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后缺血性损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瘤体形状不规则者(如蛇形动脉瘤),反复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分 离暴露时易发生破裂,手术难度增加,甚至需要长时间或反复多 次应用TAO,且易造成病灶夹闭不全,即动脉瘤残留;
手术相关并发症评估
若影像学有缺血表现,而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则认为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反之,若患者意识 下降或新发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认为 有手术相关的缺血性损伤。
手术相关的脑缺血
术后复查CT有缺血表现的9例,无明显症状和 体征的3例,2例术后意识下降再次去骨瓣减压 (1例死亡、1例植物状态),4例出现偏瘫和/ 或失语,通过药物治疗有不同程度恢复,故出 现手术相关缺血性损伤的并发症为6例 (9.8%),其中M1段1例,为上壁型,分叉部 4例(前上型1例、后方型2例、下型1例)、远 端1例。
血。因此,降低脑灌注压是否会加重脑损伤以及缺血 一再灌注损伤等问题,仍使得IH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 争议。
3.术前临床分级(H-H分级)和CT (Fisher分级)
脑血管痉挛与脑CT扫描中蛛网膜下腔的血肿 量有密切关系,血块的分布也可提示血管痉挛 的发生部位。因此,术前患者脑出血严重,即 Fisher和H-H分级差,对缺血的代偿能力就相 对不足,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对于术前H-H分 级Ⅳ 一V级的患者,由于术前临床状态差,术 后合并症严重,因此多不适合开颅手术夹闭动 脉瘤,而较多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 后脑缺血的原因分析
1931年4月22日,爱丁堡的Norman Dott医师 首先采用额部开颅,肌肉包裹动脉瘤的方法, 成功手术治疗一例三次破裂出血的大脑中动脉 起始处动脉瘤;
1937年3月23日,Walter Dandy 首先采用金属 夹直接夹闭动脉瘤蒂,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 成功治疗一例后交通动脉瘤;
2.控制性低血压(induced hypotention-IH)
脑动脉瘤手术要求麻醉平稳,适当使用IH技术可以降 低术中瘤体破裂的发生、减少手术出血。其作用机制
及效果与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密切相关,在平均动脉 压(MABP)逐步下降的过程中,通过自动调节机制, 初期可维持有效脑灌注压(CBF),但随着MABP进一 步下降,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可能丧失而使CBF下降。 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患者脑血管反 应性和自动调节机制常不健全,低血压更易引起脑缺
5.动脉瘤病灶特点及其处理方式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式通常包括瘤体包裹加固、瘤体孤立、瘤颈 夹闭和/或瘤体切除术和/或载瘤血管重建或吻合术,选择何种 处理方式主要根据动脉瘤生长情况。
通常认为,大型和巨大型或瘤颈较宽的脑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 痉挛甚至血管闭塞的机率较大,可能原因:
①瘤体巨大,瘤颈宽,有血栓形成造成占位效应,术中应用TAO, 甚至需要切开取出血栓、切除瘤体或载瘤动脉重建,从而可能引 起血栓脱落、载瘤动脉痉挛或者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等;
本科近10年来共行MCA动脉瘤56例,依MCA 动脉瘤的位置可分为近端、分叉部及远端;依
动脉瘤的大小可分为小型、中等、大型及巨大 型;根据动脉瘤的指向,M1段可分为上壁和 下壁型 (本组分别为4例和3例),分叉部依 Yasargil的方法分为前上、后方和下型 (本组 分别为16、24和6例),远端(3例)。
手术夹闭的优点:如动脉瘤夹闭完全,没有残 留,则复发率低,对于合并有颅内较大血肿的 患者也很合适,手术的时候可以同时进行血肿 的清除。
缺点:需要打开颅腔,创伤相对较大,对临床 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技巧要求高。
手术夹闭术后并发症:动脉瘤再破裂,脑血管 痉挛,脑梗塞,脑积水等等。目前手术死亡率 已降至1%-2%以下,但术后并发症将对患者预 后产生巨大影响,其中缺血性并发症是影响预 后的主要原因,而且我们发现MCA动脉瘤术 后出现脑梗塞的概率偏大,现查阅相关文献并 结合我科在近年来开展的MCA动脉瘤夹闭情 况对术后出现缺血性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总结和 讨论。
病例1.患者,男,傅XX,75岁。
A E
F
B G
病例2.患者王XX,男,69岁
病例3
患者,洪XX,男,56岁.
病例4
患者,男,裴XX,44岁
ຫໍສະໝຸດ Baidu例5
患者郑XX,男,50岁.
可造成术后脑缺血的原因
1.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Temporary arterial occlusion,TAO)
A
B
D
F
G
C 前上方型
E 后方型
H 下型
手术方法
常规翼点经侧裂入路,直接打开外侧裂,破裂 和部分未破裂动脉瘤首先打开颈动脉池、鞍上 池释放脑脊液;伴明显血肿、脑组织张力高者, 先清除部分血肿张力下降后分离侧裂;在最后 夹闭动脉瘤颈前要确保载瘤动脉和附近的穿支 动脉游离于动脉瘤夹外;分离动脉瘤颈困难或 大型复杂的动脉瘤需临时阻断时,阻断的时间 尽可能短。
而后的50年间,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是唯一治 疗手段,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血管内治 疗有渐取代手术夹闭的趋势。但对于神经外科 医生来说,手术夹闭动脉瘤永远是治愈动脉瘤 的金标准。
颅内巨大动脉瘤或部分形态不规则的动脉瘤首 选手术夹闭。
有些特殊部位的动脉瘤,如MCA动脉瘤手术易 于达到、特殊的血管结构,尤其分叉部动脉瘤, 手术夹闭优于血管内治疗 。
TAO可以减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性,但另一 方面,也可使被阻断血管血流缓慢,血管壁内皮细胞 和平滑肌损伤、附壁血栓形成,而且动脉多次阻断后 还可能引起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TAO超过20 分钟,术后发生脑梗塞的几率要提高9.4倍。但是, TAO后是否出现脑缺血性损伤,主要取决于阻断时间 长短和患者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以及脑保护技术的应 用。
4.患者特点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合 并症病史。
目前尚无报道患者性别与脑缺血相关。
高龄患者的血管壁多已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表 现,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侧支循环代偿能力 均已下降,因此成为脑缺血的易患人群。据报 道发现5O岁以上患者术后易发生缺血性损伤。
关于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脑梗塞的机制尚不清 楚,可能与此类病人对缺血耐受性差有关。
手术相关并发症评估
若影像学有缺血表现,而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则认为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反之,若患者意识 下降或新发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认为 有手术相关的缺血性损伤。
手术相关的脑缺血
术后复查CT有缺血表现的9例,无明显症状和 体征的3例,2例术后意识下降再次去骨瓣减压 (1例死亡、1例植物状态),4例出现偏瘫和/ 或失语,通过药物治疗有不同程度恢复,故出 现手术相关缺血性损伤的并发症为6例 (9.8%),其中M1段1例,为上壁型,分叉部 4例(前上型1例、后方型2例、下型1例)、远 端1例。
血。因此,降低脑灌注压是否会加重脑损伤以及缺血 一再灌注损伤等问题,仍使得IH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 争议。
3.术前临床分级(H-H分级)和CT (Fisher分级)
脑血管痉挛与脑CT扫描中蛛网膜下腔的血肿 量有密切关系,血块的分布也可提示血管痉挛 的发生部位。因此,术前患者脑出血严重,即 Fisher和H-H分级差,对缺血的代偿能力就相 对不足,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对于术前H-H分 级Ⅳ 一V级的患者,由于术前临床状态差,术 后合并症严重,因此多不适合开颅手术夹闭动 脉瘤,而较多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 后脑缺血的原因分析
1931年4月22日,爱丁堡的Norman Dott医师 首先采用额部开颅,肌肉包裹动脉瘤的方法, 成功手术治疗一例三次破裂出血的大脑中动脉 起始处动脉瘤;
1937年3月23日,Walter Dandy 首先采用金属 夹直接夹闭动脉瘤蒂,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 成功治疗一例后交通动脉瘤;
2.控制性低血压(induced hypotention-IH)
脑动脉瘤手术要求麻醉平稳,适当使用IH技术可以降 低术中瘤体破裂的发生、减少手术出血。其作用机制
及效果与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密切相关,在平均动脉 压(MABP)逐步下降的过程中,通过自动调节机制, 初期可维持有效脑灌注压(CBF),但随着MABP进一 步下降,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可能丧失而使CBF下降。 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患者脑血管反 应性和自动调节机制常不健全,低血压更易引起脑缺
5.动脉瘤病灶特点及其处理方式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式通常包括瘤体包裹加固、瘤体孤立、瘤颈 夹闭和/或瘤体切除术和/或载瘤血管重建或吻合术,选择何种 处理方式主要根据动脉瘤生长情况。
通常认为,大型和巨大型或瘤颈较宽的脑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 痉挛甚至血管闭塞的机率较大,可能原因:
①瘤体巨大,瘤颈宽,有血栓形成造成占位效应,术中应用TAO, 甚至需要切开取出血栓、切除瘤体或载瘤动脉重建,从而可能引 起血栓脱落、载瘤动脉痉挛或者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等;
本科近10年来共行MCA动脉瘤56例,依MCA 动脉瘤的位置可分为近端、分叉部及远端;依
动脉瘤的大小可分为小型、中等、大型及巨大 型;根据动脉瘤的指向,M1段可分为上壁和 下壁型 (本组分别为4例和3例),分叉部依 Yasargil的方法分为前上、后方和下型 (本组 分别为16、24和6例),远端(3例)。
手术夹闭的优点:如动脉瘤夹闭完全,没有残 留,则复发率低,对于合并有颅内较大血肿的 患者也很合适,手术的时候可以同时进行血肿 的清除。
缺点:需要打开颅腔,创伤相对较大,对临床 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技巧要求高。
手术夹闭术后并发症:动脉瘤再破裂,脑血管 痉挛,脑梗塞,脑积水等等。目前手术死亡率 已降至1%-2%以下,但术后并发症将对患者预 后产生巨大影响,其中缺血性并发症是影响预 后的主要原因,而且我们发现MCA动脉瘤术 后出现脑梗塞的概率偏大,现查阅相关文献并 结合我科在近年来开展的MCA动脉瘤夹闭情 况对术后出现缺血性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总结和 讨论。
病例1.患者,男,傅XX,75岁。
A E
F
B G
病例2.患者王XX,男,69岁
病例3
患者,洪XX,男,56岁.
病例4
患者,男,裴XX,44岁
ຫໍສະໝຸດ Baidu例5
患者郑XX,男,50岁.
可造成术后脑缺血的原因
1.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Temporary arterial occlusion,TAO)
A
B
D
F
G
C 前上方型
E 后方型
H 下型
手术方法
常规翼点经侧裂入路,直接打开外侧裂,破裂 和部分未破裂动脉瘤首先打开颈动脉池、鞍上 池释放脑脊液;伴明显血肿、脑组织张力高者, 先清除部分血肿张力下降后分离侧裂;在最后 夹闭动脉瘤颈前要确保载瘤动脉和附近的穿支 动脉游离于动脉瘤夹外;分离动脉瘤颈困难或 大型复杂的动脉瘤需临时阻断时,阻断的时间 尽可能短。
而后的50年间,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是唯一治 疗手段,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血管内治 疗有渐取代手术夹闭的趋势。但对于神经外科 医生来说,手术夹闭动脉瘤永远是治愈动脉瘤 的金标准。
颅内巨大动脉瘤或部分形态不规则的动脉瘤首 选手术夹闭。
有些特殊部位的动脉瘤,如MCA动脉瘤手术易 于达到、特殊的血管结构,尤其分叉部动脉瘤, 手术夹闭优于血管内治疗 。
TAO可以减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性,但另一 方面,也可使被阻断血管血流缓慢,血管壁内皮细胞 和平滑肌损伤、附壁血栓形成,而且动脉多次阻断后 还可能引起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TAO超过20 分钟,术后发生脑梗塞的几率要提高9.4倍。但是, TAO后是否出现脑缺血性损伤,主要取决于阻断时间 长短和患者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以及脑保护技术的应 用。
4.患者特点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合 并症病史。
目前尚无报道患者性别与脑缺血相关。
高龄患者的血管壁多已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表 现,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侧支循环代偿能力 均已下降,因此成为脑缺血的易患人群。据报 道发现5O岁以上患者术后易发生缺血性损伤。
关于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脑梗塞的机制尚不清 楚,可能与此类病人对缺血耐受性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