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蜂窝状孔隙中的微孔结构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
第二章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2.1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的研究方法随着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张,从一开始单纯依靠天然能量驱油逐渐发展到用注水注气疯方法开采石油,于是开始出现了多相渗流,贝克莱—勒弗莱脱关于水驱油非活塞式驱替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多相渗流的基础,拟压力方法的引入使油气两相渗流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油气储集层是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油气云翳的通道。
它有着极其复杂的内部空间结构和不规则的外部集合形状,它是渗流的前提条件,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了解。
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混合空隙。
(1)原生孔隙指原始沉积物固有的空隙,如(陆源碎屑)粒间孔、(陆源碎屑)粒内孔等。
原生粒间孔经机械压实作用改造后变小,习惯上称之为原生缩小粒间孔,此类孔隙在本区不甚发育(图2-5, 图2-6)。
图2-5少量原生缩小粒间孔;单偏光10×10 Fig. 2-5 Fine-grained arkose lithicsandstone图2-6少量原生粒间孔;单偏光:10×10 Fig. 2-6 Fine-grained arkose lithicsandstone(2)次生孔隙经次生作用(如淋滤、溶解、交代、重结晶等成岩作用)所形成的空隙称为次生孔隙。
构成本区砂岩主要储集空间的次生孔隙由溶解成岩作用形成。
主要包括粒内溶孔、铸模孔隙和胶结物内溶孔。
图 2-7长石粒内溶孔;单偏光10×10 Fig. 2-7 Arcosic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pore, plainlight 10×10图2-8岩屑粒内溶孔;单偏光10×10Fig. 2-8Lithic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pore,plainlight 10×10粒内溶孔见于易溶的陆源长石颗粒、岩屑和内源介形虫骨壳。
其中长石粒内溶孔常依长石颗粒的解理缝、双晶缝、裂隙外延伸展(图2-7)。
二维孔隙裂隙双重介质逾渗规律研究_冯增朝
渗 , 其连通团的分布如图 3 所示 .可以看出 , 由于 N0 =e , 使得正方形区域内存在 3 条横跨边界的裂隙 , 从而使得即使裂隙的分形维数较小时 , 区域内也会 出现跨越团 .但是 , 比较 D =1.6 与 D =1.68 两个逾 渗图形 可以 看出 , 当分形 维数 由 1.6 增加 到 1.68 时 , 最大连通团急剧增大 , 并占据了区域的绝大部分 面积 .即对于 N 0 =e 的裂隙介质 , 发生逾渗转变的 临界分形维数介于 1.6 到 1.68 之间 .
(1)式的数学意义在于 :在无限尺度的网格中 , 当
孔隙与裂隙产生的等效孔隙率 ne 小于临界孔隙率
nc 时 , 双重介质的逾渗概率 P ∞(n , N0 , D)=0 .n 为
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的空隙率 ;当等效孔隙率 ne 等于
临界孔隙率 n c 时 , 双重介质的逾渗概率 P ∞(n , N 0 ,
在孔隙介质的逾渗研究中 , 孔隙被假设为各种 形状 , 例如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蜂窝形)等等 , 并 建立了对应的网格 .由于这些不同形状网格具有不 同的邻近 数 , 因 此 , 它 们 的 临界 孔 隙 率也 不 尽相 同[ 8 —11] .大量的计算表明 :正方形网格座逾渗的临界 孔隙率为 59.275 ±0.003 %.本文仅研究二维平面模 型正方形网格的逾渗规律 .对于其他形式的网格以 及三维立体情况在以后的研究中再做讨论 .
发生跳跃 ;当裂隙分形维数 D 大于临界分形维数Dc 时 , 逾渗概率迅速趋于 1 .对 N0 =e1 —e3 曲线发生
跳跃的临界分形维数与裂隙数量分布初值进行拟合
回归得到 , 当孔隙率 n =0 有 N 0 =8194 .4exp(-4 .6493D c),
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表面结构及导湿机理
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表面结构及导湿机理1. 表面结构: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表面又称为微晶层,是由纤维分子自发结晶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些纤维上的微晶体在大小和形状上有所不同,并且在表面上组成有规律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纤维的表面光滑,增加了纤维的表面积,提高了水分的吸附能力。
2. 导湿机理: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表面结构的存在使得纤维表面具有一定的亲水性,这意味着纤维能够吸收水分并将其向周围扩散。
微孔结构的存在使得纤维表面积更大,因此纤维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
当相对湿度高时,纤维吸收的水分会与空气中的水分达到平衡,这时纤维的导湿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3. 导湿的应用: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导湿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例如,它可以用于制造吸湿性材料,如吸湿垫、吸湿箱、湿度计等。
此外,由于其导湿的特性,该纤维也被用于纺织品中,在夏季能够使人们感觉更加舒适。
4. 纤维的制备: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拉伸法、溶胶-凝胶法和电纺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拉伸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拉伸单体或高分子来制备纤维。
在拉伸过程中,纤维的表面经历了自发结晶过程形成微晶体结构,从而获得了蜂窝状微孔结构。
5. 纤维的特性: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具有很多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高强度、高效导湿性、良好的吸湿性等。
这种纤维可以在大气环境下储存和运输,其性能不会发生变化。
这使得该纤维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材料。
6. 纤维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上述的应用外,该纤维还可以被用于制造油墨、涂料、医用材料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将该材料用于制备各种高效的过滤材料,用于处理水和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
蜂窝煤的微观结构表征方法比较与分析
蜂窝煤的微观结构表征方法比较与分析蜂窝煤是一种常见的煤种,其微观结构表征对于煤炭学和能源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蜂窝煤的微观结构表征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
蜂窝煤是一种多孔的煤炭,其微观结构主要由煤体基质、孔隙及孔隙壁组成。
为了了解蜂窝煤的微观结构,研究人员开展了许多表征方法的研究。
首先,常用的表征方法之一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SEM能够提供蜂窝煤的表面形貌和孔隙结构。
通过SEM观察,可以获取蜂窝煤的孔隙大小、分布、形态等信息。
此外,SEM还可以通过能谱分析技术获取蜂窝煤的元素成分信息,进一步揭示其微观结构特征。
其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研究蜂窝煤微观结构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TEM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观察蜂窝煤的纳米级结构。
通过TEM观察,可以揭示蜂窝煤的孔隙壁结构、孔隙尺寸分布等细节特征。
此外,TEM还可以通过选区电子衍射技术获得蜂窝煤的晶体学信息,对其结构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除了电子显微镜技术,氮吸附法也是蜂窝煤微观结构表征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氮吸附法主要用于测量蜂窝煤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
通过测定蜂窝煤在不同加压下吸附和解吸氮气的能力,可以计算出其孔隙径向分布以及比表面积。
这些数据在煤炭分类、储层评价和煤炭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此外,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也被用于对蜂窝煤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XRD技术可以用于鉴定蜂窝煤中的矿物组成及其结晶度,进一步揭示其结构特征。
FTIR技术则可以获取蜂窝煤的有机基质结构信息,如官能团的类型和含量等。
综上所述,蜂窝煤的微观结构表征方法主要包括SEM、TEM、氮吸附法、XRD和FTIR等。
这些方法各具优势,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尺度上揭示蜂窝煤的微观结构特征。
在煤炭学和能源研究领域,这些表征方法的应用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蜂窝煤的组成和结构,为煤炭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孔隙结构的二维微观网络模型
基于孔隙结构的二维微观网络模型杨建,陈家军**,田亮*(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5)E-mail: Jeffchen@摘要: 本文根据未固结砂颗粒多孔介质薄片分析所得到的孔隙结构, 构建二维微观网络模型, 为开展孔隙尺度下流体运动的网络模型实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首先将普通标准石英砂筛 分、清洗、烘干、固结,制作出二维薄片,进行薄片的图像采集和数字化处理,获得颗粒直 径、孔隙直径、孔隙率等参数值,结果发现,孔隙率与粒径呈负相关,孔径与粒径呈正相关, 而且不同孔径的分布频率随孔径的增大而减小; 然后对孔隙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处理, 提取孔 隙和喉道的直径值, 设计网络模型图并用激光刻蚀法制作模型板。
该方法将实际多孔介质孔 隙结构与网络模型研究结合,是用网络模型研究实际多孔介质污染运移的基础。
关键词:网络模型; 薄片; 孔隙结构; 激光刻蚀1、引言多孔介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占据孔隙空间的不同相流体的物理性质对介质孔隙中流体运 动的微观机理和宏观特征有很大的影响: 微观上, 孔隙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流体运动的 机理,例如,弯液面的变化、流体的断开和重分布、可溶相流体的水动力弥散、界面质量运 移、 胶质的运移—沉积、 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和反应等(Payatakes and Dias, 1984; Li, et al., 1986; Dullien, 1992; Sahimi, 1993; Tsakiroglou and Payatakes, 1998);宏观上,多孔介质的微观结构 影响着工业生产(例如,从储层中开采油气)和环境污染治理(例如,地下含水层中海水、 工业化学品、农业化学品和垃圾渗滤液等污染,以及受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等)中流体的 运动规律(Tsakiroglou and Payatakes, 2000)。
孔隙结构越真实细致,就越能够反映真实的多孔 介质结构特征以及流体运动规律, 所以在用网络模型进行流体运动的研究中, 需要不断提高 孔隙拓扑等价性、形状不规则性和尺寸相关性等(Tsakiroglou and Payatakes, 2000; Øren and Bakke, 2002; Øren and Bakke, 2003)。
一种具二维孔道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具二维孔道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具二维孔道结构的介孔高分子或碳氧化硅复合材料,是采用P EO-PDMS-PEO为模板剂,酚醛树脂预聚体Resol为碳源前驱体,进行混合、反应得As-made中间体,再经焙烧制得;所述As-made中间体小角X射线散射(SAX S)图谱中,具有10、11和20晶面衍射峰,所述衍射峰的q值比为。
本发明具有二维六方p6m孔道结构的介孔纳米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在600~1500m2/ g范围内,孔容范围为0.6~0.8cm3/g,孔径尺寸在4.5~7.5nm范围内,且介孔材料骨架稳定性高达900℃;本发明二维孔道结构的高分子或碳/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特别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吸附剂、催化剂载体、生物分子的分离、气敏材料、光电子器件以及储氢等领域。
摘要附图。
蜂窝状材料ppt课件
美国的安格公司(Engelhard )开发出的7.5孔/cm2与3.1孔 /cm2的蜂:窝陶瓷载体,在涂10%Al2O3。后再负载0.5 %Pd用于硝酸尾气非选择还原NOx,对每天生产360t的硝 酸装置,其尾气量为79200m3/h,在φ864mm反应器中装 5层蜂窝催化剂,上层的规格为7.5孔/cm2,下4层的规格 为3.1孔/cm2。在0.8MPa,进口温度450℃的条件下,于 含0.4%的NOx、3%O2的尾气中添加1%天然气后,在 14×104h-1空速下燃烧,出口温度675℃,阻力仅14kPa。 负载0.5%Pt则用于氨选择性还原。在压力0.8MPa,入口 温度230~260℃,空速〔2~15)×104h-1的条件下,于 含0.3%NOx、0.3%O2的尾气中添加0.4%NH3,当空速 为10×104h-1时,排出的净化尾气NOx <200×10-6。该
第一讲 整体式块状材料
1、概述
整体式块状载体是一种具有连续而单一通 道结构的整块状载体。此载体往往具有许多平 行的通道。这些通道的形状为六角形,具有类 似于蜂窝形状,常称为蜂窝状载体。除此之外, 通道还有环形、方形、三角形或正弦曲线形状。
早先蜂窝状陶瓷曾在建筑上使用,以及用 于再生式热交换器内。1966年首次应用于硝酸 车间尾气NOx的脱色。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 国与日本将其用于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以处 理CO、NOx和未完全燃烧的烃类。目前,汽车 尾气催化转化器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整体块状 的陶瓷蜂窝状载体,其余为金属基蜂窝状整体 式块状载体。蜂窝状整体式块状载体也常用于 有机废气的催化燃烧。整体式块状载体在传质、 传热、压力降等方面与颗粒状催化剂构成的散 式床层性质不同。
公司也生产用于有机废气催化燃烧用的整体式块状载体,
量子力学中的双重孔隙实验
量子力学中的双重孔隙实验波粒二象性是量子物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表明了微观物理粒子既是波又是粒子,能够表现出特殊的不确定性和量子纠缠现象。
在量子力学发展历程中,双重孔隙实验成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的重要实验之一。
本文将介绍这一实验的原理、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1. 双重孔隙实验原理双重孔隙实验是一种通过粒子在两个间隔很小的孔隙中穿过来研究波粒二象性现象的实验。
双重孔隙实验中,粒子通过第一个孔隙进入狭窄的通道,随后被分成两束,穿过两个不同的小孔进入屏幕。
在观察屏幕后得到物质粒子的行为规律。
在经典物理中,光具有波动特性和粒子特性。
而在量子力学中,物质粒子也具有波动特性,波粒二象性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双重孔隙实验中,当物质粒子通过第一个孔隙进入通道时,它们表现出了波动特性,这意味着它们会展现出干涉条纹。
而当它们穿过第二个孔隙进入屏幕时,它们则表现出了粒子特性,因为每个粒子都只出现在屏幕上的一个位置。
2. 双重孔隙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准备一个装置,双重孔隙实验装置主要由一束单色光源和两个小缝孔组成。
使用光源对第一个小缝孔照射之后,光束会通过小孔,然后在其之后形成干涉条纹。
在此之后,光束被分成两束,穿过两个不同的小孔进入屏幕。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需对光束的波长、孔隙大小等进行精确的控制,并保持实验室环境常数。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相关研究成果近些年来,双重孔隙实验在研究量子力学和其他相关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涉及。
其中,最有名的研究成果当属约翰和克拉莫斯基的双重孔隙实验。
克拉莫斯基和约翰于1979年进行了一系列经典光学实验。
这些实验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观察者的干涉影响其行为,在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而在1998年,荷兰德尔夫特技术大学的科学家完成了一项最新版的实验。
这个实验是关于大小为2微米的苯环的。
苯环可以作为模型系统,用于探索量子力学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微孔结构的加工PPT课件
1.微孔结构的定义 2.微孔结构的加工方法 3.微孔器件加工工艺实例 ①涡轮叶片 ②喷丝板 ③飞秒激光微孔加工
第1页/共21页
1. 微孔的定义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的定义,孔径小于2纳米的称 为微孔。通常形容一些催化剂的孔径。 微细加工, 据认为凡是工件上拥有狭缝宽度或直径 <的型孔、沟槽、型 腔等方面的加工皆称作微细加工。就孔径而言,由于行业与加工对象不同, 微孔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电极成型方法:1.块状电极成型法2.反拷电极法3.线电极磨 削法 (WEDG)
第4页/共21页
WEDG技术的工作原理
WEDG的加工原理如图 1 所示。加工过程中 ,线电极沿导向器槽缓慢连续移 动 ,移动速度一般为5 -10 mm/ min。金属丝的单向移动 ,使得在加工过程中 , 不 必考虑工具电极损耗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导向器沿微细轴的径向作微进给 ,而 工件随主轴旋转的同时作轴向进给。通过控制微细轴的旋转与分度及导向器的位 置 ,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的电极。
图8 LASERTEC80PD
第17页/共21页
LASERTEC130PD 是一种专门针对航空航天发动机以及大型汽轮机行业开发 的高精度产品,如图11所示,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大型燃烧室部件的切割打孔,如 图12所示,可加工直径达1300mm的燃烧室部件;以及涡轮叶片冷却孔的加工, 也可进行激光焊接。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分别选用100W、300W、500W的Nd: YAG激光器,也可以选用CO2气体激光器。借助于不同功率的激光器, LASERTEC130PD孔加工最 小直径可达,最大零件厚度可至20mm。
第11页/共21页
激光加工方式
Dausinger 对飞秒激光金属材料微孔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将激光与材料 的相对运动方式分为4类,即单脉冲加工、叩击式加工、环切加工和螺旋钻孔。
第五章 储层孔隙结构
孔隙形态常呈弯曲状,破坏沉积层理与构造,孔隙连通性差,往 往加剧储层非均质性。
③粒间孔隙
•浅滩粒间孔 高能浅滩。 特点:灰泥和胶结物少,颗粒 分选和圆度好。
•远洋白垩孔隙 低能远洋环境。颗石藻等微生 物或生物碎屑间的孔隙。 特点:主要为微孔隙。 •壳体遮蔽孔隙 生物壳体或壳体碎片沉积而成 的孔隙。 •原生角砾孔隙 角砾间孔隙、角砾内孔隙。
喉道:两个孔隙之间的狭窄的连通部分。流体渗流的重要通道
•碎屑岩储层孔隙和喉道类型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和喉道类型
一、碎屑岩储层孔隙和喉道类型
1、孔隙类型
(1)分类
•成因分类: 原生、次生及混合成因孔隙。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案
•孔隙大小:
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 •孔隙成因和几何形状: E.D.Pittman,1979
溶洞 白云化作用→晶间孔 破裂作用、收缩作用→裂缝
次生孔隙类型: 晶间孔、晶内溶孔和晶体铸模孔隙 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颗粒铸模孔隙 岩溶角砾孔隙、溶洞 裂缝
(2)喉道类型
成因分类:裂缝型、晶间隙型、孔隙缩小型、管状、解理缝型 ①裂缝型喉道
裂缝:构造裂缝、收缩裂缝、 解理缝。 特点 :喉道较长、较宽、较平 直。据宽度,可分为: 大裂缝喉道(宽度>100μ m) 微裂缝喉道(宽度<100μ m)
•Pd 孔隙系统中最大连通孔喉 Rd 所对应 的毛细管压力。
物理意义:用非润湿相(水银)驱 替润湿相(油水)时,非润湿相的 前沿曲面突破岩样最大孔喉而连续 地进入岩样并将润湿相排驱出去时 的压力值,即使非润湿相在孔隙中 连续运动的初始压力。
SAB:曲线平坦部分的起点和终点所 对应的汞饱和度差值; α 角:曲线AB段的斜度。 α ↓、SAB↑→孔喉分选性越好,结 构越均匀。 Σ SHg<50%时,Pd常难于确定:微 孔隙发育,K很低,Pd可能高于实 验室所施加的最大注入压力。
蜂窝碳孔径
蜂窝碳孔径
蜂窝碳孔径是指蜂窝状结构中的碳材料孔隙直径大小。
蜂窝状结构是一种多孔性的结构,由许多相互连接的孔隙组成。
蜂窝碳通常由炭化物或炭化合物经过高温炭化和活化处理得到。
蜂窝碳的孔径大小会直接影响其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
一般来说,蜂窝碳的孔径分为微孔、介孔和大孔三种。
微孔的孔径一般小于2纳米,介孔的孔径在2纳米到50纳米之间,大孔的孔径
大于50纳米。
不同孔径的蜂窝碳在不同应用领域有不同的用途,如用于催化剂载体、吸附剂等。
二级分子筛结构单元
二级分子筛结构单元
二级分子筛(zeolite)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晶体,其结构单元是由硅氧四面体(SiO4)和铝氧四面体(AlO4)组成的网状结构。
其中,硅氧和铝氧四面体通过共享氧原子连接起来形成三维的骨架结构。
在二级分子筛结构中,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的组合会决定其孔径和孔道大小。
硅氧四面体中的硅原子被氧原子完全包围,而铝氧四面体中的氧原子常常被部分取代或离子化。
这种取代和离子化会在二级分子筛中形成目的性孔道,并影响其化学、物理性质。
二级分子筛结构单元中的孔道可用于吸附、分离和催化等应用。
其微孔结构主要由直孔、环形孔和锥孔等构成,这些孔道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分子尺寸和极性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特定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
总的来说,二级分子筛的结构单元是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组成的骨架结构,通过控制组成元素和结构变化,可以调节其孔结构,使其在吸附、分离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微观孔隙及分类
(1)粒间孔
无论从储集能力或渗滤能力的观点来看,最好的砂岩储集岩是以粒问孔隙为主的。
粒间孔隙为颗粒之间的孔隙,包括原生粒间孔隙、粒间溶孔、铸模孔和超粒孔等。
原生粒间孔隙:指在沉淀时期形成的颗粒之间的孔隙。
粒间溶孔:指颗粒之间的溶蚀再生孔隙,主要是颗粒边缘以及粒间胶结物和杂基大部溶解所形成的分布于颗粒之间的孔隙。
铸模孔:指颗粒,碎屑,或胶结物等被完全溶解而形成的孔隙,其外形与原组分外形特征相同。
(碎屑是指陆源区的母岩经过物理风化作用或机械破碎所形成的碎屑物质)。
超粒孔:指孔径超过相邻颗粒直径的溶孔。
在超粒孔范围内,颗粒,胶结物均被溶解,一般是在原生粒间孔隙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次生部分多于原生部分。
(2)粒内孔(溶蚀孔隙)
溶蚀孔隙是由碳酸盐、长石、硫酸盐或其它可溶组分溶解而形成的。
可溶组分可以是碎屑颗粒、白生矿物胶结物或者交代矿物。
(3)填隙物内孔隙
填隙物内孔隙包括杂基内微孔隙、胶结物内溶孔等。
杂基内微孔隙为粘土杂基和碳酸盐泥中存在的微孔隙。
这类孔隙的成因有两类:其一为沉积杂基内的原始微孔隙;其二为杂基遭受部分溶解作用形成的溶孔。
胶结物内溶孔及晶间孔为胶结物内发生溶解作用形成的溶孔及胶结物晶体之间的残留孔隙。
(4)裂缝
裂缝包括沉积成因的层面缝以及成岩和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
由于构造力作用而形成的微裂缝有时可以十分发育。
微裂缝呈细小片状,缝面弯曲,绕过颗粒边界,其排列方向受构造力控制。
在砂岩储集岩中,裂缝宽度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二维纳米片介孔
二维纳米片介孔
二维纳米片介孔是指具有二维结构的纳米材料,同时具有介孔结构。
介孔结构是指材料内部存在着一定尺寸(2-50纳米左右)的孔道或通道,这些孔道能够改善材料的表面积、孔隙度和反应活性。
二维纳米片介孔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在催化、分离、储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材料科学领域,二维纳米片介孔材料通常是由二维纳米片材料(比如二维硅石墨烯、二维氧化物等)组成的,并且通过特定的方法在其表面或内部形成一定尺寸的介孔结构。
这种材料结构既具有二维结构的优势,又具有介孔结构的特性,同时兼具大的比表面积和均匀的孔道尺寸分布。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二维纳米片介孔材料在催化剂、吸附剂、传感器、电化学储能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催化剂领域,二维纳米片介孔材料因其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道尺寸而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
在电化学储能材料领域,二维纳米片介孔材料能够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增加离子扩散速率和储能密度。
因此,二维纳米片介孔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并且拓展其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editing1
摘要:微观孔隙结构是控制特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驱油效率、最终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2)。
,;对其储层分为。
类,及亚类;探讨了其控制因素主要是,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吴旗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特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表明,特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岩石孔隙和喉道类型多样,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分选较差是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
毛管压力曲线特征表明,曲线平坦段不明显,上升幅度比较小,歪度中等偏细;进汞量递增的幅度及峰值总是滞后于渗透率贡献值递增的幅度和峰值,说明细小孔道对储层储集能力的贡献较大,但决定和改善储层渗透性的是较大孔喉,反映了特低渗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有效喉道半径分布范围窄,孔隙结构差,储层致密的特征。
因此,研究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是深入剖析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以及储层物性参数的差异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毛管压力除沉积作用外,成岩作用显著控制了储层质量。
特低渗储层在石油勘探中的地位、微观孔隙结构的定义及控制储层发育机理、研究方法的综述利用。
资料,1983在年陕甘宁盆地发现的安塞油田为典型的低渗低产油田,其储层为三叠系延长组,埋藏深度1000~1300 m,是以内陆淡水湖泊三角洲为主的沉积体系。
在三叠系延长组内四个油组(长2、长3、长4+5、长6)均发现油层,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长6、长4+5油层组内。
安塞油田区域构造背景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倾角仅0.5°左右。
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状态,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
由于实际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复杂性,通常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加以测定和描述,如孔隙铸体、测毛细管压力分布,薄片分析、显微图象分析仪、扫描电镜等是储层微观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维泡沫金属中的微孔结构
摘要:孔隙的蠕变反应是与孔隙的微观结构有相当大联系的。
本研究运用有限元模拟方法来对孔隙的定向形态以及几个二维泡沫金属的二次蠕变率进行建模。
其中有种蜂窝状结构叫做沃罗诺伊泡沫金属,它是微孔结构中形态随机变化的典范。
然后还有商用闭孔泡沫铝的基层的显微图。
最后还研究了泡沫铝的同一基层,但和商用闭孔泡沫铝基层不同的是,抑制了它的细胞壁的曲度。
有研究中假定这种微孔结构是遵循幂次律蠕变规律的。
本研究将分析与样品有限尺寸有关的周期边界条件和边界条件。
为了得到一个同样的拥有相对密度的规则六角蜂窝结构,课题将把建模的结果与分析的结果相比较,而其它结构的蠕变率是要高于这六角蜂窝状结构的。
实验结果表明:这微孔结构的详细参数能大大的影响蠕变率,从而影响泡沫金属的寿命。
其中,细胞壁曲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细胞的形状及尺寸大小的分布同样也会影响蠕变率。
关键词:泡沫金属,蜂窝状,金属泡沫,蠕变,微孔结构,有限元建模
简介:
大多数材料,当把他们放到高于熔点1/3到1/2的温度中的时候,他们都会随时间的长短而呈现出变形和蠕变等现象。
从以前许多的学术研究中,我们也不难找到关于微孔结构蠕变的数据。
针对泡沫金属的定常状态,以及二次蠕变率的建模局限于周期边界结构这个范围内。
而对于泡沫,建模则依赖于经验常数来再现他们微观结构的几何形
状。
本研究中,通过比较几个有代表性的二维微孔结构的蠕变反应来阐明微孔结构对泡沫金属的蠕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