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绪论 岩层产状和地层接触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大地构造学发展的两个主要时期:
历史大地构造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以槽台理论的建立为标志,开创了以地层分析的方 法研究地球构造发展史的新途径,侧重对构造特征和构 造史研究,地球动力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第一章 绪论
大地构造学发展的两个主要时期:
地球动力学时期(20世纪中期以来):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一、原生构造对构造地质研究的重要性
原生构造:指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岩浆岩在岩 浆侵位和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构造;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岩层或岩体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产 生的次生构造;
有些原生构造是观察和研究次生构造形态、产状及其变形 特征的识别和比较的标志;
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
软沉积变形的形成作用包括: a,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 b,重力滑塌和滑移作用; c,孔隙压力效应和水体扰动作用;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四、软沉积变形
A, 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
当砂层沉积在塑性的泥质层之上因差异压实使沉积物发 生垂向流动所致;
(1)火焰状构造
3. 残山:
地史中的古地貌山,即老 的基岩遭受剥蚀时,较坚硬 的岩石形成的正地形;外形 多为浑圆丘陵,幅度较小;
褶皱式潜山剖面 八里庄潜山剖面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二、潜山的分类
岩性分类:
根据潜山核部的岩石类型不同,可将潜山分 为:
碳酸盐岩潜山,最有利于储集油气; 碎屑岩潜山, 火山岩潜山; 变质岩潜山;
构造运动能影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强弱,又能影响岩石抵抗风化、 剥蚀作用的能力,例如,构造运动可以使正在进行的剥蚀作用 加剧或减弱,甚至使之完全停止作用,并反过来由剥蚀变为沉积。
可见,构造运动是决定地貌的主导因素。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一、原生构造对构造地质研究的重要性 二、层理及其识别 三、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顶底面 四、软沉积变形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三、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面向 面向的确定:
(3)波痕:沉积物表面由于水、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波状 形态,主要发育在砂、粉砂和碳酸盐岩表面。用于确定岩层 顶、底面的主要标志是振荡式浪成波痕,峰尖谷圆,尖峰指 向顶面;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三、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面向 面向的确定:
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岩层产状和地层接触关系
第一节 岩层产状 第二节 岩层厚度 第三节 地层接触关系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第五节 沉积岩层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第一章 绪论
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s):
泛指地壳运动形成的地球构造现象和特征,包括从大地构
(1)交错层理:前积纹层形态多表现为上陡下缓,前积 纹层的顶部多被截切,与层系面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 缓收敛,与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三、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面向 面向的确定:
(2)递变层理: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变细, 单层的顶面与其上一层底面常为突变;
第二章 岩层产状和地层接触关系
第一节 岩层产状 第二节 岩层厚度 第三节 地层接触关系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第五节 沉积岩层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一、基本概念 二、潜山的基本类型 三、披覆构造的时代分类 四、潜山的成因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一、基本概念
潜山(buried hill):又称古潜山; 早期定义: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的基岩古地貌
被上覆沉积物 填充掩埋成岩后, 上覆岩层底面形成 突起印模;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三、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面向
面向的确定:
(6)底面印模:当水流或涡流在松软沉积物上流动时, 由于涡流对沉积物的侵蚀或水流携带物(介壳碎片、岩屑、 树枝等)对沉积物表面 的刻划,会在沉积物表 面留下凹坑、沟槽,它 们被砂质充填,成岩后 它们多在泥质岩层之上 的砂岩底面形成底面印模, 常呈舌状凸起或细长的脊状;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四、软沉积变形
C, 孔隙压力效应
饱和水的砂层被不透水层封闭并受到重压时,砂层 中的孔隙水产生异常高压,导致: 碟状构造
发育于快速堆积又饱含孔隙水 的细粒砂层内,高孔隙压力导致孔 隙水向上运动,冲断砂质纹层,截 切砂质层成碟状;碟的直径1-50cm, 边缘上翘,横向上断续分布,垂向上 互相叠置;碟状纹层凹面指向岩层顶面;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二、层理及其识别
层理的识别:
(1)成分的变化:在成分较均一的巨厚岩层中,有时可能 存在成分特殊的薄夹层;
(2)结构的变化:碎屑岩层中碎屑的粒度和形状的变化; (3)颜色的变化:颜色不同的夹层或条带也指示层理; (4)层面原生构造:波痕、底面印模、暴露标志等层面原
构造分类:
B,断阶式潜山:
由单斜岩层与一组抬斜式的 正断层组合而成,如南孟潜山;
渤海石臼坨地垒式潜山剖面
南孟断阶式潜山剖面
C,地垒式潜山:基岩由一组倾
向相反正断层切割,中央断块上升 组成潜山的核部,如石臼坨潜山;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二、潜山的分类
构造分类:
2. 褶皱潜山:指潜山核部由
侵蚀和褶皱两种作用形成, 新地层盖在老地层形成的 遭受侵蚀的褶皱构造之上。
当砂质层堆积在含水且具高塑 性泥质层之上时,差异压实会引起 上、下砂质层与泥质层之间发生相 互垂向运移,泥质层成尖舌状贯入 上覆砂岩层中,形成一排尖舌;火 焰状构造的舌尖指向岩层顶面;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四、软沉积变形
A,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 (2)砂岩球和砂岩枕
在差异负荷状态下覆于塑性 泥质层之上的砂岩层,会因震动 等触发而断开并下陷至泥质层中 形成砂球或砂枕,它们断续相连 或孤立产出,砂岩球或砂岩枕的 凹面指向岩层顶面;
第一章 绪论
构造地质学:
研究各类地质体(岩石、岩层、岩体)在力的作用下 发生的变形及其产生的构造现象;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小型 构造;研究它们的几何形态、组合形式、形成机制和演化 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大地构造学:
研究大规模的诸如地块、造山带、盆地等大型、巨型 乃至全球性构造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演化,包括区域大地构 造学和全球大地构造学;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三、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面向 面向的确定:
(7)生物标志:藻类形成的叠层石,穹状纹层的凸出方 向指向岩层的顶面;古植物的根系分叉方向指向底面;异地 埋藏的介壳化石多保持凸面向上,凸出方向指示岩层顶面;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四、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
造到各种构造特征(如断层、褶皱、岩层、岩体等)。
构造尺度:指构造规模,强调空间尺度;
巨型(造山带、盆地); 大型(复背斜); 中型(褶皱、断层、节理); 小型(小褶皱、断裂,露头或手标本); 微型(偏光显微镜下,各类面理、线理); 超微(电子显微镜下,位错)构造; 不同尺度构造之间存在主次控制关系以及空间上的组合关系; 对不同尺度的构造其研究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研究的方法和 手段也不相同;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四、软沉积变形
C, 孔隙压力效应
饱和水的砂层被不透水层封闭并受到重压时,砂层 中的孔隙水产生异常高压,导致: 大规模冲断作用; 软沉积物发生滑塌; 砂岩墙(液化碎屑流)
穿插贯入于沉积岩等岩石中的板状、脉状砂岩体,由未 固结碎屑物质液化后贯入裂隙形成;内部常具有流动构造 (流动褶皱、流动条带等);
原生构造可以提供关于次生构造形成的地质环境的资料;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二、层理及其识别
层理作为沉积岩最基本的原生构造,是研究构造最基 本的参考面,构造变形主要是通过层理而得以显示;
层理不清的情况: a,成分和结构均一的巨厚岩层中; b,变形变质岩中产生的新生面理掩蔽原生层理;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三、披覆构造的时代分类
古生代披覆构造:古老隆起被古生代地层披盖; 中生代披覆构造:中生代以前的岩层、岩体组成
的隆起被中生代地层披盖; 新生代披覆构造:古潜山被新生代地层披盖而形
成的构造;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四、潜山的形成原因
地貌特征由三个因素决定:
1.外动力地质作用; 2.岩石抵抗剥蚀作用的强度; 3. 构造运动。
(4)泥裂:未固结沉积物露出水面,经暴晒干固收缩形 成的与层面大致垂直的楔状裂缝,常见于粘土岩、粉砂及细 砂岩层面上。
剖面上呈V型,上覆 填充层底面形成脊状印模。 楔状裂缝和脊状印模的尖 端均指向岩层底面;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三、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面向 面向的确定:
(5)雨痕:雨点落在湿润而又柔软的泥质或粉砂质沉积 物表面冲打出圆型凹坑和凸起的边缘。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四、软沉积变形
B, 滑塌和滑移作用
在陆上尤其在水下隆起的斜坡 上,由于重力、水流、震动等引起 软沉积物顺坡滑塌(快而突然)或 滑移(蠕动)所致;多局限于同一 层,厚几cm至数十米或更大;影响 空间可达数十平方公里;
卷曲层理: 具有盘回褶皱和复杂揉皱变形特点; 多限于同一层或个别层内; 缺乏脆性断裂和角砾化;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物变形的鉴别
几何学:与相邻层位变形不协调; ������ 层位局限; ������ 定向性较差
受重力控制,与区域构造力无关; 构造环境:盆地边缘,隆起边缘,地形
相对陡峭处;
隆起;
油田定义:古地貌隆起以及古剥蚀面被后期构 造运动改造而形成的地貌隆起;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一、基本概念
披覆构造:指由于沉积差异
和压实差异等在较新地 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
特点: 顶薄的穹隆构造;
局部隆起,无相应向斜; 深部构造显著,两翼原始倾斜或地层尖灭; 其下伏通常为古地貌隆起(潜山);
以板块构造假说提出为标志,进入大地构造研究新纪元; 摆脱了单纯构造发育史的分析,大地构造理论强调以某种
动力作为立论的基础;如板块构造(地幔对流)、地质 力学(地球变速自转);槽台理论在新时期也努力从深 层分异与板块运动中探讨地槽、地台的形成与演化; 把某种地球动力制约下的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研究方法上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相 结合,促使各分支学科向系统集成化方向发展;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二、潜山的分类
构造分类:
1. 断块潜山:指潜山核部由侵蚀(早期)和断层活动(后期)
两种作用形成,断层活动
控制潜山核部增长幅度;
根据基岩断块体与断层
的组合特征,分为三类:
A,单断式潜山:
由单斜岩层与反向正断层 组合而成,如任丘构造;
任丘单断式潜山剖面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二、潜山的分类
生构造也可以作为确定和识别层理的标志;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三、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面向
面向: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 岩系中岩层由老到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它是 构造研究的基础。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软沉积变形
三、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面向 面向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