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图片
常见人体寄生虫 医学原虫
![常见人体寄生虫 医学原虫](https://img.taocdn.com/s3/m/937b081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7.png)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4.寄生虫学检查
在粪便中检获大、小滋养体、包囊均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常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硫酸锌离心浮聚法,碘液染色法 。也可采用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等免疫学的方法辅助诊断。
5.防治原则
加强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防止粪便污染水源;注意个人 卫生,饮食卫生,消灭苍蝇和蟑螂;普查普治病人和带虫者 ,常用的驱虫药有甲硝咪唑,甲硝磺酰咪唑等。
(3)配子体
1)雄配子体 2)雌配子体
三、疟原虫
2、生活史
三、疟原虫
3.致病性
(1)发作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胀破红细胞引 起疟疾发作,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退 热三个连续阶段。发作周期与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的 周期一致。间日疟隔日发作1次,三日疟隔两天发作1次, 恶性疟隔日发作1次或不规则发作。 (2)再燃 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重新感染的情况下, 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 再次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再燃。引起再燃的原因是:虫体 抗原发生变异及宿主免疫力低下。
小结
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感染阶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核包囊,感染方式误食,致病阶段大滋养体。
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分为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内期,引起疟疾。疟 原虫的生活史中,人是中间宿主,蚊是终宿主。感染阶段子孢子,感染 方式雌性按蚊叮咬,生殖方式世代交替。
阴道毛滴虫寄生于女性阴道、尿道以及男性尿道和前列腺,可引起 相应部位的炎症。虫体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在 人群中传播。
三、疟原虫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和肝细胞内,引起疟疾。寄生于人体 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 形疟原虫,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现以间 日疟原虫为例介绍如下。
人体寄生虫图片
![人体寄生虫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305bfd6d580216fc710afd37.png)
133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精选ppt
134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5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6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7
溶组织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8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9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40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41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14
肥胖带绦虫成虫(牛带绦虫成虫)
精选ppt
115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ppt
116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ppt
117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ppt
118
肥胖带绦虫成节
精选ppt
119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ppt
120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ppt
121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ppt
122
带绦虫卵
精选ppt
精选ppt
142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精选ppt
143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精选ppt
55
曼氏迭宫绦虫成节
精选ppt
56
曼氏迭宫绦虫虫卵
精选ppt
57
曼氏迭宫绦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精选ppt
58
曼氏迭宫绦虫第二中间宿主:蛙
精选ppt
59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精选ppt
60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精选ppt
人体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https://img.taocdn.com/s3/m/d79a31848e9951e79a8927de.png)
一、引言
1.人体寄生虫学定义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安康有关 的寄生虫的形态构造、生命活动规律, 寄生虫和人体以及外界环境相互关系 的一门科学。
3〕人体寄生虫学范畴
人
医学原虫学
体
Medical Protozoology
寄
医学蠕虫学
生
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人、猫、犬、野生肉食动物)
成虫
虫卵 水
(肺)
(痰)
( 经 口 )
毛蚴
(水)
胞蚴
( 母雷蚴 川
卷 螺 子雷蚴 )
童虫
(肌肉)
囊蚴
(猪、野猪)(溪蟹、蝲蛄)
尾蚴
(水)
尾蚴
4、宿主类别: 有些寄生虫在其生活发育过程中,需要更 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在寄生虫发育 过程中需要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宿主,按寄 生虫生活史的特点,对宿主进展分类。
常见人体寄生蠕虫〔吸虫〕
常见人体寄生蠕虫(绦虫)
二、共生现象及其分类
• 在自然界,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 共同生活的现象称为共生现象。
• 根据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将 共生现象归纳为共栖、共生和寄生三 种类型。
1)共栖(commensalism) :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在生态上有恒定的关 系,一方获得利益,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如鮣 鱼与大鱼;在人肠腔内生存的结肠内阿米巴,以 食用结肠内细菌生存,人和结肠阿米巴的关系即 为共栖关系。
5.生活史类型
直接型:
•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 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蛔虫等。
间接型:
•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 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肝吸虫 等。
第四讲:丝虫
![第四讲:丝虫](https://img.taocdn.com/s3/m/bc8d8e7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c.png)
第四讲:丝虫、旋毛虫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微丝蚴,幼虫在某些节肢动物中间宿主体内进行发育。
当这些中间宿主吸血时,成熟的感染期幼虫即从其喙逸出,经皮肤侵入终宿主体内发育成成虫。
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8种,即: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马来布鲁线虫(Brujia malayi)帝汶布鲁线虫(Brugia timori)旋盘尾线虫(Onchoerca volvulus)罗阿罗阿线虫(Loa loa)链尾唇棘线虫(Dipetalonema streptocerca)常现唇棘线虫(Dipetalonema perstans)奥氏曼森线虫(Mansonella ozzardi)在我国仅有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近年来国内有少数罗阿丝虫病例报告,均系在国外感染的回国人员。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and Brujia malayi)丝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两种丝虫引起的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橡皮肿。
重点:微丝蚴形态、生活史特点(包括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致病机理及实验诊断。
难点:丝虫的致病机理。
一.形态:1.成虫:两种丝虫的形态相似。
乳白色,细长如丝线。
雌虫大于雄虫,体表光滑。
子宫内含有不同发育程度的虫卵。
在阴门附近发育为微丝蚴。
2.微丝蚴:虫体细长,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有鞘膜。
体内有很多圆形或椭圆形的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尾遂渐变细,近尾端腹侧有肛孔。
尾端有无尾核因种而异。
以上结构在两种微丝蚴有所不同,其鉴别要点如下:(见图12-18)3.感染期幼虫:又称丝状蚴,寄生在蚊体内。
虫体细长,活跃。
二、生活史:两种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即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的发育及成虫在终宿主体内发育。
人体寄生虫学整理 ppt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整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271ebd49649b6649d7470a.png)
3、毒性与免疫损伤:引起炎症和超敏反
应,引起继发感染甚至诱发肿瘤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天然屏障,皮肤、胃酸、 吞噬细胞等
2、特异性免疫反应: ①消除性免疫 ②非消除性免疫:
A.带虫免疫(premunition)疟原虫 B.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血吸虫
常成为机会致病的根源
2、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
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
3、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 )
非正常宿主—人、不能发育成成虫、组织器官间 窜扰、局部或全身病变
4、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部位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五、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
12
成虫:
体长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 头端向背面仰曲,具有头腺1对,咽 腺3个, 顶端有发达的角质口囊,内 腹侧缘有钩齿2对或板齿1对 雌虫尾端尖,雄虫尾端膨大为交合伞
3
区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体态 口囊 交合伞 背肋分支 交合刺
稍大 8-13mm 呈“C“形 腹侧 前缘有2对钩齿 展开为圆形 远端分支2×3 长鬃状,末端分开
原虫学
叶足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等
人
孢子虫: 疟原虫、弓形虫等
体
寄
吸虫: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等
生 蠕虫学 绦虫:带绦虫、包虫等
虫
线虫:蛔虫、鞭虫、蛲虫、钩虫、丝虫等
学
节肢动物学 昆虫、蜱、螨等
二、重要概念:
1、寄生、寄生虫与宿主:
一种动物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种动物 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对后者造成损害。 这种现象称为寄生(parasitism),受益的一 方称为寄生虫(parasite) ;受害的一方称 为宿主(host) 。
人体常见的寄生虫
![人体常见的寄生虫](https://img.taocdn.com/s3/m/41a7e78827284b73f3425086.png)
人体常见的寄生虫(一)似蚓蛔线虫似蚓蛔线虫又称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肠内未消化的食物为营养,雌雄交配,每条雌虫每天产卵24万个,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外界经3周发育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口-小肠-幼虫孵出-粘膜、粘膜下层—静脉、淋巴管—肝—右心—肺—穿破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一咽部一吞咽-胃-小肠-童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
蛔虫的自然生存期为一年左右。
不良的卫生习惯是感染该病的关键,如不洗手、生吃果菜、喝不洁净水等。
(二)疟原虫疟原虫是人体疟疾的病原体。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两种少见。
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都需要人和雌性按蚊做宿主,并经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世代的交替。
当按蚊刺吸疟疾病人血液时,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胃后,雌配子体发育为雌配子,雄配子体发育为雄配子。
雌、雄配子受精,形成合子。
成熟动合子穿过蚊胃壁上皮细胞,在蚊胃弹性纤维膜形成卵囊。
卵囊形成后即进入抱子增殖阶段,形成子抱子,子抱子可随蚊血淋巴到达蚊唾腺内。
当雌蚊再度刺吸人血时,便可随唾液进入人体。
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作期间为潜伏期。
一般间日疟短者11~25天,长者6~12个月,个别可长达625天。
疟疾发作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内期疟原虫裂殖子胀破红细胞,裂殖子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引起发热。
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这种周期性特点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即和裂殖子从所寄生的红细胞释出的时间一致。
间日疟疾和卵形疟疾为隔日发作一次;三日疟疾为隔两天发作一次;恶性疟疾起初为隔日发作一次,以后则出现每天发作或间歇期不规则。
蚊虫叮咬是本病致病原因。
(三)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或肠系膜静脉,以吸盘吸附在血管壁上,以血液为食,寿命3.5-5年,少数20~30年。
人体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https://img.taocdn.com/s3/m/fefbc98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f.png)
生活史
疥疮的临床症状与病灶表现,与疥虫的生活史有关。疥虫从卵到成虫需10-14天,成虫约可生存4-6周。雌 雄成虫在皮肤表面交合後,雄虫死亡,而刚授精的雌虫会选择人体适当部位的皮肤钻入,挖掘一条曲折隧道 〔burrow〕,在数小时後开始产卵〔ova〕,雌虫每天可产2-3颗卵,总共可产40-90颗卵;3-4天後,幼虫 〔larva〕成熟,会从卵内将卵壳剪破後孵出,在隧道内生活1天左右,即离开隧道于皮肤表面自由爬行,再进入 毛囊或皮肤皱摺内,自掘出短小隧道;幼虫在此短小隧道中经2-3天後形成稚虫〔nymph〕,数日後稚虫蜕变成成 虫〔adult mite〕,再爬行至皮肤表面为另一个世代之开始。约10%的卵可以成熟为成虫。
传播
疥虫〔scabietic mite〕侵犯人体皮肤,引起剧痒,造成丘疹〔papule〕、脓疱〔pustule〕、结节 〔nodule〕、斑块〔plaque〕或水疱〔vesicle or bulla〕等皮肤病灶,此皮肤疾病即为人所熟知的疥疮 〔scabies〕。疥疮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在希腊、埃及、罗马、中世纪欧洲就有类似的描述;文献上有详细记 载是在十七世纪左右,由意大利医师与药剂师所报告。疥疮大多为流行性的案例,少数为偶发性的感染,较常发 生在较为拥挤的环境〔如∶学校、精神医疗机构、安养院、监狱、军队〕、战争、饥荒、免疫不全的患者,或部 分饲养宠物的饲主身上。冬天较夏天有较多的疥疮案例发生,主要因为冬天人们彼此有较多较频繁的接触。
寄生虫一般都是吃进来的。有的幼虫囊虫等也分布在肺部,皮下,甚至脑部眼部。寄生虫对人体是有害无益 的,对人体的损害多是掠夺营养,引起炎症,阻塞血管等。
钩虫
01
基本介绍
02
形态
03
生活史
04
致病
人体寄生虫--扫描电镜图
![人体寄生虫--扫描电镜图](https://img.taocdn.com/s3/m/7c10993f0066f5335a8121dd.png)
保证吓你一跳!瞧瞧显微镜下的人体寄生虫(组图)我们身边有不计其数的生物依靠我们生存。
电子显微镜让我们得以看清这些生活在“人体小宇宙”中的寄生虫。
我们身边有不计其数的生物依靠我们生存。
电子显微镜让我们得以看清这些生活在“人体小宇宙”中的寄生虫。
自然界有许多寄生者和宿主共生的例子。
有些时候,寄生者和宿主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而下面照片中的这些寄生虫却并非此类,它们可没有考虑过宿主的需要,它们消耗我们的食物和营养,破坏人体组织,还会产生能使人患上严重疾病的废物。
头虱图1:头虱的显微照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一只头虱正攀附在一根头发上。
头虱用发达的爪子抓牢发丝。
它们的口器长得特别适宜吸食血液。
图2:头虱的显微照片。
头虱攀附在发丝上的形态。
图3:头虱的显微照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头虱放大55倍后的照片(颜色增强)。
寄生在人体的虱子主要有三种:头虱、体虱(主要寄生在人的衣服里)和阴虱。
头虱是一种无翅的昆虫,它们终其一生都生存在人的头皮上,仅靠吸食人血生活。
雌虱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产卵,一只雌虱每天晚上的产卵量可以达到6-100只!学生们比较容易被传染上头虱。
最主要的症状是感到头皮特别痒,如果仔细观察能在发丝上看到头虱的卵,由于有头虱的排泄物,枕头也会比平常脏。
阴虱图4:阴虱的显微照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阴虱腹部的照片(计算机显色为绿色躯体和红色爪子)。
图5:扫描电子显微镜下阴虱头部的细部照片,清晰显示口器部分,计算机显色为绿色。
阴虱这种小寄生虫生活在人的阴毛、腋毛、体毛中,偶尔也会在眉毛和睫毛中发现。
它们身体呈灰黄色,有2毫米长,形状长得有些像螃蟹。
阴虱很讨厌,但一旦确诊,很容易治疗。
感染阴虱的最主要症状是感染部位瘙痒,在内衣上可以看到黑色粉末状阴虱排泄物,阴毛或其他体毛上有褐色阴虱卵。
由于抓挠感染部位有可能引起相关炎症。
体虱图6:体虱的显微照片。
这张拍摄于2006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了放大152倍的雌体虱腹部末端细部。
寄生虫虫卵镜下图片汇总
![寄生虫虫卵镜下图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56dd1332f60ddccda38a048.png)
名称:蛔虫受精卵大小:45~75μm×35~50μm颜色:棕黄色外形:虫卵呈宽椭圆形;卵壳较厚而透明,卵壳外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卵内含1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与两端卵壳之间有新月形空隙。
名称:蛔虫未受精卵大小:88~94μm×39~44μm颜色:棕黄色外形:虫卵呈长椭圆形;卵壳及蛋白质膜较受精卵薄;卵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折光颗粒)。
名称:脱蛋白质膜蛔虫卵名称:鞭虫卵大小:50~54µm×22~23µm颜色:黄褐色外形:虫卵呈纺锤形;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塞状透明栓;卵内含一个卵细胞。
名称:蛲虫卵大小:50~60×20~30μm颜色:无色透明外形:虫卵呈不对称长椭圆形,一侧较平,一侧稍凸,形似柿核;卵壳较厚(3层,由外到内为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感染期虫卵内含1条胚蚴。
大小:56~76×36~40μm颜色:无色透明外形:虫卵呈椭圆形;卵壳极薄无色透明;卵内含4~8个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明显均匀的空隙。
名称:粪类圆线虫大小:50~58×30~34μm颜色:无色透明外形:与钩虫卵相似,但较小;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部分虫卵内含胚蚴。
名称:姜片虫大小:130 ~140×80~85μm颜色:淡黄色外形:虫卵呈椭圆形;卵壳较薄;一端有个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大小:31~43μm颜色:棕黄色外形: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卵壳薄且透明,极易破裂脱落;卵壳内为一具有放射状条纹的胚膜,胚膜较厚,棕黄色;胚膜内含具有3对小钩的六钩蚴。
名称:溶组织内阿米巴小滋养体大小:10~30μm外形:不含有红细胞。
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可看到滋养体有一个球形泡状核,核膜纤薄,核膜内缘有分布均匀、单层、排列整齐的核周染色质粒;核仁居中,核仁与核膜之间呈现无色的网状核纤维。
名称: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大小:20~40μm外形:含红细胞,核仁小而居中,核膜薄,其内侧缘的染色质颗粒大小均匀,排列整齐。
人体寄生虫学生活史图
![人体寄生虫学生活史图](https://img.taocdn.com/s3/m/5efc1c9ee45c3b3566ec8b6d.png)
《人体寄生虫学》图表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生活史】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
【学习要点及难点】(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及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并殖吸虫(肺吸虫, )【生活史】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囊蚴而感染。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肺吸虫完成生活史需两个中间宿主;囊蚴脱囊后有童虫阶段;常见由肝脏表面或经肝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而入肺;(2)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
前者临床表现较复杂,可以分为: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块型、脑脊髓型、亚临床型及其他型;后者引起皮肤或内脏幼虫移行症。
人体寄生虫图谱(共207张)
![人体寄生虫图谱(共207张)](https://img.taocdn.com/s3/m/a4b88a4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d.png)
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吸虫)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
美洲钩虫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背腹肋
美洲钩虫背腹肋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蝲蛄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人体内的8种寄生虫图赏
![人体内的8种寄生虫图赏](https://img.taocdn.com/s3/m/2b3d346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7d.png)
人体内的8种寄生虫图赏(慎入)从智人出现开始,虫虫们就居住在人类体内。
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约30亿)感染着以下三种虫虫中的至少一种。
它们被哥伦比亚大学的寄生虫学家Dickson Despommier 称作“邪恶三巨头”——大蛔虫,钩虫和鞭虫。
它们中的大多数折磨着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这些地方没有足够干净的饮用水,或有效的卫生系统阻止感染者的粪便污染食物和水,并且那里的人类粪便是要给庄稼施肥的。
而在美国和欧盟最繁盛的寄生虫是蛲虫,大多在儿童身上寄生。
钩虫头部特写和大多数寄生虫通过胃部侵入人体不同,钩虫幼虫可以从皮肤上的汗腺和毛囊扭动进去。
通常当人们行走、坐下或躺在被钩虫幼虫污染过的粪便弄脏了的地上时,这就可能发生。
通过皮肤进入血管,幼虫再到达肺部,引起咳嗽和呼吸短促;接着迁移到喉咙,在这里它们被吞下送到小肠。
它们成熟后约长0.4英寸(10毫米),引发系列症状例如腹痛和贫血——这是虫虫吸取小肠壁血液的结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大约有7亿4千万人患有钩虫感染,他们大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的非洲、拉丁美洲、南亚和中国。
看看大蛔虫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蛔虫病是由蛔虫引发的潜在致死疾病,它是人类身上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多达15亿人。
那些卫生设施差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人们一般通过食用用蛔虫卵污染过的粪便施肥过的土壤里生长的蔬果感染上蛔虫。
在肠道里孵化完后,卵变成幼虫,经血液和淋巴系统迁移到肺部,引起发烧,呼吸短促和气喘。
(有人真的咳出过幼虫。
)通过肺部,幼虫钻进喉咙;在这里它们被咽下送到小肠,再成长为成虫。
(想象一只1英尺或30厘米长的蚯蚓,在你的小肠里爬呀爬。
)严重的会导致小肠堵塞和死亡。
WHO估计蛔虫病每年导致60000人死亡,主要是儿童。
哇哦,鞭虫耶!鞭虫,顾名思义是因为它长的像条牛鞭,可以长到两英寸长(约50毫米,或一拇指宽)。
感染鞭虫最常见的途径是吞入被鞭虫产卵后的人类粪便污染过的土壤(想象:小盆友在泥巴里玩完了,把小手指伸到嘴巴里吮呀吮。
人体寄生虫学 生活史图
![人体寄生虫学 生活史图](https://img.taocdn.com/s3/m/517d900552d380eb62946d2a.png)
《人体寄生虫学》图表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生活史】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
【学习要点及难点】(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生活史】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囊蚴而感染。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肺吸虫完成生活史需两个中间宿主;囊蚴脱囊后有童虫阶段;常见由肝脏表面或经肝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而入肺;(2)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间日疟原虫(Pv.)
间日疟原虫环状体(Pv.R)
间日疟原虫环状体(Pv.R)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Pv.T)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Pv.T)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Pv.T)
钩虫卵
钩虫卵
钩虫卵
钩虫卵
钩虫卵
旋毛虫成虫
旋毛虫成虫
旋毛虫幼虫囊包
旋毛虫幼虫囊包
旋毛虫幼虫囊包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
曼氏迭宫绦虫头节
曼氏迭宫绦虫成节
曼氏迭宫绦虫成节
曼氏迭宫绦虫虫卵
曼氏迭宫绦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曼氏迭宫绦虫第二中间宿主:蛙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华支睾吸虫虫卵
华支睾吸虫虫卵
华支睾吸虫虫卵
华支睾吸虫虫卵
华支睾吸虫虫卵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姜片吸虫成虫)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姜片吸虫成虫)
日本血吸虫成虫中间宿主:钉螺
日本血吸虫虫卵
日本血吸虫虫卵
日本血吸虫虫卵
日本血吸虫虫卵
日本血吸虫虫卵
链状带绦虫成虫(猪带绦虫成虫)
链状带绦虫头节
链状带绦虫头节
链状带绦虫头节
链状带绦虫成节
链状带绦虫孕节
链状带绦虫孕节
链状带绦虫孕节
肥胖带绦虫成虫(牛带绦虫成虫)
肥胖带绦虫头节
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卫氏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蝲蛄
卫氏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
卫氏并殖吸虫虫卵
卫氏并殖吸虫虫卵
卫氏并殖吸虫虫卵
卫氏并殖吸虫虫卵
卫氏并殖吸虫虫卵
卫氏并殖吸虫虫卵
日本裂体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成虫)
日本裂体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成虫)
日本血吸虫成虫中间宿主:钉螺
布氏姜片吸虫中间宿主:扁卷螺
布氏姜片吸虫水生植物媒介:菱角
布氏姜片吸虫水生植物媒介:茭白
布氏姜片吸虫水生植物媒介:荸荠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肺吸虫成虫)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肺吸虫成虫)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肺吸虫成虫)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Pv.T)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Pv.S)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Pv.S)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Pv.G(♀)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Pv.G(♀)
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Pv.G(♂)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Pf.R)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Pf.R)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Pf.R)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Pf.R)
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鞭虫成虫)
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鞭虫成虫)
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鞭虫成虫)
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鞭虫成虫)
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鞭虫成虫)
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鞭虫成虫)
鞭虫卵
鞭虫卵
鞭虫卵
鞭虫卵
鞭虫卵
蠕形住肠线虫成虫(蛲虫成虫)
蠕形住肠线虫成虫(蛲虫成虫)
蠕形住肠线虫成虫(蛲虫成虫)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Pf.G(♀)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Pf.G(♂)
雌性按蚊
雌性伊蚊
雌性库蚊
雄性人虱
雄性人头虱
雄性人头虱
雄性耻阴虱
雌性耻阴虱
毛囊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雌性疥螨
人体寄生虫学标本
似蚓蛔线虫成虫(蛔虫成虫)
似蚓蛔线虫成虫(蛔虫成虫)
似蚓蛔线虫成虫(蛔虫成虫)
似蚓蛔线虫成虫(蛔虫成虫)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感染期蛔虫卵
感染期蛔虫卵
感染期蛔虫卵
肥胖带绦虫头节
肥胖带绦虫头节
肥胖带绦虫成节
肥胖带绦虫孕节
肥胖带绦虫孕节
肥胖带绦虫孕节
带绦虫卵
带绦虫卵
带绦虫卵
带绦虫卵
带绦虫卵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
细粒棘球蚴
细粒棘球蚴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蛲虫卵
卵壳
蝌蚪期胚蚴
蛲虫卵
蛲虫卵
蛲虫卵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成虫 (十二指肠钩虫成虫)
美洲板口线虫成虫 (美洲钩虫成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成虫 (十二指肠钩虫成虫)
美洲板口线虫成虫 (美洲钩虫成虫)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
美洲钩虫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
美洲钩虫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虫背辐肋
美洲钩虫背辐肋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