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建设银行中间业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金融观察59建设银行中间业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王秀娟1邱焕焕2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建设银行得以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近年来,中间业务量不断增加,能够为建设银行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然而,建设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活动时,面临着诸多风险隐患,可能阻碍建设银行的发展进程。
所以,有关人员有必要对建设银行中间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建设银行 中间业务 风险分析 防范对策前言: 近年来,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
建设银行是我国重要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数量逐渐增多,为建设银行创造诸多经济效益。
但是,伴随建设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发展,风险隐患问题逐渐增多,其中包括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抢占。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近五年来,外资银行市场份额比例从15%增至45%。
由此可见,我国相关部门人员有必要对建设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建设银行中间业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建设银行中间业务的收益比重约占全部收益的8%。
可见,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未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对于建设银行中间业务风险而言,相关人员可能受主观决策失误和客观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对建设银行造成的不必要经济损失。
中间业务风险隐患具有不确定性,为建设银行部门规避风险带来不良影响。
然而,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建设银行大量推广扩大信用中介范围的中间业务、银行竞争压力加大、金融市场监管难度增大、宏观经济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等方面,对建设银行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有影响[1]。
二、建设银行中间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诸多风险隐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建设银行的发展进程。
首先,相关人员在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未能规范其工作流程和满足客户需求,导致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降低建设银行的声誉,甚至对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建设银行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建设银行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技进步,银行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对银行内部控制不断提出挑战。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着观念的更新和体制的创新,经营管理压力空前加大,如何在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价值增加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同时,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经济案件、实现经营效益的稳健、持续、快速增长,是摆在基层行经营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操作风险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管理力量和精力投入不足。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以后,围绕市场拓展、实现经营效益的稳健、持续增长逐渐成为全行日常工作的重心,资产、负债、收入等指标经营的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基层行的经营管理人员在承担着市场营销和经营指标的双重压力之下,对管理投入的力量和精力往往显得不足,两手抓,没有达到两手硬,支行领导班子成员中没有专职分管内控管理的,分管行长既管经营、又管内控,有些分管领导面对经营压力投入精力较多,相对管理投入精力较少,不同程度上表现有“四多四少”现象:定期分析市场多,分析内控管理中问题状况少;日常关心经营指标多,关心检查问题是否一一落实整改少;组织推动营销活动多,推出针对性强化内控管理举措少;经营上投入绩效费用多,内控管理上投入的奖励费用少。
(二)制度建设存在“滞后”。
有的新业务推出没体现“内控优先”原则。
在改革发展中,为业务竞争需要,一些经营产品推出较快,而一些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相对“滞后”,导致管理出现一些断层甚至空白点。
如某支行代发工资业务开办多年,一直没有完整的管理办法、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协议格式要求,直至2006年省、市行才下发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
又如,近年来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保险公司多、保险产品多,但在风险计量、评估、控制上跟不上,缺乏系统的流程和风险检查、控制办法和措施,在业务内控管理上甚至出现了一些边缘化的倾向。
(三)制度执行力衰减。
一是信息传导不畅通。
内部控制视角下建行XX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内部控制视角下建行XX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内部控制视角下建行XX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摘要:操作风险是银行业务中的重要风险类型之一,对于保障银行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XX支行为案例,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探讨了该支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该支行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以提升该支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一、引言操作风险是指在金融机构的各类业务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不足或者存在的漏洞,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声誉和运营稳定性。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操作风险管理对于建设银行XX支行以及整个银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银行XX支行的组织结构建设银行XX支行是一个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包括领导层、部门层和员工层。
领导层负责制定支行的战略定位和业务发展方向,部门层负责具体业务运营,员工层负责日常操作和风险控制。
三、建设银行XX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建设银行XX支行管理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
该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风险防控策略、流程规范和岗位职责划分等方面。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风险防控策略不够具体、流程规范不够严格等。
四、建设银行XX支行的操作流程建设银行XX支行的操作流程包括业务开展、信息录入、审核审批、交易执行和风险监控等环节。
通过对操作流程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操作风险,如信息录入错误、审批授权问题等。
五、建设银行XX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基于对该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问题:一是风险防控策略不够具体;二是流程规范不够严格;三是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四是信息录入和审批环节存在风险。
六、建设银行XX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为了改进建设银行XX支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强风险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落实,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二是完善流程规范,加强对操作环节的监控和审核;三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四是引入科技手段,提升操作效率和准确性。
建设银行信用贷款引发的风险问题与对策
建设银行信用贷款引发的风险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金融社会的日益成熟,快速增长的信贷需求对我国建设银行信用管理系统提出挑战,作为建设银行的主要业务,信用贷款的转型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银行未来的发展。
我国建设银行信用管理在当前已经具有一定效果,深入分析建设银行信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由此可以提出促进信用管理转型的措施,对我国建设银行的自身发展非常有益,从而助推我国经济发展。
给出有针对性的技术、能力、理念方面的转型建议,助推我国建设银行信用管理渐进式转型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设银行、信用、贷款风险引言:建设银行在金融市场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它们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能够平稳运营对维护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以来,建设银行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通过向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融资和结算服务,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社会资源和资金的运行。
这一过程激活了市场活力,从而可以实现价值创造功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经济水平提高,信贷的需求量增加,我国建设银行信贷业务量上涨,目前信贷业务的发展是处于上升趋势中,建设银行需要一直创新,采用大数据技术来管理业务,来增大规模,利用技术层面的强有力优势。
现如今金融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我国建设银行既面临发展的机遇,也面临挑战,在全球化时代,建设银行的发展将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
信用管理是建设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追踪管理贷款人员借款信息,对产生的风险作出有效的管理控制,银行更能有效的管理信贷风险,规划好管理策略,从而提高信贷业务的质量,降低信贷风险因素给银行造成的损失,稳定业务的发展。
一、建设银行存在的问题建设银行信用贷款的风险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信用贷款是建立在客户信用基础上的,如果客户信用不好,可能无法按时还款,从而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增加。
黑龙江省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环球市场/经济视野黑龙江省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孙易卓哈尔滨商业大学MBA MPA教育中心摘要:近年来手机银行市场呈快速扩张状态,手机银行将成为传统银行业未来重要的业务之一。
因此本文黑龙江省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防范对策,规范手机银行业市场秩序,为手机银行业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手机银行;操作风险;防范1.手机银行的发展1.1迅速崛起的通讯技术,开拓了手机银行的先河手机银行又称移动银行,是继银行柜台、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之后,以移动通讯设备作为支付媒介的服务渠道。
1999年至今,各家银行分别推出了STK卡的短消息、WAP、信令通道的USSD等方式。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到2.5代后,又出现了KJava、BREW方式,甚至普通的短消息手机银行实现方式。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相继推出了基于3G的手机银行。
2.2丰富多样的结算模式,奠定了手机银行发展基础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服务,基本实现了账户查询、转账、缴纳电话费、手机话费、网上消费实时支付等银行柜台业务。
由于银行机构的踊跃参与,手机银行得到跨越式发展。
2.黑龙江省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存在的风险分析2.1对操作风险认识不足,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黑龙江省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业还未全面引入操作风险的概念,对操作风险还没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望文生义,片面地认为操作风险就是操作性风险。
事实上,在操作风险的分类中,属于操作性风险的仅包括由人员因素亦即由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
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但二者不能等同。
二是将操作风险视同为金融犯罪。
一般而言,人们认识操作风险是从金融犯罪开始的,在银行业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等同起来在所难免。
但严格来讲,金融犯罪仅是操作风险中的主要类型,并不能涵盖所有类型的操作风险。
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来看,金融犯罪显然不包括那些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流程和系统漏洞以及外部事件等因素造成的操作风险。
中国建设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作者:魏亚慧来源:《财讯》2019年第03期摘要:在中国,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设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尽管建设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内控能力有所提升,但金融大案、不良资产的增加仍在发生,这无疑暴露出建设银行经营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内部控制;操作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市场风险控制内部控制属于管理学范畴,泛指为提高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而采取的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企业各类活动的一系列措施、过程和机制。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建设银行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主要从操作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市场风险控制三方面着手,对建设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建行内部控制的研究,从而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完善银行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防范银行风险,保持银行长期稳健的运行。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1)内部控制的概述内部控制制度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生产经营目标,确保企业财产和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以分工负责为基础和前提而展开一系列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所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
(2)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是确保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经营决策可以顺利执行的需要有效地监督企业内部部门的运作需要一套完善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并让他发挥更好的控制效果,能够促使企业决策的顺利实施。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可以及时发现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及时对它采取措施以及纠正,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是提供真实、有效、可靠的会计信息的需要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内部审计、岗位轮换、职务分离等方法和其他手段能够对会计信息的采集、记录、归类、汇总等过程实现全面的监督与控制,便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
中国的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
Y625069硕士论文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对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对比分析方法,结合国外先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从完善客户评价办法、完善法人授权制度、全面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信贷风险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建设银行改进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同时,针对中国建设银行姜堰市支行信贷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展开实证分析。
本文对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改进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出了对策,因而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对策ABSTRACTInthepaper,curremsituationofcreditriskmanagementandoutsideenvironmentareanalysed.Withtheuseofcomparativeanalysismethod,accordingtothesuccessfulexperiencesofcreditriskmanagememinforeigncountries,itbringsupeffectivemethodsforimprovingcreditriskmanagementinChinaConstructionBankAtthesametime,analysingthecreditriskrealityinCCBJiangyanSub—branch.ThepapersystematicallyanalysesthecreditriskmanagementprobleminCCB,alsoprovidesmoreeffcetivemethodstoimprovecreditriskmanagement.Therefore,thatisofboththeor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Keyword:ChinaConstructionBankCreditBusinessRiskManagementSolutions1绪论1.1研究的背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普遍偏高,风险隐患突出,严重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问题
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问题3?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3.1建设银行风险管理概况3.1.1建设银行风险管理沿革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和改革当中,建行在管理体制、法人治理、境外上市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具有开创性特征的工作。
建行在自身的发展过程当中,将改革风险管理体制始终贯穿当中,是其诸多改革内容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建行在这方面不断的进行努力和尝试,在风险管理体制,以及风险管理机制之上也获得了不小的进步。
在1996年,建行出台《“九五”工作规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纲要》,进而针对资产负债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模式之上幵始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并且进行了多次的大型调整和改革工作。
从最初的通过货款的用途,进而进行业务部分整合,到后来整合表内外信贷业务、境内外业务、本外币信贷业务。
通过信贷和非信贷业务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整合和改造,逐步形成了由单一贷种到多贷种的风险分析,由单一客户授信到单一客户和集团客户授信总量控制并重的风险管理,由信贷向信贷和非信贷并重的风险管理思路和管理架构。
在组织机构之上,1996年建行成立了信贷管理委员会,1997年又在信贷管理部分之下设立信贷风险管理处。
1999年1月,进行了第三次信贷体制改革,信贷管理部门被撤销,并且设立了信贷委员会、信贷经营部等机构。
转变了旧的运营模式,进行全新的信贷监管、经营和审批三个方面相互协调的模式,实施了独立的“信贷审批人”制度。
1999年7月,第一次召开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会议。
2001年自行研发“信贷风险预警评级系统”单机版获得审查鉴定并通过,建行成为了所有银行当中,进行经济增加值管理,以及管理经济资本的最早的银行。
同时拥有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优秀的内部评级系统,在这两个方面的研发和利用,已经大大超越国内众多银行。
2003年通过风险管理部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信贷审批部门的职能。
通过不断的业务调整,不断的加强了风险管理独立特性。
这一步步的改革和探索,有效的提高了建行在风险之上的管理水平,提高了资产质量。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张晓梅王晓雯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2期摘要:操作风险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操作风险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有着特殊的意义。
本文以建设银行为例,针对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系建设缺陷、管理机制建设缺陷、管理手段运用不足、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整合的管理框架、建立完整的管理流程、完善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加快信息技术和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运用的对策,以期提高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也为其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设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经济活动日益丰富,带来了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但是各种违规和欺诈事件也层出不穷,操作风险管理控制日益受到关注。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全行初步建立了操作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明确了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构建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建立了对基层机构监控检查制度。
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提高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建设银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操作风险概述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
操作风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操作风险贯穿了银行业务的全过程、操作风险属于内生性风险、操作风险大多是可控制的、操作风险管理难度大。
巴塞尔委员会依据操作风险的成因将其划分以下七类: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用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客户或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有形资产的损失、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涉及执行或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
二、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系建设缺陷从组织体系上看,“三道防线”缺乏有机整合,监督检查交叉重复,内部协调成本高,管理合力难以形成;业务部门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操作风险管理团队,主要通过配备业务检查人员开展合规检查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
建设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优势和不足
建设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优势和不足建设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拥有广泛的业务覆盖和庞大的客户群体。
在风险管理方面,建设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优势和不足。
一、风险管理实践优势1.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银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流程、方法和工具等。
该体系覆盖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
2. 多层次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建设银行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面做得比较全面。
他们通过建立多个级别的监测指标和模型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进行相应的评估。
这有助于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3. 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作为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包括借款人资格审查、项目评估、风险定价等环节,以确保放贷的风险可控。
4. 多元化的风险分散:建设银行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和产品创新来分散风险。
他们不仅在国内开展各类金融服务,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投资组合多样化来降低整体风险。
5. 强大的技术支持:建设银行注重科技创新,在风险管理方面也不例外。
他们引入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辅助风险监测和预测,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二、风险管理实践不足1. 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市场波动剧烈。
建设银行在面对这种环境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2.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仍有待提升:虽然建设银行引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但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
数据采集和整合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了对风险的准确评估。
3. 风险管理人员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领域,需要专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建设银行在这方面可能还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中国建设银行风险操作管理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风险操作管理研究摘要:操作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当前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热门问题,几乎所有的银行案件归根到底都与操作风险有关。
相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言,操作风险是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必须勇于直面操作风险的挑战。
当然,中国建设银行也不例外。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机构和部门的重视。
建行全行逐步构建了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框架,建立了职责明确的组织架构。
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流程优化、系统建设等多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系统措施,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依然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建设银行仍突出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手段落后等等问题。
与上市公司的形象、与境内外监管机构的要求、与国际大银行相比均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加强操作风险的管理研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管理当中,对提高中国建设银行、以至于我国整个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其安全性、盈利性和竞争能力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中以中国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包括操作风险的界定、分类、特征和管理流程等。
其次结合安徽建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归纳了目前对操作风险管理上认识的一些误区;然后分别从国内外监管要求、国际大银行以及国内同业银行管理、实践进行对比,总体的来分析中国建设银行目前其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最后有针对性的指出中国建设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当前需要突出抓好的重点问题,包括基础管理、整合监督资源、集中管理审计、梳理业务流程、提升IT系统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能力以及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等,探索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并提出了建立整合型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建立流程设计和优化机制、优化激励考核机制,强化流程管理责任、开发运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提升流程管理的有效性及培育健康的操作风险文化等有建设性、创造性的对策和建议。
【银行】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字】银行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会计结算专业作为银行业务操作、资金流动的基础平台,改革压力随之增大,管理要求更加严格。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建立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增强防范和识别风险的能力,是会计结算专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现针对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当前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近几年,随着银行综合业务和全功能银行系统的投产运行,以及全行核算一体化格局的初步形成,通过有效的事权划分、重要岗位分离、事后监督、银企对帐、支付密码、参数表硬控制等手段,全行柜面服务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但由于受业务处理流程、业务管理流程的限制,以及部门间职能分工上存在一些交叉,造成一些风险隐患存在。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支行会计核算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部分职能弱化,一些风险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核算一体化以后,会计核算风险日趋集中,但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来承担日益繁重的会计核算管理任务,绝大部分支行包括基层物理网点的会计核算与风险控制职能是由支行营业部代理行使的,这种机构设置的缺陷,造成了部分管理职能弱化。
一方面,支行营业部作为一级支行的对外营业网点,既承担着本网点的核算管理职能,又承担着支行所属分支机构的核算业务的管理、监督、指导职能,同时还承担着一级支行的计划财务、资金营运、统计、营销等任务,日常工作十分繁杂,其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监督、管理辖属网点的会计核算与风险防范工作;另一方面,支行内控人员的上收,检查、监督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支行对辖属营业网点管理和控制力度弱化,部分网点发生风险隐患也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
二是忽视对支行以下物理网点负责人的监督和管理,导致风险关口前移。
基层网点负责人在现阶段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对外营销的客户经理,又是该网点承担核算管理任务的业务主管,承担着大量的核算业务授权工作。
由于网点人员较少,业务主管一般只配两人,而且多为倒班,如果外出营销就无法授权。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与评价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与评价一、概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的操作风险。
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已经成为建设银行日常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针对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评价。
二、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1、加强组织架构建设。
组织中需要设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风险的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需要强化对操作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2、制定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建设银行应该制订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需要确定各类风险的分类和评估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新业务和产品的管控,避免因为新业务的推广而带来更高的操作风险。
3、加强培训和交流。
操作风险管理需要建设银行员工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技能。
因此,建设银行需要加强内部员工的操作风险教育和培训,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技能。
同时,建设银行还应该加强与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交流和合作,分享操作风险管理经验和措施。
4、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建设银行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或区块链技术等手段,对建设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帮助银行更好地控制风险。
5、加强内部审计。
建设银行需要建立完备的内部审计机制,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定期审核和评估。
内部审计应该强调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全过程,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三、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评价操作风险管理是建设银行日常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其管理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风险控制水平。
评价建设银行风险控制的水平,需要结合建设银行的业务方向和风险规模等因素来综合分析。
可以通过了解建设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数量和质量、业务量和资产质量等数据,得出风险控制水平的评价。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与评价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与评价
相关推荐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与评价
摘要:操作风险是三大金融风险之一,本文结合中国建设银行近几年的风险管理实际情况,探讨其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 者: 金家安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金半月) Journal: POPULAR BUSINESS 年,卷(期): 2010, (7) 分类号: X820.4 关键词: 建设银行 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
《建设银行J分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范文
《建设银行J分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要工作。
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机构之一,建设银行J分行在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建设银行J分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探讨其风险管理策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为银行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二、建设银行J分行财务风险管理概述建设银行J分行在财务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团队。
其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涉及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方面。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
三、建设银行J分行财务风险管理策略1. 风险识别:建设银行J分行通过建立风险库,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分类和识别。
风险库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以便银行能够全面掌握各类风险的情况。
2. 风险评估:银行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程度。
评估过程中,银行会考虑风险的发生概率、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的可行性等因素。
3. 监控与应对:银行通过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发现潜在风险或风险超出可控范围,银行将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
四、建设银行J分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建设银行J分行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二是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不足,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三是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全员的风险意识。
五、解决方案与建议1. 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建设银行J分行应积极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银行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风险管理团队。
同时,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最后是结论和展望。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
1-3-2 论文结构
本论文的主要结构如图 1.1。第一章绪论,引出了下文。第二章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理论和实践综述。对风险、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和实践的演变进行了介绍。第三章是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对建设银行当前风险管理的 组织架构和机制进行描述,对照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 理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引出第四章的对策与建议。
1
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3 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要围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计量技术展开论述,全文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 下:
第一章是绪论。交待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本文研究 的主要问题,同时对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点进行了简单描述。
建设银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中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银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中的问题及对策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近年来,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国内商业银行对推行风险经理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其中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机制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中作用突出,因而倍受瞩目.经过近两年来的业务实践,有效防控信贷业务风险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风险经理制在国内起步较晚,内外部相关的环境与条件不尽理想和成熟,制度建设和流程设计上还不十分完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险经理制实际执行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办法和对策,希望能对促进相关工作更好的开展有所裨益建设银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中的问题及对策◆马敬平王增国一,平行作业的目的及要求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根据国际先进银行对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平行作业的属性定位,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在信贷业务领域实行平行作业,是指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两个条线人员在职责相互独立,业务相互协作前提下,在同一既定信贷业务流程中的条线平行作业,其使命是确保对业务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并妥善把握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平行作业的U的1.实现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平行作业使得风险管理与业务流程同步和实时,将风险控制贯穿于客户经营和信贷管理全过程,着力提升持续性的风险监控与管理能力,减少因监控滞后引发的处置工作被动,通过科学的预案和措施有效规避或降低授信业务风险.2.充分揭示信贷业务风险,防患于未然.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可以有效制衡经营前台因指标压力或激励诱惑引发的"重量轻质"销售冲动,独立作业和职责要求可以使风险经理能够站在相对中立和客观的角度,充分揭示授信业务风险,就其关键风险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预案,尽可能地减少授信业务风险,降低风险损失.3.统筹协调风险控制过程中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提高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把握业务发展机会的能力,银行必须实施基于过程的风险管理,但在业务流程之外增加风险管理"补丁"无疑会添加额外管理成本,而通过实行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平行作业,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业务经营活动中,银行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管理成本耗费,另一方面也因风险控制关口前移而降低了风险成本耗费. 4.有效落实监管要求.2001年10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银行客户尽职调查指引,提出了尽职调查的指导性框架,贯穿业务发起,决策,授信实施后管理以及问题授信等的全过程.并建议各国的商业银行以此为范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国的尽职调查制度.尽职调查的基本精神就是银行在开展业务时,要有从另一视角进行调查,监控,制衡和纠偏的机制,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业务决策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 (: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的基本原则1.目标统一性.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即考量业务盈利性并均衡风险与回报,而不是单一的控制风险,或单一的追求盈利性. 2.视角独立性.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基于其各自职责,分别以各自的视角共同监管客户风险,寻找最佳风险控制途径,遵循既定的业务流程,平行,独立地完成作业.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遵循既定的操作流程和报告线路,对各自的作业结果独立承担责任.3.协调性.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的作业过程,既是相对独立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合作的过程,这种合作主要体现在信息共享,观点交流,业务协作等方面.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是基于共同目标的紧密合作关系,信Mo~lernCommercialBankHerala 2009.9?57?睑管理RiskManagement……~一息共享,充分沟通.二当前平行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队伍状况及作业覆盖面与风险管理要求问存在明显差距1.虽然建立起了一支风险经理队伍,但人员配备及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履岗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风险经理配备的不均衡现象更为突出,多数授信评级业务量较大的二级分行及以下基层机构,都面临风险经理兼职,工作量大,配备不足的问题.2.部分风险经理没有从事过信贷相关业务,或相关经验不足,协调能力不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平行作业的效果和效率.从目前『青况看,受专业素质影响,风险经理审查意见不规范, 风险揭示不充分,不深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3.全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业务发展迅速,其业务规模在有些行甚至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这方面的风险逐步暴露,风险状况不容乐观.在经过近两年来的业务探索和实践后,平行作业已经相对顺利地通过了起步阶段,作业覆盖面应进一步扩大到包括小企业在内的全部公司类信贷业务,并积极探索个贷业务平行作业方法.(:)制度设计J:还不卜分完善,部分作业环节有待进一步明确1.贷款条件落实审核是贷中平行作业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审批决策意见和授信方案得以完整执行的关键流程环节,贷款条件分贷前条件和持续性条件,授信决策中有贷款条件,授信方案中也有贷款条件,目前制度设计上平行作业贷中条件审核的范围现代商业银行导刊58?2009.9还不明确,各行对此存有不同理解.此外,一笔贷款发放前是否存在需要落实的贷款条件,制度上也没有明确相应的权威认定部门.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失和各行理解的差异,贷中平行作业实施起来千差万别,这不仅会使相关监督机制难以有效建立,也使得作业过程潜在相当的操作风险. 2.贷后风险监测职责不清,容易导致相互推诿,作业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作业实施方案规定,客户经理对材料真实性负责,除非突发性重大风险事项外,风险经理认为需要进一步掌握或核实情况的,可以在客户经理的协同下直接取得,也可以直接要求客户经理协助核实和取得.实际执行中,为了规避责任,风险经理往往采取要求客户经理协助取得或核实的方式开展工作,一线情况掌握较少,事实上多数要求客户协助核实的风险因素和数据,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风险经理难以及时掌握信贷资产实际风险变化,对风险监测持续跟踪形成一定影响.3.关于授信申报书中的风险评价意见的处理,按照总行规定,"客户经理应将风险经理的风险评价意见整合到授信申报书之中,并经风险经理签字确认后,报送有权审批机构(人)审批".实际操作中,有的行已明确将风险经理的风险评价意见作为授信申报书的附件,风险经理对附件内容予以确认并签字的方式处理风险评价意见.这种操作模式下,由于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出于不同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模式要求,极容易造成评价意见只谈风险,不讲收益,以偏概全,最终形成的授信方案是一个收益与风险相对割裂的方案,风险经理提出风险防控措施也易从严,力求做到对风险的全覆盖.这一方面会使风险收益平衡的作用落空,决策压力上移到审批环节,另一方面也使部分风险措施根本无法落实,授信可操作性,可实现性下降.(三)时行作业风险经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藩.不到位风险经理所从事的贷前客户调查,客户信用评级评价,项目评估,贷款条件落实情况审查等工作责任明确, 工作负荷大,而目前绝大多数银行绩效奖励往往倾向于前台信贷经营人员, 存在前后台奖励系数的差距和各种补贴,费用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风险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四)风险符理法和技术支持仍有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重视定性分析,如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视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这些分析方法在强化风险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风险识别,度量等方面还很不精确.如信用风险管理中,对借款企业财务状况和市场,对借款企业产品需求的变量因素的微观分析往往不足,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添了困难.三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平行作业工作的设想和建议(?)完善制度没计,明确职责,理顺流程1.进一步明确贷款条件定义,审批决策意见和授信方案中的前提条件,持续性条件,都应纳入平行作业风险经理贷款条件落实审核范围,为避免各层面对是否存有需要提交审核的贷款条件理解上产生歧义,影响执行效果,要求每笔授信业务都需要进行落实贷款条件审核,是否需要落实审核的判断交由风险经理掌握,对于确实不存在贷款条件的授信业务,风险经理也要出具"无条件需要落实"的审核意见.2.在贷款风险监测上,首先进一步明确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的职责, 客户经理负责授信业务贷后管理和Et 常风险监测,客户经理对自己取得的或提供给风险经理的数据资料真实性负责,风险经理对客户经理提供的材料进行风险性分析和诊断,对关键风险进行持续监测跟踪,对客户的例行性回访每季不少于一次.风险经理要求客户经理协助取得材料的范围要有限定,风险定性材料和关键风险点的数据核实必须由风险经理亲自核实和取得.其次,要建立风险经理工作日志和回访记录,详细登记日常工作的目的,取得的资料,数据来源,基本的风险分析和判断等等,以进一步明确尽职程度及El常风险监管的深度. 最后,风险经理在对客户经理或自身回访取得资料进行分析后,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判断,找出影响资产业务风险的关键风险点,及时提示前台,对于存有疑点需要j一HI"充材料以便更充分加以判断的,可以委托客户经理协助取得,对于数据分析初步结果已出现风险苗头目.控制不利将基步恶化趋势的风险判断,必须到现场核实.3.统一采用风险评价意见与授信方案融合方式,客户经理负责撰写的授信申报书等贷款申报材料应该是充分吸纳风险经理意见的方案, 是收益与风险充分平衡后的结果. (二)建立和完善风险经理绩效考核机制将风险资本数量和资产收益率作为平行作业绩效考核基础指标.风险资本数量和资产收益率的不同权重组合分别构成了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客户经理以资产收益率指标为主,风险资本数量指标为辅;风险经理以风险资本数量指标为主,资产收益率指标为辅.银行根据业务的风险资本预算与实际占用额和资产收益率,建立从行长到业务单元总部到各级业务拓展岗位相对称的管理责任位图与业绩考核措施,把分配到各级风险经理岗位的风险资本数量作为责任评价指标,把风险资本收益率作为授权评价指标.各级风险管理岗所控管的风险资本数量根据工作绩效进行动态调整.具体实施时,可将分解到每个风险经理的风险资本细化成基本资本和组合资本两部分,基本资本用于覆盖单笔资产的风险,组合资本用于覆盖风险经理负责的所有资产产生的风险,以强化风险经理通过对风险资本数量的具体计算,实现对信贷产品和关联组合的量化控制. 这两部分资本分配原则是,越是低层级的风险经理,基本资本权重越大,越是高层级的风险经理,组合资本的权重越大.(三)建立风险信息分析平台,丰富风险管理工具客户信息分析系统应该能够为前台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支持,这类分析平台功能应至少包含可视化的行业客户中观,微观层面基本信息,同类客户群的比对信息,同行客户的风险期望及偏差,同一信贷品种的风险期望及偏差,主要金融市场信息和货币产品价格信息, 信息交流模块和重要信息提示等信息.这类分析平台应与商业银行的信息中心数据库对接,通过中间桥梁与数据集中系统连接,以确保客户数据的及时性,一致性,通过科学的建模和设立风险控制参数,建设真正意义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上的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四)积极研究实践小企业和个贷业务平行作业问题小企业信贷业务与一般公司类业务相比,制度上没有信用评级和额度授信要求,在平行作业上应该以贷中,贷后为主,把握关键风险点.个贷业务客户数量多,金额小,自身特点比较鲜明,在平行作业上宜采用组合风险管理模式,以非现场为主,以多维分类的方法批量作业,如通过客户分类及时掌握特定人群的收入变化及对偿债能力的影响,及时提请前台密切关注,加强贷后跟踪等.在这些方面,有条件的分行可以考虑逐步扩大延伸.(五)加强队伍建设,视人才培养要稳步推进平行作业管理模式,必须坚持自己培养为主的原则,加快建设风险分析管理队伍.首先是对现有风险经理的提升性培训,采用脱产集中,网上教育,撰写论文等形式;其次,从经营管理干部和客户经理队伍中选拔,采用考试选拔,晋升提职等形式;第三,从各金融企业,高校,财务公司中公开招聘,采用资格论证,考试面试,试用考核等形式.风险经理较之客户经理更应具备经济理论知识和数理分析能力,以及对风险深刻的理解和持续的洞察力.因此,要从人员性格,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外界敏感等方面综合锻造风险经理队伍.此外,从近两年的业务实践来看,平行作业特性对风险经理个人协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选材和培养上应予更多关注.作者单位:建设银行河北省保定市分行责任编辑:杨金荣MoslemCommercialBankHeral~l 2009.9?59?。
建设银行SD分行操作风险管理
建设银行SD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第3章50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SD分行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辖属下的一级分行,其经营覆盖范围为山东省境内除青岛外的16地市,下辖各类机构773个、员工2万余人。
SD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统一执行建总行的总体政策和部署,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添加。
本章笔者首先介绍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状况和总体要求,然后介绍SD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现状、操作风险损失现状及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挖掘其产生的根源3.1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状况3.1.1操作风险管理基本政策(1)建设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建设银行为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建设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依照我国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参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指导原则,结合建设银行实际情况对操作风险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即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本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2)建设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分类按风险成因分,建设银行将操作风险分为:系统原因、外部事件、内部程序以及人员因素四类其具体描述见表3一1(4)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目标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目标有:一、及时识别、判断建设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业务健康快速发展,三、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四、保证业务持续性,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五、控制操作风险,保证其在建行可接受范围内。
3.1.2操作风险管理架构、职责分工根据监管要求和建设银行发展战略,建设银行持续改进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目前,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如下,总行层面操作风险管理架构设置及其职责见表3一4。
要运作平台,负责贯彻执行总行相关政策,并根据分行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流程,监控分行操作风险状况,汇总分析分行操作风险损失情况,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产品、服务的丰富多样,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作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面临着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建设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以提高建设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进而提升银行整体风险控制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建设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了解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建设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建设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实现风险管理的科学、规范和有效。
2.为其他金融机构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3.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影响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等。
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其中,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的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总结;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案例分析主要选取一些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分析其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和对策。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两方面:1.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报告。
通过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报告。
在深入了解了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建设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进而提升银行整体风险控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操作风险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操作风险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有着特殊的意义。
本文以建设银行为例,针对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系建设缺陷、管理机制建设缺陷、管理手段运用不足、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整合的管理框架、建立完整的管理流程、完善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加快信息技术和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运用的对策,以期提高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也为其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设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经济活动日益丰富,带来了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但是各种违规和欺诈事件也层出不穷,操作风险管理控制日益受到关注。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全行初步建立了操作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明确了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构建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建立了对基层机构监控检查制度。
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提高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建设银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操作风险概述
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
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
操作风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操作风险贯穿了银行业务的全过程、操作风险属于内生性风险、操作风险大多是可控制的、操作风险管理难度大。
巴塞尔委员会依据操作风险的成因将其划分以下七类: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用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客户或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有形资产的损失、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涉及执行或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
二、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建设缺陷
从组织体系上看,“三道防线”缺乏有机整合,监督检查交叉重复,内部协调成本高,管理合力难以形成;业务部门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操作风险管理团队,主要通过配备业务检查人员开展合规检查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
从制度体系上看,制度设计按部门职责来设计,部门职责有很强的主观性和边界划分模糊的问题,造成制度冲突与制度空白并存;操作和管理流程尚未完全标准化,部分制度的可执行性较差。
(二)管理机制建设缺陷
首先,尚未形成主动识别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操作风险的识别仍处于被动状态,主要依靠各内外部的各项业务检查及审计监督识别风险。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没有跟踪监测,导致屡查屡犯的现象。
其次,尚未建立操作风险信息传递和响应机制。
操作风险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和整合,难以为决策层提供有效支持。
第三,操作风
险缺乏差别化管理手段单一。
很多业务环节主要依赖手工操作,未能充分运用技术手段。
(三)管理手段运用不足
首先,过分依赖内部审计,忽略外部审计力量。
在操作风险的管理上,几乎是全部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发现问题,而这些部门又往往人力薄弱。
其次,制度建设跟不上,制度执行不力。
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制度执行不力,未发挥其应有的约束力。
第三,电子化手段缺乏。
目前建设银行的电子化办公系统还不够完善,比如在信贷审批过程中由于人情关系等经常出现授信额度过大等问题。
(四)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第一,内部监督监控缺乏系统性,形成检查真空。
虽然银监会和总行都加大了对辖属网点的监督管理,各种类型的检查项目比较多,但普遍存在照顾情面、检查深度和有效性不强、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等情况。
第二,各类检查的严肃性不够,处罚力度不强,也影响了操作风险的有效防范。
有的检查对违法违纪者碍于情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检查只注重表面整改,处罚力度不足,检查的严肃性遭到破坏。
三、优化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整合的管理框架
首先,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设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明确各部门各层级职责,合理设置管理岗位,整合监督管理资源。
第二,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有效传导机制。
强调总行
各部门间的认识统一,通过各业务条线将总体政策和部门政策直接传递到一级分行的部门中,一级分行各部门将细化的政策传递到基层各级分支机构和部门,保证自上而下政策传导的及时、准确和有效。
(二)建立完整的管理流程
第一,强化操作风险暴露情况识别机制。
应当保证及时性和充分性,针对主要的产品、业务、流程、系统判断其中的操作风险并分析影响因素和可能的损失结果,要同时考虑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第二,完善操作风险风险报告机制,包括定期报告和非定期报告。
定期报告包括银行操作风险源、整体操作风险状况、发展趋势及措施建议。
非定期报告可以融入风险识别、评估、监测过程中。
(三)完善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各类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加大对重点业务、重点人员特别是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重点监督和跟踪监督。
其次,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为充分调动业务部门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参与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可通过经济资本分配和操作风险管理成本配置等手段,并在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操作风险管理的考核指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加快信息技术和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运用
第一,加快操作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开发。
加强业务系统自动化程度,可以有效避免因操作人员忽导致的业务失误,比如推广网络
银行使更多的业务系统自动完成。
第二,完善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可以采用专家预测法、情景模拟法、流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评估方法对业务活动和作业流程中的风险点和控制活动
进行识别和评估,以此支持流程的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内控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元庆,杨旭.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看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南方金融,2005(10):15-17.
[2]徐浩.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时
代,2006(09):58-59.
[3]樊欣,杨晓光.操作风险管理的方法与现状[j].证券市场导报,2003(0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