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日讲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下边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课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以下说明:一、说教材(第一教材剖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和化学反响的多样性是化学科学的客观存在,人们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应当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研究,这既是化学科学的规律,也切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所以化学的分类是化学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本节分为两部分,一是物质的简单分类,二是分别系及其分类。
物质的简单分类是对酸、碱、盐、氧化物内容的回首与提高;分别系及其分类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将混淆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胶体是新知识。
教课目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心理特点,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目标能够依据物质的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剖析认识常有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交错分类法③知道依照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别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1④知道胶体的性质,特别丁达尔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3从平时生活中学生所遇到的一些常有的分类案例下手,采纳合作学习的方4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习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一样的知识经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徙。
并进一步经过研究活动,学习与别人合作沟通,共同研究、商讨科学识题的方法。
5感情态度与价值目标6初步成立物质分类的思想,领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效,体验活动研究的愉悦,感觉化学世界的巧妙与和睦,加强学习化学、研究物质变化的神秘的兴趣。
7教课的重、难点8教课要点:认识常有的分类方法教课难点:胶体的观点和性质9二、说教法(再说教法与学法)10、实验促学法:经过实验操作,察看剖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胶体的性11质。
12、情形激学法:创建问题的境界,激发学习兴趣,调换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境界中主动研究科学的巧妙。
13、研究概括法:经过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议论、概括,最后掌握胶体的性14质。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学生状况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本节内容除了让同学们掌握科学分类方法外,还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加以应用,因此意义重大。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 掌握简单分类法,知道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
2.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能够成功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
2.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实际应用。
3.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课时安排: 1课时二.学生状况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重难突破思路:1.通过现实的一些例子,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例如:商场中商品的分类、图书馆中图书的分类以及网络中信息的分类。
目的:比较直观的将学生思维引到主题。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李正兰一.说课的主要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二.【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课题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
结合《2012云南省中学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要求,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以致用,形成多种能力,在复习中加深和领会。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内容,且学生容易出错,常把知识点混淆,所以把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酸、碱、盐等全部进行归纳总结并分类是很有必要的;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形成化学学习的一种思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为今后学好化学奠定了基础。
(二)课标要求、考纲解读1、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 (1)能从组成上识别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解读:要求学生做到(1)能表述信息;(2)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3)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考纲解读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判断,会进行简单分类。
主要内容:(1).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2).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4).单质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5)物质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主要应用:(1)、能从组成上区分氧化物(2)、能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3、往年中考情况分析:•2008年云南15题、2009年昆明28题、2009年云南22题、2010年大理、丽江、怒江、迪庆、临沧24题、2010年昆明15题、2010年曲靖14题、2010年玉溪25题、2010年德宏26题。
•题型:选择题、实验探究题、二)、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2、过程与方法:学会审题获取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思考、分析推理的能力(2)、通过标杆题揭示的方法、规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了解实际的学习习惯三)、学情分析: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形成化学学习的一种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2016学年高三化学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2016 学年高三化学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最具创造性的科学、是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的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三化学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分类》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主要介绍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客桥梁;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本节在全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好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过渡时期,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物质的组成及分类方法还有待于加强,对化学基础实验还需要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教案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物质的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对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认识; -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物质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对物质进行分类。
2.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物质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以常见物质为例,分析不同分类方法和特征。
3. 实验探究(20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提供不同物质样本,让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分类规律。
4. 学生展示与讨论(15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出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 提供更多物质样本,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实践;-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 总结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四、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样本: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实验材料:提供不同物质样本供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实验。
3. 教学PPT:用于概念讲解和示例分析。
4. 学生实验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总结分类规律。
五、教学评估1. 实验记录表:评估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小颗粒是 分散质 。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
固)来分,有9种类型。
分散质
分散剂
气
气 空气
云雾
烟
液
液 泡沫
酒精
糖水
固
固
泡沫 塑料
珍珠
合金
9种类型的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胶体的介稳性因素: 同种胶体粒子电性相似(主因); 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次因)。
胶粒电性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粒吸 附阳离子, 胶粒带正电荷; 如: Fe(OH)3胶体 Al(OH)3胶体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 吸附阴离子, 胶粒带负电荷; 如: 硅酸胶体 土壤胶体
强调: 胶体本身不带电,是胶粒带电!
分类角度多样
交叉分 类法
特点:物 质类别间 有相交叉 的部分
树状分 类法
分类标准唯一
特点:同 层次中各 类别间互 相独立、 没有交叉。
物质分类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1、物质类别分类: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的
物质。
(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构成的物质。 (3)单质: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 (5)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 (6)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
探究:如何区别溶液与胶体? 用丁达尔效应
(1 ) 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光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各位领导,教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分类》。
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的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可以使学生在同类事物相似性方两做到举一反一,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能做到由此及彼,是一与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对此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感受分类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掌握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2.情感目标:增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是学生“知其然”,还要是学生“知其所以然”。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与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教学,知识性内容较为简单,故重难点落在了为学生建立起分类的思想上。
知识、能力、思想是体系的三个要素。
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的培养。
思想是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主线与旧教材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相比,在化学新课程与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形成。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类方法,如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
但这些分类较为浅显,本节课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分类体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分类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类意识和能力。
但对于分类的标准和方法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分散系、胶体等,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同时,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渴望探索新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分散系、胶体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分类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或者是由化学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小编准备了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说课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分类》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主要介绍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客桥梁;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本节在全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好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过渡时期,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物质的组成及分类方法还有待于加强,对化学基础实验还需要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物质的分类说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进行说课和讲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策略四.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是教材分析,在教材结构上,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呈现化学科学的面貌,那么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这节的第一部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是完全脱离以往教材内容体系而新增加的一部分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提纲挈领的作用。
所谓“承前启后”意味着通过学习分类的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梳理,还能为以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提纲挈领”则与新课程的课程内容设置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如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每一种类别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是以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作为切入点展开,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这样的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从共性出发去学习化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我对学生的分析,对于高一新生,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其实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1.掌握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能熟练的用分类图表示分类结果;3.知道分类标准并不唯一,分类标准的确立对分类结果的影响。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1.小组活动,从不同的方面找到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对化学物质和反应进行分类,建构自己的分类图。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湖南花垣县排碧乡九年一贯制中学的教师吴碧盛,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学科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学科的话,那么,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而本节内容则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大量繁杂的物质及其化学反应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高效的研究方法,它在化学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第二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甚至贯穿着整个化学学科学习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学生正处于初高中过渡阶段,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的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知识结构还处于入门期,但是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向抽象型过渡,但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分类观。
本节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所学过的以及将要学习的化学物质,进而形成分类观。
三、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以及对高一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掌握简单分类法,知道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类的含义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首先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和化学反应的多样性是化学科学的客观存在,人们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应该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研究,这既是化学科学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因此化学的分类是化学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本节分为两部分,一是物质的简单分类,二是分散系及其分类。
物质的简单分类是对酸、碱、盐、氧化物内容的回顾与提升;分散系及其分类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胶体是新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析②了解常见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③知道依据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④知道胶体的性质,尤其丁达尔现象2.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兴趣。
3.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二、说教法(再说教法与学法)1、实验促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胶体的性质。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和教学目标1. 教材背景《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的第一节内容,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规律。
2.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化学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等;•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并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了解物质的转化规律,包括化学反应及其表示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物质转化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与元素、化合物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物质转化规律与化学反应及其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例子1)老师带一些物质样品,如铁粉、盐酸、水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质,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方法。
(例子2)老师出示一些物质的图片或名称,让学生根据特点进行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依据。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2.1 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特点提醒学生注意教材P1的内容,解释物质的分类和元素、化合物的概念,重点讲解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按物质的存在状态分类:固体、液体、气体;(2)按物质的组成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3)按物质的性质分类:金属、非金属、金属loids。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分类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2.2 物质的转化规律与化学反应讲解物质的转化规律及其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解释化学反应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包括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物质转化规律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例如铁与盐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出方程式。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如:1.将以下物质进行分类:水、氧气、铁、二氧化碳、盐、可可粉。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说课稿范例(人教版)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说课稿范例(人教版)
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编准备了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说课稿范例,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教材解读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幺,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我放在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思想上。
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科思想的培养。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
学科思想的学习更注重过程性,符合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性与主动性。
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本节教学。
物质的分类优秀一等奖说课稿3篇
1、物质的分类优秀一等奖说课稿导语:学会分类,能运用熟悉的化学物质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分类优秀说课稿,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
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承前启后意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而所谓提纲挈领则是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改变密切相关。
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两种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尝试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分类在,生产社会中的作用,领悟分类在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中的意义,体会科学探究的价值。
3.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课时安排: 1课时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3篇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质的分类》说课稿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物质的分类》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物质的分类》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起始章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分类的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分类观念。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的分门别类也为学生的感性认识奠定了基础。
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做性。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分类的思想并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分类的知识打下基础,并引导学生发现和倡导生活中的化学美。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认识并了解物质分类的多样性,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快乐找朋友”和“制作化学树”课堂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化学、爱化学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分类的思想,让其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从而掌握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思想并掌握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立为:对分类法的理解及其应用。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活动,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和化学反应的多样性是化学科学的客观存在,人们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应该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研究,这既是化学科学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因此化学的分类是化学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本节分为两部分,一是物质的简单分类,二是分散系及其分类。
物质的简单分类是对酸、碱、盐、氧化物内容的回顾与提升;分散系及其分类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胶体是新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析
②了解常见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③知道依据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
④知道胶体的性质,尤其丁达尔现象
2.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兴趣。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二、说教法(再说教法与学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胶体的性质。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胶体的性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胶体丁达尔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最后说一下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及其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让同学们回忆一下,如果走进超市,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物品?去图书馆,如何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书?主要引导学生知道商品和图书是把某些相似的物质分在一起。
进而引入到化学中,人类在二十世纪合成和分离了2285万种新物质,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我们是怎样认识的呢?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必要性。
提出问题:请大家对Na
2SO
4
、Na
2
CO
3
、K
2
SO
4
、K
2
CO
3
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一是分为钾盐和钠盐,二是分为碳酸盐和硫酸盐。
提出问题:由此可见,角度不同,同一物质会在不同类别中,大家认为上诉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呢?为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知道,两种方法一起用更好,因为对物质的认识会更全面。
从而引出交叉分类法,并给学生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法所依据的标准有局限性,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为了全面的认识某物质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
分类。
例如Na
2CO
3
从阳离子角度属于钠盐,从阴离子角度属于碳酸盐。
让学生阅读教材P25第一自然段,引出树状分类法,给学生强调,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让学生看图2-3,树状分类法举例,加深对树状分类法的理解。
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数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组成分为氧化物和酸碱盐。
让学生在框内填上具体物质,进一步体会树状分类法的应用。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习题练习。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2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
首先以实物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展示NaCI溶液、淀粉溶于水形成的混合液和泥水混合液,让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进而引出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都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体系,我们把它们称为分散系,被分散物质称为分散质,如NaCI,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H
2
O。
提出问题:根据物质的状态,可以把物质分为三大类:气态、液态、固态,如果把状态不同的分散质分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分散系?引导学生阅读P24 2-2,读书有九种分散系。
然后引导学生去认识、去举例在生活中这九种组分的例子,例如气体和液体→雾、云;液体和固体→油漆;固体与液体→混凝土,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散系与分散质的种类与不同。
在这个基础上向学生讲解液体分散系的分类: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直径<1nm,浊液的分子聚合体直径>100nm,如果直径在1nm--100nm,该分散系为胶体。
举例生活中的胶体,稀豆浆、牛奶等,使学生能将化学联系生活,增加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接下来讲解胶体。
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1、2、3来学习胶体的性质。
实验1:Fe(OH)
3
胶体的制备,制备过程一定要给学生交代清楚,需要特别强
调,是把浓的FeCI
3滴加到沸水中,不是冷水,也不是稀的FeCI
3
溶液。
实验2:光束分别通过Fe(OH)
3胶体和CuSO
4
溶液,这个实验也是本节的重点。
当激光笔的光线照到Fe(OH)
胶体时,我们可以看见有一道光亮的通路,同样照
3
到硫酸铜中却没有。
学生一定会好奇这是为什么?从而由我讲解丁达尔效应及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散射)和应用(区分胶体和溶液)。
并采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例如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等,使学生能将化学联系生活,增加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胶体与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胶体能透实验3:Fe(OH)
3
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实验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科学视野,我进行讲解和归纳胶体
胶体的电泳运动、以及聚沉性质。
的其他性质:布朗运动、正电荷Fe(OH)
3
最后,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习题练习。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