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最新版

合集下载

2023年自考《组织行为学》考试小抄汇总 掌握必过

2023年自考《组织行为学》考试小抄汇总 掌握必过

2023年自考《组织行为学》考试小抄汇总掌握必过一、个体行为与决策- 个体行为是指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包括态度、动机、工作满意度等方面。

- 决策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做出的选择,可以通过理性决策模型来分析。

二、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职位之间的关系,包括分工、协作等要素。

- 组织设计是指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可以根据组织目标和环境变化来进行调整。

三、领导与权力- 领导是指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领导者可以通过权力来影响员工的行为。

- 权力是指个体或组织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能力,包括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

四、团队与团队动力- 团队是指一群人为了共同目标而合作的集体。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 团队动力是指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凝聚力等因素,可以通过激励和沟通来提升。

五、组织变革与创新-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内部结构、流程等的调整,可以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 创新是指对现有方法或产品的改进和创造,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持续发展。

六、组织文化与组织氛围-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的共同价值观、等。

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有重要影响。

- 组织氛围是指组织内部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组织文化来改善。

七、冲突与谈判- 冲突是指在组织内部出现的观点、利益等的不同,可以通过合理的冲突管理来解决。

- 谈判是指不同利益方之间的交流与协商,可以通过互利互惠的方式达成共识。

八、组织绩效与员工奖酬- 组织绩效是指组织整体的工作成果和绩效水平。

可以通过绩效评估和反馈来提升。

- 员工奖酬是指组织提供给员工的报酬和激励方式,可以根据绩效和贡献来确定。

以上是《组织行为学》考试的重点小抄,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祝你考试顺利!。

组织行为学自考笔记

组织行为学自考笔记

善领导与群众以及各种人际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增强群体凝聚力和整个组织的活力;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加快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试论述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所应具备的特征。

答;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方法。

它是正确地全面揭示研究对象的重要手段。

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如下六个主要特征: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公开说明研究的全过程,所使用的程序,所测的变量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

要使其他研究人员只要按照这样的程序去做,就能得到同样的结论.(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如实地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和特点,研究者要尽量避免受自己的个性和主观偏见的影响。

只有所收集和占有的资料是如实地客观存在,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才可能得到正确而全面的结论。

(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制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为未来的预见性。

2。

论述组织行为学的四个步骤研究过程。

答: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包括:(1)观察和实验。

((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第五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资料整理Percy Zhu)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组织行为学与治理人员考点:组织识记:组织的概念领会:组织涵义的六个要点行为识记:人的行为的概念领会:人的行为的特点组织行为学识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领会: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治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应用:请联系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讲明治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组织行为的学科性质和特点识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领会:(1)边缘性的要紧表现(2)两重性的要紧表现和来源(3)应用性的要紧表现应用:分析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有关学科的关系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识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领会: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识记:(1)阻碍行为的因素(2)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领会:行为规律理论模式中每个因素的表述内容组织行为的要紧理论来源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要紧理论来源(2)文化的要紧功能领会:(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具有的要紧特性研究方法及要紧特性识记:研究方法是提示研究对象的手段领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应具有的要紧特性研究程序的公布性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观看和实验收条件的可控性分析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对以后的预见性研究的差不多过程2、科学的研究过程识记: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领会:六个步骤的循环研究的要紧方法研究组织行为学的要紧方法识记:(1)研究组织行为学的要紧方法有:案例研究法、观看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

(2)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概念领会:(1)分析案例研究法的优缺点(2)讲明观看法的分类并分析各类的优缺点(3)讲明调查法的分类,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4)讲明实验法的分类,分析准实验的特点应用:讲明研究组织行为学的要紧方法,并分析比较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把握要紧研究方法的应用。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材料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材料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一组织行为学概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从而促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一门学科二,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包含了三个基本分析单元(1)个体(2)群体(3)组织(3)关系员工的情感和他们的不满情绪,有助提高生产率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回顾:20世纪60年代末期,组织行为学逐步形成,标志着除了把一般行为科学的原理和知识用到组织管理上,还要把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原理和知识加以融合运用三,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认识: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基础的科学,涉及许多与人有关的研究学科基本单元:个体研究层面——涉及心理学知识。

群体研究层面——涉及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知识,组织研究层面——涉及人类学,政治学知识四,组织行为学发展动向1.对组织发展与变革的重视2.对人力资源系统的重视3.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4.对生活质量的关注焦点:1.从基层管理为主过度到从高层管理为主。

2.从日常业务管理过度到从经营战略管理。

3.从以物为中心过度到以人为中心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管理:一定的环境中对拥有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安排、控制、实现原定目标的过程。

早期管理以物为中心,现代管理以人为中心。

二,人性的假设中国传统的人性假设论1.性善论:孟子提出的,人生来就是善良的2.性恶论:荀子提出来的,人生来就是恶的,后天训练成善良的3.性无善无恶论:告子认为性不分善也不分恶4.性有善有恶论:世硕提出的,人性有善也有恶。

但善恶的形成在于后天的教育。

西方的人性假设一、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回顾:美国工业心理家麦格雷戈在美国杂志《管理评论》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文章,文章中提出“X理论-Y理论”X理论方面阐述了独裁风格,Y理论是民主风格①X理论回顾:麦格雷戈把传统的管理叫做X理论,它假设人性是丑恶的(1)一般人对工作是厌恶的,只要有时机就逃避工作(2)一般人宁愿被人监督,喜欢逃避责任,只求生活安宁济诱因,是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经济人假设的内容(1)职工们受经济激励,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提供最大经济利益都会干(2)因为经济是组织控制的,所以职工受组织左右(3)感情是非理性的,必须防范,以免影响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权衡(4)组织能预计并控制人们偶发的消极行为,按照能控制人的感情方式设计控制网格②社会人假设回顾:社会人假设建立在梅约——人际关系学说理论上社会人假设内容(1)社会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2)工业机械化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意义。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员工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以及组织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自考中,组织行为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对该学科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组织行为学自考的重点内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以及组织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学科,它关注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激励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

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享的、稳定的、隐性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念体系。

它对组织的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渠道。

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4.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内部调整和改革。

组织变革需要合理的管理和领导,以确保员工能够积极适应变革并提高绩效。

二、员工行为的影响因素1. 个人特征:员工的个人特征包括性格、态度、价值观等,它们对员工行为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组织环境:组织环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领导风格等,它们会直接影响员工行为和员工满意度。

3.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各种激励手段,包括薪酬、晋升、培训等。

员工对激励机制的反应将决定他们的行为和绩效。

三、组织行为学的实践应用1. 领导力发展:领导力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概念,有效的领导力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绩效。

组织可以通过培养领导者和建立有效的领导力开发计划来提升组织绩效。

2.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组织行为学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有效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组织可以通过培养团队精神、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解决冲突的方法来实现团队建设。

3.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实践应用,它涉及员工绩效的评估、反馈和奖励。

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并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自考《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汇总

自考《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汇总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二、观察法的优点1.简便易行2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3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三、观察法的缺点1.花费的时间多;2.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3.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监视或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四、访谈法的优点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资料;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五、访谈法的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上匕较费时、费力,成本较高;3.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六、问卷法的优点1.调查范围广;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七、问卷法的缺点1.设计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会影响工作效率;3.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八、态度对行为的影响(1)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3)态度影响忍耐力;(4)态度影响相容性。

九、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2)影响工作效率;(3)容易传播谣言;(4)会产生破坏作用。

十、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四种领导方式,即命令型、说服型、参与型和授权型领导方式;(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下属成熟度有四个阶段: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和成熟;(3)该理论指出,领导者要依据下属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这样才能取得成功;(4)下属不成熟,选择命令型领导方式;下属初步成熟,选择说服型领导方式;下属比较成熟,选择参与型领导方式;下属成熟度高,选择授权型领导方式。

2023年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2023年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OB)第一章1.组织的定义: 是指由一些功能相关的群体组成的有共同明确目的的人群集合体。

2.组织行为的定义: 是指各类组织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 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以便改善组织绩效(Robbins)。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学科的一个分支(60年代后, 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 也是一门研究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学科, 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对组织内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的系统研究。

决定组织中行为的因素为:个体、群体和结构。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有动机、领导行为与权力、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以及工作压力。

4、对组织行为学有奉献的学科: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5.开发组织行为学模型: (1)因变量涉及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合中的越轨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

(2)自变量涉及个体水平的变量、群体水平的变量、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

6、OB学科特点: (1)、边沿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交切性)(2)、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自于多学科性、来自于研究对象、来自于管理的两重性)(3)、组织行为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4)实用性7、OB研究对象: 组织中的人及其心理活动和行为。

8、OB研究方法: 对组织行为的研究是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的有机结合。

(1)观测法: 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测与分析。

优点: 方法简朴, 使用方便, 效果直观。

缺陷: 往往缺少深刻性和准确性。

(2)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 调查会), 传递与交流, 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优点:双向沟通, 加强感情交流, 增长互相了解。

缺陷: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 暗示, 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自考会计本科《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自考会计本科《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自考会计本科《组织行为学》知识点1、组织学习: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和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2、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关系(1)个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2)组织有记忆、认知系统(3)组织主动影响个体3、组织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2)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3)组织学习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4、单环学习:是指通过一般的学习,寻求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匹配,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从本质上讲,单环学习可以维持组织的正常行为,但不能取得改进效果5、双环学习:是指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仅寻找直接的解决办法,而且要检查工作系统、制度及规范本身是否合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6、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扁平化、符合人性并能持续发展的组织7、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共同愿景。

组织的共同愿景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又高于个人愿景(2)创造性个体。

组织发展依靠的是创造性工作,创造性工作的主导体是创造性个体,没有创造性个体的组织将会被时代淘汰(3)不断学习。

善于持续性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4)扁平结构。

传统组织结构通常是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而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则是扁平的,从最顶层的决策层到最底层的操作层,中间的层级较少(5)自主管理(6)无边界行为。

学习型组织的边界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界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上(7)家庭事业平衡(8)新角色。

领导者是学习型组织中的设计师、仆人和教师8、学习型团队的建立。

(1)授权(2)把任务作为核心(3)营造平等、信任、注重交流、和谐的团队气氛(4)实现成员与其角色的和谐一致9、领导的特点(1)领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领导是一种特殊的“投入”与“产出”(3)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4)领导作用的“互惠效应”10、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教学要点(资料整理Percy Zhu)第一篇组织行为学(de)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de)对象与性质第一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考点:1、组织识记:组织(de)概念领会:组织涵义(de)六个要点2、行为识记:人(de)行为(de)概念领会:人(de)行为(de)特点3、组织行为学识记:组织行为学(de)概念领会:组织行为学(de)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de)4、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de)意义与作用应用:请联系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说明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de)意义与作用.第二节组织行为学(de)学科性质5、组织行为(de)学科性质和特点识记:组织行为学(de)学科性质与特点领会:(1)边缘性(de)主要表现(2)两重性(de)主要表现和来源(3)应用性(de)主要表现应用:分析组织行为学(de)理论框架第四节组织行为学(de)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de)关系6、组织行为学(de)理论体系识记:组织行为学(de)理论体系领会:组织行为学(de)理论框架7、行为规律(de)理论模式识记:(1)影响行为(de)因素(2)行为规律(de)理论模式领会:行为规律理论模式中每个因素(de)表述内容8、组织行为(de)主要理论来源识记:(1)组织行为学(de)主要理论来源(2)文化(de)主要功能领会:(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组织行为学(de)研究方法第一节科学(de)研究方法应具有(de)主要特性1、研究方法及主要特性识记:研究方法是提示研究对象(de)手段领会:科学(de)研究方式应具有(de)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de)公开性(2)收集数据资料(de)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收条件(de)可控性(4)分析系统性(5)所得结论(de)再现性(6)对未来(de)预见性第二节研究(de)基本过程2、科学(de)研究过程识记:四个步骤(de)研究过程领会:六个步骤(de)循环第三节研究(de)主要方法2、研究组织行为学(de)主要方法识记:(1)研究组织行为学(de)主要方法有: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2)心理测验(de)信度和效度(de)概念领会:(1)分析案例研究法(de)优缺点(2)说明观察法(de)分类并分析各类(de)优缺点(3)说明调查法(de)分类,并分析各自(de)优缺点(4)说明实验法(de)分类,分析准实验(de)特点应用:说明研究组织行为学(de)主要方法,并分析比较各类方法(de)优缺点,掌握主要研究方法(de)应用.第二篇个体行为与管理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第一节认知差异与管理1、感觉(de)概念识记:感觉、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de)概念领会:社会知觉(de)内容,社会知觉与自我知觉(de)关系2、知觉(de)过程和影响知觉(de)因素、识记:(1)知觉(de)过程包括哪些阶段(2)影响知觉选择性(de)因素(3)影响知觉组织因素、领会:产生错误知觉(de)原因第二节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3、知觉差异与管理领会:X理论与Y理论对管理者采用哪种管理方式(de)关系应用:说明归因理论及其在管理中(de)应用4、价值观与管理识记:(1)价值观(de)概念(2)价值(de)分类领会:工作态度(de)要领与功能5、态度差异与管理识记:态度(de)概念,态度(de)特性领会:工作态度(de)要领与功能6、员工对组织认同感与对工作参与度识记:组织认同感与工作参与度(de)概念应用: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对组织认同感和参与度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7、个性(de)概念、性质和结构识记:个性(de)含义领会:(1)个性本身(de)性质(2)个性结构与内容8、个性心理特征识记:气质、能力、性格(de)概念领会与应用:(1)气质差异与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并说明各类不同气质人员(de)行为特征(2)能力差异与类型(3)性格差异与类型9、影响个性形成(de)因素应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分析影响个性形成(de)因素,并说明其中哪类因素对个性(de)形成起主要影响作用10、个性差异在管理中(de)应用领会:(1)个性差异与工作成就(de)关系(2)个性差异与健康(de)关系应用:(1)论述个性差异原理在管理中(de)应用(2)论述知识经济时代“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de)应用.第四章创造性行为(de)培养与开发第一节创造性行为(de)特点和类型1、创造性行为(de)概念识记:创造性行为(de)含义领会:创造性行为(de)产生所取决(de)因素2、创造行为(de)特点与类型识记:创造性行为(de)特点领会:创造性行为(de)类型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亲世纪组织行为(de)主旋律3、研究创造性行为(de)意义领会:研究创造性行为(de)重要性与紧迫性应用:联系实际试论当今研究创造性行为(de)意义作用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de)主观特征(de)自我培养和测量4、创造性行为人员(de)主观特征自我培养测量识记:创造性人员主观特征(de)自我培养领会:(1)创造性人员观特征(de)测量方法(2)测量和培训(de)效果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de)客观环境5、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建立(de)客观环境领会: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建立哪些客观环境应用:联系我国实际试论创造性行为(de)培养与开发第五章事业生涯(de)设计、开发和管理第一节事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de)概念1、事业生涯识记:事业生涯、事业生涯设计及事业生涯开发(de)概念领会: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应遵循(de)原则第二节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de)意义2、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de)意义领会: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de)意义应用:联系我国实际分析当前开展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意义与作用第三节事业生涯(de)管理3、事业生涯(de)管理识记:事业生涯管理(de)概念领会:(1)事业生涯自我管理(de)内容(2)组织对事业生涯管理(de)内容第四节事业生涯(de)选择识记:影响事业生涯选择(de)因素领会:事业生涯选择(de)调整应用:应用霍兰德(de)个性类型与职业特点相配合表,了解本人是属于什么个性类型,适合从事何种职业第五节事业生涯变动方向与发展阶段识记:(1)个人在组织内部生涯变动(de)类型(2)按个人生命周期,事业生涯发展分哪些阶段(3)按事业先后,事业生涯划分哪些阶段领会:人们在事业生涯(de)早期、中期和晚期所关心(de)事情和应开发(de)潜能(de)差异第六节实施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应注意(de)问题实施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中应注意(de)问题第三篇群体行为与管理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de)定义与类型识记:(1)群体(de)含义(包括对群体(de)五点解释)(2)群体行为(de)基本模式(3)群体和类型领会:(1)个体为什么加入群体(2)明确用来解释群体行为(de)主要因素(3)描述群体发展(de)两种模型应用:(1)区别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2)比较、评述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和间断——平衡模型第二节制约群体有效性(de)因素识记:(1)群体外部环境条件所包括(de)八个方面(2)群体成员资源(de)两个方面(3)群体结构所包含(de)三个变量领会:(1)群体外部环境条件(de)各个方面寻群体行为(de)影响(2)群体结构(de)各个变量对群体行为(de)影响(3)群体任务对群体绩效(de)影响应用:具体分析群体成员资源(de)两个重要变量是如何影响群体行为(de)第三节群体规范与角色识记:(1)群体规范(de)含义(2)群体规范(de)一般类型(3)角色(de)含义(4)心理契约领会:(1)群体规范(de)功能(2)群体规范(de)形成(3)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de)因素应用:(1)联系实际解释说明角色同一性、角色知觉、角色期待以及角色冲突四个概念(2)解释如何适应角色(de)要求以及如何解决角色冲突.第四节群体凝聚力识记:凝聚力(de)含义领会:影响群体凝聚力(de)因素应用:联系实际分析群体凝聚力(de)高低对生产率(de)影响、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第一节协调效应识记:(1)群体促进效应(de)含义(2——社会惰化效应(de)含义(3)协同效应(de)含义领会:(1)群体促进效应对管理群体过程(de)意义(2)导致社会惰化(de)原因;群体互动过程(de)正负协同效应应用:分析协同效应对群体绩效(de)影响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识记:(1)群体压力(de)含义(2)从众(de)含义领会:影响从众行为(de)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应用:具体分析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个人判断和态度(de)影响第三节群体沟通识记:(1)沟通(de)含义,沟通过程模式(2)沟通(de)主要类型与特征领会:影响有效沟通(de)六种主要障碍.小道消息(de)特点、目标和作用应用:(1)掌握提高有效倾听(de)八条行为指南,并能在实际(de)沟通过程中加以应用.(2)怎么样减少小道消息(de)消极作用第四节群体决策识记:(1)群体思维(de)含义(2)群体转移(de)含义领会:(1)影响群体思维(de)因素(2)群体冒险转移(de)原因应用:(1)对比个体决策,分析群体决策(de)利与弊(2)比较分析四种群体决策技术(de)有效性及适用条件.第八章群体(de)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de)性质识记:(1)人际关系(de)性质(2)三种不同(de)际需要(3)基本(de)人际反应特质领会:人际关系(de)作用应用:评述社会交换理论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de)因素识记:(1)个人因素(2)交往因素领会:个性特点对人际吸引(de)影响应用:分析相似为什么导致相互吸引第三节人际关系(de)测量识记:(1)社会测量(2)关系分析(3)参照测量领会:以关系分析法分析人际关系得出(de)基本结论应用:应用社会测量法测量所在群体(de)人际关系第四节竞争与合作识记:(1)竞争(de)概念(2)合作(de)概念领导会:合作与竞争(de)形成以及三种不同(de)利害关系应用:分析影响竞争与合作(de)因素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为第一节群体间行为(de)特性识记:(1)群体互动(de)含义(2)群体互动行为(de)主要表现方式(3)管理群体互动(de)方法领会:影响群体间互动(de)因素应用:(1)分析群体间互动行为(de)产生(2)联系实际说明如何运用管理群体间互动(de)某一具体方法.第二节群体间(de)冲突识记:冲突然(de)定义领会:功能正常与功能失调(de)冲突应用:分析音容过程(de)五个阶段第三节群体冲突(de)管理识记:处理冲突(de)五种策略领会:解决和激发冲突我技术应用:如何激发功能正常(de)冲突.第五篇领导行为第三篇群体行为与管理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第八章群体(de)人际关系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为第四篇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第十章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第十一章领导理论第十二章领导(de)决策行为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第十三章激励过程诸要素(de)研究第十四章激励理论研究第十五章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第六篇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第十六章组织结构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第十八章组织文化。

最新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最新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结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狭义的行为是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二.选择题常考问题点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P5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p12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

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9.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10.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P1412.根据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人的行为是自身能力、自身气质、自身价值观、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的函数。

1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三.简单题1.如何正确理解组织的涵义?答:具体地说,对组织的涵义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2023年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2023年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组织: 是在共同目旳指导下协同工作旳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旳机构, 成为独立旳法人;它又是通过度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旳组织活动过程。

观测法: 指借助人旳感官和多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 观测员工旳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 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 并将观测成果记录下来旳措施。

记忆: 人们对经历过旳事物在头脑中旳保留, 在一定条件旳影响下可再显现出来。

价值观: 指一种人对周围客观事物旳意义、重要性旳总评价和总见解, 是一种人基本旳信念和判断。

心理相容: 这是指群体组员之间心理上旳互相理解、容纳和协调, 即群体内组员间旳心理流和心理面处在一种同频共振旳心理场中, 一种人或者若干人旳行为会心思群体旳肯定性反应。

矩阵组织构造: 在组织构造上, 把既有按职能划分旳垂直领导系统, 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旳横向领导关系旳构造。

共同愿景: 是组织组员共同持有旳意向, 是组织学习旳里程碑, 它代表了组织组员共同旳观点, 是组织组员通过对组织使命和目旳旳认识而演变来旳。

单环学习: 是指通过一般旳学习, 寻求行为和成果之间旳匹配, 以保证组织旳’正常运转。

从本质上讲, 单环学习可以维持组织旳正常行为, 但不能获得改善效果。

双环学习:是指在工作中碰到问题时, 不仅寻找直接旳处理措施, 并且要检查工作系统、制度及规范自身与否合理, 分析出现问题旳原因。

鼓励: 一般是指鼓励发人旳动机旳心理过程。

管理心理学中旳鼓励重要是指激发人旳动机, 加强个体行为旳内部动力, 鼓励个体向期望旳目旳前进。

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 是指在行为发生之后, 立即用物质旳或精神旳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在这种刺激作用下, 使个体感到行为发生对其很有利, 从而增强和增长后来旳行为反应其频率, 以到达变化行为旳目旳。

负强化:负强化又成消极强化, 是指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规定旳行为或不良绩效也许引起旳后果, 容许员工通过按规定旳方式行事或防止不符合规定旳行为, 来回避一种令人不快乐旳处境。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52组织行为学-目录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4.组织行为学的产生5.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6.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和性质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9.人性假设的4种基本观点10.X理论11.Y理论12.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13.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14.卢因的群体动力论15.认识过程16.情感过程17.意志活动的特点18.意志的表现19.个性心理的含义2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21.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

22.意志活动的特点23.意志的表现24.个性心理的构成25.亚当·斯密对管理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6.梅奥“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27.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28.“复杂人”假设的基本含义29.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30.需要与动机的概念31.需要的特点3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33.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34.价值观的含义35.价值观的作用36.态度的概念37.态度的构成38.态度的功能39.态度对行为的影响40.工作满意度概述41.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42.知觉的内涵与特征;43.知觉的分类44.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45.知觉过程46.知觉的影响因素47.知觉偏差48.归因理论、“晕轮效应”、“刻板效应”49.个性的概念50.个性的特征51.气质定义52.气质类型53.能力的概念54.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55.能力的类型56.性格的定义57.性格的类型58.性格的培养需要注重什么59.情绪的概念60.情绪的特征61.情绪的的维度分类62.工作中的情绪管理63.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64.组织承诺65.组织承诺的三因素66.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67.组织行为的特点68.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69.建立组织承诺的意义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70.群体的概念71.群体的类型72.群体的作用73.群体发展阶段74.群体外部环境75.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76.群体凝聚力77.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78.群体决策方法79.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80.名义小组法在具体操作时的步骤81.德尔菲法的操作步骤及缺点82.电子会议法的操作步骤是83.群体决策的优缺点84.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85.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86.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类型和作用87.群体规范的作用88.从众行为89.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有90.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表面和内心的2个维度)91.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92.如何提升群体凝聚力93.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第四章沟通94.沟通的含义95.沟通的功能96.按信息沟通渠道分类沟通可分为97.正式沟通按沟通网络分类98.沟通过程99.正式沟通优缺点100.非正式沟通的特点101.非正式沟通网络类型102.按信息传递方式分类沟通可分为103.单向沟通104.双向沟通105.按信息沟通媒介分类106.有效沟通的含义及特征107.沟通障碍108.有效沟通的技能109.跨文化沟通中的障碍及改进110.跨文化的原则111.跨文化的策略112.跨文化沟通的技能113.网络对沟通的影响114.网络时代的沟通特征115.跨文化沟通第五章团队116.团队的概念117.团队的特征118.团队建设的发展阶段119.团队建设的心理机制120.虚拟团队及其特征121.虚拟团队的作用第六章冲突与冲突管理122.冲突的定义123.冲突的不同观念124.冲突性的特征125.冲突的类型126.冲突产生的根源127.冲突的过程128.冲突管理的原则129.冲突管理的策略130.群体间冲突的预防第七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131.组织的含义132.传统的组织概念133.现代的组织概念134.组织的分类135.组织的功用136.古典组织理论分析137.近代组织理论分析——霍桑实验138.现代组织理论分析——巴纳德139.组织理论的发展140.构成组织结构的三要素141.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142.组织结构类型143.机械式结构及其缺点144.有机式结构及其特点145.组织变革146.组织变革的原因147.华尔顿认为成员的期望与组织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六点差异148.雪恩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适应循环”的方式149.组织变革的变量150.组织变革方式151.组织变革过程的观点152.组织变革的阻力153.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策略154.什么是压力155.压力的症状156.减少压力的管理对策第八章组织文化157.组织文化的概念158.组织文化的特征159.组织文化的功能160.霍夫斯坦德的文化差异理论161.迪尔和肯尼迪的组织文化因素理论162.把文化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63.帕斯卡和阿索斯的7S管理框架164.彼得斯和沃特曼的革新性文化理论165.组织文化创建的影响因素166.组织文化创建的原则167.组织文化创建的具体程序168.创建组织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69.社会化过程的三个阶段170.组织文化创新171.组织文化的发展趋势172.甄选过程、高层管理人员和社会化对组织文化维系的作用第九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173.组织学习的定义174.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关系175.组织学习的作用176.组织学习的类型177.组织学习过程178.学习型组织的概念179.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80.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81.学习型组织的构建182.影响组织成员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第十章领导及领导理论的发展184.领导的含义及特点185.领导的特点186.领导的作用187.领导权力的来源188.领导与领导者的区别189.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90.现代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必要的心理素质191.费德勒权变模型主要内容192.影响领导行为效果的情境因素:193.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194.路径-目标理论的四种领导方式19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四种领导方式30196.领导艺术的概念197.领导艺术的特征198.把握领导艺术的原则199.领导的用人艺术200.领导的时间艺术201.领导的授权艺术202.授权的必要性203.授权艺术的要点204.领导的决策艺术第十一章激励205.激励的概念206.激励三要素207.激励的作用208.激励的影响因素209.内容型激励理论2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2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212.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ERG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13.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14.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215.期望理论216.公平理论217.强化理论218.强化理论的四种强化类型219.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220.强化方式221.管理者实施强化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222.归因理论223.归因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224.一般人行为的成功或者失败常做四种归因225.激励的类型226.激励的原则227.激励的方法。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教学要点(资料整理Percy Zhu)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第一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考点:1、组织识记:组织的概念领会:组织涵义的六个要点2、行为识记:人的行为的概念领会:人的行为的特点3、组织行为学识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领会: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4、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应用:请联系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说明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5、组织行为的学科性质和特点识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领会:(1)边缘性的主要表现(2)两重性的主要表现和来源(3)应用性的主要表现应用:分析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6、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识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领会: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7、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识记:(1)影响行为的因素(2)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领会:行为规律理论模式中每个因素的表述内容8、组织行为的主要理论来源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来源(2)文化的主要功能领会:(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具有的主要特性1、研究方法及主要特性识记:研究方法是提示研究对象的手段领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应具有的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收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第二节研究的基本过程2、科学的研究过程识记: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领会:六个步骤的循环第三节研究的主要方法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识记:(1)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有: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

组织行为学自考复习要点

组织行为学自考复习要点

组织行为学自考复习要点名词解释组织:在组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行为:有机体的所作所为极其活动。

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感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价值观: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新年,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态度: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个性: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能力:个人顺利完成某中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创造性行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以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事业生涯:一个人一生中所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事业生涯的设计: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之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事业生涯的开发: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型(培训、教育)活动。

事业生涯管理: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

角色同一性: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角色直觉: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角色期待: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最新版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单选、简答]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多选、简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单选、多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多选]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它是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它有主要贡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单选、简答]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单选、简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3)个案分析法。

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5)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

(6)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特征,因而信度和效度较高。

第一篇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一节人性假设[单选]亚当·斯密是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于1776年发表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称《国富论》)。

[单选、简答]亚当·斯密的贡献。

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其他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利益,进而形成总体社会利益。

[简答]X理论的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4)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简答]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单选、简答]“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社会人”假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是这一假设建立的基础。

[简答、论述]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

(1)管理人员不应该只是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等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整体感,激起员工对组织的奉献精神,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行奖励措施时,应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不应该只局限于计划制订、组织工序、产品检验等,而应在员工和上级之间起到联络人的作用,负责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

一方面,要倾听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另一方面,要将上级的命令和意图精准地向下传达,并监督和贯彻执行。

(5)主张“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

参与管理就是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或下级参与到企业政策的有关讨论当中。

[单选]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人”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单选、简答]Y理论的主要观点。

麦格雷戈在总结并归纳马斯洛、阿吉里斯及其他人类似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管理,提出了著名的Y理论,主要观点如下:(1)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2)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3)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

(5)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

(6)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多选、简答、论述]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

(1)管理重点的变化。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把管理的重点从重视人的因素转移到重视工作环境上面。

(2)激励方式的转变。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对于人来说,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是那些内在的激励因素,如在工作中获取知识,增长自我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等。

(3)管理制度的变化。

“自我实现人”假设主张管理权限的下放,建立参与和决策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及制订发展计划,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展示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4)管理职能的改变。

以“自我实现人”假设为出发点,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在于尽可能为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和消除员工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多选、简答]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第二节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多选、简答]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2)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3)行为源于后天学习。

(4)刺激影响行为。

[多选、简答]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

(1)托尔曼的理论。

(2)赫尔的理论。

(3)斯金纳的理论。

[单选]赫尔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多选]内驱力主要有两种: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名词解释]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单选]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动力论的创始人。

[名词解释]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多选、简答]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自主性。

(3)社会性。

(4)连续性。

(5)持久性。

(6)可塑性。

[多选、简答]个体对于刺激反应的几种情况。

(1)同一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相同的行为。

(2)同一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不同的行为。

(3)不同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相同的行为。

第三节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名词解释]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多选]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

[多选]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认识过程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是个体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

个体心理的认识过程包括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和知识阶段。

[名词解释]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并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多选、简答]意志活动的特点。

(1)意志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意志活动是自觉克服困难的活动。

(3)意志活动是由一系列的随意活动实现的。

[多选、简答]良好意志品质的表现。

(1)坚毅性。

坚毅性是指个体能正确地理解社会要求和利益,在行动中有坚定的目的,能克服困难和障碍去完成既定的目标。

(2)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个体能够迅速地估计所发生的情况,立即做出决定,并毫不迟疑地去执行决定。

(3)自制性。

自制性是指个体在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论,节制自己的行动。

[名词解释]个性心理:又称为人格,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单选、多选]人的个性心理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组成的。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节需要、动机与行为[多选、简答]需要的特点。

(1)指向性。

(2)多样性。

(3)层次性。

(4)潜在性。

(5)可变性。

(6)社会制约性。

[论述、案例分析]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需要和动机既相似,又有着严格的区分。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当一个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时,这种需要才会转化为动机。

所以,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会导致动机的产生。

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需要对象的确定;二是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当需要的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可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多选、简答]动机的三种机能。

动机具有原始性、内隐性及实践活动性的特征,因此其具有以下三种机能:(1)始发机能:动机是个体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因。

(2)选择机能:动机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使得行为朝着既定方向、预期目标前进。

(3)强化机能:行为结果的好坏,会驱使动机重复出现或不再出现。

[论述]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动机和行为的复杂关系具体表现如下:(1)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2)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