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青花赏析
明代正德青花人物特征
![明代正德青花人物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a685b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e.png)
病句辨析公开课教案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辨析公开课教案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病句辨析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病句辨析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教会学生巩固辨析病句中的单句的具体方法,并让学生在练习中自行发现快速辨析病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复习方法——练习——巩固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会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发现才能记得牢。
二.教材分析:从现有材料和历年的高考题的练习为资料。
三.学情分析: 学生事先预习和做相应题目,对病句辨析题型有一定了解,学习了系统有效的方法,但还没有付诸实践巩固。
四.教学重点、难点:较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辨析的方法,以及从中发现快速辨析病句的方法规律。
五.教学手段:电脑六.教学方法:练习法、分析法、归纳法七.课时说明: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第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跟学生分析了病句的错误类型,第二个课时是教会学生分析病句的方法,这一节是巩固方法的运用,并在巩固的过程中归纳出快速辨析病句的方法规律,第四节是教授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上节课讲过的辨析复句的方法,这一节课运用方法进行实践练习。
附:方法——辨析病句的步骤:1. 语感审读法对给出的语句先默读或轻读,根据平时的语言习惯感觉一下,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再作分析,辨明原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2. 分析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按照不同情况分析:单句:(1) 主干成分分析法(2) 附加成分分析法(3) 结构、表意、逻辑分析法复句:(1)把复句分拆成若干个单句分析(2)看关联词是否残缺。
(3)看关联词的搭配和位置。
(4)看关联词是否错用、滥用。
(二)综合训练——巩固方法的掌握1.学生做练习例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不但要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而且老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B.小书店进了不少新书,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小说和有益于思想修养的各类书籍。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478cc89b6648d7c0c74641.png)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青花瓷始于唐代,用的是中亚进口钴料,与唐三彩中蓝彩使用有着密切的系。
唐代省矾县窑就同一时期在生产唐三彩同时又生产青花瓷。
宋代省出土的青花瓷用的是国产料不及唐代艳丽而较为灰淡。
与明代国产料青花瓷类似。
元代青花瓷已风行海外。
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之分。
我们从观看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天民楼青花特展就可以鉴赏到这一特点。
元代青花瓷在艺术上已有很高水准。
它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发展提供极其良好的基础。
明初至清初是中国古代青花瓷黄金时代,是瓷都釉下彩的主流产品,其艺术的魅力迷倒不少古今收藏家。
鉴藏瓷器,“青花”是一个专题,有些藏家为了目标集中,便一生只收集“青花”而不及其他。
数十年,兴趣始终不减,可见青花瓷确有迷人之处。
青花料是艺术家们出神入化之物。
明青花用料,各个时期都不同。
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和观感。
为了鉴赏历朝的青花瓷,首先须掌握他的不同时期用料。
下文浅析明清青花瓷的用料。
一、洪武、永乐、宣德时期(1)洪武(1368—1402A·D·)钴料: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等的国产料,但亦有使用元代存留的进口料。
大体可分为三:A、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之处也能呈现出青花的层次。
B、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律的星布其中。
似群星遍布。
C、青花色泽泛灰,釉面承灰乳色。
由于钴料中含有较高的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常有较大斑状的黑青色,深入胎骨,手感凹凸。
八十年代以前研究不深,易与无元代混淆,现在已较为清楚鉴别,如博物馆藏青花“春寿”篆书铭文云龙纹梅瓶原定为元代。
现更正为明洪武以往谓“洪武无瓷器”,较元人为更珍稀。
(2)永乐(1403—1424A·D·)钴料:有分为进口料和优质国产料和进口国产的混合料。
其表现为:A:三宝太监和下西洋从南洋群岛带回的“尼勃青”或称“麻里青”的钴料使地处珠山官窑烧制的青花瓷,非常富有特色。
以青花料绘出的纹饰多带有伊斯兰细密文化装饰影响:线条有粗有细,或二者兼用。
明代正德青花瓷器特点
![明代正德青花瓷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a6699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5.png)
明代正德青花瓷器特点
明代正德青花瓷器特点
明代正德时期(1436—1449)的青花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产物,它以精致、华丽、洁净的外表,集成了唐代、宋朝两代瓷器的优点。
明代正德青花瓷器是以碧青(青花)为主体,蓝彩、金彩、紫砂等颜料作辅的。
其形制在元末宋五代瓷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器形秀丽、外形富有爆发力,整体比较小巧,高色饱和,青花施工精细,精美、图案繁多。
青花釉里彩因釉色的变化,偏绿、偏黑、偏紫,其装饰有清秀文人般的古意,有流畅自然的大气。
青花釉里彩在历代瓷器史上备受青睐,因其色泽淡雅,不拘小节,多半是以花、鱼、鸟、果等为题材,可以说是青花瓷器的极品。
明代正德青花瓷器比较稀少,保存完好者极其珍贵,它是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艺术产物之一,其琢色精美,胎质细腻,令人爱不释手,今天也是众多藏友收藏的对象。
- 1 -。
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特点有什么
![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特点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6aa36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6.png)
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特点有什么首先,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瓷胎坚实。
它采用高温烧制而成,具有坚硬、致密、均匀的质地,使得瓷器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这使得宣德青花瓷的保存状况较好,许多作品至今仍可见到完整而完美的瓷器。
其次,宣德青花瓷的釉色优美。
它的青花釉色具有独特的韵味,蓝色浓郁而含蓄,晶莹剔透,给人以高雅、清新的美感。
釉色均匀平滑,色彩层次自然流畅,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它的青花瓷器与唐宋时期的瓷器相比,更加鲜艳明亮,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第三,宣德青花瓷的纹饰独特。
它的纹饰主题丰富多样,从花卉、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中汲取灵感。
它的纹饰创意独特,线条流畅而动感十足,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纹饰的处理细腻精巧,富有层次感,能够给观者带来艺术的享受。
第四,宣德青花瓷的绘画技艺出色。
它的绘画技法精湛,通过运用透视、明暗、渐变等技巧,使图案色彩更加鲜明和富有立体感。
它采用了大胆而自由的笔触,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和层次,使人不禁为其精湛的技艺而赞叹。
第五,宣德青花瓷的器型独特。
它的器型多样,包括瓶、碗、盘、壶等。
它的器型造型独特,追求自然、流畅的曲线,注重整体的流线感和比例的协调。
器型的设计独特而富有美感,使得宣德青花瓷在艺术价值上更加突出。
最后,宣德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精细。
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多次搞制,从原料的选择、瓷胎的制作、层层上釉、釉下绘画等等,都需要非常繁琐的工艺来完成。
这种精细的工艺使得宣德青花瓷成为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顶峰之作。
总的来说,大明宣德青花瓷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出色的技术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
它的坚实的瓷胎、优美的釉色、独特的纹饰、出色的绘画技艺、独特的器型以及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宣德青花瓷在世界瓷器史上独树一帜,被誉为瓷器中的经典杰作。
明代青花瓷器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91541e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3.png)
明代青花瓷器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承袭了宋代青花瓷器之精华,为中国古典青花瓷器之最
高成就。
明代青花瓷器多为官窑,器型中规中矩,多呈圆形,也多有椭圆
形和角形,制作精良,图案造型美观,施釉薄而润,胎质细而结实,釉色
辉煌,反射出蓝色、绿色、紫色等不同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
明代青花
瓷器大多是以蓝色施釉,底部有“青花款”,釉色较深,浓厚而有润泽,
晶莹剔透,釉面撒有釉点,形状多以国粹朱砂红、淡青色等色彩装点,有
时还采用素彩、卷草及仿唐三彩颜色或仿宋元方彩色彩点缀,凸显出明代
青花瓷器得天独厚的特色。
一般来讲,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图案不够多样,多数是以人物、花鸟、虫鱼、佛教主题等图案描绘,有的采用传统的形象,也有一些以新颖的画面,呈现出古朴的风格与清新的趣味,突出的是实用
性的观念,并以浅青色的釉料提升其艺术价值。
明青花花卉纹饰特征
![明青花花卉纹饰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00d1d3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8.png)
如何加强高校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随着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经费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对于高校的财务审计监督成为一个必要的工作。
如何加强高校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保持高校的财务纪律和经费使用合规性,不仅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全社会遵守法律法规、公众对高校的关注所期待的。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高校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财务审计监督的任务和目标对于财务审计监督的任务和目标,既要符合国家和地方财务监管政策,又应针对高校财务审计的特殊需求,明确财务审计监督的任务和目标、审计流程、考核标准、工作程序、监督周期和频率,尽可能地实现高校应得的财务审计监督权利。
二、完善内部管理高校在财务审计监督方面,首先要强调内部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这是保证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化和合规化的重要保证。
同时,学校应通过加强全面的内部监控制度,采用多种内部控制工具来避免财务风险和经费浪费。
三、提高工作效率高校需要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使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清晰明确。
此外,还应适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全面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坚持尽职调查和追究责任在财务审计监督工作中,还应善用各种调查取证工具,对于出现的财务问题和违规行为,及时开展调查并追究责任。
五、宣传普及财务审计知识高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财务审计知识,提高广大教职工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意识,同时也应开设财务审计监督课程,培养高校教职工的财务审计监督能力。
以上的措施和做法旨在加强高校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大大减少高校经费浪费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提高高校经费利用的透明度和效率。
只有高校妥善掌握财务审计监督的要领,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到位,才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财务管理支撑。
明嘉靖青花瓷介绍及故宫嘉靖青花瓷赏析
![明嘉靖青花瓷介绍及故宫嘉靖青花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55d5343169a4517723a32f.png)
明嘉靖青花瓷介绍及故宫嘉靖青花瓷赏析明代嘉靖(公元1522—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年号)朝共45年,期间曾多次爆发农民暴乱,国力衰弱。
景德镇官窑开始施行“官搭民烧”制度,由于民窑“钦限”器的烧造促进了制瓷技术进步,缩小了官窑器和民窑器之间的差别,嘉靖民窑精瓷已与官窑器之间无明显差别。
【明嘉靖青花瓷的胎釉】嘉靖青花官窑器胎质细洁致密,民窑大多粗糙,大件器物胎体比较厚重,制作也粗糙,不注重修胎,有些器物腹部衔接痕比明初还要明显,常有接痕处脱底、断裂现象,器里痕迹更为明显,时有器物变形,足底处理粗糙,有跳刀痕和粘砂,露胎出火石红浓重。
明嘉靖青花花鸟纹梅瓶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明嘉靖,高10.7cm,口径77cm,足径55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
内外均以青花描绘龙穿缠枝莲纹。
素底无釉。
外口沿下长方形青花双线框内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横排款。
龙穿花、云鹤、八卦是明嘉靖官窑青花瓷器上的流行纹样。
此器画工精细,龙纹形象生动,图案线条自然流畅,形体硕大,应是迎合当时嘉靖帝的喜爱而特意烧造的。
官窑器物釉面滋润光亮,透明釉青灰色,釉面也往后越粗,有隐约的波浪感,个别器物釉厚浑浊。
器物底部多施亮青釉,一些口部刷酱黄釉。
明嘉靖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明嘉靖,高10.7cm,口径77cm,足径55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
内外均以青花描绘龙穿缠枝莲纹。
素底无釉。
外口沿下长方形青花双线框内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横排款。
龙穿花、云鹤、八卦是明嘉靖官窑青花瓷器上的流行纹样。
此器画工精细,龙纹形象生动,图案线条自然流畅,形体硕大,应是迎合当时嘉靖帝的喜爱而特意烧造的。
【明嘉靖青花瓷的靑料】嘉靖朝大致使用过三种色料,东平产“陂塘青”、瑞州产“石子青”和西域产的“回青”料,而官窑青花瓷几乎都掺合使用回青和石子青。
由于青花钴料不同成分、不同比例和烧制温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嘉靖青花大致可分为三种颜色。
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明朝青花瓷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d8a54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9.png)
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明朝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享誉海内外。
下面是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一、釉面厚重:明代青花瓷采用厚釉技法,使瓷器表面呈现出光滑细腻的质感,同时也能够增强瓷器的耐用性。
二、色彩纯正:青花瓷的主体为蓝色,青花瓷彩料采用的是氧化钴,这种颜料在高温下能够稳定,不易褪色和脱落,使得青花瓷的色彩十分纯正。
三、图案多样:明代青花瓷的图案多样,包括了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尤其是花卉图案,相对较多,寓意吉祥如芙蓉花、牡丹、荷花等。
四、笔触流畅:明代青花瓷的笔触流畅,线条自然优美,五彩斑斓,体现出瓷器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五、造型庄重:明代青花瓷的造型多样,从盘、碗、盂、壶等日常用品到如刘海墩造型的大瓶,造型丰富、庄重大方,富有气韵和内涵。
六、装饰简约:明代青花瓷的装饰非常简约,图案大多集中在器物的
一部分,颜色也比较单一。
在外形上,青花瓷多采用清晰简约的线条和局部浮雕装饰,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体验。
七、艺术价值高:明代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成为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经典代表之一,其珍贵性和艺术价值被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所珍视。
以上是明朝青花瓷的一些主要特点,它们体现了这段时期瓷器制作的精湛和强烈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明青花特点是什么怎么鉴别
![明青花特点是什么怎么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fc1b27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c.png)
明青花特点是什么怎么鉴别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明青花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明青花的特点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
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
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
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
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
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
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
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
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
也有部分国产青料。
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
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
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
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
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
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
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
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浅析明、清青花瓷的特点
![浅析明、清青花瓷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5e92627e21af45b307a821.png)
灰 ,前 者 一 部 分 有 晕 散 现 象 。 纹 饰 布 局 仍 有 元 代 多 层 装 饰 的 遗 风 , 材 也 变 化 不 大 , 许 多 细 节 已 有 变 题 但 化 。 如 蕉 叶 的 中 梗 留 白 ;花 瓣 留 白 边 较 之 元 代 更 清 晰 ; 丹 叶 子 “ 刻 ” 位 较深 , 如元 代 的肥 硕 ; 牡 缺 部 不 菊
时 期 。 明 永 乐 、宣 德 时 期 是 青 花 瓷 器 发 展 的 一 个 高 峰 , 以 制 作 精 美 著 称 。 清 康 熙 时 的 五 彩 青 花 使 青 花
瓷 发 展 到 了 巅 峰 ,乾 隆 以 后 因 粉 彩 瓷 的 发 展 而 逐 渐 薄 、 美 , 花 发 色 较 浓 艳 , 锈 斑 痕 更 重 , 饰 较 秀 青 铁 纹 走 向 衰 退 , 在 清 末 ( 绪 ) 一 度 中 兴 , 终 无 法 虽 光 时 最
青 花 瓷 又 称 白底 青 花 瓷 器 , 釉 下 彩 的 一 种 。 为 钴
外壁 的 上半 部 。器 物底 足 多平 切 , 底 无 釉见 窑 红 。 砂
料烧 成后 呈 蓝 色 , 具有 着 色 力 强 、 色 鲜 艳 、 成 率 未 出 现 年 款 , 款 的 器 物 也 极 少 。 发 烧 带
明 、清 时 Leabharlann 是 青 花 瓷 器 达 到 鼎 盛 又 走 向 衰 落 的
等 , 其 是 出 现 了 一 些 僧 帽 壶 、 带 扁 壶 、 浇 等 非 尤 绶 花 汉 文 化 的 器 型 , 映 了 这 一 时 期 与 外 域 、 族 的 文 化 反 外 交 流 与融 合 。纹 饰 多见 各种 缠枝 或 折枝 花果 、 凤 、 龙 海 水 、 怪 、 鱼 等 。 胎 质 较 以 前 细 腻 致 密 , 质 肥 海 游 釉 润 , 见 橘 皮 纹 。 两 朝 的 器 物 相 比 。 乐 的 器 型 较 轻 多 永
各朝代青花的特点
![各朝代青花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caff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a.png)
各朝代青花的特点
各个朝代的青花瓷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朝代和其特点:
1. 元代青花: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厚重,青花色泽深沉。
图案多为鸟兽花卉、云龙纹等,纹饰线条粗犷。
2. 明代青花:明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较薄,青花色彩明快。
常见的图案有花鸟人物、山水景观等,纹饰线条细腻。
3. 清代青花:清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釉质晶莹透亮,青花色泽柔和。
常见的图案有莲花、牡丹、山水、人物等,纹饰线条流畅。
4. 民国青花:民国时期的青花瓷器受到西方绘画和装饰风格的影响,图案多样化,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
总的来说,青花瓷器在不同朝代的发展中,经历了从粗犷到细腻、色彩明快到柔和的变化。
这些特点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艺术审美和制作工艺水平的发展。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dfc45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5.png)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的胎足特征随着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但通常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期的具体特征:
1. 宣德时期:宣德青花的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
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
2. 成化时期:成化青花瓷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
施釉洁白肥腴,呈半透明状,迎光透视隐约可见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3. 万历时期:万历青花瓷胎也是明青花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
底足处理草率,有跳刀、粘砂等特征。
接头明显,露胎处火石红明显,手感沉重。
器物多有夹扁、翅棱、塌底,底心下凹等特征。
4. 崇祯时期:崇祯青花瓷,一般胎质淘炼不精,胎体厚重,修胎粗糙,白砂底足,常有明显的重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
足修齐整圆滑,胎体裸露,多有粘砂、个别前足留有明初期器底小乳头。
综上所述,明代青花瓷器的胎足特征反映了当时的制瓷技术和审美趋势。
在鉴定和欣赏明代青花瓷器时,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
![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580333376baf1ffc4fada5.png)
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学院:电气学院班级:电气12-18姓名:王通学号:311208001825日期:2013/10/24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论文摘要:永宣青花,古陶瓷学界专有名词,特指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烧造的青花瓷。
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
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
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所体现的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
关键词:中国瓷器青花瓷苏麻离青永宣青花工艺品文物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让人们认识了解了青花瓷,听到了爱情的缠绵和凄婉,见到了雨打芭蕉的丽色江南,看到了农家姑娘小家碧玉楚楚动人,也让青花瓷多了一分神秘感。
明代永宣青花瓷大气磅礴,有些官窑大器更有一股无法仿造的霸气。
可以说永宣青花是梁红玉、花木兰、穆桂英,其优秀的典型器具有高山大川似的震撼力。
而且目前元代青花在拍卖市场上的价位高不可攀。
主要就是缘于其年代久远,存世稀少,以及著名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的石破天惊。
永宣青花美得大气磅礴,万马奔腾。
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当仁不让。
青花瓷滥觞于唐宋,成熟于元朝。
而永宣的青花则登峰造极,如日中天。
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事实上,科技越进步,手工业就越落后,因此,现代或将来的科学技术再高超,也复制不出永宣青花的那分厚重和美艳。
永乐皇帝朱棣是个干大事的人,很有霸气。
他将建文帝赶下台后,亲率铁军平定天下,拓展疆土;派郑和七下西洋,使当时的中国与西南亚和非洲建立加强了联系,并带回了呈色艳丽的钴料“苏麻离青”;修《永乐大典》,使世界诞生了首部大百科全书。
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青花瓷美得磅礴,与永乐皇帝一样很大气。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明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明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4d57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a.png)
明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明青花是明代时期的一种白地青花瓷器,以其细腻的造型和典雅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介绍明青花的特征及鉴定方法。
一、特征:
1.器型:明青花的器型多样,有瓶、罐、盖罐、碗、盘等。
明青花瓷器制作精细,造型端庄典雅,线条流畅,比例协调。
2.瓷质:明青花的瓷质较为晶莹剔透,光泽明亮,釉面细腻光滑。
3.青花:明青花的青花呈现出淡雅的颜色,青中透出一丝苍劲之感,色调柔和,层次分明。
4.纹饰:明青花的纹饰细腻丰富,常见的有花卉、山水、人物、动植物等图案。
纹饰线条流畅,线条精细,绘画技法高超,图案层次分明。
5.胎体:明青花的胎体细腻均匀,质地坚实,声音清脆。
二、鉴定方法(明青花鉴定歌诀):
1.查看器型,造型要端庄。
2.仔细观察瓷质,晶莹剔透。
3.青花颜色看,青中透一股苍。
4.纹饰图案要细致,层次布置看清楚。
5.轻轻敲打胎,声音要清脆。
以上为明青花的特征及鉴定方法。
在鉴定明青花时,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器型、瓷质、青花、纹饰和胎体等方面来判断。
鉴定时需要细心观察,并结合实物与专业鉴定人员的意见进行判断。
明代青花瓷器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6bb48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f.png)
明代青花瓷器特征一、釉色单一:明代青花瓷器的釉色以明净的青色为主,通常与白色瓷器相搭配。
这种明亮的釉色给人纯净、清新的感觉,富有朝气。
同时,这种釉色也与明代中期以后的时局相呼应,明代中期以后,国家逐渐朝着统一、稳定的方向发展,这种釉色也可看作是民心所向、希望的象征。
二、装饰题材丰富: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题材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包括传统的岭南山水、江南水乡、仕女图、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
此外,还有一些民间故事、谚语、俏皮话等,展示了明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和丰富的生活。
三、写意勾勒: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特点是富有写意和勾勒感。
虽然器物表面的图案多为线描或点画,但能够生动地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动感。
画面线条流畅,造型简洁,极具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
四、青花技法成熟:明代青花瓷器的青花技法在工艺上达到了巅峰,表现为勾勒、填色和渲染等各个方面的成熟。
在勾勒方面,以毛笔的细、疏、粗、浓为特点,勾勒出线条的丰富层次感。
在填色方面,选材考究,颜色鲜艳饱满,运用了浓淡相宜的原则,使色彩更加生动,突出主题。
在渲染方面,利用水墨的特性,运用不同浓度的青花料涂抹或点状擦拭,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变。
五、装点繁琐: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往往比较繁琐。
在器物的表面常常能够看到大量的装饰细节,这些细节既丰富了装饰图案,也体现了明代人追求繁荣富贵的心理需求。
另外,这些装饰细节还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明代社会、政治和议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点。
六、造型新颖:明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多采用传统的汝窑、定窑等形式,并融合南京瓷器的特色。
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并注重实用性和功能美的结合。
整体形态多样,有壶、碗、盘、瓶、罐等多种类型,大小适宜,线条流畅,造型新颖。
总之,明代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不仅展现了明代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也为后世的瓷器制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1c53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b.png)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是我国瓷器艺术中一件颇具特色的佳作。
这件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本文将对这件无挡尊进行赏析,带您领略其艺术魅力。
一、造型特点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高约30厘米,口径约20厘米,底径约15厘米。
尊呈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
尊的整体造型线条流畅,饱满圆润,充分体现了明代瓷器的稳重与典雅。
二、纹饰特点无挡尊的纹饰以青花为主,辅以阿拉伯文。
颈部饰以蕉叶纹,肩部饰以缠枝花卉纹,腹部为主题纹饰,绘有阿拉伯文,足部饰以卷草纹。
纹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体现了明代瓷器纹饰的精细与丰富。
阿拉伯文在瓷器上的运用,是明代瓷器的一大特点。
这些阿拉伯文既有装饰作用,又具有宗教意义,为瓷器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工艺特点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采用青花瓷工艺制作。
青花瓷是釉下彩瓷器的一种,其特点是在瓷坯上以氧化钴为着色剂,描绘出各种纹饰,然后施以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这种工艺使得青花瓷具有胎薄、釉润、色浓、彩艳的特点。
四、文化内涵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不仅是一件瓷器佳作,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阿拉伯文的运用,反映了明代我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密切联系。
同时,无挡尊作为瓷器的一种,也体现了我国瓷器工艺的繁荣与发展。
五、赏析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深邃的文化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
观赏这件作品,既能领略到明代瓷器的艺术魅力,又能感受到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与融合。
总结: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是我国瓷器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明代青花瓷鉴赏
![明代青花瓷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a9b6929af45b307e87197fe.png)
中国历代名瓷识赏结课论文明代青花瓷鉴赏姓名:班级:学号:完成日期:【摘要】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瓷器在中国也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史。
青花瓷是中国的代表形象之一,它是一种工艺复杂、手艺精湛的一类瓷器,而近些年也被各种物件的设计者们所青睐,不论是在手机、服饰、家居装潢当中,我们都看到青花瓷已经作为一种主流元素融入了我们生活。
我今天介绍的是明代青花瓷碗的独特韵味,明代青花瓷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
是集唐、元三代发展于一身的大成之作,从碗壁上青蓝色的纹饰上,我们也能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他们独特的青花瓷工艺。
【关键字】瓷器青花瓷明代发展一、青花瓷发展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有着独特的青蓝色纹饰,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有着清新淡雅的一笔,不奢华,但却有人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
而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我们了解到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
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钴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
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
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
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
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
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
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
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
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作为走向成熟期的明代,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所产出的青花瓷在后世都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二、明代青花瓷整体概述明初的青花器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
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
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dd3d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2.png)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是明代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件无名无号的青花瓷尊,被认为是中国瓷器中的瑰宝之一,形制优美,釉色绚丽,绘制精致,堪称中国陶瓷工艺的杰作。
它的背面上绘制有阿拉伯文,这为它增添了神秘和特殊的魅力,也引发了许多学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这件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形制为圆形短颈,扁圆鼓腹,平底。
整个尊子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自然,充满了动态美感。
釉色为青花,釉面温润光泽,清新雅致。
尊子的整体设计十分考究,显示了当时瓷器工匠的高超技艺。
尊子上的绘制工艺更是精湛绝伦,尊身绘制有蝴蝶图案,蝴蝶翩翩起舞,飘逸动人。
这种蝴蝶纹饰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尊子背面上绘制的阿拉伯文,这种在中国瓷器上出现的外国文字十分罕见,更增加了这件瓷器的独特性和珍贵性。
阿拉伯文的内容是一首诗歌,诗歌内容流畅优美,富有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虽然这首诗歌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但却给这件瓷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怀。
这种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让这件瓷器更加令人着迷和神秘。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的诞生,不仅是中国古代瓷器工艺的杰作,更是中东与东方文化相遇的见证。
在这件瓷器上,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看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部文化的传承。
在故宫珍藏着的这件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前,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到文化交融带来的美好和神奇。
这件瓷器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东西方文化的心灵,也连接着古今的时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文明的伟大和多样性。
来到故宫,欣赏这件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瓷器的精湛工艺,更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包容和交流。
它在静静地诉说着一个个故事,传承着一段段历史,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感悟着人类文明的伟大和美好。
共勉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特征及鉴别要点
![共勉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特征及鉴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6071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1.png)
共勉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特征及鉴别要点大明宣德青花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瓷器名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鉴赏大明宣德青花瓷器需要了解其特征及鉴别要点,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
首先,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釉面细腻: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釉面非常细腻,光洁而滑润,富有光泽。
2.色彩鲜艳: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青花色彩鲜艳,蓝色浓艳而有层次感,与瓷器胎体相得益彰。
3.纹饰繁复: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纹饰非常繁复,多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纹饰精美而精细。
4.纹理清晰: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纹理非常清晰,纹饰线条流畅而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鉴别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要点如下:1.釉面:鉴别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第一步是观察其釉面。
正宗的大明宣德青花瓷器釉面细腻而光洁,无釉面开裂、流泪、针眼等现象。
2.花纹: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花纹细腻而清晰,线条流畅,没有模糊、断裂、晕花等现象。
同时,要注意观察花纹与胎体的贴合度,正宗的大明宣德青花瓷器花纹与胎体融为一体。
3.色彩: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青花色彩应该是鲜艳自然,蓝色浓艳而有层次感,不应该呈现苍白、虚浮、缺乏层次感等现象。
4.物件形状: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物件形状应该整体匀称,无瑕疵。
正宗的大明宣德青花瓷器制作工艺精湛,形体比例和谐。
5.底款鉴别:大明宣德青花瓷器一般会刻有宣德年款或用篆书体写的“大明宣德年制”字样,鉴别时可以结合瓷器的年代特征来判断是否为真品。
总的来说,鉴别大明宣德青花瓷器需要注意观察釉面、花纹、色彩、物件形状和底款等方面,综合判断。
同时,鉴别大明宣德青花瓷器还需要了解历史背景、瓷器特征等相关知识,通过多方面的考证和比较来确定其真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青花瓷赏析青花瓷的生命力,在于它白地蓝花,靓丽雅致,Array每一幅青花纹样,都是一幅古人留下的中国水墨画。
此外,在青花瓷花鸟画纹饰中,不论是花卉、翎毛,还是鱼虫、走兽之类,一幅幅幽倩素雅的青花瓷画,无不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和吉祥的象征。
通过物象、谐音、巧妙的组合,表达人们良好的意愿、吉祥的祝福、美好的追求、心灵的期待。
清代蒋士铨有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说明青花瓷上的吉祥图案纹饰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和传统的文明。
在古代青花瓷绘中,以植物花卉蔬果最为丰富。
不仅各种花卉直接作为画面主题入画,而且常以花卉作为人物画、山水画的背景或配景。
由于所绘花卉佳果多有美好寓意,故使青花瓷格外生辉,成为上至官宦、下至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纹饰。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外销瓷,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
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
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青花瓷器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由于绘画所用钴料和绘画题材、笔法不同,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往往各具特色,呈现一种千姿百态之状。
例如明早期青花色泽浓艳凝重,以永乐宣德时期为代表。
中期转为浅淡秀雅,以成化时期为代表。
晚期青花又趋鲜艳且蓝中带紫,以嘉靖、隆庆时期为代表。
末期则又改浓艳为清淡,以天启、崇祯时期为代表。
终明一期,青花瓷虽各具千秋,但其鼎盛期非永乐、宣德莫属。
明早期—永乐、宣德青花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色泽深厚透入釉骨,往往出现湮散现象和黑色斑点,显得浓艳幽雅,很像水墨画一般妙造自然、别有风趣,所以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称为青花典范。
其精品也一向被列为青花之冠,时至今日扔珍同拱璧。
永乐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
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
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胎体厚薄适度,灵巧凝重。
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
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
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
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永乐青花的釉面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釉面青白为整个明代传统烧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掺有草木灰,并用木柴烧,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
现代瓷器的釉面成分及烧造工艺都与明代不同,因此釉面无此青白色。
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
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
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
永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画面多留白地。
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
从总体上看,永乐青花瓷器纹饰布局大多比较疏朗,有少量纹饰布局较为繁密,花纹的绘制一般比较纤细。
明朝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宣德官窑青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
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
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
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宣德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图很讲究意境,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
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
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
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
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
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
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
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
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
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
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
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
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宝相花、栀子、灵芝、百合花、束莲、山茶、枇杷、萱草、莲荷水藻、竹石芭蕉。
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
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
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多为双边莲瓣。
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
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
有六字款和四字款。
宣德青花款识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
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
永乐,宣德青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问世之日起就备受世人的推崇。
永宣青花之所以受世人青睐,主要是它充分表现一种绘画的趣味。
而所以形成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则是因为其青料具有较强的晕散性能更利于绘画。
其纹饰以海水龙纹更具有时代特征。
此外,花卉,果实,鸟虫绘画的也相当出色。
那一幅幅青翠动人的画面,就是一幅幅写意花鸟画,从中不难看出宋人花鸟画的影响。
明中期—成化青花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有的近似于脱胎。
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要特征。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瓶、罐、壶等立器接口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等足较直而且较高。
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
以带釉居多。
砂底有些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成化民窑器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
民窑瓷胎体单薄,质地洁白细腻,瓷化程度好,胎体较明初民窑明显减薄。
釉面光润肥厚。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
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
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
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
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成化青花器形规整,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
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轻巧圆润的小件,故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
由于成化瓷有极高的声誉,明清两代有大量仿品,其中以嘉靖、万历朝的最为逼真。
嘉靖朝仿品有“成化”双圈六字楷书款的婴戏纹杯、盘。
在成化器物中没有书“成化年制”四字款的,更无四字黑地绿款。
凡书“成化”、“成化年制”的都为后世伪作。
明晚期—崇祯青花明崇祯朝历时17年,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当时仍有民窑瓷大量出口。
制瓷质量明显下降。
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有细器和粗器之分。
崇祯青花用高岭土制胎,胎质大多粗糙、疏松。
胎色灰白色。
胎体普遍较厚,少部分产品胎体轻薄,瓷化程度较高。
釉层稀薄,釉面不平整,光泽度不强,釉色白中闪青,也有青灰色,部分还开片。
青花色料采用石子青,呈色稳定。
呈色最好的鲜艳青翠,大多色调暗淡,有晕散,晕散严重的影响到纹饰,致使纹饰线条混淆不清,此时的青花瓶、罐、炉、砚、盘、碗,时时可见。
青花晕散,有漏釉之缺点现象。
有些浓重的夹带有黑褐色斑点,但不同于元代、明初的呈色,黑斑不渗入胎Array骨,手感没有凹凸不平的情况。
这时期的青花瓷喜用暗花装饰,在一些琢器的口、足部位釉下暗刻卷枝纹。
在绘画上经常在器物的口、足部绘制蕉叶纹,山水人物图案多画太阳,云气纹大多画成括号云,草地纹多用细线勾画成小钩状,画面多配以诗句,在题诗旁有仿照书画的图章款,有方形或圆形,这显然是受当时书法绘画的影响。
绘画技法采用传统的单线平涂及淡描法,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流畅;淡描青花线条潦草,笔法无力、草率。
崇祯朝开创了类似中国画中淡墨水彩的皴点法用笔,画面极富诗意,一直影响到清初,构图布局基本类似天启朝,内容以写生画为主,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或简笔手法,画面笔意豪放,无所拘束。
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图案纹饰多富寓意。
山水画是这一时期最多见的题材,内容极富生活气息,画意具有明末国画的风韵,画面中多有古诗、茅屋、草亭、舟桥、渔翁、樵夫、高士、文人雅士、渊明爱菊、敦颐爱莲、竹林七贤、唐僧取经等崇祯青花瓷上署本朝年号款的不多,仿写款有仿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朝的,款字多草率不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