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控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此期间,出现其它一些自适应控制系统: • 1960年:Li和Van Der提出自振荡自适应 控制系统 • 1960-1961年:Bellman和Fel’dbaum分 别在美国和苏联提出对偶控制 • 1963年:Petrov等人提出变结构系统
• 1973年 :瑞典学者K.J. Åströ m和B. Wittenmark 首先提出自校正调节器(STR) • 1976年 :英国学者D.W.Clarker和Gawthrop提 出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器 • 1979 年: P.E.Wellstead 和 K.J. Åströ m 提出极点 配置自校正调节器和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案 此 外 , 美 国 的 Narendra, Morse , 澳 大 利 亚 的 Goodwin 以及我国学者陈翰馥在自适应控制的 稳定性、收敛性和设计方法上也做了大量研究 工作
自适应控制设计方法
根据系统辨识参数的方式分为两种设计过程 : • 间接法,又称显式法 :首先进行系统参数辨识, 然后利用所辨识的参数以及有关性能指标进行 控制器设计 • 直接法,又称隐式法 :将控制器参数作为系统 的未知数,建立一个与控制器参数直接有关的 估计模型,并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进行求解。 实际应用中,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所设计的自适应 控制器常常习惯地称为自校正控制器,或简称 自校正器。
自适应控制
(修订版)
丛 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年9月
前 言
• 1996年国际自动化领域最权威杂志 《AUTOMATICA》 统计32年来所刊登稿件: 第一位Axelby ,45篇 第四位Åströ m ,25篇 第六位R. Isermann ,21篇 • 使用频率100次以上关键词统计中,“自适应 控制(Adaptive Control) ”名列第一,共出现 305次。
• 确定性线性系统控制器设计结构图
性能指标 控制器 设计 yr + y
-
控制器
被控过程
自适应控制系统结构图
性能指标
控制器 设计
系统参数 辨识 y
yr
+
-
控制器
被控过程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方框图
参考模型 控制器设计 + 控制器 被控过程 e +
-
-
本课程教材
• 自编教材:自适应控制,丛爽编 • 校东区印刷厂购买
本课程特点
• 是一门控制器的设计的课程
• 公式较多
• 有推导,关键是弄懂设计思想;掌握推 导结果;了解控制器的适用范围;会应 用结果
六、自适应控制技术应用领域
• • • • • • • • • 飞行器控制 深空探测器控制 动力系统舰船驾驶 卫星跟踪系统 冶金过程控制 化工过程控制 生物工程 武器系统 经济管理、交通、通信等
1.2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自适应算法,必须具有两个性质 :
• 当输出与设定值之间出现有界偏差,能使被控 系统稳定 • 算法最后应能给出期望的控制效果
LQG线性高斯控制:其性能指标为
J 3 E xT Qx uT Qu
二、基于常规控制策略的 自校正器
• 极点配置法 :不采用性能指标形式设计控制器, 使实际闭环系统的(零)极点收敛于期望传递 函数的(零)极点
• PID控制器:常规PID控制器作用下如何消除干 扰和扰动
三、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 系统本身变化引起参数值变化
总之,任何被控系统都存在不定性,仅强弱程 度不同
二、 现代过程控制所面临的难题
• • • • • 过程参数的未知性、时变性和随机性 过程时滞或时延的未知性和时变性 过程的非线性和分布性 过程干扰的随机性 过程的非最小相位特性
三、 自适应控制系统应具有的能力
• 有适应工作条件变化和系统要求的能力 • 有学习的能力 • 在变化的工作条件中能产生所需的控制 策略 • 在控制器参数失效时,有自行恢复其功 能的能力 • 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即对系统的参数变 化、建模误差以及不确定干扰不敏感
前一性质叫做稳定性,后一性质叫做收敛性
系统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 有三个假设:
• 被控系统是线性的,结构是已知的 • 扰动是有界的
• 扰动是具有有理谱密度的平稳过程
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 系统的参数变辨识
• 根据辨识的系统参数和某一性能指标进 行控制器的设计
• 自校正、自适应过程
• 辨识:通过实验方法确定过程的动力学 特性 • 在线辨识:利用计算机同时完成对系统 的操作与控制 • 批处理 :将所有测量信号存储起来离线 辨识 • 实时处理 :对每一采样信号立刻进行辨 识与控制器参数的计算处理
• 自动控制专业学生大学阶段必须掌握理论 :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 大学阶段的主要专业课:两门 1)自动控制原理 基于系统模型:传递函数: 输出变量的拉氏变换/输入变量的拉氏变换 (基础被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微分方程) 要求(适用范围):单变量 根据系统期望的性能指标:频域或时域 系统稳定性:特征根具有负实部;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劳斯判据;根轨迹法;尼柯尔 斯曲线 控制器设计:超前、滞后补偿:PID 研究的系统(理想情况):线性、定常、时不变
自校正器的一般结构
控制器 Fra Baidu bibliotek计 + 系统参数 辨识
-
控制器
被控过程
自适应控制内容
一、基于优化控制策略的自校正控制器
自校正控制技术性能指标
• 最小方差控制 标形式为
:以误差的二次型目标函数作为性能指标 ,性能指
J1 E e 2
• 广义最小方差调节 :性能指标形式为
J 2 E e2 ru2
五、自适应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 1954年:Tsien在《工程控制论》中提出自适应 这一专门名词 • 1955年:Benner和Drenick提出控制系统具有 “自适应”概念 • 20世纪50年代末 :Whitaker提出飞机自动驾驶 仪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MIT方案 ) • 1963年 :罗马尼亚学者 V.M.Popov提出超稳定 性理论 ,法国学者 I.D.Landau把该理论应用于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 1966年 :德国学者 P.C.Parks提出用Lyapunov 第二法推导自适应算法的自适应系统设计方法
第一章 概 述
1.1 自适应控制的提出 • 控制被控过程,即设法使该被控过程控 制特性达到期望性能指标 •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以过程动 态特性事先已知,且控制系统在运行中 不发生未知变化为前提条件 • 不定性:被控系统动态特性的未知性
一、引起被控系统不定性的主要原因
• 构成被控系统组合件本身特性使得过程动态特 性或多或少具有某些非线性、时变性、分布性 和随机性 • 系统所处环境变化引起被控对象参数变动
2)现代控制理论(工程)
基于系统模型:状态空间模型 一阶微分方程组 (基础被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微分方程) 适用范围:多变量 根据系统期望的性能指标:时域 对被控系统的分析:可控性、可观性 控制器设计:最优控制:时间最短、能量最小 研究的系统(同样为):线性、定常、时不变
• 研究生阶段必须要掌握最重要理论之一: 自适应控制: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线性、非定常、时变
四、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思想
• 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本身不断地测量 被控系统的状态 • 辨识和计算出系统当前的参数和运行指标 • 与期望的性能指标相比较,进而作出决策,来 进行控制器参数的设计,或根据自适应的规律 来改变控制作用,以保证系统运行在某种意义 下的最优或次最优状态 • 重复进行以上的设计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