8. 国家信用政府—或者更广泛地说统治当局—的信用,是一种古老的信用形式。

9. 消费信用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借贷。

10. 国际信用大体可分为(1)国外商业性借贷:其基本特征是资金输出者与使用者之间构成借贷双方(2)国外直接投资:这是一国资金直接投资于另一国企业,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或享有部分所有权的一种资本流动形式。

11. 收益的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12.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

13. 无风险利率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

14. 名义利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15. 实际利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16. 实际利率理论这种理论注意的是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简答

一、名词解释1.公定重量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或公定含水率时的重量叫“标准重量”也叫“公定重量”。

2.吸湿滞后性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叫做纤维吸湿的滞后性,也叫做吸湿保守现象。

3.疲劳纤维或纱线在较小拉伸力长时间作用下也会断裂的现象。

4.重量偏差对棉型纱线来说,由抽样试验求得的百米纱线的实际干重与百米纱线的设计干重之差,除以百米纱线的设计干重,用百分数表示,叫重量偏差。

5.断裂伸长度在拉伸力作用下,材料一般要伸长。

纤维和纱线拉伸到断裂时的伸长率(应变率),叫断裂伸长率,或称断裂伸长度。

6.吸湿平衡具有一定回潮率的纤维,放在一个新的大气条件下,它将立刻放湿或吸湿,经过一定时间后,它的回潮率逐渐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值,这种现象称为吸湿平衡。

7.蠕变、松弛蠕变是指在一定拉伸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松驰是指在拉伸变形(伸长)恒定的条件下,内部应力(张力)随时间的延续继续不断下降的现象。

8.极限氧指数极限氧指数LOI是材料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的含氧量的体积百分数。

9.断裂伸长度纤维和纱线拉伸到断裂时的伸长率(应变率)叫断裂伸长率,或称断裂伸长度。

10.临界捻度传统纺纱的纱线,随着捻度增加,开始为临界强度强度上升,后来又下降,极大值处是临界捻度(捻系数)。

二、简答题(第1、2每题10分,共20分;第3、4题每题6分,第5题8分,共20分)1、为什么粘胶纤维吸湿性高于棉纤维?未成熟棉纤维的吸湿性高于成熟棉纤维?细纤维的吸湿性高于粗纤维?棉纤维的吸湿性高于棉纱线?答:(1)棉和粘胶具有相同的亲水基团,但由于棉的结晶度为70%左右,而粘胶的结晶度仅为30%左右。

结晶度越低,吸湿性越强。

此外,粘胶纤维结构比棉纤维疏松较易吸水,所以粘胶吸湿能力大于棉。

(得3分)(2)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越多,表面吸附能力越强。

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充实版)

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充实版)

一、名词解释1、意思自治原则:也称私法自治,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在法定范围内广泛的行为自由,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2、诚实信用原则:指的是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本着诚实、善意的态度,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不仅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使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

3、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4、民事法律事实:符合民法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5、法律行为:民事主体旨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

6、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7、绝对权: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须通过其实施积极协助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

8、相对权:义务人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其积极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

9、支配权:可以对标的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10、请求权: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11、抗辩权: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12、形成权: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

13、期待权:成立要件尚未全部实现,将来有可能实现的权利。

14、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收现实和紧急的损害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致他人和本人损害的行为。

15、孳息:由原物所产生的额外的收益。

16、民事权利能力: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17、民事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18、合伙:指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为实现共同目的,按照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依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承担责任的组织。

19、特殊普通合伙:指以利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为目的,合伙人依法承担有限责任或无限责任的企业。

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

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

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

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

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 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

13.链接文件逻辑文件中的不同记录可以存储在离散的磁盘块中。

每个盘块中都设置了一个指向下一个盘块的链接指针,用这些指针可将一个文件中的所有盘块拉成一条链,而在文件控制块中的“文件地址指针”便指向存放该文件的第一个盘块的编号。

14.快表采用联想存储器加快查表速度 ,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加入一个高速,小容量、具有并行查询能力的联想存储器,构成快表,存放正运行的作业的当前页号和块号。

16.文件目录为了项用户提供对文件的存取控制及保护功能,而按一定规则对系统中的文件名,(亦可包含文件属性)进行组织所形成的表,称为目录表或文件目录。

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比较分析法2.差异分析3.流动比率4.市净率5.财务分析报告:1. 又称对比分析法或水平分析法,是指通过同类财务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下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指标间差异或趋势的一种方法。

2. 指通过差异揭示成绩或差距,做出评价,并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及其对差异的影响程度,为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指引方向的分析方法。

3.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债的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即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4. 是指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反映股票的市价是公司净资产的倍数,用于衡量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的评价。

5. 以财务报告为依据,结合企业其他会计核算资料、计划指标以及统计资料,利用特定的财务指标,通过计算和比较,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找出差异、提出建议以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书面报告。

简答题6.从质量上分析营业收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7.通过对合并报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样的财务信息?简答题6. ⑴营业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⑵收入与利得是否正确划分;⑶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是否配比;⑷营业收入是否存在关联交易;⑸营业收入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

7. ⑴可以帮助了解企业集团所“拥有”的资源规模和结构,可以体现集团公司的实力;⑵可以通过相对利用效率比率来揭示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⑶可以通过比较母公司利润表和合并利润表主要项目之间的差异,来评价母公司的基本获利能力和费用发生的效率;⑷可以分析以母公司为控制主体的整体集团与集团外的现金流转状况和资本运作情况;⑸合并报表有助于分析集团内部关联方交易的程度。

名词解释8.财务分析9.环比分析10.趋势分析11.应收账款周转率12.综合分析报告8. 是以企业财务报告、会计核算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本金投入与收益分配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定量与定性描述,为财务决策、监控和考评服务的管理方法。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免疫】机体对“自己”和“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别,排除。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

【免疫稳定】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如SLE,类风湿等。

【免疫监视】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以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并相互作用,还可以与其它抗原所诱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共同表位】不同抗原物质可能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抗原】含共同表位的不同抗原。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免疫细胞定居、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系统】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

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口服耐受和分泌SIgA。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免疫器官、输出淋巴管、胸导管、上腔静脉、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返回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补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是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染色体上存在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能够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也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同态滤波增强:将图像亮度范围压缩和对比度增强的频域方法。

图像锐化:增强图像的边缘或轮廓或增强被模糊了的细节。

图像平滑:去噪处理。

均值滤波:用邻域像素的灰度平均值替代当前像素的灰度值。

中值滤波:设置一个奇数点的滑动窗口,将窗口中心点的像素值用窗口内各点的中值代替。

数字图像处理: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系列操作(计算机图像处理)。

变换编码(DCT):通过正交变换把图像从空间域转换为能量比较集中的交换域系数,然后对系数进行编码,从而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

图像分割:将一幅图像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区域的处理。

JPEG静止图像编码标准:采用基于变换编码的有损/基于预测编码的无损压缩方案。

MPEG:运动图像编码标准。

图像复原:把退化、模糊了的图像复原.包括图像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等内容。

图像退化:是指图像在形成、传输和记录过程中,由于成像系统、传输介质和设备的不完善,使图像的质量变坏。

几何校正:是由输出图像像素坐标反算输入图像坐标,然后通过灰度再采样求出输出像素灰度值。

图像:图像是对客观存在的物体的一种相似性的、生动的写真或描述图像的数字化:如何由一幅模拟图像获取一幅满足需求的数字图像,使图像便于计算机处理、分析。

图像变换:处理问题简化、有利于特征提取、加强对图像信息的理解。

图像增强:增强图像的有用信息,消弱噪声的干扰。

图像编码:简化图像的表示,压缩图像的数据,便于存储和传输。

数字图象处理系统:一般由图象数字化设备、图象处理计算机和图象输出设备组成。

采样:图像空间位置的离散。

量化:图像灰度的离散化。

LUT:伪彩色查寻表。

灰度直方图:灰度直方图是灰度级的函数,它表示图像具有某种灰度级的像数的个数,反映了图像中每种灰度出现的频数。

直方图均衡化:将原图像通过某种变换,得到一幅灰度直方图为均匀分布的新图像的方法。

直方图规定化增强:使原图像灰度直方图变成规定形状的直方图。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通过取灰度门限值对图像像素进行分类。

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1、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渊源,即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对已经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形式规范,内容协调的成文法系统。

3、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

4、法律清理:亦指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围内的法律文件从体系、内容上进行审查、分析和整理,并作出继续适用,需要修改、补充或废止决定的活动。

5、法律体系: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各个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在一致的统一体。

6、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对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7、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8、权力:权力是合法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或者处理他人财产或者人身的能力。

9、人权:人权是指那些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护生存、从事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最普遍的权利。

10、法的规范作用: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1、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为本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模式,引到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预测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何种行为方式。

12、法律的预测作用:根据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推测出,在特定情况下别人将会如何行为以及自己应如何行为。

13、法律解释:在法律的运用过程中对法律的含义进行理解、阐明进而实现运用目的活动。

14、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的基本性原理和重要准则的综合体。

15、法律规则: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设臵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和简答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和简答

名词解释1现代汉语广义: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仅指普通话。

2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3音节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比音素大一级的语音单位。

说话和听话时,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

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4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5笔画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

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6独体字和合体字指事(独体)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的造字法。

会意(合体)是几个偏旁合成为一个新字的方法,新字的意义由偏旁融汇而成。

独体字:是指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汉字,或者说分不出偏旁的汉字。

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或者说由偏旁和偏旁组合而成的汉字。

7汉字的标准化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定量、定形、定音、定序,这项工作叫做汉字的标准化。

(一)定量规定现代汉语的用字数量。

(二)定形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三)定音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8词义的色彩意义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

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的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一定的关系。

a 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源自现实的人的情感。

所有的词据此可分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立场态度和语言使用上的一些看法。

b 语体色彩c 形象色彩词义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

9语义场语义场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10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定义:最常用、最必需、最明确特点:全民性、稳固性、能产性根词:具有很强构词能力的基本词词根:合成词中的实语素。

定义: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特点: 不具有全民性、稳固性差、构词能力弱11义素对词的义项加以进一步分析后得到的语义特征,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1、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统一排出和处理的系统称作区域排水系统。

2、自由水头:仅对有压流,指节点水头高出地面高程的那部分能量。

3、连通图:从一个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相关联的边和顶点,可以到达其余任意一顶点,称图为连通图。

4、如果从连通的管网图中产出若干条管段后,使之成为树状管网,则该树状管网称为原管网图的生成树。

5、管段水力特性是指管段流量与水头之间的关系。

6、管网流量平差:通过不断校正管段流量,使水头损失闭合差不断减少,直至闭合差接近于0,这种不断校正管段流量的过程称为管网流量平差。

7、在投资偿还期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之和为最小的流速,称为经济流速,一次来确定的管径称为经济管径。

8、节点服务水头:节点地面高程加上节点所连接用户的最低供水压力。

规定:一层楼10m,二层楼12m,以后每增一层,压力增加4m9、控制点:给水管网用水压力最难满足的节点10、管网造价:在管网优化设计计算中,仅考虑管道系统和与之直接配套的管道配件及阀门等的综合造价,称为管网造价。

11 、年费用折算值:在一定投资偿还期内的管网建设投资费用和运行管理费用之和的年平均值。

12、给水管网调度SCADA 系统是集成化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13 、排放系数:污水量定额与城市用水量定额之间的比例称为排放系数。

14、污水量日变化系数Kd :指设计年限内,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15、污水量时变化系数Kh :指设计年限内,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改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16、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z :指设计年限内,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Kz=Kd'Kh。

17、本段流量和集中流量:污水管网的节点流量是该节点下游的一条管段所连接的用户污水流量与该节点所接纳的集中污水流量之和,前者称为本段流量,后这称为集中流量。

18、不计算管段:直接采用最小管径和相应的最小坡度而不再进行计算,这种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19 、最小设计坡度:将相应于最小设计流速的管道坡度称为最小设计坡度。

简答题与名词解释的区别和联系

简答题与名词解释的区别和联系

简答题与名词解释的区别和联系在学习和考试中,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是常见的题型。

虽然它们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察。

本文将对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探讨。

一、简答题的特点与应用场景简答题是一种常见的开放性问题,要求回答者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对问题进行回答,通常没有固定的答案格式。

简答题的特点如下:1. 灵活性:简答题没有严格的答题格式,回答者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

2. 开放性:简答题的答案可以有多种解释和观点,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3. 考察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简答题要求回答者理解问题的本质,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进行回答。

4. 应用场景:简答题常见于学科知识的应用和理解、专业领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等。

简答题的应用场景广泛,可以用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察、对专业人士专业能力的评估,还可以用于辩论赛、面试等环节。

二、名词解释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名词解释是一种具体的回答问题的方式,要求回答者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名词或专业术语的含义。

名词解释的特点如下:1. 精确性:名词解释要求回答者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解释名词或专业术语的含义。

2. 明确性:名词解释要求回答者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确保回答的准确和清晰。

3. 无主观性:名词解释回答中应避免个人主观意见和解释,以确保客观性。

4. 应用场景:名词解释常见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考试、科研领域的术语解释等。

名词解释的应用场景主要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教育考试中,通过回答名词解释题,考察学生对专业术语和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简答题与名词解释的区别尽管简答题和名词解释都是题目形式的知识考察方式,但它们在形式和要求上存在显著区别。

1. 答题形式:简答题要求回答者用语言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可以呈现为文字叙述、图表描述、案例分析等多种表达方式。

名词解释则要求回答者给出一个明确而简明的定义,一般以短语或简短句子的形式呈现。

名词解释和简答

名词解释和简答

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2.关键期:个体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

、3.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也是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4.认知方式:又称为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5.学习: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6.认知结构: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7.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

8.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描述世界,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9.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10.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的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1.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1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序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1,汤刑。

答:汤刑是商代刑事法律内容的名称,是商代,国家在调整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法律规范:内容上主要是刑罚以及适用原则的汇集。

根据《左转》“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但实际上后世商王也有对其有所损益,根据《竹书纪年》“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

”故而一般认为,“汤刑”应是代为概称商代法律,而不限于特定某代商王所制定的某一部成文法。

2,廷杖制度。

见笔记本。

3,具五刑。

见笔记本。

4,春秋决狱。

见笔记本。

5,理藩院。

见笔记本。

6,廷行事。

见笔记本。

7,《十九信条》。

见笔记本8,明德慎罚。

答: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思想。

“明德”就是要崇尚道德,统治者应自律并对人民施以耐心的教化;“慎罚”就是要用审慎的态度适用刑罚,以保赤子之心来保护臣民。

明德慎罚死刑的提出,一方面动摇了神权法思想,在“神”之外,指出了“民”的重要,缓和了商纣王时期的社会矛盾。

另一方面,其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的“重民”、“民本”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9,三不去。

答:这是对于丈夫或附加解除婚姻的单方权力限制,主要有三种情形:有所取无所归,即如果休妻会导致妻子无家可归;有更三年丧,即妻子为公平养老送终并拂过三年大丧;前贫贱后富贵,即在婚后丈夫有贫贱变为富贵。

客观地讲,这种对丈夫单方面权力的限制和对妻子权益的保护的规定也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10,《元典章》答: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并不是一部有朝廷统一制定、颁布的法典,只是地方官吏将自元世祖开始,国家颁布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各方面的法律文件进行抄录(设计会变的法律形式包括条格、诏制和成例),在此基础上,将其制度内容按照诏令、圣教、朝纲,台纲以及六部委纲目进行会变而成的一部法规会变作品,共计六十卷。

内容上一形式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和司法审判规范为主。

经过中书省对内容进行审查后,核准在全国发行,对元朝法律事件祈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当今系统研究元朝法律文件内容也有非常宝贵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生态入侵的四个阶段。

①入侵:生物离开原生存的生态系统到一个新的环境,绝大部分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②定居:生物到达入侵地区后,经过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驯化,能够生长、发育并进行了繁殖,至少完成一个世代。

③适应:入侵生物已在新地区繁殖了几代。

由于人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小,所以,种群数量增长不快,但每一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

④扩展:入侵生物已基本适应于新生态系统中生活,种群已发展到一定数量,具有合理年龄结构和性比,并且有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
2.简述三种年龄锥体的特征?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

正金字塔型。

②稳定型:幼年、中年、老年个体数量大于相等;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钟型。

③下降型:1.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下降。

壶型
3.简述三种存活曲线的特征,每种存活曲线至少列举一个物种。

①Ⅰ型:幼年存活率高,大多数个体在老年时死亡。

如人类、大熊猫、大角羊、山羊、华南虎等。

②Ⅱ型:幼年、中年、老年个体死亡率相似。

如小型哺乳动物、成鸟、水螅等。

③Ⅲ型:幼年个体死亡率高,之后死亡率低。

如鱼类、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牡蛎等
4.请问r- 与K-对策者的特征主要区别有哪些?
5.请问捕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有哪些?
①生物群落的能量由捕食作用得到传递;
②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种群进行合理的调节;
③捕食者在被捕食者的进化中起着选择性作用。

6.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7.举例说明资源与条件有什么区别?
条件:有机体不能消耗也不能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鱼类来说温度、酸度、太阳辐射是它的条件。

资源:有机体可以利用并可以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植物来说光和无机营养物就是资源,对动物来说食物和空间就是资源。

资源与条件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

有时因类群而异,如太阳辐射对昆虫来说是条件,但对植物来说就是资源;有时因时间与环境状况而异,同一因子既可以是资源,也可以作为条件,如在干旱季节,水分对植物来说是资源,而在雨季,特别是降大雨时,会将植物打倒或冲走,这是水分却变成了条件。

8.从生态学角度考虑,C3和C4植物有哪一些区别?
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三碳植物,碳吸收效率低,故叶子气孔开放时间长,失水多即水利用效率低,能量消耗低,一般生活在除热带和沙漠之外其他栖息地中。

如小麦、水青冈。

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四碳产物,碳吸收效率高,故叶子气候开放时间短,失水少及水利用效率高,但能量消耗高,一般生活热带和沙漠地带。

如高粱、玉米。

9.三种演替模型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0.简述三种演替群落顶级学说。

单顶级学说:一个气候区只有一种顶极群落,究竟产生什么样的顶极群落,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

多顶级学说:任何一个地区的顶极群落可以有多个,如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动物顶级
顶级-格局学说:环境条件存在梯度变化,顶极类型也是连续逐渐变化的。

11、种群的特征、参数有哪些?并分别加以简单描述。

①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或种群大小,描述种群数量的大小;
②影响种群密度的4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死亡率,称为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迁入率表示种群的所得,死亡率、死亡率表示种群的损失,种群数量动态变动取决于这两组力量的对比。

③除此之外,种群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如年龄结构、性比、种群增长率、种群空间分型等,
种群增长模型没有将次级种群参数考虑进去,而自然种群的实际变化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受这些参数的影响,如通常采用年龄锥体(金字塔)表示年龄结构,可用来分析种群的动态变化,一个种群的有效性比对种群的实际出生率有着影响
12、请列出8种种间关系,并简要描述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

①8种种间关系:竞争、偏害作用、捕食、寄生、中性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②各种种间关系特点如下:a. 竞争:两个物种彼此相互抑制,对对方均产生不利影响;
b. 偏害:对一个物种无害也无利,对另一物种有害;
c. 捕食:一个物种以另一物种为食,捕食者数量少于猎物的;
d. 寄生:寄生物寄生于寄主的体内或体表,寄生物的数量多于寄主;
e. 中性:两个物种互不影响;
f. 偏利:对一个物种有利,对另外一个物种无利也无害;
g. 原始合作:对两个物种均有利,但两者彼此可以独立;
h. 互利共生:对两个物种均有利,两者相互依靠,彼此不能离开。

13、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他们是如何组成生态系统的?
①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

生态系统包括以下4种主要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

消费者摄食植物已制造好的有机物质,通过消化、吸收并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

分解者的主要功能与光合作用相反,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③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亚系统,以及无机的环境系统,都是生态系统维持其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成分。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能流、物流(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而形成的一个物种间、生物与环境间协调共生,能维持持续生存和相对稳定的系统。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2最小因子定律:在稳定状态下,某种物质的可利用量接近于物种所需的临界最小量时,生物生长就会受这种最小量因子限制
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过多或过少,超过了某种生物能够忍耐的极限,就会使该生物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4限制因子定律:在众多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长、
繁殖、扩散的因素,这个因子被称为限制因子
5生态位:生物在环境中占据的位置
6范霍夫定律:在一定范围内,体温每增加10°,变温动物的生理过程速率加快约2倍,这种关系称为范霍夫定律或Q10定律
7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强度,再增加光强,光合速率反而降低,这一转折点称为光饱和点
8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作用率与呼吸作用率的交叉点就是光补偿点,此处的光照强度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9种群: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10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在种群中占据的比例或配置情况
11群落:相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或生境中的各种群落的集合
12群落交错区:两个不同群落交界的区域,实际上是群落的边缘或过渡地带
13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的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入侵,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14边缘效应:群落边缘区的环境特点明显有别于两个群落中心区的特点,通常将生态交错区内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变化的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15先锋物种:最先占领新生境的物种或裸地上最先形成的物种
16食物链: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7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环境间由与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而形成统一整体
18生物量:某一特定观察时间段,某一空间范围内现有有机体的多少
19生产量:在一定时间段内,某一种群生产出的有机物质的定量
20生物放大作用: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体中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21初级生产:绿色植物(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并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22次级生产:除了自养生物以外的其它有机体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

包括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
23生态等值种:相同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
24生物地化循环: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生物成分之间、生物成分与物理成分之间的交换和循环以及化学物质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交换和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