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角形证明题集锦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证明PPT课件(第1课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素养目标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 念,并体会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2.学习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运用 其解决问题.
1.复习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归纳并掌握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思考: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证明:过点A作AE⊥BC于E,
则在Rt△ADE中,AD2=DE2+AE2,
又∵AB=AC,∠BAC=90°,
E
∴AE=BE=CE,
∵BD2+CD2=(BE-DE)2+(CE+DE)2
=BE2+CE2+2DE2=2AE2+2DE2=2AD2,
即BD2+CD2=2AD2.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2、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12cm,BC=5cm, AB=13 cm,过点C作CD⊥AB于点D.
勾股定理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c a
b
弦 勾
股
探究新知
勾股定理的3种证明方法: 方法一:
c
b a
S1
=
1 2
(a
+
b)(a
+
b)
=
1 2
(a2
+
2ab
+
b2
)
=
1 2
a2
+
1 2
b2
+
ab,
S2
=
1 2
ab
+
1 2
ab
+
1 2
c2
=
ab
+
1 2
素养目标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 念,并体会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2.学习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运用 其解决问题.
1.复习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归纳并掌握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思考: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证明:过点A作AE⊥BC于E,
则在Rt△ADE中,AD2=DE2+AE2,
又∵AB=AC,∠BAC=90°,
E
∴AE=BE=CE,
∵BD2+CD2=(BE-DE)2+(CE+DE)2
=BE2+CE2+2DE2=2AE2+2DE2=2AD2,
即BD2+CD2=2AD2.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2、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12cm,BC=5cm, AB=13 cm,过点C作CD⊥AB于点D.
勾股定理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c a
b
弦 勾
股
探究新知
勾股定理的3种证明方法: 方法一:
c
b a
S1
=
1 2
(a
+
b)(a
+
b)
=
1 2
(a2
+
2ab
+
b2
)
=
1 2
a2
+
1 2
b2
+
ab,
S2
=
1 2
ab
+
1 2
ab
+
1 2
c2
=
ab
+
1 2
《三角形的证明》复习ppt课件
Page 3
(2)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3)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 角边等于斜边的 一半 . 6.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平方 .
Page 1
┃知识归纳┃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相等.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 平分线 、底边上的 中线 、底边 上的高互相重合.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两条边 相等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角对等边:有两个角 相等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命题二: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直线上, AB=DE,∠ABC=∠DEF,BE=CF.求证:AC=DF.
下面证明命题一: 已知:如题图,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直 线上,AB=DE,AC = DF,BE=CF. 求证:∠ABC=∠DEF.
Page 12
证明:在△ABC和△DEF中, ∵BE=CF,∴BC=EF. 又∵AB=DE,AC=DF, ∴△ABC≌△DEF(SSS). ∴∠ABC=∠DEF.
Page 19
► 考点四 等腰三角形的判别 例4 已知:在△ABC中,∠A=90°,AB=AC,D为BC的
中点. (1)如图S1-4,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
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
Page 14
► 考点三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 3 如图 S1-3,已知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为π2,高为 2,
AB,CD 分别是两底面圆的直径,AD,BC 是母线,若一只小虫从 A 点出发,从侧面爬行到 C 点,求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度(结 果保留根号).
(2)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3)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 角边等于斜边的 一半 . 6.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平方 .
Page 1
┃知识归纳┃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相等.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 平分线 、底边上的 中线 、底边 上的高互相重合.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两条边 相等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角对等边:有两个角 相等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命题二: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直线上, AB=DE,∠ABC=∠DEF,BE=CF.求证:AC=DF.
下面证明命题一: 已知:如题图,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直 线上,AB=DE,AC = DF,BE=CF. 求证:∠ABC=∠DEF.
Page 12
证明:在△ABC和△DEF中, ∵BE=CF,∴BC=EF. 又∵AB=DE,AC=DF, ∴△ABC≌△DEF(SSS). ∴∠ABC=∠DEF.
Page 19
► 考点四 等腰三角形的判别 例4 已知:在△ABC中,∠A=90°,AB=AC,D为BC的
中点. (1)如图S1-4,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
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
Page 14
► 考点三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 3 如图 S1-3,已知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为π2,高为 2,
AB,CD 分别是两底面圆的直径,AD,BC 是母线,若一只小虫从 A 点出发,从侧面爬行到 C 点,求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度(结 果保留根号).
三角形的证明复习ppt
角边角定理(ASA)
通过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和底角的度数以及底边上的高来证明一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03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
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证明
等边三角形定义
SSS、ASA、AAS、AAA
等边三角形判定
高、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性质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腰直角三角形判定
ASA、SSS、HL、SAS
等腰直角三角形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
黄金三角形性质
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三个边的比值为(√5+1)/2
黄金三角形定义
满足(√5-1)/2关系的三个边长比值
黄金三角形判定
SSS、ASA、AAS、HL
2023
三角形的证明复习ppt
contents
目录
三角形的证明基础三角形的证明方法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三角形证明实践应用总结与提高
01
三角形的证明基础
1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2
3
三角形由三条直线段连接三个点构成,其中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三角形的基本构成
根据角度和边长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边、等腰和普通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三条边长确定后,其形状和大小就是稳定的。
三角形的稳定性
03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在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时,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
01
内角和公式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即任意两个角之和减去第三个角之差等于180度。
通过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和底角的度数以及底边上的高来证明一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03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
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证明
等边三角形定义
SSS、ASA、AAS、AAA
等边三角形判定
高、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性质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腰直角三角形判定
ASA、SSS、HL、SAS
等腰直角三角形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
黄金三角形性质
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三个边的比值为(√5+1)/2
黄金三角形定义
满足(√5-1)/2关系的三个边长比值
黄金三角形判定
SSS、ASA、AAS、HL
2023
三角形的证明复习ppt
contents
目录
三角形的证明基础三角形的证明方法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三角形证明实践应用总结与提高
01
三角形的证明基础
1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2
3
三角形由三条直线段连接三个点构成,其中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三角形的基本构成
根据角度和边长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边、等腰和普通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三条边长确定后,其形状和大小就是稳定的。
三角形的稳定性
03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在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时,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
01
内角和公式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即任意两个角之和减去第三个角之差等于180度。
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课件(共21张PPT) 数学北师版九年级上册
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边上,DE∥BC,若AD=1,BD=2,则DE:BC的值为( )A.1:2 B.1:3 C.1:4 D.1:9 2.如图,在▱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E为O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C=( )A.1∶4 B.1∶3 C.2∶3 D.1∶2
D
E
证明 :在△ABC的边AB(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
AE=A′C′
连接DE.
D
E
而∠BAC=∠DAE,
∴△ABC∽△ADE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DE≌△A′B′C′
∴△ABC∽△A'B'C'
问题1:定理2,3的证明过程与定理1的证明过程共同点是什么?
作平行线→相似→相等→相似
几何语言:
已知:如图,△ABC和△ A′B′C′中,∠A=∠A′,∠B=∠B′,
求证 :△ABC∽△A'B'C'
D
E
证明 :在△ABC的边AB(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
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E,
则∠ADE=∠B,
∠AED=∠C,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授课老师:时间:204年9月15日BD
3.如图,在△ABC中,∠C=90°,∠B=60°,D是AC上一点,DE⊥AB于E,且CD=2,DE=1,则BC的长为_______.4.△ABC中,AB=10 ,AC=6 ,点D在AC上且AD=3 ,若要在AB上找一个点E,使△ADE与△ABC相似,则AE= __ .
5或
同学们再见!
∴△ADE≌△A′B′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共34张
24
2024/1/30
06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注意事项
25
准确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024/1/30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两个三角形如果三边及三角分别对应 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 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线 、角平分线分别相等。
结论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简称“SSS”。
16
SAS判定法的证明
已知条件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
2024/1/30
证明过程
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旋转至 与另一个三角形两边重合 ,由于夹角相等,因此两 个三角形全等。
结论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称“SAS”。
示例
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中,∠A=∠D,∠B=∠E ,BC=EF,则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2024/1/30
14
2024/1/30
04
判定方法的证明与推导
15
SSS判定法的证明
01
02
03
已知条件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
2024/1/30
证明过程
通过平移或旋转其中一个 三角形,使得两个三角形 的三边分别重合,从而证 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024/1/30
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如果知道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可以直接得出它们的面积相 等。
9
2024/1/30
0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0
边边边判定法(SSS)
定义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2024/1/30
06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注意事项
25
准确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024/1/30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两个三角形如果三边及三角分别对应 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 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线 、角平分线分别相等。
结论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简称“SSS”。
16
SAS判定法的证明
已知条件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
2024/1/30
证明过程
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旋转至 与另一个三角形两边重合 ,由于夹角相等,因此两 个三角形全等。
结论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称“SAS”。
示例
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中,∠A=∠D,∠B=∠E ,BC=EF,则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2024/1/30
14
2024/1/30
04
判定方法的证明与推导
15
SSS判定法的证明
01
02
03
已知条件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
2024/1/30
证明过程
通过平移或旋转其中一个 三角形,使得两个三角形 的三边分别重合,从而证 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024/1/30
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如果知道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可以直接得出它们的面积相 等。
9
2024/1/30
0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0
边边边判定法(SSS)
定义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三角形证明题集锦PowerPoint 演示文稿
10
例3(6分题) :如图,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D =AB+CD
11
练4(6分题) :如图,已知在△ABC中,AB=CD,∠BDA=∠BAD,AE为△ABD的BD边 上的中线,求证:AC=2AE
12
练2 (6分题) :如图,已知AB∥CD,AD与BC相交于F,BE平分∠ABC,E为AD的中 点,问:AB、BC和CD三条线段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如有需要可直接运 用下面的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 写成“等角对等边”)。
6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 DE⊥BC且BC=10,求△DCE的周长。
7
几何证明习题答案
1. 连接AD,由△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D垂直AC,且AD=BD,∠DAQ=∠DBR=45度,又由平行关系得,四边形RPQA为 矩形,所以AQ=RP,△BRP也是等腰直角三角行,即BR=PR,所以AQ=BR由边角边,△BRD全等于△AQD,所以 ∠BDR=∠ADQ,DR=DQ,∠RDQ=∠RDA+∠ADQ=∠RDA+∠BDR=90度,所以△RDQ是等腰RT△。 2. 作AG平分∠BAC交BD于G∵∠BAC=90° ∴∠CAG= ∠BAG=45°∵∠BAC=90° AC=AB
∴∠C=∠ABC=45°∴∠C=∠BAG ∵AE⊥BD ∴∠ABE+∠BAE=90° ∵∠CAF+∠BAE=90° ∠CAF=∠ABE∵ AC=AB ∴△ACF ≌△BAG∴CF=AG ∵∠C=∠DAG =45° CD=AD∴△CDF ≌△ADG ∴∠CDF=∠ADB 3. 易证△ABM≌△NAC.∠NAM=∠NAE+∠BAM=∠NAE+ANE=90°
例3(6分题) :如图,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D =AB+CD
11
练4(6分题) :如图,已知在△ABC中,AB=CD,∠BDA=∠BAD,AE为△ABD的BD边 上的中线,求证:AC=2AE
12
练2 (6分题) :如图,已知AB∥CD,AD与BC相交于F,BE平分∠ABC,E为AD的中 点,问:AB、BC和CD三条线段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如有需要可直接运 用下面的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 写成“等角对等边”)。
6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 DE⊥BC且BC=10,求△DCE的周长。
7
几何证明习题答案
1. 连接AD,由△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D垂直AC,且AD=BD,∠DAQ=∠DBR=45度,又由平行关系得,四边形RPQA为 矩形,所以AQ=RP,△BRP也是等腰直角三角行,即BR=PR,所以AQ=BR由边角边,△BRD全等于△AQD,所以 ∠BDR=∠ADQ,DR=DQ,∠RDQ=∠RDA+∠ADQ=∠RDA+∠BDR=90度,所以△RDQ是等腰RT△。 2. 作AG平分∠BAC交BD于G∵∠BAC=90° ∴∠CAG= ∠BAG=45°∵∠BAC=90° AC=AB
∴∠C=∠ABC=45°∴∠C=∠BAG ∵AE⊥BD ∴∠ABE+∠BAE=90° ∵∠CAF+∠BAE=90° ∠CAF=∠ABE∵ AC=AB ∴△ACF ≌△BAG∴CF=AG ∵∠C=∠DAG =45° CD=AD∴△CDF ≌△ADG ∴∠CDF=∠ADB 3. 易证△ABM≌△NAC.∠NAM=∠NAE+∠BAM=∠NAE+ANE=90°
三角形的证明复习ppt
三角形证明的定理是有特定适用条件的,例如,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只适用于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忽视这些适用条词
在运用定理进行三角形证明时,忽视定理的逆命题是另一个 常见错误。
详细描述
很多三角形证明的定理都有一个或多个逆命题。例如,勾股 定理的逆命题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满足a²+b²=c²,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忽视这些逆命题会导致证明 过程中的思维局限。
间接证明
通过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相似,从而得出两条线段成比例,再利用线段等 长的传递性得出两条线段相等。
证明两角相等
直接证明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AAS或ASA条件,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三角 形全等,从而得出两个角相等。
间接证明
通过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相似,从而得出两个角成比例 ,再利用角等长的传递性得出两个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称 为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形。
等边三角形的证明
等边三角形定义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 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 ,并且每个角都是$60^{\circ}$
。
等边三角形判定
有一个角是$60^{\circ}$的等腰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AS证明方法
总结词
角角边定理,两角夹一边,固定角和夹边,全等三角形
详细描述
AAS证明方法是三角形全等证明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指的是如果两个三角 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并且这两个角所夹的边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
03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定义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 角形。
在运用定理进行三角形证明时,忽视定理的逆命题是另一个 常见错误。
详细描述
很多三角形证明的定理都有一个或多个逆命题。例如,勾股 定理的逆命题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满足a²+b²=c²,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忽视这些逆命题会导致证明 过程中的思维局限。
间接证明
通过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相似,从而得出两条线段成比例,再利用线段等 长的传递性得出两条线段相等。
证明两角相等
直接证明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AAS或ASA条件,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三角 形全等,从而得出两个角相等。
间接证明
通过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相似,从而得出两个角成比例 ,再利用角等长的传递性得出两个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称 为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形。
等边三角形的证明
等边三角形定义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 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 ,并且每个角都是$60^{\circ}$
。
等边三角形判定
有一个角是$60^{\circ}$的等腰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AS证明方法
总结词
角角边定理,两角夹一边,固定角和夹边,全等三角形
详细描述
AAS证明方法是三角形全等证明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指的是如果两个三角 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并且这两个角所夹的边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
03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定义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 角形。
全等三角形ppt课件
其他领域的应用在工程领源自中,全等三角形可用于解 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例如机构设 计、零件配合等。
在物理学中,全等三角形可用于分析 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解决一 些与角度、长度相关的物理问题。
2024/1/25
在地理学和地质学中,全等三角形可 用于测量地形高度、计算地层厚度等 。
18
05
全等三角形拓展知识
误区二
忽视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对应关系。
2024/1/25
纠正
在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时,必须确保边长和角度的 对应关系正确。
误区三
错误使用SSS、SAS、ASA、AAS或HL判定方法。
纠正
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各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注意 判定条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02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
2024/1/25
12
求解角度大小问题
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 性质,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 求解角度大小。
2024/1/25
在复杂图形中,通过寻找或构 造全等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 简单的角度计算。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 度的平移、旋转等操作,以简 化问题并求解角度大小。
13
判定图形形状问题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判断图 形的形状,例如通过证明两个三 角形全等来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
7
边角边定理及应用
边角边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 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
在几何图形中,通过已知条件寻找全等 三角形,从而推导其他边的长度或角的 大小。
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024/1/25
示例:在△ABC和△DEF中,如果AB=DE ,BC=EF,∠B=∠E,则△ABC≌△DEF。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辅助线)(共17张PPT)
A
AB+AC+BC
AM+ BM+AN+NC+6
AM+ MP+AN+NP+6 M P N
AM+AN+MN+6
B
C
13+6
连接AM
AB+BC+AC
A
AB+ BM+MC+6
AB+ BM+AM+6
13+6
B
N
M
C
Ⅳ.中线延长一倍
目的:构造全等三角形 适用情况:图中已经存在一条线段BC
和线段的中点X 语言描述:延长AX到Y,使得AX=XY 注意点:双添---在图形上添虚线
在证明过程中描述添法
Ⅳ.中线延长一倍
1.AD是△ABC的中线,求证2AD<AB+AC.
C
D
1.连结AC
构造全等三角形
2.连结BD 构造两个等腰三角形
Ⅰ.连结
典例2:如图,AB=AE,BC=ED, ∠B=∠E,AM⊥CD,
求证:点M是CD的中点.
连结AC、AD
A
构造全等三角形
B
E
C MD
Ⅰ.连结
典例3:如图,AB=AC,BD=CD, M、N分别是BD、CD
的中点,求证:∠AMB= ∠ANC
连结AD
A
构造全等三角形
B
C
M
N
D
Ⅰ.连结
典例4:如图,AB与CD交于O, 且AB=CD,AD=CB,
OB=5cm,求OD的长.
连结BD
AC
构造全等三角形
O
D
B
AB+AC+BC
AM+ BM+AN+NC+6
AM+ MP+AN+NP+6 M P N
AM+AN+MN+6
B
C
13+6
连接AM
AB+BC+AC
A
AB+ BM+MC+6
AB+ BM+AM+6
13+6
B
N
M
C
Ⅳ.中线延长一倍
目的:构造全等三角形 适用情况:图中已经存在一条线段BC
和线段的中点X 语言描述:延长AX到Y,使得AX=XY 注意点:双添---在图形上添虚线
在证明过程中描述添法
Ⅳ.中线延长一倍
1.AD是△ABC的中线,求证2AD<AB+AC.
C
D
1.连结AC
构造全等三角形
2.连结BD 构造两个等腰三角形
Ⅰ.连结
典例2:如图,AB=AE,BC=ED, ∠B=∠E,AM⊥CD,
求证:点M是CD的中点.
连结AC、AD
A
构造全等三角形
B
E
C MD
Ⅰ.连结
典例3:如图,AB=AC,BD=CD, M、N分别是BD、CD
的中点,求证:∠AMB= ∠ANC
连结AD
A
构造全等三角形
B
C
M
N
D
Ⅰ.连结
典例4:如图,AB与CD交于O, 且AB=CD,AD=CB,
OB=5cm,求OD的长.
连结BD
AC
构造全等三角形
O
D
B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证明PPT下载(第1课时)
议一议:观察上面第一个定理和第二个定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第三个定理和第四个定理呢?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 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 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条件和 结论为: 条件为:两直线平行. 结论为:内错角相等. 因此它的逆命题为:
原命题都存在逆命题, 但是互逆命题的真假
无法保证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 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注意1:逆命题、互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但逆定理、互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
注意2: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
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逆定理: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来给出完整的 证明过程吧,试 一试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ABC中,∠C=70°,∠B=30°,AD⊥BC 于点D,AE为∠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
解:由题意可知, ∠BAC=180°-∠B-∠C=80°. ∵AE为∠BAC的平分线, ∴∠CAE=∠BAE= 1 ∠BAC=40°.
2
∵AD⊥BC,∴∠ADC=90°. ∴∠CAD=90°-∠C=90°-70°=20°. ∴∠DAE=∠CAE-∠CAD=40°-20°=20°.
在Rt△ADC中,AC= AD2+CD2= 122+52 =13(cm),
所以AB=A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获取新知
知识点三:逆命题与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证明 复习PPT幻灯片课件
∴OP平分∠AOB
(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 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O
DA C
1
P
2
EB
Page 14
A
1.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
C 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O
B
2.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
弧,交OA于M,交OB于N.
2.分别以M,N为 圆心.大于 MN的长为
Page 27
图S1-12
解:如图S1-13所示,分别作∠ACB和∠ABC的平分线,相 交于点D,连接AD,则S△ADC∶S△ADB∶S△BDC=5∶7∶9.
Page 28
图S1-13
11.某私营企业要修建一个加油站,如图,其设计要求是 ,加油站到两村A、B的距离必须相等,且到两条公路m、 n的距离也必须相等,那么加油站应修在什么位置,在图 上标出它的位置.(写出必要的作图依据,保留作图痕迹 )
Page 4
3.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从这个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论方法,得出与定义、公理、 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3
(3)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等于60°的 等腰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Page 18
2、 如图,在△ABC中,∠C= 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 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 距离是___4_____.
Page 19
3、若点P是△ABC内一点,PD⊥AB于D,PE⊥BC于E, PF⊥AC于F,且PD=PE=PF,则点P是△ABC的( C )
A.三条高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中垂线的交点
(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 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O
DA C
1
P
2
EB
Page 14
A
1.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
C 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O
B
2.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
弧,交OA于M,交OB于N.
2.分别以M,N为 圆心.大于 MN的长为
Page 27
图S1-12
解:如图S1-13所示,分别作∠ACB和∠ABC的平分线,相 交于点D,连接AD,则S△ADC∶S△ADB∶S△BDC=5∶7∶9.
Page 28
图S1-13
11.某私营企业要修建一个加油站,如图,其设计要求是 ,加油站到两村A、B的距离必须相等,且到两条公路m、 n的距离也必须相等,那么加油站应修在什么位置,在图 上标出它的位置.(写出必要的作图依据,保留作图痕迹 )
Page 4
3.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从这个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论方法,得出与定义、公理、 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3
(3)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等于60°的 等腰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Page 18
2、 如图,在△ABC中,∠C= 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 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 距离是___4_____.
Page 19
3、若点P是△ABC内一点,PD⊥AB于D,PE⊥BC于E, PF⊥AC于F,且PD=PE=PF,则点P是△ABC的( C )
A.三条高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中垂线的交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BC=45°∴∠C=∠BAG ∵AE⊥BD ∴∠ABE+∠BAE=90° ∵∠CAF+∠BAE=90° ∠CAF=∠ABE∵ AC=AB ∴△ACF ≌△BAG∴CF=AG ∵∠C=∠DAG =45° CD=AD∴△CDF ≌△ADG ∴∠CDF=∠ADB 3. 易证△ABM≌△NAC.∠NAM=∠NAE+∠BAM=∠NAE+ANE=90°
例3(9分题):如图,已知在有公共顶点的△OAB和△OCD中,OA=OB,OC=OD,且 ∠AOB=∠COD。 (1)求证:CA=BD (2)若将△OCD绕点O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旋转到A、C、D在同一条直线上时,问(1)
。 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结论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练4 (9分压轴题) :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 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中, ∠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 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 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 理由。(3)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给出证明。
7. ∵DE⊥BC∴∠DEB=90∵BD平分∠ABC在直角三角形ABD和直角三角形DBE中 ∠A=∠DEB BD=BD ∠ABD=∠DBE ∴直角三角形ABD全等直角三角形DBE ∴BE=AB AD=DE ∵AB=AC
∴BE+CE=AC+CE △DCE=CE+DE+CD=CE+AD+CD=CE+CA=BE+CE=10
①
②
③
练5(9分题):已知,如图①,在△ABC中,AD平分∠BAC,DE⊥AB与E,DF⊥AC与F。 (1)求证:AD⊥EF (2)如图②、③,当有一动点G在AD所在的直线上运动,其余条件不变,那么,这时 EF⊥AD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①
②
③
练6(9分压轴题):如图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尺GEF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 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绕斜边EF的中点(点O也 是BD的中点)顺时针方向旋转。(1)如图②,当EF与AB相交于点O,GF与BD相交于点 N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FN的长度,猜想BM、FN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将三角尺GEF旋转到如图③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M,线段BD的延长线与G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
例1(6分题):如图,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 (1)若连接AM,则AM是否平分∠BAD?请你证明你的结论。 (2)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3)求证:AD=AB+CD
练2(6分题) :如图,AB∥CD,DE平分∠ADC,AE平分∠BAD,求证:AD=AB+CD
4.∵BP CD分别平分角∠ABC和∠ACB∴∠DBP=∠PBC∠ECP=∠PCB∵DE∥BC∴∠DPB=∠PBC∠EPC=∠ PCB ∴DP=DP EP=EC ∴DE-DP=DE-DB=EP=EC∴DE-DB=EC
5.(1)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是三角形的外心,所以 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距离相等; (2)△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连接OA,如图,∵AC=AB,∠BAC=90°, ∴OA=OB,OA平分∠BAC, ∠B=45°,∴∠NAO=45°, ∴∠NAO=∠B,在△NAO和△MBO 中, AN=BM ,∠NAO=∠B ,AO=BO ,∴△NAO≌
三角形证明题集锦
2、已知:在⊿ABC中,∠A=900,AB=AC,D是AC的中点,AE⊥BD,AE延长线交BC于 F,求证:∠ADB=∠FDC。
A
D E
B
F
C
A
D E
B
F
C
3、已知:在⊿ABC中BD、CE是高,在BD、CE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CN=AB, 求证:MA⊥NA。
N
A
E D
△MBO, ∴ON=OM,∠AON=∠BOM,∵AC=AB,O是BC的中点, ∴AO⊥BC,即∠BOM+∠AOM=90°, ∴∠AON+∠AOM=90°,即∠NOM=90°, ∴△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6. 延长CD到F,使DF=BC,连结EF ∵AE=BD ∴AE=CF ∵△ABC为正三角形 ∴BE=BF ∠B=60° ∴△EBF为=等 边三角形 ∴角F=60° EF=EB 在△EBC和△EFD中 EB=EF(已证) ∠B=∠F(已证) BC=DF(已作) ∴△EBC≌△EFD(SAS) ∴EC=ED
M
B
C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 DE⊥BC且BC=10,求△DCE的周长。
Hale Waihona Puke 何证明习题答案1. 连接AD,由△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D垂直AC,且AD=BD,∠DAQ=∠DBR=45度,又由平行关系得,四边形RPQA为 矩形,所以AQ=RP,△BRP也是等腰直角三角行,即BR=PR,所以AQ=BR由边角边,△BRD全等于△AQD,所以 ∠BDR=∠ADQ,DR=DQ,∠RDQ=∠RDA+∠ADQ=∠RDA+∠BDR=90度,所以△RDQ是等腰RT△。 2. 作AG平分∠BAC交BD于G∵∠BAC=90° ∴∠CAG= ∠BAG=45°∵∠BAC=90° AC=AB
例3(6分题) :如图,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D =AB+CD
练4(6分题) :如图,已知在△ABC中,AB=CD,∠BDA=∠BAD,AE为△ABD的BD边 上的中线,求证:AC=2AE
练2 (6分题) :如图,已知AB∥CD,AD与BC相交于F,BE平分∠ABC,E为AD的中 点,问:AB、BC和CD三条线段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如有需要可直接运 用下面的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 写成“等角对等边”)。
例3(9分题):如图,已知在有公共顶点的△OAB和△OCD中,OA=OB,OC=OD,且 ∠AOB=∠COD。 (1)求证:CA=BD (2)若将△OCD绕点O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旋转到A、C、D在同一条直线上时,问(1)
。 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结论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练4 (9分压轴题) :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 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中, ∠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 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 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 理由。(3)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给出证明。
7. ∵DE⊥BC∴∠DEB=90∵BD平分∠ABC在直角三角形ABD和直角三角形DBE中 ∠A=∠DEB BD=BD ∠ABD=∠DBE ∴直角三角形ABD全等直角三角形DBE ∴BE=AB AD=DE ∵AB=AC
∴BE+CE=AC+CE △DCE=CE+DE+CD=CE+AD+CD=CE+CA=BE+CE=10
①
②
③
练5(9分题):已知,如图①,在△ABC中,AD平分∠BAC,DE⊥AB与E,DF⊥AC与F。 (1)求证:AD⊥EF (2)如图②、③,当有一动点G在AD所在的直线上运动,其余条件不变,那么,这时 EF⊥AD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①
②
③
练6(9分压轴题):如图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尺GEF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 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绕斜边EF的中点(点O也 是BD的中点)顺时针方向旋转。(1)如图②,当EF与AB相交于点O,GF与BD相交于点 N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FN的长度,猜想BM、FN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将三角尺GEF旋转到如图③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M,线段BD的延长线与G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
例1(6分题):如图,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 (1)若连接AM,则AM是否平分∠BAD?请你证明你的结论。 (2)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3)求证:AD=AB+CD
练2(6分题) :如图,AB∥CD,DE平分∠ADC,AE平分∠BAD,求证:AD=AB+CD
4.∵BP CD分别平分角∠ABC和∠ACB∴∠DBP=∠PBC∠ECP=∠PCB∵DE∥BC∴∠DPB=∠PBC∠EPC=∠ PCB ∴DP=DP EP=EC ∴DE-DP=DE-DB=EP=EC∴DE-DB=EC
5.(1)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是三角形的外心,所以 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距离相等; (2)△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连接OA,如图,∵AC=AB,∠BAC=90°, ∴OA=OB,OA平分∠BAC, ∠B=45°,∴∠NAO=45°, ∴∠NAO=∠B,在△NAO和△MBO 中, AN=BM ,∠NAO=∠B ,AO=BO ,∴△NAO≌
三角形证明题集锦
2、已知:在⊿ABC中,∠A=900,AB=AC,D是AC的中点,AE⊥BD,AE延长线交BC于 F,求证:∠ADB=∠FDC。
A
D E
B
F
C
A
D E
B
F
C
3、已知:在⊿ABC中BD、CE是高,在BD、CE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CN=AB, 求证:MA⊥NA。
N
A
E D
△MBO, ∴ON=OM,∠AON=∠BOM,∵AC=AB,O是BC的中点, ∴AO⊥BC,即∠BOM+∠AOM=90°, ∴∠AON+∠AOM=90°,即∠NOM=90°, ∴△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6. 延长CD到F,使DF=BC,连结EF ∵AE=BD ∴AE=CF ∵△ABC为正三角形 ∴BE=BF ∠B=60° ∴△EBF为=等 边三角形 ∴角F=60° EF=EB 在△EBC和△EFD中 EB=EF(已证) ∠B=∠F(已证) BC=DF(已作) ∴△EBC≌△EFD(SAS) ∴EC=ED
M
B
C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 DE⊥BC且BC=10,求△DCE的周长。
Hale Waihona Puke 何证明习题答案1. 连接AD,由△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D垂直AC,且AD=BD,∠DAQ=∠DBR=45度,又由平行关系得,四边形RPQA为 矩形,所以AQ=RP,△BRP也是等腰直角三角行,即BR=PR,所以AQ=BR由边角边,△BRD全等于△AQD,所以 ∠BDR=∠ADQ,DR=DQ,∠RDQ=∠RDA+∠ADQ=∠RDA+∠BDR=90度,所以△RDQ是等腰RT△。 2. 作AG平分∠BAC交BD于G∵∠BAC=90° ∴∠CAG= ∠BAG=45°∵∠BAC=90° AC=AB
例3(6分题) :如图,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D =AB+CD
练4(6分题) :如图,已知在△ABC中,AB=CD,∠BDA=∠BAD,AE为△ABD的BD边 上的中线,求证:AC=2AE
练2 (6分题) :如图,已知AB∥CD,AD与BC相交于F,BE平分∠ABC,E为AD的中 点,问:AB、BC和CD三条线段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如有需要可直接运 用下面的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 写成“等角对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